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考研试题政治经济学部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70810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9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届考研试题政治经济学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历届考研试题政治经济学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历届考研试题政治经济学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历届考研试题政治经济学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历届考研试题政治经济学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历届考研试题政治经济学部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历届考研试题政治经济学部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历届考研试题政治经济学部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历届考研试题政治经济学部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历届考研试题政治经济学部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历届考研试题政治经济学部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历届考研试题政治经济学部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历届考研试题政治经济学部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历届考研试题政治经济学部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历届考研试题政治经济学部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历届考研试题政治经济学部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历届考研试题政治经济学部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历届考研试题政治经济学部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历届考研试题政治经济学部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历届考研试题政治经济学部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届考研试题政治经济学部分.docx

《历届考研试题政治经济学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届考研试题政治经济学部分.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届考研试题政治经济学部分.docx

历届考研试题政治经济学部分

历届考研试题(政治经济学部分)

一、导论

2002年(文科)单项选择第5题

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是(B)

A交换B生产C消费D分配

二、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2002年(理科)单项选择第4题: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C)

A剩余价值学说

B生产价值理论

C劳动二重性学说

D劳动力商品理论

2002年(理科)单项选择第5题:

一本书售价18元5角,这里的“元、角”是(A)

A价格标准

B价值尺度

C观念货币

D货币价值

2002年(理科)多选第20题、2002年(文科)多选第21题: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ABDE)

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C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D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E是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2002年(文科)单项选择第4题:

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通过(C)

A商品的有用性来体现

B商品的广告传播来体现

C商品的交换来体现

D商品质量的鉴定来体现

2002年(文科)多选第18题:

经济运行中通货紧缩一般表现为(BCD)

A货币供应增速减缓

B物价持续普遍下降

C货币供应量少于货币需求量

D货币升值

E居民储蓄存款总额增加

2002年(文科)辨析第32题: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变化就是价值变化的表现。

【答案要点】

(1)价值是价格的内容和基础。

在自由竞争条件下,价值的变化必然引起价格的变化。

(2)但是,在现实的交换活动申,影响价格变化的不仅仅是价值的变化,还有供求关系、竞争、货币币值和政府政策等因素。

2003年单项选择第5题: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D)

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

D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2003年不定项选择第18题:

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ADE)

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

C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E市场价格围绕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2005年单选第5题:

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12000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C)

A实在的货币

B信用货币

C观念上的货币

D现金

2005年多选第18题:

资本主义地租中的绝对地租(ABD)

A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以上的超额利润

B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

C形成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D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发展阶段

2002年(理科)单项选择第6题: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B)

A生产的日益社会化

B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

C国内有效需求的扩大

D生产集中程度的提高

2002年(理科)不定项选择第19题:

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分析的意义在于揭示(BCDE)

A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资本运动所采取的形式

B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C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全部资本都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

D工人的个人消费不过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

E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2002年(理科)多项选择第21题:

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ACD)

A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

B全社会的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不相等

C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高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

D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低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

E生产价格的变动不再以价值的变动为基础

2002年(文科)多选第20题:

某市相同建筑结构的居民住房的月租,在繁华的路段为35元/平方米,在郊区为10元/平方米。

这种差别产生的原因在于住房的(ABE)

A地理位置不同

B经营垄断

C土地所有权垄断

D租用者的用途不同

E供求状况的不同

2003年单项选择第7题:

在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条件下,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地租是(B)

A级差地租I

B级差地租Ⅱ

C绝对地租

D垄断地租

2003年不定项选择第19题:

G—W—G'之所以被称为资本的总公式,是因为它(CE)

A既包括买的过程,又包括卖的过程

B既包括商品运动,又包括货币运动

C概括了各种资本运动的一般特征

D概括了资本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共同特征

E体现了资本运动的根本目的

2003年不定项选择第20题: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ACDE)

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利润率的提高

C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例的降低

D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

E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2003年不定项选择第21题

股票价格:

(ABCE)

A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B与预期股息收入成正比

C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D是它所代表的实际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

