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77149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4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同步训练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王兵在“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时,测出几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绘出图象,能正确表示“密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2.

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明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已知冰的密度,只要测量出下列哪组物理量,就可以估测出积雪的密度(  )

A.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     B.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C.冰层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D.脚印的深度和脚印的面积积雪冰层

3.2015年桂林市体育中考的现场,很多同学为了补充能量都在喝某品牌的运动饮料,小红同学利用所学的知识测量了该饮料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饮料,测出其体积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饮料的总质量.对于上述事宜步骤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所测出饮料的体积一定不准确,不可取

B.能测出饮料的密度且步骤完全规范合理

C.测出饮料的密度值偏大,不可取

D.易使量筒从天平上倾斜而摔碎,不宜提倡

4.小华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块不规则塑料的密度,在测量体积时发现它浮在水面上,于是她经过思考采用了下列步骤,其中多余的步骤是(  )

A.用天平测量出塑料块的质量

B.在量筒中放入适量的水,测出它的体积V1

C.取一铁块,将其浸没于量筒水中,记下液面示数V2

D.把铁块和塑料块系在一起浸没于量筒水中,记下液面示数V3

5.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图甲是调节天平时的情形,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测量石块质量和体积时的情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中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横梁平衡

B.乙图中测石块质量时,天平的读数是71.4g

C.由丙图量筒的示数测得石块的体积是20cm3

D.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3.57×103kg/m3

6.小岩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酸奶的密度,下列操作步骤中多余的是(  )

A.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

B.将酸奶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酸奶的体积

D.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

7.晓亮同学在做“测量色拉油密度”的实验中,有以下操作:

①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测量出烧和色拉油的总质量;

③将烧杯中的色拉油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色拉油的体积;

④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调节天平平衡;

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最佳的操作顺序应是(  )

A.④②③①  B.④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④①③②

8.下列关于量筒读数时的视线正确的是(  )

A.

 B.

 C.

 D.

9.实验室里有四种规格的量筒,根据学习过的密度知识,小明同学想一次性准确测量出100g的酒精,他应该选择(  )

A.最大测量值是100ml,最小分度是1ml的量筒

B.最大测量值是200ml,最小分度是5ml的量筒

C.最大测量值是250ml,最小分度是5ml的量筒

D.最大测量值是400ml,最小分度是10ml的量筒

二、多选题

10.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下列步骤必须的是(  )

A.用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m1

B.用天平测量量筒的质量m2

C.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1

D.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下量筒中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

11.资料显示:

牛奶中掺水量越多,牛奶密度越小,小安想通过测定或比较密度的方法来分辨牛奶品质的优劣,则利用如图所列器材能区分牛奶品质优劣的是(  )

A.

 B.

 C.

 D.

12.关于实验仪器使用方法放入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B.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相平

C.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D.用弹簧测力计测物重时,物体要静止挂在竖直放置的弹簧测力计挂钩上

13.下列关于实验仪器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B.使用天平测质量时,先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C.使用量筒测水的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底部相平

D.使用电流表时,电流表与被测用电器并联

三、实验探究题

14.

小华利用浮力知识测量橡皮泥的密度.

A.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B.将橡皮泥捏成碗状,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橡皮泥漂浮,用烧杯接住溢出的水.

C.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如图.

D.将该橡皮泥取出捏成团,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橡皮泥沉底,用另一相同的空烧杯接住溢出的水.

E.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

(1)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调节,由图可知m1=______g.

(2)橡皮泥密度的表达式为ρ=______.(用m0、m1、m2等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3)操作B、D中橡皮泥所受浮力分别为FB、FD,则FB、FD的大小关系是:

FB______FD,请写出你的推理过程:

______.

15.小明在盆中清洗樱桃时发现樱桃会沉入水中,他想知道樱桃的密度,于是他做了如下操作: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将______移到标尺左端零刻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左侧,接下来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用天平测出透明空烧杯的质量m1=20.8g,然后将透明空烧杯中装入适量水,把一粒樱桃放入烧杯中的樱桃放入烧杯中,再往烧杯中逐渐加盐并搅拌,直至观察到樱桃悬浮,随即停止加盐,将烧杯中的樱桃取出,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与盐水总质量,如图甲所示,记作m2=______g.

