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89364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学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美学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美学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美学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美学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美学名词解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美学名词解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美学名词解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美学名词解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美学名词解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美学名词解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美学名词解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美学名词解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美学名词解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美学名词解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美学名词解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美学名词解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美学名词解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美学名词解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美学名词解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学名词解释.docx

《美学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学名词解释.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美学名词解释.docx

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原型理论

2艺术美

3审美(美学)

4审美意识

5美学思想

6美学学科

7美学关系(审美关系)

8美

9美感

10审美形态

11审美需要

12审美理想

13审美趣味

14审美活动无功利

15自律性

16审美体验

17游戏说

18审美意识

19艺术传达

22崇高

21优美

20审美活动(形态)的二重性

21优美

22崇高

23《论崇高》

24利奥塔德

25悲剧

26《悲剧的诞生》

27罪孽说

28焦虑说

29喜剧

30丑

31荒诞

32“狂欢化”

33人本主义美学

34审美经验

35本质直观

36超验世界

37感知

38想象

39接近联想

40类似联想

41对比联想

42再造性想象

43创造性想象

44审美态度

45审美距离

46游戏说

47集体无意识说

48模仿说

49表现说

50有意味的形式说

51符号说

52艺术品

53载道说(或教化说)

54娱乐说

55艺术作品的意象世界层

56艺术作品的意境超验层

57意象

58仿象

59兴象

60喻象

61抽象

62意境

63有我之境

64无我之境

65艺术的审美功能

66艺术的认识作用

67艺术的道德教育功能

68灵感

69美育

70寓教于乐(贺拉斯的美育观)

71《美育书简》

72审美教育

73柏拉图的美育观

74亚里士多德的美育观

75席勒的美育观

76马克思的美育观

77化育

78怡情养性

79化性起伪

80完美的人

81审美的人

82消融查滓

83”观“

84美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85西方接受美学认为

86艺术敏感

87艺术想象力

88形式符号性

89开放性

90他律性

91意象的物态化

92意象世界层

93悲剧性

94.反思判断力

95先验想象力

96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同化--调节律)

97审美经验中的超验世界

98人本主义美学

99焦虑说

100作为审美形态的悲剧

101利奥塔德

102崇高作为审美形态

103审美的感官直观性104原型

105准主体

106超验世界.

107集体无意识说

108美学的研究对象

109美学的学科性质

110趣味教育

111.实践概念

112审美境界

113艺术活动

114审美活动

115审美澄明

116多样统一

117巫术说

118人生样态

119审美情趣

120审美形态的贯通性

121审美形态的兼容性

122直观:

intuition

123感性直观性

124艺术的存在方式问题

125艺术天才

126绘画

127美学研究对象

128美学之父

129审美直观

138形式符号层

131色彩

132线条

133形状

134非实体性

135生物本能说

136劳动说

137物质实在层

130美育代宗教说

139“品”

140“悟”

141审美惊异

142生成性

143二重性

144艺术敏感

145艺术技巧

146美的规律

147快乐派

148美在关系说

149立普斯移情说

150美在客观论

151知觉表象层

152人是“世界的美”

153心理意识层

154隐秀

155直觉

156通感

157第六感官

158鲍姆加登

159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

160自由

161实践的基本内涵

162自然美

163科技美

164人生境界

165境界

166生成论

167审美现象

168柏拉图的“迷狂”

169审美表现

170审美欣赏

171理式柏拉图提出理式说

172期待视界

173表现说

174“图式化”结构

175《丑的美学》

176空间艺术

177人文学科

178高级人生境界

179艺术

180人的本己性

181固定装饰

182畅神说

183反馈调节

184格式塔

185判断力

186非理想型生存

187理想型生存

189主客二分的生存模式

190审美理解

191艺术创造力

192艺术操作

193审美个性

194怡情养性

195自我调节

196生命的机械化

197心理距离说

198意象的物化

199人的本己性

200超越性

201固定修饰

202非固定性修饰

203人类的修饰

204气韵

205自然的人化

206自然美

207滑稽

208审美感受

209典型化

210艺术修养

211异化

212艺术构思

213美的相对性

214美的绝对性

215格式塔心理学

216爱得码(AIDMA)原则

217霍布斯“突然荣耀说”

