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而服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45726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9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而服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而服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而服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而服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而服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而服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而服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而服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而服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而服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而服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而服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而服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而服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而服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而服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而服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而服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而服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而服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而服务.docx

《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而服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而服务.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而服务.docx

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而服务

教研月报

主办:

学术交流中心主编:

远春兰刘志孙玉红编辑:

石刚2013年4月28日(总第10期)

教研新闻

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教研组长、校本课程教师工作会议

2013年4月3日下午,克一中学术交流中心在前四楼教室召开教研组长、校本课程教师工作会议。

会议由学术交流中心主任孙玉红主持,教科研管理办、课改办、培训办负责人、文理科教研员、学术交流中心工作人员及校本课程教师参加了会议。

首先,学术交流中心孙玉红老师在会上针对教育硕士报名及市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办法作了说明,并对在3月份教研活动开展表现突出的初中英语组、初中物理组、初中数学组、高中物理组、生物组、科技组提出表扬。

之后,文科教研员赵凤芳就

(1)3月份公开课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

(2)集体备课的常规开展等两方面情况进行了评讲。

最后,课改办负责人孙晓鸽针对《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校本课程评价奖励办法(试用稿)》进行了说明。

教研组长、校本课程教师工作会议学术交流中心主任孙玉红主持会议

文科教研员赵凤芳发言课改办主任孙晓鸽发言

附:

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校本课程评价奖励办法(试用稿)

一、宗旨:

为了鼓励教师积极性,逐步建设我校科学规范,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特制定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校本课程评价奖励办法(试用稿)。

二、校本课程管理要求:

1、课改办:

计划实施、统筹协调各校本课程的有序运行;2、授课教师:

认真备课,组织课堂有效教学;3、教学年级主任:

协助教师,管理年级学生按时有序上课;4、教研组长:

全组动员,负责本组校本课程的研发。

三.评价、奖励范围:

1.个人:

凡开设校本课的老师,按时完成授课任务,保证课堂有序进行的老师。

2.教研组:

校本课教师所在的教研组。

在教研组考核中,校本课程的总分值为20分,

四、评价奖励细则:

(一)常规授课方面(5分):

1、按期完成授课计划,无迟到,早下课或缺课的现象,加5分,迟到,早下课一次扣1分,无故缺课一次扣2分;2、教师若外出参加活动或病假不能上课的,须按照以下程序解决:

自行安排有能力且责任心强的其他教师代课一节,但必须告知孙玉红老师或课改办孙晓鸽老师;教师不能上课又不能自行安排的,应提前一天告知自己所在的教研组,教研组长安排本组其他教师临时顶课;若已告知教研组长,教研组长无及时安排,则追究教研组长责任;有些校本课教研组长无法安排或不从属于教研组的,授课教师须提前至少一天告知学术交流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将联系年级主任,另作安排;某学科教师集体外出参加活动,不能正常上课的,须提前至少一天告知学术交流中心,交流中心与年级主任协调,另作安排。

3、学生管理方面,应严格考勤,每节课点名,并把考勤情况及时报给年级主任,学生未出勤,教师未上报,一次扣一分;

(二)校本教案或学案(5分)有完整且原创教案(包括课程计划、教学目标、教学步骤等),期末打印成册的,加5分;(三)校本课作品展示(1--5分)教师在一学期的授课过程中,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学生作品展示(自制教具、模型等),有学生作品展示的,一次加2分,最高5分(四)校本公开课(5分)教师在一学期的授课过程中开展过校本课程公开课的加5分。

(五)其它加分:

1、教师开设的课程获得奖项,或者参加校本课展示获得奖项,教师参与与校本课相关的专题讲座,论文,课题获奖,按照学校(5分),教育局(10分),市(15分)、省(自治区)级别加分翻倍;2、教研组开设一门校本课加5分,多开设另加分(多一门加2);

(六)评价计分表(教研组、个人):

常规授课5分

校本教案5分

作品展示1--5分

公开课(5分)

总分(20分)

其它加分

五、奖励办法:

