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二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622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二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广东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二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广东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二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广东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二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广东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二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广东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二 答案和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广东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二 答案和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广东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二 答案和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广东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二 答案和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广东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二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广东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二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广东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二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广东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二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广东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二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广东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二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广东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二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广东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二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广东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二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广东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二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广东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二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二 答案和解析.docx

《广东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二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二 答案和解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二 答案和解析.docx

广东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二答案和解析

【最新】广东省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二)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B.状态C.熔点D.氧化性

2.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A.

B.

C.

D.

3.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弱的是

A.金B.银C.铜D.铁

4.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氧元素:

O

B.2个氮分子:

2N

C.钠离子:

D.氧化铝的化学式:

AlO

5.对于某一澄清透明的酸雨样品,判断正确的是()

A.呈中性B.pH>7C.属于悬浊液D.属于溶液

6.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检验CO2是否集满

C.检查气密性

D.倾倒液体

7.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可能诱发皮肤病和癌症。

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硒属于金属元素B.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C.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D.硒原子的核外有6个电子

8.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色画《千里江山图》比采用同样颜料的《蒙娜丽莎》早300年,下表是《千里江山图》所用的部分矿物颜料,其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  )

矿物

蓝铜矿

朱砂

赭石

砗磲

颜色

深蓝色

大红色

暗棕红色或灰黑色

白色

主要成分

2CuCO3·Cu(OH)2

HgS

Fe2O3

CaCO3

A.蓝铜矿B.朱砂C.赭石D.砗磲

9.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铵溶于适量的水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比后者大

B.60℃时,把40g硝酸钾和40g氯化钾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降温至10℃,剩余晶体的质量氯化钾多

C.70℃时,50g硝酸钠饱和溶液与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之比为1:

2

D.80℃时,向100g氯化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50g硝酸钠,充分搅拌后,最终得到250g溶液

10.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X、Y、Z,它们分别是甲烷、氢气、一氧化碳中的一种,分别点燃三种气体,用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只有X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燃烧后分别向烧杯中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只有Y和Z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

则X、Y、Z分别是

A.H2COCH4B.CH4COH2C.COCH4H2D.COH2CH4

1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实验操作

A

Cu(CuO)

稀盐酸

过滤、洗涤、干燥

B

CO2(CO)

O2

点燃

C

NaCl(Na2SO4)

Ba(OH)2溶液

过滤、蒸发、结晶

D

MnO2(KClO3)

溶解、过滤、蒸发

A.AB.BC.CD.D

12.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得到的气体是氢气

B.负极得到的气体具有可燃性

C.该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实验结束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

1

13.为了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小明用普通铁钉、纯铁钉同时进行下面的四组实验,一段时间后只在实验I中观察到了红褐色的锈斑,其他均无明显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I和Ⅱ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O2

B.I和Ⅲ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H2O

C.I和Ⅳ说明H2O和O2同时存在,铁制品不一定发生锈蚀

D.Ⅲ和Ⅳ说明铁制品的锈蚀与铁制品内部结构有关

14.控制变量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铁、镁金属活动性强弱

B.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

C.探究不同溶剂中物质溶解性大小

D.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A.AB.BC.CD.D

15.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

分别向等质量Mg和Cu中加入足量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B.

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Zn中加入等质量、不同浓度的稀硫酸

C.

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D.

分别向等质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且足量的稀硫酸

二、简答题

16.能源的利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1)煤燃烧时产生NO2、_____等气体,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2)在一定条件下,甲烷(CH4)和水反应(未配平)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W表示的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

②该反应中两种生成物Z和W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

(3)实验室可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目前,氢气作为新能源在生活和生产中还未能广泛应用,其原因是_____。

(4)在高温下,工业上以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和一氧化碳反应来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三、填空题

17.【最新】为“元素周期表年”,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1)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表所示。

第1周期

H

He

第2周期

Li

Be

B

C

N

O

F

Ne

第3周期

Na

Mg

Al

Si

P

S

Cl

Ar

①Al属于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其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_

②N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钠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

③周期表中磷元素的有关信息如图所示,图中“30.97”所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

(2)根据周期表体现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某同学构建了铜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一物质类别”关系图。

①写出物质X的化学式:

_____。

②写出由物质Y转化为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

四、实验题

1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离不开装置。

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A

B

C

收集气体的常用装置

D

E

F

干燥气体的常用装置

G

H

(1)制取气体时,首先要对发生装置进行气密性的检查,确保装置不漏气。

检查装置C气密性的方法是:

首先将导管的末端浸在水中,然后用双手紧握试管,一会儿发现导管末端_____,松开双手后,导管末端液面上升,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收集气体的方法主要决定于气体的性质。

装置F所示的收集方法是_____,被收集气体的密度_____空气的密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如果用D装置收集某种气体,发现_____时,证明气体已集满。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填装置编号)。

