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第一课时创新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54214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8.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第一课时创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第一课时创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第一课时创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第一课时创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第一课时创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第一课时创新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第一课时创新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第一课时创新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第一课时创新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第一课时创新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第一课时创新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第一课时创新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第一课时创新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第一课时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第一课时创新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第一课时创新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第一课时创新教案

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

核心素养

通过对元素概念的学习,构建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元素观,形成用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角度去研究物质的理念。

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中包括:

元素及相关内容(第一课时)、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三部分内容。

本课安排在《分子、原子》、《原子的结构》之后进行教学,本课内容地位很重要,是联系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桥梁,有助于将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宏观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

从学科的角度来看本课是元素观建构的入门课,为高中必修和选修中具体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元素周期律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学习做准备。

学生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

1.学习了空气、氧气的性质;

2.认识了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

3.了解原子内部的结构及各微粒数的关系;

4.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

5.接触了一些物质的化学符号如:

C、S、P、Fe、Pb、O2、N2、CO2、H2O、SO2、P2O5、Fe3O4。

学生初步具备了学习化学概念的能力,但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还较弱。

而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是学习中的难点。

教学目标

1.元素概念的形成,知道元素在地壳等的分布;

2.形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不变、元素不变”的观念;

3.认识元素、物质与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的密切关系,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

1.元素的概念形成;2.元素、物质、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

难点:

元素概念涵义的理解

教学方法

问题驱动、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模块1:

情景引入,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3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显示PPT3】图片上的中国元素:

旗袍青花

【讲述】元素,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生活中我们常提到中国元素、现代元素、流行元素、时尚元素,生活中提到的元素都是指相应事物的基本成分。

让学生区分清楚生活中的“元素”与化学上的元素的异同。

感知物质是元素组成的。

【显示PPT3】钙片、牛奶、动物骨头熬的汤图片。

【提问】食用这些有利于增长身高,为什么?

【讲述】物质中含的是钙元素。

【显示PPT4】蛋壳、石灰石的图片。

【讲述】某些钙片和蛋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CaCO3)是由钙、碳、氧这三种元素组成,即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

【讲述】生活的“元素”是指相应事物的基本成分,而化学中的元素是指物质中的基本成分。

 

【回答】它们含钙。

【讲述】请看元素周期表回答,人类发现的几千万种众多物质中的基本成分元素有多少种?

【板书】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

★模块2:

建构活动,元素概念的生成,明确区分元素的关键7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显示PPT5】两瓶蒸馏水(怡宝、恒大冰泉)。

【提问】两瓶水,一瓶产自广东深圳,一瓶产自吉林长白山,里面装的水是一样的吗?

 

【回答】一样的。

利用本地身边的资源,为概念的建构准备。

复习物质微观构成的知识为元素概念的构建准备。

【提问】水是由什么构成的?

【提问】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

【回答】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

【回答】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提问】氢、氧原子还能构成哪些物质的分子?

【任务】请同学在黑板用磁贴显示氢、氧的原子能构成的物质分子并写出相应的符号。

【评述】可以构成氧分子、氢分子、水分子、过氧化氢分子,还有臭氧分子。

【小组讨论,黑板演示并书写符号】

【提问】这些不同物质的分子中都分别有氧原子和氢原子,这些氧原子和氢原子一样的吗?

【显示PPT6】

【回答】一样的

【讲述】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化学上不论何种物质,不论物质产自何地,构成这些物质中的分子中凡是质子数为8的一类原子统称氧元素,凡是质子数为1的一类原子统称氢元素。

【显示PPT7】化学元素是指什么?

 

【思考】

从不同角度为构建元素的概念提供具体的素材。

【任务】根据素材讨论,同种元素的电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哪些是相同的?

元素的种类由什么决定的?

【板书和显示PPT8】一、元素:

1.定义:

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显示PPT8】☆质子数:

决定元素种类;

【显示PPT8】☆一类原子:

质子数相同,电子数和中子数可能不同;

【提问】同学们判断一下:

课室内有50个人民,这句话对吗?

为什么?

【显示PPT8】☆总称:

许多个同一类原子的集合,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讲解】元素是同一类许多个原子的集合,是个宏观的概念,有种类没有个数的概念,所以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小组讨论,回答】

同一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同种元素原子的中子数可以不同。

化学变化中元素原子会有电子会得失。

 

【回答】不对,人民是集合的概念,不讲个数,

 

引导学生建构元素概念,了解区分元素本质是原子的质子数。

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去理解元素是集合、宏观的概念

【显示PPT9和练习】[练1]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1)上述粒子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2)粒子

与上表中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追问】为什么?

 

【回答】CDB

【回答】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质子数数决定原子种类

 

及时巩固练习,加深对元素概念的掌握

★模块3:

小组讨论,化学变化中原子、元素种类不变7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述】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让我们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追踪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原子、元素的变化情况。

【显示PPT10】[问题讨论]:

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变化?