1、学校设置优秀校本教师、优秀校本课程奖项,每学期评选一次,获得优秀的校本课程教师在评优选先,职称评审中有相应奖励。

2、每学期按照开发校本课程教研组或教师评价结果进行进行表彰奖励,其中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

克一中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审工作会议

2013年4月9日下午,克一中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审工作会议在前四楼教室召开。

学术交流中心主任孙玉红主持会议并对《克一中关于开展“千人培养计划(教育人才)”推选工作通知》作了说明,校长赵国新、党总支书记李晓梅出席会议并对评审工作提出具体要求,领导小组成员、教研组长、学科组长、年级主任、评审办公室成员参加会议。

评审工作会议学术交流中心主任孙玉红主持会议校长赵国新出席会议

党总支书记李晓梅出席会议教务处副主任杨红君出席会议评审成员参加会议

教研亮点

教科研管理办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文科各教研组都开展了自己的备课组活动和教研活动,表扬初中语文组和高中政治组和高中历史组的磨课过程非常精细,对授课教师一定是非常巨大的促进。

表扬高中语文组课后反思做的迅速高效,组内每位老师都写了听课反思。

表扬高中英语组和高中语文组的集体备课记录规范、全面、及时。

表扬初中英语组的教研活动记录详实具体。

不足之处在于,上交备课记录和教研活动记录不够及时,不能在每周四晚之前上交。

还没有进行公开课的组一定要重视组内磨课的过程,没有打磨的过程,公开课就只是完成任务,只有经过磨课,任课老师才能汲取集体的智慧,才能提升自己的认识,提高上课的能力。

还要及时收集听课反思,汇集资料,形成公开课课题。

4月11日高中英语组进行了组内公开课活动,内容为黄爱玲老师和于琦老师的师徒同课同构。

因为于琦老师是今年新分教师,重在学习,所以跟随师傅用同样的方法解构同一篇课文,这对于新分教师来说,也是快速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课后,同组教师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评课,黄爱玲这位老教师的课堂的亲切、热情、鼓励学生的表情和语言给年轻教师以很大的感慨,年轻教师于琦的基本功也得到了本组教师的肯定;对她们把知识点与课文讲解融合在一起的上法大家都感到有启发,同时也指出两位老师都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表达,评课评得很实在,同组教师在评课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4月10日下午,语文组崔景呈老师和赵凤芳老师在前四楼为全体初高中语文老师上了两节示范课,崔景呈老师重在表现课堂组织形式,赵凤芳老师重在表现文本解读,从两个方面来展现语文课堂的两大重要元素,给参会教师以反思:

如何深挖教材,如何组织课堂。

去上学期教研所举办的全国作文大赛克拉玛依赛区的作文比赛中,教研所共选出20篇特等奖学生作文报送参加全国赛,其中一中就有9篇入选,接近一半的人数为一中学生,向这9名学生及他们的语文老师祝贺,你们真了不起。

在教育局举办的第四届中小学生规范汉字比赛中,克一中李咏梅老师的高三

(2)班,陈煊老师的初三(4)班荣获一等奖,祝贺他们。

当汉字的书写渐渐被弱化的今天,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把规范学生的书写作为一项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来训练。

高中政治组参加了教研所校际联动教研活动,我校张峰老师在实验中学献课。

初中英语组的叶荣贵老师和肖遥老师进行了公开课的展示。

两位老师朝气蓬勃,但风格迥异,她们所授课型均为难度较大的长篇阅读,生词较多,但她们都能用自己的巧思妙解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叶荣贵老师通过让学生进行PK阅读的方式,不仅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她的亲和力使得学生能跟她默契配合,让在场的每位老师大为赞赏。

肖遥老师的课堂也同样为我们带来了惊喜。

她的课件制作精美,视频播放恰到好处,阅读任务的设计丰富多样,板书设计新颖,足以体现其基本功的扎实。

最后的活动展示环节更是将本节课推向了高潮,使学生在快乐中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

这两节成功的阅读展示课,带来了新意,她们敢于创新,大胆尝试的精神,给在座的每一位听课教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古典诗词的歌声背景中,初中语文组进行了模块化的教研活动。

