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20.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43998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0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2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2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2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2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2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2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2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2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2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2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2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2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2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2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2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2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2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2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20.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20.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20.docx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20.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20.docx

历史高考一轮复习专题20

★1.(2014·江苏单科,3,3分)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  )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1.C 根据材料信息“刻版印刷”“书版”可判断出,材料叙述的是雕版印刷术,B项错误;宰相冯道只是主持雕版印刷而非发明,A项错误;“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D项错误,C项正确。

★2.(2014·北京文综,13,4分)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

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

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九章算术》、罗马法

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

D.《春秋繁露》、《理想国》

2.B 本题以东西文明古国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材料中的“大秦”即古罗马帝国,它的文化贡献主要是罗马法,故B项正确。

A项中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时期的发明,万有引力定律是英国人牛顿提出的;C项中日心说是波兰科学家哥白尼的成就;D项中《春秋繁露》的作者是西汉董仲舒,《理想国》是古代希腊人柏拉图所著。

★3.(2014·重庆文综,5,4分)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

“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

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

”由此可知,还魂纸(  )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②降低了生产成本 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C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

从材料信息“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可以看出,“还魂纸”只在北方生产,故①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全省从前煮浸之力”可以看出,“还魂纸”的制作工艺更简单了,③错误。

②④正确。

4.(2013·北京文综,16,4分)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宋代以后雕版印刷技术基本不再使用

B

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

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

C

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

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

D

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

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4.C 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并且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这足以证明英国已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故C项正确。

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以后,雕版印刷术仍在使用,故A项逻辑关系错误;B项以偏概全;D项与逻辑不符。

★5.(2013·重庆文综,3,4分)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

你应帮他选择(  )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5.C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记忆和运用能力。

“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排除A项;中国造纸术出现于西汉,“蔡侯纸”是东汉时蔡伦发明的纸,排除B项;活字印刷术出现于北宋时期,排除D。

6.(2013·海南单科,7,2分)下列中国古代科技著作中,成书于汉代的是(  )

A.《本草纲目》B.《齐民要术》

C.《九章算术》D.《石氏星表》

6.C 《本草纲目》成书于明朝,排除A项;《齐民要术》成书于北朝,排除B项;《石氏星表》成书于唐,排除D项;《九章算术》成书于汉,故选C项。

7.(2016·天津文综,12,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

《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

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

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

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

(6分)

材料二 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

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

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

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

实践效果怎样?

(6分)

(3)综上,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4分)

7.

(1)作用:

促进了学术的复兴;满足了教育的需要。

(4分)

关系:

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

(2分)

(2)理论来源:

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

(2分)

新发展:

创立温病学说。

(2分)

实践效果:

运用温病学说治疗传染病,挽救了许多人生命。

(2分)

(3)相互作用:

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4分)

★8.(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

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

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

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

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

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

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

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

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

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

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1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10分)

8.

(1)特点:

宋应星的科技成果是传统科技的集大成者;多总结,少创造。

牛顿的科技成果是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是突破性的科学成果。

背景:

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是宋应星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

西方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牛顿长期从事科学研究。

(15分)

(2)中国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

西方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

(10分)

一、四大发明

发明

时间

成就

影响

造纸术

西汉前期

中国已经有了纸

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传入欧洲后,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东汉

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

印刷术

隋唐

出现雕版印刷术

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北宋

毕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火药

唐末

开始用于军事上

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宋朝

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指南针

战国

发明“司南”

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北宋

应用于航海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1.《九章算术》

(1)约成书于东汉。

(2)内容:

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

(3)地位

①书中命题的解法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运算方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②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珠算

(1)早期采用的是算筹,后来演变成为算盘。

(2)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人们可以用珠算法解决加减乘除和开平方、开立方等运算问题。

(3)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及世界其他地区。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1.中国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2.《石氏星表》成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3.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历法

(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郭守敬编订了《授时历》,与今天世界通用的公历基本相同,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300年。

2.农学

(1)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及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农书。

(2)《齐民要术》

①内容:

