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规划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59759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5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扶贫规划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旅游扶贫规划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旅游扶贫规划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旅游扶贫规划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旅游扶贫规划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旅游扶贫规划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旅游扶贫规划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旅游扶贫规划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旅游扶贫规划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旅游扶贫规划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旅游扶贫规划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旅游扶贫规划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旅游扶贫规划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旅游扶贫规划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旅游扶贫规划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旅游扶贫规划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旅游扶贫规划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旅游扶贫规划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旅游扶贫规划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旅游扶贫规划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扶贫规划doc.docx

《旅游扶贫规划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扶贫规划doc.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旅游扶贫规划doc.docx

旅游扶贫规划doc

旅游扶贫规划_99

第1篇:

旅游扶贫开发规划初探旅游扶贫开发规划初探

摘要:

旅游扶贫开发是我国扶贫工作中一个新生的开发式扶贫

形式,具有投入较少、效果好、返贫率较低、能使贫困地区群众受

益的优势,是我国许多贫困地区采取的扶贫方式。

但是,旅游扶贫

开发在一些贫困地区的实施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其中有一个重

要的因素于开发活动的不科学。

文章结合对广西龙州左江旅游

扶贫开发规划案例的分析,对旅游扶贫开发规划进行实证探讨。

关键词:

旅游扶贫;左江开发;规划设计

旅游扶贫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扶贫工作的开展,由政府部

门结合扶贫工作的实践提出来的,是我国扶贫工作的一项重大举

措,在改善我国贫困地区的社会、生态、经济等方面发挥了很大功

能,使许多贫困地区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但是,在旅游扶贫开发中

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其中有些问题是由于不科学、不合理的

开发活动所致。

因此,规范旅游扶贫开发,使旅游扶贫开发可持续

发展,对旅游扶贫开发规划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以广西龙

州左江旅游扶贫开发规划为例,初探旅游扶贫开发规划,以期对贫

困地区的旅游扶贫实践提供借鉴。

一.旅游扶贫相关概念

(一)旅游扶贫涵义

旅游扶贫是在国家有关扶贫方针、政策指导下,在旅游资源比较

丰富的贫困地区,以扶贫为目的,通过对旅游资源保护性地开发利旅游扶贫开发规划初探

摘要:

旅游扶贫开发是我国扶贫工作中一个新生的开发式扶贫

形式,具有投入较少、效果好、返贫率较低、能使贫困地区群众受

益的优势,是我国许多贫困地区采取的扶贫方式。

但是,旅游扶贫

开发在一些贫困地区的实施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其中有一个重

要的因素于开发活动的不科学。

文章结合对广西龙州左江旅游

扶贫开发规划案例的分析,对旅游扶贫开发规划进行实证探讨。

关键词:

旅游扶贫;左江开发;规划设计

旅游扶贫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扶贫工作的开展,由政府部

门结合扶贫工作的实践提出来的,是我国扶贫工作的一项重大举

措,在改善我国贫困地区的社会、生态、经济等方面发挥了很大功

能,使许多贫困地区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但是,在旅游扶贫开发中

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其中有些问题是由于不科学、不合理的

开发活动所致。

因此,规范旅游扶贫开发,使旅游扶贫开发可持续

发展,对旅游扶贫开发规划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以广西龙

州左江旅游扶贫开发规划为例,初探旅游扶贫开发规划,以期对贫

困地区的旅游扶贫实践提供借鉴。

一.旅游扶贫相关概念

(一)旅游扶贫涵义

旅游扶贫是在国家有关扶贫方针、政策指导下,在旅游资源比较

丰富的贫困地区,以扶贫为目的,通过对旅游资源保护性地开发利

 

第2篇:

旅游扶贫开发规划初探摘要:

旅游扶贫开发是我国扶贫工作中一个新生的开发式扶贫形式,具有投入较少、效果好、返贫率较低、能使贫困地区群众受益的优势,是我国许多贫困地区采取的扶贫方式。

但是,旅游扶贫开发在一些贫困地区的实施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于开发活动的不科学。

文章结合对广西龙州左江旅游扶贫开发规划案例的分析,对旅游扶贫开发规划进行实证探讨。

关键词:

