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85271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docx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docx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

第三方物流企业现状及发展战略探讨

摘要: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第三方物流正在引起我国物流业界和理论界人士的重视和关注。

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提供货主的全部环节的物流服务,包括仓库存货代理、运输代理、通关代理等业务。

第三方物流业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并增加灵活性。

因此,第三方物流被誉为企业发展的“加速器”和21世纪的“黄金产业”。

有迹象表明,公司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利用频率越来越高,范围也将越来越广。

关键词:

第三方物流企业现状发展战略国内企业第三方物流发展研判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流科学成为最有影响力的新学科之一。

特别是80年代西方掀起的放松管制浪潮,让市场机制推动运输发展,第三方物流得以诞生,并日渐成为西方物流理论和实践的宠儿,尤其是在供应链管理中,自营还是外购物流服务已成了企业不能回避的决策之一。

在中国,多年来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沿袭下,使得原本是一个系统资源的物流业的管理权限被分别划归成若干个部门,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如果要在国内从事铁路、公路、航空、海运货物运输,他必须分别向不同的部门有关审批单位提出申请。

更重要的是由于条块分割严重而无法做到科学有效的统一配置,资源浪费惊人。

随着WTO的来临,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仅面临着“入世”的冲击,而且也存在着巨大的市场。

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不仅要判断自身企业的市场定位并给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而且还要注意在服务过程使双方达到互利双赢。

一、第三方物流的内涵

第三方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管理的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

第三方物流内部的构成一般可分为两类:

资产基础供应商和非资产基础供应商。

对于资产基础供应商而言,他们有自己的运输工具和仓库,他们通常实实在在地进行物流操作。

而非资产基础供应商则是管理公司,不拥有或租赁资产,他们提供人力资源和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专业管理顾客的物流功能。

广义的第三方物流可定义为两者结合。

①因此,对物流各环节如仓储、运输等的严格管理,再加之拥有一大批具有专业知识的物流人才,使得他们可以有效地运转整个物流系统。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现状

  第三方物流作为企业作业管理的协作者、物流服务的整合者以及物流外包的契约人,日趋成为现代物流主流服务模式。

一个国家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代表着本国物流的发展进程。

在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大力发展以第三方物流为特征的现代物流服务既是推动我国经济质量升级的一条重要渠道,也是我国传统运输物流企业转型的必然要求。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第三方物流伴随现代物流理念传入我国以来,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特征。

主要的特征有:

  

(一)总体规模偏小、发展潜力巨大。

总体上讲,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物流和公众物流服务仍然是社会物流的主要形式,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短时期难以明显改观。

同时,第三方物流在中国已经有了大约十年的探讨过程和发展过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影响下,中国正在成为第三方物流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

  根据有关分析,预计2011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将达到5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7%。

与此同时,社会物流外包比例不断上升,2006年我国销售物流外包以5%-10%的速度增长,运输与仓储外包以10%-15%的速度增长,运输业务委托第三方的占企业运输业务的67%,这些都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需求的不平衡性较强。

不同企业间的物流理念以及物流需求层次差异性很大,先进的与传统的物流模式并存。

一方面中国日趋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进入中国的先进制造业和分销业产生高端的物流需求,第三方物流需求主要集中在外资领域。

这些企业物流理念先进、物流外包水平高、供应链管理要求严格且自主性较强,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迫切、要求高。

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依然较低。

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物流形式、形态存在明显的差异。

以制造业为例,根据有关机构调查,我国内资企业平均使用仓储面积大约是14.1万平方米,平均自有仓储面积8.2万平方米,租用的仓储面积是5.9万平方米,分别是外资企业的4.9倍、3.4倍和12.3倍,也就是说我们的外包明显不足。

内资企业的货运车辆平均拥有量为66台,装载设备38台,分别是同期外资企业的3.7倍和1.5倍,明显反映出国内外企业在物流社会化、专业化运作方面的理念和实际运作差距。

这种先进与落后物流形态并存的现象造成我国物流需求的多元化和社会物流结构的不均衡性。

  (三)行业集中度较低。

根据咨询机构的分析,2006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大约有18000多个服务商和终端,排名前十位的服务商占市场总额仅13%(这可能是很粗略的估计),没有一家物流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2%,说明我国物流行业尚未实现充分的整合。