首先进行了新课标的学习,主持人李定峰以填空、选择和名词解释的形式出了试卷,老师们现场做答,不问不知道,一问才发现我们对新课标有太多的内容不熟悉、不了解。

课标是指导我们教学实践的纲领性文件,熟悉课标才能明确我们平时教学的行为意义进而指导我们的教学向着更科学、高效的方向前进。

其实一定有很多老师对课程标准知之甚少,我们总是辛苦的闷着头努力的做,却总是忘了问自己做的意义,学习课程标准应该成为每个老师的案头工作。

在专题研讨的环节,刘玮凤老师和杨铁柱老师分享了自己的作文教学经验和理念:

努力写好一篇文章,写出真实的自己来。

在这个应试成制的时代,一中初中语文组的老师却一致追求让学生写真话,做真人,摒弃假大空的作文范式,这是难能可贵的,这是一种精神的追求。

进行公开课讲授的教研组,请组内每位成员及时写出听课反思,上课者写出授课反思,与之前的磨课过程的文字记录,磨课反思合并压缩上传。

如此才能形成完整资料,便于后期形成公开课的课题研究。

初中物理组公开课:

经过备课说课磨课等环节后,先由邹玲、史亚平两位老师在第七周进行了同课异构提升公开课,其后在第八周任英、漆小江、丁凤霞三位老师分别上了公开课,紧接着将进行评课与反思活动。

初中物理组每位教师认真准备、全心投入,全员参加,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高中物理组公开课:

4月9日由高一年级朱雨鑫老师和冯雨蒙老师为高中物理老师提供了两节师徒同课同构成长课。

课后高中物理组由付丹老师组织进行了评课活动。

两位老师说课后,杨早战、邢瑞林等多位老师评课,从板书、语言等教师基本功、与学生的交流、课堂掌控力、到知识教授的方式方法多角度分析研讨。

并且邀请了市物理教研员王天文老师进行听、评课全程活动。

生物公开课:

生物组教研活动于4月8日召开,每位教师都做好充分准备,发言讨论阶段性教学得失,以及今后教学思路;书面形式人手一份,相互学习交流;开展《例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的经验交流;课堂教学业务知识问题集中研讨。

其次在四月份生物组公开课准备过程中,4月16日全组教师集中参加了公开课教师的说课,及时磨课并献计献策提出宝贵意见。

4月25日第六节和第八节赵官成和宋姗姗两位老师分别完成了两节精彩的公开课。

初中数学组于4月16号承办了一次全市教研活动,活动内容分为五个模块:

针对初二教学内容展开对应章节新课标的学习和解读环节;四位教师以课件形式进行了正式的说课环节;结合去年中考题开展了一题多解环节;集中平时读书学习过程中的经典题、趣题妙解等与所有教师共同分享的读书环节;最后由张芸老师带领大家跳新疆舞,让所有老师动起来……动静结合、内容充实有效、时间紧凑合理,不得不说初中数学组的教研活动是一道风景线。

有空大家不妨去感受感受他们的教研氛围。

4月23日全校理科教师参加特级教师蔡鲁疆老师的一堂精彩的初中物理公开课。

随后初中物理组和市局初中物理老师汇集一堂,展开了一节积极热烈的、学术氛围浓厚的物理教研活动。

另外,特别表扬高中化学组。

在期中考试前高中化学组进行组织高一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试题磨题活动,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共同分析每道题、每类题……这样的教研活动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更好地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尤其对踊跃参加的青年教师是次很好的成长过程。

这种教研活动值得每个教研组学习。

培训办

一、在各位教学年级主任的大力配合下,上周完成了教师解题能力考试的报名工作。

全校共有135名老师参加考试,初中部有57名,高中部有78名。

符合参加考试条件的老师只有一人因生孩子不能参加。

考试有关注意事项:

1、考试检测对象:

全市中学45岁以下教师(1968年7月1日以后出生)。

全体初、高中学段的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教师(除校长书记外,中层以上领导均要参加,12月份安排初、高中其他学科及民语言教师解题能力检测活动)。

