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鼠和泡泡糖教学评语.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36897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老鼠和泡泡糖教学评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老鼠和泡泡糖教学评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老鼠和泡泡糖教学评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老鼠和泡泡糖教学评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老鼠和泡泡糖教学评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小老鼠和泡泡糖教学评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小老鼠和泡泡糖教学评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小老鼠和泡泡糖教学评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小老鼠和泡泡糖教学评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小老鼠和泡泡糖教学评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小老鼠和泡泡糖教学评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小老鼠和泡泡糖教学评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小老鼠和泡泡糖教学评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小老鼠和泡泡糖教学评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小老鼠和泡泡糖教学评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小老鼠和泡泡糖教学评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老鼠和泡泡糖教学评语.docx

《小老鼠和泡泡糖教学评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老鼠和泡泡糖教学评语.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老鼠和泡泡糖教学评语.docx

小老鼠和泡泡糖教学评语

小老鼠和泡泡糖教学评语

《小老鼠和泡泡糖》

中班艺术领域

选自山大版教材中班主题六《想象无极限》

执教人:

金秋

一、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喜欢动物,模仿力强,对音乐节奏也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小老鼠风趣、诙谐的动物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活动中通过活泼欢快的AB两段乐曲,形象地表现出小老鼠跑、看、拽等各种动作,并通过模仿老風偷偷走、拽泡泡糖、被猫吓倒等有趣的内容,让幼儿感受活动的无限乐趣。

二、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

2.尝试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三、活动准备

1.生活中了解泡泡糖有粘性的特点。

2.音乐课件。

3.老鼠手饰、泡泡糖。

四、活动重难点

1.重点:

幼儿根据音乐合拍停下来做小老鼠走、东张西望的动作表演。

2.难点:

尝试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五、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1.《小老鼠上灯台》导入

提问:

吃完的泡泡糖拿在手里有什么感觉?

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通过故事理解音乐内容

有一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溜出来玩。

它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

到了草地上,小老鼠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粘乎乎的东西。

它不知道这是泡泡糖,赶忙用手去拽。

呀,泡泡糖粘到了手上,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又粘到另一只手上,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

一只猫冲了过来,小老鼠像个球似的,飞快的滚回了家。

提问:

故事讲了什么?

(三)出示图谱完整听音乐,学做动作随图谱完整听音乐,感知音乐节奏。

引导幼儿分段学做动作1.第一遍表演

提问:

小老鼠偷偷走路是什么样子?

拽泡泡糖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2.第二遍表演(把小椅子当洞)小结:

妈妈没睡着不能出去玩。

3.第三遍表演

提问:

每只小老鼠都很用力,可是这个泡泡糖太粘了,被小老鼠拽的很长很长,到底有多长呢?

小耳朵仔细听好了:

拽一啪!

怎么回事?

(猫来了)

幼儿随音乐表演

这次大老鼠带你们去洞里玩吧?

到洞里玩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推不能挤,做一只文明的小老鼠。

六、结束:

音乐带回

济南市盛景家园幼儿园2021年9月25日

中班教案:

《小老鼠和泡泡糖》

沾益县第一幼儿园

李秋燕

学情分析:

中班幼儿喜欢动物,模仿力强,对音乐节奏也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4——5岁又是游戏活动的黄金时期,针对幼儿这一心理发展特点,我选择了中班下册主题五“奇妙动物”中的一节音乐游戏《小老鼠和泡泡糖》,中班优质音乐课教案:

《小老鼠和泡泡糖》。

小老鼠风趣、诙谐的动物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活动中通过活泼欢快的AB两段乐曲,形象地表现出小老鼠跑、看、拽等各种动作,并通过模仿老鼠偷偷走、拽泡泡糖、被猫吓到有趣的内容,让幼儿感受活动的无限乐趣。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

2、尝试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3、知道泡泡糖会破坏我们的环境,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生活中了解泡泡糖有粘性的特点。

2、音乐课件、图谱。

3、老鼠头饰、老鼠洞。

活动重难点:

1、重点:

幼儿根据音乐合拍地做小老鼠走、东张西望的动作表演。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让幼儿根据音乐合拍做小老鼠走对中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也失去了小老鼠诙谐动物形象的特点,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将活动重点放在能根据音乐合拍做小老鼠停下来东张西望的动作表演)

2、难点:

尝试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设置悬念激发幼儿兴趣

师:

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礼物(教师出示右手)这是什么?