原子是否发生变化?

元素是否发生变化

【让学生用磁贴模拟反应粒子后显示PPT10】

【板书并强调】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的种类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

 

【磁贴模拟,讨论,回答】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

分子的种类改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元素也不会改变。

 

让学生用磁贴模拟反应粒子,通过直观的素材让学生在讨论中形成“化学变化中原子、元素不变”的观念。

【显示PPT11和练习】

[练2]高锰酸钾(KMnO4)、氯酸钾(KClO3)、氯化钾(KCl)、过氧化氢(H2O2)四种物质,哪些可能用作制备氧气?

为什么?

【拓展】制备选择药物的思路:

反应物必须含有生成物所含有的元素(同时要满足实验室制备的其他条件)。

【显示PPT11和练习、讨论】

[练3]

若用化学的方法,水能制成石油吗?

看到有关的资料,你还联想到什么?

物质(含元素)

水(H、O)

石油(C、H、O 等)

稻草(C、H、O 等)

金刚石(C)

【讲述】合理运用化学原理寻找解决稀缺能源和资源的想法值得肯定!

【讲述】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历史进步的因素和力量!

【回答】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氢可能用作制备氧气,因为它们含氧元素;氯化钾不能制备氧气,因为它不含氧元素。

 

【回答】不能,因为它不含碳元素。

【小组讨论,回答】

稻草制石油。

稻草制金刚石。

及时巩固练习,拓展学生视野,用实际事例进行科学素养教育。

★模块4:

阅读,归纳元素在地壳等的分布4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任务】认真阅读课本,请同学到黑板上填写下面问题的括号内的内容。

【板书和显示PPT12】

3.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前四种):

生物细胞(前五种):

空气(前两种):

【阅读,并在黑板或纸面上填写】

氧O>硅Si>铝Al>铁Fe

氧O>碳C>氢H>氮N>钙Ca

氮N>氧O>……

学会通过阅读文字或图表获取信息,并强化记忆。

★模块5:

构建网络,元素、物质与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图,物质研究的宏观微观视角10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述】元素概念是从宏观的角度解释物质宏观组成的问题,与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物质微观构成问题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有什么关系?

【显示PPT13下图并布置任务】小组讨论后,用箭号或线条显示元素、物质同、分子、原子、离子概念间的关系并讲述。

【显示PPT13并提问】哪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哪些是由原子构成的?

哪些是由离子构成?

 

【划线并回答】从微观的角度看,化学变化中,原子组合成分子,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能构成物质分子、原子、离子;从宏观角度看,元素组成物质。

【回答】氧气、氮气、氢气、水;铁、汞;氯化钠

 

引导学生亲自建构元素与其他概念的关系图,形成知识的网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学会运用概念。

【板书PPT13并提问】请你从微观和宏观的角度描述水、铁和氯化钠的微观构成和宏观组成。

【练习】①水由_____________组成②金属铁由______组成;

①(一个)水分子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②水由______直接构成③金属铁由______构成④氯化钠由______________构成

 

【回答】①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②金属铁由铁元素组成

①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前面的分子个数与后面的原子个数匹配)

②水由水分子构成

③金属由铁原子构成

④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及时练习和运用

【显示PPT14并强调】元素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练5]那种元素化学性质与其他元素明显不同()

【回答】A,元素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A元素原子其外层电子数为1,其余为8

【显示PPT15并提问】填写下表空白内容。

元素与原子

元素

原子

区别

化学变化最小粒子

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分子由原子构成

联系

______是一类原子的集合,______是元素个体。

【回答】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讲种类,不讲个数;物质由元素组成(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元素是集合,原子是个体。

通过表格内容对比加深学生对元素和原子的理解。

★模块6:

历史智慧,追踪人类认识和研究元素的历史足迹,小结本节的收获4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视频和PPT16】追踪人类认识和研究元素的历史足迹(播放学生参与制作的视频)

【观看,思考】

 

让学生明白:

历史给人智慧,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也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

学生参与视频制作有亲切感和冲击力。

【小结和显示PPT17】

学完本课你知道什么?

还有什么收获吗?

1.元素的定义?

2.化学变化中的元素种类?

3.元素在地壳等的分布?

4.元素与其它相关概念的关系,研究物质的角度?

【回答】本课主要学习的知识

及时回顾和小结

★模块7:

练习评价5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显示PPT23和结束语】

愿同学们:

用宏观、微观、宏观和微观结合的角度去学习和研究,在物质的世界、元素的海洋有更多的发现……

板书计划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

一、元素:

1.定义:

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元素种类不变。

3.元素在地壳里的含量(前四种):

(氧O>硅Si>铝Al>铁Fe)

生物细胞(前五种):

(氧O>碳C>氢H>氮N>钙Ca)

4.元素、物质、分子、原子、离子关系

课后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