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提升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83086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提升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提升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提升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提升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提升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提升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提升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提升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提升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提升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提升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提升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提升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提升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提升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提升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提升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提升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提升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提升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提升练习.doc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提升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提升练习.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提升练习.doc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提升练习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提升练习

第七单元提升练习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得分:

    

一、用“  ”画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4分) 

毛毡(zhān zān)牛犊(dú bú) 

公爵(jué jiáo)呼噜(lǔ lū)

译名(yì zé)精湛(zhàn shèn)

泛滥(lǎn làn)遐想(jiǎ xiá)

三、看拼音,写词语。

(8分)

dǎogào(   )diànzi(   )zònghéng(   )

bǎomǔ(   )yítài(   )bǎndèng(   )

língdɑng(   )yāohe(   )

三、选字填空。

(6分)

绵 棉    骏 俊   梢 艄

(  )羊   (  )俏   树(  )

(  )花   (  )马   船(  )

四、选词填空。

(4分)

庄严 庄重

1.陵园的四周长满了青松翠柏,气氛(  )肃穆。

2.老教授(  )的仪表和精辟的论述,令人肃然起敬。

辽阔 广阔

3.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畅游在(  )的知识海洋中,是多么幸福啊!

4.汽车刚停稳,我们就飞奔向(  )的草原。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2分)

1.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改变语序,保持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整个胡夫金字塔相当于50层楼高,塔基面积有126个篮球场那么大,体积是1万多个教室的总和。

这句话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

请你也用这两种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精彩回放。

(8分)

1.《牧场之国》一文描写了       景色,让我们感受到荷兰牧场的         ,体会到           的美好意境,表达了作者         之情。

 

2.《乡村四月》一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句中最能体现农人繁忙的诗句是          ,          。

 

七、课内阅读。

(13分)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  )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急转弯。

两旁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分)

2.由画“  ”的句子你能想到下面哪个成语?

(  )(2分) 

A.目不暇接。

 B.眼花缭乱。

3.选文围绕“           ”一句来进行叙述,采用了   的结构方式。

(3分) 

4.选文是从下面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船夫操纵自如的驾驶技术?

(   )(多选)(3分)

A.行船的速度极快。

B.在极窄的地方小艇也能平稳地穿过。

C.能做急转弯。

D.来往船只很多。

5.选文侧重的是   描写。

(3分) 

A.静态  B.动态  C.动静结合

八、课外阅读。

(15分)

密西西比河风光(节选)

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远处同蓝天连成一片。

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

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繁茂而荒野的两岸。

看它头上的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

东岸的风光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

河边、山巅、岩石上、幽谷里,到处都是各种颜色的树木花草,散发着各种气味。

大树高耸入云,野葡萄、喇叭花在树下交错生长,往树枝上攀缘,一直爬到树的顶梢。

它们从槭树延伸到鹅掌楸,从鹅掌楸延伸到蜀葵,形成无数洞穴、无数拱顶、无数柱廊。

那些在树间攀缘的藤蔓常常迷失方向,它们越过小溪,在水面搭起花桥。

木兰树在丛林之中挺拔而起,耸立着它静止不动的锥形圆顶。

它树顶开放的硕大的白花,俯瞰着整个丛林。

除了在它身边摇着绿扇的棕桐,没有任何树木可以同它媲美。

丛莽中无数动物给这个世界带来魅力和生气。

在小路尽头,有几只因为吃饱了葡萄而醉态酩酊的熊,它们在树下蹒跚;鹿群在湖中沐浴;黑松鼠在茂密的树林中嬉戏;麻雀般大小的弗吉尼亚鸽从树上飞下来,在长满红草莓的草地上来回走动;黄嘴的绿鹦鹉和火焰般的红雀在柏树顶上飞来飞去;蜂鸟在佛罗里达茉莉上熠熠发光,而捕鸟为食的毒蛇倒挂在树枝交织而成的穹顶上,像藤蔓一样摇来摆去,同时发出阵阵嘶鸣。

1.根据意思填写文中出现的词语。

(3分)

(1)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     )

(2)闪耀地发着光。

(     )

2.阅读短文内容,概括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的不同。

(3分)

西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短文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这段话侧重的是   描写。

(A.动态 B.静态)(3分) 

4.短文中画“  ”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

(3分) 

A.承上启下 B.引出下文 C.总结上文

5.在短文中找出一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句子,并抄写下来。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习作。

(30分)

蜿蜒的万里长城,辉煌的北京故宫,壮观的秦兵马俑……祖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令我们自豪。

请选取一处你最感兴趣的,简单介绍一下吧!