(泡泡糖)你们吃过泡泡糖吗?

吃完的泡泡糖拿在手里有什么感觉?

(粘粘的)看这是谁呀?

(教师出示左手小老鼠)

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小朋友想不想知道?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讲的就是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二、基本部分

(一)、通过故事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内容,(播放音乐)

师:

听完了音乐小朋友猜猜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小朋友想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

那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音乐动画,教师简单讲故事)

老鼠妈妈睡着了,小老鼠偷偷跑出来玩,它怕被猫发现,跑几步就停下来左看看右看看,突然它踩到一个粘乎乎的东西,哎呀!

它拽呀拽!

可是越拽越长,粘到手上、头上、腿上到处都是,最后像绳子一样把自己捆了起来,喵,不好了猫来了,小老鼠吓的叽里咕噜地滚回了家。

师:

听完了故事小朋友来说一说故事讲了什么?

(幼儿回答)

原来小老鼠趁妈妈睡午觉偷偷出来玩,小老鼠在出来玩的时候是怎样走的呢?

这次我们边听边看.

(二)、出示图谱完整听音乐,帮助幼儿理解音乐节奏,学做动作

1、随图谱完整听音乐,感知音乐节奏。

2、引导幼儿分段学做动作

师:

原来小老鼠是在妈妈睡觉时偷偷出来玩的,怎样是偷偷地走?

(幼儿模仿)为什么要偷偷的?

(怕猫)它怕被猫发现所以呀“小老鼠东走走西看看”,谁来表演一下小老鼠?

(幼儿模仿)刚刚我们表演了小老鼠的走,那看看谁来学学?

(幼儿表演)

师:

哦,原来小老鼠走路的步伐是这样的“小老鼠东走走西看看”(教师师范小老鼠走的节奏)小老鼠东走走西看看是向一个方向看还是向两边看?

(两边看)那它是边走边看还是走几步停下来看?

在说哪个字的时候停(引导幼儿按节奏做动作)在说西的时候用不用看?

看了几次(两次)谁来走走看?

好,我们先坐在椅子上试试!

小老鼠走了几遍?

我刚刚发现有的小老鼠走得太快了,这样很容易被猫发现,再来看看小老鼠是怎样走的?

好,现在我们起来走走看!

(老师唱旋律幼儿做动作)

师:

它走呀走,呀!

小老鼠踩到了粘粘的东西,哎呀!

是什么呀?

哦,是泡泡糖,小老鼠脚踩到泡泡糖会怎样?

那可怎么办?

谁来学学使劲拽?

(幼儿做动作)我们一起拽拽看!

师:

每只小老鼠都很用力,可是这个泡泡糖太粘了,被小老鼠拽的很长很长,到底有多长呢?

小耳朵仔细听好了:

拽————啪!

怎么回事?

我们一起来使劲拽(引导幼儿夸张的做拽的动作)

师:

猫来了。

(老师模仿赶紧跑回家)

(三)、幼儿随音乐表演

1、第一遍表演(坐在小椅子上)

师:

刚刚小朋友做的都很形象,在出来走的时候都知道停下来看看,拽泡泡糖的时候也很用力把泡泡糖拉的很长很长,下面我们一起来听音乐,小朋友在小椅子上学学小老鼠,我要看看哪只小老鼠最机灵。

2、第二遍表演(把小椅子当洞)

师:

想不想玩这个游戏?

这里有好多小老鼠,赶快找一个你喜欢的带上吧!

李老师来当一只大老鼠,老鼠宝贝们,我们现在一起来玩这个游戏,走的时候要注意停下来看看,别被猫发现啊!

我们用小椅子来当我们的家吧!

师:

听音乐!

注意哦!

妈妈没睡着不能出去玩。

(引导幼儿注意前奏)

3、第三遍表演:

引导幼儿夸张的表演拽的动作(钻山洞)

师:

有没有被猫捉住啊?

你们真是太聪明了,刚刚我发现有的小老鼠拽的力气可真大啊,谁还能用更大的力气来拽泡泡糖,你觉得使劲拽泡泡糖的时候表情应该是什么样的?

