初中语文春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26271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春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春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春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春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春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春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春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春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春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春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春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春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春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春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春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春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初中语文春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春教案.docx

《初中语文春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春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春教案.docx

初中语文春教案

初中语文春教案

【篇一:

《春》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春〉〉

作者:

朱自请

教学目标:

2、理请思路,绘出五幅春景图,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析五幅图画,体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4、在语法上,要掌握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重点:

1、从作者的观察思维中学习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2、掌握阅读和欣赏优美文章的方法,初步形成自学这类文章的能力。

3、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难点:

1、掌握阅读和欣赏优美文章的方法,初步形成自学这类文章的能力。

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体会作者积极热情的思想感情。

2、把握文章的总体结构。

3、学习作者景物描写的方法。

4、揣摩文章中的精彩句段,体会比喻、拟人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重点:

把握文章的总体结构。

难点:

1、习作者景物描写的方法。

2、揣摩文章中的精彩句段,体会比喻、拟人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3、把握文章的总体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一提到春天,我们眼前仿佛就展现出一派阳光明媚,春风和煦,万物苏醒的

美丽景色;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用自己的彩笔来描写春天的美丽景色,如果让你来写《春》,你会写他的什么景色呢?

(同学们争先恐后)

同学们的感受很深,想象力也很强,真佩服你们。

读书啊,写作啊,都要这样,敢于

思考,敢于想象,敢于发别人之未发。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美。

春天也是一种美,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带来了温暖,带来了

生机,带来了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描绘过春天,歌颂过春天,由此产生了许多不朽的篇章。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一篇赞美春的颂歌,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请的《春》,侃侃他写的《春》有美在那呢?

(板书题目及作者)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字佩弦,是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

无不寄托着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他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来在英国留学一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任教授。

他于1948年去世,享年50岁。

他留下来的著名作品有:

《荷塘月色》、《背影》和《绿》,这些文章我们在中学里都会学习到。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他的《春》这篇文章。

(三)、朗读课文:

(音频材料)

朗读课文(音频材料),大家要用你的心去领略春的风光,春的气息。

看看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在读的过程中有遇到好的词和句,就用笔把它划下来,这不仅是我们学会欣赏,提高鉴赏能力的第一步,而且也是阅读课外文章,积累词汇的一种常见方法。

师:

划分好的同学请举手。

学1:

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段为第一部分;第二、三、四、五、六、七为第二部分;第八到最后为第三部分。

师:

有没有和他不同意见的?

那为什么呀这么分呢?

学:

作者的课文内容是分为:

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来写的,所以分为三部分。

师:

完全正确。

这三部分的顺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

春姑娘的来临.热切地盼望她的到来;待她降临人间后,则尽情地欣赏大地回春的美好景象;最后赞美春天,颂扬春天。

文章结构体现了作者的思路。

(二)研究课文:

(1)读课文第一部分讨论;

①作者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盼望着”,用一个不也同样可以表达作者期盼的心情?

明确:

这种叠用,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和渴望的心情,(如我们在叫唤朋友或者父母亲的时候,叫两声往往要比叫一声更加急切一些。

)另一方面,也把读者的心悬起来了。

(盼望着,盼望着什么?

心往上提了一级,没写,还是一个盼望着,急了,心情又提了一级,到底盼望着什么?

东风来了,为什么东风来了会让作者如此兴奋?

答案还没出来,心又上了一个台阶,最后作者才写道,“春天的脚步近了”,原来作者是在盼望春天。

这就给我们读者一种渴望读下去,探究他后面到底写什么的愿望,从而引起共鸣。

通过这样一种叠用,作者在文章一开头不仅表达了自己急切和渴望的心情,而且将读者的心牢牢的抓住,使读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②为什么只是春天的脚步近了,而不直接写春天到了,或者春天快到了?

明确:

此时春天还没有到,所以一个“近”字非常准确。

把春天拟人化,写它的脚

步,仿佛一个你最喜欢的人在远处向你招手,缓缓地向你走来,一种欣喜之感油

然而生,让人倍感亲切。

③第一段在全文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

总领全文

④第2段和第3至7段是什么关系?

