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标点符号分类与用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69720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标点符号分类与用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标点符号分类与用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标点符号分类与用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标点符号分类与用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标点符号分类与用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标点符号分类与用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标点符号分类与用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标点符号分类与用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标点符号分类与用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标点符号分类与用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标点符号分类与用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标点符号分类与用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标点符号分类与用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标点符号分类与用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标点符号分类与用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标点符号分类与用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标点符号分类与用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标点符号分类与用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标点符号分类与用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标点符号分类与用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标点符号分类与用法.docx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标点符号分类与用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标点符号分类与用法.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标点符号分类与用法.docx

部编版语文中考专题复习标点符号分类与用法

部编版2019-2020年语文中考专题复习:

标点符号分类与用法

一、标点符号分类

1.点号:

(句末包括句号、问号、感叹号;句中有逗号、分号、顿号、冒号)

2.标号:

(引号、破折号、括号、省略号、书名号和间隔号六种)

二、用法强调:

(一)正确使用问号

1.区别“选择问”与“连续问”,

选择问中间用逗号,句末用问号。

如:

你是去打球呢,还是去游泳?

连续问:

各问句后均用句号。

如:

他是谁?

从什么地方来?

要去哪呢?

2.区别有疑而问和无疑而问

有疑而问用句号如:

他住在这条街上的几号?

无疑而问用句号如:

我至今也不明白为什么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3.有些问号,主、谓语倒置,应注意把问号放在句末。

如:

准备好了吗?

同学们?

4.有些表示委婉语气的祈使句,句末也用问号。

如:

出来时把门关上,好吗?

(二)正确使用冒号

冒号:

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或总括性话语之前的停顿,起到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的作用。

用法:

(1)间接引语前有某某人说,某某人说后不用冒号,应用逗号。

如:

邓小平曾说,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某某人说在直接引语前用冒号;在直接引语中或直接引语后,分别用逗号和句号。

如:

“你贵姓?

”老刘笑着说,“咱俩聊半天忘了问了”

妈妈说“明天下午我们一起去!

(3)冒号范围一般到句末,不能只管到句子中间

例如:

记者在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

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各处学校都存在。

(4)同一个句中不能套用两个冒号。

三、破折号的作用:

(1)表示解释说明

(2)表示意思的递进(3)表示意思的转换(4)表示语音的延长(5)表示语音较大的停顿或中断(6)表示引起下文或总结上文(7)用在副标之前(8)表示列举

使用破折号应注意:

(1)区分括号和破折号的不同。

都有解释说明作用但二者用法不同

破折号:

解释说明性词语比较重要,必须读出来就用破折号;否则,就用括号。

(2)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时相当于“是”,所以后面就不要再出现“是”“就是”等词语。

如:

公司总裁—是一个相貌清秀的中年女子。

(“是”应删去)

四、分号的作用

(1)表示变句内部并列分句间的停顿

如:

落日如诗,让心灵驰骋;落日如画,让眼睛散步。

(2)有时在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内也用分号

使用分号应注意的几点:

1.单句排比,要求气势贯通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

如:

语文是陶渊明的篱边菊,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

2.并列关系句,分句较短的用逗号不用分号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五、引号的作用

1.表示直接引用的话;2.表示突出强调;3.表示讽刺和否定;4.表示特定称谓;5.用来引用成语、谚语、歇后语等

使用引号应注意:

(1)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以此类推。

如:

周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

同学们,古来成大事者必有大志啊。

(2)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里面。

如:

我联想到了唐朝贾岛的诗句: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引文不完整或者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应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如:

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如新,朴字见色”。

(4)如果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照原样引述,这时,不用引号

如:

有人评价,此次双率下调为近十年来罕见。

(六)省略号的使用

作用:

表示引文或引述的话里有所省略;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表示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表示静默或思考;表示说话断断续续;表示语言的中断;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应注意:

1.省略号有表示“等”“等等”的意思,所以省略号后面不必用等、等等。

2.省略号前后的标点,如果省略号前边是完整的句子,省略号放在句末标点后。

如果之前不是完整句子,则直接用省略号,不加其他标点。

省略号一般不必再用标点符号。

【湖南省常德市】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困惑地叉开两手)这是怎么啦?

诸位?

说真的,我们大伙儿怎么这么傻呀?

(《钦差大臣》)

B.麻雀、斑鸠、白鶴、鸭子、还有老公鸡和老母鸡,趁蒞天色昏黑,就从小道旁开小差了。

(《骆驼寻宝记》)

C.“同学们,拿出毅力來”!

