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油田第二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69794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第二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第二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第二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第二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第二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第二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第二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第二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第二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第二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第二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第二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第二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第二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第二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第二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第二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第二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松原市油田第二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第二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吉林省松原市油田第二中学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一、积累与运用(14分)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汉字(2分)

1.伫立()档案()滑稽()xuàn耀()

【答案】zhùDàngjī炫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

注意“伫”不能读成“chù”。

考点1: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考点2: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在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诗文名句、对联及交际语句。

(12分)

2.乡书何处达?

(《次北固山下》)

3.

,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

4.《泊秦淮》中暗讽统治者沉溺于歌舞升平、苟且偷安的丑行,表达作者对颓靡世风的愤慨的诗句是:

5.《论语》中孔子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6.《钱塘湖春行》中最能表达初春景象莺歌燕舞的诗句是:

【答案】2.归雁洛阳边。

3.无可奈何花落去

4.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

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

注意易错字的书写:

2中“雁”、6中“燕”。

结合本题,还应按要求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间。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7.春节将要来临,传统文化习俗为我们提供了学以致用的机会,请为下面的对联拟出下联:

春来繁花似锦,

【答案】冬去碧草如茵/冬去小雨如酥/燕过细柳如丝

【解析】

考点: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8.小华的家长反对他阅读文学名著,理由是“那都是闲书,有时间多做点课外题”。

小华请求你帮助他说服家长。

把你要说的话写在下面,要求语言得体,有说服力。

【答案】围绕“读书是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只有多阅读多积累,才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采,才能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知识面”回答,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口语表达能力。

此类题要求的是口语表达的“交锋性”,答题时围绕“读书是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只有多阅读多积累,才能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采,才能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知识面”回答,而且说话时要有尺度,要有理有据,还要注意语气要委婉。

考点: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阅读(46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9.本文选自,作者是清代代学者、文学家。

(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分)

①山门圮于河()②阅十余岁()

③尔辈不能究物理()④是非木杮()

11.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

请简要概括。

(2分)

12.石兽为什么会在河的上游出现?

用自己的话说说老河兵的理由。

(2分)

13.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请你再举出一个犯下类似的错误或闹出类似笑话的事例,简要叙述其大概内容。

(3分)

【答案】

9.《阅微草堂笔记》,纪昀

10.

(1)倒塌

(2)经过,过了(3)事物的道理、规律(4)这

11.他们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没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

(意思对即可)

12.上游来水,冲石兽正面,反作用力导致泥沙被冲走,地面下陷,石兽失去平衡,所以向

上游倾斜。

再冲刷,石头又再转动,转动个不停,于是逆水而上了。

(意思对即可)

13.许多自然现象,我们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

事例略。

【解析】

9.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的积累。

平时要多积累一些重要作家的文学常识:

原名、籍贯、生卒年月、称谓、代表作品等。

考点:

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10.

试题分析: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注意:

“阅”是古今异义,经过,过了;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理解,解题时,应找出庙僧和讲学家再看法上的相同之处,不难明确,他们都只从自己了解的一方面去看待问题,没有综合各方面因素看待问题,答题时意思对即可

考点:

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重要句子的理解。

根据提示,理解老河兵的话,翻译成汉语,意思对即可。

考点:

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解答本题第一问根据庙僧、讲学家只是根据自己的知识来判断石兽的位置而没有寻到,老河兵根据自己的实践并综合各方面因素寻得石兽的事件的叙述,不难得出“许多自然现象,我们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的答案;第二问是考查对文章有创意的阅读,解题时,所举事例只要能突出这一中心即可。

考点1: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乙)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5分)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注】

(1)迥:

远。

(2)销:

同“消”。

14.“迥临村路傍溪桥”一句中“临”的意思是(1分)

15.“白玉条”一词突出了梅花怎样的特点?