(3)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空量筒中,如图乙所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V=______cm3,则樱桃的密度为______kg/m3.

(4)以上实验操作,测出的樱桃密度比实际值将偏______(选填“大”或“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同步训练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A    2.A    3.D    4.B    5.A    6.A    7.B    8.C    9.B    10.ACD    11.ACD    12.ABD    13.ABC    

14.左;32;

•ρ水;大于;操作B中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浮力FB等于物体的重力,操作D中物体沉底在水里,浮力FD小于物体的重力,橡皮泥在这两个过程中形状发生了变化,而重力不变,所以FB大于FD

15.游码;右;75.8;50;1.1×103;偏大

【解析】

1.解:

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无关,因此,石块的密度不会随质量发生变化,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据此,我们可对选项中的各图象进行分析.

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正确分析图象的特点,才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解:

设脚印的面积为S,积雪的厚度为h,脚印的深度为h1,冰的密度为ρ冰,则由ρ=

可得,脚印下积雪的质量为m雪=ρ雪V雪=ρ雪Sh,

被挤压变为冰后的质量:

m冰=ρ冰V冰=ρ冰S(h-h1),

根据m雪=m冰得:

ρ雪Sh=ρ冰S(h-h1),

ρ雪=

ρ冰.

故选A.

“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注意脚下的积雪被挤压变成冰层质量相等,根据密度的变形公式m=ρV=ρSh列出关系式求解出积雪的密度.

本题中容易测量的物理量是积雪的深度和脚印的深度,与体积有关的脚印的面积不容易测而且在等式两边消去,以后解题利用这种技巧点,建立适当的物理模型.

3.解:

AC、量筒和饮料的总质量减空量筒质量,正是倒入量筒中饮料的质量,所测质量、体积正确,测出的密度不会偏大,故A、C错误.

BD、步骤中把量筒放在天平上测质量是不合适的,量筒的形状细高,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很容易掉下来摔碎.故B错误,D正确.

故选D.

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形状细而长,放在天平上在调节的过程中很容易倾斜而摔碎,盛放液体一般用小烧杯或玻璃瓶,依据实际操作中保护器材不受损坏的做法来选择.

考查液体密度的测量方法,在实验中,将量筒放在天平托盘中是学生常犯的错误,也是学生认识的不足,不能把量筒作为盛装液体的容器直接放在天平上称质量.

4.解:

根据公式ρ=

,需测出塑料块的质量和体积,通过A可测出塑料块的质量;

根据CD可测出塑料块的体积V=V3-V2,所以没有必要取一铁块,将其浸没于量筒水中,记下液面示数V1,B多余.

故选B.

要测量塑料块的密度,根据公式ρ=

,需测出塑料块的质量和体积,结合各项根据实验原理进行分析.

此题是测量塑料块的密度实验,塑料块在水中漂浮,所以在测量过程中可以用坠入法或按压法测其体积.

5.解:

A、由图甲知,指针左偏,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使横梁平衡,A说法错误;

B、由图乙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石块的质量m=50g+20g+1.4g=71.4g,B说法正确;

C、由图丙知,水的体积为60ml,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80ml,则石块的体积V=80ml-60ml=20ml=20cm3,C说法正确;

D、石块的密度ρ=

=

=3.57g/cm3=3.57×103kg/m3,D说法正确.

故选A.

(1)调节天平平衡时,平衡螺母的移动方向与指针的偏转方向相反;

(2)天平的读数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3)石块的体积等于水和石块的总体积减水的体积;

(4)根据ρ=

计算出石块的密度.