题目自拟,400字左右。

第七单元提升练习答案

一、画出:

zhān dú jué lū yì zhàn làn xiá

二、祷告 垫子 纵横 保姆 仪态 板凳 铃铛吆喝

三、绵 棉 俊 骏 梢 艄

四、1.庄严 2.庄重 3.广阔 4.辽阔

五、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露出头儿来。

 2.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低头吃草。

 3.长毛山羊欣赏着王国。

4.列数字 作比较 示例:

地球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千米的星球。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六、1.荷兰独特的田园 宁静、祥和、勃勃生机 人与动物、环境和谐统一 对荷兰由衷地赞美 2.宋 翁卷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七、1.不管 总 总 而且 还 2.A 3.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总—分 4.ABC 5.B

八、1.

(1)一望无际 

(2)熠熠发光 2.草原广阔、万籁无声 植物繁茂、热闹喧嚣 3.丛莽中无数动物给这个世界带来魅力和生气。

 A 4.B 5.看它头上的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

九、提示:

本次习作要求写一处历史文化遗产,同学们可以选取自己感兴趣或者熟悉的历史文化遗产来写,注意把它介绍清楚。

 

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深山含笑

   我以前见过的含笑花都是庭院种植的,叶细花小,象牙色的花蕊吐着幽香,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

含笑不(以 已)艳丽著称,妙的是一缕沁香。

   在井冈山深处,我被另一种含笑花(佩 折)服!

几株两三丈高的乔木体如游龙,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这就是野生的深山含笑。

   多么突兀的秀色啊!

她简直像一个绝世独立的北方佳人,(竟 竞)然在大山深处隐藏了如此潇洒、如此豪放的春光。

和庭院含笑相比,倒(像 向)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笑得那么爽朗、欢畅。

那是一种胜利的喜悦,似乎天上的白云都是从她的胸中笑出来的。

   从小路那边走过来两个拎着简单行李的年轻人。

他们是那个边远的、还没通车的村子里的老师、跟着他们,我们也进了村。

目睹孩子们围着老师的亲切嬉闹,我忽然感觉另有一株高大的深山含笑在我心中晃动起来……

(1)选择文中括号里合适的字。

含笑不________(以 已)    (佩 折)________服

(竟 竞)________然         倒(像 向)________是

(2)庭院中的含笑与野生的含笑有什么不同?

(3)在文中用曲线画出两个比喻句。

(4)注意划线词语,结合题目写出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答案】

(1)以;折;竟;像

(2)庭院中的含笑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野生的含笑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

野生含笑与庭院含笑相比,倒像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

(3)深山含笑散发着弥天的清香气息,像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

(4)深山含笑像一个绝世佳人,像一个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令我赞叹,但我更敬仰和佩服在边远山区默默作贡献的知识青年。

【解析】【分析】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能力。

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

解答时要依据字义注意比较。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故答案为:

(1)以、折、竟、像

(2)庭院中的含笑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野生的含笑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

野生含笑与庭院含笑相比,倒像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

(3)深山含笑散发着弥天的清香气息,像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

(4)深山含笑像一个绝世佳人,像一个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令我赞叹,但我更敬仰和佩服在边远山区默默作贡献的知识青年。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从结构、字义两方面加以区别,然后再选词填空。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3.课外阅读

   由于一个(偶然、偶尔、突然)的机会,一粒可怜的小石子落进了河蚌妈妈的身体里。

好心的河蚌妈妈(保留、收留)了它,用自己体内的精华——珍珠质,精心地哺育它。

一年、二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石子身上的珍珠质越积越厚,形成了一粒美丽的珍珠。

河蟹见到了珍珠,高兴地说:

“你长得比河蚌妈妈更美啦。

   珍珠听了满肚子不同兴地说:

“河蚌有什么资格做我的妈妈呢?

论美丽,我比她强十倍;论身价,我比她贵一百倍。

   “但你毕竟是河蚌妈妈千辛万苦养大的呀,而且她现在还继续精心地哺育着你。

”河蟹不平地说。

   “你不知道,现在我讨厌的正是她的精心哺育,她把我抱在怀里,使我失去了被人发现的机会,我希望她早些被渔夫网去,那样,我会被关室宫里,饰在皇冠上……”

   “如果当初河蚌妈妈不收留你这没良心的家伙,你现在不还是一颗可怜的小石子吗?

”河蟹气愤地说。

   “应该承认现实嘛,我现在已经是非凡的珍珠了!