(2分)

16.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案】

14.挨着,靠近

15.洁白如玉,花开繁茂

16对梅的早早开放的惊喜和赞叹。

【解析】

14.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解题时要结合上下文,本诗中,结合“迥”的注释,可明确“临”是“挨着、靠近”之意。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从“白玉条”可明确其色白,而且用“条”形容“梅花”开得繁茂。

因此答案可整合为:

写出了梅花“洁白如玉,花开繁茂”的特点。

考点:

鉴赏诗歌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6

14.

试题分析:

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任何一首诗歌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

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如本题中从“不知”、“疑”这些词可感受到作者的惊喜赞叹之情。

考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那盆水仙花

上学期我到横河村小支教。

那天正在上课,突然,隔壁教室里传来了李老师愤怒的呵斥声:

“你又来了,出去!

出去!

”很多学生也跟着喊。

嘈杂声影响了我的课堂,我连忙打开教室门,只见李老师正连拉带拽地把一个老头推出教室。

老头六十来岁,满身邋遢,拖着个大麻袋,傻笑着一步一顿地离去。

课后,李老师告诉我,老头子是本地的孤寡老人,脾气古怪倔强,不管你上没上课,常常旁若无人地闯入教室乱找乱动,把垃圾桶翻得一片狼藉。

正说着,我班有个学生跑来,“杨老师,快,快去,陈业被那老头打了!

当我赶到时,陈业已被老头推倒坐在地上哭喊着:

“还我……我还没喝完啊,臭老头!

”原来老头盯上了他手中的饮料瓶,没等他喝完就抢去了,在他眼里,能卖的垃圾简直就是“宝”。

校长也赶来了,一边骂一边把老头踉踉跄跄地推出了校门。

几天后,我班正在朗读课文。

“嘭”的一声巨响,教室门猛地被撞开,大家吓了一跳。

一看,又是那老头。

一手拖着麻袋,一手紧攥拳头,朝教室后面的垃圾桶大摇大摆地走去,那架势随时等着反抗我来推他。

“臭老头,出去!

”“臭老头,快出去!

”很多学生异口同声地喊着,整个课堂一片喧哗。

当老头走近我时,我出人意料地让开了道,并向学生作了个安静的手势。

“继续朗读吧,不要打扰老爷爷捡东西了!

”我平静地说。

犹豫间,琅琅书声又逐渐响起。

我们反常的举动让老头有些发愣。

他从垃圾桶里翻出了几个饮料瓶后,竟加快了脚步往外走,饮料瓶掉出了一个也不知道。

我捡起来送到他手中,他疑惑地看了看我……

又过了几天,我正在上课,教室的门又突然被推开,老头刚探进半个身子,一看是我,竟缩了回去,还轻轻地带上了门离开了。

我们发现老头和以前都不大一样了!

我问学生:

“老爷爷为什么会变了呢?

“我知道,因为前几天老头子没有被老师推出去。

“杨老师没骂他,还帮他捡瓶子!

”陈业若有所思地说,“老头……老,老爷爷好像知道杨老师对他好!

我说道:

“老爷爷一个人孤零零的,每天起早贪黑到处捡破烂不容易呀,老师有个办法可以帮帮他:

大家平时把丢弃的那些废品专门放进一个袋子收集起来,送给老爷爷,谁愿意负责这件事?

“我愿意!

”“我也愿意!

”……好多学生都争着说。

没想到陈业也抢着举手,我把这件事交给陈业负责。

从那以后,我班无论上什么课,老头子再也没有闯进教室了。

临近期末的一天,我一进教室就看见讲台上多了一盆水仙花,我惊讶地问:

“这花是哪位同学放在这里的呀?

”陈业兴奋地说:

“老师,花是老爷爷从菜市场买来的,他让我带到教室摆在讲台上,说是谢谢同学们,谢谢您呢!

”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那节课上得特别开心。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过去了。

暑假里我又被临时通知回到原单位。

教师节那天,遇到了李老师,我问起老头子的事。

李老师说:

“他死啦。

”“啊,怎么死了呢?