2、检测内容:

按照教师基本功训练内容中的学科基本功要求,以现行《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中、高考试题为重点。

3.检测形式:

检测的所有学科均采取笔试形式。

4.时间(北京时间):

2013年8月25日。

上午10:

00—12:

00,学科:

英语、数学、语文(两个半小时);下午16:

00—18:

00,学科:

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5.地点:

第六中学。

二、4月2日下午克一中青年教师培训顺利举行,本次培训是由校培训办王晓莲老师提前策划,青年教师尚伦岳、郭江华具体负责的。

活动特邀教研室主任孙玉红老师作为指导嘉宾。

郭江华作为代表作了《如何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主题发言。

针对主题,郭江华老师作了详细的分析,首先分析学生随着年级升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下降的现象,这是教育中存在的的普遍现象。

接下来分别从学生、教师、环境等角度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针对原因,郭江华老师提出了若干策略:

1、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的兴趣和心理、难度适度、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如果有可取之处,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

2、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提问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我们教师尊重学生,把学生当成平等的人,自己是他们中的一份子,他们就会“亲其师,信其道”。

3、还要让学生认识到回答问题是学习中师生之间的必要交流,大家都能很正常且正确的看待回答问题的教学现象,能够对别的同学回答问题给予正确的、积极的反馈。

在讨论环节中,青年教师纷纷提出了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孙玉红老师针对问题解答了详细而又实用的解决办法,比如针对个别学生“挑战”老师现象,孙老师说这类学生其实是爱表现的,要适当的引导并给他们机会去表现,不能采取打压方式,这样反而得罪了学生,更不利于教学的开展。

孙老师还说学生不愿回答问题的根本在于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这就要求我们精心设计问题,而且要分层次设计问题。

培训办主任王晓莲老师最后做了补充和总结发言,王晓莲老师建议年轻教师要善于营造安全、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打消学生回答问题的顾虑。

尤其要努力让每个回答问题的学生体面地坐下来。

其次,提问要问在当问之时,要问在当问之人。

她结合自己的经验详细阐释了这句话。

鼓励青年教师利用好自身年轻的优势,走进学生中,精心设计问题,从而改变课堂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不高的现象。

这次培训可以说是非常实用的,对于青年教师教学经验较少,课堂提问效果不佳是经常遇见的,通过这次培训,青年教师对如何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发言又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会做出改变,真正对教学起到实效作用。

4月2日培训获得优秀作业的有:

付凤霞、胡杨、刘国琴、徐海韵、赵洪伟、党迎紫、冯雨蒙、黑小娟8位老师。

魅力教师

克一中教研组内公开课调讲与研究活动之“魅力教师”

高中物理组

2013年4月9日,高中物理教研组分别在高一

(2)、(5)班进行了师徒同课同构成长课活动。

课后高中物理教研组长付丹在前四楼会议室主持评课。

市教研所物理教研员王天文、理科教研员王双及高中物理组教师参加了活动。

高中物理教师朱雨鑫在授课高中物理教师冯雨蒙在授课师徒同课同构成长课活动

市教研所物理教研员王天文、理科教研员王双、高中物理教研组长付丹在听课

高中物理教研组评课活动高中物理教研组长付丹主持评课市教研所物理教研员王天文出席评课

 

一、课题内容:

(一).听课:

师徒同课同构成长课,冯雨蒙老师高一(5)班的公开课《功率》,朱雨鑫老师高一

(2)班的公开课《功率》。

(二).说课:

(1)、冯雨蒙老师对这节课的课前准备工作,整体思路,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环节的处理等说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2)、朱雨鑫老师对这节课的课前准备工作,整体思路,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环节的处理等说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三).评课:

各位老师对本堂课进行了认真而细致的评价,并提出了宝贵的有效性建议。

1、评冯雨蒙老师课:

(1)、指导教师朱雨鑫老师对公开课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整体知识框架合理;备课准备充分认真仔细。

并也诚恳的提出建议:

