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闽侯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40257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闽侯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福建省闽侯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福建省闽侯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福建省闽侯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福建省闽侯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福建省闽侯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福建省闽侯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福建省闽侯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福建省闽侯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福建省闽侯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福建省闽侯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福建省闽侯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福建省闽侯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福建省闽侯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福建省闽侯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福建省闽侯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福建省闽侯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福建省闽侯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福建省闽侯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福建省闽侯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闽侯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福建省闽侯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闽侯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闽侯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福建省闽侯县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福建省闽侯县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网络文学的新贡献

桫椤

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发展史,文学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精神世界的重要载体,始终在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中摇摆前进。

但是,基于人类情感的稳定性,文学所要表达的人的内心世界已是“常量”状态,唯有文学的形式才是“变量”。

从甲骨文到当代长篇小说,

从希腊神话到后现代主义诗歌,我们看到的多是形式上的变化,文本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描写并无太大的差别。

网络文学作为互联网技术下的文学样式,其“新”也在形式上。

网络文学的出现颠覆了文学要以“书”的形式存在的历史,网络成为文学的载体,文学的传播方式由静态转变为动态,文字的黑白意境被光怪陆离的光电幻境所取代。

如同从原始岩画、陶器到青铜,从竹木简到帛和纸,文学又一次迎来了载体形式的变化,这是文学最典型的“当代性”。

除了载体和传播形式的变化,网络文学为当代文学注入的另一股新力量,是它所引起的文本形式的变化。

从早期的《悟空传》到改编为电视剧走红的《甄嬛传》,它们都在以不同于传统文学的文本样式发挥着吸引读者的优势。

叙述以对话为主,读者与文本的交流模仿网络聊天的样式;段落容量短小,甚至以句号分段,每一句话都成为一段,令读者从冗长、复杂的文本段落中解脱出来,以轻松、快捷的愉悦体验完成阅读。

受此影响,当代文学作品在文本形式上正在悄然变革,一些传统文学期刊上的作品,大段的描写或抒情正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短小精悍的对话和叙述。

网络文学对当代文学的另一个贡献,是对新的语言形式的吸收和运用,这主要体现在对日常生活用语和对网络语言的大量运用上。

在网络时代,网络文学所使用的话言已经完全没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分,特别是在大量的对话描写中,基本上是日常口语的翻版,具有鲜活的现实元素。

当然,任何艺术形式都不会是纯粹的形式艺术,即便是那些“无厘头”的篇章,也一定在表达某种意义。

望文生义地理解“网络文学”,仿佛网络是形式,而文学是内容,但事情远非这样简单,网络文学也不是文学在网络上流传这样简单。

在天马行空的瑰丽想象和简朴随意的表达中,网络文学为当代文学进行着新的探索。

以网络小说为例。

网络文学的某些类型正走在一条文学的“返祖”道路上,诸如那些神魔、仙侠、玄幻等类型化作品,它们的创作甚至直逼文学源头的神话传说和英雄史诗,所不同的是它们的作者并非像文学的祖先们那样,以懵懂的目光认知世界,而是怀揣现代科技重新审视人的存在。

不过在所谓“快餐阅读”时代,网络文学语言的澄明性上升而遮蔽性下降,作者代替读者进行文学性思考,将作品所反映的文字背后的意义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不需要进行深度思考即能知晓作品的内涵。

信息时代来临,网络充当着这个时代的主流表达方式,网络文学也是当代史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面对争论和质疑,网络文学也亟待进行自我调整与变革,努力呈现出新的面貌。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关于“网络文学”,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它作为互联网技术下的文学样式,“新”在形式上,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描写没有变化。

B.它的载体形式发生变化,由以“书”为载体转为以网络为载体,传播方式由静态转为动态。

C.它影响当代文学作品的文本形式,使传统文学期刊的作品用对话和叙述代替描写或抒情。

D.网络文学所使用的语言已经基本没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分,都是日常口语的翻版。

2.关于网络文学的贡献,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文本样式上,网络文学的叙述以对话为主,段落容量短小,阅读体验轻松、快捷。

B.在语言形式上,网络文学大量运用日常生活用语和网络语言,具有鲜活的现实元素。

C.在寻求意义表达上,网络文学某些类型的作者怀揣现代科技重新审视人的存在。

D.它将文字背后的意义直接呈现,读者不需要进行深度思考即能知晓作品的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上,人的精神世界的表达是“常量”,文学的形式是“变量”,文学的变化多是形式上的变化。