这回我们要用最大的力气把泡泡糖拽下来好吗?

这次大老鼠带你们去洞里玩吧?

到洞里玩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推不能挤,做一只文明的小老鼠好吗?

(再次强调前奏:

音乐会告诉我们老鼠妈妈什么时候睡着了)

4、第四遍

《小老鼠和泡泡糖》教学理论依据:

韵律活动是随音乐而进行的有感情、有节奏的身体动作的过程,对于发展幼儿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积累一定的音乐词汇和艺术动作词汇,享受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动作是韵律活动的“色彩”。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

幼儿通过游戏表达意愿、宣泄情绪、展示能力,其游戏行为折射着幼儿的情感、个性、经验和智慧,是反映幼儿心灵的窗户。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

实施策略:

1、把握教材,合理改编。

乐曲《小老鼠和泡泡糖》为6∕8拍、AB结构,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B段中九拍的连音及旋律的模进使人略带紧张,与小老鼠机灵、警觉、可爱的音乐形象恰好相符。

但两段乐曲长度略显短促,于是我将A段和B段的音乐做了适当的延长,并在两段乐曲中间增加了一个“掉落”的音效,缓解了从A段乐曲转到B段乐曲时紧张、突兀的感觉,为幼儿随音乐表现小老鼠的音乐形象做了必要的准备。

2、改编童谣,巧妙铺垫。

幼儿对《小老鼠上灯台》这首经典童谣耳熟能详,教师提取其中主要内容巧妙地将它和A段乐曲的节奏相吻合,既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参与兴趣,又降低了幼儿学习节奏的难度,对小老鼠走和张望的节奏合拍也做了铺垫。

3、剖析要点,抓住神韵。

为了让幼儿表现小老鼠悄悄走、偷偷看、用力拉泡泡糖的动作,教师紧紧抓住“轻轻走没有声音、眼睛盯住不动、咬紧牙、攥紧拳”等动作要点,引导幼儿讨论剖析,帮助幼儿理解并进行表现,达到神似和夸张的效果。

在拉泡泡糖的过程中,幼儿对九拍的节奏不容易掌握,教师及时借助声势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并进行表现。

4、由慢到快,循序渐进。

为了落实走、看这两个重点动作的合拍,教师采用由慢到快、由说唱童谣到旋律跟进,循序渐进,步步递进地将节奏、乐曲、动作融为一体。

5、游戏中韵律,韵律中游戏。

无论是乐曲的音乐形象,还是乐曲本身,都具有很强的游戏性。

同时也为了避免韵律活动的单

一、枯燥,教师将游戏自然融入,在游戏中完成韵律动作的合拍,在韵律活动的合拍中又有游戏的愉悦和轻松。

隐藏的猫和大松紧带的巧妙运用,更为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增添了重要一笔,也为幼儿保持长久的游戏兴趣埋下了伏笔。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

2、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3、体验游戏带来的愉悦。

教学准备:

改编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并带领幼儿说唱;

经改编、剪辑的音乐、音效;

松紧带一条。

教学重点:

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

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教学难点:

在较快的乐曲旋律节奏下合拍地做韵律动作。

教学过程:

1、说唱童谣,游戏导入,初步渗透A段乐曲的节奏。

教师带领幼儿边说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0︱小老鼠上灯台︱下不来0︱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0︱小老鼠上灯台︱滚下来0︱”,边进入场地,渗透A段乐曲XXXXXX︱▏ΧΧΧ0▏的节奏。

2、设置情景,引导幼儿用动作和眼神创造性地表现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1)引导幼儿讨论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小老鼠最喜欢上灯台偷油吃,可是在屋子里藏有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在上灯台的时候应该怎样走?

“小老鼠只是悄悄走不行,还得边走边看,应该怎么看?

看哪里?

小结:

小老鼠要偷偷的、快速的、盯住看的地方,还要上下、左右、前后四处看一看,才不会被大花猫发现。

(2)带领幼儿边说童谣边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合拍练习。

(3)由声势练习自然过渡到乐曲跟进,完整地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合拍练习。

3、引导幼儿尝试用夸张的神情、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1)播放“掉落”声音,引导幼儿讨论、猜想:

“这是什么声音?