①语言叙述最好不要停顿,讲概念与交流的语言要有区分;②上课给人感觉很随意,会给学生误导,半途而废;③叙述问题困难时,通过一道题来设问,所以在问题的连接上有问题。

(2)、杨早战老师评价:

①语言自然清晰,与学生亲切,引起共鸣;②板书详细整齐;③已讲为主,过程中应用启发和讨论;④学生欠缺练习,让学生暴漏问题,并及时给与讲评,效果会更好;⑤推导公式应以最简单的形式入手,主要是降低难度,让学生接受更容易;⑥大胆用极限的概念,要慎重,最好不用;⑦字母的书写应与课本一致,注意细节。

⑧⑨(3)、邢瑞林老师评价:

①公式的推导不是关键,而是在后面的练习题处理;②对概念的处理不是很清楚;③中间的练习题很重要,一定要处理好。

(4)、张慧丽老师评价:

例题引入很关键,重点练习,课完后应有小结。

2、评朱雨鑫老师课:

(1)、付丹老师评价:

①采用多媒体展示实例,用表格处理数据,学生分组计算效果好;②对概念的讲解详细、深入、透彻,利用类比的方法更容易理解;③用一道例题引入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过度自然,效果好;④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处理,回答,后老师再用不同方法讲解,体现于学生的互动,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⑤由于中间处理学生不懂问题花费时间,所以整堂课显得前松后紧;⑥这节课人人感觉轻松自然。

(2)、殷亨奎老师评价:

①引入问题设计比较好;②比值定义花长时间处理值得;③利用例题处理平均功率不代替瞬时功率的方法好。

(3)、赵伟老师评价:

细节处理的特别好。

(4)、蔺先杰老师评价:

①重点明确,对功率功率讲解详细;②对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花时间多讲解值得;③个人认为功率、力、速度关系应放在下节课讲解。

3、教研所王天文老师评价:

(1)、这种师徒同课同构成长课的形式非常好。

(2)、对冯雨蒙老师课的评价:

上课老练,节奏把握非常好,对课堂的控制能力好。

建议:

①对点评和说课不会,可以上网查找学习;②概念课有难点,对概念的引入和方法非常关键;③语言要严谨。

二、效果与反思:

1、根据师徒所教相同内容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授课,更能促进和帮助年青教师的成长。

2、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课堂的应变能力。

老师面对的是有思想的学生,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可能让你大吃一惊,面对如此现状,老师要冷静地对待和处理。

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导演。

3、向青年教师学习青春活力,富有激情和亲和力的课堂教学。

4、一堂好课应该让别人听起来舒服、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活动充分,时时体现学生主动性,无论听课教师还是上课的学生,都让人感觉轻快、活泼、愉悦。

总结这次师徒同课同构成长课,我深深地感到新课改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老师的教学方式,老师的角色已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

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让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不仅要注重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科学的精神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创新中发展。

总而言之,本次公开课,年青老师可以从朱雨鑫老师身上学习很多,同时对冯雨蒙老师的成长和发展也非常有帮助。

望冯雨蒙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更上一层楼。

化学组

2013年3月12日下午,化学教研组在科技楼化学实验室进行了同课异构提升课活动。

校长赵国新、化学教研组长庞亚林及化学教研组教师参加活动。

课后,化学教研组在前四楼会议室开展了评课活动。

 初中化学教师陈璐在授课初中化学教师王丽霞在授课同课异构提升课活动

校长赵国新在听课化学教研组长庞亚林主持评课化学教研组评课活动

本学期,学校学术交流中心教科研管理办推出了公开课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调讲与研究活动。

化学教研组中的初三学科组通过近半个月的个人备课——学科组集体备课——说课——反复磨课,王丽霞和陈璐两位教师推出了《常见的酸和碱》的两节同课异构提升课;虽然知识内容相同,但两位教师展示了在很多“同”的要求下凸现出的多元各“异”的教学魅力。

王丽霞老师的课堂设计主要以知识为主线,把学生熟悉的紫色纸花实验和氨水扩散实验的两副图片,用“在这个实验中,用到了那种能变色的物质是什么?

