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护理手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68946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71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护理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糖尿病护理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糖尿病护理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糖尿病护理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糖尿病护理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糖尿病护理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糖尿病护理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糖尿病护理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糖尿病护理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糖尿病护理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糖尿病护理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糖尿病护理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糖尿病护理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糖尿病护理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糖尿病护理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糖尿病护理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糖尿病护理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糖尿病护理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糖尿病护理手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糖尿病护理手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糖尿病护理手册.docx

《糖尿病护理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护理手册.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糖尿病护理手册.docx

糖尿病护理手册

糖尿病护理手册

第一节糖尿病的基本概论

一、概念: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二、临床表现

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起病急,症状明显且重,可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

2型糖尿病多见于40岁以上成人和老年人,多为肥胖体型,起病缓慢,症状较轻。

1、多尿血糖升高后,大量葡萄糖从肾脏排出,引起渗透性

利尿而多尿。

每日尿量可达2~10L。

2、多饮因多尿失水而口渴、多饮。

3、多食由于葡萄糖不能被机体充分利用而随尿排出,机体热量来原不足,患者常感饥饿,导致易饥多食。

4、消瘦外周组织对葡萄糖利用障碍,脂肪、蛋白质分解增多,代谢呈负氮平衡,因而患者逐渐消瘦,疲乏无力,加之失水,体重明显减轻。

三、疾病分型

糖尿病(Diabetes)分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

1、1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

2、2型糖尿病(从主要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相对胰岛素不足到主要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伴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是人体胰腺B细胞分泌的身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

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吸收、转化、利用发生了抵抗。

3、妊娠糖尿病

4、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四、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1.年龄增长

2.家族史

3.肥胖

4.高血压与血脂异常

5.体力活动减少及(或)能量摄入过多

6.其它危险因素:

既往有IFG或/和IGT、心脑血管疾病史、

巨大胎儿分娩史、低出生体重、吸烟、药物及应激(可能)。

五、糖尿病的基本治疗原则和代谢控制目标

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五项原则:

①糖尿病的教育与心理治疗

②糖尿病饮食治疗。

③运动治疗。

④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⑤糖

尿病的自我监测。

六、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糖尿病的一级预防:

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目标:

纠正可控制的糖尿病危险因素,降低糖尿病患病率,提高糖尿病的检出率,尽早发现和及时处理糖尿病。

重点:

1.宣传糖尿病基本知识:

如糖尿病的定义、症状与体征,常见的并发症与体征。

2.生活方式的干预:

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心理平适当运动,戒烟戒酒。

3.重点人群中开展糖尿病筛查,在高危人群中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

4.定期检查,及早干预。

5.对糖尿病家属重点宣传。

糖尿病的二级预防:

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

目标:

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尽早发现糖尿病,尽可能地控制和纠正患者的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和肥胖以及吸烟等危险因素,尽早的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的筛查,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重点:

1.加强糖尿病并发症的教育,如并发症的种类、危害性、严重性及其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等。

2.强调“五驾马车”的重要性

3.教会患者自我血糖监测,教会患者如何监测血糖的频率,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应教会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及低血糖的防治。

4.强调患者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的重要性。

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目标:

减少糖尿病的残废率和死亡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三个连续的阶段:

防止并发症的出现;防止并发症发展到临床可见的器官或组织病变;防止由于器官或组织衰竭导致的残废。

重点:

1.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的重要性

2.加强防治知识教育

3.有效的治疗

 

第二节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患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主要发生在1型糖尿病患者,在感染等应激情况下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发生,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原因是体内胰岛素极度缺乏,组织不能有效利用葡萄糖导致血糖显著升高。

此时脂肪分解产生高酮血症和酮尿症伴代谢性酸中毒及明显的脱水。

严重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直至昏迷,若不及时救治将导致死亡。

(一)诱因

1、胰岛素剂量不足或中断

2、各种感染:

尤其是2型糖尿病伴急性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肺炎、化脓性皮肤感染、胃肠道感染、急性胰腺炎、胆囊胆管炎、腹膜炎等。

