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95655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初中语文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案.docx

《初中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教案.docx

初中语文教案

上海市初中语文教案2010

《我儿子一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能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

  2.理解并说出以儿子为第一人称写作此文的好处。

  3.理解本文一些句子的情味,进而领悟作者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情趣。

重点难点

  1.重点:

感受并学习本文富有情味的语言。

  2.难点:

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以及以儿子为第一人称写作此文的好处。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

  1.正确、清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下列词语,并注意加点字的音、形。

  窥见(kui1):

暗中看出来或觉察到。

  谐音(xie2):

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

  鼾声(han1):

打呼噜的声音。

  唏嘘(xi1xu1):

哭泣后不自主地急促呼吸;抽搭。

  干涩(se4):

又干又涩。

指水分很少,不滑润。

揉碎(rou2):

用手来回擦或援而使物体破碎。

  喜滋滋(zi1):

形容内心很欢喜。

  面面相觑(qu4):

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磨磨赠蹲(ceng4ceng4):

缓慢地向前行进,比喻做事动作迟缓。

守株待兔:

传说

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桩上死了,他便放下手里的农具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在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你觉得自己的家庭幸福吗?

请二位同学描述一下自己家庭成员之间相处的情况.(自由举手,教师选择)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一个幸福的家庭去坐一坐,

  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厦门市人。

1969年到闽西山区插队,后当工人。

1981年调福建文联工作。

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其中《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诗集优秀奖,奠定了她以“朦胧诗”的身份入主诗坛的地位。

她的诗有典型的浪漫主义风格,有美丽隽永的意象。

近年来,她的散文也颇受人们关注,今天我们要学的《我儿子一家》就是其佳作之一。

  三、理解课文

  1.朗读:

全文共有18个自然段,我们请9位同学,每人各朗读两段,注意按平时要求的方法去读。

让我们再次熟悉一下课文内容,同时请全班同学为他们正音正字,并说说他们朗读的优缺点。

  评及正音:

先请几位评价,再抽查几个注音.

  2.思考:

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思考后提问,(对能说出一二的给予表扬和鼓励)

  归纳:

这篇课文的内容很多,材料比较零碎。

它不像《散步》那样集中写一件事,而是随着“我”的思绪,从过去写到现在,从未出生写到五岁,把其间有趣的、有情的、有意义的事或详或略地写出来。

从而展示了自己一家人的真实、美好、有趣的形象。

我们大体上可以对本文的内容作以下的归纳:

第一部分(l-4):

“我”的孕育、出生、命名。

  第二部分(5-10):

“我”从小成长的家庭“德育”背景。

  第三部分(11—13):

“我”一家四口之间的和膝关系。

  第四部分(14-18):

妈妈爱“我”;“我”也爱妈妈。

3.思考: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请写出中心思想。

  思考讨论提问并归纳:

本文从儿子的视角写了自己一家人的一些生活琐事,表现了这个家庭生活中的民主、和谐、快乐的氛围和生动、健康的情趣。

  4.讨论:

作者以儿子为第一人称来写作此文,这样有什么好处?

  学生思考后讨论,教师给予点拨和提示:

  参考:

起码有三点好处。

第一,以孩子的视角来观察生活,可以把生活表现得特别单纯、美好,使作品充满纯洁的重真。

第二,以孩子的口吻来描述生活,使作品的语言洋溢着童稚、童趣,让人耳目一新。

第三,以孩子为叙述者组织材料,结构的自由度更大。

因为读者不会苛求一个孩子的思维要如何地严谨、完美,只要大体合顺叙就可以了

由此可见,以孩子为第一人称来写作是有许多好处的,许多成熟的作家都尝试过用儿童为第一人称未构思和写作作品,以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视角和风格。

我们都是健康纯洁的少年儿童,我们写作文更应该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写自己认识的生活,说自己想说的话,坚决摒弃假话、套话。

只要我们用自己一颗健康、活泼的童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我们就一定能写出一篇篇活泼、生动,充满童真童趣的好作文来的。

  5.提问:

感受理解体会这篇课文优美些语学生先找,并说明理由,教师适时给予肯定:

  参考:

语文学习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功,那就是学习语言。

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情趣。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文中的一些精彩语句。

  

(1)“姨姨气急:

‘我姐姐千辛万苦,哪怕养出个蟑螂来,你都该叫好极了!