”珍珠厚颜无耻地说。

河蟹越听越气,用大钳子狠狠一夹,把珍珠夹碎了。

(1)划去括号中不合适的词语。

(2)写出反义词:

精华——________   精心——________

(3)珍珠的厚颜无耻体现在________

(4)用波浪线划出文中一句反问句并改为陈述句。

(5)给短文,加个题目:

________

【答案】

(1)偶尔;突然;保留

(2)糟粕;粗心

(3)河蚌妈妈收留了它,让它从一颗普通的小石子变成美丽的珍珠,而珍珠却忘恩负义,反倒责怪河蚌影响自己出人头地。

(4)“如果当初河蚌妈妈不收留你这没良心的家伙,你现在不还是一颗可怜的小石子吗?

”改成:

如果当初河蚌妈妈不收留你这没良心的家伙,你现在还是一颗可怜的小石子。

(5)忘恩负义的珍珠。

【解析】【分析】

(1)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

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反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

先理解词义再写反义词。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故:

“如果当初河蚌妈妈不收留你这没良心的家伙,你现在不还是一颗可怜的小石子吗?

”改成:

如果当初河蚌妈妈不收留你这没良心的家伙,你现在还是一颗可怜的小石子。

(5)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点评】

(1)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2)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做这道题不难。

(5)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4.课外阅读。

超级思维

    一个刚退休的老人在学校附近买了一间(简陋 豪华)的房子,住下的前几个星期还很(嘈杂  安静),不久有三个年轻开始在附(fǔ  fù)近踢垃圾桶闹着玩。

    老人受不了这些(噪 嗓)音,出去跟年轻人谈(叛  判)。

“你们玩得真开心。

我喜欢看你们玩得这样高兴。

如果你们每天都来踢垃圾桶,我给你们每人一块钱。

    三个年轻人很高兴,更加使劲地表演“足下功夫”。

过了三天,老人(高兴 忧愁)地说:

“通货膨胀(减少  增加)了我的收入,从明天起,只能给你们每人五毛钱了。

    年轻人显得不大开心,但还是接受了老人的钱。

每天下午,他们(陆续  继续  连续)去垃圾桶旁边使劲踢。

一个星期后,老人又对他们说:

“最近没有收到养老金支票,对不起,每人只能给两毛了。

    “两毛钱?

”一个年轻人脸色发青,“我们不会为了区区两毛钱浪费(宝贵 贵重)的时间在这里撒(sā  sǎ)野呢,不干了!

    从此以后,老人又过上了安静的日子。

(1)根据意思写词语。

数量少。

         ________ 

国家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________ 

(2)文章几次提到三个年轻人踢垃圾桶,说法却不尽相同,请你从文中找出来。

(3)文章几次提到三个年轻人神情的变化,找出来。

(4)“超级思维”是谁的?

为什么说这是“超级思维”?

(5)选出括号里正确的拼音、字或词。

  一个刚退休的老人在学校附近买了一间(简陋 豪华)________ 的房子,住下的前几个星期还很(嘈杂  安静)________ ,不久有三个年轻开始在附(fǔ  fù)________ 近踢垃圾桶闹着玩。

   老人受不了这些(噪 嗓)________ 音,出去跟年轻人谈(叛  判)________ 。

“你们玩得真开心。

我喜欢看你们玩得这样高兴。

如果你们每天都来踢垃圾桶,我给你们每人一块钱。

   三个年轻人很高兴,更加使劲地表演“足下功夫”。

过了三天,老人(高兴 忧愁)________ 地说:

“通货膨胀(减少  增加)________ 了我的收入,从明天起,只能给你们每人五毛钱了。

   年轻人显得不大开心,但还是接受了老人的钱。

每天下午,他们(陆续  继续  连续)________ 去垃圾桶旁边使劲踢。

一个星期后,老人又对他们说:

“最近没有收到养老金支票,对不起,每人只能给两毛了。

   ”两毛钱?

”一个年轻人脸色发青,“我们不会为了区区两毛钱浪费(宝贵 贵重)________ 的时间在这里撒(sā  sǎ) ________ 野呢,不干了!