”我很是惊愕。

“暑假里,他跳入水中救上了一个小孩,自己却因体力不支被淹死啦。

听村里人说老头也不怎么会游泳。

”李老师补充道,“对了,他救的小孩就是你班的陈业……”

我听着,心里酸酸的,竟有些想流泪,朦胧间眼前就浮现出了那盆水仙花……

1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分)

呵斥()倔强()兴奋()惊愕()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2分)

(1)……常常旁若无人地闯入教室乱找乱动,把垃圾桶翻得一片狼藉。

(2)校长也赶来了,一边骂一边把老头踉踉跄跄地推出了校门。

19.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4分)

一手拖着麻袋,一手紧攥拳头,朝教室后面的垃圾桶大摇大摆地走去,那架势随时等着反抗我来推他。

20.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共写了几件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分)

21.说说老头的行为前后变化之大的原因。

(3分)

2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老头是个什么样的人。

(3分)

23.文章的结尾“我”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24.文中老师的做法影响了同学们。

在你的记忆中,有没有带给你深刻影响的老师?

请说出是哪件事影响了你。

(5分)

【答案】

17.hējuèxīngè

18.

(1)指垃圾桶被老人翻得乱七八糟、杂乱不堪的样子。

(2)指老头被校长推得走路不稳,歪歪斜斜的样子。

19.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老头的满不在乎(嚣张、傲慢)的样子,突出了他对我们的仇视和抵触的心理。

20.时间顺序。

(1)老头闯入课堂翻垃圾;

(2)我善待老头;(3)同学们帮助老头;(4)老头送水仙花;(5)老头救学生牺牲。

21.因为杨老师(“我”)没有呵斥驱赶他,同学们还收集废品送他,这种尊重和关爱让他感到温暖,所以改变。

22.有尊严、懂感恩、舍己救人(注意结合点)

23.被老人的行为所感动,为老人的离去而难过,表达了对老人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来源:

学。

24.略

【解析】

17.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尤其是形近字、同义字,拿不准的要查字词典,才能够准确无误读出来。

考点: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

18.

考点: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把握。

解答第一问时从“上学期”、“几天后”、“又过了几天”等标志性的词语可明确是“时间顺序”;解答第二问时,要注意找出所叙之事件,运用“什么人干什么事”的句式回答即可。

考点1:

分析记叙的顺序。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2: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1.

试题分析:

解题时,结合“我”和别人对老头的态度即可明确答案。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分析人物的形象时,要结合文章中叙述的事件来看,因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在一个特殊事件里能得到充分的表现。

仔细阅读文章后,结合对老头的描写即可概括出其特点。

如从“老爷爷一个人孤零零的,每天起早贪黑到处捡破烂”处可看出他是一个有“尊严”的人,再从他对“我”的回报可明确“懂感恩”,从救人牺牲可明确“舍己救人”。

考点:

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3.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解题时,先要通读全文,概括要点,再得出答案。

如本题中,通读全文,可把握到“我”听到老人舍己救人后心有所触,是:

被老人的行为所感动,为老人的离去而难过,表达了对老人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4.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有创意的解读。

解题时,根据提示,写出给自己留下深刻影响的老师并说出是哪件事影响了你,语言表达简洁、连贯即可。

考点: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名著阅读(5分)

25.“五四运动”以后,有一种被称为“小诗”的文学形式盛行一时,在数量众多的“小诗”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冰心的诗集《》和《》。

(2分)

请根据下面的精彩片段,说说其诗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3分)

(1)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

(2)婴儿是伟大的诗人,在不完全的言语中,吐出最完全的诗句。

(3)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孩,卧在宇宙的摇篮里。

(4)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答案】《繁星》、《春水》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参考课本名著导读,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第一问考查对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的积累。

平时要多积累一些重要作家的文学常识:

原名、籍贯、生卒年月、称谓、代表作品等。

第二问考查对诗歌内容的把握。

(1)中可得出“母爱”、从

(2)中可得出“童真”、从(3)中可得出“自然”、从(4)可感受到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进行整合即为: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

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考点1:

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考点2:

识记文学名著内容。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三、写作(60分)

26.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

(1)题目:

《从来不曾把你忘记》

作文

(2)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乌龟。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小男孩想让这只乌龟探出头来,用尽了他所能够想到的办法。

他用手去拍打它、用棍子敲击它,但任凭他怎么拍、怎么敲,乌龟就是连动也不动。

后来,他的祖父看到了,帮他把乌龟放到暖和的炕头上。

过了一会儿,乌龟便因温暖而渐渐地把头和四肢伸出了壳外。

于是祖父对小男孩说:

“当你想要让别人按照你的意思去做时,不要采取攻击的方式,而要给他关怀和温暖,这样的方法往往更加有效。

”温暖待人,你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作文要求:

①作文一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结合最熟悉的生活,抒发最真挚的情感;

②作文二根据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可以记叙经历,可以抒发感情,可以发表见解,但不能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

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④600字左右。

【答案】

(1)参考例文:

从来不曾把你忘记

我说,你世上最坚强;你说,我世上最善良。

我问,你将要去何方;你指着,大海的方向。

——题记

又是雨季,窗外的细雨如同顽皮的小猴子一般,咚咚咚的敲着我的窗棂,惹得我情不自禁向外望去,雨点淋湿了天空,淋湿了城市,同时也淋湿了我那封存已久的记忆……

小学毕业后,你就去了长春读书,但在小学6年里,你给我最深的记忆,却是毕业后的那一次,最后的那一次,出来玩儿。

依昔记得,那天早晨你给我打电话,开头便在调侃我:

“喂,小懒虫,太阳都晒屁股了,起了吗?

”我说:

“呦,大美女,怎么想起来给我打电话了,有嘛事啊?

”“嗯,今天我回来,咱们出来聚一聚吧!

”“拉倒吧你,你还能回来,鬼才信!

”便匆匆挂断了电话,竹,可你知道吗,这时的我多希望这是真的,正在独自伤感的时候,小辉打来了可谓救命的电话:

“喂,琦,今天竹回来,正在召集咱们几个呢,听说你不信,我给你打电话,怎么,我的话你还不信吗?

”“啊,这是真的!

”这个消息让我转悲为喜,我赶紧穿好衣服,到了约定地点,看到你们都已经到齐了,见到你第一眼,感觉你又成熟了,一身白色连衣裙,散着头发,宛如天上的仙女,不食人间烟火。

忍不住上去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仿佛有千言万语说不完,道不尽,却最终汇成一句话,我好想你!

吃午饭的时候,你买了很多东西,蓦然发现,这都是我们的最爱啊!

是啊,你把我们6个的喜怒哀乐记于脑际,若还有机会,我还愿再叫你:

好姐姐!

记得有一次,我们6个在美食城吃饭,你和高吃炒饭,羽和盛吃米粉,剩下我和小辉吃麻辣烫,这时她过来了,到了就对你出言不逊,一时着急,我回了她几句,可她的话更不堪入耳,都把我气哭了,还好你回来替我解围,帮我亦是帮我们6人出了一口恶气,那时的你处事不惊,却把她们说得无颜面与你我二人再见。

竹,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之间“天大,地大,闺蜜最大!

”的誓言;还记不记得我曾说过“怎样对我都可以,别动我闺蜜,这是我最后底线!

”竹,你知道吗,关于你们这些比我生命还重要的朋友们,我从来不曾忘记有你们之间的点点滴滴,我想以后也不会忘记吧,我真的不曾忘记你们,以及有关于你们的回忆,纵使,你我有了心仪的人,有了更多的朋友,我们的情谊也不会变,对吧?