3、饮食失控:

食用过多的高糖、高脂肪的食物。

4、肠道疾病:

尤其是伴有严重呕吐、腹泻、厌食。

高热等导致严重失水或进食不足时,如果胰岛素应用不当更易发生。

5、精神因素:

精神创伤,过度激动或劳累。

6、应激:

外伤、手术、麻醉、急性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甲亢、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等。

7、妊娠和分娩

(二)临床特点

1、糖尿病症状加重。

如口渴、多饮、多尿、乏力。

2、意识障碍。

早期患者有头痛、头晕、萎靡,继而出现烦躁,严重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可发生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3、胃肠道症状。

恶心、呕吐,不想进食,少数有腹痛。

4、呼吸改变。

呼气中有烂苹果味(酮味)。

呼吸可变快、变深以排出二氧化碳(Kussmol呼吸)。

重度酸中毒(动脉血pH<7.0)时,脑组织受抑制并可出现肌无力,呼吸减弱。

如呼吸在30次/分以上,提示患者有严重的酸中毒。

5、低血压。

出现严重脱水、尿量减少、皮肤干燥无弹性、眼球下陷等,脱水超过体重的15%时则出现循环衰竭。

(三)治疗原则

1、监测:

每2小时测血糖1次,测定尿酮体,注意电解质和血气变化并作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小剂量胰岛素:

生理盐水加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常用量为每小时4-6U,如血糖下降幅度小于治疗前血糖水平的30%,胰岛素剂量可加倍。

3、补液,立即补充生理盐水,先快后慢,当血糖下降到13.9mmol/L(250mg/dl)时改用5%葡萄糖加胰岛素继续输注,同时相应地调整胰岛素剂量。

4、补钾:

患者常伴失钾,经补液已排尿时就应开始静脉补钾。

24小时补氯化钾总量6-10克。

如患者有肾功能不全、血钾过高(≥6.0mmol/L)或无尿时暂缓补钾。

5、补碱:

一般不补碱性药物,胰岛素治疗后酮体的产生即被控制,酸中毒可纠正。

但是当动脉血pH<7.0时可用小剂量碳酸氢钠,补碱后监测动脉血气。

6、其他:

积极对伴发病及诱因进行治疗,消除诱因。

(四)护理要点

1、生命体征的监测,观察神志变化。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

2、各项指标的监测,包括血尿标本。

3、静脉通路的建立。

4、防止意外的发生,对于意识障碍者,要加床挡、约束带予以保护,还应避免抓伤,自行拔出各种管道及坠床等意外的发生。

二、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状态

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状态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之一,大多发生在老年2型糖尿病,主要原因是在体内胰岛素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出现了引起血糖急剧升高的因素,同时伴有严重失水,导致血糖显著升高。

(一)诱因

1、应激:

如感染、外伤、手术、心脑血管疾病等。

2、脱水:

如胃肠道疾病所致的呕吐、腹泻及大面积烧伤等,导致患者的入量不足或失水过多。

3、高糖的摄入:

服用大量的高糖饮料,血糖不明情况时大量输入葡萄糖液,或进行含糖溶液的血液或腹膜透析。

4、药物:

大量服用噻嗪类利尿剂。

(二)临床特点

起病比较隐蔽、缓慢,早期有口渴、多饮、多尿、疲乏无力。

随着脱水的加重,出现反应迟钝、表情淡漠,随即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体征呈脱水貌,口唇干燥、皮肤弹性差,眼窝塌陷,心率加快,腱反射减弱。

(三)治疗原则

1、监测:

监测血糖、电解质以及其他检查。

伴有心功能不全者监测中心静脉压,以指导输液速度和补液量。

2、补液:

一般较酮症酸中毒更严重,应立即补液纠正脱水状态,血压偏低,血钠150mmol/L者用生理盐水,血钠150mmol/L且无低血压者可补0.45%氯化钠溶液。

补液速度先快后慢,血糖下降到16.7mmol/L(300mg/dl)时可改为5%葡萄糖液加胰岛素。

补液总量一般按体重的10%~12%计算。

3、小剂量胰岛素:

