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记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88955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听课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听课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听课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听课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听课记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听课记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听课记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听课记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听课记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听课记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听课记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听课记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听课记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听课记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听课记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听课记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听课记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听课记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听课记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听课记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听课记录.docx

《听课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听课记录.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听课记录.docx

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表

学校大沱小学时间2016年4月15日第周星期五

执教者

陈迁

听课教师

年级班级

四年级

学科

语文

课题

人类的老师

课型

新课

教学内容与步骤

评注

一、揭题导入:

人类从蜻蜓身上受到什么样的启发?

学了今天的课文,我们就知道答案了。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生读:

7、人类的老师)。

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这篇课文中所说的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呢?

二、精读指导

为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呢?

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

(第一自然段)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在书上划出原因。

(1)学生自由读、划。

(2)指名交流。

(3)齐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

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

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指读句子。

三.拓展延伸

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就只是这些吗?

你们还知道哪些?

(引导学生用前面出示的句式,说说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四、总结全文

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我们怎么做?

(学生自由说)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细心发现、积极探索!

(板书:

细心发现)

陈老师抓住学生的学情,7课的生字比较简单,于是陈老师采取教师范读、学生读,去拼音读,读三遍后转入认字环节,在认字环节有侧重点,对于特别难写、容易写错的字特别强调指出,鼓励学生分享识字妙诀,认字的同时对字的形、义知识同时教导。

学习完生字后并检验学生的学习程度。

陈老师充分利用7课的教材特点,7课《人类的老师》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段落结构基本相同,于是采用了集中学习,示范段落教学的教学方法,选取一个段落为示范段落,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然后充分相信。

鼓励学生小组自主学习余下的自然段,不懂就提问。

陈老师把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摆在第一位,授学生“渔”。

听课记录表

学校大沱小学时间2016年4月15日第周星期五

执教者

陈迁

听课教师

年级班级

四年级

学科

语文

课题

人类的老师

课型

新课

教学内容与步骤

评注

1、揭题导入:

今人类从蜻蜓身上受到什么样的启发?

学了今天的课文,我们就知道答案了。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生读:

7、人类的老师)。

二、理解课文类容

1、同学们,这三个例子写得很具体很有趣,下面请你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或者说最喜欢的一个认真读一读,注意要一边读一边想,争取把每句话读懂。

2、谁先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例子?

三、拓展延伸

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就只是这些吗?

你们还知道哪些?

(引导学生用前面出示的句式,说说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四、总结全文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哇!

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我们怎么做?

(学生自由说)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细心发现、积极探索!

(板书:

细心发现)

认识生字部分,陈老师教读音,让学生组词,明确书写结构,强调声调,学生会写字。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学生要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的保证条件。

陈老师教师充分考虑学生发的需求,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读书做笔记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参与”,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用创新的记号,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感受来体验文本,满足学生阅读的欲望。

听课记录表

学校大沱小学时间2016年4月15日第周星期五

执教者

陈迁

听课教师

年级班级

四年级

学科

语文

课题

人类的老师

课型

新课

教学内容与步骤

评注

一、导入:

今人类从蜻蜓身上受到什么样的启发?

学了今天的课文,我们就知道答案了。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生读:

7、人类的老师)。

2、课文理解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课件3句子出示第七自然段,指名读。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指名交流。

(从“种种生物”知道了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

三、拓展延伸

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就只是这些吗?

你们还知道哪些?

(引导学生用前面出示的句式,说说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四、总结全文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哇!

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我们怎么做?

(学生自由说)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细心发现、积极探索!

(板书:

细心发现)

 

 

学习新生字环节陈老师用了超过20分钟。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四年级的学生也具备拼读自学的能力,老师应该相信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陈老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选择性的自主感受,从而构成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教学过程。

让学生从小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看问题,学生对文章充满神秘感好奇感,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东西。

读书做记号满足了学生对文章充满神秘感好奇感,让他们乐于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发现,教师要尊重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与其重复一句正确的话还不如说一句错误的话”,呵护他们好奇的心灵。

听课记录表

学校大沱小学时间2016年5月25日第周星期三

执教者

李真

听课教师

年级班级

六年级

学科

语文

课题

最大的麦穗

课型

新课

教学内容与步骤

评注

1、故事导入:

  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

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

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读出麦穗的“沉甸甸”,每一穗都是“颗粒饱满”的。

2、多媒体显示“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般的声音:

“你们已经到头了。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那些词让你感受最深?