B.在文学的“返祖”方面,网络文学追求的是天马行空的瑰丽想象和简朴随意的表达。

C.“快餐阅读”时代,网络文学作者代替读者进行思考,因为语言的澄明性上升而遮蔽性下降。

D.网络文学是信息时代的文学主流表达方式,面对争论和质疑,要讲行自我调整与变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最后一位客户周海亮

他静静地坐在办公室里,等待他的客户。

那客户将会带过来15万元现金。

他们合作过好多次,彼此早以兄弟相称。

好像这并不夸张,因为客户对他已经深深信任。

他的公司开了好几年,似乎一直运转良好。

只有他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只有他知道自己赔了多少钱,又欠下多少债;只有他知道自己已经接近崩溃;只有他知道,明天,公司就将不复存在。

现在他等待的,只有这最后一位客户。

他将收下这位客户的15万元现金,然后在黄昏,携款潜逃。

他知道他肯定可以做到,因为这位客户对他毫无戒备。

他知道这是犯罪,他知道后果的严重性,可是他想博一把。

客户在约好的时间敲响了门。

他把客户让到沙发上,递烟递茶,聊些无关紧要的话。

太阳在窗外从容且温暖地照着,他却不停地打着寒战。

终于他们聊到了正题,客户打开密码箱,他看到15摞码得整整齐齐的百元钞票。

这之前,他见到过太多次15万元。

每一次都代表着一笔不错的生意。

可是这一次不同。

这一次,他没有生意可做。

他根本不打算、更没有信心完成这单生意。

他只想骗下这15万元钱,然后,开始东躲西藏的日子。

他已经订好了机票。

他知道自己一旦跟客户说了谎话,就将变成贼,就将开始逃离。

可是他认为自己没有别的办法。

他认为自己只能这样做。

客户问,这次有问题吗?

他说,没问题。

明天早晨,您过来提货。

这时电话响了。

很突然的声音,把他吓了一跳。

是母亲打来的。

上一次他和母亲通电话,还是一个月前。

母亲问,你还好吗?

他说,还好。

母亲说,晚上回家吃饭吧。

我买了很多菜。

排骨已经炖好了,晚上回回锅就行。

他说,不了。

今晚,忙……

母亲问,生意不顺心吗?

他说,没有。

生意很好。

刚接了一笔大单子,15万。

母亲说,那就好。

晚上回来吧,你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回家吃过饭了。

他说,怕真的没时间。

母亲在那边沉默了很久,然后,母亲突然问,是不是生意不顺心?

他说,没有。

刚接了一笔大单子……

母亲说,你骗不过我的。

上次你回家,看你唉声叹气的,就知道肯定是生意遇到了麻烦。

如果撑不下去了,别硬撑,回家歇一段日子……不管如何,家永远欢迎你。

他抹一下眼睛,说,生意没事。

母亲说,我给你攒了些钱,也许能帮上你的忙。

晚上你回家吃饭时,我把钱给你。

他问,多少?

母亲说,5000块。

他终于流下眼泪。

今晚,他将携15万元巨款潜逃,母亲却将一直守在饭桌前,等他回

家吃饭。

为了赚钱,他在酒店里宴请生意伙伴,花掉很多个5000块;而他的母亲,为了他

的公司,却悄悄地攒下5000块钱,并幻想用这5000块钱,将他的公司挽救。

他握着电话,流着泪,久久说不出话来。

母亲说,晚上回家吃饭吧,我等你。

然后,电话挂断了。

其实,家与公司,相距不足二十里。

他慢慢踱到窗前,看窗外的阳光。

阳光下人流如织,好像所有的人都是快乐的。

他想他

们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们走在阳光里;他们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阴暗;他们之所以快乐,或许,只因为他们今天能够回家,吃一顿母亲做的晚饭。

客户被他的样子吓坏了,问他,你怎么了?

他说,没什么。

客户说,那我先走了。

钱你收好。

明天一早,我来提货。

他喊住了客户。

他说,没有货。

我骗了你。

我犯下一个无耻的错误,我想骗走你的15万块钱。

客户愣住了,在确知他没有开玩笑以后,客户思考了很久。

然后,客户说,我可以等你三天。

三天里,只要你能备齐货,我还会和你做这笔生意。

不过,能不能告诉我,是什么让你放弃了疯狂的举动?