查老师鼓励道,“当然,我也很需要毅力”!

(《选举风波》)

D.过了一个钟头,又一个钟头……天边变得喑沉沉的;静止的空气中发散出火辣辣的热气。

(《树林和草原》)

【江苏省连云港市】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垂髫”指小孩,“古稀”指七十岁;“婵娟”指月亮,“芙蕖”指荷花。

B.《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

C.都德是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有《柏林之围》《最后一课》。

D.冰心笔下的《纸船》和《十年》,都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辽宁省丹东市】7.选出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2分)

A.诗中描绘的景色是真实存在的?

还是诗人虚构的?

B.石子入浅水,水花四溅,虚张声势;石子入深潭,悄无声息,不动声色。

C.在人生的旅途中,你的身边需要有三、两个知心好友。

D.“你先坐下,”她说:

“我们好好谈谈。

【辽宁省沈阳市】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当与书中各异的人和事交融时,我们会发觉生命的深意。

②走进图书馆,触目那些或发黄或簇新的书籍,它睿智的灵光会将我们的眼睛映照得明亮。

③因此,只要我们常常置身于书的天地,我们的心灵就能得到寄托和重塑。

④然后翻开书,进入思想的丛林,我们会顿觉油墨的芬芳沁人心脾。

A.“我们”是代词,“油墨”是名词,“走进图书馆”和“映照得明亮”都是动宾短语。

B.“当与书中各异的人和事交融时,我们会发觉生命的深意。

”这个句子中,“人和事”作主语。

C.“只要我们常常置身于书的天地,我们的心灵就能得到寄托和重塑。

”一句是假设关系的复句。

D.将选文各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②④①③。

【江苏省泰州市】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首届“泰州名匠”推选活动,目的是把“工匠精神”融入到我市发展的各个环节。

B.徐先生创作的荷风千里这幅画,将古雅的气韵、明快的时代感融合在一起,受到大家的好评。

C.市交警大队制定多项制度,解决事故处理如何更高效的问题。

D.“真了不起,这些见义勇为的英雄!

”看了电视报道后,小刚赞叹道。

【江苏省扬州市】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鸟儿啼鸣,婉转如古诗;雄鸡振翅,欢呼着衔起了旭日。

解说:

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B.在一个清晨,两只黄鹂在树上欢快地歌唱。

解说:

“黄鹂歌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C.五颜六色爱国情怀冰天雪地锻炼身体解说:

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D.你的笑容像一朵花,你的笑容像一幅画,你的笑容像一首诗。

解说:

这句话有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

【山东省德州市】4.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的词性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在(A)秋天里,我喜欢芦花。

它生在细细的(B)苇秆的上端,在日渐寒冽的风里不停地(C)摇曳。

然而,从来没有一束芦花是被(D)寒风吹落的。

【山东省德州市】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什么地方我曾经看见这样一棵苍老的枸杞树呢?

是在某处的山里吗?

是在另一个地方的花园里吗?

B.当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豪华、富丽。

C.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

“我的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

”可以说这行诗是象征诗派的代表。

D.著名作家、翻译家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逝世,其著作有《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等。

【山东省济南市】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光明小学开展了《让阅读陪伴我成长》主题读书活动。

B.新城区的立体斑马线视觉效果神奇:

远远看去,仿佛一个个长方体凸起在地面上。

C.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故事,至今仍以戏剧、壁画、传说……等形式广泛传播。

D.面对各种突发事故,很多没有经验的司机都束手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山东省临沂市】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

B.“啊,萤火虫就在我的手上。

”影子兴奋地告诉盲孩子,“你把它接过去,它一点也不烫手,真的不烫手。

C.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高的白石基上。

D.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

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

都不是。

【山东省青岛市】7.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我在苏伊士附近打了很多鱼”一句的宾语部分是“很多鱼”。

B.“地下水流因为两海的水平面不同,必然要从红海流到地中海”是因果关系复句。

C.“几个”是数量词;“曾经”是副词。

D.“走过去”和“得到了证明”都是动宾短语。

【山东省泰安市】4.下列语句的复句关系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并列复句)

B.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

(转折复句)

C.如果稼轩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假设复句)

D.我并不知道这就是在写字,甚至也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这种东西。

(递进复句)

【山东省泰安市】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的彩画,还有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

B.什么,就这么个侏儒?