“小老鼠正在上灯台偷油吃,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小结:

原来小老鼠掉在了一块大大的、粘粘的泡泡糖上,这是大花猫设的一计,小老鼠真的中计了。

(2)引导幼儿尝试从胳膊、牙齿、眼睛、身体等不同部位用夸张的动作和神情创造性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讨论:

“泡泡糖可能会粘在小老鼠的哪里?

“怎样把泡泡糖快点从身上拉下来?

小结:

拉泡泡糖时,胳膊硬硬的,拳头攥得紧紧的,眼睛、嘴巴、身体都要用力。

(3)带领幼儿在乐曲伴奏下,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4、播放完整的乐曲,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

5、指导幼儿在乐曲的伴奏下玩“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游戏,尝试完整、合拍、夸张地表现老鼠走、张望及拉泡泡糖的音乐形象。

6、增加“大花猫”角色,韵律中玩游戏,在放松和愉悦中结束活动。

小班韵律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

执教:

王呐

教材分析:

有很多孩子喜欢吃泡泡糖,对泡泡糖的粘性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常常会因为泡泡糖粘在衣服上,粘在鞋子上而感到有趣好玩。

音乐作品《小老鼠和泡泡糖》表现的就是一只小老鼠与泡泡糖之间的故事,风趣幽默,充满童趣。

音乐内容是幼儿易接受且感兴趣的,音乐节奏鲜明活泼,非常适合小班幼儿表演。

幼儿扮演小老鼠与这个音乐一起游戏,一定会使他们在与音乐一起玩的过程中,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自我表达,同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因此,结合《纲要》精神,我设计了小班音乐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合拍地表现老鼠左右张望走的动作,较形象夸张地做出小老鼠拉泡泡糖的动作。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从中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前玩过泡泡糖,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认识

2、《小老鼠和泡泡糖》的音乐磁带,一段律动的音乐磁带3、一名教师扮演猫咪4、小老鼠头饰若干活动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景,幼儿随音乐做律动

师:

今天我想做老鼠妈妈,你们都是老鼠宝宝,鼠宝宝们,站起来,跟着妈妈动起来吧!

(听音乐做律动)宝宝们跳得真好,坐下休息一下吧!

二、引导幼儿探索小老鼠走路的动作。

1、今天的天气可真好,鼠宝宝,妈妈带你们一起出去玩游戏!

可是外面有大花猫,怎么办?

(幼儿想办法)其实,你们只要学会走路的本领,就可以出去玩了。

2、先看看,妈妈是怎么走的。

(教师示范)妈妈走路的时候,为什么要左看看,右看看呢?

(看大花猫来没有)对了,走几步路就要左看看右看看,看大花猫来没有,没有来我们就可以继续往前走。

那妈妈是轻轻地走还是重重地走路呢?

为什么要轻轻地走呢?

(怕被大花猫发现)

3、教师再次示范、讲解动作。

鼠宝宝,你们也来学一学吧。

(1)我们先在腿上练习练习。

老师念儿歌,幼儿双手在腿上慢慢练习节奏。

(2)、现在,妈妈要提高要求,请你们走得快一点,来,我们到肚子上练习练习。

(儿歌加快,音乐伴奏下练习)

(3)如果掌握不好就在肩上练习一遍。

坐在椅子上。

(4)小脚轻轻地试一试。

(音乐伴奏下练习)

4、鼠宝宝,你们走路的本领都学会了,妈妈带你们到草地上去玩游戏吧!

不过,一定要跟着妈妈,可不能乱跑哟,让妈妈来保护你们,好吗?

好,我们出发吧。

(幼儿到场地中间听音乐做走路的动作,练习第一段)

三、引导幼儿探索小老鼠拉泡泡糖的动作。

1、绿绿的草地到了,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呀!

我的手上粘到了什么东西?

(教师做粘到泡泡糖的样子)白白的,粘乎乎的,看看是什么东西?

(是泡泡糖呀)

2、泡泡糖把我的手粘住了,怎么办呢?

(拉)我轻轻地拉拉看(师轻轻拉)怎么办?

拉不掉呀!

(使劲拉)师示范使劲拉,还是拉不动,可能是我一个人的力气太小了,你们帮我一起使劲拉拉看,(表演表情丰富的孩子,个别示范)你们看,他是怎么拉的?