胰岛素的剂量和用法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相似。

血糖不宜降得过低。

4、其他:

补钾方法同酮症中毒。

去除诱因,防治感染,防治其他并发症。

(四)护理重点

1、生命体征观察:

本病病情危重,多数患者入院时处于昏迷或嗜睡状态,应密切观察神志、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并做记录。

2、尿量和皮肤的观察,脱水是此病的主要表现,患者由于脱水尿量减少、色深,甚至短期内无尿,皮肤由于干燥缺乏弹性,因此要准确记录为每小时补液量提供可靠依据。

3、补液速度和量的护理:

要快速建立双静脉通路,一条通路小剂量胰岛素输注,另一条通路快速补液,由于大多为老年

患者,静脉补液速度和量会影响患者的心功能,而严重影响预后,因此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心血管情况、血压、血糖、电解质、血浆渗透压、尿量随时调整补液速度和量。

4、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三、乳酸性酸中毒

本病主要是体内无氧酵解的糖的代谢产物乳酸大量堆积,导致高乳酸血症,进一步出现血pH降低,即为乳酸性酸中毒。

糖尿病合并乳酸性酸中毒的发生率不高,但病死率很高。

临床常见诱因;大多发生在伴有肝、肾功能不全,或伴有慢性心肺功能不全等缺氧性疾病患者,尤其是同时服用苯乙双胍者,还有糖尿病的各种急性并发症合并脱水、缺氧时。

(一)诱因

1、糖尿病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慢性心肺功能不全等缺氧性疾病。

2、糖尿病不恰当的服用苯乙双胍者,尤其是合并上述疾病时。

3、糖尿病各种急性并发症合并脱水、缺氧时。

(二)临床特点

发病较急,但症状与体征可不特异。

早期症状不明显,中及重症则可出现恶心、呕吐、疲乏无力、呼吸深大、意识障碍,严重者呈深昏迷。

(三)治疗原则

1、监测:

血糖、电解质、血气和血乳酸浓度。

2、补液:

补充生理盐水,血糖无明显升高者可补充葡萄糖液,并可补充新鲜血液,改善循环。

3、补碱:

尽早大量补充碳酸氢钠,每2小时监测动脉血pH上升至7.2时暂停补碱并观察病情,否则有可能出现反跳性代谢性碱中毒。

4、其他治疗:

注意补钾和纠正其他电解质紊乱。

疗效不明显者可作腹膜透析以清除乳酸和苯乙双胍。

(四)护理重点

1、生命体征观察:

本病病情危重,多数患者入院时处于昏迷或嗜睡状态,应密切观察神志、瞳孔、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并做记录。

2、临床表现多伴有口干、多饮、多尿加重,伴腹痛、呼吸深大,意识障碍等表现,应及时做好各项抢救工作。

3、防止意外的发生,对于意识障碍者,要加床挡,防止坠床等意外的发生。

四、糖尿病低血糖症

低血糖症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糖浓度的过低所致的综合症。

一般以血浆血糖浓度小于3.9mmol/L(70mg/dL)为低血糖的诊断标准。

分类

临床常见的糖尿病低血糖有以下两类:

反应性低血糖:

少数2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初期由于餐后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可出现反应性低血糖,大多数发生在餐后4~5小时,尤以单纯进食碳水化和物时为著。

药物性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低血糖症与药物治疗不当有关。

胰岛素治疗中低血糖症常见。

口服降糖药物中磺脲类药物主要刺激胰岛素分泌,故各种磺脲类药物用法不当时均可导致低血糖症。

(二)诱发因素

1、胰岛素应用不当。

胰岛素剂量过大或病情好转时未及时减少胰岛素剂量;注射混合胰岛素时,长短效胰岛素剂量的比例不当,长效胰岛素比例过大,易出现夜间低血糖。

2、注射胰岛素的部位对胰岛素的吸收不好,使吸收的胰岛素时多时少产生低血糖。

3、注射胰岛素后没有按时进餐,或因食欲不好未能吃够正常的饮食量。

4、临时性体力活动量过大,没有事先减少胰岛素剂量或增加食量。

5、脆性糖尿病患者,病情不稳定者,易出现低血糖。

6、肾功能不全患者,在使用中、长效胰岛素时。

(三)临床表现

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包括心慌、出汗、饥饿、无力、手抖、视力模糊,面色苍白等。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定向力下降、吐词不清、精神失常、意识障碍、直至昏迷。

