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指导书漏缆敷设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777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4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业指导书漏缆敷设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作业指导书漏缆敷设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作业指导书漏缆敷设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作业指导书漏缆敷设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作业指导书漏缆敷设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作业指导书漏缆敷设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作业指导书漏缆敷设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作业指导书漏缆敷设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作业指导书漏缆敷设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作业指导书漏缆敷设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作业指导书漏缆敷设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作业指导书漏缆敷设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业指导书漏缆敷设Word下载.docx

《作业指导书漏缆敷设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指导书漏缆敷设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作业指导书漏缆敷设Word下载.docx

根据施工图纸提供的漏缆敷设径路进行现场复测,确定图纸所给漏缆长度、径路、敷设方式是否相符,并在图纸上做好标记。

检查漏缆径路上的隧道、接触网杆等是否具备敷设条件。

3.技术要求

3.1施工中应整盘敷设,不得任意切断漏缆。

3.2施工中应保证漏缆外护(层)套不得有破损,缆两端头密封性能良好。

3.3漏缆距钢轨面的吊挂高度应为4.5~4.8m。

3.4电气化区段漏缆应在接触网回流线的另侧。

不得已设在同侧时,漏缆与回流线、接地母线的距离不应小于600mm,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的距离不得小于2m。

3.5隧道外漏缆上吊夹前,钢丝承力索应加300±

30kg的张紧力,吊挂后漏缆垂度应保持在20℃时±

150~200mm范围内。

3.6漏缆在敷设过程中,严禁急剧弯曲,其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规定。

表3.6漏泄同轴电缆最小弯曲半径

序号

项目

漏泄同轴电缆规格代号

42

32

1

最小弯曲半径(单次弯曲)mm

600

400

240

2

最小弯曲半径(多次弯曲)mm

1020

760

500

3.7漏缆敷设时,尽可能不与其他线缆交叉,如无法避免时,应注意将漏泄同轴电缆敷设在外侧,避免其他线缆阻挡漏缆的信号覆盖。

3.8漏缆敷设时与既有漏缆间距不得小于300mm。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径路复测→漏缆运输→漏缆卡具安装→漏缆敷设。

4.2工艺流程

图4.2漏泄同轴电缆敷设工艺流程

5.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5.1.1在既有线路肩或路基范围内施工,应事先与工务部门联系,并签订协议后方可施工。

5.1.2在电气化铁路区段路肩上敷设时,宜在接触网杆、塔立起后进行,不宜交叉施工。

5.1.3对使用的车辆、工具要进行检查,确保性能指标正常。

5.2径路复测

5.2.1径路复测的内容

(1)实地测量弱场区段的长度;

(2)调查隧道施工进展、隧道外弱场区段接触网杆立杆进展;

(3)调查过轨位置预留钢管情况;

(4)调查区间无线基站、直放站等机房位置、情况;

(5)调查施工线路沿线道路交通状况。

5.2.2径路复测完毕,应及时形成施工调查报告,并确定单盘漏缆采购长度。

5.3漏缆运输

5.3.1漏缆运输宜采用长途直达运输,将漏缆直接从生产地运抵现场屯放地。

5.3.2漏缆运输作业时应使用吊车或叉车,当使用跳板时应小心装卸,严禁将漏缆从车上直接推落到地。

5.3.3滚动缆盘时,必须顺盘绕(箭头)方向,并只能做50m以内短距离滚动,当滚动距离大于50m时应使用运输工具。

5.3.4漏缆运输时,应将缆盘固定牢固,不得歪斜和平放。

5.3.5卸盘地点应根据径路上障碍情况、敷设方法、支盘地形条件以及缆盘的安全等因素综合考虑。

5.3.6漏缆运输到工地后应对照运单检查标记、端别、盘号、盘长、包装有无破损、缆身外观有无损坏、压扁等,并作出记录;

当包装有严重损坏或外护层有损伤时,应详细记录,并汇报项目技术主管。

5.4隧道内画线

5.4.1根据设计规定的安装位置及高度要求,进行画线;

距钢轨面的高度应为4.5~4.8m。

5.4.2画线应在接触网回流线的另侧。

不得已在同侧时,与回流线、接地母线的距离不应小于600mm,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的距离不得小于2m。