(很用力,牙齿咬得紧紧的,他拉的很长)我们再来拉吧!

(引导幼儿动作做得更好)

3、泡泡糖有弹性,你们看,我的泡泡糖弹到哪里去了?

(头上)宝宝们,快帮帮我把它从头上拉下来吧!

泡泡糖还会弹到哪里去呢?

(裤子上、头上……)(幼儿自由做,然后教师请两为幼儿上来表演,最后再请幼儿练习)

4、小结:

我们的泡泡糖一会儿粘到衣服上,一会儿粘到头上,一会儿粘到脚上,可真好玩,不过,我们一定要使劲拉,把泡泡糖拉得长长的,他才会弹回到我们的身上去,好,我们站起来,再来玩拉泡泡糖的游戏吧。

(听第二段音乐,做拉泡泡糖的动作)四、完整表演《小老鼠和泡泡糖》

1、拉泡泡糖的游戏真有趣,现在妈妈再带你们到前面去逛逛,我们可以走走、看看、做游戏,好,跟着妈妈一起走吧!

(听音乐完整练习)

2、(喵,喵)谁来了?

教师和幼儿一起做逃回去的动作。

3、拉泡泡糖的游戏很好玩,可是,泡泡糖粘在衣服上,身上很脏的,鼠宝宝,你们吃了泡泡糖会怎么做呢?

4、妈妈向四周望望说:

大花猫走了,妈妈再带你们去玩一会儿吧!

5、鼠宝宝,你们玩得开心吗?

可是,时间不早了,我们回家吧!

活动自评: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把活动的重点设为:

引导幼儿合拍地做小老鼠左右张望走的动作和拉泡泡糖的动作,难点是用大幅度的动作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动作。

本次活动,我从情感入手,以游戏的形式,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活动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表现了对音乐的体验。

活动开始,幼儿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模仿小老鼠跳迪斯科等动作,使他们轻快地进入良好的音乐状态中,激发了兴趣。

紧接着,我做老鼠妈妈带领老鼠宝宝一起学走路和拉泡泡糖的游戏的情景化的方式来展开教学,活动中通过幼儿的分散练习,同伴影响法及教师自身的表演来感染幼儿,引导幼儿学习小老鼠左右张望走的动作和拉泡泡糖的夸张动作,同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泡泡糖弹回来会粘在身体的什么部位,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在幼儿听音乐游戏时,鼓励幼儿合拍地做动作,整个活动环环相扣,并加入猫咪来了的情节,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从而实现了活动目标。

中班音乐领域《小老鼠和泡泡糖》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肢体动作随音乐合拍的表现出小老鼠走、看、拉、扯等形态。

2.提高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及创造力、表现力。

3.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知道泡泡糖不乱扔。

活动重点:

学习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小老鼠走、看、拉、扯的形态。

活动难点:

能随音乐的节奏变化来进行动作转换表演,并用夸张的形体来表现。

活动准备:

1、松紧带、故事图片,图谱、猫头饰。

2、音乐:

《小老鼠与泡泡糖》、《小松鼠进行曲》、《小老鼠上灯台》

活动过程:

一、进场曲《小松鼠进行曲》

幼儿随音乐踏步入场坐到相应位置上。

二、导入环节:

教师与幼儿一同演唱歌曲《小老鼠上灯台》

并引入故事《小老鼠与泡泡糖》。

三、分段讲述故事,并用肢体动作模仿小老鼠的各种神情和动作形态。

1、讲述故事第一段。

(1)、师:

小老鼠没有偷到油,却从猫那里得知森林里要举行“美食节”,小老鼠开心极了,于是小老鼠趁着妈妈睡觉的时候偷偷的溜了出来,跟在猫的身后,他一边悄悄的跟着,一边东看看、西瞧瞧,他担心被猫给发现。

(2)请个别幼儿模仿小老鼠偷偷的、紧张的表情和动作。

并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

(3)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来表现小老鼠走、看的动作神情。

并播放音乐前半段。

2、讲述故事第二段。

(1)师:

小老鼠偷偷地跟着继续向前走,走着走着,觉得脚底下粘粘的,怎么也抬不起脚,原来啊,是小老鼠踩到了一块大大的泡泡糖,哎呀,这可怎么办?