部分患者在多次低血糖症发作后会出现无警觉性低血糖症,患者无心慌出汗,视力模糊、饥饿、无力等先兆,直接进入昏迷状态。

持续时间长(一般认为>6小时)且症状严重的低血糖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甚至不可逆转。

(四)治疗原则

1、补充葡萄糖:

立即给于葡萄糖,轻者口服,重者静脉注射。

如无葡萄糖,可予口服甜果汁、糖水,要观察到患者意识恢复。

2、胰升糖素治疗:

胰升糖素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由于其作用时间较短,且会再次出现低血糖,因此在注射后仍要补充葡萄糖或进食。

长效磺脲类药物(如优降糖,氯磺丙脲等)导致的低血糖症往往较持久,给予葡萄糖在患者意识恢复后有可能再次陷入昏迷,需连续观察3日,以保证患者完全脱离危险期。

(五)预防措施

1、相关人员要掌握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提高对低血糖的认识。

熟悉低血糖的症状以及自我处理低血糖症状的方法。

2、患者养成随身携带《患者信息卡》和高糖食品。

3、胰岛素注射时要剂量准确,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

病情较重,无法预料患者餐前胰岛素用量时,可以先进餐,然后再注射胰岛素,以免患者用胰岛素后尚未进食而发生低血糖。

4、对于强化治疗的患者,要随时监测血糖,4次/日,即空腹+三餐后。

如空腹血糖高应加测凌晨2点或4点的血糖。

空腹血糖控制在4.4~6.1mmol/L(80~110mg/dL)为宜,餐后血糖<8mmol/L(144mg/dL),睡前血糖为5.6~7.8mmol/L(100~140mg/dL),凌晨时血糖不低于4mmol/L(70mg/dL)。

5、老年患者血糖控制不宜太严。

空腹血糖不超过7.8mmol/L(7.8mmol/L),餐后血糖不超过11.1mmol/L(200mg/dL)。

6、合并感染、厌食、呕吐、腹泻等,应积极治疗合并症。

7、有备无患。

遵从糖尿病治疗计划,并小心应付计划外的变化。

第三节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伴发症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为大血管病变(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及下肢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神经病变等。

以累及心、脑、肾等生命器官和危害严重为特点,是糖尿病防治的重点和难点。

 

一、大血管病变

(一)心血管疾病

冠心病(CHD)通常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或)斑块破裂出血和血栓形成,引起心肌缺血与坏死的疾病。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

冠心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大血管合并症,据报道糖尿病并发CHD者高达72.3%,约5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已经有CHD。

1、临床常见类型有: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SAP)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后者又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塞(NSETMI)、ST段抬高心肌梗塞(STEMI)或急性心肌梗塞(AMI)几种亚型。

2、预防措施

(1)必须强化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目标值。

空腹和餐后血糖的升高都会增加心脏病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病率,控制血糖可以降低心脏病的风险。

(2)加强心肌急性或慢性缺血的治疗:

硝酸甘油、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使用。

(3)积极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

首选阿司匹林。

(4)有条件可以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与心脏搭桥手术

(二)脑血管病

糖尿病脑血管病的患病率高于非糖尿患者群,其中脑梗死的患病率为非糖尿患者群的4倍。

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死亡率、病残率、复发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病情恢复慢。

严重损害患者生活质量,显著增加医疗经费的支出,对个人、家庭、社会都是很大的负担。

1、常见的临床表现:

(1)出血性脑血管病:

多发生在剧烈运动、酗酒、情绪激动后,发病突然、急剧,经常有头痛,中枢和周围神经损伤症状,意识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发病后2~3天内可能逐渐稳定,如进行性加重,则预后较差。