E不是股票的票面额

2003年辨析第32题:

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为了直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答案要点】

资产阶级国家直接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之一。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加深,迫使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凭借国家的力量来加以缓解。

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是为资本主义整体生产过程创造必要条件,为私人垄断资本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基本产品、开发高新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支持私人垄断资本的发展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和运用国有资本,主要是为干预和调节经济运行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以维护其垄断统治,并非直接为获取丰厚的利润。

2004年不定项选择第19题: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同时也是(BCD)

A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

B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C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发生转移的过程

D资本家集团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E超额利润消失的过程

2004年分析第35题:

 据估计,今天在美国有6000家公司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这种迅速出现的"工人资本主义"概念也适用于相当大部分的美国经济。

但是工人拥有股票不会轻易转变为工人管理。

有的工人股东说:

"我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一切都和以前一模一样。

"也有的工人股东认为,在"雇员拥有股票计划"下,越是尽力干,得到的就越多。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实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原因。

(2)评析工人股东的两种看法。

【答案要点】

(1)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克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进行着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以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

"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推行正是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要求的一种措施。

(4分)

(2)工人股东的第一种看法主要是从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方面来看的,也就是说,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并不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的实质,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对立关系。

雇员拥有股票,只是说明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范围内,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锁链稍有放松,但不可能改变雇佣劳动者的阶级地位。

(3分)

工人股东的第二种看法,看到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变化,看到了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有:

使工人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缓和劳资冲突和社会分配不平等的矛盾,有利于资本家的利润得到实现,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发展。

但是,这种看法忽视了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关系的实质。

(2分)

2005年单选第6题:

某企业有一台高精度磨床,价值为20000元,使用年限为10年,目前已使用2年。

这时由于生产该种设备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其价值降为15000元。

此时,这台高精度磨床的物质磨损是(D)

A1000元

B2000元

C3000元

D4000元

2005年辨析第32题: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它的价值同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的价值一样都是一次性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参考答案]流动资本包括以燃料、辅料、原材料形式所存在的不变资本和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可变资本。

其中燃料、辅料、原材料的价值再生产过程中通过劳动力的具体劳动能将自身的价值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凝结成新商品的价值,并制造出新的使用价值。

但是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其价值不能转移,而是通过劳动力的抽象劳动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再一次创造出来;而劳动力在剩余时间内创造的剩余价值则是无偿被资本家占有了。

由此可见,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的价值不能一次性的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命题中的观点是错误的。

四、资本循环与运行

2002年(文科)多选第19题:

产业资本循环经历不同阶段采取的相应职能形式是(ADE)

A货币资本

B固定资本

C流动资本

D生产资本

E商品资本

2003年单项选择第6题:

生产资本构成

价值

(单位:

万元)

年周转次数

固定资本

其中:

厂房

   机器

  小工具

流动资本

1000

300

600

100

500

1/20

1/10

1/4

3.4

根据上述资料该企业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为(B)

A1.0次

B1.2次

C1.3次

D1.4次

2004年单项选择第1题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

(C)

AI(v+m)=IIc

BII(v+m)=Ic

C

(v+m)>Ⅱc

DII(v+m)>Ic

五、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制度

2002年(理科)论述第35题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收入分配差距有所扩大。

请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理论和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答案要点:

(1)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对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人们的收入分配差距有所扩大,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在克服分配领域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另一方面,又要求我们注意收入分配中的差距过大问题,避免出现两极分化。

(2)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在我国现阶段有其客观性。

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会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政策,使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能得到更多的收入;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调动积极性、提高效率放在优先位置,也会使收入差距拉大。

(3)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所以,我们又不能使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国家必须采取对低收入者实行补助、征收累进的收入所得税等措施,避免出现两极分化。

2003年不定项选择第25题

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是(ABDE)

A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C各种生产要素都有价值

D实行多种经营方式的要求

E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都作出贡献

2004年单项选择第5题

把公司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这是(B)