旅游扶贫;左江开发;规划设计

旅游扶贫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扶贫工作的开展,由政府部门结合扶贫工作的实践提出来的,是我国扶贫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在改善我国贫困地区的社会、生态、经济等方面发挥了很大功能,使许多贫困地区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但是,在旅游扶贫开发中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其中有些问题是由于不科学、不合理的开发活动所致。

因此,规范旅游扶贫开发,使旅游扶贫开发可持续发展,对旅游扶贫开发规划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以广西龙州左江旅游扶贫开发规划为例,初探旅游扶贫开发规划,以期对贫困地区的旅游扶贫实践提供借鉴。

一.旅游扶贫相关概念

(一)旅游扶贫涵义

旅游扶贫是在国家有关扶贫方针、政策指导下,在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贫困地区,以扶贫为目的,通过对旅游资源保护性地开发利用,发展旅游产业,并以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使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走出一条脱贫致富的道路。

(二)旅游扶贫开发目标

旅游扶贫开发关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通过发挥旅游业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特点,建立造血式扶贫模式,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实施旅游扶贫开发条件

旅游扶贫是一种特殊的扶贫方式,它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旅游扶贫开发的条件主要有三大条件,即:

具备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当地的景观资源以及以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社区;具备较好的交通条件,解决景区点可进入性问题;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依托中心城市带动贫困地区发展。

二.旅游扶贫开发战略聚类模型

根据旅游扶贫开发三大条件,现提出“旅游扶贫开发战略聚类模型”,以此分析得于模型各个象限的贫困地区在旅游扶贫开发战略上的选择,指导旅游扶贫开发规划。

具体如图1。

另外,对于各个象限中可进入性差的贫困地区,可同时采取政府主导模式,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改善可进入性,为顺利实施旅游扶贫工作提供保障。

三.龙州左江旅游扶贫开发规划案例分析

(一)规划背景

广西龙州县位于广西西南部,左江上游,距离广西首府南宁市200公里,西与越南接壤,中越边境线长达184公里,沿边有水口国家一类口岸和科甲二类口岸,是我国连接东盟国家的重要陆路口岸通道之一、中越边境游的重要区域。

其中,左江龙州段两岸群山磋峨,风光秀丽,不仅具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还有古老神秘的古骆越文化、古朴的农村风貌、浓郁的民俗风情等丰富的旅游资源。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龙州县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完善的贯通全县和连接广西区内外的公路运输网络,旅游扶贫开发是龙州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

根据“旅游扶贫开发战略聚类模型”,龙州县处于象限Ⅱ;因此,左江旅游扶贫开发宜采取“集中战略”或“纵向一体化战略”,开发特色旅游资源,加长拓宽旅游产业链,实现旅游经济规模化。

(二)项目简介

1.规划范围

本规划区范围东起龙州县界,西至龙州板那屯,南至龙州与广西宁明交界处,北至319省道,总规划面积27400公顷。

2.规划目标及功能定位

1)规划目标:

依托壮美山水田园风光、优良自然生态环境,以悠久古骆越文化、原生江河生态文化、特色古镇历史文化为特色,以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为主要功能,打造旅游设施完善、主题形象鲜明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国著名的旅游黄金水道。

2)功能定位以山水游览观光、滨江休闲度假、历史文化体验为主要功能,以生态康体养生、南国乡村旅游、民俗文化体验、水上运动休闲、江河生态休闲、旅居休闲度假为辅助功能。

3.总体框架

左江旅游扶贫开发总体框架为“一链五珠”,即:

左江山水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带、上金国际生态养生休闲度假岛、沉香角山水田园休闲度假营地、白雪山水隐逸养生园、响水壮家风情小镇、岜等古骆越部落村。

图2左江旅游扶贫开发总体框架图

(三)项目规划设计

1.左江山水文化生态休闲旅游带

1)开发思路丰富左江水上游线内容,加强沿线景点开发、活动策划和绿化美化,修建沿江步道、观景平台,形成水陆结合的游赏系统。

另外,完善旅游带上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和标识系统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形成以左江为支点,向全县延伸和辐射,带动龙州县旅游业发展。

2)建设项目包括左江生态景观廊道建设、左江水上旅游综合开发、沿江游客接待服务设施的配建、左江滨水休闲观光道建设、水上陆地交通工具的购置及沿江村庄风貌整治改造等。

2.上金国际生态养生休闲度假岛

1)开发思路:

通过整合上金乡三江口周边的资源、村庄、景点,以左江的古骆越文化为核心内容,从壮族的“生存方式、生活记忆、生活智慧和思考源泉”切入,以传承和保护为主的原生态旅游进行开发,促进壮族民俗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建设项目:

包括上金高尚主题社区、酒壶山主题园、芳草谷山地休闲运动乐园、三江口左江文化公园、上金古镇、中国――东盟国际宗教文化园等。

3.沉香角山水田园休闲度假营地

1)开发思路:

升级人间仙境景区,保护山水田园景观,整治村庄环境,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结合山野自然环境建设自驾车营地,策划山野生态休闲项目。

2)建设项目包括国际户外运动休闲乐园、中国――东盟国际汽车营地、沉香角山水田园休闲营地、中国――东盟(龙州)国际有机农业产业园等。

4.白雪山水隐逸养生园

1)开发思路利用卷蓬村白雪屯三面环水、一面环山的特殊地理环境与桃花源物质环境的相对契合,进一步组织游走路径、营造景观场景、优化田畴景观、整理人文环境以及策划田园养生项目,生动展现陶渊明笔下栩栩如生的“桃花源”。

2)建设项目包括白雪旅游接待基地、白雪桃源主题养生度假村、两岸民俗村、四季果园等。

5.响水壮家风情小镇

1.开发思路。

该旅游载体地处319省道和左江航道交汇处附近,用地多为河谷冲积平原,江面迂回、开阔,两岸山水景观极好。

可依托良好的交通条件和自然条件,打造一个综合型乡村旅游度假群落,重点开发面向中高端市场的休闲度假、康体疗养、拓展娱乐产品。

2.建设项目。

包括黑水河三江口旅游度假社区、东盟山地度假园、响水风情小镇、棉江低碳度假社区、棉江花山岩画文化园、响水瀑布生态旅游景区、特色果、茶种植园、农副产品加工园、四季花田等。

6.岜等古骆越部落村

1)开发思路与近邻宁明县联动深入创办“宁明花山文化旅游节”;整治明江河道,有限度地开放和通航;设计夜游花山项目;策划“花山之魂”歌舞剧;改造沿线的骆越民俗文化村落;规划古骆越乡村观光农业园、手工作坊等项目;建设花山岩画异地保护项目;建设花山岩画立体观景区。

2)建设项目包括骆越文化园、农业科教实践园、喀斯特丛林景区、烧烤营地等。

(四)经济发展引导规划设计

1.区域经济发展引导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二产业为辅。

有效促进旅游业及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保证土特产品、旅游工艺品制作为龙头的第二产业的运作,缩小农业、养殖业等第一产业的生产规模,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2.产业结构发展引导对于农业,退耕还林,缩小农业生产在区域经济中的比重;以新农村建设作为突破点,发展农业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以城乡统筹为抓手,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在工业方面,加快绿色食品开发,生产绿色系列食品和药用保健品。

对于第三产业,积极利用左江村屯的自然条件,发展旅游业,使旅游业成为左江沿江村屯的支柱产业。

四.结语

旅游扶贫作为一种新生的开发式扶贫形式,既继承了扶贫攻坚传统,又融入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元素,其关联性之大、可持续发展性之强,让其投入较少、效果好、返贫率较低、贫困地区群众受益的优势得以凸显。

为了保证贫困地区的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发展道路,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作为对旅游扶贫开发的指导,旅游扶贫开发规划应本着以人为本、保护生态的设计理念,立足贫困地区不同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旅游资源等情况,选择适宜的发展战略,提出定制化开发规划,从而使旅游扶贫开发达到预期功效。

参考文献:

[1]郭清霞.旅游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地理,2003(7).

[2]王兆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研究[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3]薛占金等.对旅游扶贫开发的冷思考[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3

(2).

[4]曾本祥.中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6(21).

[5]张伟,张建春.国外旅游与消除贫困问题研究评述[J].旅游学刊,2005(20).

