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3368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关注主干,重点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制度、“一国两制”构想。

2.加强纵横联系,如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的区别,认识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3.追踪热点,结合时政热点,结合当前的反腐败斗争认识民主政治的建设历程和

经验教训;结合民族关系、祖国统一等长效热点,关注国家统一和复兴对于政治、

经济、外交的重大作用。

[学习目标]

学测要求

高考要求

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理解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了解新中国初期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新政协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初步确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1)背景:

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政治上,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开始筹建新中国的工作。

(2)时间及地点:

1949年9月,北平。

(3)内容:

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2.正式形成: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

(1)性质转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2)主要职能:

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3.发展新阶段

(1)表现: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影响: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误区警示] 

中国的政党制度不同于西方的多党制。

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而不是多党制。

因为在中国,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与之密切合作,属于参政党;在西方,各党派之间是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关系,靠竞选轮流坐庄。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背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随着新中国经济建设大规模展开,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日益成熟。

2.标志: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时间及地点:

1954年9月,北京。

(2)主要内容

①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3.意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易错提醒]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1954年宪法取代《共同纲领》成为国家的根本大法。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原因: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目的:

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过程

(1)初步确立:

1949年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2)正式确认:

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含义:

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依法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5.概况: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后来,新中国共成立了五个自治区、一百多个自治州、自治县(旗)。

6.意义:

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图解历史]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议会制的区别

 

[易错提醒]

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

自治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利,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

主题一 1954年宪法

史料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十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思考 

(1)根据史料回答,该宪法有哪些内容?

体现了什么原则?

(2)该宪法确定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这部宪法的颁布有何意义?

答案 

(1)内容:

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原则:

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意义:

它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它的颁布大大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主题二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史料一 见下图

1949年9月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史料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在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对外友好活动中,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团结的斗争中,将进一步地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

思考 

(1)第一届政协会议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

(2)这次会议的召开对新中国国家政治建设有什么重要作用?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在1954年以后有何变化?

答案 

(1)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筹建新中国提上日程。

(2)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性质,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直接促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主题三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史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民族自治机关。

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史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确立,并将继续加强。

国家将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思考 

(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的?

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2)史料中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实行这个原则的目的是什么?

(3)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什么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行有什么意义?

答案 

(1)确立时间: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

主要内容:

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

(2)平等、团结、互助。

目的:

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3)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意义:

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点

(1)本质: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这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

(2)特点

①民主是一种价值观念,更是一种国家制度。

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根本特点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②从政治制度建设的层面讲,包括: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

③民主政治的建设必须有制度化、法制化的保障。

依法治国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1.(2018·江苏徐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一)胡乔木在回忆某次会议时说:

“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领导人大智大勇,虚怀大度,既能提出完整正确的建国方案,又能虚心听取其他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平等协商国家大事。

”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七大B.一届政协

C.一届人大D.中共八大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中“既能提出完整正确的建国方案,又能虚心听取其他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可以判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召开的一届政协,故选B项。

2.(2018·江苏南京师大附中学业水平期末测试)下图是某重要会议与会代表的合影,这次会议(  )

A.确定了我国为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

B.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基本政治制度

C.通过了《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D.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答案 C

解析 图片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政协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规定我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标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故C为正确选项。

3.(2018·江苏扬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一)下图是1953年鞍山市选举委员会给潘永安的选民证。

与之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中1953年鞍山市选举委员会颁发的选民证可知是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故B为正确答案。

4.(2018·江苏常州学业水平一模)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答案 B

解析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主要不同在于前者的社会主义原则,故B为正确答案。

5.(2018·江苏南通学业水平测试)“在私有制消灭后,党内部分同志错误认为,民族资产阶级不存在了,民主党派作为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为此,党中央(  )

A.通过公私合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B.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制定1954年宪法确立政治协商制度

D.将政协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中的“私有制消灭后”“民族资产阶级不存在了”可知是三大改造完成后的局面,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党中央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故正确答案为B。

6.(2018·江苏连云港学业水平模拟)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相继迎来成立60周年大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是我国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B.最早成立于新疆地区

C.实现了少数民族高度自治

D.被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

答案 D

解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最早成立于内蒙古,少数民族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但并非高度自治。

这项制度被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确认,故正确答案为D。

1.(2018·江苏连云港学业水平模拟)“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我们站在民族资产阶级立场表示十分兴奋和拥护……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他所要讲的话。

”材料中“这个划时代的会议”(  )

A.完成了筹建新中国的历史使命

B.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阐明了社会主义建设十大关系

D.总结了“一五”计划成功经验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到北平”“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等信息可知是新政协,新政协的主要任务是筹建新中国,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D项都是1956年之后,故A为正确答案。

2.(2017·江苏盐城高一第二学期期末)“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据此判断该材料出自(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在辛亥革命之后制定的,与材料中的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不符,故A项错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在过渡时期即新民主主义时期制定的临时宪法,故B项正确;1954年宪法是我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故C项错误;1982年宪法是新时期修订的一部宪法,故D项错误。

3.(2017·江苏宿迁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共产党的一贯主张。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有序参与政治,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共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建设。

这些制度不包括(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答案 D

解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利于保证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一国两制”是关于我国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制度,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4.(2018·江苏扬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

“(20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

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

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

”投票通过的这部“伟大文献”是(  )

A.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B.新中国第一部带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

C.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答案 C

解析 A项应是1912年《临时约法》,与材料中“1954年”不符,故A项错误;B项应是1949年《共同纲领》,与材料中“1954年”不符,故B项错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1954年宪法,与材料中“1954年”相符,故C项正确;D项应是1982年宪法,与材料中“1954年”不符,故D项错误。