"—句中“哪怕养出个蟑螂来……”实属有趣而可爱的夸张,表现

姨姨“气急”的情状,透露她对“我”妈妈的极端同情和对“我”爸爸的不满和揶揄。

句子充满生活情趣。

  

(2)“…奶奶认不得,以一票否决。

  句中“一票否决”是个极富时代特色的政治术语,用在家庭生活中,显得十分幽默,也表现出奶奶在家庭中的崇高地位。

  (3)“奶奶回家喜滋滋发布新闻……”

  明明只说一件小事,却用“发布新闻”这样郑重其事的词语,名、实之间的反差造成幽默。

同时也表现奶奶为儿孙的聪明、成就而有点沾沾自喜(当然,奶奶表现出的是人之常情,我们不能苛责于她)。

  四、小结

  舒婷是个诗人,她的诗美丽隽永,热情浪漫。

而她的散文,也如同她的诗一样地热情浪漫和美丽隽永,让人读了心生美丽,心生热爱。

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如诗人舒婷那样热爱生活,领悟平凡的家庭生活中的种种情趣,对哪怕是很辛苦的生活都心存感激,那么,我们一定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皇帝的新装》

由此可见,以孩子为第一人称来写作是有许多好处的,许多成熟的作家都尝试过用儿童为第一人称未构思和写作作品,以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视角和风格。

我们都是健康纯洁的少年儿童,我们写作文更应该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写自己认识的生活,说自己想说的话,坚决摒弃假话、套话。

只要我们用自己一颗健康、活泼的童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我们就一定能写出一篇篇活泼、生动,充满童真童趣的好作文来的。

  5.提问:

感受理解体会这篇课文优美些语学生先找,并说明理由,教师适时给予肯定:

  参考:

语文学习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基本功,那就是学习语言。

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情趣。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文中的一些精彩语句。

  

(1)“姨姨气急:

‘我姐姐千辛万苦,哪怕养出个蟑螂来,你都该叫好极了!

"—句中“哪怕养出个蟑螂来……”实属有趣而可爱的夸张,表现

姨姨“气急”的情状,透露她对“我”妈妈的极端同情和对“我”爸爸的不满和揶揄。

句子充满生活情趣。

  

(2)“…奶奶认不得,以一票否决。

  句中“一票否决”是个极富时代特色的政治术语,用在家庭生活中,显得十分幽默,也表现出奶奶在家庭中的崇高地位。

  (3)“奶奶回家喜滋滋发布新闻……”

  明明只说一件小事,却用“发布新闻”这样郑重其事的词语,名、实之间的反差造成幽默。

同时也表现奶奶为儿孙的聪明、成就而有点沾沾自喜(当然,奶奶表现出的是人之常情,我们不能苛责于她)。

  四、小结

  舒婷是个诗人,她的诗美丽隽永,热情浪漫。

而她的散文,也如同她的诗一样地热情浪漫和美丽隽永,让人读了心生美丽,心生热爱。

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如诗人舒婷那样热爱生活,领悟平凡的家庭生活中的种种情趣,对哪怕是很辛苦的生活都心存感激,那么,我们一定会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二 观看录相(或听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诵):

《皇帝的新装》

  1.要求:

明确课文中出场人物的名单、人数;分组指定注意几个主要角色的对话朗读的重音、声调、节奏;

  2.教师注意在关键处停下指导学生猜读:

例如,听到“为了要穿得漂亮”,想象一下,这个皇帝图漂亮可能会到什么地步?

听、想、读结合,体会作者想象丰富精妙之处。

  三 学生读,要注意正音正字。

  1.学生各选一个角色的几句话画出朗读标记后试读。

(标记按下要求作:

/表示节奏,→表示平调,↗表示升调,↘表示降调,表示曲折调。

)教师作示范,指导朗读。

  3.列出课文中出场人物名单及人数。

  4.选定角色,起立朗读。

同学朗读完毕,要互相评议指出优缺点。

  四 概括故事情节。

(略,参见教材分析)

  五 作阅读提要,具体要求:

  1.抓全篇的基本内容,即主要故事情节,勾勒轮廓;

  2.各情节之间用连贯的语句叙述,可适当加以评论;

  3.语言要简洁。

  4.课外朗读全文录音。

第二课时

  一 读读、讲讲、议议,把握各个角色的社会意义。

  (提示:

根据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分析、说明)

  1.故事开头为什么要着意写皇帝喜欢“穿得漂亮”?

