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毽子校本教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42118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踢毽子校本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踢毽子校本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踢毽子校本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踢毽子校本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踢毽子校本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踢毽子校本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踢毽子校本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踢毽子校本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踢毽子校本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踢毽子校本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踢毽子校本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踢毽子校本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踢毽子校本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踢毽子校本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踢毽子校本教材.docx

《踢毽子校本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踢毽子校本教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踢毽子校本教材.docx

踢毽子校本教材

.

满堂红九年制学校校本教材

踢毽子

TIJIANZI

 

 

校本教材编写委员会

主任:

叶青华于友

副主任:

杨相成孙桂茹白荣飞师泽双刘淑君于奎

崔晓东郑苗林雪莲

本册编制人员

主编:

叶青华于友

副主编:

计军师泽双陈洪亮郑苗

编写人员:

张洪利陈洪亮

版式设计:

张洪利陈洪亮

封面设计:

陈洪亮

 

一、前言

二、初级阶段(小学一二三年级)

1、小学一二年级——空踢

2、小学三年级——单脚踢

三、中级阶段(小学四五六年级)

1、踢毽子的基本步骤/技巧

2、踢毽子的基本技巧

四、高级阶段(中学七八九年级)

1、基本技巧与动作要领

2、毽子踢法的新旧名称对照和对动作的解释

3、毽子竞赛知识简介

4、两种儿歌伴唱踢法

5、毽子的制作方法

前言

一、踢毽子简介:

踢毽子,又叫“打鸡”。

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和隋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是中国民间体育活动之一,是一项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

深受青少年儿童的喜爱,尤其是少年女子。

20世纪30年代后,踢毽运动曾一度衰落。

新中国成立后,大力扶植发展中国这一传统运动项目。

1950年,北京市吸收街头踢毽艺人参加杂技团,专设踢毽子节目,并出国进行表演,受到了国外观众的热烈欢迎;1956年,中国第一次正式的踢毽比赛在广州举行;1963年,踢毽子同跳绳等一起,被列入国家提倡开展的体育活动,并被编入了小学体育教材加以推广;1984年,国家体委正式将踢毽子列为全国比赛项目,并颁布了《毽球竞赛规则》,改称踢毽为“毽球”;1987年中国毽球协会成立,此后每年都举办全国毽球锦标赛、全国职工毽球赛、全国中学生毽球赛三大赛事;在1995年的全国民族运动会和1996年的全国农民运动会上,毽球也被列为比赛项目。

目前,毽球运动已成为在全国普遍开展的热门项目。

二、踢毽子——一项简便易行的健身运动

  

踢毽子是一项良好的全身性运动,它不需要任何专门的场地和设备,运动量可大可小,老幼皆宜,尤其有助于培养人的灵敏性和协调性,有助于身体的全面发展,增强健康。

踢毽子要求人的思想高度集中。

瞬间完成踢的动作,技术到位,动作准确,毽子才能遂心着意。

大脑皮层势必建立起新的兴奋灶,转移思维,“换换脑子”。

对于调节高级神经活动、化解心理压力十分有益。

毽子虽小,娱乐和艺术等功能俱全,魅力十足。

心到、眼到、脚到;反应要灵敏,动作要迅速,相互配合要心领神会。

根据踢毽子简便、易行、健身的运动特点,在学校校本教材编委会的精心编排下,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不同阶段编撰了具有我们满堂红九年制学校地域特色的踢毽子的校本教材。

在学校每天的大课间,师生围在一起,你一脚,我一脚,飞舞的毽子牵动着所有人的眼球,调动着所有人的责任感,激发着所有人团结进取的精神;活动中稍微的不小心都会造成毽子起落中断,一旦落地,一片哗然,一片惋惜。

那其间师生的有说有笑,有喊有叫,有逗有让,热烈融洽的气氛,会让师生心态的调整寓于小小毽子的腾飞起落中,让师生在我校校本课程“踢毽子”的大课间活动中切实体味“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的真谛!

