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专项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54323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5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专项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初中化学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专项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初中化学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专项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初中化学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专项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初中化学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专项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初中化学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专项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初中化学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专项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初中化学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专项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初中化学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专项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初中化学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专项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初中化学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专项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初中化学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专项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初中化学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专项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初中化学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专项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初中化学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专项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初中化学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专项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初中化学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专项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初中化学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专项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初中化学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专项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初中化学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专项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专项练习.docx

《初中化学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专项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专项练习.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化学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专项练习.docx

初中化学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专项练习

初中化学推断题专项练习

物质特征颜色

⑴固体颜色:

黑色:

__________;红色:

_______;绿色:

________;蓝色:

________。

 ⑵溶液颜色:

蓝色:

_______;浅绿色___________;黄色_____________。

 ⑶沉淀颜色:

白色___________________;蓝色___________;红褐色_______________。

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

_____________

 物质特征现象

⑴碳酸盐能溶于盐酸或硝酸,并放出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

⑵滴加硝酸钡会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存在_____,滴加硝酸银会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存在____________

⑶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_______,_________;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把初中化学中常见的题型及解法分述如下:

一、文字叙述型推断题

例1,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氯化镁、碳酸钙、硫酸铜、碳酸钾和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现进行以下实验:

(1)将该混合物放入足量水中,得无色透明溶液;

(2)向

(1)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

(3)在上述

(1)的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

据上可推断原混合物中肯定有        ,肯定没有          ,可能有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实验中肯定发生的反应。

 例2、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氯化钾、碳酸钠、硫酸铜、硫酸钾和硝酸钡。

现进行以下实验:

(1)将该混合物放入足量水中,产生白色沉淀,得无色透明溶液;

(2)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逸出无色气体,所得溶液澄清透明;

(3)最后加入稀硫酸,又立刻出现白色沉淀。

据上可推断原混合物中肯定有,肯定没有,可能有。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实验中肯定发生的反应。

 例3.有一包白色混合物,可能含有硫酸铜、硫酸钡、碳酸钠、氯化钙、硝酸钠、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做如下实验:

①将混合物放入足量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液体

②在上述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

③在完全反应后的②中滴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则原混合物中一定有:

混合物中一定没有        ,可能含有          。

肯定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1)                    

(2)              

 练习:

1,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碳酸钙、硫酸钾、硝酸钠、氯化铁、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到以下结论:

(1)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溶液为无色。

(2)该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且有气体放出。

从实验可判断出,该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一定不含有____。

2,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炭粉、氧化铜、氧化铁、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样,加热至高温产生一种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②把适量稀盐酸滴入冷却后的固体残渣中,残存固体全部溶解,同时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

试推断:

(1)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一定没有          。

(2)该固体粉末中可能含有          ,为证实该物质是否存在,可选用的试剂是          。

 3.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氯化钡、硝酸钾、硫酸铜、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中某几种。

(1)取该固体混合物溶于水,有白色沉淀生成,经过滤,得到无色滤液;

(2)在白色沉淀中加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3)在滤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由此可见:

①混合物中一定有         ;肯定没有         ,可能有         。

②写出

(1)

(2)反应中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混合气体由HCl、CO、H2、H2O、CO2组成,将其依次通过①足量氢氧化钠溶液,②浓硫酸,③灼热氧化铜后,剩余气体是(  )

A、没有气体剩余 B、只有CO2剩余  C、只有H2O剩余 D、H2O和CO2

 5,有一气体可能有CO、CO2、H2、HCL气体的混合物,依次通过

(1)澄清的石灰水时无沉淀,

(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黑色粉末变红但无水出现。

将剩余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有白色沉淀生成。

由此可见:

①混合物气体中一定有:

    ;肯定没有:

     

  6,甲乙两车间的废水中含有Na+、Ag+、Cu2+、CO32-、OH-、NO3-六种离子:

 

(1)乙车间的废水呈蓝色,其中的阴离子为_______,如果加入足量的铁可以回收的金属有______;

 

(2)甲车间的废水含有的三种离子是_________;

 (3)如果将甲乙两车间的废水混合,可以使废水的某些离子转化为沉淀,经过滤后的废水中含有_______;

(4)写出检验其中一车间废水中含有OH-的方法。

 

二、方程式叙述型推断题

例2:

已知A、B、C、D、E、F6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1)A+B→C+H2O

(2)C+KOH→D↓(蓝色)+E  (3)B+D→C+H2O(4)E+BaCl2→F↓(白色,不溶于稀硝酸)+KCl

根据上述变化关系,推断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

 

练习:

1,有属于酸、碱、盐的5种常见物质A、B、C、D、E,它们之间可以发生如下反应:

(1)A+B→C+H2O

(2)C+H2SO4→D↓+A(3)E+AgNO3→AgCl↓+C

根据上述反应,推断下列各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____。

 2,(2005湖南益阳)A、B、C、D是常见的化合物,A中含有钾元素。

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

①2A+B=C+2H2O  ②C+D=BaSO4↓+2A  ③D+CuSO4=BaSO4↓+Cu(OH)2↓

根据以上信息,推断A、B两物质化学式:

A        B      ;

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三、框图型推断题

例1由二种可溶性盐组成的混合物,为了确定各自成分,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推断,这包白色粉末是什么物质?

 2.(2007十堰中考)实验室有一包由两种盐(不含氢元素)组成的白色粉末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未知酸溶液。

为了确定各自成分,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已知A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固体B是农业上常用的两种元素组成的钾肥。

则:

气体A是      ;未知酸溶液是          ;组成白色粉末的两种盐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CuSO4、BaCl2、Na2SO4、Na2CO3、KCl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对其组成进行了探究,过程如下:

根据以上实验推断,这包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可能含有                。

 

4.某生在实验室发现一没有瓶塞的试剂瓶,里面装有白色固体试剂,瓶上标签已经严重腐蚀,看不清上面的字迹,但可以判断里面所盛试剂由三种元素组成。

为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他取少量该固体配成无色溶液A,然后进行了以下实验:

 

(1)无色试剂B是     (填名称),气体E是       (填化学式,下同),白色沉淀F是            。

(2)若无色溶液D中只含一种溶质NaCl(不考虑前面加入的B试剂),则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       。

(3)结合题目所给信息判断:

原试剂瓶内所盛白色固体可能是          或                。

 

5.(2006长沙)根据下列化合物与单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回答:

(1)若乙的溶液为浅绿色,Y是红色固体,则X是      。

(2)若在常温下乙是气体,则X是        。

 

6、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

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C的化学式为           ;

(2)A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是         ;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3)图中反应①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又称为         反应。

 7.(2006唐山课改区)老师请小刚帮助他将失去标签的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钠三瓶溶液鉴别出来,重新贴好标签。

为了鉴别这三种溶液,小刚取这三种溶液各少许,分别编号为A、B、C,按下图步骤进行实验,同时观察现象。

A为       溶液,B为        溶液,C为        溶液。

 

8.(2007·泰州)如图所示,A、B、C、D、E各代表铁、水、二氧化碳、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钡溶液中的一种物质,常温下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且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D。

请填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D________

(2)相连环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9.(2007年上海虹口区/改编)3月4日,特大暴风雪袭击了我国东北地区,在这场抗击暴风雪的战斗中,融雪剂发挥了—定的作用。

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的成分是由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铜、硝酸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推断该融雪剂组成可能是

(1)____________;

(2)              ;(3)              。

 写出在图示的实验中一定发生了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

 

10.(2007·汕头)下图中每条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甲、乙、丙、丁分别为

Mg、BaCl2、Na2CO3、HCl中的一种。

 

  

(1)写出乙和丙的化学式:

乙            ,丙             。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甲和乙:

                                 

  丙和丁:

                                 

 (3)图中反应①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又称为       反应

 

 四、两两混合型推断题

1,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是碳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稀盐酸中的一种,下表是它们两两反应的现象(“↑”是产生气体,“↓”是产生沉淀,“—”是无明显现象),试判断A、B、C、D依次是        、        、          、              。

                                     

 

A

B

C

D

A

 

B

 

C

 

D

 

 

 2,有A、B、C、D四种溶液分别是碳酸钾溶液、稀硫酸、硝酸钡溶液、硝酸钾溶液中的一种,两两混合现象如下:

A+B——有气体     B+C——有沉淀      A+D——无明显现象

则A、B、C、D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无色透明

的塑料袋

黑色的

塑料袋

石灰水

石灰水

阳光

A

B

1、(6分)探究:

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

植物不但进行光合作用,也同时进行呼吸作用。

为了比较二者的不同,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在一晴朗的早晨,选取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两盆,在花盆上各放入一杯澄清的石灰水,然后把其中一盆用无色透明的塑料袋罩住,放在阳光下;另一盆则用黑色塑料袋罩住,放在阴暗处(见下图)。

傍晚,在塑料袋上都剪一小口,并插入燃着的木条试验,发现A中木条比B中更亮;而A中的石灰水保持澄清,B中变浑浊。

(l)A中木条燃烧更旺,说明A中      更多,从而说明在阳光照射下植物主要发生        作用。

(2)A中石灰水保持澄清,而B中变浑浊,说明B中     更多,从而说明在缺少光照条件下,植物主要发生       作用。

(3)很多人喜欢在天刚蒙蒙亮时到茂密的林中进行晨练,请你结合该实验谈谈看法。

   

2、(9分)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

科学实验的正确步骤应为:

①明确实验目的;②收集有关资料;③设计合理方案;④进行科学实验。

请你按照以上四步,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根据提供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所用装置图用序号表示)

双氧水(H2O2)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迅速分解放出氧气,实验室常用这种方法制取氧气。

①明确实验目的:

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

②收集有关资料:

双氧水是一种无色___________,二氧化锰是一种___________;反应条件为___________;氧气的密度________于空气的密度且_______溶于水。

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③设计合理方案:

发生装置选用__________,收集装置选用___________。

④进行科学实验。

3.(7分)小刚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

(1)写出下列序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操作步骤有:

①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停止加热;④收集气体;⑤加热;⑥加入药品,请写出正确的操作顺序____________(填序号)。

(4)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如下:

先将导管伸入液面下,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松开手后,导管口有液面上升。

4.(6分)小强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装置同上)。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出现了如下异常现象,试分析其原因。

(3)小丽用过氧化氢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

①实验室利用该反应制取氧气所需要的仪器和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所需要的仪器相比,一定不需要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②该方法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小丽对催化剂的认识不正确的有____________。

a.二氧化锰在所有反应中都可做催化剂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c.某些催化剂能够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某些催化剂能够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5.(9分)骗子往往披着科学的外衣,而科学可以给我们一双明辨是非的眼睛。

例如:

有人提出使用“高科技的添加剂”可以使水变成汽油。

小明同学在学习过物质构成的奥秘后,认为可以用物质组成的观点解开这个骗局。

【提出问题】根据水的组成和汽油的组成判断,水是否可以变成汽油。

【猜想与验证】

(1)确定水的组成。

实验装置示意图如下:

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____________。

对两支试管中的气体进行检验,试管1中的气体可使____________(填现象),说明是氧气;将试管2中的气体移近火焰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现象),说明是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确定汽油的成分。

操作如下:

实验结论:

汽油的组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汽油和水的组成元素不同,水不能变成汽油。

6.(9分)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填序号)。

(2)若实验室用暗紫色固体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收集较纯的氧气最好选(填序号)装置,该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制备氧气的操作步骤是: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药品③固定试管,连接仪器④加热⑤用排水法收集气体⑥⑦。

(3)若实验室选用无色液体制取氧气,写出所涉及的反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为。

(4)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5)已知NO气体难溶于水,相同条件下密度略大于空气,极易与氧气反应。

实验室收集NO的装置是(填序号)。

7.(5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请填写下列空白。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燃烧时的现象是。

(2)实验结束后此同学发现自己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偏低,你认为造成该误差的可能原因是:

①。

②。

(3)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上述实验的原因。

8.(5分)某同学在商店买到一种“果冻蜡烛”(见下图)。

他想对“果冻蜡烛”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果冻蜡烛”是否含有碳、氢、氧元素。

【查阅资料】“果冻蜡烛”可完全燃烧,燃烧时无烟尘,燃烧过程和熄灭时无异味;

【探究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步骤

现象

分析

(1)点燃“果冻蜡烛”,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而冷的小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滴生成

“果冻蜡烛”在燃烧后的产物有。

(2)迅速倒转小烧杯,向其中加入适量,振荡。

“果冻蜡烛”在燃烧后的产物有二氧化碳。

【实验结论】该同学分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因此“果冻蜡烛”含有碳、氢、氧元素。

【反思】你认为该同学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否准确?