”的问题引入酸碱指示剂,让学生觉得所学习的是他们很熟悉的物质。

课堂实施过程中的指示剂的变色、自制指示剂和生锈的铁钉与酸的反应由学生亲自动手做,让学生观察现象并进行讨论交流,老师只是作适当的引导。

在知识目标落实上,以对照学习目标的方式进行课堂小结,目标明确,让学生在享受实验的喜悦之余回归到知识点上。

陈璐老师的课堂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设计了常见指示剂的变色的学生实验——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演示实验观察——浓硫酸稀释的重要细节归纳总结——稀盐酸、硫酸的指示剂实验——类推金属与酸的反应——探究铁锈与酸的反应的六个学生活动环节,在情景创设引导下,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物质的个性,在比较中总结物质的共性,从而使目标得以落实。

两节课在教学策略、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理念的侧重点上虽有较大不同,但是在这两节课中,学生都是课堂活动的主角。

学生们都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动手实验,思考回答问题。

特别是在化学实验的设计上,两位教师都有所创新。

陈璐老师的滴有指示剂的滤纸板,实验现象清晰明显,可观性非常强;王丽霞老师的康乃馨中指示剂提取及验证的实验,极大提高了学生探索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学习化学的兴趣。

两节课中学生分组实验(3组)及教师演示实验(3组)贯穿的实验环节设计则更注重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落实。

由于本节课课容量较大,在时间的分配和把握上要求较高,而实验室没有多媒体投影,两位教师的演示实验的展示耗时略长,致使结课略显匆忙,没有完成习题的评价反馈。

但两位教师从"寻找差距,优化教法"的初衷,到"反思差异,激活思路"的磨砺,最终到"悦纳多元,促进成长"的收获,这应该就是"同课异构"的价值所在吧!

附1:

教师心得体会

马朝阳老师:

1、王丽霞的课:

新课引入较好,组织学生分组实验验证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分别与白醋、橙汁、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显示不同的颜色,掌握指示剂与酸、碱的作用。

再通过学生观察、闻浓盐酸、浓硫酸,了解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老师对浓硫酸的腐蚀性重点强调,并通过演示实验验证了浓硫酸的脱水性,并重点说明了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教师归纳总结酸的化学性质,又组织学生分组实验验证生锈铁钉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现象明显。

这节课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了实验现象,讲课重点突出,调动了学生积极思考,勤于动手做实验的积极性。

课堂组织教学较好,有总结有练习,学生学习效果良好。

不足之处:

学生实验时滴管操作部分学生操作不规范,教师讲课在讲酸碱指示剂这部分内容用时太长,导致讲学案练习时时间不够用,教师讲课语言应再精练一些。

 2、陈璐的课:

新课引入较好,教师用滤纸先浸泡石蕊、酚酞溶液,上课老师用小型喷雾器在滤纸上喷出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显示不同的颜色,效果良好,学生感到很兴奋,激发了学生做化学实验的兴趣,通过组织学生分组实验验证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分别与白醋、橙汁、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显示不同的颜色,掌握指示剂与酸、碱的作用。

再通过学生观察、闻浓盐酸、浓硫酸,了解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老师对浓硫酸的腐蚀性重点强调,并通过演示实验验证了浓硫酸的脱水性,并重点说明了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教师归纳总结酸的化学性质,又组织学生分组实验验证生锈铁钉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现象明显。

这节课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动手做实验验证了实验现象,讲课重点突出,调动了学生积极思考,勤于动手做实验的积极性。

课堂组织教学较好。

不足之处:

学生实验时滴管操作部分学生操作不规范,教师讲课在讲酸碱指示剂这部分内容用时太长,导致没有做学案练习,没有做浓盐酸的挥发性,时间分配应做调整,教师讲课语言应再精练一些。

王娟老师:

首先,作为新生代陈璐老师,她是以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活动作为主线,老师加以引导,很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而且学生从中更能体会到化学的乐趣,更乐于学习、探究化学。

但我感觉酸碱指示剂部分用的时间有点长,导致后面酸的部分探究时间有点紧。

另外,作为资深的王丽霞老师,上课的感觉更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