在竞争模式上主要体现在成本与价格竞争,而对第三方物流所带来的供应链增值效应关注不够,低水平的过度竞争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瓶颈问题,大家在行业中可能都感觉到这种竞争压力。

根据分析,我国第三方物流行业目前利润率为3%-8%左右,行业利润空间尚未完全挖掘出来,和国际上相比差距还是很大。

三、在我国制约物流发展的因素

  中小工业企业在国家"放小""扶小"政策指导下,进行改制和新机制规范运作的改变,国家对中小工业企业的信贷金融政策,以及引导中小企业调整、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措施,市场竞争、社会的发展变化都将成为影响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

但是,中小工业企业长期采用"大而全""小而全"生产模式和经营观念,物流活动及其组织管理呈现分割和封闭状况,必定对第三方物流发展产生内在的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一)观念的影响。

中小工业企业一般实行单一的生产管理,企业经营范围封闭,缺乏进入市场和社会的一体化模式,习惯于传统的企业储运方式,重生产、轻储运,难以形成现代物流管理思想,对第三方物流存在认识上观念上的障碍,是影响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根本因素。

  

(二)结构的影响。

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总规模不小,但组织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重复投入,在相当多行业形成产品供大于求、结构性过剩,普遍存在产业关联度较低,缺乏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协作,是影响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技术的因素。

虽然信息产业给中小企业注入了大量高新技术,但资源与技术构成不合理,普遍存在设施设备老化,物流技术水平低,难以适应现代化专业物流发展的需要,是影响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管理的因素。

大多数中小工业企业在较大程度上缺乏较为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缺乏管理组织能力在生产管理上处于混乱状态,在组织经营上处于无序状态。

产前没有市场调研,没有严格的成本核算;产中没有生产控制,没有营销策略;产后没有售后服务,是制约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基础因素。

(五)人才的因素。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员工素质低,知识构成不合理,人才匮乏,缺乏创新能力的情况,是制约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核心因素。

四、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市场需求不足。

第五次中国物流市场供求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商业企业物流执行主体11%为供货方,62%由企业自己执行,第三方物流比例为27%;生产企业原材料和成品销售物流中,全部为第三方物流的所占比例仅分别为19%和18%,而且,由于对现有物流状况不满意,有60%左右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正在寻求新的物流代理商,可见,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不足。

(二)物流企业规模小。

第五次中国物流市场的调查,我国物流企业规模在500人以上的企业仅占11%左右,大部分企业规模在500人以下,从事公路运输的企业拥有的车辆不多。

企业规模过小,运输能力、仓储配送能力、服务范围都有限,造成服务成本相对较高,规模效益难以实现。

(三)现代物流知识和专业物流管理人才匮乏。

由于物流教育的落后,虽然中国物流从业人员也已初具规模,但大多数是从管理专业、工程专业、交通运输专业等转行过来,真正懂得物流科学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少之又少。

在中国高等院校中,开设物流专业和课程的仅有40多所,占全部高等院校的3%左右,职业教育更加贫乏,通过委托培训方式培训员工的企业也不多见。

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缺乏物流人才,企业也就缺少了创新的能力和发展的动力,只能依靠传统的方式管理现代物流,导致物流企业低效运行,缺乏活力和竞争力。

(四)设备陈旧落后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基础设施大都简易、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

智能化、自动化仓库比较少,信息化建设滞后,由此造成仓储运输系统的整合效能比较低,信息流通不畅,不能保证时时的对物流服务过程及时的了解,很难对物流市场需求的达到全面的掌握。

陈旧落后的设备已经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瓶颈之一。

五、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趋势

  十一五期间,现代物流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支持,第三方物流发展进一步加快了进程,在服务内涵、经营模式、功能建设等方面发生了深远的变革,呈现出良好发展趋势。

  

(一)服务链不断延伸、专业化不断加强。

一方面供需双方合作不断加深,服务模式日趋完善,以我们公司的米其林项目为例,米其林是世界知名的轮胎制造商,1997年、2001年分别在我国东北沈阳、上海建厂,最初中国外运仅仅是为他提供海运服务,主要是在国际端的原材料进口和产品出口。

双方建立第三方物流合同关系后,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其供应链的布局实施了个性化的物流资源配置,新建、改造专用的物流仓库,为其提供个性化的物流解决方案,也就是按照生产企业上下游配置做了一些安排。