218康德“乖讹说”

219诗意

220比德说

221美的形象性

213美的相对性

214美的绝对性

215格式塔心理学

217霍布斯“突然荣耀说”

222美的社会性

223审美对象

224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

225“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226美在愉快说

227美在关系说

228美是生活说

229美是理念说

230美在形式说

231美在完满说

232美在无意识说

233审美范畴

234艺术丑

235人格教育说

236情感教育说

237艺术教育说

238艺术接受的动态三流程

239审美感官

240美感的形成

241美感的性质

242美感的特征

243审美理论

244精神能感受的完整性

245审美意象

246形象思维

247出入说

248美的本质

249客观论

250主观论

251主客观统一论

252实践美学

253客观精神

254后实践美学

255实践自由

256社会美

257造型艺术

258表演艺术

260语言艺术

259综合艺术

260形式美

261人生实践

262空间艺术

263净化说

264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

265埃斯特惕卡

266语言

267普通语言学

268应用语言学

269传统语言

270内部语言学

271“回忆说”

272艺术的娱乐消遣功能

273艺术的认识功能

274艺术的道德教育功能

275艺术的宗教功能

276艺术的思想启迪作用

277艺术的政治宣传功能

278艺术的心理平衡功能

279艺术的社会干预功能

280艺术的文化交流功能

281艺术的商业广告功能

282意象的生产

283形式符号性

284意象的生成

285意象的结构

286理论前提定位

288形式符号层

290意境超验层

289意象世界层

290意境超验层

291内在感官说

292艺术物化

293审美认同

294“上升的乖讹”与“下降的乖讹”

295美感欣赏活动

296美的本质的集合化界定

297夏夜星光灿烂美的构成

298形象的直觉性

299感受的完整性

300注意的集中性

301想象的生动性

302艺术接受

303命运悲剧

304美的问题的性质

305“山羊之歌”

 

1、原型理论——荣格舍弃弗洛伊德的泛性欲主义,并将个体无意识进行改造而成为集体无意识,由此提出原型理论。

原型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从早期人类在生存环境中产生,然后由人类群体通过遗传机制进行传承。

  2、艺术美——即艺术中的审美现象,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

艺术美就是人创造、提炼的结果,是高于自然的,是人的精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和确证。

  3、审美(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4、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5、美学思想——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

  6、美学学科——是指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7、美学关系——是指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8、美——(广义的美):

广义的美包括审美意义上的丑,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9、美感——指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10、审美形态——是指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指在审美活动中展现出来,以复杂的人生样态、自由的人生境界为核心的审美情趣、审美风格等感性显现的对象化的形态,以及人们对不同形态的逻辑分类。

  11、审美需要——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需求,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

  12、审美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

  13、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

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而兴趣和品位则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

  14、审美活动无功利——是说审美活动并不以某一有限目的为目的,相反它还必须以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审美活动指向一种整体的、根本的功利性,这就是它把人向着完整的自由存在状态提升。

  15、审美活动的自律性——指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它不是手段,而直接的就是目的本身。

  16、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17、游戏说——席勒系统地提出游戏理论。

他认为,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它摆脱物质欲望的束缚和道德必然性的强制之后所从事的一种真正自由的活动,其显著特征在于,它只是对事物的纯粹外观产生兴趣,也就是只对事物的形象本身无所作为而为地进行观赏和玩味,他根本上是一种想象力的游戏,因此,所谓游戏,也就是一种审美活动。

  18、审美意识——是指人对自身审美需要的和外在对象的审美意义,以及二者之间所构成的审美价值关系的心理反映形式。

它主要包括人的审美愿望、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内容。

  19、艺术传达:

是文艺创作活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就是把艺术家艺术构思的成果通过物态化的形式固定下来,因而是一种把精神活动转化为物态化形式的实践活动,它的任务就是制造出物态化形式的艺术品。

  20、审美活动的二重性——主要指审美形态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21、优美——是理想人生境界与人生存在实践完满统一的现实呈现和展示,是和谐化一的人生存在至境。

 22、崇高——作为审美形态,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了人的精神境界。

在审美意象的形式构成上,崇高往往具有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

  23、《论崇高》——是朗吉弩斯的美学著作,第一次明确地把崇高和优美作为并列对举的美来加以讨论,在书里面,对崇高的风格有探讨,并提出了“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24、利奥塔德——是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并将自己的整个美学建立在对崇高的论述上,对崇高进行了崭新的阐发。