记录了东汉以后500多年间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经验,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强调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提倡精耕细作,培育优良品种。

②地位:

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黄帝内经》

战国问世、西汉编订,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伤寒杂病论》

(1)东汉末年,张仲景总结前代中医诊断和治疗的理论与经验,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而写出的集大成的中医专著。

(2)创造性地提出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誉为“万世宝典”。

3.《本草纲目》

(1)内容:

记录各类药物1892种、药方一万多个,绘制了一千多幅药物形态图。

(2)地位:

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

政治因素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国家政权的支持和组织

经济因素

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民族关系

民族融合,多民族的共同努力

对外关系

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成果

文化因素

科技成果的继承与发展

个人因素

科学家的努力

1.四大发明中最早的发明是造纸术。

(×)

造纸术是汉代发明的,而指南针起源于战国的司南,早于造纸术的发明。

2.毕升是发明印刷术的人。

(×)

毕升不是发明印刷术的人,因为在隋唐时期就已经有了雕版印刷术,毕升只是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

一、明清时期影响中西科技发展的因素

中国

西方

政治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失去科技发展的民主氛围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经济

封建自然经济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科技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动力,使科技得到迅速发展

外交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科技、文化交流

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成为科技发展的推动力

文化

科举制和文化专制的推行,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科技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二、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

四大发明

对中国的影响

对世界的影响

造纸术

有利于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巨大贡献

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欧洲文化的普及和推广

印刷术

有利于文化传播和发展

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

指南针

有利于航海事业的发展

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为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重要条件

火药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使用火药武器的国家

火药传到欧洲,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到一定作用,火药广泛流行,扩大了对生铁、铜和钢的需求,促进了冶金业的进一步发展

(2014·云南昆明检测,15)培根在谈到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时指出:

“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

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国、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影响都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现了。

”对“这三种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毕升创造的雕版印刷术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传播

B.火药技术传到西方后使得使用冷兵器的骑士阶层衰落

C.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哥伦布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D.蔡伦发明造纸术使书写材料发生了一次伟大的革命

【审题思路】

(1)审题干:

首先要明确题干中“这三种发明”分别指的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然后逐个分析选项即可。

(2)看选项:

毕升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排除A项;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哥伦布发现美洲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的意思,而且蔡伦对造纸术的贡献为“改进”而不是“发明”。

【答案】 B

导学导考 四大发明虽然对西方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但并不是西方迈向近代化之路的决定性因素,西方之所以能成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迈向近代社会,其根源在于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不断发展。

1.(2015·重庆期末,4)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

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  )

A.注重对经验的总结B.缺乏创新和逻辑

C.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D.与农业息息相关

1.A 根据材料描述可以看出古代中国农业科技多为传承和经验的积累总结,故A项正确;缺乏逻辑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人与自然关系材料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火药等与农业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

2.(2015·浙江杭州二模,14)《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

“车中原来皆是火药,一齐烧着……只见山上两边乱丢火把,火把到处,地中药线皆着,就地飞起铁炮。

满谷中火光乱舞,但逢藤甲,无有不着。

”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

这一推断(  )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

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

2.D 据材料“《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可知是文学作品的描述,而文学作品的描述不能作为第一手史料,因此依据错误;依据材料“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火药应用于战争是在唐朝末年,因而结论是错误的,D项符合题意。

3.(2015·辽宁锦州二模,26)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是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而不是注重探索其原理和原因,因而形成了“但言其当然,而不言其所以然”的学术倾向。

这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

A.都有官方印记B.没有理性思维

C.长期领先世界D.强调实用价值

3.D 材料并没有体现出古代科技有官方印记,故A项错误;没有理性思维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直接为国家的治理服务的,注重的是科学技术的功用”可以看出其强调实用价值,故D项正确。

4.(2015·云南昆明二模,27)《四库全书总目》说:

“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逾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

国朝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

”材料反映(  )