 

(初级阶段)

——小学一二三年级

踢毽子:

基本动作

身体站直,大腿抬起,与身体陈成90度角,小腿横向抬起,与大腿成90度角,

(一)一、二年级——空踢:

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先练习空踢,目的是培养学生踢毽子的基本动作熟练度及身体的平衡感。

(图一)

(图一)空踢

(二)三年级——单脚踢:

在一二年级空踢练习的基础上,三年级的学生先从单脚踢毽子开始练习,学完单脚踢的基本动作后,再练习连贯动作。

(图二)

 

(图二)单脚踢

 

(中级阶段)

——小学四五六年级

(一)踢毽子的基本步骤

在小学三年级初级阶段的单脚踢毽子的基础上,到了小学的中高年级就要初步掌握踢毽子的一些基本步骤/技巧。

基本步骤:

1、选择平坦的场地,避免风的干扰,空气要流通,使肺部能吸

收大量的新鲜空气。

2、每个新学动作,先练习空踢,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基本动作的熟练度。

3、左右脚的单脚踢连贯动作熟练后,要左右脚交互练习,以促进身体均衡发展

4、踢毽子时两眼要注视毽子,不要单看脚的动作正确与否,而忽略了掌握毽

子的落下的时间点。

5、当毽子失去控制时,尽可能用脚掌拍接,真正不得已才用手掌接住,不使其落地,可以此训练对毽子的接续性及流畅性,并训练学生的耐力及步法的灵活。

 

6、身体跃起在半空中踢毽子时,注意当落下时,以前脚掌先着地,以保持脚步轻快,并可避免脚踝受伤。

除花招动作特殊变换外,任何踢法务求毽子要直上直落。

(二)踢毽子的基本技巧

通过练习掌握和熟悉毽子的落地时间和速度来判断何时出脚,出脚的力度等,并通过练习掌握各个方位踢毽子的方法,在中高年级学会一些简单的技巧。

1.侧踢

当毽子飞到身体的左右侧靠近大腿处,可以用侧踢快速接到毽子。

身体站直,左腿或右腿(我用右腿示范)向右抬起,小腿自由伸屈,可以提到稍远的地方和近身的地方,如图

2.交叉踢法

可用于踢近身毽子和稍后方的毽子。

身体站直,重心右移,左脚抬起,向右后方踢去,用脚掌接键,可自由调节踢向偏后还是近身,如图

注意事项

∙运动前应当做好充足的准备动作,活动关节

(高级阶段)

——中学七八九年级

一、基本技巧与动作要领:

(一)搭腿

搭腿的动作要领是,一腿围毽子绕转一周或两周后,直接落地。

然后用另一足内侧将毽子踢起,绕转腿再次绕转,另一足再次将毽子踢起......。

用一足内侧的腿起,就叫做“搭”,“搭”起过渡作用。

象人们过小溪时,要借助一块一块的的搭脚一样,故而得名。

搭腿同“过腿”一样,几乎同各门都有联系,如“跳空”、“马空”、“弹空”。

如能用磕踢代替搭腿更显上乘。

步骤/方法

1.两足先盘踢数次,到毽子上升、下降都平稳时,左腿将毽子踢起,高约同髋关节平齐,迅速还原成直立腿,毽子下降到膝关节左右时,右腿髋关节、膝关节放松,踝关节稍紧张,大腿迅速上摆,小腿发力,自外向内作圆周摆动,同时,用右足内侧后跟部,向上撞击毽子,使毽子垂直上升,高约同膝关节平齐。