  2.骗子为什么要介绍“新装”的特性?

“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3.皇帝为什么会相信骗子介绍“新装”特性的那段话?

  4.皇帝、官吏明明一无所见,为什么还要交口称布料“美极了”?

  5.从皇帝、官吏、骗子的所作所为中,我们看到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6.小孩子为什么能一语道破真相?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7.讨论故事中“诚实”的含义。

  8.根据以上的分析,同学们从这篇童话中得到什么启示?

(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让他们各抒己见。

  三 口头训练:

将课文改为骗子作第一人称复述。

(有条件的学校可利用班会时间,表演《皇帝的新装》课本剧。

  四 归纳童话的特点。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手段

  朗读法、导读法。

  课堂采用导读提示、学生自读、议议讲讲、读读练练的形式;采用朗读提示,学生自读,培养有节奏、有表情朗读、讲、议的能力。

教案点评:

一 这是一篇有趣的童话,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在讲新课前要布置课外预习。

要求了解大意,并查字典弄清不能读准的字音和不会解释的词语。

  二 领会本文揭露问题的深刻性,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采用提问的方式讲述,启发学生深入理解。

  三 皇帝会光着身子游行,看起来是夸张的,其实是合理的,这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要讲清楚这正是童话组织情节结构的特色。

  四 或分角色朗读,口头复述故事,注意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或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加强对课文的感受。

教案示例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字的音、形

  稽陛衔骇钦差御聘勋附和爵

  2.掌握词义

  炫耀滑稽赏赐陛下头衔御聘呈报精致无双骇人听闻随声附和

  3.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童话的有关知识。

  

(二)能力训练点

  朗读能力,想象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理解人物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童话,丰富的想象美和巧妙布局的构思美以及本文所倡导的人间真善美。

  二.学法引导

  1.反复朗读,领会主旨。

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逐步了解人物个性,领悟

  作品主旨。

这中间,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不仅要认真解决“预习提示”中所提出的问题,而且还要去发现,去质疑作品中其他更小或更大的问题,并找出问题的答案。

2.正确理解夸张,学会合理想象。

在阅读中要理解哪些地方是夸张,哪些地方是想象,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并且可以在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更丰富的属于自己的想象。

如故事的结局、人物的下场、童话中人物与读者的对话,等等,都有广阔的想象空间。

用这种“想象法”来阅读,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想象力。

可在学完课文时,完成课后练习四的续写。

  3.用速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认真体味本文的巧妙构思。

围绕“骗”字设计情节是

  本文的重要特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紧扣主题分析理解内容。

采用讲解讨论等办法解决。

  难点

  想象能力的训练。

采用“添枝加叶”法进行补写、续写训练。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录音机、课文朗读磁带。

  2.投影仪、作者作品介绍和生字生词制成胶片。

  3.教学挂图或学生根据想象设计漫画。

  4.《皇帝的新装》连环画或卡通画。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简介故事梗概,训练听读,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

  2.分角色朗读课文。

全班分四个小组,每组选出几位同学自选文中最精彩的片断进行朗读比赛,其他同学按练习六进行评议。

  3.讨论。

采用前后相邻的四位同学一组,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推举代表进行课堂发言,训练分析理解能力。

  4.“添技加叶”补续写练习,训练想象能力。

  5.完成字词常识小测验,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第一课时

  (-)导入

  1.中外历史上封建统治者昏庸无能、骄奢淫逸、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例子不鲜见,请同学举个例子。

(例如,唐玄宗宠爱杨贵妃导致“安史之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丹麦著名的童话家安徒生创作的、揭露19世纪初丹麦丑恶而黑暗的社会现实的童话《皇帝的新装》

  2.了解作者

  指导学生结合提示掌握要点。

安徒生,丹麦人,世界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你读过他的什么作品?