(4)从安全、环保、节能、简便等方面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就是利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其主要操作步骤有: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组装仪器;③向漏斗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④向维形瓶中放入二氧化锰;⑤收集气体。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填序号)。

a.①②③④⑤b.①④②③⑤c.②①④③⑤d.②③④①⑤

(5)写出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19.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酸、碱、盐知识后,对某些盐的性质开展了探究活动。

研究主题:

FeC13溶液加热、灼烧的变化

相关信息:

酒精(C2H5OH)具有还原性,加热条件下能与Fe2O3反应;Fe和Fe2O3易被磁铁吸引,FeO是一中黑色固体,不能被磁铁吸引;Fe2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1)实验一:

将大约20mL饱和FeCl3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发,沸腾后发现濬液中逐渐产生红褐色浑浊。

①FeCl3溶液呈黄色主要是因为溶液中含有铁离子,铁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__。

②加热时,FeCl3易与水反应生成红褐色物质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③由实验启示,FeCl3溶液通过蒸发结晶的方式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获得FeCl3固体。

(2)实验二:

将实验一蒸发获得的红褐色固体转移到坩埚中灼烧,颜色由红褐色变为红棕色。

①此过程发生分解反应,除生成红棕色物质外,还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等加热分解也能得到对应的金属氧化物,结合实验,从物质类别及其溶解性推断,通过加热分解____________可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

(3)实验三:

小组同学用多根玻璃棒蘸取饱和FeCl3溶液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随着加热时间的持续,在1分钟内观察到玻璃棒表面颜色的变化依次为:

黄色、红褐色、红棕色、黑色。

①实验三相对于实验一和二,优点是__________(答1点即可)。

②同学们对黑色物质的成分产生了疑问。

联系酒精的可燃性、还原性等相关性质,对黑色物质的成分提出了猜想,经讨论认为,可能是____________和Fe3O4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

③为了确定黑色物质的成分,收集黑色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黑色粉末,用磁铁吸引,观察现象

黑色粉末全部被磁铁吸引

综合实验现象判断,此黑色物质成分是________。

向装有黑色粉末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盐酸,充分反应,观察现象

固体逐渐溶解,但无气泡产生

六、流程题

20.我国煤炭资源丰富。

某实验室设计的利用水煤浆(由煤和水混合而成)制备氢气的生产工艺如图流程一所示。

(流程一)制备氢气。

(1)气化器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Ⅰ.H2O+C=CO+H2;Ⅱ.CO+H2O=CO2+H2,其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填“Ⅰ”或“Ⅱ”),反应Ⅱ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2________。

(2)重整器的作用是________。

重整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该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

(流程二)为充分利用流程一产生的高纯度二氧化碳,该实验室又设计了如图中流程二所示的两种工艺分别制备尿素和乙二醇。

(1)在高温高压下,CO2和NH3可以合成尿素[CO(NH2)2],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尿素属于化肥中的________肥,能使作物枝叶繁茂。

(2)以CO和H2为原料生产乙二醇(C2H6O2)时,按照“绿色化学”原则,应调节原料中CO和H2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

七、计算题

21.为测定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样品的变质程度,某化学活动小组称取该固体样品6.5g放入锥形瓶中,加水溶解,配成50g溶液,再向锥形瓶中滴加稀硫酸,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质量的部分实验数据和锥形瓶中溶液质量变化的图象如表所示: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40

65

75

产生气体的质量/g

1.1

2.2

2.2

(1)6.5g样品与稀硫酸完全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是________g。

(2)6.5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结果精确至0.1%)

(3)以上三次的实验数据中,只有一次加入的稀硫酸与锥形瓶中溶液的溶质恰好完全反应。

①如图图象中a的数值是________。

②求该实验中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

(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A选项颜色属于物理性质直接观察就可以;B选项状态属于物理性质,直接观察就可以;C选项熔点属于物理性质,通过仪器测量就行,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D选项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故答案选择D

2.D

【解析】

A选项为禁止烟火;B选项为禁止带火种;C选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D选项为禁止吸烟;故答案选择D

3.A

【详解】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克制,金属活动性最弱的是金属金,故答案选A

4.A

【详解】

A、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氧的元素符号是O,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正确。

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氮分子可表示为:

2N2,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错误。

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钠离子可表示为Na+,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错误。

D、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

Al2O3,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错误。

故选:

A。

5.D

【解析】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溶液中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的形式相互混合,因没有阻挡光线的微粒,所以溶液都是澄清透明的。

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澄清透明的酸雨样品,属于显酸性的溶液。

选D

6.C

【详解】

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浓硫酸,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

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睛】

浓硫酸稀释操作可简记为:

酸入水,缓慢倒,并搅拌。

7.C

【解析】

A、硒属于非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硒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4,该选项说法正确;D、硒原子的核外有个34电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8.C

【详解】

A、蓝铜矿主要成分由四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朱砂主要成分中不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

