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最新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28231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最新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最新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最新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最新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最新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最新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生物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最新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生物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最新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生物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最新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生物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最新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生物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最新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生物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最新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生物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最新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生物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最新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生物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最新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生物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最新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生物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最新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生物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最新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生物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最新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生物试题.docx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最新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最新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生物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最新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生物试题.docx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最新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生物试题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最新】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生物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随环境改变而产生适应性的突变

B.基因突变在自然界的物种中广泛存在

C.自然状态下的突变与人工诱发的突变都是不定向的

D.虽然细菌的数量多、繁殖周期短,但其基因突变率不会很高

2.近亲结婚会增加后代遗传病的发病率,主要原因在于

A.近亲结婚容易使后代产生新的致病基因

B.近亲结婚的双方携带的致病基因较其他人多

C.部分遗传病由显性致病基因所控制

D.部分遗传病由隐性致病基因所控制

3.据东方网2004年6月27日消息,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院人类遗传学教授对比人体6号染色体的基因组的研究表明,日本人祖先可能源自朝鲜半岛。

下面对此研究的分析正确的是

A.这项研究表明,日本人和朝鲜人是两个不同的人种

B.这项研究表明,日本人种群发生了进化,而朝鲜人则没有

C.日本人和朝鲜人不是两个物种,因此他们的基因库是相同的

D.这两个种群有地理隔离,但没有生殖隔离

4.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可起基因重组

B.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C.仅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D.同胞兄妹的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

5.马达加斯加群岛与非洲大陆只相隔狭窄的海峡,但是两地生物种类有较大差异,造成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他们的祖先不同B.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

C.变异的方向不同D.岛上的生物没有进化

6.鉴定牧场的马和由国外赠送返回原产地放养的野马是两个物种的主要依据是()

A.野马比牧马更善于奔跑B.野马与牧马存在地理隔离

C.野马与牧马存在生殖隔离D.野马比牧马更适应野生环境

7.下图为动物细胞减数分裂某一时期细胞示意图,则该细胞发生过的变化可能有

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重组

③染色体的变异

④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④

8.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A.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B.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表达

D.害虫发生了定向突变,增强了抵抗性

9.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不同的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着生殖隔离

10.基因型YyRr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产生的后代,表现型的比例是()

A.3:

1B.1:

1

C.9:

3:

3:

1D.1:

1:

1:

1

11.从某果蝇种群中随机抽取250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是80只、150只、20只。

该果蝇种群中,A与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65%、35%B.62%、38%

C.95%、5%D.40%、60%

12.生殖隔离的形成包括以下哪几种()

①动物因求偶方式、繁殖期不同造成不能交配

②植物因开花季节、花的形态不同而不能交配

③动物胚胎发育早期死亡

④产生的杂种后代没有生育能力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3.已知人类的白化病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

下图是某家庭白化病遗传图解,其中个体1和2的基因型分别是()

A.aa和AAB.aa和AaC.Aa和AaD.Aa和AA

14.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的层次内容有:

()

①物种多样性  ②种群多样性  ③生态系统多样性  ④基因多样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5.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代谢类型是

A.自养型,需氧型B.自养型,厌氧型

C.异养型,需氧型D.异养型,厌氧型

16.人的卵原细胞含有44条常染色体和2条性染色体。

卵细胞是由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

那么,人的正常卵细胞所含的染色体是()

A.44条+XXB.44条+X

C.22条+XXD.22条+X

17.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共同进化的事例

A.某种兰花有专门为它传粉的蛾

B.光合生物出现后,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C.猎豹捕食斑马

D.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羊群的数量激增

18.公猫的体细胞有19对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有四分体()

A.152个B.76个

C.38个D.19个

19.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

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

A.8%B.10%

C.6%D.11.7%

20.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

A.有丝分裂后期B.无丝分裂

C.减数分裂过程中D.受精作用过程中

21.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

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A.43%B.48%C.52%D.57%

22.图A和图B为处于相同分裂阶段的两种动物细胞,都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关于它们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细胞A的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细胞中央

B.细胞A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C.联会发生在细胞B,而不会发生在细胞A

D.细胞B的染色体与亲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23.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体现了个体水平、生态系统水平上的多样性