(《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歌颂劳动人民的善良、纯洁,同情不幸的穷人,鞭挞统治阶级和剥削者的残暴、贪婪、虚伪、愚蠢,批判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是安徒生童话的主题。

  3.关于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教育儿童的一种文学形式。

  [二]明确目标

  目标(略)

  重点分析课文一、二部分。

  (三)整体感知

  1.听录音或范读①标出生宇同②了解内容,③理清结构层次及线索。

  2.学生用最简练的语言简介故事,并概括一下本文主题。

(不要求十分准确,深刻点到即可,教师简单肯定一下,保护学生的发言积极性,但要提示学生通过课文分析加深理解。

  3.标题的作用——线索具体表现为爱新装一做新装一看新装一试新装一展新装。

由此可以把全文分成三部分——引子

(1)发展(2—22)高潮、结局(23-结尾)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分析第一部分

  提问。

正如中国的不少皇帝经常沉溺声色犬马一样,故事中的皇帝有什么特别的嗜好?

(爱新装。

)爱到什么积度?

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不惜、所有、都、既不、也不、也不、除非、每一天、每一分钟、都、总是。

)生活中爱一种东西真能达到这种程度吗?

(不能。

)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

)从哪些方面夸张?

(费用、心思、兴趣、换衣次数。

)皇帝是一国之主,却不理朝政,不关心国家大事,沉溺于“新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昏庸、荒唐、不称职等。

)总结:

这样的皇帝落入骗子的圈套也就不足为怪了。

童话是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来反映生活。

夸张是童话情节的基本特点。

两个骗子在织布机上空忙,描述并不存在的布的美丽花纹,皇帝赤身裸体举行游行大典,大臣们手里托着并不存在的后裙,这些情节当然是夸张的,但又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据安徒生自己说,这个童话的题材来自西班牙作家所提供的民间故事,经改写后,更符合丹麦的生活实际。

骗子怎样诓人,皇帝怎样上当,群臣又怎样瞒骗,写得合情合理。

“最奇异的童话是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的。

”我们在这篇童话里看到的皇帝、官吏,不正是当年丹麦封建统治者的真实写照么?

安徒生把自己不敢明白说出的一切,隐藏在夸张、诙谐的故事里,引起读者深思。

夸张中包含着合理性,是《皇帝的新装》的情节特点,也是安徒生童话的情节特点。

  九、语言特色。

  通过分角色朗读,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安徒生童话的语言通俗、流畅,保持着口语化的特色。

故事叙述就像技家常一样:

“许多年前,有一位皇帝……”“有一天,他居住的那个大城市里,来了两个骗子……”安徒生重视提炼语言,所以他写的童话,语言既简洁又生动形象。

例如描写皇帝在镜子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大家赞美说,“多么美的花纹!

多么美的色彩!

这真是一套资重的衣服!

”把皇帝和周围的人的神态夸张地描写得活灵活现,十分生动。

  十、本文是安徒生童话中的名篇。

从中可以看出童话这种文学样式具有什么艺术特点?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丰富想象、大胆夸张。

这也正是童话这种文学样式的艺术特点。

童话,正是在现实生活基础上,驰骋想象,大胆夸张,来叙述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意见态度、思想感情。

童话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虽非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存在的,却更有代表性地反映现实生活,产生独特的艺术扭力。

童话不但可以想象、夸张地叙写人间的故事,刻画人物的形象,还可以拟人化地描写动植物或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它们以人的生活经验和性格特点,通过描写他们的思想行为,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意见态度、思想感情。

这种童话,就更充满丰富想象和大胆夸张了。

  十一、想象训练:

  1想象皇帝如何爱新装?

给文章加个开头。

  2用夸张的手法,描述一下皇帝穿着新衣游行时装模作样的丑态。

3想象皇帝在游行结束后会怎么样?

给文章加个结局。

  也可布置成预习作业,指导学生猜读每一个新的情节开头,不要急于往下读,合起书自己先来想象想象:

读到“为了要穿得漂亮”,你想象一下,这个皇帝图漂亮图到什么地步。

  读到“来了两个骗子”,你想象一下,这两个骗子会怎样行骗。

  读到“都看不见衣服”,你想象一下,这个皇帝会怎样想,怎么办。

  读到“这位善良的老大臣来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你想象一下,这个老大臣看到骗局会怎样表现。

  读到“皇帝又派了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工作进行的情况”,你想象一下,这个官员看到骗局又会怎样表现。