作者简介欧怡(1981―),女,助理工程师;从事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风景园林规划以及旅游经济研究等工作。

 

第3篇:

论旅游扶贫论旅游扶贫

一、旅游扶贫的含义

旅游扶贫是一种全新的扶贫模式,即在旅游资源条件较好的贫困地区通过扶持旅游发展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进而脱贫致富的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是借助于旅游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而脱贫,旅游扶贫的效果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依赖于贫困地区寻求自我发展的“内功”。

当然,贫困地区只有得到外部的有效支持,旅游经济才能得以发展。

(2006年)

二、旅游扶贫的现实效益

旅游扶贫的成效,带来的不仅是风景,更是一份赐予人们幸福的甘露。

在我国的东南部地区,我们看到了旅游扶贫给农民所带来的巨大改变。

返乡就业,洗脚上田,他们在服务行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在与外界沟通交流的同时,他们的精神面貌与生活状态也为之一新。

旅游可以把现存的无效资料转化为有效的资源,可以把有效的资源转换为高附加值的产品;可以把旅游产品转化为市场的有效需求;可以把有效的市场需求转换为社会各方面的经营效益。

很多东西在其它产业的发展里可能是毫无作用,但是在旅游的发展里来看就是很重要的资源,旅游的资源观是没有不可用的东西。

比如沙漠,沙漠是环境退化的产物,也是影响环境的非常恶劣的因素。

各行各业都谈不上沙漠对发展有什么意义。

但是从旅游的角度来说,首先可以组织沙漠观光,其次可以组织沙漠探险,最后人类改造沙漠

的成就也可以变成沙漠旅游的对象。

所以现在宁夏、内蒙有些地方已经把沙漠旅游变成自己的主体产品。

这样没有用的资料对旅游来说也可以转化成非常有效的资源,这里边的关键是如何做好这四个转化的工作。

再比如说,国外有垃圾一日游。

城市产生了大量的垃圾,这些垃圾是城市的包袱,有的旅行社就组织市民看垃圾,先看城市周围的垃圾站,然后再看垃圾处理场,最后回来的路上请大家募点捐,为城市解决垃圾问题做点贡献。

大家看完了也觉得有很多收获,也觉得自己作为市民更加了解这个城市。

类似这样的东西应该说是非常普遍的,比如北京自来水集团,组织自来水一日游,先看自来水博物馆,然后看自来水场,看完了之后,大家觉得北京喝这一口水是真不容易。

这就是旅游的优势,就是我们可以把所有的东西都拿来为我们所用,而且拿过来之后都可以进一步转化,使它形成高附加值的产品。

同时,由于旅游具有比较强的综合性,所以在转化的过程中,就变成社会各个方面的经营效益,不仅是旅行社自身或者饭店自身有效益,而是各个方面都会获益。

正是有了这么非常突出的四个转化的特点,所以才使旅游的发展在扶贫方面能够起到非常突出的作用。

旅游扶贫的开发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

旅游扶贫地区一般都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旅游扶贫开发首先必须立足当地旅游资源,突出地方特色,能够切实发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改善生态环境、优化旅游社区结构的作用。

尤其是应避免脱离当地的实际条件,大搞人造景点建设的倾向,争取以较低的投入,实现较高的效益。

2.3.2可持续发展原则

旅游扶贫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作为旅游扶贫地区来说,当地居民达到脱贫致富目标的根

本保障是要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带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当地居民能够长期受益,根本摆脱贫困的局面。

因此,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必须坚持开发和保护相统一,环境的利用和改造相统一,并能针对市场需求趋势开发相应的旅游产品,不断增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3.3居民参与原则

一般旅游开发是以最大经济利益为追求目标,其开发商、管理者以及服务人员都可以完全是外地人,当地居民较少参与。

而扶贫旅游开发必须以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为首要目标,充分考虑当地群众的利益,因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必须坚持居民参与的原则,采用多种形式吸纳当地居民就业,为当地居民提供开发土特产、旅游纪念品等商业机会,使得旅游开发与当地居民的利益融为一体,并为当地居民所接受。

三、旅游扶贫开发中不和谐现象的表现

(参考文献:

旅游学刊,商业现代化)

1、旅游区农民的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的矛盾冲突。

实施旅游扶贫开发的地区,技术水平和经济基础相对落后,而急于摆脱贫困的心态,使一些地区出现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的现象。

