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促进小学生心灵成长的写作教学新途径的研究与实验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58830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索促进小学生心灵成长的写作教学新途径的研究与实验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探索促进小学生心灵成长的写作教学新途径的研究与实验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探索促进小学生心灵成长的写作教学新途径的研究与实验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探索促进小学生心灵成长的写作教学新途径的研究与实验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探索促进小学生心灵成长的写作教学新途径的研究与实验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探索促进小学生心灵成长的写作教学新途径的研究与实验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探索促进小学生心灵成长的写作教学新途径的研究与实验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探索促进小学生心灵成长的写作教学新途径的研究与实验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探索促进小学生心灵成长的写作教学新途径的研究与实验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探索促进小学生心灵成长的写作教学新途径的研究与实验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探索促进小学生心灵成长的写作教学新途径的研究与实验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探索促进小学生心灵成长的写作教学新途径的研究与实验方.docx

《探索促进小学生心灵成长的写作教学新途径的研究与实验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索促进小学生心灵成长的写作教学新途径的研究与实验方.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探索促进小学生心灵成长的写作教学新途径的研究与实验方.docx

探索促进小学生心灵成长的写作教学新途径的研究与实验方

探索促进小学生心灵成长的写作教学新途径的研究与实验方 案

Postedby飞雪迎风 2007-10-814:

52:

59

探索促进小学生心灵成长的写作教学新途径

的研究与实验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经常发现小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语言平淡、枯燥和苍白的现象,部分学生习惯于写套话,写成人的话,学生对作文缺乏应有的兴趣。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生活范围小,而且对生活缺少感悟,体验不深刻,对问题的认识比较肤浅。

同时,由于阅读量不足,也影响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致使大部分学生在作文中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所以写出来的作文不是生搬硬套,就是空洞无味,毫无新意可言。

为了克服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我校组织语文教师进行了长期的调查研究,结合语文教学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性实验,在改善学生作文现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我们查阅了大量资料,借鉴了许多作文教改经验,结合我校具体实际,我们提出将心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渗透到作文教学中,从主题阅读入手,配合心理活动的开展,创设相应的作文情境,以期寻找一条融合“阅读-活动-写作”于一体的作文教学新途径和新方法,让学生直接从活动中提取写作的资源和情感动力,以自己真实的笔触抒写自己真实的心灵感受,并在写作活动中不断促进心灵的成长。

通过初步研究,我们了解到,阅读、活动和写作三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并且有益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我们认为:

阅读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关于阅读能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精神修养,已有诸多论述。

另外,阅读本身还具有心理治疗功能。

在西方有一种“阅读疗法”,就是通过向有心理疾患的患者推荐一些有益的相关书籍,使其独立阅读或在治疗者指导下阅读,以缓解或消除心理疾患,促进心理健康,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

1989年,赖尔登和威尔逊得出结论说阅读疗法是有效的,特别表现在增进自信、改变行为和人际关系方面。

互动游戏能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目前,团体的互动游戏已成为各种心理培训的重要渠道,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游戏带来多样性,可增添学习乐趣;带来互动,提高培训效率;使人们回复童真,找到创新的乐趣;加快彼此的了解和沟通。

同时,通过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感悟,能够加深学生的体验,达到认知的内化。

同时在交流过程中使思维条理化,也提高了学生听、说的能力。

写作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家麦克•怀特及新西兰的大卫•爱普斯顿在1980年就提出了后现代心理治疗方法——叙事心理疗法,该疗法主张通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厚”等写作方法,使来访者变得更为自主、更具动力;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珀尼巴克(1999)曾通过写作实验证实,“以情绪的方式写下个人的经历可以改善心理和身体的健康”,即写作过程具有表达消极情绪,从而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

鉴于此,我们提出了“探索促进小学生心灵成长的写作教学新途径”的课题实验,希望通过该课题的实验,探索一条符合课标要求、适合我校具体情况、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习作教学途径。