3、学习苏格拉底的话

  过渡:

同学们提醒得对,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我们看看苏格拉底是怎么说的?

四、学习第7小节

轻声读一读,你最喜欢哪句,为什么?

请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体会到了什么?

读出什么问题?

先自己读书,再小组讨论,最后讨论。

5、

板书:

          

 

                 最大的麦穗(追求)

              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要抓住机遇)

第二个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特别是在第三个环节,小组讨论的时候很积极,每个人都积极投入讨论中,可是老师叫学生回答时,绝大多数的学生就保持沉默了。

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学生不愿意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这需要语文老师的鼓励和整顿。

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要具备一定的挑战力度,语文老师应把重点训练学生如何阅读,解决文本空白的难处,寻找有价值的问题突破重难点,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而不是一味解读课文。

听课记录表

学校大沱小学时间2016年5月25日第周星期三

执教者

李真

听课教师

年级班级

六年级

学科

语文

课题

最大的麦穗

课型

新课

教学内容与步骤

评注

一、谈话导入:

  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

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

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读出麦穗的“沉甸甸”,每一穗都是“颗粒饱满”的。

二、学习体会苏格拉底的话

  出示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

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生读:

……

  加上提示语,读,

  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

……

  我们读书就要根据他的提示语,读出感受。

  要重点突出读“只许进不许退”短句

三、多媒体显示“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般的声音:

“你们已经到头了。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四、讨论

讨论:

“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麦穗”是不是同一穗?

为什么?

五、小结:

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最优秀的教师,但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明天又有新的挑战。

这些对于我们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是最大的一穗。

人生的目标是永无止境的。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只有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件事,我们才能有所收获

  六板书:

           

                 最大的麦穗(追求)

              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要抓住机遇)

难理解的字词,李老师做到字、词、句环环相扣。

大部分老师都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而不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去解决问题。

这样也会一定程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李老师在指导学生带感情朗读课文一直做得很好,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听到“请同学们带着感情朗读课文;谁来带着感情朗读一下课文,读得不好,没有感情,再读一遍”等语句,感情朗读在小学生课堂朗读指导中占据重要的作用,李老师十分注重教给学生语文能力,感情朗读就是其中之一。

听课记录表

学校大沱小学时间2016年5月25日第周星期三

执教者

李真

听课教师

年级班级

六年级

学科

语文

课题

最大的麦穗

课型

新课

教学内容与步骤

评注

一、谈话方式导入:

  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

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

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读出麦穗的“沉甸甸”,每一穗都是“颗粒饱满”的。

4、二、学习体会苏格拉底的话

  出示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

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生读:

……

  加上提示语,读,

  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

……

  我们读书就要根据他的提示语,读出感受。

  要重点突出读“只许进不许退”短句

三、学习苏格拉底的话

  过渡:

同学们提醒得对,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我们看看苏格拉底是怎么说的?

四、先自己读书,再小组讨论,最后讨论。

  第一句: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人的一生”与“在麦地中行走”有什么相似?

“最大的一穗”指什么?

  第二句:

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

五、板书:

           

                 最大的麦穗(追求)

              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要抓住机遇)

李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在研读过程中学会交流,读懂课文。

学习课文后出示讨论交流,你学会了一个什么道理?

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也有不同的体验,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听课记录表

学校大沱小学时间2016年5月19日第周星期四

执教者

陈天云

听课教师

年级班级

二年级

学科

数学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

课型

新课

教学内容与步骤

评注

1、把10支铅笔每人分4支,每人分5支,每人分6支,可以分给几个人呢?

你们会分吗?

有没有信心?