A无限责任公司 

B股份有限公司 

C有限责任公司 

D合伙制企业

2004年不定项选择第18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劳”是指(BD)

A不同形式的具体劳动

B通过价值形式来实现的劳动

C直接的社会劳动

D公有制企业的局部劳动 

E劳动者实际支出的劳动

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2年(理科)辨析第33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可以不受道德规范。

【答案要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经济活动要有法律来保障。

但是法律无法解决经济活动中的一切问题,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还需要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遵循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

(2)同时,法律的制定及实施也是以一定的道德标准为基础的。

所以,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也要受道德规范。

2003年分析第36题

下列数据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以1997年为界,大致可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

年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GDP增长率

9.2

14.2

13.5

12.6

10.5

9.6

8.8

7.8

7.1

8.0

7.3

物价上涨率

3.4

6.4

14.7

24.1

17.1

8.3

2.8

-0.8

-1.4

0.4

0.7

根据资料,请回答:

(1)90年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两个阶段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以及国家的调控目标。

(2)结合我国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的实际,从理论上分析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答案要点】

(1)97年以前是经济过热,高能通货膨胀。

国家主要采取了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控制总需求扩张,缩小信贷规模。

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防止经济过热,在保持经济高增长的同时,抑制高通货膨胀,实现经济″软着陆″。

97年以后是经济过剩,总供给大于总需求,通货紧缩。

国家主要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加国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扩大信贷规模。

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防止通货紧缩,扩大内需,保持较高的增长率。

(2)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证明,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经济呈现波动是不可避免的。

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各产业、各部门之间协调发展,仅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是难以实现的;市场调节也有其自身的缺陷,不能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所有问题,因而需要由国家采取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来加以解决。

2004年辨析第32题

2003年9月初,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七部门联手出击开展屠宰市场集中整治,严把肉品市场准入关,规定进入市场销售的肉品必须是由定点屠宰厂(场)生产、经检疫合格的产品。

对失信企业实行"黑名单"制度,其违法违规行为将被记录在案,公开曝光。

根据材料辨析:

有必要限制市场机制的作用,让拥有强制力的政府来干预。

  

【答案要点】

(1)良好的市场秩序是维系市场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它构成对生产主体行为的制约。

当前某些不法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谋取自身利益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损害消费者利益。

由政府采取建立信用档案,借助媒体曝光等多种措施,严把市场准入关,强化法制作用、从严监管十分必要,政府为市场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

(4分)

(2)政府干预与发挥市场作用并不矛盾,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约束市场主体,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树立诚实守信的市场道德风尚,培育和发展有序的市场,恰恰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运行的重要保证。

(2分)

注:

若考生回答与上述“参考答案”不完全一致,只要回答出该题的基本含义,即可酌情给3~5分。

七、经济全球化

2002年(理科)材料第37题

下面是一组关于经济全球化方面的资料:

材料1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美国联合技术公司为开发电梯新产品,充分利用全球各国的优势,如在法国制造电梯门系统,在德国制造电子器件,在日本设计电动驱动装置,最后在美国组装。

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轿车,外国部件占27%。

日本本田公司在美国制造的协和轿车有25%的零部件在海外制造。

20世纪80年代初至1996年,国际资本流量年均增长率高达20%,远超过国际贸易约5.5%的年均增长速度。

如同交通工具的改进和铁路运费的降低曾经有力地推动了19世纪末各国的经济融合一样,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通信业的革命,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络的迅速商业化运用,则大大降低了国际间的通讯费用和交易成本。

到1996年,世界最大的5叨家公司中已有80%在网上开设网址,已有186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万台电脑连接入网,互联网用户达到6000万人。

据一些研究机构预测,2001年全球信息产业产值将达到3.5万。

5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摘自《在动荡中发展》

材料2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亚洲和拉美地区的发展申国家大力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引进直接投资和其他形式的外国资本,并且采取一系列鼓励措施促进出口。

它们持续保持了5%-8%的年经济高速增长,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地实现了由初级产品出口国向制成品出口国转变。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89-1994年,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为3.65%,而发展中国家为8.59%。