经过几年磨合,服务范围从进出口货代扩展到CBC、全国干线运输包括区域性配送。

区域配送从操作层面上、供应链层面上、信息反馈层面上做了很多工作,来满足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的要求以及运输服务要求。

服务区域从北方扩展到华东、华南地区,服务标准显著提升。

这种国际化生产企业对物流行业的要求也非常高。

我这里有几个数字,也就是他们对我们公司第三方物流的一些KPI指标,比如库存完好率2005年我们达到了99.1%,2006年是99.5%,今年前三季度是100%;第二个指标库存明细准确性,也就是轮胎不同的规格、尺寸、排序、仓库里的配置准确性,2005年我们达到了99.4%,2006年99%,今年一直保持在100%,也就是说这种准确性我们还是在逐年改善;到货的准时性,2005年我们达到了98.3%,当时还是有差距的,他们要求还是很高的,2006年98.5%,今年到现在为止是99.4%,也是在逐年提高。

  成本方面我们再看第三方物流服务深化的直接结果是专业的细分。

第三方物流企业也越来越专注于特定的目标市场,以充分发挥其专业的优势。

目前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锁定在IT、汽车行业、家用电器、化工、快速消费品等几个目标行业集中发展,专业细分程度也在进一步加强。

从过去什么都做的物流转变成更加专业化的划分,按照市场和生产企业发展趋势要求,企业也在做一些相应变化。

  

(二)服务范围向金融领域扩展。

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也在探讨市场对外运产生的一些新的需求、新的机会。

物流、现金流、资金流是供应链三大组成部分。

在我国信用体系尚不健全的体系下,中小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造成的采购与供应短缺是造成供应链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前些年在流通行业比较明显。

由此以质押、监管为代表的物流金融服务得到较大发展,包括中外运、中远在内的企业纷纷开展此项业务。

以我公司为例,通过与深发展、广发展、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国内主要银行签署合作协议,2006年实现授信额度达到456亿元,2007年1-9月份实现授信额度超过500亿元。

很多客户、企业对这个方面的需求也很明显,需要通过物品和质押这种关系来缓解自己资金不足的问题。

质押监管的发展标志着第三方物流与金融行业的融合,而服务范围也由静态的仓单质押向货物的在途质押转变,从供应链资金流收入方面看,第三方物流服务内涵得到进一步延伸和扩展。

  (三)物流行业的整合趋势非常明显。

全球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是物流全球化进程,这一进程正在向中国扩展,自第三方物流概念引入国内起,以兼并收购为特征的全球物流整合深刻改变了物流市场格局。

一大批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消失,一批巨型的物流大集团在整合过程中迅速发展壮大,市场集中度明显提升。

以德国邮政为例,由几家德国本土邮政企业经过私有化之后,在短短十年时间里先后并购了DHL等物流巨头,并以DHL为平台集中打造第三方物流服务平台。

  近几年,外资对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并购明显升温,进一步加快了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全球化进程,也使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从服务竞争扩展到资本竞争,这也是一个显著的特征。

资本手段越来越成为物流企业做强做大的重要途径。

  经过十多年发展,中国物流走向了理性、有序的发展轨道,官产学研等物流各界的沟通与协同不断加强,现代物流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未来几年将是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关键成长时期,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物流企业之一以及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积极倡导者,将一如既往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交流、合作与沟通,与大家共同发展。

六、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与探讨

  

(一)基于我国当前中小企业的实际状况,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应突出以下几点:

  1、资源战略。

物流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需要集中把握和有效运用企业经营资源,主要表现在:

首先,准确认识和深入分析企业经营资源的基础状况,正确选择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方向。

其次,积极探索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方式,有力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速度。

最后,认真研究企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确保第三方物流的健康发展。

因此中小企业实施战略资源,以供应链管理重构业务流程,构筑第三方物流发展优势;就应把握资源转换方式,不断提高资源产出效益。

  2、联盟战略。

物流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需要本着"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借助产权方式、契约方式实行相互合作,共同拓展物流市场,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

首先是物流资源的联盟:

将中小工业企业分散的物流资源、物流功能要素通过一定的方式联合在一起,形成物流一体化的资源优势。

其次是物流地理区域和行业范围的联盟:

根据各行各业中小企业的特性,在一定地理区域或一定行业范围实行物流联盟,形成高效直辖市运作体系。

最后是与中小企业建立发展第三方物流的联盟,通过组建服务协会,协调和指导物流企业与中小工业企业在发展第三方物流中的各种关系。

  3、服务战略。

物流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必须依托中小工业企业的发展,做到"来自中小企业、服务于中小企业"。

主要把握四点:

第一、必须依据中小工业企业的实际需要,设计和提供个性化物流服务理念。

第二、必须关注市场需求变化,提供保障企业产品服务质量的服务措施。

第三、必须深刻理解中小企业物流规律,建立完善的物流运作与管理的服务效益。

  4、创新战略。

物流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物流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实施创新战略,首先要创新观念,打破传统思想,借鉴国际先进物流管理思想,与中小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具有中小企业物流特色的新思想和新方法。

其次要创新组织,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借助中小企业数量大面广的特点。

建立网络化物流新型组织。

再次要创新服务,深入研究中小工业企业物流需求,通过引进、模仿和创新物流技术手段,不断设计、创新和提供有效的物流服务。

最后要创新制度,既要建立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也要根据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合理的物流管理体制。

5、品牌战略。

物流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必须确立品牌战略,充分发挥品牌效应,获取良好效益。

首先要树立物流发展的精品名牌意识,严格制定各项物流质量标准,才会不断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其次要引进先进技术手段,设计创造物流服务的精品名牌意识,严格制定各项物流质量标准,才会不断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其次要引进先进技术手段,设计查物流服务的精品内容、名牌项目。

最后要强化物流技术与管理人员素质培训,建立优秀的物流人才队伍,确保企业名牌战略的实现。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基本方式

  根据国外发展物流所走过的道路以及我国物流发展的基本实践,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基本方式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物流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有两种基本方式:

首先,可以考虑渐进式发展,通过自身物流业务不断壮大力量,积累资源和运作管理经验,再发展成为专业物流集成经营者,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面物流服务。

其次,可以考虑跨越式发展,通过联盟契约与中小企业进行资源整合,迅速壮大物流能力,超常规成为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

  1、政策途径。

物流企业面向中小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存在一定的障碍,需要各级政府制订鼓励政策,给予积极指导,从信贷、金融政策等方面营造有利于发展的政策环境,并切实扶持和指导中小企业积极重组和发挥资源力量,启动和促进第三方物流在中小企业中的发展。

  2、市场途径。

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物流需求不断增长,物流企业应深入研究中小企业物流的发展规律,以需求为导向,迅速有效地拉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3、企业途径。

物流发展能够创造价值和利益,是驱动物流企业主导自身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基本动力。

4、社会途径。

发展第三方物流要全社会的积极协作和支持,在社会各方力量的作用下,实现产业联动,全面发展。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对策

要想使得我国第三方物流健康持续发展,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调控。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为现代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制订促进、推动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从资金、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再造现有物流企业,转变它们的观念,完善它们的服务功能。

通过宣传和指导使我国工商企业改变万事不求人的观念,真正根据经济效益与规模化原则,建立适应本企业实力与发展需要的物流系统,支持、促进与监督专业化物流企业的成长。

2、采取措施提高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的规模。

通过制定现代物流行业规范和制订市场准入限制等措施,限制小于规模经济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与注册;通过鼓励合资、合作、兼并、整合等措施扩大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才刚刚起步,要想参与全球化的物流市场竞争,就必须按照科学的、规模经济的道路发展。

3、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实施人才战略。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要解决目前专业物流人才缺乏的问题,一方面,政府应该在有关这一行业的相应国民教育体系中加大投入和指导,同时积极筹备和开展这方面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建设和实施工作;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对现有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现代物流业务知识和业务水平。

4、发挥政府与企业的积极作用,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

物流基础设施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保证客户服务水平的硬件基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还处于开始阶段,需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因此必须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共同努力,尽快提高各种基础设施的水平。

从政府方面来看,一方面应担负起交通系统、信息系统、信息交换标准、其他基础物流服务基础设施的开发和实施工作。

从企业来说,在促进规模经济和网络化经营的基础上,必须进行较大的投资,建设自己的物流作业所需基本设施和设备、信息系统、增值服务设施,积极推广自动化与智能化的立体仓库、自动分拣设备、专用运输设施和现代化装卸设备等在企业中的使用。