有些地区把景点一圈就对外收费,盲目地、过度地、简单粗放地开发旅游资源,使部分景区红火一时后就销声匿迹,难以保持其可持续发展。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尽早引资进行旅游扶贫开发,往往把一些旅游资源廉价租赁、转让给开发商;有的地方政府动辄就给开发商划拨大面积的土地用来建宾馆、游乐设施或者是种成果树,并以较低的价格补偿农民。

如果开发商经营几年失败,最终损失最大的还是农民。

虽然短期效益明显,但当地农民长远利益得不到保证,环境保护很难落实。

2、处于弱势地位的旅游区,农民不能公平分享旅游开发的成果。

旅游扶贫开发能否真正起到扶贫的功效,关键是看贫困人口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融入到旅游业中,从而受益。

贫困人口自身的角色弱势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他们的这种融入过程。

一方面贫困人口基本上没有积蓄,即使在当地实施了旅游扶贫开发,这些贫困人口可能会因为缺乏必要的资金而无法创业,租不起铺面,办不了家庭旅馆、土特产商店,搞不了运输等,面对无数的市场机会也只能无奈地让其溜走;另一方面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一般素质较低,市场意识淡薄,缺乏进取心,缺乏自觉改变落后面貌、摆脱贫困的主动性,依赖、懒惰思想严重。

因此,绝大部分贫困人口只能从事低层次的简单体力劳动,如旅游区基础工程建设、环卫、苗圃、果园种植等,工资相当微薄。

从理论上看,贫困人口与旅游投资商合作开发旅游业是一种理想的参与方式,贫困人口能够从合作中获得最切实的开发利益。

但贫困人口往往不具备与投资商对等合作的实力,处于被动地位,即便是形式上的对等,在利益分配上也不可能公平地分享旅游开发带来的成果。

3、旅游区传统民俗文化的商品化和异化。

旅游扶贫开发将会促进贫困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化的进程也会给旅游地的文化带来比较大的冲击。

贫困地区的宗教仪式、节日庆典、礼仪风俗、饮食服饰等的民俗活动都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举行,并且往往是一年一度。

由于旅游扶贫开发中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许多区就干脆把一些民俗活动与其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脱离开来,在没有任何背景的情况下纯粹以舞台表演的形式集中展示给旅游者,一年

一度的民俗活动也变成了一天数场。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迎合旅游者追求新奇、热闹、好玩的心理,民俗文化活动或被浓缩,或被改编,移花接木、鱼目混珠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这种篡改传统习俗来满足游人体验异族风情需求的“文化上的冒充”,常常只展示了地方文化的小部分而且是表面的内容。

颇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也是旅游地畅销产品之一,需求量很大,也受到商品化的困扰。

为满足旅游者的大量需求,手工艺品的机械大众化生产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由于机械化无法完全达到手工技艺的标准和要求,致使许多手工艺技术和构思正在逐步退化,甚至有失传的危险。

而且,传统的手工艺品被大量仿制,导致粗制滥造的旅游商品充斥市场,也大大降低了手工艺品的艺术价值。

4、旅游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不和谐问题。

贫困地区大多处于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带,由于生计的需要,一些地区对自然资源采取掠夺性开发,使自然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形成了“贫穷——开发——破坏——更贫穷”的恶性循环。

旅游扶贫开发与生态环境不和谐,主要于旅游项目乱设、旅游区的规划与管理不善、旅游者的旅游活动无序以及因挤占当地居民的生存空间和生活资源而间接造成的环境影响。

影响环境的因素由贫困衍生出来,而环境恶化又加剧贫困,两者相互影响。

在这样的地区发展旅游业,环境问题会更突出,环境压力会更大。

5、旅游扶贫开发资金的不合理利用问题

实践表明,旅游扶贫资金不合理利用问题主要表现为资金被非法占用,以及旅游扶贫开发项目可行性论证不充分、投资效益低下、扶贫效果差等两个方面。

某些地方政府利用旅游开发的招牌骗取国家低息款和各种优惠政策,却不真正用于发展旅游扶贫开发,这种做法不仅偏离了国家贷款和优惠政策扶持的初衷,降低了国家资金和资源的使用效率,而且容易产生资金和资源滥用甚至流失的现象;另外,一些地方领导看到搞旅游容易出政绩,便盲目追逐旅游开发热,不看自身的基础和条件,大搞旅游项目建设,这种做法直接导致了“面子工程”的盛行,由此产生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的现象是很多的。