此题是测量石块的密度实验,考查了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及读数以及密度的计算,测固体密度,在初中物理中是重要内容,学习中必须掌握.

6.解:

在测酸奶的密度时,先测出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将部分酸奶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酸奶的体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酸奶的质量,计算出倒出酸奶的质量.从而可以计算出酸奶的密度.

所以A步骤中测量空烧杯的质量是多余的.

故选A.

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液体密度的测量方法.

在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我们测量倒出液体的质量和体积,从而根据公式ρ=

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此题主要考查了液体密度的测量.首先要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ρ=

,采取的是取样品的办法,测出倒出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公式计算出密度.

7.解:

根据测量液体密度的步骤可知,①首先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横梁平衡;②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③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色拉油,测量出烧和色拉油的总质量;④烧杯中的色拉油全部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色拉油的体积.故合理的顺序是④①②③.

故选B.

常规做法是:

①先测空烧杯质量m1,再将色拉油倒入烧杯中测出总质量m2;

②然后把烧杯中的色拉油全部倒入量筒中,记下色拉油的体积V;

③利用ρ=

求色拉油密度的表达式.

本题考查测量液体密度实验步骤和原理,关键是平时要注意知识的积累,记忆测量的方法和原理;重点是记住测量密度的原理和测量步骤.

8.解:

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故选C.

在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俯视或仰视都会读不准确.

此题考查了量筒的使用方法,此类题目是中考的热点问题;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是学好物理的重要环节,同时也培养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9.解:

酒精质量是:

100g

酒精密度是:

0.8×103kg/m3=0.8g/cm3

∴酒精的体积是:

V=

=

=125cm3=125mL

∴量筒的量程应大于125mL,即选量程为200mL、分度值是5mL的.

故选B.

首先根据密度公式算出酒精的体积,选用量筒时应选择量程稍微大些的,只称一次且量筒的分度值越小越精确.

此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及量筒量程的选择,在学生做实验时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是物理实验中的基本技能,属于基础题.

10.解:

测固体石块的密度的基本方法是:

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1,将石块放入量筒浸没水中,读出水面体积值为V2,则石块的密度为ρ=

.因此上述步骤有用的为A、C、D,测量量筒的质量是没有必要的,B无用.

故选ACD.

测固体的密度用到的器材是天平和量筒,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根据排水法用量筒测出固体的体积V,用公式ρ=

计算出固体的密度.

测固体、液体的密度是初中物理《密度》部分要求掌握的实验,各有一种基本的测量方法,用到的原理是ρ=

,两种测量方法应达到理解且熟练背诵的程度.

11.解:

A、根据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的原理可知,橡皮泥和铅笔在优质纯奶中悬浮所处的位置和在劣质的牛奶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可以判断牛奶品质的优劣,A符合题意;

B、细线和小石块在优质纯奶和劣质的牛奶都沉入牛奶,无法判断,B不符合题意;

C、利用所给的天平和砝码测出质量,烧杯和量筒测出体积,则能够测出牛奶的密度;C符合题意;

D、所给的器材是测量液体压强的实验;深度相同时不同密度的牛奶产生的压强不同,能分辨牛奶品质的优劣;D符合题意;

故选ACD;

根据浮力的利用:

浮力测液体的密度;利用两次浮力相等来测密度,我们简称为“等浮力法”;

本题考查了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利用,知识性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是一个比较好的题目

12.解:

A、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A正确;

B、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和液柱的凹面底部相平,故B正确;

C、使用天平测质量时,测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C错误;

D、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因为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所以测量物重时物体要静止挂在竖直放置的弹簧测力计挂钩上,故D正确.

故选ABD.

(1)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2)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和液面的凹面底部相平,既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3)使用天平时,因天平的位置的不同,为避免横梁对测量产生的影响,所以测质量时,先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4)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

此题考查的是刻度尺、量筒的读数方法、天平、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这些都属于基本技能,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

13.解:

A、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先确定其量程,所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其量程,故A正确;

B、使用天平前,要先调节天平平衡,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故B正确;

C、对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底部相平,故C正确;

D、使用电流表测电流时,电流表与被测用电器串联,故D错误.

