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材料作文的讲评.docx

上传人:0****4 文档编号:14352682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高考材料作文的讲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高考材料作文的讲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高考材料作文的讲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高考材料作文的讲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3年高考材料作文的讲评.docx

《2023年高考材料作文的讲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材料作文的讲评.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23年高考材料作文的讲评.docx

2021年高考材料作文的讲评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谈到他的创作追求时,形象地把自己的写作比做海上漂浮的冰山,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只是海面上露出的八分之一,而八分之七是藏在海面以下的。

  许地山的《落花生》有一段话: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落花生这种隐而不露的品质在生活中是常见的。

  请以"藏与露"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

(1)自拟题目。

(2)自定立意。

(3)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材料解读:

本题材料由两则独立的故事构成。

第一则故事讲的是海明威作品文字表达的只有八分之一,而藏在字里行间的"海"里的有八分之七。

第二则讲的是花生最可贵的是将果实埋在地理。

两者揭示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好的东西都藏着的,没有露在外面。

  在第二则故事末尾有一句话"落花生这种隐而不露的品质在生活中是常见的",这句话可以看作是本题的一个提示语,即这种"藏"是一种品质,并且在生活中是常见的。

在我们立意时,应该褒扬这种品质。

  二、话题解读:

"藏",《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躲藏、隐藏""收存""储藏";"露",《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显露、表现"。

"藏"与"露"之间各有长短:

藏,表现出含蓄,内在的力量与趣味;露,表现出劲健和刚折之美。

"藏与露"是一个关系型话题,它们之间相克相生、相反相成,是对立统一的。

立意时可以主张"藏"批判"露",也可批判"藏"主张"露",或者是辩证地看待。

  

  自问自答打开思维:

  一、藏是什么?

露是什么?

(从是什么角度打开思维)

  "藏与露"告诉我们什么?

(从是什么角度打开思维)

  为什么藏?

为什么露?

(从为什么角度打开思维)

  如何藏?

如何露?

(从怎么办角度代开思维)

  如何处理"藏与露"的关系?

(从两者关系处理角度打开思维)

  二、将话题变成一个判断句:

  藏而不露是一种韬略;(主张"藏")

  高贵的品质常常隐藏于平凡小事中;(主张"藏")

  才能只有显露出来方能显其功用;(主张"露")

  竞争需要显露才能;(主张"露")

  藏与露应适可而止;(辩证处理"藏露"关系)

  知藏避露是一种品质;(辩证处理"藏露"关系)

  也藏也露彰显人生智慧;(辩证处理"藏露"关系)

  "藏"是一种态度,"露"是一种深度,"藏"是为了更好地"露";(辩证处理"藏露"关系)

  

  藏者,收敛毕身锋芒,将绝世才智都收纳在蕴袍敝衣,粗茶淡饭之中,安心于平静无为。

只待天时到来,明主临世。

  露者,倾尽毕生之学,呕心沥血,以其经天纬地之才干抚民安邦,建下不朽之盛事伟功,名垂青史。

  藏与露是自古而今的有才之人所要面临的难题。

到底是出世清修,不问世事,还是入世为官,造福社稷?

这多是取决当时的政治情况。

  《易》中有一卦:

乾乾为天,乾下乾上。

爻辞曰:

初九,潜龙勿用。

  若是遇到昏君临政,奸臣当道,政治黑暗,前途渺茫之时,最好应忍性克己,潜龙勿用。

即潜伏起来,暂不发作,不要轻举妄动,应藏锋守拙,待机而动,如龙潜深渊。

  勿用并非不用,而是选择最佳时刻来用,在时机未到之前,过于锋芒毕露,容易招来祸端。

  昔者王安石变法,司马光虽极力反对,但又无可奈何,遂辞官回家,著书《资治通鉴》。

在王安石当权,司马光并未选择与其硬碰硬,而是选择"藏",这为他后来重新掌权创造了条件。

  昔者竹林七贤目睹官场种种污秽、黑暗,故隐居竹林,任他人呼我为官,我也不往。

将才学和能力全都隐藏起来。

  以上两种人皆现实与他们的理想相背离,故"藏"之。

但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当然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充分展现自身能力,可惜生不逢时,不遇明主,只好暂且"藏"之,若是时机成熟,必会将才能"露"出来。

  诸葛孔明,世人称之"卧龙",因生逢乱世,群雄并起,但又无明主,故在南阳隐居,后因刘备三顾之恩,便不再保留,尽心辅佐,终成天下三分大势。

刘备白帝托孤,面对后主,他仍忠心不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藏并非是封闭自我,露也不是狂妄自大,两者看似是相对立的处世态度,却相互联系。

"藏"为方式,"露"为目的。

  既然龙潜深渊,待时已久,等机会一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

  现如今,我们面临人生中许多挑战,我们要做的就是积蓄自己的实力,切忌浮躁,把自身的实力都"藏"起来,安心地增强自己,最后一展身手,在世人面前骄傲地锋芒毕露。

  每个人都像一坛酒,有的人未经发酵就开坛,没有酒香;有的人没发酵完,不够香醇;而有的人经过时间的积淀,在最后,发出了最迷人的芳香。

第4页共4页

免责声明:

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

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