5.(2017·江苏宿迁学业水平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国家对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逐步以全民所有制代替资本家所有制。

”以上内容出自(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可知,此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的,规定了中国的国家性质,故C项正确。

6.(2017·江苏镇江学业水平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些规定体现了(  )

A.民主集中制原则B.政治协商原则

C.人民民主原则D.社会主义原则

答案 C

解析 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而材料中并没有涉及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政治协商”的原则在材料中同样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就充分昭示着新中国的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这是鲜明的人民民主原则,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原则主要指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材料中并没有涉及相关内容,故D项错误。

7.(2018·江苏南京师大附中学业水平期末测试)1954年宪法起草工作刚刚启动,毛泽东亲自担任宪法起草委员会主席并要求中央委员抽时间阅读:

(1)1936年苏联宪法及斯大林报告;

(2)1918年苏俄宪法;(3)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捷克等国宪法;(4)1913年天坛宪法草案,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蒋介石宪法;(5)法国1946年宪法。

以上材料表明,1954年宪法(  )

A.对旧中国宪法的继承和发展

B.具有广阔的世界视野和历史的眼光

C.主要是学习苏联的制宪经验

D.以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为主要原则

答案 B

解析 毛泽东在宪法起草工作启动时要求中央委员阅读借鉴近现代世界各国的宪法,说明该宪法具有广阔的世界视野和历史的眼光,故B为正确答案。

8.(2017·江苏如皋第二学期期中)毛泽东在强调人民政协的作用和性质时讲道:

“人大和国务院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管理机关,如果把人民政协也搞成国家权力机关,就成为二元论了,这样就重复了、分散了。

”材料意在说明(  )

A.人民政协已没有存在的必要

B.人大与政协职责应各有侧重

C.政府决定健全民主集中制度

D.国家要放弃多党合作的制度

答案 B

解析 毛泽东认为“把人民政协也搞成国家权力机关,就成为二元论了”说明他主张人民政协不应作为权力机关,而是作为统一战线组织而存在,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材料旨在说明人大与政协职责应各有侧重,故B项正确。

9.(2017·江苏南通学业水平模拟)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的这一制度,主要体现一种精英参政,区别于自下而上选举基础之上的广泛的公民参政,它是对中国政体的一种补充体制。

这一制度是(  )

A.村民自治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 B

解析 村民自治制度不是精英参政,故A项错误;参加政协的都是社会各界的精英人士,故B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自下而上选举基础之上的广泛的公民参政,故C项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不是精英参政,故D项错误。

10.“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成立,是新疆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重大胜利。

”由此可知(  )

A.新疆不再受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B.有助于加强和巩固各民族间的信任和团结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的组成人员全部来自维吾尔族

D.新疆率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 B

解析 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依法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故A项错误;我国通过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更进一步加强了新疆等地各族人民的团结和合作,B项正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的组成人员除维吾尔族外还有其他民族,故C项错误;内蒙古自治区于1947年率先成立,故D项错误。

 

11.(2018·江苏南京、盐城一模题)到1951年10月,全国有27个省、8个行署、146个市、2038个县召开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到1952年底,全国所有的省、市、县、区、乡都召开了人民代表会议,绝大部分乡的人民政府委员会已由乡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

这表明当时(  )

A.基层民主制度开始确立

B.“民主建政”有利于国家政权建设

C.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

D.人民代表大会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答案 B

解析 基层民主制度是指村级民主,不是人民代表会议,故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民主政治建设的开展有利于保障国家政权建设,故B项正确;民主统一战线是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是人民代表会议,故C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人民代表会议是为了保障国家政权建设,不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故D项错误。

12.(2018·江苏常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

这次大会的主要功绩是(  )

A.确立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的制度

B.中国人民开始成为真正的国家主人

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

答案 C

解析 人大代表是由“普选”产生的,故A项错误;中国人民开始成为真正的国家主人是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故B项错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1954年宪法,故C项正确;“唯一”两字不对,还有民族区域自治机关、政协会议、特别行政区等等,故D项错误。

13.(2017·江苏南通、扬州、泰州三模)下图漫画《步步高升》中,各阶层人民代表通过人民政协的大门,沿着一级级阶梯“步步高升”,走向顶端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漫画中的“人民政协”(  )

A.具有人民民主性质

B.完善了政治协商制度

C.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不再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答案 A

解析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通过了《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与材料中“走向顶端即将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相符,故A项正确。

14.(2017·江苏靖江高三期中联考)1957年,周恩来在中共浙江省委扩大会议上说:

“既然我们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都能和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共同合作,团结在一起,那么,怎么能够设想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不能同民主党派、党外人士继续合作下去呢?

这是说不出道理的。

”这一讲话(  )

A.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B.推进了人民政协制度的初步形成

C.标志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

D.号召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基层民主

答案 A

解析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与材料中“1957年”“不能同民主党派、党外人士继续合作下去呢?

这是说不出道理的”相符,故A项正确。

15.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

新中国成立后,依据宪法规定,其他四个民族自治区相继建立。

观察下图,指出其成立的先后顺序(  )

A.①③②④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D.④③②①

答案 C

解析 ①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10月,②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1955年,③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④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3月,选择C项符合题意。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6.(2017·江苏连云港学业水平模拟)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宪法规定了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  )

答案 A

解析 1954年,为了保证国家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全国人大通过了1954年宪法,规定了国家的人民民主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故本题说法正确。

17.(2017·江苏徐州学业水平抽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五个省级自治区的建立,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  )

答案 B

解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故题目说法错误。

三、材料题

1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朱德与民主党派知名人士的合影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