明确:

先总写,从大处勾画春的轮廓;后分写,依次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图画。

(2)、一句很朴实很平凡的语言,为什么我们能体会出这么多的东西呢?

明确:

这就涉及到我们阅读文章的一种能力:

品味和欣赏。

(3)、品味和欣赏呢?

明确:

方法之一就是体会文章中的修辞。

(4)、在第一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两种修辞?

明确:

(拟人和反复),通过两种修辞手法,表现了对春天的盼望,这是文章的总起。

此时春天还没到,只是近了。

(5)、绘春:

接下来呢,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

①看到了山,水,太阳。

(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

②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明确:

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

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

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

假如现在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就站在门口,我们先会看他的什么呢?

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后我们才会去看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什么样的发型,等等,再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他衣服的颜色,鞋子的颜色,甚至是品牌等等。

(或者以自己第一天见面为例。

所以,在这一段里,作者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生动景象。

a、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明确:

“一切”是总写,山、水、太阳是扣住“睡醒”,从大处落笔分写。

b、体会“刚”字的作用。

明确:

“刚”照应“春天的脚步近了”的“近”。

“近”是说靠近而未到,“刚”是说已到,才到。

c、引导学生想象山“朗润”、水“涨”、太阳的脸“红”的情境。

明确:

山“睡醒”的情态用“朗润”描绘,这是林木抽芽,山川变绿,使山色由暗变淡渐渐明朗,由枯干转为润泽;水“睡醒”的情态用“涨”描绘,再现了冰消雪化后春水。

太阳“睡醒”的情态用“红”描绘,表现出春日融融的暖意。

d、体会三个“起来了”的作用。

明确;照应“刚睡醒”“张开了眼”。

e、本段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明确: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刚睡醒的样子”“张开了眼”生动地表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

“欣欣然”的意思是欢欢喜喜地,赋予大自然的万物以人的感情,不仅人们喜欢春天,大自然的万物也喜欢春天。

太阳的“脸红”则更使人感到春日的可爱。

(6)、在绘春中作者描写了哪些画面呢?

明确: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着五幅图。

(引导学生做答)

四、作业:

1、分析“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在这五幅图中你最

喜欢那一幅?

为什么?

2、请在文中找出比喻句和拟人句,各4句。

板书设计:

1、朱自清,字佩弦,是著名诗人和散文家。

他留下来的著名作品有:

《荷塘月色》、《背影》和《绿》。

盼春:

(第1段)盼、来、近

春草图

春花图

2、春绘春春风图

2——7段)春雨图

迎春图

赞春:

(第8——11段)

第二课时《春》

一、教学目标:

1、分析“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三幅图画,体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在文章中,要掌握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重点:

分析“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理清每幅图画内部描写景物的层次,继续体会同语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难点:

1、从作者的观察思维中学习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2、分析三幅图画

二、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叫天下回去分析“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春情图”这五幅图。

在这当中你最喜欢那一幅?

为什么?

学1:

我喜欢春风图,因为我读到这里我会感觉到我就在春天里,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情草味儿,还有各种的花香。

学2:

我喜欢春草图,因为草的那种嫩绿吸引了我。

学3:

我喜欢春情图,俗话说:

“一年之计在于春”,所有的工夫为的都是所有的希望。

在这里人们簇拥着春天,挽着春天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去憧憬美好的生活。

去实现美好的希望。

去建设美好的未来。

去奋斗、去追求、去创造。

师:

每位同学都有自己喜欢的,说明这五副图都有他美丽之处。

那我们现在来看一下着五副图到底美在那里呢?

三、进入新课:

1、春草图:

师:

现在我请同学起来读一下第三段。

学1:

朗读(略)

①本段共四个句子,各是从什么角度描绘春草的?