好,现在咱们就拿起手中的彩笔分一分吧。

2、10÷4=2(人)……2(支)

10÷5=2(人)

10÷6=1(人)……4(支)

三、谁能说说这个算式中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

四这样的算式,你们以前见过吗?

它们叫什么算式?

四、除法算式,÷前面的仍然叫÷后叫=后叫

那……后面的数字叫什么呢?

老师告诉你们,它的名字叫余数。

 

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引导、探究、讨论、发现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借助实物分一分,摆一摆。

学生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能力有限。

陈老师十分注重学生的基础情况,用合作的方式,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听课记录表

学校大沱小学时间2016年5月19日第周星期四

执教者

陈天云

听课教师

年级班级

二年级

学科

数学

课题

有余数的除法

课型

新课

教学内容与步骤

评注

一、把10支铅笔每人分4支,每人分5支,每人分6支,可以分给几个人呢?

你们会分吗?

有没有信心?

好,现在咱们就拿起手中的彩笔分一分吧。

二10÷2=5(人)10÷3=3(人)…….1(支)

10÷5=2(人)10÷4=2(人)…….2(支)

10÷6=1(人)…….4(支)

三、除号前面的数叫什么?

除号后面的数叫什么?

=后面的数叫什么?

生:

被除数除数商

师:

这样的算式,你们以前见过吗?

它们叫什么算式?

四、除法算式,÷前面的仍然叫÷后叫=后叫

那……后面的数字叫什么呢?

老师告诉你们,它的名字叫余数。

 

本节课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包括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含义,知道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陈老师了解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较好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子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陈老师根据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安排了动手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体会有余数的除法,初步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利用学生练习做题的环节,深化理解余数小于除数,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听课记录表

学校大沱小学时间2016年6月2日第周星期四

执教者

丁衡江

听课教师

年级班级

五年级

学科

数学

课题

轴对称

课型

新课

教学内容与步骤

评注

(1)轴对称图形:

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2)探索新知1.画出轴对称图形。

根据对称轴,补全下面的轴对称图形。

要想顺利的画出另外一半的图形,你有什么办法呢?

根据是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我们刚刚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的特点,可以利用这个方法来画。

怎样来找点呢,所有的点都找吗?

不用,只要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在对称轴的另一侧点出关键点的对称点;顺次连接描出的各个点即可。

(4)谁能来展示一下你画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探究结果汇报。

(5)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先确定对称轴,找出关键点,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然后点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最后依次连接各个对应点,就可以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6)确定对称轴后,一找关键点;二数出距离;三点对应点;四连线。

 

本课丁老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展开学习,在美的感受中积极探索,在互动评议中形成学习能力,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旨在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全过程,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及情感意志得到统一和谐的发展。

 

听课记录表

学校大沱小学时间2016年6月2日第周星期四

执教者

丁衡江

听课教师

年级班级

五年级

学科

数学

课题

轴对称

课型

新课

教学内容与步骤

评注

1.轴对称图形:

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2.探索新知1.画出轴对称图形。

根据对称轴,补全下面的轴对称图形。

要想顺利的画出另外一半的图形,你有什么办法呢?

根据是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我们刚刚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的特点,可以利用这个方法来画。

怎样来找点呢,所有的点都找吗?

不用,只要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在对称轴的另一侧点出关键点的对称点;顺次连接描出的各个点即可。

4.谁能来展示一下你画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探究结果汇报。

5.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先确定对称轴,找出关键点,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然后点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最后依次连接各个对应点,就可以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6.确定对称轴后,一找关键点;二数出距离;三点对应点;四连线。

丁老师引导学生思考:

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这节课的难点,在学生充分的讨论后,通过学生的实践来总结出方法,进行提炼,学生记忆的会更深刻。

轴对称”是六年制五年级下学期的教学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和提高。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的编排,首先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

 

听课记录表

学校大沱小学时间2016年5月30日第周星期一

执教者

李真

听课教师

年级班级

六年级

学科

品社

课题

祖国属于我们

课型

新课

教学内容与步骤

评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让我们首先欣赏歌曲:

《走进新新时代》(一遍)

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观看课件:

神州五号、六号升

天;嫦娥飞月,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等场面。

(没条件的学

校可请学生谈谈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揭题:

祖国属于我们

二、走进“十六大”,了解祖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

1、200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在北京

举行,江泽民同志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报告提出我国现阶段的奋

斗目标是什么?