  25、悲剧——是在人的生存的实践中,由于人生与现实的矛盾而引起的冲突,从而体现出人的存在的力量、斗争、勇气等情感的艺术表现。

  26、《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的美学作品,在书中他提出了悲剧起源于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并对其各自特征展开论述。

重点强调了两个方面,其一从希腊悲剧的起源和演变看,悲剧最初的形式是一种合唱抒情诗,悲剧人物之所以会遭遇不幸,是因为他们越过了El神精神的信赖自我的安心静坐,回复了酒神一般的原始本性。

其二尼采的悲剧诞生论与他的哲学观密切相关,认为世界的本质就是痛苦,要摆脱种种人生的苦痛,就得凭借艺术的功能使自己在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相统一的悲剧中体验生命的永恒

  27、罪孽说——是克尔凯戈尔提出的观点,他认为真正的悲剧的悲痛都需要一个“罪孽”的要素,悲剧的情节和主旨也围绕着这个要素展开和推进。

  28、焦虑说——是克尔凯戈尔提出的观点,他认为焦虑是一种否定性的精神,面对的是未来的虚无,这种焦虑处境是悲剧情绪的源泉。

  29、喜剧——作为一种审美形态经历了从一种艺术类型到审美形态的历史发展过程,喜剧以笑为载体,笑及其原因的探讨是戏剧理论的核心,其主要特点是形式与内容的悖离,它包含着快乐机制,同时又是一种挑衅性的发展,其中也存在着滑稽因素。

喜剧感的笑包含着人类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对真与善的肯定,是一种严肃性的笑。

  30、丑——源于人类丑感的形成,是一种不和谐,以反常、混乱、给人以恶性的刺激等形式,揭示的是现实生活中非人性的一面,体现的是一种负面的生存实践,在这种否定性的审美呈现中,肯定正面的生存价值和审美意义。

审美范畴之一,与美相对,具有与美相反的内涵性质的事物的属性。

丑是一种否定性的价值,它使人厌恶、鄙弃、反感。

当人的本质力量受到窒息和排斥,而非人的本质力量却以堂皇的外观闯进了我们审美的领域,它在对象中显现出来的就是丑。

在现实生活中,丑总是具体的、形象的,是对人而言的。

丑的事物往往是违背自身发展规律,有碍于人生的,其外在的组合形式是凌乱的,不能怡人的。

丑的审美意义就在于可以以丑衬美,而且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灵心点化,可以转化成艺术中的美。

  31、荒诞——源于荒诞派戏剧,是指不合情理与不和谐,其形式是怪诞、变形,其内容是荒谬不真,使人产生荒诞感,是对人生的无意义的虚无性的审美感悟。

  32、“狂欢化”——是巴赫金基于对喜剧的理解提出的概念,认为民间诙谐文化具有解构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的功能。

  33、人本主义美学——与科学主义美学相对,是现代西方美学的两大类型之一。

它把美学建立在人文科学或精神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上,其中包括直观主义和解释学两大传统。

代表人物有柏格森、海德格尔等。

  34、审美经验——指的是人们在与对象的审美关系当中,构成并评价审美对象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审美的愉悦而把握到了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因而构成了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

  35、本质直观——是审美经验直观性的一个方面,审美经验能够有效地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既能够把握事物的现象,又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

  36、超验世界——审美经验中的超验世界是通过本质直观认识的,通过象征的方式来把握的世界,超越了“再现客体”这一层面,体现了艺术创造者的终极关怀,震撼着主体的精神世界,实现了艺术的纵向超越。

  37、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感觉是对于对象的个别属性的把握,知觉则能够通过对于感觉材料的加工和整理而达到对于对象的完整把握。

感觉本身是社会化的产物,其中视觉和听觉的作用尤其大。

  38、想象——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它通过加工和改造记忆中的表象来创造新的思维表象的过程。

  39、接近联想——是指由于两件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比较接近,人们在有关经验中经常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因而很自然地会从其中的一个联想到另一个。