明确:

第1句是从“点”上描绘,第2句是从“面”上描绘,第3句写孩子们玩耍,侧面写春草带给人的欢乐,第4句以风衬草,从感受的角度表现春草的可爱。

②体会“钻”所表现的内容,弄清“偷偷地”在文中的意思。

明确:

“钻”表现出春草冲破土层,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这里的“偷偷地”是悄悄地、不知不觉的意思。

(教师可启发学生联系白居易的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去体会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③体会“嫩嫩的”“绿绿的”和“嫩的”“绿的”有什么不同。

明确:

“嫩嫩的”比“嫩的”更嫩,“绿绿的”比“绿的”更绿,准确地表现了春草“新”的特点。

④体会“一大片一大片”给人的感觉。

明确:

使人似乎看到春草遍地萌发的旺盛长势,感到了春草的勃勃生机。

⑤作者用了哪些动词写孩子们在草地上的嬉戏?

这和写春草有什么关系?

明确:

用了“坐”“躺”“打”“踢”“赛”“捉?

等动词。

侧面表现春草带给人的欢乐。

⑥体会“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和“风很轻”“草根软”有什么不同。

明确:

使用叠词有“非常”的意思,使语言准确生动,音节协调,节奏整齐,琅琅上口。

⑦春草图的特征是什么呢?

他是从什么角度去写的呢?

写法是什么样的呢?

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

明确:

特征是新、多、软、嫩、绿;是由物到人的角度来写的;写法上是正面与侧

面相结合;用了拟人的手法。

2、春花图:

师:

我请同学起来读一下第四段。

学2:

朗读(略)

(1)、讨论作者按什么层次描写春花的。

明确:

作者是按“树上”“花下”“遍地”三个层次,从高到低地描写春花的。

(2)、体会写“树上”部分的语言和描写角度。

讨论:

①“如果不写?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

赶趟儿?

,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明确:

这些句子用拟人的方法描绘出各种花竞相开放,百花争春、百花争艳的情景,把“争”字表现得非常形象,把树写活了、下写这些句了,就显得平淡、呆板,缺少生气。

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顺序能不能颠倒?

为什么?

明确:

不能颠倒。

因为这三种颜色是和上旬桃树、杏树。

梨树的花的色彩—一对应的。

③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写“树上”的花的?

明确:

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仿佛”一词由实及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3)、体会写“花下”部分的语言及表现手法。

讨论:

①“?

闹?

改为?

飞?

好不好?

为什么?

明确:

不好。

因为“闹”字中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喧闹沸腾的景象;果

用“飞”字,则无声无息,只能表现飞时的形态,而不能表现声响和景象。

②写“花下”只写了蜜蜂和蝴蝶,这与写花有什么关系?

明确:

写“花下”的蜂闹蝶舞是侧面表现花儿的多、艳、甜。

(4)、体会写“遍地”部分的语言。

讨论:

①“遍地”和“杂样儿?

哈从什么角度写野花?

明确:

“遍地”写野花的数量多,“杂样儿”写野花的种类丰富。

②体会“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喻的妙处。

明确:

这两个比喻描绘了阳光下野花闪闪烁烁、逗人喜爱的样子。

这里没有明写阳光和风,但已离于描写之中了。

因为有阳光,野花才会像眼睛、像星星一样亮;因为“风轻悄悄的”,野花摇摇摆摆,才会像眼睛、像星星一样“眨呀眨的”。

这两个比喻又互补:

眼睛和星星都有“眨呀眨”的共性,但眼睛没有星罗棋布的特点,不能照应“遍地”,星星又无眉目传情的妙处,两者一结合,真把野花写活了。

③春花图的特征是什么呢?

他是从什么角度去写的呢?

写法是什么样的呢?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

特征是多、艳、甜;从由高到底的角度来写的;以虚实结构的写法;唷年了排比和拟人。

3、春风图:

师:

我请同学起来读一下第五段。

学3:

朗读(略)

(1)理清作者写春风的层次。

讨论:

春风是无形的,看不到、摸不着,作者是从哪几个

角度把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声的?