其中发展最快的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根据《全球化与中国》《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整理

经济全球化使美国获得了巨额的国际资本。

过去10多年里,美国始终是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同时也是最大的资本输入国。

大量的外资净流入,有效地抵销了国内私人储蓄水平持续下降和巨额贸易逆差的不利影响,对于保持较高的就业和经济增长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美国保持较低的物价水平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摘自《世界经济》1999年第8期

有资料显示,近几年来,绝大多数最不发达国家除了得到捐赠和多边经济援助外,几乎吸引不到任何外国直接投资。

摘自《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8期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四十年前全世界最富、的人口和最穷的人口人均收入是30:

1,而现在已上升到74:

1。

目前联合国成员国中有48个最不发达国家,而二十年前仅20有余。

摘自江泽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3

各国应加强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逐步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使经济全球化达到共点和共存的目的。

摘自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3分)

(2)根据材料2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

(3分)

(3)综合材料1、2、3,说明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对策。

(4分)

【答案要点】:

(1)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动机是获取剩余价值。

当国内市场不能满足资本增殖的需要时,资本必然向全球扩张。

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是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

科学技术进步使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成为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基础。

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推动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2)经济全球化推动着世界经济增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可能从中受益。

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的地位和处境是很不相同的。

美国从国际资本流动中获得巨大收益,而广大发展中国家仍饱受贫穷落后之苦,世界的贫富差距在扩大。

(3)我国应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机遇,积极参与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既促进本国经济的成长,又让合作方获得利益,取得互利和双赢的结果。

2003年单项选择第10题

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A)

A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B我国进入世界十大贸易国行列

C引进外资规模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D形成沿海、沿江的新格局

 

历届考研题(哲学部分)

2002年理科:

一、单项选择:

1.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A)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

2.马克思说:

“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

”这表明人的才能(B)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

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3.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C)

A.劳动者

B.劳动对象

C.科学技术

D.管理方式

二、多项选择:

16.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

这一思想表明了(ACD)

A.知行不可分割

B.知行合一

C.知行相互促进

D.行先知后

E.行难知易

17.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DE)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E.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1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ABCDE)

A.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

B.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C.是社会发展的目的

D.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

E.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

三、辨析题:

31.对于右图,甲说,这是一只鸟;乙说,这是一只兔。

这表明,人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

答案要点: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2)上述认识差异表明,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是主体获取、加工、处理客体信息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等因素影响着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重构,从而造成不同的认识结果。

(3)但是,不同主体认识结果的差异有其客观的根源,归根到底依然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因此,人的认识结果受主体的影响,但不是由主体决定的。

五、材料分析题:

36.以下是关于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材料:

材料1

中国可利用的水资源仅占世界的7%,全国年人均淡水量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长江以南的水资源占全国的80%,长江以北占20%,其人均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0。

1999年全国年污水排放总量为606亿立方米,其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

缺水的北方农业,采用传统的漫灌方法,浪费十分严重。

1998年中国长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灾,表面上是水多了,实质上是森林过度采伐,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蓄水保水作用减弱所致。

摘自《光明日报》2001年5月21日

材料2

当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显著提高,有能力迅速将自然环境和物质转化为经济效益之后,就往往偏爱于眼前利益,忽略了所取得效益的由来和根本,演变为国家、地区、部门、集团对资源的竞相占有,甚至导致总体失控,进而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滥垦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围垦河湖滩地导致洪水泛滥;不注意珍惜和合理配置、节约、保护水资源导致干旱缺水;超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等,都是明显的例证。

摘自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全国水利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资源危机日益突出,把海水转化为淡水的海水淡化工程日益获得广泛应用。

反渗透技术已相当成熟,并有约20年的经验积累,已成为海水制取饮用水最廉价的方法。

目前世界淡化水日产量已达到2700万立方米,并以10%——30%的年增长率攀升。

实施此项工程的不仅有中东国家,还有美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等许多发达国家的部分地区。

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