二、本课题与相关课题的区别与联系

截至目前,国内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众多,但在教学中过多强调文本写作的程式化,偏重语言训练和写作模式的研究,注重文本的呈现方式,却忽略了作文与阅读和活动的有机联系,忽略了作文教学的过程和形式中所蕴含的人格培养和创造力的开发价值,这样的作文教学模式是不完备的,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和改进。

在相关课题研究中,比较成熟的是关于“情境作文”、“快乐作文”和“体验作文”的研究。

“情境作文”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作文教学模式,“情境作文”旨在创设情境,使学生身处模拟化的生活场景,直接参与并感受令人激动的生活素材,捕捉写作材料,加强生活体验,提高学生表达的欲求。

“情境作文”突出情与境的统一,用情感活动统摄全过程,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感体验中,自由抒发内心的激情。

“情境作文”实际上涵盖了“快乐作文”和“体验作文”两种教学模式,都是以组织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旨归。

基于“游戏精神”下快乐作文的实践研究认为,“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写作教学应当深入研究小学生内在的游戏精神特点,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贯穿于写作教学始终;尊重儿童的‘游戏精神’,并使之成为小学生写作的重要精神资源。

将游戏和学生习作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到写作的乐趣,放飞学生的思想。

”快乐作文实际上是从小学生追求心理快乐的本能出发,将游戏的因素注入作文之中,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在游戏中激发写作兴趣,力求使作文变成一件让学生感到快乐的事情。

“体验作文”其核心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品味人生,关注社会,让他们在生活中体味、揣摩、积淀语言,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验生活的乐趣,形成自主写作的动机,“用一颗对世界敏感的心去感受生命的脉搏和体验人生的丰富。

”“体验作文”主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写作动机问题,在体验活动中加深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思索,从而形成自主写作的动机,同时也初步解决了学生的作文与现实生活相疏离的问题,把作文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本课题与上述“快乐作文”和“体验作文”存在诸多联系,都是力求将“活动”的因素纳入作文教学中,以“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以“活动”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活动”来弥补作文与生活之间所缺失的重要一环。

除此之外,截至目前,对“读写结合”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其目的都是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在读写的反复训练中丰富知识,发挥个性,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的综合能力。

我们在本课题的实验中借鉴了上述教改实验成果,专门设计了相关体验活动,侧重心理训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对生活的感悟,借以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求。

本课题实验将阅读、活动和写作三种因素进行了有机整合,形成“阅读-活动-写作”于一体的教学构想,按照人文主题进行组元,训练过程简单易行,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三、核心词的界定

写作教学的新途径:

写作教学方法众多,本课题实验旨在探索与其他众多写作教学方法有所区别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模式,侧重探索集阅读感悟、活动体验和作文表达于一体的写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心灵成长:

这里指学生的心理逐步发展,趋向于完善的过程。

学生心理的各要素——认知、情感、意志和能力之间相对平衡,并达到较高的水平。

四、研究目标

本课题以语文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为准绳,充分借鉴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立足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从专题阅读入手,并辅以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运用,指导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写作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开发心理潜能,提升语文素养,培养个性品质和创新能力,努力探究写作活动对促进学生心灵成长的途径、方法和机制,探索和完善小学作文教学的新的模式。

小学阶段是学生心灵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语言写作能力发展的一个关键期,是培养阅读和写作兴趣、发展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时期。

本课题实验研究拟达到下列目标:

1、培养阅读和写作兴趣。

选择优秀阅读篇目,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主题写作,以及在写作前、写作中和写作后的积极的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2、促进学生心灵成长。

健全人格、培养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丰富学生情感体验,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听、说、读、写的能力。

4、探索写作教学的潜在功能。

五、研究内容

1、写作活动对于提升学生心灵世界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1)理论研究:

写作教学与心理学相关理论的整合研究,为今后设计训练活动确定理论依据。

(2)方法研究:

阅读方法的研究;互动游戏***的研究;写作方法研究。

2、“阅读—活动—写作”三者辩证关系的研究。

3、写作整体训练模式的单元设计

(1)阅读阶段:

按主题搜集相关文章,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性阅读和讨论交流,以丰富学生语言积累,拓展认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2)活动阶段:

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观察和体验,增加感性认识,并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动机。

(3)写作阶段:

创设写作情境,组织自主写作。

(4)反馈阶段:

淡化教师讲评,强化学生互评。

六、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创新价值

本课题实验的主要特点是:

本课题把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整合,旨在全面促进学生的心灵成长,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本课题体现为阅读、活动、写作三者的有机结合,以阅读丰富认知,以活动加深体会,以写作提高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写作能力得到综合提高。

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阅读—活动—写作”三者辩证关系的研究;写作活动与提升心灵世界的辩证关系与实施途径;写作整体训练内容与训练模式的探索;整体写作训练的途径、方法和机制的研究。

本课题的主要突破是:

突破以往作文教学偏重形式训练,以人文主题作为组元形式,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协同训练;突破以往写作教学单纯注重语言训练的弊端,不断拓展主题阅读和实践活动,强调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突破情境作文孤立的情感主题,代之以相互关联又不断拓展的人文主题系列,力主通过写作整体训练使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心灵世界得以同步提升。

本课题的创新价值在于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具体要求,从拓展阅读,丰富认知开始,注重思维训练,加强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创设情境,强化交流与互动,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以活动贯彻始终,充分体现了写作教学的活动性和过程性。

力主实现学生写作水平和心灵世界的同步提升。

在训练过程中,融感知、思维、情感、实践于一体,注重人文主题与写作方法的协同训练,凸现了写作活动所蕴含的人文价值。

七、研究思路

1、训练主题的设计: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的规律,设计出具有促进意义的一系列人文主题,展开专题训练,循序提高。

2、阅读内容的选择:

根据每个单元各不相同的训练主题,选择相应的阅读材料。

3、活动形式的设计:

从整体训练的原则出发,每个单元都将设计各不相同的训练方法。

4、写作过程的组织:

提供必要的写作指导,及时交流和反思,以促进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化表达。

体现写作方式的多样性,在主题性写作之外,广泛开展日记、随笔的写作。

5、反馈和总结:

作文讲评强化学生互评;教师将对每次写作训练进行总结反思,以便今后改进。

八、研究方法

观察法、谈话法、实验法、产品分析法、个案分析法

资料检索法、行动研究法、总结法、调查法、数据统计法

九、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6年3月至2006年4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拟定***,进行前期论证和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

(2)课题组成员集体研训

(3)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

(4)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现有水平进行一般性评估和特殊性评估

2、***实施阶段(2006年4月至2008年12月)

(1)单元训练的设计

①主题阅读阶段:

根据单元主题,组织学生搜集资料,开展主题性阅读,在阅读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阅读感受,并开展专项思维训练。

②体验活动阶段:

组织开展专题性的心理互动游戏、社会实践等体验活动,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欲求。

③自主写作阶段:

激趣、发散、聚合、自主写作。

④交流反馈阶段:

交流、反馈、修改、反思

(2)训练内容设计:

①认识自我

②拥抱自然

③关注他人

④学会感恩

⑤放飞理想

⑥异想天开

……

(3)写作方法指导

主题性写作:

按照每个单元的训练重点进行自主写作。

随笔性写作:

①读书笔记,写下自己阅读过程中的所感、所悟;

②记心灵日记,写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感;

课题组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和调整。

3、课题总结阶段(2008年12月至2009年2月)

(1)学生总体评估报告

(2)收集、编印学生习作

(3)编写课题论文集

(4)撰写结题报告

(5)邀请专家鉴定

训练单元流程图

注:

以各项人文主题作为一个训练单元。

十、实验预期成果

阶段性研究成果:

***实施阶段,将通过相关的研究与实验,初步构建“阅读-活动-写作”的整体训练模式。

预期最终研究成果:

1、编写学生优秀习作集——《心灵的天空》

2、编写完成研究论文集——《让心灵飞翔》

3、制作完成教学光盘或多媒体课件

4、撰写并公布“探索促进小学生心灵成长的写作教学新途径”研究报告

Postedby飞雪迎风 2009-9-315:

01:

58

十一、课题研究的保证

1、***的重视

***重视,校长领导,由业务校长直接负责指导课题研究。

课题组主要成员兼具语文学科和心理学知识背景,为课题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学校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研究水平较高,并热衷于课题研究的教师队伍。

有充足的经费保障。

2、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走近问题学生》获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一等奖

《倡导合作学习方式》一文和《颐和园》教学纪实被收入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研究与实施》一书

《塑造学生健康完整的人格》获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三等奖

参与编写《新编小学作文教与学》青岛海洋大学出版

参与编写《习作》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参与编写《小学生阅读文选》第12册(山东省教研室主编)

《创建学生网上家园,给学生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获山东省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论文评选二等奖

《利用网络技术让作文教学向更广阔的空间延伸》获得山东省电化教育论文评选一等奖

《我们与周围环境》获得山东省电教优质课一等奖

《小小文学家》主题网站获淄博市中小学教育技术应用成果展一等奖

《编写动物童话故事》获得临淄区电教优质课一等奖

《走近春天》、《我们与周围环境》在临淄区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课件评选中获一等奖

3、课题组主要成员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本课题负责人张广健同志,原任临淄区蜂山小学教导主任,现任临淄区虎山小学教务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

该同志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撰写多篇研究论文,多次获得山东省、淄博市及临淄区论文评比一等奖,并多次参加山东省教研室组织编写作文选、阅读文选的工作。

在心理学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在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也多次获得省市级奖励。

课题组核心成员李岚岚同志,毕业于山东省师范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及研究工作,参加过山东省教研室组织的阅读文选选编和新课标解读工作。

该同志注重信息技术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多篇论文和教学课例曾获省级一等奖,并取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所撰写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获得省级一等奖,教学论文多次获省市一等奖。

在心理健康教育和语文教学工作中,均取得突出成绩。

十二、前期工作

本课题实验从2006年9月正式启动,在此之前已经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和初步的探索性工作。

1、实验对象的确定

(1)选择参加实验学生的依据:

根据心理健康测验数据统计分析:

通过对两个班的学生作心理健康水平测试,以焦虑水平来反应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选择学生参考测验分数,其中焦虑分数比较高的,反映焦虑水平较高;也有比较低的,反映学生学习动机水平较低。

(2)根据学生现有写作能力及水平分层选择

(3)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随机抽取。

2、已经完成的实验内容:

(1)认识自我

(2)拥抱自然

(3)关注他人

(4)学会感恩

(5)放飞理想

(6)异想天开

(7)砥砺智慧

十三、今后的打算

今后将按照实验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验。

今后开展的实验活动主题有:

(8)磨练意志

(9)学会宽容

(10)学会合作

(11)友谊之桥

(12)打开心结

(13)感动你我

(14)爱心无价

第一阶段首先在实验组内进行实验,待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之后,再逐步推开,在中、高年级开展实验,并在实验中进一步研究和完善训练模式,加强理论研究。

然后推广到低年级,开展阅读、活动和说话到简单写话实验。

最后,在实验后期,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着手研究报告的撰写和修订,学生优秀习作集的完成,并整理完成相关的研究论文集和教学课件。

2007年10月

 

【主要参考文献】

《感动小学生故事全集(没有大人的夜晚)》九洲出版社刘海涛主编

《人生锦囊全集》花山文艺出版社滕刚澜涛主编

《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姚先本主编

《认知心理学》第四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美〕M·W·艾森克M·T·基恩著

《阅读发展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闫国利著

《叙事心理治疗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李明杨广学著

《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浙江教育出版社童奇

《天才的13个思维工具》海南出版社〔美〕罗伯特·鲁特-伯恩斯坦米切尔·鲁特-伯恩斯坦著李庆国译

《学校团体心理游戏教程与案例》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杨敏毅鞠瑞利著

《培训游戏全案》机械工业出版社经理人培训项目编写组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