他说,是母亲。

因为母亲今天晚上,会一直等我回家吃饭……

那天晚上,他真的回了家,陪母亲吃了晚饭,和母亲拉了很长时间的家常。

第二天回来

时,他带上了母亲给他的5000块钱。

他把它们存到银行,将存单镶在镜框里,小心翼翼地摆放在办公桌上,日日擦拭。

三天后,他真的做成了那笔15万元的生意。

他的公司竟然起死回生。

他并不避人。

他在好几个场合说起过这次经历。

每到这时,就会有人感叹说,多亏了那

位客户,如果没有他那笔15万元的生意,如果没有他对你的信任和宽容,你也许不会挺过来,更不可能把公司做到现在。

他点头。

他承认那位善良并宽容的客户给了他很多。

可是他认为,真正挽救自己的,是他的母亲。

是母亲的5000块钱,是母亲的那顿晚饭,是母亲的几句问候,甚至,仅仅是母亲关切的眼神。

他坚信,虽然母亲不懂经商,但她永远会是自己最后一位客户。

(选自《绽放:

开在瓶子里的温暖》,有删节)

4.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标题“最后一位客户”寓意丰富,既可指那位善良宽容,与“他”做成15万元生意的客户;也可指其母亲,因为关键时刻母亲给了“他”做人的资本。

B.小说善于通过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如写“太阳在窗外从容且温暖地照着,他却不停地打着寒战”,极为巧妙地写出“他”内心的紧张。

C.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如写“他”在与客户谈生意时,电话响了,“把他吓了一跳”,生动地写出“他”与客户谈话非常专注。

D.客户在“他”几乎陷入绝境的时候无私地帮助了“他”,明知“他”公司无货,还将那15万块钱放在“他”这里,给“他”以极大的信心。

E.小说的心理描细腻真实,如写“他”在接听母亲的电话时,想到自己携巨款潜逃后,母亲却将一直守在饭桌前,等他回家吃饭的凄伤场景,富有感染力。

5.小说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在确知“他”没有开玩笑后,客户经过慎重思考,决定和“他”做这笔生意。

从全文看,这一情节设置有哪些好处?

7.准备携客户货款潜逃的“他”,却突然对客户说出自己罪恶的想法,你觉得这一情节真实吗?

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张辅,字文弼。

永乐三年进封新城侯。

安南黎季犛弑其主,自称太上皇……帝大怒,命成国公朱能为征夷将军,辅为右副将军,会左副将军西平侯沐晟,分道进讨。

四年十月,能卒于军,辅代领其众。

自凭祥进师,檄季犛二十罪。

道芹站,走其伏兵,抵新福。

晟军亦至,营于白鹤。

安南有东、西二都,依宣、洮、沲、富良四江为险,贼缘江南北岸立栅聚舟其中筑城于多邦隘城栅桥舰相连九百余里兵众七百万欲据险以老辅师辅自新福移军三带州,造船图进取。

敕拜辅为将军。

十二月,辅军次富良江北,遣骠骑将军朱荣破贼嘉林江,遂与晟合军进攻多邦城。

佯欲他攻以懈贼,令都督黄中等将死士,人持炬火铜角,夜四鼓,越重濠,云梯傅其城。

都指挥蔡福先登,士蚁附而上,角鸣,万炬齐举,城下兵鼓噪继进,遂入城,贼大溃。

尽焚缘江木栅。

进克东都,辑吏民,抚降附,来归者日以万计。

遣别将李彬、陈旭取西都,又分军破贼援兵。

季犛焚宫室仓库逃入海。

仁宗即位,掌中军都督府事,进太师,并支二俸。

成祖丧满二十七日,帝素冠麻衣以朝。

而群臣皆已从吉,惟辅与学士杨士奇服如帝。

帝叹曰:

“辅,武臣也,而知礼过六卿。

”宣德元年,汉王高煦谋反,诱诸功臣为内应,潜遣人夜至辅所。

辅执之以闻,尽得其反状,因请将兵击之。

帝决策亲征,命辅扈行。

事平,加禄三百石。

辅雄毅方严,治军整肃,屹如山岳。

三定交南,威名闻海外。

历事四朝,连姻帝室,而小心敬慎,与蹇、夏、三杨,同心辅政。

二十余年,海内宴然,辅有力焉。

王振擅权,文武大臣望尘顿首,惟辅与抗礼。

(《明史•列传•卷四十二》,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檄季犛二十罪檄:

发檄文。

B.道芹站道:

取道。

C.走其伏兵走:

击退,使……退。

D.营于白鹤营:

经营。

9.(小题2)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贼缘江南/北岸立栅聚舟/其中筑城于多邦隘/城栅桥舰相连九百余里/兵众七百万/欲据险以老辅师/

B.贼缘江南北岸立栅/聚舟其中/筑城于多邦隘/城栅桥舰相连九百余里/兵众七百万/欲据险以老辅师/

C.贼缘江南北岸立栅/聚舟/其中筑城于多邦隘/城栅桥舰相连九百余里/兵众七百万/欲据险以老辅师

D.贼缘江南/北岸立栅/聚舟/其中筑城于多邦隘/城栅桥舰相连九百余里/兵众七百万/欲据险以老辅师/

10.(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辅治军整肃,善于带兵打仗。

安南黎季犛以下犯上,杀了国王。

张辅率兵讨伐,尽管黎季犛凭借地势险要兵员众多抵抗,却根本无法挽回败局。

B.张辅办事知礼,受到皇上称赞。

成祖丧期满二十七日时,皇上戴素冠穿麻衣临朝,而群臣都已改为吉服,只有张辅和大学士杨士奇穿戴与皇上一样。

C.张辅威名远扬,为人谨慎小心。

他三次平定交趾,经历四朝天子,与帝室联姻,却不恃宠,与蹇义、夏原吉等同心辅政,为国家安定作出了贡献。

D.张辅刚毅威严,处事遵守尺度。

高煦谋反,张辅与其断然划清界线。

王振专权,文武大臣远远见到就行叩拜礼,只有张辅与他当面讨论礼节问题。

11.(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佯欲他攻以懈贼,令都督黄中等将死士,人持炬火铜角。

(2)辅执之以闻,尽得其反状,因请将兵击之。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小题

春夕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

①崔涂,终生飘泊,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时所写。

②五湖,指春秋越国大夫范蠡隐居的太湖,这里指崔涂的家乡富春江一带。

1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13.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请简要分析。

四、情景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

”与“无限风光在险峰”有异曲同工之妙。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题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消防工作必须立足于_____,从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做起。

②即使现有的产品畅销,也要_____,抓紧技术储备与新产品开发。

③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_____,那些细小的苗头最终可能酿成大祸。

A.防患未然防微杜渐未雨绸缪B.未雨绸缪防患未然防徽杜渐

C.未雨绸缪防微杜渐防患未然D.防患未然未雨绸缪防微杜渐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为了应对消费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必须把改进服务提到与研发新产品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B.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C.在90后的青少年中,科幻迷越来越多,这显示了科幻文化正在崛起,是对长久以来孩子们缺失的想象力的呼唤。

D.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长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的传承。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学校的日子里,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我默默地注视着学校红色的大门,由衷地感谢她带给我的一切。

1.很多时候你可能觉得今天跟昨天没什么不同

2.这时你可能非常留恋过去的日子

3.突然发现它写得真好

4.你回过头来,其实一切都在改变

5.不禁哼出一句“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

6.现在要离开这个工作了七年的学校

A.①②④⑤⑥③B.①⑥②⑤③④

C.⑥②⑤①④③D.⑥⑤③①④②

六、语言表达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__,但爱好做饭的文人却并不常见。

因为孟子说过“君子远庖厨”,品鉴美食是件风雅事,②__。

苏轼偏不在乎,他不仅爱好美食,还极爱下厨房,③__,做出许多流传至今的名菜。

诸如“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羹”“东坡豆腐”等,这些名菜和他流传至今的诗词文章一样“脍炙人口”,其中最著名的,要属“东坡肉”。

19.19.下面是某中学暑期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七、材料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说,年是一棵大柳树,年来了,离春天就不远了;也有人说,年是家的集合号,年的号角吹响,人人归心似箭;又有人说,年是历史车轮的痕迹,是中华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史册。

要求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

2.D

3.A

【分析】

1.试题分析:

此题要从文章找到与“网络文学”概念相关的语段,然后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与原文内容关系“网络文学”的表述进行辨识,再做判断取舍。

A.“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描写没有变化”无中生有;C.“用对话和叙述代替描写或抒情”表述错误,文中是说“一些传统文学期刊上作品,大段的描写或抒情正在逐渐消失”;D.“基本”和“都是”表述错误。

所以选B。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

此类题,要从文章中找到与“网络文学的贡献”相关的语段,根据文段中对“网络文学的贡献”的描述,与选项进行对比分析,做出判断。

D“它将文字背后的意义直接呈现”,此项不属于网络文学的贡献。

所以选D。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

此题要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反复品读选项与原文内容的细微差别之处,再做出判断。