同时,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政府应制订有关第三方物流服务行业准入标准,以规范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基础设施投入方面的行为。

七、我国家电业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家电业成为全球家电业的制造中心。

相比之下,中国家电企业虽然在制造成本方面具有优势,但是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的,总成本的另一个组成部分———交易成本却很高。

据统计,目前整个家电业的现状是原材料的制造成本只占总成本的53%,而与流通、营销有关的成本则占46%。

物流被看作是中国家电业最后的也是最有希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环节。

零库存、低损耗及时准确送抵目的地,成了家电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

为了在竞争中保持优势,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早已成为业界焦点。

  1、中国家电物流业面临变革的压力

  如今的家电业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生产成本、营销手段等传统方式,物流竞争开始占有重要地位。

谁能更快速更有效更经济地完成物流环节,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有先机。

目前,中国家电企业的物流形态大体仍以供货方物流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家电及消费类电子行业已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的主要行业之一,但家电领域第三方物流只是处在发展初期,尚不成熟。

当前家电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执行主体,主要由供货方提供,家电生产企业成品物流执行主体开始向第三方发展,家电商业企业物流执行主体主要为供货方。

而随着竞争格局的变化,家电业的物流也出现了明显变化

  从销售渠道的发展来看,目前流通业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国美、苏宁等家电零售连锁巨头的崛起,原有的批发模式的纷争,百货商场的顽抗,专卖连锁店、电子商务的兴起等构成了多种业态共存的局面,家电销售渠道多元化。

目前我国家电销售渠道构成比例为:

电器专营店46.2%,百货商场20.1%,家电专业连锁17.8%,品牌专卖11.6%,综合性连锁0.3%,其他4%。

多元化的流通渠道导致产品流量、流向的复杂,进而使得家电物流规划和运作难度增加。

  从制造企业的层面来看,一是反映在库存量的变化上。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家电业对物流的重视,企业对自身物流系统普遍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零库存概念受到企业追捧,使原来的高库存得到了释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然而,近两年来,产品库存有增长的趋势,业内称之为“富贵病”,产品库存的增长伴随着家电资金、家电销售与管理费用的提高,这构成了家电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根据宝供物流的一项调研显示,库存问题已经成为家电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是反映在关键性客户上有了变化。

随着近年来家电产品的日益丰富,整个市场环境已由产品短缺型向相对过剩型转变。

同时以苏宁、国美等家电零售巨头的强势崛起,使其在整个产业链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企业原来的库存、物流方式等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

三是反映在市场的变化上。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冰箱的家庭拥有率已超过95%,有个别城市达到99%,城市冰箱趋于饱和,而农村冰箱的普及率很低,还不到10%。

因此,三级市场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市场将对家电产品需求的增长速度加快,可以预见,今后几年,这种现象将变化更快,这对于家电业的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核心就是经济配送和网络快运。

四是以物流作为重要因素的企业生产布局变化明显。

企业为减低流通成本,对产业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布局,大大优化了物流供应链。

五是家电产品的出口增长较大。

随着中国家电业产能的过剩,中国家电业的企业过剩的产能必将向国外市场寻找机会。

考虑到国际化的需求,中国家电业纷纷与海外物流企业结盟。

六是制造业上游采购物流的变化。

以前的会展采购随着市场的变化功能在逐步减弱,使得采购整合成为趋势。

  家电业的物流的变化要求家电企业将物流这类非核心业务外包,采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这样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新产品研发和新渠道建设上。

  2、中国家电业趋向于选择第三方物流

  对于成长中的家电企业来说,其物流体系主要有自建和合作第三方两种模式,海尔集团和小天鹅等企业是其各自的代表。

海尔集团在1999年将原来分散在28个产品事业部的采购、仓储、配送的职能整合,用了两年半的时间成立了专业的物流公司,是国家经贸委确定的34家“现代物流工作重点联系单位”之一,其ERP系统覆盖了集团原材料的集中采购、原材料库存和立体仓库的管理,各事业部的生产计划、生产工位的原材料配送、成品下线等等,构建了集团内部的供应链。

海尔集团新的物流体系将呆滞物资数量降低了74%,仓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