5.4.3画出的线保持与轨面平行。

5.5隧道内钻孔

5.5.1孔应打在所画线上,孔距为0.8~1.5m,建议为1m。

图5.5.1隧道内钻孔示意图

5.5.2使用φ8mm钻头在墙体上垂直钻孔,孔深为50~55mm,建议为53mm,孔眼要求平直,不得成喇叭状。

设计或厂家对钻孔的直径及孔深有特别要求时应满足。

图5.5.2钻孔示意图

5.5.3用吹灰器清除干净孔内粉尘。

图5.5.3孔内清洁示意图

5.6隧道内卡具安装

5.6.1安装膨胀螺栓

装入膨胀螺栓,使用扳手紧固螺母。

图5.6.1膨胀螺栓安装示意图

5.6.2卡具安装

按顺序安装螺杆或固定座、卡具。

5.6.2卡具安装示意图

5.6.3隧道内卡具安装要牢固,注意卡具开口的方向。

5.6.4防火卡具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5.7漏缆敷设

5.7.1漏缆展放

(1)敷设漏缆采用人工抬放、展放时,人员间隔不超过5-7m,以免漏缆拖地。

(2)漏缆在敷设的过程中,严禁急剧弯曲,其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表5.7.1的规定,在高速铁路施工时,漏缆最小弯曲半径应大于漏缆外径的20倍。

表5.7.1漏泄同轴电缆最小弯曲半径

22

(3)漏缆过轨时应该换接阻抗相同的射频电缆。

5.7.2隧道内漏缆吊挂

漏缆放入卡具中,并卡上卡具。

注意漏缆固定的方向,定位筋应向着墙体(即安放于卡具凹槽内)。

图5.7.2隧道内漏缆吊挂示意图

5.7.3隧道外漏缆吊挂

(1)敷设漏缆前,钢丝承力索应加300kg±

30kg的张紧力,吊挂后漏缆垂直度应保持在20℃时±

150-200mm范围内。

(2)将黑色扎带绕过漏缆,一端穿过扎带端头槽口。

图5.7.3-1隧道外漏缆吊挂示意图

(1)

(3)将黑色扎带抽紧,并使扎带端头凹面紧贴漏缆表面。

图5.7.3-2隧道外漏缆吊挂示意图

(2)

(4)抽紧后将扎带绕过钢索,并穿入卡槽。

图5.7.3-3隧道外漏缆吊挂示意图(3)

(5)再次抽紧扎带,并剪断多余部分。

图5.7.3-4隧道外漏缆吊挂示意图(4)

6.劳动组织

作业人员配备表

职务

人数

负责人

施工组长

防护员

质量员

普工

50

7.材料要求

7.1卡具的规格型号应与需要吊挂的漏缆匹配。

7.2卡具的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标准。

8.设备机具配置

设备机具配置表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梯子或脚手架

紧线器

3

头灯

60

4

缆盘支架

5

冲击钻

6

发电机

7

扳手

8

铁锤

9

钢锯

10

墨斗

11

钢卷尺

12

喷灯

13

对讲机

14

通信工具

根据情况定

15

吹灰器

9.质量控制与检验

9.1质量控制

9.1.1径路复测应全面、严谨、准确,应与现场实际情况一致。

9.1.2划线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画出的线保持与轨面平行。

9.1.3钻孔深度应符合卡具要求,孔眼要求平直,不得成喇叭状。

9.1.4卡具安装应牢固,防火卡具安装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9.1.5漏缆展放中应保证人员数量避免拖地磨损。

漏缆外护(层)套不得有破损,缆两端头密封性能良好。

9.1.6漏缆吊挂时定位筋方向应正确,卡具卡扣牢固。

9.2质量检验

9.2.1隧道内漏泄同轴电缆支架的安装位置和固定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

全检。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

9.2.2隧道内漏泄同轴电缆吊挂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吊挂高度宜距轨面4.5~4.8m。

观察、尺量检查。

9.2.3遂道外漏泄同轴电缆架设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宜采用电杆、角钢支架和钢丝承力索吊挂方式。

承力索宜采用规格为7*Φ2.2mm(或以上)的镀锌钢绞线。

9.2.4电化区段隧道内吊挂漏泄同轴电缆应在接触网回流线的另侧;

在同侧吊挂时,与回流线的距离应大于600mm;

与吸上线交越时,漏泄同轴电缆外应作防护。

9.2.5漏泄同轴电缆的漏泄槽应指向线路侧。

9.2.6漏泄同轴电缆不应急剧弯曲,弯曲半径应符合规定。

抽检10%。

9.2.7漏泄同轴电缆吊挂后的垂度在20℃时应保持150~200mm范围内。

9.2.8漏泄同轴电缆在承力索上应采用吊夹固定,吊夹规格和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0.1安全要求

10.1.1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必须穿安全防护服,并根据相关要求配置其他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防护灯、通讯工具等)。

10.1.2应设安全防护员,要持证上岗,带齐防护用具。

10.1.3电气化区段上道施工必须穿绝缘鞋。

10.1.4机具、材料不得侵入限界。

10.1.5使用发电机时应使用专用插头,电源插座必须有漏电保护器。

10.1.6雨中禁止使用发电机和电动工具。

10.1.7仔细检查施工所用电源,使用完毕应及时切断电源。

10.1.8缆盘应放置平衡,采用制动措施,以免发生意外。

10.2环保要求

将施工中的废弃物集中回收,统一处理,做到人走料清场地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