【答案】

(1)区区

;通货膨胀 

(2)①踢垃圾桶闹着玩。

②更加使劲地表演“足下功夫”。

③他们继续去垃圾桶旁边使劲踢。

④在这里撒野。

(3)很高兴、不大开心、脸色发青。

(4)退休的老人。

因为老人明明受不了嗓音,跟年轻人谈判,却告诉他们每天都来踢垃圾桶,每人一块钱,过了三天,以通货膨胀减少了自己的收入为由,只给他们每人五毛钱。

一星期后,他又以没收到养老金支票为由,只给他们每人两毛钱。

三个年轻人失去了踢垃圾桶的兴趣;老人过上了安静的日子,所以说老人的思维是超级的。

(5)简陋

;安静

;fù

;噪

;判

;忧愁

;减少

;继续

;宝贵

;sā

【解析】【分析】第一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意思,不难写出。

文章几次提到三个年轻人踢垃圾桶,说法却不尽相同,分别是①踢垃圾桶闹着玩。

②更加使劲地表演“足下功夫”。

③他们继续去垃圾桶旁边使劲踢。

④在这里撒野。

文章提到三个年轻人神情的变化,分别是很高兴、不大开心、脸色发青。

根据全文,超级思维是“退休的老人“。

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5小题是考查学生对生字词的字形以及拼音等的掌握。

【点评】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找出解答,对学生能力是一种提升。

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闲谈“读书法”

   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

但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还是应当因人而异的。

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________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

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

而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

所谓总,就是对全文形成总体印象。

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

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全书之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

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

“我也不劝您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

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

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感情。

”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兴致始终都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果当然要比“感情专一”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好得多。

   当然,________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________只是一种工具而已。

所以,万不可为某种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读死书、死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既能钻进去,又能跳出来。

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选择合适的一组关联词语填到横线上。

因此……    只有……才……

因为……    无论……都……

①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________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

②当然,________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它________只是一种工具而已。

(2)填空:

短文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读书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文,理解“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意思。

【答案】

(1)因此;只有;才

(2)鲁迅;爱因斯坦;毛姆;跳读法;“总分总”三步读书法;乐读

(3)只相信书上的东西而不去实践,不如不看书。

【解析】【分析】

(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①分句前后是因果关系。

故选“因此”;②分句之间是条件关系。

故选“只有……才……”;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理解句子含义题,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故答案为:

(1)因此、只有、才

(2)鲁迅、爱因斯坦、毛姆、跳读法、“总分总”三步读书法、乐读(3)只相信书上的东西而不去实践,不如不看书。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6.

母亲的背影

欧阳国

①12岁,我念小学四年级的样子,春节刚过,父亲就拾起行囊,要到外地去务工了。

②母亲从小有胃病,痛到极处,她时常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不断呻吟,双手捂住肚子,嘴里不停地打饱嗝。

母亲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离开村庄,何况自己一身病痛。

但,我和弟弟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父母决心砸锅卖铁也要送我们念书。

家里几亩地养家糊口可以,但要送出两个大学生是不可能的。

父亲决定出外打工,母亲执意要一起去,父亲不同意。

他们吵了起来,到了摔破碗筷的地步。

父亲妥协了。

③父母第一次外出的那个早晨,母亲两眼通红,脸色苍白,唯独头发梳理得好看,后脑勺翘起橡皮筋扎好的黑发。

母亲左肩挎着大包,右手提着小包,含泪离乡。

年还没过完的村庄,炮仗声噼里啪啦地响起,我和弟弟一路跟着父母,弟弟不听话,死也不愿意父母离开,最后索性在村子的黄泥巴路上打起滚来,被外婆强行抱回家。

④我跟在母亲的屁股后面,走几步她就转过头来看看我。

母亲说,回去吧!

但我还是走了几百米。

母亲又转过头来说,回去吧!

她开始有些哽咽了。

我又送了父母一里多远,母亲转过头来说,回去吧!

她哭出声来。

我站着不动,母亲转头跟在父亲后面。

我含泪望着母亲背影越来越远……

⑤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大学,从农村娃到大学生,再到留在城市工作,十多年来,我兄弟俩在父母的背影中一年又一年成长。

⑥最难忘的是,在浙江义乌,我偶遇母亲的一次背影。

⑦那年,父母没有回家过春节,高考后,我去看望离别一年半的父母,就直接找到了母亲的厂子。

(A)当时,母亲左手正拿着一个干巴巴的馒头,右手扭着水龙头,弯着腰,嘴对准水龙头喝水。

(B)见到我,母亲显然有点不知所措,她转过头看见我,脸上露出了无法掩饰的惊慌。

(C)她连忙解释道:

“馒头干得要死,没水冲冲,根本没法咽下去。

⑧“让妈看看你。

高了,高多了,还是那么瘦,东西吃到哪里了。

”母亲有意转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