B.“简朴随意的表达”不属于“反祖”;C.强加因果;D.原文是“网络充当着这个时代的主流表达方式”,而非“网络文学是信息时代的文学主流表达方式”。

所以选A。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AE

5.“他”是一个在生意场上曾遭挫折,几乎陷入绝境,但在亲情的感召与友情的鼓励下醒悟、奋起,终获成功的人。

“他”既有脆弱的一面,也有坚强的一面。

面对严重的困难,“他”想过逃避,想破罐破摔,但亲情与信任、宽容拯救了他。

他险入歧途,但良知未泯。

6.①符合情节发展逻辑。

客户与他有较多的生意往来,对他的为人有较多的了解。

况且,他已对客户坦陈了自己罪恶的想法,接下来的生意即使不成,客户也不会有多大损失。

②符合人物性格。

“他们合作过好多次,彼此早以兄弟相称。

”他们已有较深感情,客户再等他三天,也算是一份信任与友谊。

③倡导一种积极的价值观。

扶危济困,温暖他人,帮助他人。

让人看到社会正能量。

7.参考:

这一情节显得真实。

①母亲对“他”无微不至的关心是“他”突然改变想法的关键。

他没有勇气撇下对他这么关心的母亲。

②他的本质并不坏,他原本是个诚信的人,从他与这客户几乎成了兄弟可知。

③他为人向善,从后来“他不避人,在好几个场合说起过这次经历”可知他发自内心的庆幸。

【分析】

4.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B项错误,本处写“太阳的温暖”是为衬托出他内心的紧张,而不是为了比较两者的不同,不是对比,是反衬。

C项错误,“他”被电话铃声吓一跳,是反映出“他”心怀鬼胎,过于紧张的状态。

D项1分。

“三天里,只要你能备齐货,我还会和你做这笔生意。

”这句话表明的是,客户没有拒绝同“他”做这笔生意,但不能据此判断客户将15万块钱“放”在了“他”这里。

此项叙述欠妥当。

所以选AE。

考点:

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

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例如,第二段,“只有他知道自己已经接近崩溃;只有他知道,明天,公司就将不复存在。

”“然后在黄昏,携款潜逃”表现出他在生意上陷入绝境,想过逃避的形象;以此类推即可。

考点: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

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情节设置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题,应根据文章内容及主题,联系具体语境,从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小说主题、读者角度等分析作答。

例如,在情节结构上,从下文他生意的起死回生来看,此处起着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在小说主题上,客户对他的信任,也揭示了信任的主题;从读者的角度,这一情节自然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起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考点:

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分析作品结构。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有关情节的探究性题,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即是否真实,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联系小说具体内容,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小说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理由与看法,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能力层级为探究F。

8.D

9.B

10.D

11.

(1)他装作要进攻他处,以使贼人放松戒备,令都督黄中等人率敢死士兵,每人都持火炬和铜角。

(2)张辅抓住他报告了皇上,查获了汉王造反的证据,便请求率兵去攻打他。

【解析】

8.试题分析:

营:

扎营。

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而理解,注意结合语境分析。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9.试题分析:

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考点:

文言文翻译与断句。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试题分析:

张辅不是当面与王振讨论礼节问题,而是与他行平等的礼,不像其他人低三下四。

考点:

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11.试题分析:

翻译语句要准确翻译关键词语,如

(1)句中,关键词“懈”译为“放松”、“将”译为“带领”、“人”译为“每人”。

(2)句中关键词“执”译为“抓住”、“闻”译为“报告”,“状”译为“证据”。

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参考译文】

张辅字文弼。

永乐三年,进封为新城侯。

安南的黎季嫠杀其国王,自称太上皇……皇上大怒,命成国公朱能为征夷将军,张辅为右副将军,会同左副将军西平侯沐晟,分道进讨。

四年十月,朱能死于军中,张辅取代他统领部众。

从凭祥进军,发檄历数黎季嫠二十条罪状。

取道芹站,击走其伏兵,抵达新福。

沐晟的部队也到来,扎营于白鹤。

安南有东、西两都,依宣、洮、沲、富良四江为险,贼人沿着江南北两岸立栅,把船集中在江中,在多邦隘筑城,城栅桥舰相连九百余里,兵众七百万,想据险固守,疲劳张辅的部队。

张辅从新福移驻三带州,制造船舰,准备攻隘。

敕令任张辅为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