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

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

C.“很好,”我父亲叫到,“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儿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

”我又照着做了。

D.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放学了,——你们走吧。

【山东省威海市】5.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从2016年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将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B.我们曾被认为是没有担当的80后和90后,我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

我是新青年,我为自己代言。

C.从长远看,不仅读书写字需要态度端正、严谨认真,我们做任何事情何尝不是如此?

D.“甲午国殇·民族复兴”主题教育基地的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四川省广安市】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2分)

A.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理性上网。

B.参观邓小平故居,你是周末去呢,还是暑假去呢?

C.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D.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将组织完成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电视活动。

【四川省雅安市】6.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左拐;继续向前,走到第二个十字路口,还是左拐,跨过马路,就是图书馆。

B.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赴后继地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C.室外环境污染,包括建筑物外墙(最典型的是玻璃幕墙)的反射光、夜间过亮的城市灯光(如广告牌、霓虹灯、景观灯的光)产生的光污染。

D.伙计们,别放走它!

这年月,咬人可不行!

逮住它!

哎哟⋯⋯哎哟!

【天津市】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B.雨果说:

“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

C.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给人类埋下了隐患?

D.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元索。

 

【答案】DA.(困惑地叉开双手)这是怎么啦,诸位?

说真的,我们大伙儿怎么这么傻呀?

B.麻雀、斑鸠、白鹅、鸭子,还有老公鸡和老母鸡,趁看天色昏黒,就从大道旁开小差了。

C.“同学们,拿出毅力来!

”査老师鼓励道,“当然,我也很需要毅力!

【答案】3.(3分)D《十年》表达的是不是不敢爱,也不是不去爱,只怕爱也是一种伤害……

【答案】7.BA项中只在句末用问号;C项概数间不能用顿号隔开;D项冒号改用逗号。

【答案】3.D A项“映照得明亮”是动补短语;B项“我们”做主语;C项表条件关系的复句

【答案】3.B “荷风千里”是画幅的名称,应该加上书名号。

【答案】4.CC项中“五颜六色”和“冰天雪地”两个词语是“并列短语”。

【答案】4.CC项是动词,其他三项是名词。

【答案】5.B(2分)B项应为“十七八”是一个约数,中间不能用顿号隔开。

【答案】4.BA项书名号改为双引号;C项省略号和等不能连用;D项陈述语气,句末用句号。

【答案】4.C“太和殿”和“中和殿”后面逗号应为顿号。

【答案】7.D“走过去”是动补短语。

【答案】4.AA句是条件关系的复句。

【答案】5.B“什么,就这么个侏儒?

”中的问号运用不恰当,这不是问句。

“什么”后面用“?

”,“侏儒”后面用“!

【答案】5.(2分)D把顿号改为逗号。

【答案】5.AA句分号改为冒号。

【答案】6.A“还是左拐”后面的“,”改为“;”。

【答案】4.DD项省略号和等不能连用。

 

二、现代文阅读

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网络进入“我是你爸爸时代”

   现在我越来越感觉未来世界更可能是由高科技公司严密掌控下的人类社会,它们不单决定一个人何时生,何时死,更决定了一个人何时哭,何时笑,甚至是如何思考。

   过去十年里,我看着亚马逊的图书推荐从莫名其妙变得异常精准,仿佛隔着屏幕坐着一个图书管理员。

他对我的熟悉程度在与日俱增,我已经不需要说任何话,他就能向我推荐一批我绝对不会放过的书籍。

亚马逊能做到这一切,基于它对用户数据的分析,以及对我的浏览和购买行为的分析。

因此,在一次次购物过程中,亚马逊逐渐了解我,可以越来越精准地做出推荐。

   如果亚马逊更进一步呢?

   举个例子,假若我是个地心说支持者,在亚马逊上不断购买相关的书籍,而亚马逊作为一家科技公司,觉得有责任推荐日心说。

于是,它根据既往的用户数据,寻找到一套最有效的书单,可以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渐渐地对地心说产生怀疑,然后发生动摇,最终投向日心说的怀抱。

当然,在许多人看来,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问题是,地心说或日心说并不是重点,重点是亚马逊拥有的这种科技能力本身。

假设让一个人从地心说支持者变为日心说支持者在技术上是可行的,那么,如果亚马逊想要改变用户的其他认知呢?

   这是用户自我发展的偶然,还是亚马逊利用技术造成的必然?

换一句带有男权社会色彩的话来说:

亚马逊究竟是你儿子,还是你爹?