四、对不合理旅游扶贫现象的措施

1、明确政府主导地位。

旅游扶贫开发的特殊目标和市场机制的自身局限性,决定了旅游扶贫开发应该坚持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

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是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给本国或本地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在政府规划指导下,采取各种措施,对旅游开发给予积极引导和支持,营造旅游环境,有意识地发展旅游业,以带动社会经济的全面振兴。

政府在主导旅游扶贫的过程中有时候会偏离方向,即把的注意力放在如何通过旅游业发展地方经济上,而忽视了最迫切需要受益的群体——贫困人口。

虽然地方经济的增长可能会通过各种途径间接促进贫困人口生活的改善,但显然没有让他们直接受益来得有效。

为此,政府有必要建立一套评价旅游扶贫效果的指标体系。

对比较重大的旅游开发

决策,应充分地将贫困人口的切身利益考虑进去,以减少对贫困人口的各种不利影响。

另外,政府也应该将各种有效的扶贫措施(如财政扶贫、科教扶贫、信贷等)与旅游扶贫有机地结合起来,互为促进,以达到更好的扶贫效果。

2、协调旅游企业和贫困人口的利益分配。

相对于政府而言,旅游企业参与到旅游扶贫开发是出于经济利益目的的考虑,尽管为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或取悦于周边社区,旅游企业有可能会主动给予贫困人口一些实惠,但这种扶贫支持显然远远不够。

政府应通过一定的措施调节旅游企业和贫困人口之间的利益分配。

例如,在招标过程中,除了考虑投资方的报价以外,还要综合考虑旅游企业的使命和区域发展战略,看是否有利于贫困人口的发展,以此作为重要的指标之一。

在与投资方具体谈判和订立协议的过程中,应该保证本地居民有优先就业的权利,在原材料供应方面也要尽量争取由本地供应。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应充分地保证本地雇员的决策参与权,并建议企业加强对贫困人口的教育和培训。

3.提高贫困人口自我融入当地旅游业的能力。

旅游扶贫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贫困人口自身的参与意识和能力,因为只有通过贫困人口自身的努力才能真正改变他们贫穷落后的命运。

所以,如何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融入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影响贫困人口公平享受旅游开发利益的自身原因,主要有人力资本低下和经济基础薄弱以及缺乏组织力量等。

因此在旅游扶贫开发中,贫困人口应注重提高自身素质,多接

触新思想、新观念,主动接受的再教育。

但是,仅靠贫困人口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全社会应该加强对贫困人口的义务性教育和培训,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胜任相关的旅游服务工作。

缺乏必要的启动资金也是影响贫困人口参与旅游服务的重要障碍,因此,政府应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每年应该划拨一定的旅游扶贫资金用于这方面的投资。

4、健全相关法规与宣传教育相结合

法规可以对各种生态环境破坏行为形成较强的约束,建立并完善环保法规的工作不仅必不可少,而且非常紧迫。

在许多景区,尽管有明文规定禁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但对于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有意无意的伤害行为还是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因此,只有将法规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结合起来,才能够真正做到有效地防止贫困地区环境质量的下降。

比如,对于不处于核心保护区的当地居民,可考虑不予搬迁,某些民族村寨或传统文化浓郁的村庄甚至可以建设成为旅游景区的一部分,对游人开放,这样既避免了移民问题,也可以起到扶贫的效果。

旅游区对生产、生活资源的占用要有限度,而且要分阶段逐步进行,以免因资源紧张引发周边居民的生产性、生活性环境破坏。

在破除一些对环境威胁比较大的生产、生活方式(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瑶族的“刀耕火种”等)的同时,也要为当地居民想好新的生活出路。

例如,景区可以雇佣当地人参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如捡拾废弃物、巡逻监督等,这种形式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周边居民的生活压力,而且周边居民通过亲身参与能够更深切地体会到环

保的重要性,从而更自觉地采取亲近环境的生产、生活的行为习惯。

 

第4篇:

论旅游扶贫作者:

吴忠军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版1997年02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