请幼儿来想想办法,

(2)泡泡糖都粘到了小老鼠身体的哪些地方?

播放音乐请幼儿表演泡泡糖粘到身体上的动作和表情。

(3)请幼儿来模仿小老鼠是怎么样拉扯泡泡糖的,并给幼儿提供松紧带随音乐表现出来。

3、讲述故事最后的部分。

师:

小老鼠最后把泡泡糖粘的身上到处都是,正在这时,一只猫出现了,吓得小老鼠拔腿就跑,赶紧跑回自己的洞里。

四、完整欣赏音乐,并现场绘画出图谱,帮助幼儿完整熟悉音乐,并理解故事情节,感受音乐的变化。

五、完整的表现音乐,引导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1、完整播放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请幼儿随音乐大胆表现小老鼠走、看、拉扯泡泡糖的形态,在音乐的最后部分,由教师扮演的小猫出现,给幼儿带来“惊喜”。

2、再次完整表演音乐,结束活动。

师:

“小老鼠今天把泡泡糖粘的身体上到处都是,快去洗洗澡吧,播放洗澡歌离开教室。

幼儿园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

教学理论依据

韵律活动是随音乐而进行的有感情、有节奏的身体动作的过程,对于发展幼儿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积累一定的音乐词汇和艺术动作词汇,享受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动作是韵律活动的“色彩”。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

幼儿通过游戏表达意愿、宣泄情绪、展示能力,其游戏行为折射着幼儿的情感、个性、经验和智慧,是反映幼儿心灵的窗户。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

实施策略

1.把握教材,合理改编。

乐曲《幼儿园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为6∕8拍、AB结构,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B段中九拍的连音及旋律的模进使人略带紧张,与小老鼠机灵、警觉、可爱的音乐形象恰好相符。

但两段乐曲长度略显短促,于是我将A段和B段的音乐做了适当的延长,并在两段乐曲中间增加了一个“掉落”的音效,缓解了从A段乐曲转到B段乐曲时紧张、突兀的感觉,为幼儿随音乐表现小老鼠的音乐形象做了必要的准备。

2.改编童谣,巧妙铺垫。

幼儿对《小老鼠上灯台》这首经典童谣耳熟能详,教师提取其中主要内容巧妙地将它和A段乐曲的节奏相吻合,既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参与兴趣,又降低了幼儿学习节奏的难度,对小老鼠走和张望的节奏合拍也做了铺垫。

3.剖析要点,抓住神韵。

为了让幼儿表现小老鼠悄悄走、偷偷看、用力拉泡泡糖的动作,教师紧紧抓住“轻轻走没有声音、眼睛盯住不动、咬紧牙、攥紧拳”等动作要点,引导幼儿讨论剖析,帮助幼儿理解并进行表现,达到神似和夸张的效果。

在拉泡泡糖的过程中,幼儿对九拍的节奏不容易掌握,教师及时借助声势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并进行表现。

4.由慢到快,循序渐进。

为了落实走、看这两个重点动作的合拍,教师采用由慢到快、由说唱童谣到旋律跟进,循序渐进,步步递进地将节奏、乐曲、动作融为一体。

5.游戏中韵律,韵律中游戏。

无论是乐曲的音乐形象,还是乐曲本身,都具有很强的游戏性。

同时也为了避免韵律活动的单一、枯燥,教师将游戏自然融入,在游戏中完成韵律动作的合拍,在韵律活动的合拍中又有游戏的愉悦和轻松。

隐藏的猫和大松紧带的巧妙运用,更为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增添了重要一笔,也为幼儿保持长久的游戏兴趣埋下了伏笔。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

2.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3.体验游戏带来的愉悦。

教学准备

改编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并带领幼儿说唱;经改编、剪辑的音乐、音效;松紧带一条。

教学重点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教学难点

在较快的乐曲旋律节奏下合拍地做韵律动作。

教学过程

1.说唱童谣,游戏导入,初步渗透A段乐曲的节奏。

教师带领幼儿边说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0︱小老鼠上灯台︱下不来0︱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0︱小老鼠上灯台︱滚下来0︱”,边进入场地,渗透A段乐曲XXXXXX︱▏ΧΧΧ0▏的节奏。

2.设置情景,引导幼儿用动作和眼神创造性地表现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1)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