2.两足先盘踢数次,到毽子上升、下降都平稳时,左腿将毽子踢起,高约同

髋关节平齐,迅速还原成直立腿。

3、用各种踢法将毽子在体前垂直踢起,高约同髋关节平齐,当毽子下降到膝关节左右时,右腿发力起跳。

同时,左大腿稍上摆,膝关节向外张,小腿发力,向右上摆动,用左足内侧将毽子垂直踢起,高约同髋关节平齐。

(二)滚腿

滚腿,属于绕转踢法的花样,但又与“串腕”、“葫芦”、“辘辘”有所不同。

滚腿是用踝关节之上、膝关节之下、胫骨(俗称迎面骨)处撞击毽子。

用胫骨部分在空中围毽子绕转一周后,再用胫骨处接或撞。

由于用胫骨围毽子z攻转,受到的限制较大,绕转的圆周就小,给人们的感觉是,毽子好象从腿上滚下来的一样,因此名为滚腿。

滚腿有里外之别,推演到足尖的绕转,最为轻俏难得。

步骤/方法

1.用各种踢法将毽子在体前垂直踢起,高约同髋关节平齐,右腿膝关节伸直,大腿发力上腿,用胫骨处向上撞击毽子,使毽子垂直上升,高约同髋关节平齐,大腿顺势带动小腿,自外向里做圆周摆动,使胫骨在空中围毽子绕转一周,当毽子下降距胫骨约三厘米左右时,大腿稍下摆,给予缓冲,将毽子接在胫骨处(图109)。

然后将毽子抛起接踢其他花样。

左腿动作与右同。

2.用各种踢法将毽子在体前垂直踢起,高约同髋关节平齐,右腿膝关节伸直,大腿发力上摆,用胫骨处向上撞击毽子,使毽子垂直上升,高约同髋关节平齐,大腿顺势带动小腿,自里向外做圆周摆动,使胫骨在空中围毽子绕转一周。

当毽子下降距胫骨约三厘米左右时,大腿稍下摆,给予缓冲,将毽子接在胫骨处(图110),然后将毽子抛起,接踢其它花样。

左腿动作与右同。


练习方法:

其它有绕转动作的花样,一般是小腿发力绕转,而

3.

4.滚腿是大腿发力,比其它绕转的花样难。

初学时,先练习两腿的空绕,然后再用毽子,练习撞击下降的毽,熟练后,再进行全部动作的练习。

5.用各种踢法将毽子在体前垂直踢起,右腿按“前底门”中“爬坡”的动作,将毽移到足尖。

(2)右腿髋关节放松,膝关节伸直,勾脚尖,足跟向地,距地面约十五厘米左右。

然后右大腿上摆,将足尖毽子垂直抛起,高约同膝关节平齐。

同时,右大腿顺势自外向里带动小腿,做圆周摆动,使踝关节在空中围毽子绕转一周,当毽子距足尖约三厘米时,大腿稍向下摆,给予缓冲,将毽子接在足尖上(图111)。

然后将毽子抛起,接踢其它花样。

左腿动作与右同。

5、用各种踢法将毽子在体前垂直踢起,右腿按“前底门”中“爬坡”的动作,将毽子移到足尖。

(2)右腿髋关节放松,膝关节伸直,勾脚尖,足跟向地,距地面约十五厘米左右。

然后右大腿上摆,将足尖毽子垂直抛起,高约同膝关节平齐。

同时,右大腿顺势自里向外,带动小腿做圆周摆动,使踝关节在空中围毽子绕转一周,当毽子距足尖约三厘米左右时,大腿稍向下摆,给予缓冲,将毽子接在足尖上(图112)。

然后将毽子抛起,接踢其它花样。

左腿

动作与右同。

(三)过腿

过腿,不是一种新的花样踢法,而是在完成一个花样的过程中,腿部从毽子上一摆而过。

使其花样复杂并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起到醒目的作用。

因而,这一增加的动作,被称为过腿。

过腿,可自里向外摆过,也可自外向里摆过。

它几乎和各门都有联系,并能编排成“截子”,动作也很优美。

透腕过腿

1.右腿按“串腕门”中的“里接”动作,将毽子接在足内侧,左腿膝关节微屈,右腿髋关节、膝关节放松,踝关节紧张,如僵死状,以踝关节领先,带着毽子,从左内踝,经左后踝,绕转左外踝,右小腿发力左上摆,将毽子从身体左侧垂直抛起到体前,高约同髋关节平齐。