B.内容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种群多样性

C.研究历程主要依据进化理论的构建

D.生物多样性形成是生物由低等到高等进化的必然结果

24.人类红绿色盲是一种伴性遗传病。

某夫妇生了一对“龙凤胎”,男孩色盲,女孩正常。

请推测该夫妇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A.XbY、XBXbB.XbY、XBXB

C.XBY、XBXbD.XBY、XbXb

25.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豌豆的高茎与水稻的矮茎B.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

C.猫的白毛与卷毛D.棉花的粗纤维与短纤维

二、综合题

26.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狼的凶狠、善跑、狡猾、贪婪的进化过程。

(1)狼的种群中存在着不同个体,如跑得慢一些、跑得快一些、狡猾机灵些、行动呆板迟钝些,这些性状说明变异是__________的。

(2)随着环境的变化,食物的稀少,凶狠、善跑、狡猾、贪婪的个体容易得到食物,能够生存和繁殖,这样,环境和食物对狼起了________作用,而这种作用是________的。

(3)狼的凶狠、善跑、狡猾、贪婪性的增强,是通过狼与种内、种间以及环境条件的__________来实现的,因而它能适应环境,这就是__________。

27.如图表示几种哺乳动物的起源情况,据图回答问题。

(1)图示表明,现存的各类哺乳动物具有共同的__________。

(2)原始的哺乳动物(A)能进化成各种不同的哺乳动物,从内在原因看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从外部原因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3)本图示可以很好地体现生物的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性。

(4)如果改变图中动物的生活环境,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动物能在新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而__________________的动物则被淘汰。

三、实验题

28.某种品系的鼠的毛色为黄色(A)和灰色(a),黄色和灰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得到了如下结果,请根据表格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

亲本

后代

杂交一

灰色×灰色

灰色

杂交二

黄色×黄色

3/4黄色,1/4灰色

杂交三

黄色×灰色

1/2黄色,1/2灰色

(1)根据杂交组合________可判断鼠的毛色中,___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杂交组合一中,亲本的灰色鼠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3)杂交组合二中,后代黄色鼠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4)杂交组合三中,亲本杂交组合的杂交方式叫做______________.

29.日常生活中,酵母菌常用被用于发面制作馒头,这是因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酵母菌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馒头的蓬松度与二氧化碳的气体量有关。

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温度对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气体量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假设)温度对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气体量有影响。

(实验原理)温度影响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强度,导致二氧化碳释放量发生变化,引起装

置中试管内压强变化,从而导致毛细管液滴移动。

(实验过程)使用两组相同的装置,分别放置在15℃和25℃条件下,记录液滴的初始刻度值为0;每隔一段时间,分别记录两个实验装置中液滴的刻度值。

(实验结果)(说明:

周围环境中温度、压强等因素对液滴移动的影响忽略不计。

记录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15℃条件下记录液滴的刻度值(mm)

0

3

5

8

12

16

20

23

27

25℃条件下记录液滴的刻度值(mm)

0

5

11

16

21

27

32

37

41

请分析回答:

(1)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观察到毛细管中液滴向_________(填“→”或“←”)移动。

(2)实验结果显示:

在相同时间内,与15℃相比25℃时释放的气体量___________,酵母菌无氧呼吸强度____________。

(深入探究)

(3)若上述实验假设成立,再通过使用多组相同的装置,在25~45℃范围内进行实验。

20min时测得的实验结果绘出图2,可以确定__________℃为酵母菌发酵的最适宜温度。

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生物的突变是不定向的,A项错误;

B、基因突变在自然界的物种中广泛存在,B项正确;

C、自然状态下的突变与人工诱发的突变都是不定向的,C项正确;

D、遗传物质具有稳定性,虽然细菌的数量多、繁殖周期短,但其基因突变率不会很高,D项正确。

故选A

【点睛】

2.D

【解析】试题分析:

近亲结婚会增加后代遗传病的发病率,主要原因在于部分遗传病由隐性致病基因所控制,故D正确,C错误。

近亲结婚一般不会使后代产生新的致病基因,A错误。

近亲结婚的双方携带的同种致病基因的机会大,B错误。

本题选D。

考点:

遗传病的发病率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只要记住相关知识点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3.D

【解析】试题分析:

日本人祖先可能源自朝鲜半岛,即日本人和朝鲜人存在地理隔离,但两者的基因库没有明显差异,不存在生殖隔离,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物种形成与生殖隔离的关系。

4.C

【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A正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B正确;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因基因分离导致子代性状分离,C错误;同胞兄妹是由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则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D正确。

5.B

【解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由于环境不同,所以适应环境的生物也不同,所以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

6.C

【解析】

试题分析:

判断两个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最可靠的方法是判断两者是否存在生殖隔离,C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物种的判断。

7.A

【解析】

如图细胞的每一极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应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b所在的染色体来自同一条染色体的复制,其上的基因应当相同,出现不同基因的原因可能是

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导致基因重组。

8.A

【解析】

【详解】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

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

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

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

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

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

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

因此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减弱的原因是杀虫剂对害虫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强的害虫被保留了下来。

【考点定位】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名师点睛】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害虫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减弱的原因。

解答时可以从自然选择和抗药性形成的过程方面来切入。

9.B

【解析】

试题分析:

地理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B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隔离的作用。

10.C

【解析】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

因此,子代的表现型共有4种,比例是9:

3:

3:

1,故选:

C。

11.B

【解析】试题分析:

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根据题意可知,A基因的数量是2×80+150=310个,a基因的数量是2×20+150=190个,所以A的基因频率为310÷(250×2)=62%,a的基因频率为190÷(250×2)=38%,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2.D

【解析】

试题分析:

①动物因求偶方式和繁殖期不同造成不能交配而产生生殖隔离,①正确;

②植物因开花季节和形态不同而不能交配而产生生殖隔离,②正确;

③动物胚胎发育早期死亡由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而产生生殖隔离,③正确;

④产生的杂种后代没有生育能力而产生生殖隔离,④正确.

①②③都导致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④说明产生的后代为不可育的,因此都属生殖隔离.

故选D.

13.C

【解析】1号和2号表现正常,生患病的女儿,故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号患病,所以3号基因型为aa,1和2号都表现正常,则1和2号的基因型都是Aa,故选C。

14.C

【解析】试题分析: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故选C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点评: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15.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进化理论,生物应该由低等向高等进化,地球早期无氧气,无光合生物,由此推测最早出现的生物代谢类型是异养型,厌氧型,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方向。

16.D

【解析】正常女性产生卵细胞的细胞分裂方式是减数分裂,因此正常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由于卵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是44+XX,因此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正常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X,故选D。

17.D

【解析】试题分析:

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羊群的数量激增不属于共同进化,D项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共同进化的实例。

18.D

【解析】由于公猫的体细胞有19对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上含有4条染色单体,称为一个四分体,因此一对同源染色体就构成一个四分体,共19个四分体,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明确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即四分体的个数=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19.C

【解析】依题意可知,某工厂有女职工200名,其中色盲患者(XbXb)5人,携带者(XBXb)15人;该工厂有男职工200名,其中色盲患者为(XbY)为11人,则该群体中色盲基因频率是(5×2+1×15+11)÷(200×2+200)=6%,C项正确,A、B、D三项均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频率的概念及其相关计算。

【名师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并正确理解基因频率的概念以及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0.C

【详解】

A、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A错误;

B、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变化,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B错误;

C、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正确;

D、受精作用过程中,精子中的染色体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集合到同一个受精卵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要明确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受精作用等都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21.B

【解析】试题分析:

VV有20000×15%=3000个,Vv有20000×55%=11000个,vv有20000×30%=6000个,进来2000个VV,总共果蝇22000个,其中VV有3000+2000=5000个,Vv还是11000个,亲代V的基因频率是(5000×2+11000)÷22000×100%约等于48%。

考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名师点睛】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计算

(1)已知各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求基因频率。

此类题型可用定义公式计算,即某基因的频率=[(该基因纯合子个体数×2+杂合子个体数)÷(总个体数×2)]×100%。

(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

此类题型可以将百分号去掉,按定义公式计算或直接用“某基因的基因频率=该基因纯合子的百分比+杂合子百分比的1/2”来代替。

如基因A的频率=AA的频率+1/2Aa的频率,基因a的频率=1-基因A的频率。

22.C

【解析】试题分析:

A.从图中看出,A细胞中的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的中央两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图,A正确;B.A细胞在减Ⅰ后期由于同源染色体发生分裂,因此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B正确;C.B细胞内同源染色体没有联会,处于有丝分裂中期,A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在减Ⅰ前期时有联会现象,C错误;D.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发生复制后,染色体数目并没有改变,因此B细胞的染色体数与亲本细胞的染色体数相同,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3.D

【解析】试题分析: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由低等到高等进化的必然结果;生物多样性体现了个体水平、基因水平和生态系统水平上的多样性,内容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研究历程主要依据是化石,D项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24.B

【详解】

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儿正常,其基因型为XBX_,儿子色盲,其基因为XbY,儿子的Xb基因来源于母亲,其母亲中一定含有Xb基因,双亲中至少有一方含有XB基因,结合4个选项,只有B选项中母亲不含有Xb基因,因此选B。

【点睛】

25.B

【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豌豆的高茎与水稻的矮茎不符合“同种生物”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人的双眼皮与单眼皮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猫的白毛与卷毛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棉花的粗纤维与短纤维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点睛】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26.不定向选择定向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解析】

试题分析:

(1)狼的种群中存在着不同个体,如跑得慢一些、跑得快一些、狡猾机灵些、行动呆板迟钝些,这些变异是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的结果,是一种不定向的变异。

(2)随着环境的变化,食物的稀少,凶狠、善跑、贪婪的个体容易得到食物,能够生存和繁殖,这样,环境和食物对狼起了选择作用,而这种作用是定向的。

(3)狼的凶狠、善跑、狡猾、贪婪性的增强,是通过狼与种内、种间以及环境条件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因而它能适应环境,这就是适者生存。

考点:

本题考查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

27.原始祖先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是多样的多样适应适应新环境变异没有适应新环境变异

【分析】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综合分析图中的信息,易发现原始哺乳动物是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共同祖先,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由原始哺乳动物进化而来。

【详解】

(1)图中表明现存的哺乳动物(B-G)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原始哺乳动物。

(2)原始哺乳动物(A)向不同方向进化是因为各类哺乳动物的生活环境不同,这体现了生物的变异具有不定向性。

原始哺乳动物进化为各种不同哺乳动物的内在原因是生物的变异是多方向的,而外部原因则是生存环境多样化。

(3)自然选择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

因为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品种和物种的多样性。

经过自然选择存活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该图可显示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4)在新环境中,只有适应新环境的变异类型才能被保留下来,而不能适应新环境的变异类型则被淘汰。

【点睛】

分析解决本题需要学说注意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核心内容的完全理解。

28.二黄色aaAA或Aa测交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实验可知,黄色鼠与黄色鼠交配,后代发生性状分离,黄色鼠:

灰色鼠=3:

1,说明黄色对灰色是显性性状,亲本黄色鼠的基因型是Aa×Aa。

(1)根据杂交组合二可知,黄色鼠与黄色鼠交配,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因此可能判断鼠的毛色中黄色是显性性状。

(2)灰色鼠是隐性性状,因此不论是亲代还是子代,灰色鼠的基因型都是aa。

(3)由分析可知,杂交组合二的亲本基因型是Aa×Aa,子代的基因型是AA、Aa、aa,因此子代黄色鼠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

(4)杂交组合三:

黄色鼠×灰鼠→黄鼠:

灰鼠=1:

1,是测交实验。

29.→多大35℃35℃时酵母菌酶的活性最大

【解析】

试题分析:

图1表示探究温度对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气体量的影响的实验装置,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产生二氧化碳,使装置中气体压强增大,导致毛细管中液滴向右移动;分析图2可知,在25~35℃范围内随温度的增大,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气体的速率增大,在35℃时酵母菌无氧呼吸速率达到最大,在35~45℃范围内,随温度的增大,酵母菌无氧呼吸速率逐渐减小。

(1)据试题分析可知,在一定时间内,可以观察到毛细管中液滴向→移动。

(2)据图2并结合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相同时间内,25℃时酵母菌无氧呼吸速率大于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