我希望,在我吹灭15岁时日蜡烛时有你在,在我吹灭18岁生日蜡烛时有你在,在我吹灭最后一次生日蜡烛时你还在,好不好?

前些日子,再与妈妈意外提到了你,得到的却是:

"小孩子这么重感情!

"的感叹与惊讶,使得,你——边星竹,是我永远的朋友,无论时光如何变迁,我相信,我从来不曾把你忘记!

(2)参考例文:

心暖

有个男孩养了只小乌龟。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小男孩想让这只乌龟探出头来,但任凭他怎么拍、敲,乌龟就是不动。

后来,小男孩的祖父看到了,笑了一笑,帮他把那只乌龟放到了一个暖炉的上面。

过了一会儿,乌龟因暖和而渐渐把头、四肢和尾巴伸了出来。

男孩见此开心地笑了。

于是,他的祖父对小男孩说:

“当你想要让别人按照你的意思去做,去改变时,记住不要采取攻击的方式,而要给予他关怀和温暖,这样的方法往往更加有效。

人是复杂的,即使是小学生,也让你捉摸不透,有非常懂事的,而不必老师和家长多费一份心的;但总有那些倔强的、“顽固”分子,让你头痛不已,一次一次地谈心,一次一次地教育,唉,一腔热情换来的是一张张毫无表情的、甚至是满是愤怒的脸……看了这个故事,不仅哑然失笑,自己不就是那个偏激的小孩吗?

尽管是好心,但方式过激,也会枉然。

班里有俩男生,课上随便讲话,让他们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是不太可能的事,作业也是靠盯梢补上的,可放弃他们真的可惜了,那天在办公室,我也不问他们是否会读,先把单词读了几遍,然后叫他们自己读,俩人合作,在一旁练读单词,稍等后,听他们读,等他们会读了,要求拼出,先试着来,不会的再和他们一起拼读,我也始终一脸坦然,没说一句“怀旧”的话,就是“不会读我教,不会拼,我教,不会默写,五遍,十遍……我等你”,真的,心越急,自然就要忍不住“暴跳如雷”,学生自然也就冷谈、拒绝了,现在,事先没指望他们拼写出来的,奇了怪了,他们到能写出大部分,并且,自己也有些“受宠若惊”了,学生出奇的配合你!

学生学得差不多时,我会问:

今天怎么学得这么好?

老师真的希望你们也像其他学生一样,拿到理想的成绩!

看看他们脸上的神情,(不反对的话),我会说:

你们能自觉最好,若不自觉,我要来提醒的!

他们笑了,那时我还会说上一句:

那么俩看谁先过那条线!

温暖地待人,你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结果。

【解析】

(1)试题分析:

这是感恩类题材的作文,根据“不曾忘记”可明确选材应是过去的人和事为材料,要叙述出“不曾忘记”的原因。

此类文题,叙事要具体,重点是在叙事基础之上的抒情与议论。

在写作时,往往开头先写点抒情的,引出下文对过去时光的追忆,再写点抒情或议论的句子呼应开头、点明主旨。

(2)试题分析:

根据“温暖待人,你将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的提示,可明确应从“温暖”二字入手选材、立意。

“温暖”从表面上看,是指人的肉体感到温暖,这是实写;另一方面,则是指给人以希望、以鼓舞、以安慰、以力量的某种精神,它像暖流一样安抚着人的灵魂,这是虚写。

掌握了“温暖”具有的虚实两方面的含义后,选材就不会再拘泥于表面了。

在写法上,可以直接写温暖,从温暖引出带来温暖的人,他是怎样带来温暖的,进而歌颂他的精神,对人们的重要意义;也可以采用烘托的手法,先描写场面,人们的不同表现,再引出带来温暖的人;还可以开篇即写温暖引申义方面的事情,从精神生活角度着笔,注意挖掘人物的内心活动,从精神领域中开掘主题。

考点:

按要求写作。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