C、赭石的主要成分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C正确;

D、碎磲的主要成分是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氧化物的概念可简记为:

两元素、氧元素、化合物。

9.C

【解析】

A、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溶解度,所以分别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铵溶于适量的水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比后者小,故A错误;B、1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所以60℃时,把40g硝酸钾和40g氯化钾分别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降温至10℃,剩余晶体的质量硝酸钾多,故B错误;C、70℃时,硝酸钠、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所以50g硝酸钠饱和溶液与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之比为1:

2,故C正确;D、8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是150g,所以向100g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小于100g,加入150g硝酸钠,充分搅拌后,最终得到溶液质量小于250g,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所要使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简单最可靠的方法是增加溶质。

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

10.A

【解析】

X和Z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滴出现,说明Y是CO;只有Y和Z的烧杯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Z是CH4,故X是H2,故选A。

11.A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详解】

A、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Na2SO4能与Ba(OH)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KClO3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2.B

【详解】

A、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故正极得到的是氧气,故A错误;

B、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故负极得到的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故B正确;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错误;

D、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

1,质量比是1:

8,故D错误。

故选B。

13.D

【分析】

Ⅰ符合的生锈条件有:

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而且是普通铁钉

Ⅱ符合的生锈条件有:

只与水接触,而且是普通铁钉

Ⅲ符合的生锈条件有:

只与氧气接触,而且是普通铁钉

Ⅳ符合的生锈条件有:

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而且是纯铁钉

【详解】

A.I和Ⅱ对比实验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O2,说法正确;

B.I和Ⅲ对比实验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H2O,说法正确;

C.I和Ⅳ对比实验说明H2O和O2同时存在,铁制品不一定发生锈蚀,说法正确;

D.Ⅲ和Ⅳ说明铁制品的锈蚀与铁制品内部结构和水有关,说法错误。

故选D。

14.A

【分析】

控制变量法要求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详解】

A、由图可知,探究铁、镁金属活动性强弱时,不仅改变了金属的种类,还改变了酸的种类,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时,只改变了蓝色石蕊试纸的潮湿状态(干燥和湿润),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探究不同溶剂中物质溶解性大小时,只改变了溶剂的种类(水和酒精),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时,只改变了水的温度(冷水和热水),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15.C

【解析】

A、铜的金属活动性表中排在氢的后面,不会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与图像不符,错误;B、等质量且足量的Zn中加入等质量、不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浓度大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多,与图像不符,错误;C、Mg比Zn活泼,向等质量且足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Mg产生氢气快,最后氢气质量相等,与图像相符,正确;D、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镁的反应速率快,与图像不符,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16.SO2CO3∶1Zn+H2SO4=ZnSO4+H2↑氢气的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

【详解】

(1)煤中含有硫、氮等元素,所以煤燃烧时产生NO2、SO2等气体。

(2)图中可知一个甲烷(CH4)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根据图示,一个Z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一个W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①根据以上分析,W表示的物质是一氧化碳,其化学式是:

CO。

②图中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Z是H2,W是CO,因此该反应中两种生成物Z和W的分子个数比为:

3∶1。

(3)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Zn+H2SO4=ZnSO4+H2↑。

目前,氢气作为新能源在生活和生产中还未能广泛应用,其原因是:

氢气的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

(4)在高温下,工业上以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和一氧化碳反应来炼铁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

【点睛】

本题⑵中没有给出图例,但我们可以从CH4分子和H2O分子的示意图中判断出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从而可以得出一氧化碳的化学式和氢气的化学式,然后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写出化学方程式,得出反应中两种生成物Z和W的分子个数比。

17.金属1310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Cu2OCu(OH)2+H2SO4=CuSO4+2H2O

【详解】

(1)①Al的元素名称带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填金属;

Al的原子序数为13,原子序数=原子核的核电荷数,所以其核电荷数为13,故填13。

②由图可知,钠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其中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核外有10个电子的钠离子,故填10。

③元素周期表的元素信息方格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是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即30.97是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填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①由图可知,X属于氧化物,且其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会为-2价,利用十字交叉法,则X的化学式为Cu2O,故填Cu2O。

②由图可知,Y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属于碱,所以Y为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Cu(OH)2+H2SO4=CuSO4+2H2O。

【点睛】

元素名称带有金字旁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元素名称带有石字旁或气字头的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18.有气泡冒出向下排空气法小于当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BGEc

【详解】

(1)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

先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然后两手紧握试管的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故答案为有气泡冒出;

(2)装置F所示的收集方法是:

向下排空气法;被收集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排水法收集验满的方法是:

当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时,证明满了;故答案为向下排空气法;小于;当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向外冒出;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B;G;E;

(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最佳方法就是利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其操作步骤是:

②组装仪器;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向锥形瓶中放入二氧化锰;③向漏斗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⑤收集气体;故答案为c;

(5)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

【点睛】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