A.主张选择性地学习西方文化

B.正确认识了东西方文化的优劣

C.主张渐进式地变革中国文化

D.“华尊夷卑”的观念彻底改变

4.A 从“国朝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可知,中国对外国文化是选择性地采用,而不是全部接受,故A项正确;从“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可知对西方的思想认识带有偏见,不是对东西方文化优劣的正确认识,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渐进式、由浅入深学习西方文化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中将西方思想称为“异端”,可知没有把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放在同等地位,仍存在“华尊夷卑”观念,故D项错误。

5.(2016·南京、盐城高三二模,3)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

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

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

由此判断正确的是(  )

A.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

B.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

C.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

D.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

5.D 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排除A项;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在宋代,排除B项;此经书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排除C项。

D描述与材料相符合,选D项。

6.(2015·辽宁大连高三双基测试,22)下面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

表格数据突出反映了(  )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A.中央集权统治加强B.儒家重人伦轻自然

C.农耕经济高度发达D.重农抑商政策实施

6.C 表格数据反映的主要是中国古代科技成果,不能反映中央集权统治加强,故A项错误;表格体现的是自然科技的发展,是重视科技,故B项错误;依据表格中国古代科技成果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农学等领域,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科学技术得到发展说明农耕经济高度发达,故C项正确;表格数据可以体现重农,但不能体现抑制商业,故D项错误。

7.(2016·绍兴市2016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14)

右图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简牍(局部),上有“再拜上书太后陛下”等文字。

下列从中得出的结论最合理的是(  )

A.西汉末年出现了太后秉政的局面

B.简牍中的文字是秦朝的标准字体

C.海昏侯在书法艺术上有很高成就

D.当时可能还未普遍使用书写用纸

7.D 凭材料不能得出太后秉政的结论,排除A项;简牍上的字体为隶书,秦朝标准字体为小篆,排除B项;魏晋时期是书法从自发走向自觉的转折时期,排除C项。

1.(2016·全国新课标卷Ⅲ,26,4分)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1.C 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书法。

从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的推崇,可知A、D两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题干强调的是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原因,因此除了时代选择,还有他的艺术水平,C项正确。

B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2.(2015·广东文综,12,4分)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

“(官员)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

”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

A.小篆B.隶书C.行书D.草书

2.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表述可知,因为篆体难写故让胥吏修改,在此基础上,小篆就演化成了隶书,故A项错误,B项正确。

行书和草书是魏晋以后才形成的,C、D两项排除。

★3.(2013·四川文综,1,4分)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

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  )

3.D 本题考查阅读图片分析史料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行书;B项是隶书;C项是小篆;D项是草书,体现了自由奔放的个性特色。

故D项正确。

4.(2013·江苏单科,2,3分)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下图,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4.D 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汉字的演变。

从图中可以看出,部分楷体汉字和甲骨文有相似性,可知D项符合题意。

楷体汉字是由隶书演化而来,因此A项错误;楷书强调规范法度,因此B项错误;甲骨文是我国已知的最早文字,不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因此C项错误。

★5.(2012·安徽文综,12,4分)2010年发行的首套宣纸材质邮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被称为国家名片与国宝艺术的完美结合,彰显了宣纸“纸寿千年,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

下图中属于该套邮票的是(  )

5.C 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行书这一要求。

根据各种字体的特点可知,A项是隶书,B项是楷书,C项是行书,D项是草书。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

(1)演变

①起源: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起源于“图画文字”。

②成熟:

至商代,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③演变:

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2)特点:

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

(1)阶段特征

①魏晋之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

②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从此,中国书法兼具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2)主要代表

①楷书:

特点: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

发展:

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唐代楷书步入盛世。

代表:

魏晋的钟繇、王羲之,唐朝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②草书:

特点: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发展:

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

代表:

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

③行书:

特点: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代表:

东晋的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明朝文征明等。

二、笔墨丹青中国画

1.起源:

远古时代,代表作是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2.成熟: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3.特点:

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4.发展

时期

特征

代表

魏晋

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隋唐

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

两宋

画学兴起,风俗画是最大亮点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元明清

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王冕的《墨梅图》,徐渭的《牡丹蕉石图》,郑板桥的《墨兰图》

书法艺术的发展

书体

特点

代表

楷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