2.同时右腿立即从体后绕回体前,右大腿顺势上摆,膝关节向外张,小腿发力,自外向里做圆周摆动,使踝关节在空中围毽子绕转一周,用足内侧将毽子接住。

3.右小腿发力,将毽子从身体左侧垂直抛起。

同时,右腿立即从体后绕回体前,右大腿顺势上摆,膝关节向外张,小腿发力,自里向外做圆周摆动,使踝关节在空中围毽子绕转一周,用足内侧将毽子接住。

4.右小腿发力,将毽子从身体左侧垂直抛起。

同时,右腿立即从体后绕回体前,右大腿顺势上摆,膝关节向里扣,小腿发力,自里向外做圆周摆动,使踝关节在空中围中绕转一周,用足尖外三趾部分将毽子接住

5.右小腿发力,将毽子从身体左侧垂直抛起。

同时,右腿立即从体后绕回体前,右大腿顺势上摆,膝关节向里扣,小腿发力,自外向里做圆周摆动,使踝关节在空中围毽子绕转一周,用足尖外三趾部分,将毽子接往

6.右小腿发力,将毽子从身体左侧垂直抛起后,右腿立即还原直立腿,右足刚一着地,左大腿迅速上摆,膝关节外张,小腿顺势发力,自外向里做圆周摆动,使踝关节在空中围毽子绕转一周,将毽子接在足内侧。

7.小腿发力,将毽子从身体左侧垂直抛起后,右腿立即还原成直立腿,右足刚一着地,左大腿迅速上摆,膝关节外张,小腿顺势发力,自里向外做圆周摆动,使踝关节在空中围毽子绕转一周,将毽子接在足内侧

8.右小腿发力,将毽子从身体左侧垂直抛起后,右腿立即还原成直立腿,右足刚一着地,左大腿迅速上摆,膝关节向里扣,小腿顺势发力,自外向里做圆周摆动,使踝关节在空中围毽子绕转一周,将毽子接在足尖外三趾部分。

9.右小腿发力,将毽子从身体左侧垂直抛起后,右腿立即还原成直立腿,右足刚一着地,左大腿迅速上摆,膝关节向里扣,小腿顺势发力,自里向外做圆周摆动,使踝关节在空中围毽子绕转一周,将毽子接在足尖外三趾部分。

(三)马空

马空,又名剁子、半截腿,是跳踢的一种,由于在跳踢时发出的声音,很像马跑的声音,故而得名。

它与“跳空”不同,跳空是先起跳,后“搭腿”,绕转时,踝关节约同腰部平齐。

马空是先“搭腿”后起跳,绕转时,踝关节约同膝关节平齐。

马空也分里、外两种。

外马空绕转时,如把膝关节伸直进行绕转,叫“外刀空”,也有里马外刀之称。

外刀空,使用的是侧劲,因而较难掌握。

步骤/方法

1.用各种踢法将毽子在体前垂直踢起,高约同髋关节平齐,当毽子下降到膝关节左右时,左大腿稍向上摆,膝关节向外张,小腿发力,向右上摆,用足内侧将毽子垂直踢起,高约同髋关节平齐。

2.左腿立即还原成直立腿,左足前脚掌刚一着地,右腿迅速发力起跳,同时,右腿髋关节、膝关节放松,大腿上摆,膝关节向外张,小腿发力,自外向里做圆周摆动,使踝关节在空中围毽子绕转一周,立即还原成直立腿。

用各种踢法将毽子在体前垂直踢起,高约同髋关节平齐,当毽子下降到膝关节左右时,左大腿稍向上摆,膝关节向外张,小腿发力,向右上摆动,用足内侧将毽子垂直踢起,高约同膝关节平齐。