明确:

借助其他事物,从触觉、嗅觉、听党三个角度来写春风。

【篇二: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案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五中学《真情语文工作室》张同平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a.掌握课文抓住景物特点和分层次的写景方法(重点)

b.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

c.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

(重点)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写景散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于写作中.(难点)

3情感目标

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的描绘,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设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发奋努力的崇高理想.

学习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查字典,给这些生字词注音并解释。

(要求找出来的词见p54)(用“语言积累”本,第二天交)

2.从上述词中任选三个,组成一段100-200字的文章。

(放入周记本,用大作文本,每周一交。

至于篇数,学几课就有几篇)

格式:

第一行中间写课题名字,第二行写所选的词,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

3.标注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练习一问题。

就课文不理解之处质疑。

二.导入

1.作家作品(见课题右下)

(略)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五四”初年即创作新诗。

后业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转向散文写作,并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红笔记作者旁)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天之计在于春”,春天以她的花卉争荣让我们感到勃勃生机,春天以她的创造力,让我们感到无限希望。

从而鼓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笔下的《春》。

三.正课

(一)整体感悟:

以诵读理清作者思路。

1.朱自清的《春》是一曲春的赞歌,同时也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

反复诵读课文,去细心品味课文中描写的江南春景。

(这实际上也就在完成练习一)

在诵读之前,听老师讲析诵读指导。

诵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学习文学作品,更要在诵读中体会其美感。

诵读可分为四个步骤进行:

(抄在课题之上)

一是认知性朗读,目的是读准字音,疏通字词。

二是感知性朗读,目的是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

三是涵咏性阅读,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之中,细细地涵咏品味,可采用默读与朗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阅读。

四是声情并茂地朗读,力求传达出作品的意境、风格与美感。

(以上诵读内容作为口头家庭作业完成)

2.听配乐朗读,要求抓住作者的感情线索,理清作者的思路,然后据此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析:

作者的思路是与作者的感情发展线索一致的:

春天尚未来临,热切地盼望她的到来;待到她降临人间之后,则尽情欣赏这美好的大地回春的景象;最后以赞美春作结。

故:

感情线索:

盼春——绘春——赞春(板书)

析:

据上我们可把文章分成三部分(见书)

1-23-78-10

1.1节写盼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见本节书)

3.从中可看出这一自然段是宏观勾勒春天还是微观绘春?

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节意)

5.第四自然段用了什么修辞来描绘春花图?

(见书间:

拟人、比喻、排比、联想),写出了春花的什么特点?

(节意)

6.如果把第四自然段分成两层,应怎样分?

(见书√)由此可看出本段描景的顺序如何?

(本节书左)

第二课时

7.观察景物必须调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幻觉,才能全面地感受景物的美。

如“春花图”: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是视觉感受;“花里带着甜味儿”是嗅觉感受;“蜜蜂嗡嗡地闹着”是听觉感受;“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则是幻觉。

请分析,第五自然段“春风图”从哪些感觉写出了春风的什么特征?

答见书间笔记,分析完写出节意,记节尾。

8.写春风图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动静结合,记节意后)

9.第六节抓住了春雨的什么特征来写(见书间)

10.在描写春雨图时采用了什么顺序(动景到静景,物景到人景,近景到远景)

11.文章怎样描写迎春图?

(见7节节意)

12.末尾三段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来小结春天的特征,关于比喻的修辞本文运了很多,请大家看到练习三,对比喻进行了解。

同时完成练习三,最后一问作业家庭作业,用语言运用本。

题目见作业。

13.结尾三个句子,不仅比喻巧,意义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后有序。

这三句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地点时了春天的成长进程。

所以说顺序不能颠倒。

完成“赞春”部分的段意。

四.小结:

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在写作上应有所收获,比如如何描写景物:

可概写与可具体描写。

在具休描写时应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多角度描写,而且要有一定的顺序。

至于语言应多用各种修辞手法。

五.作业:

练三处

二、板书设计示例

【篇三:

初中语文《春》教案】

《春》教案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感情,品味语言。

2.写景的组织与安排。

3.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

[学习过程]