   以“今日头条”为例。

作家无论在平台上发送任何内容,系统都会先尝试着给予一定数量的推荐。

比如说把这条内容推送给一万人,然后计算这一万个人里会有多少人愿意点开阅读。

如果比例达到标准,就会向更大范围的用户进行推送;如果达不到标准比例,那么就会停止推荐,让这条消息自然沉底。

这相当于给每一个作家制定了绩效考核指标,而且在最短时间内就可以给出反馈——读者喜欢或者不喜欢。

同样,如果你是一名读者,在每次给你推送的消息,系统会检测你点开了哪几条。

然后在下一轮推荐时,去掉那些你不感兴趣的主题,推荐你可能感兴趣的主题。

于是,你越点越多,你想要看的也越来越多,最后根本停不下来。

   也就是说,你的订阅和阅读从一种主动行为,变成一种被动行为。

你最终能看到什么,并不取决于你的主观意愿,而是由系统决定——决定你能看到什么,不能看到什么。

回到亚马逊的问题上来,如果是系统“希望”你看到什么的话,这究竟算是你的自由选择,还是科技公司利用技术造成的某种必然?

   什么叫“我是你爸爸时代”?

这就是,科技公司认为它们比你更懂你,它们的判断高于你的判断,它们的意志凌驾于你的意志之上。

   传统互联网时代,用户是作为单纯的消费者而存在。

互联网公司无论提供的是服务还是内容,用户的主要行为是消费。

但是,在“我是你爸爸时代”,用户除消费内容和服务之外,还被科技公司当作生产资料的一部分。

不单要消费内容和服务,还需要充当信息的传播路径和提升用户活跃度的工具,用户行为本身也从消费变成生产。

   这就是各种智能算法不断被诟病,但是科技公司依然在不断加大投入和执行力度的原因——它是有效的,受到智能算法控制的用户,能够产生设计者所期待的行为,得到他们想要的数据。

   而你的意志呢?

你的意愿呢?

你的选择呢?

这些事情好像已经变得不再重要。

我认为,“我是你爸爸”的背后,潜藏的逻辑是:

一小部分人高于另外的多数人,前者可以决定后者的行为。

从决定他们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逐步演进到决定他们相信什么、赞同什么以及认同什么。

因为前者比后者聪明,而且占据技术上的优势。

   未来的高科技公司,有必要的话,可以通过控制你看到的每一个网页、每一条信息、每一个路边灯箱,或听到的每一句广播,影响你的潜意识,让你莫名其妙辞掉工作,醒悟过来时发现自己站在某个鸟不拉屎的高原湖边,只不过是因为当地企业向网络公司支付了一笔高额旅游推广费而已。

   网民喜欢叫这个“爸爸”,那个“爸爸”,可能他们都是对的。

(1)浏览文章,说说“我是你爸爸时代”有何时代特征?

(2)编写阅读提示可以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揭示作者的写作意图。

请你为本文编写一段阅读提示。

50字左右。

(3)你读了这篇文章后转发到了朋友圈,引起广泛讨论。

联系生活,请你针对网友的留言作出回复。

网友甲留言:

科技即将控制人类?

是不是杞人忧天了?

网友乙留言:

读完文章,惊悚。

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身心就被绑架了,我还是我吗?

你的回复:

________。

【答案】

(1)科技公司利用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在掌握并可能改变人的意志意愿,产生其期待的行为;用户除消费内容和服务之外,还被科技公司当作生产资料的一部分。

(充当信息的传播路径和提升用户活跃度的工具,用户行为本身也从消费变成生产)

(2)示例:

网民喜欢叫的这个“爸爸”、那个“爸爸”,但深入思考后你会发现:

真相很恐怖!

新兴互联网络,他正在改变你、左右你,你还敢叫他“爸爸”吗?

(3)示例一:

我们要辩证的看待科技发展:

保持初心,善用科技。

科技不是洪水猛兽,它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更精彩。

例如,文中的阅读推送让阅读更高效。

但是我们也要坚持自己的判断,服从于自己的意志,不被科技左右。

示例二:

我赞同乙的观点。

科技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

像文中所说阅读都已经被牵着鼻子走。

所以这不是杞人忧天,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解析】【分析】

(1)根据“在“我是你爸爸时代”,用户除消费内容和服务之外,还被科技公司当作生产资料的一部分。

不单要消费内容和服务,还需要充当信息的传播路径和提升用户活跃度的工具,用户行为本身也从消费变成生产。

”概括作答即可。

(2)此文可以设置几个关键词,什么叫“我是你爸爸时代”?

网民喜欢叫这个“爸爸”,那个“爸爸”,“我是你爸爸”的背后潜藏的逻辑是什么?