(填“准确”或“不准确”),请说明原因。

9.(8分)根据图4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小明同学选择A装置准备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他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写出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2)小华同学想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为原料代替高锰酸钾制取一瓶较纯净氧气(不考虑水蒸气),她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收集装置是。

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3)当过氧化氢接触到二氧化锰后,反应便立即开始不能人为控制其速度。

如果你稍改变所选择装置,便可控制其反应速度,请从图5的仪器中选择一种仪器更换小华同学选择的装置中一种仪器,以达到控制反应速度的目的,你选择的仪器(填序号)。

实验结束后,两位同学相互交流,认为其中一种方法更好,他们认是(填小明或小华),理由是(写两点);

10.(7分)山东省海域辽阔,盛产海带,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

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你填写下列空白:

(1)步骤①灼烧海带时,除需要坩埚、泥三角、三角架外,还需要用到的一种仪

器是(填写序号)。

A.烧杯B.酒精灯C.研钵D.干燥器

(2)步骤②浸泡中,使用了玻璃棒,其作用是。

(3)步骤③的实验操作名称是,该操作中除用到铁架台、

烧杯、滤纸外,还用到的仪器是、o

(4)实验中用到托盘天平,在使用时,先调节天平平衡,然后把称

量物放在盘,要用夹取砝码放在另一盘中。

11.(6分)小明参观某养鱼池时,好奇的发现农民向养鱼池中撒一种叫做过氧化钙的淡黄色固体,用来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

小明刚学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于是他想可否用

【提出问题】过氧化钙可否用于制取氧气?

【查阅资料】部分内容如下:

过氧化钙

室温下稳定,在300℃时分解成氧气,可做增氧剂、杀菌剂等。

【猜想与论证】

(1)小明依据______________,提出猜想Ⅰ。

猜想Ⅰ:

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

实验主要过程

①检验装置气密性。

操作如下:

想将导管伸入液面下,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_______________,松开后,有液体进入导管。

②加入过氧化钙,加热,导管口有大量气泡冒出。

③收集一瓶气体。

④停止加热。

熄灭酒精灯前,应_____________。

⑤检验气体。

方法是__       _。

实验结论:

加热过氧化钙可制取氧气。

(2)小明联想到农民用过氧化钙增加鱼池中的含氧量,提出猜想Ⅱ。

猜想Ⅱ:

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制取氧气。

实验装置

实验主要过程

①检验装置气密性。

②加入过氧化钙和水后,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在导管口几乎看不到气体。

该装置放置到第二天,集气瓶中只收集到极少量气体

,震荡试管后仍有少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

实验结论:

不能用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制取氧气。

分析与反思:

1虽然没有快速收集到大量氧气,但由此实验现象,小明认为农民用过氧化钙做增氧剂的主要原因

2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明希望对此实验进行改进,使该反应加快,你能帮他提出建议吗?

你的合理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建议是否可行,还需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

厨房里的化学

  第一部分:

炊具与化学

1、国际上推广使用中国的铁锅,这是因为(   )。

A.导热性能好                    B.价格便宜     

C.铁中含有有机物必含的碳元素    D.易使食物中含人体所需的铁元素

2、家庭厨房中的很多日常用品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你认为下列哪种做法(或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铝锅比较耐用,是因为铝锅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铝锅一般不用来盛放醋、酸梅汤等

B.为防止菜刀生锈,通常将菜刀用完后洗净、擦干

C.用不锈钢制成的厨房日用品不易生锈。

这是因为在普通钢中添加入铬、镍等合金元素改变了钢铁内部结构

D.铜具有紫红色的金属光泽,用铜制的锅看起来美观,尽管它易产生少量有毒的铜锈,但由于铜的传热能力次于银,所以铜还是做炊具的首选材料

3、用过的铁质菜刀,放置一昼夜,会出现锈蚀现象,其原因是                     。

为了防止菜刀生锈,可以采取的一种方法是                                。

4、⑴铝、铁常用于制作炊具,主要利用它的       性。

⑵常温下铝是一种活泼金属,但铝却有较强的抗腐蚀性,其原因是                 。

⑶柠檬汁、食醋的pH           7(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不宜用铝锅、铝杯盛放的原因是                             。

世界卫生组织1989年正式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物而加以控制.铝的有毒形态是A13+,家庭使用铝制炊具(铝锅、铝铲、铝勺等)时,应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