(2)缺血性脑血管病:

由于清晨血糖高,血液浓缩,血压偏高,所以多发生在上午4时~9时。

初发病灶多较局限,所以症状较轻。

首发症状多为某一肢体乏力,自主活动受限,肌力下降,由于颅内压多无明显升高,故头痛一般不严重或不明显。

2、预防措施

(1)监测血糖,保持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在正常范围。

(2)科学用药、积极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

(3)合理饮食、良好的运动习惯、保持理想体重、戒烟,限酒。

(4)发病后的积极治疗及护理:

①注意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治疗病因。

②及早溶栓治疗。

③控制血压,但是要避免血压迅速下降。

④调节血钠,使血钠保持在正常范围的低限以防止颅内压升高和血容量增加,诱发血压升高和心力衰竭。

⑤加强血糖监测,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避免血糖波动过大,防止低血糖发生。

二、微血管病变

(一)糖尿病眼病

长期高血糖可导致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最终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型

(1)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

也称作背景型病变,属早期改变

(2)增殖型:

眼底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增殖和纤维组织增生

(3)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由视网膜血管通透性异常所致,病变介于背景型和增殖型之间。

黄斑区局部视网膜增厚,水肿区内有微动脉瘤,周围有硬性渗出,黄斑部可出现黄斑囊样水肿。

2、糖尿病眼病筛查与随诊

糖尿病患者每年需进行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压、眼底检查。

出现视网膜病变后,需要制定随诊计划。

(二)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慢性微血管病变的一种重要表现,1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40%死于DN,2型糖尿病患者中DN发生率约为20%,其发病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

(三)糖尿病足:

详见有关章节。

三、其他

(一)糖尿病与高血压、血脂紊乱

(二)糖尿病与胃肠病

(1)咽下困难和烧心

(2)恶心、呕吐:

常伴随体重下降和早饱

(3)腹泻:

多为慢性,多发生在夜间,可伴随失禁

(4)便秘:

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60%存在便秘,通常是间歇性的,可以与腹泻交替出现

(5)慢性上腹痛:

胆囊结石或由于广泛性动脉硬化造成的

(1)咽下困难和烧心:

常见的食管症状,与周围和自主神

(三)糖尿病与性功能障碍

1.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致病原因

(1)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2)血管因素

(3)血糖因素

(4)抑郁和焦虑

(5)其他因素

2.糖尿病勃起障碍的防治

(1)树立乐观积极的思想、戒断烟酒。

(2)控制血糖、血压、血脂。

(3)监测动脉粥样硬化和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4)性心理治疗:

伴有心理障碍者需要心理治疗。

(5)雄激素补充治疗:

对于血清睾酮水平降低的患者,可

以用睾酮补充治疗。

(6)口服药物:

西地那非、曲唑酮、阿朴吗啡等。

(7)局部应用药物:

前列腺素E1、罂粟碱和/或酚妥拉明。

(8)真空负压装置与阴茎假体植入。

(四)糖尿病与感染(包括口腔、呼吸系统、皮肤、泌尿系统等)

患糖尿病时机体对细菌抵抗力下降,机体容易发生口腔、呼吸系统、皮肤、泌尿系统等炎症。

炎症可以加重糖尿病病情,严重的感染可以使全身情况突然恶化,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死亡。

常见感染:

(1)口腔感染

(2)呼吸、泌尿系统感染

(3)糖尿病常见皮肤问题

(五)糖尿病与骨关节

糖尿病骨关节病易受累关节依次为:

跖趾关节,跗趾关节,跗骨,踝关节,趾间关节。

糖尿病骨关节病的临床症状可很轻微,而X线检查发现病情已很严重。

可分为四类:

神经病变、有软组织溃疡的皮肤病变、关节脱位、关节肿胀和畸形。

第四节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无论1型还是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都是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的预防和控制所不可缺少的措施。

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如能早期诊断,病情轻微者仅通过饮食和运动即可取得显著疗效。