二、踢法的新旧名称对照和对动作的解释

不算双脚同时离地的跳跃动作和其他复杂动作,踢毽子的基本动作共有8种,即盘、蹦、拐、磕、抹、背(音“杯”)、勾、踹。

由于参与踢毽子的民众广及全国各地,而且踢毽子运动的流传又年代久远,所以对同样的动作形成了各地的多达几百种不同的称谓。

下面以中国北方地区的叫法作为参考,列出踢毽子的8种基本动作的传统叫法与现代叫法的不同称谓:

  踢法的新旧名称对照和对动作的解释以下名单在新旧名称之后是对动作的解释。

排列如下:

  新名称/旧名称:

对动作的解释和定义。

  

踢毽子

1,内踢/盘踢:

用脚内侧在身体前方或侧面踢。

  2,直踢/蹦踢:

用脚面在身体前方或侧面踢。

  3,外踢/拐踢:

小腿向同侧身体侧后方弯起,用脚外侧或脚后跟在身体侧面或侧后方踢。

  4,膝击/磕踢;膝部向前提起弯曲,用大腿的正面或膝部击毽。

  5,叉踢/抹子:

一只脚不离地,另一只脚从背后绕至前腿外侧用脚内侧或脚心踢。

  6,背踢/倒打、背(音“杯”)毽:

一只脚不离地,另一只脚向身后弯曲用脚心踢。

  7,倒勾/倒勾:

背对毽子即将运行的方向,在身体前上方用脚面向身后踢。

  8,踹毽/踏毽:

在身体前方、侧面或身后用脚心或脚外侧踢。

  以下是踢毽子的部分跳跃动作。

跳跃动作比一般动作的难度加大。

对跳跃动作是指换腿做出对称的跳跃动作,难度就更大。

  9,跳直踢/?

一条腿向前提起离地,另一条腿单腿起跳腾空,后离地腿在身体前方用脚面直踢并先落地。

  10,对跳直踢/?

在用一条腿完成跳直踢后,当毽子回落后,立即连续用另一条腿完成与第一次动作对称的跳直踢。

  11,跳叉踢/单飞燕:

一条腿向前弯曲提起,另一条腿单腿起跳腾空,然后用后离地的腿从背后绕至前腿外侧用脚内侧踢。

  12,对跳叉踢/双飞燕:

在一条腿完成跳叉踢之后,当毽子回落后,立即连续用另一条腿完成与第一次动作对称的跳叉踢。

  13,跳跪踢/鸳鸯拐:

双腿同时蹬地起跳并向身后弯曲,用一只脚的脚外侧踢。

  14,对跳跪踢/双鸳鸯拐:

在完成一次跳跪踢后,当毽子回落后,紧接着立即用另一只脚外侧完成与第一次动作对称的跳跪踢。

  15,跳背踢/跳倒打、跳背毽:

一条腿先向前抬起离地,另一条腿向后蹬地起跳并向后弯曲,然后用后离地腿在空中完成背踢动作。

  16,对跳背踢/双跳倒打、双跳背毽:

在用一只脚完成跳背踢之后,立即用另一只脚做出第2次跳背踢。

  17,转体踢/?

在一个动作完成之后,身体原地旋转360度,然后在毽子不落地的前提下接续下一踢毽动作。

  18,头击/?

用头部的任何位置迎击毽子并将毽子送出。

  19,胸腹停/卸毽:

用胸部或腹部的任何位置将毽子的运动停止并等待毽子自然下落。

  20,停毽/卸毽:

用身体的任何部位将毽子的运动停止并等待毽子自然下落。

但对肩胛骨以下的手臂直至手指尖的停毽动作有特殊规定,即不允许将手臂抬起后接触毽子,否则将被视为“手毽”而等同于毽子落地。

三、毽子竞赛知识简介

毽子的基本踢法,主要有“盘、拐、绷、蹬”四种,用脚内侧踢为“盘”,用脚外侧踢为“拐”,用脚面踢为“绷”,用脚掌踢为“蹬”,用脚趾踢为“挑”,用脚后跟踢为“磕”等。