故选ABC.

(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先确定其量程与分度值,所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其量程;

(2)使用天平前,要先调节天平平衡;

(3)对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底部相平;

(4)电流表内阻很小,电流表应串联接入电路,不能把它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

本题考查了弹簧测力、天平、量筒、电流表的使用注意事项,是一道基础题,要掌握常用测量器材的使用方法.

14.解:

(1)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所以左盘高,平衡螺母应向左移动.

读图可知,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标尺示数为2.2g,

则物体的质量为:

20g+10g+2.2g=32.2g.

(2)将橡皮泥捏成碗状,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橡皮泥漂浮,此时排开水的重力就是橡皮泥受到的浮力,即G=F浮=G排水=(m1-m0)g,所以物体的质量m橡皮泥=m1-m0,

将该橡皮泥取出捏成团,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橡皮泥沉底,溢出水的质量为m2-m0,

溢出水的体积V排=

=

因为橡皮泥沉底,所以V排=V橡皮泥=

橡皮泥的密度ρ=

=

=

•ρ水;

(3)操作B中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浮力FB等于物体的重力,操作D中物体沉底在水里,浮力FD小于物体的重力,橡皮泥在这两个过程中形状发生了变化,而重力不变,所以FB大于FD,

故答案为:

(1)左;32;

(2)

•ρ水;(3)大于;操作B中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浮力FB等于物体的重力,操作D中物体沉底在水里,浮力FD小于物体的重力,橡皮泥在这两个过程中形状发生了变化,而重力不变,所以FB大于FD.

(1)要掌握天平的调平,根据两边盘的高低情况,平衡螺母要向较高的一端移动.在读取天平的示数时,应将砝码的质量与游码的示数相加,从而得出被测物体的质量.

(2)将橡皮泥捏成碗状,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橡皮泥漂浮,首先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求得橡皮泥的重力,然后可知其质量,然后将该橡皮泥取出捏成团,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求得橡皮泥的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解.

(3)实心球橡皮泥沉到容器底部,受到的浮力F球<G;碗状橡皮泥漂浮在水面,受到的浮力F碗=G;而碗状和实心球状的橡皮泥受到的重力相同,据此判断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体浮沉条件的掌握和运用,确定碗状和实心球状的橡皮泥受到的重力相同是本题的关键.

15.解:

(1)使用天平时,应将它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然后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上;天平指针偏左,应当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至平衡;

(2)天平标尺上一大格表示1g,里面有5个小格,故其分度值为0.2g,盐水和烧杯的质量为50g+20g+5g+0.8g=75.8g;

(3)倒入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75.8g-20.8g=55g;

量筒的分度值为1cm3,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50ml=50cm3;

樱桃悬浮时,樱桃的密度等于盐水的密度,则盐水的密度ρ樱桃=

=

=1.1g/cm3=1.1×103kg/m3;

(4)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空量筒中,在烧杯的内壁上有盐水的残留,故使得测量的盐水的体积偏小,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所测盐水密度偏大;由于盐水的密度与樱桃的密度相等,故所成樱桃的密度偏大.

故答案为:

(1)游码;右;

(2)75.8;(3)50;1.1×103;(4)偏大.

(1)将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上;当指针恰好指在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摆动幅度相同时,表示横梁平衡;指针向左偏,平衡螺母向右调;指针向右偏,平衡螺母向左调;

(2)观察标尺上的分度值,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读数;

(3)观察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液体的体积V要平视量筒内液面直接读出;樱桃悬浮时,樱桃的密度等于盐水的密度;盐水的密度用ρ=

直接算出,注意单位的换算;

(4)根据盐水的体积变化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天平和量筒的读数、物体的浮沉条件、密度计算公式、误差分析和实验步骤的设计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