一.了解作者及作品

作者,朱自清。

散文家,诗人。

他的散文成就很高,许多篇目都是中学的传统课文,例如:

《春》《背影》《绿》《荷塘月色》,这些课文都深受师生的喜爱。

他的散文大多讲述自己的经历,描绘祖国的湖光山色,抒发个人情思,也有一些是揭露旧社会黑暗的。

《春》大致写于1928——1937年。

此文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写出了春的美好,春的生机,充满了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古人有“两个黄鹂鸣翠柳”“春风又绿江南岸”“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描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都贮满了诗情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朱老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是怎样赞美春天的。

二.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结构特点。

(1)你能准确地把握作者写“春”的总体思路吗?

请写在下面。

盼春(总写)——绘春(分写)——赞春(总写)

(2)文中描绘的图的先后顺序可以调换吗?

请说出理由。

不能,它们在时间上有着一定的先后顺序,由花草到天气到人更符合逻辑。

同学们,以上训练是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自学能力,也是为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必要的准备。

前三道题都属于基础知识的检查,目的是让同学们注意平时的积累。

后两道题,是让同学们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

三.内容分析

1.整体感知课文,思考:

作者围绕一个“春”字,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其中哪一个内容写得最详细?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提示:

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绘春”写得最详细。

因为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依次写了草、花、风、雨、人,通过写这些景物的特点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请带着感情读第一段,体会这一段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哪些词语最典型?

提示:

这一段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盼春的急切和得知春来的喜悦。

叠用“盼望着”表现了作者渴望春天到来的迫切心情,两个“了”似乎让人感到了东风,听到了东风的脚步,形象生动表现了作者那种喜悦的心情。

3.第二段是怎样写春的?

读后你有何感受?

提示:

第二段作者勾画了一幅春醒图。

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形象地描绘了万物经过漫长的严冬后,蒙受了春的温暖、滋润得以复苏的神态。

读后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4.有感情地朗读3——7自然段“绘春”部分,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仔细体会作者的感情。

提示:

第3段描绘了一幅“春草图”,写出了草的嫩、绿、多。

第4段描绘了一幅“春花图”?

/

第5段描绘了一幅“春风图”,作者运用触觉、嗅觉、听觉、视觉写出了风的柔和和给人带来的愉快。

第6段描绘了一幅“春雨图”,写出了春雨的润泽。

7段描绘了一幅“迎春图”,由景及人,颂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的精神。

5.体会最后“赞春”部分,分析其表达上的作用。

提示:

这部分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来赞美春天,贴切而富有表现力。

它从三个角度形象地反映了春天刚到人间的“新”的特点,又漂亮又活泼的“美”的特性,有力量有希望的“强”的特性,把春之活力活灵活现地写出来了,深化了文章主题。

四.精品细读

精读第六自然段,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段文字抓住春雨的特点,写出了春雨特有的景象。

体会一下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提示:

本段文字传达出春雨中和平安宁的气象,渲染了春雨沐浴的温馨,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的感情。

2.“密密地斜织着”一句中“织”用的好吗?

为什么?

提示:

“织”用得非常好,它既写出了春雨细、密的特点,又与上文“像细丝”一句相照应。

3.本段文字,作者描绘了一片细雨绵绵的春光,一派清亮温馨的景色,一种和谐安静的氛围。

置身于这春雨中,你会产生怎样的感觉?

提示:

略(与文意关联即可)

4.唐朝诗人杜甫的五言律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同朱自清的这段文字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请写出三点)

提示:

都抒发了对春雨的喜爱,都写了春雨的润物,都写了春风;(还有:

都从视觉角度写雨;都写了实景;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等)

五.总结

(一)主题思想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通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图画,赞美了春天给人带来的希望和力量。

(二)写作特色

1.全文从盼春到绘春,到颂春,到以追求与春天一样美好的生活作结尾。

构思精巧,结构严谨。

2.作者通过对事物的细致观察,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生动、准确的语言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3.文章大量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读者如观其景,如闻其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