一、糖尿病饮食治疗的目的

1.提供符合糖尿病患者生理需要的能量和营养。

2.尽量达到并维持理想体重。

3.纠正代谢紊乱,使血糖、血压、血脂尽可能达到正常水平。

4.预防和治疗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5.降低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

6.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切记:

调整饮食并不意味着让患者完全放弃所喜爱的食物,而是制订合理的饮食计划,并努力执行。

二、饮食计划的制定

1.理想体重的计算

理想体重(kg)=身高(cm)-105。

在此值±10%以内均属正常范围,低于此值20%为消瘦,超过20%为肥胖。

目前国际上多用体重指数(BMI)来评估患者的体重是否合理,以鉴别患者属于肥胖、消瘦或正常。

WHO建议BMI以18.5~22.9为正常,<18.5属于消瘦,≥23属于超重。

体重指数的计算方法:

BMI=体重(kg)÷〔身高(m)〕2,其单位为kg/m2。

2.根据理想体重和参与体力劳动的情况,便可计算出每日需要从食物中摄入的总热量每日所需要的总热量=理想体重×每公斤体重需要的热量。

3.不同体力劳动的热量需求表

4.三大营养素的分配

(1)三大营养物质每日所提供的热能在总热量中所占的百分比。

三、糖尿病饮食估算法

(一)略估法一

1.主食:

根据体力活动量来确定,每日至少三餐。

2.副食

(二)略估法二

1.普通膳食

适用于体重大致正常,一般状况较好的患者。

每日主食4~5两。

轻体力活动者5两,中体力活动者6两,消瘦或重体力活动者7~8两,动物性蛋白质2~4两,油1~2勺(1勺=10g),蔬菜1~1.5公斤。

2.低热量膳食

适用于肥胖者。

主食及副食按上述减少10%以上,同时加强体育锻炼。

3.高蛋白膳食

适用于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消耗性疾病者,主食可比普通膳食增加10%以上,动物性蛋白质增加20%以上。

四、合理安排餐次

1.糖尿病患者一日至少三餐,使主食及蛋白质等较均匀的分布在三餐中,并定时定量,一般按1/5、2/5、2/5分配或1/3、1/3、1/3分配。

2.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易出现低血糖者,可在正餐中匀出小部分主食作为两正餐之间的加餐。

3.睡前加餐除主食外,可选用牛奶、鸡蛋、豆腐干等蛋白质食品,因蛋白质转化成葡萄糖的速度较慢,可预防夜间低血糖。

五、限制饮酒

1.酒精可提供热量,一个酒精单位可提供90千卡的热量,相当于360毫升啤酒或150毫升果酒,或40°白酒45毫升。

2.酒精可使血糖控制不稳定,饮酒初期可引起使用磺脲类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出现低血糖,随后血糖又会升高。

大量饮酒,尤其是空腹饮酒时,可使低血糖不能及时纠正。

糖尿病患者应有节制地选择酒类,避免甜酒和烈酒,在饮酒的同时应适当减少摄入碳水化合物。

3.肥胖、高甘油三脂血症、肾病、糖尿病妊娠等患者不应饮酒。

六、科学选择水果

1.水果中含碳水化合物约为6~20%。

2.水果中主要含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果胶等。

3.当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126mg/d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180mg/d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5%,且血糖没有较大波动时,就可以选择水果,但需代替部分主食。

食用最好在两餐之间,病情控制不满意者暂不食用,可吃少量生黄瓜和生西红柿。

4.进食水果要减少主食的摄入量,少食25克的主食可换苹果、橘子、桃子150克,梨100克、西瓜500克等。

葡萄干、桂圆、枣、板栗等含糖量较高,应少食用。

七、饮食治疗的注意事项

1.碳水化合物

红薯、土豆、山药、芋头、藕等根茎类蔬菜的淀粉含量很高,不能随意进食,需与粮食交换。

严格限制白糖、红糖、蜂蜜、果酱、巧克力、各种糖果、含糖饮料、冰激凌以及各种甜点心的摄入。

2.蛋白质

对于有肾功能损害者,蛋白质的摄入为每日每公斤理想体重0.6~0.8克,并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限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