  读到“皇帝就很想亲自去看一次”,你想象一下,这个皇帝看到骗局又会怎样表现。

  读到“第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你想象一下,宫内宫外看着光身子的皇帝将会怎么样,结局怎么样。

  想一想,读一读,体会体会安徒生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多么精妙,自己哪些想象也很好。

检查预习时,可以让学生介绍些自己所想象的情节。

《扁鹊见蔡桓公》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字词

  (l)辨形注音 蔡桓公腠理骨髓遂死

  

(2)辨析多音字

 ③能指出通假字的意义

  汤(同“烫”)熨还(同“旋”)走火齐(同“剂”)

  2.了解结构基本相同句式的表达作用。

  3.了解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蔡桓公病情的发展逐层深入进行记叙的特点以及简洁、传神的描写。

  

(二)能力训练点

  继续学习诵读文言文的方法,能够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熟读文言文课文,理清文章层次,并在此基础上复述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以察桓公为鉴,凡事要防微杜渐,不要麻痹拖延,甚至讳疾忌医,以致不可救药,使学生认识到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可盲目自信,不要拒绝批评帮助。

  (四)美育渗透点

  本文叙事简练、刻画传神,要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叙事所蕴涵的立意美。

  二.学法引导

  1.这则故事是用文言写的。

可以先通过朗读全文,培养自己的文言语感,了解放事的梗概,从整体上把握句意、文意。

然后对照注释,查字典、词典,弄懂生字、生词的含义,特别是课文中出现的与现代汉语用法不同的词语,如文中出现的“有间”“居”“复”“益”“应”“索”“是以”“请”“齐”“汤”“还”等词,进而弄懂每句话的意思及至全文的意思。

  2.在大体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仔细阅读全文,深入钻研课文。

想想故事的线索是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记叙扁鹊和蔡桓公的几次见面的,共分几个层次,阐明了什么哲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真正理解成语“讳疾忌医”的含义。

  3.教学本文过程中务必让学生多读,在读中领会句意,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指点背诵的方法,如按叙事的线索记住内容等,让学生熟练背诵,正确默写。

  4.本文写人叙事都是为了阐明道理,教学中要防止另生枝节,如分析扁鹊医术高明之类。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学习诵读文言文的方法,根据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理清文章层次作为学习重点。

体会本文叙事简洁、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是学习难点。

  针对重点、难点拟采用诵读法来解决,做法如下:

  

(1)布置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并结合课文注释大体理解文意。

将疑问、生字作标记,查字典给生字注音。

然后再朗读全文一遍。

  

(2)确保朗读时间。

①简化教学内容,凡与诵读关系不密切的内容和文章出处,作者生平等都用寥寥数语带过②注重领悟的作用,不搞“句句落实”“字字落实”。

  (3)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浅易文言文的兴趣。

  (4)指导文言文的学法,在初一以指导正确划分句中停顿为主。

  (5)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而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课文朗读录音磁带及录音机。

  2.学生制作重点文言实词和成语“病人膏肓”“讳疾忌医”的词语卡片,课堂交流。

  3.投影仪和作者作品介绍的胶片,以及补充资料。

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字词

  (l)辨形注音 蔡桓公腠理骨髓遂死

  

(2)辨析多音字

 ③能指出通假字的意义

  汤(同“烫”)熨还(同“旋”)走火齐(同“剂”)

  2.了解结构基本相同句式的表达作用。

  3.了解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蔡桓公病情的发展逐层深入进行记叙的特点以及简洁、传神的描写。

  

(二)能力训练点

  继续学习诵读文言文的方法,能够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熟读文言文课文,理清文章层次,并在此基础上复述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以察桓公为鉴,凡事要防微杜渐,不要麻痹拖延,甚至讳疾忌医,以致不可救药,使学生认识到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可盲目自信,不要拒绝批评帮助。

上海市高中语文教案2010

《琵琶行》并序

示例1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顺畅地诵读全诗并当堂背诵第二节;

  2.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3.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由“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导入。

  二、诵读鉴赏:

  

(一)范读全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二)讨论精讲,点拨要点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共同点?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

“同是天涯沦落人”。

  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当年:

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

  而今:

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

  京倡 商妇 怨

  2)读P53注释②、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当年:

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而今:

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京官 谪官 恨

  4.“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

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

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