如何理解小康社会,它的目标又是怎样的?

三、探讨:

如何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

科技方面、人们受教育、提高公民素质、小学生的责任等多

方面展开

 

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课较好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差异。

其最大的特点是:

允许选择,自主决定。

李老师让学生去选择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选择最佳的合作伙伴,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汇报方式,表现了对学生极大的信任。

信任,就是最好的尊重。

 

听课记录表

学校大沱小学时间2016年5月30日第周星期一

执教者

李真

听课教师

年级班级

六年级

学科

品社

课题

祖国属于我们

课型

新课

教学内容与步骤

评注

1、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让我们首先欣赏歌曲:

《走进新新时代》(一遍)

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观看课件:

神州五号、六号升

天;嫦娥飞月,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等场面。

(没条件的学

校可请学生谈谈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揭题:

祖国属于我们

2、走进“十六大”,了解祖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

1、200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在北京

举行,江泽民同志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报告提出我国现阶段的奋

斗目标是什么?

如何理解小康社会,它的目标又是怎样的?

3、探讨:

如何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

科技方面、人们受教育、提高公民素质、小学生的责任等多

方面展开

 

本节课的教学中,李老师的理答技巧最突出的便是重视了通过理答引导学生参与品社这门课程的认知和认识中去,也注重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把问题回答准确。

同时,对学生的回答能及时相应地鼓励、称赞。

但是,教学中老师有自己过于着急而代答的情况出现,主要表现在如何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的探讨上老师缺乏技巧性的引导。

 

听课记录表

学校大沱小学时间2016年5月30日第周星期一

执教者

李真

听课教师

年级班级

六年级

学科

品社

课题

祖国属于我们

课型

新课

教学内容与步骤

评注

1、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让我们首先欣赏歌曲:

《走进新新时代》(一遍)

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观看课件:

神州五号、六号升

天;嫦娥飞月,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等场面。

(没条件的学

校可请学生谈谈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揭题:

祖国属于我们

2、走进“十六大”,了解祖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

1、200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在北京

举行,江泽民同志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报告提出我国现阶段的奋

斗目标是什么?

如何理解小康社会,它的目标又是怎样的?

3、探讨:

如何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

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我们需要各种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

杨利伟叔叔、聂海生叔叔、费俊龙叔叔等航天人才使我们的

航天事业蓬勃发展,袁隆平爷爷使我们有饭吃……他们值得大

家尊敬,而我们还有许许多多的普通劳动者,他们虽然平凡,但祖国建设事业少不但是他们同样是伟大的,值得大家尊敬。

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李老师在于很好地考虑教学的内容、过程和学生的个体需要,而且也能够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经验,有意识地对“教什么”和“怎样教”做出选择,并且,对于扩大学生的信息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听课记录表

学校大沱小学时间2016年5月30日第周星期一

执教者

李真

听课教师

年级班级

六年级

学科

品社

课题

祖国属于我们

课型

新课

教学内容与步骤

评注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让我们首先欣赏歌曲:

《走进新新时代》(一遍)

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观看课件:

神州五号、六号升

天;嫦娥飞月,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等场面。

(没条件的学

校可请学生谈谈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揭题:

祖国属于我们

二、走进“十六大”,了解祖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

1、200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在北京

举行,江泽民同志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报告提出我国现阶段的奋

斗目标是什么?

如何理解小康社会,它的目标又是怎样的?

三、探讨:

如何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

科技方面、人们受教育、提高公民素质、小学生的责任等多

方面展开

 

这节课李老师讲得很好,六年级的孩子,由于心理发展的特性,在加上身处于山区的孩子来说,他们对于祖国并没有很多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红领巾、我是中国人等浅显、形象的内容上。

《祖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