依照踢法的不同,传统踢毽比赛可分为记数赛、记时赛、花样赛几种。

踢毽子是一项良好的全身性运动,它不需要任何专门的场地和设备,运动量可大可小,老幼皆宜,尤其有助于培养人的灵敏性和协调性,有助于身体的全面发展,增强健康。

非正式的踢毽子比赛有单人赛与集体赛。

单人赛以每人踢毽的次数多少判定胜负;集体赛按个人技术高低分组,以总踢次数多少判定输赢。

技艺高超者可连踢数千次而毽不落地。

另有一种圈毽的踢法,即一群人共踢一毽,当毽踢到哪位毽友面前,该毽友即可任意选择踢法将毽子传踢给任何人,直至毽子落地,毽掉在谁面前谁为负。

几种违规动作:

1、手毽

  任何将肩胛骨以下直至手指尖抬起脱离自然下垂状态并接触毽子的动作都被视为“手毽”违规,无论参赛者是“有意”或“无意”。

在双臂和双手自然下垂状态下,以静止方式停止毽子的飞行,然后任凭毽子自然下落并接续下一个动作,这样的动作不视为手毽,而视为允许的“停毽”。

2、留毽

  导致毽子在身体、鞋或服装任何部位滞留不动的各种动作都称为“留毽”。

“滞留不动”是指毽子和与其接触的身体、鞋或服装的相对关系,不是指毽子在空间中的绝对静止状态。

为保持比赛的节奏,在中国竞技毽和老式的毽球比赛中都禁止留毽。

运动员有义务穿适宜的服装和鞋,以避免任何造成留毽的情况发生。

  但在花毽比赛中则对于“留毽”有着完全不同的规则,其中有些动作甚至要求运动员将毽子有意识地停留在身体的某个特定部位,例如规定动作中的“朝天蹬”,就要求运动员将腿伸直并向上方垂直抬起,以脚心接住并留住毽子在脚心停留不动。

3、落毽

无论在民间娱乐或是正式比赛中,“落毽”都被视为是一种动作失败的结果。

但在中国竞技毽或毽球比赛中,如果运动员将毽子踢过中间网并使毽子直接落在对方场区内则不视为“落毽”,而是进攻得分的动作。

只有毽子落在本方场区内的地上,无论是因为对方动作的结果还是本方动作的结果,都被视为“落毽”而失分。

四、两种儿歌伴唱踢法

  1、里和,外拐,飘洋,过海

  吟唱八个字,依次踢八下。

其中唱“里、外、飘、洋、过”五个音节时用正脚各踢一下,唱“和”时用反脚向内踢一下,唱“拐”时用反脚向外踢一下,唱“海”时打一个跳。

循环反复,看谁踢得多。

  2、一锅底,二锅盖,三酒盅,四牙筷,五钉锤,六烧卖,七兰花,八把抓,九上脸,十打花

唱一句,踢一下,做一个动作。

让踢起的毽子依次落在:

一、伸直的手心里;二、伸直的手背上;三、五指窝成的“酒盅”里;四、伸直的两指(中、食)上;五、握紧的拳头上;六、撮起的手掌中;七、手指有曲有伸的“兰花瓣”上;八、抓取的手心中;九、仰着的脸颊上;十、跳起的一脚上。

也是踢得多者为胜利者。

五、毽子的制作方法

先将动物的尾羽捆扎成束,插入作为底托的铜钱方孔中,再用布裹紧缝牢。

毽子种类可分为鸡毛毽、皮毛毽、纸条毽、绒线毽等几种。

 

后记

我们编写人员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各科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标准的课程设置和我们满堂红九年制学校的校本教研实际情况编撰了此册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材——踢毽子。

在此要感谢学校领导对校本教材编写的工作人员编写工作的大力支持,以及编委会人员对此教材提出的宝贵意见。

在今后学校的大课间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希望广大师生提出针对性的修改意见!

 

校本课程编写委员会

 

满堂红九年制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