注意字数的限制。

(3)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联系生活,请你针对网友的留言作出合理回复即可。

如,我支持甲的观点。

科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源于人、造福于人,又怎么能控制我们?

像文中所说丧失自己的阅读判断,那是源于人本身的思维惰性,这和科技无关。

故答案为:

⑴科技公司利用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在掌握并可能改变人的意志意愿,产生其期待的行为;用户除消费内容和服务之外,还被科技公司当作生产资料的一部分。

(充当信息的传播路径和提升用户活跃度的工具,用户行为本身也从消费变成生产)

⑵示例:

网民喜欢叫的这个“爸爸”、那个“爸爸”,但深入思考后你会发现:

真相很恐怖!

新兴互联网络,他正在改变你、左右你,你还敢叫他“爸爸”吗?

⑶1、示例一:

我们要辩证的看待科技发展:

保持初心,善用科技。

科技不是洪水猛兽,它让我们的生活更便捷、更精彩。

例如,文中的阅读推送让阅读更高效。

但是我们也要坚持自己的判断,服从于自己的意志,不被科技左右。

示例二:

我赞同乙的观点。

科技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

像文中所说阅读都已经被牵着鼻子走。

所以这不是杞人忧天,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筛选和提取能力。

解答此题考生要整体感知文章,找准问题所在的区域,抓关键语句进行整合。

⑵本题考查考生概括能力和阅读的能力。

考生要读懂题干要求,找准关键词,理解其内涵。

在阐述时注意题干的字数限制。

⑶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考生要围绕文章的中心,联系生活实际,针对问题具体作答。

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艾叶香中寻玉佩

邹凤岭

   ①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

湖岸被雨水浇出一片嫩绿,艾叶散发着清雅的香气。

在这氤氲的艾香中,我又想起了儿时的情景。

   ②年幼的我跟在奶奶身后,走过村头的木桥:

迎春花一片片,新生芦苇一丛丛。

雨水打湿高高晾起的渔网,细细地流进湖里。

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摘下一片嫩芽,仿佛闻到了那贴在锅里的艾饼的香甜。

雨后积在艾叶上的水滴从指缝滑落,“滴答”声融入醒来的土地。

   ③沿着当年的田间小路,我又回到了老屋。

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

老屋南墙上,树枝支起的窗棂与木板拼成的门楣上方,挂着菖蒲与艾条。

窗棂下摆着老旧的石磨,这磨由上下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形石块做成,磨拐是用门前大楝树的枝做成的,一端连接在上磨,一端用绳索系挂在灶房的横梁上。

我仿佛又听到石磨“吱吱”转动的响声,看到奶奶教我磨面的身影。

奶奶推动磨拐,石磨每转动一周,我就往磨眼里添加一小瓢碎米粒。

随着石磨一圈圈转动,细面就落在了磨盘里。

奶奶在面粉里加入焯过的艾叶,拌匀,做成小饼,贴在锅灶上。

生起红红的灶火,慢慢地煎。

随着木制锅盖下滴进铁锅的水溅声,热气带着那艾的香、面的甜,飘满村落。

   ④推开奶奶的房门,那个老旧的木箱子静静地守在屋角。

触摸脱去桐油的边框,那些往事愈加清晰。

   ⑤那年新年,奶奶打开木箱子,从箱底下摸出簇新的一角纸币,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是给我的压岁钱。

就在打开木箱那一刻,我看到了一支黄亮亮的竹笛,红线系着颗玉心佩。

听父亲说,竹笛是爷爷生前留下的,玉心佩是奶奶的奶奶传下来的。

   ⑥再见玉心佩是在那个灾荒年,在遭遇连续的自然灾害后,村里人食不果腹,野菜不够充饥,我再没闻见艾饼的香气。

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

回来后,变戏法似的做出了艾叶饼。

我跟随奶奶去上坟,祭祀仪式毕,奶奶给了我一块小艾饼,将剩下的全都分给了跟来的孩子们。

   ⑦奶奶上了年纪后,眼睛已看不见,她常坐在门槛上静静地听雨。

有一段日子,奶奶倚在床上,连门槛也少坐。

雨细细地下,风轻轻地吹,门楣上枯艾和菖蒲呜呜作响,好似远处隐约传来的竹笛声。

我瞧见奶奶脸上浮现出少有的红晕,伸出小手抚摸奶奶的脸。

静静地,听见奶奶自言自语小声说:

“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

   ⑧那之后,奶奶再没下过床。

母亲打开奶奶的旧木箱,我看到了那黄亮的竹笛,却不见了系在竹笛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