所谓“睹物思人”、“爱屋及乌”等说的正是这种现象。

  40、类似联想——是由两件事物在性质和特征上的相似而引起的。

我们常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本质上都建立在类似联想的基础上。

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的比、兴等表现方法也与此相关。

  41、对比联想——是指由对于某一事物的感知和回忆,而引起与其具有相反特点的其他事物的联想形式。

这种联想主要建立在两种事物的性质和特征的对比关系的基础之上,其功能不在于强化对于某一事物的感受,而在于强化对这两种事物所具有的对立关系的理解和感受。

  42、再造性想象——是指主体根据自己或他人原有的知觉表象进行加工和综合,从而在自己的头脑中重新形成关于事物形象的心理功能。

  43、创造性想象——是指通过主体的创造性思维产生原来没有的新表象。

它与再造性想象有着密切的联系,主体的创造不可能无中生有,要以自己脑中储存的记忆表象为基础。

  44、审美态度——是指主体在摆脱了日常的功利和实用态度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观照、欣赏的态度,是主体能否与对象建立审美关系并进入审美活动的关键。

  45、审美距离——是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提出的一个审美心理学概念,指的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超越实用功利态度,实现审美态度,强化审美效果。

  46、游戏说——首先是由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基者康德提出,后由席勒、斯宾塞等人发展加以完善的。

认为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是由游戏发展而来的。

艺术与游戏虽有相通之处,但它深刻的真实性、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人生的启迪不同于游戏,因此把艺术仅仅归结为游戏是片面的。

  47、集体无意识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

集体无意识是由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

艺术家正在它的驱动下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

这种学说只是一种心理学的假设,没有足够的科学根据,也抹杀了艺术家的个性。

  48、模仿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在西方影响极大。

它的合理性在于,始终把艺术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艺术看成是再现和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它的缺陷在于忽视了艺术自身的审美特质,忽视了艺术创造的主体性和表现性,因而未能全面揭示艺术的本质。

  49、表现说——强调艺术必须以表现主体情感为主,其代表人物有西方美学家德拉克洛瓦、克罗齐,中国的言志说、心生说和缘情说大体上亦可划入表现说。

表现说把艺术本质同艺术家主体情感的表现联系起来,突破了把艺术归结为模仿、认识外在世界的局限性,突出了艺术的审美特性,比模仿说更接近真理,在美学史上是一大进步。

但表现说完全回避艺术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无视主体情感的客观根源,因而是片面的。

  50、有意味的形式说——上世纪英国美学家克莱夫。

贝尔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意味的形式”。

所谓“形式”,就视觉艺术而言,指由线条和色彩以某特定方式排列而组合起来的纯粹的关系;所谓“意味”,贝尔认为乃是这种纯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着的艺术家的独特的审美情感。

艺术就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结构,也即“有意味的形式”。

“有意味的形式”说突出了艺术的审美本质方面,比表现说列进一步,但它把“意味”及“审美纯形式”与一切现实完全切断,脱离人类社会历史,陷入形式主义和神秘主义。

  51、符号说——由美国的苏珊。

朗格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是一种非逻辑非抽象的符号,具有表现情感的功能;艺术符号所表现的情感应是一种人类的普遍情感。

这种学说理论上达到了列高的层次,但仍不能正确地解决艺术本质问题。

  52、艺术品——是人工制品中的一种审美的精神产品,它以创造非现实的意象世界来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

53、载道说——较早可追溯到孔子,韩愈加以完善,他认为古文是为了宣传儒道而存在的,并非是为了缘情。

这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但完全摒弃文的缘情作用,仅仅突出政治教化作用,显然不符合艺术的发展规律,也是片面的。

  54、娱乐说——可分为“自娱”和“娱人”两个方面。

艺术家是借助于创作中的想象,在幻想世界中实现自己虽向往但在现实中却不能实现的愿望、追求、希冀和理想,从而达到自娱。

同时一切艺术都能使人产生快乐,都有“娱乐”的功能。

  55、艺术作品的意象世界层——是指建立在物质实在层、形式符号层基础上的、非现实的、展现人类审美经验的、能转化为被感性把握的、富有意味的表象世界,这是艺术品结构中的核心层次。

  56、艺术作品的意境超验层——是意象世界背后所蕴含着的富有形而上的人生哲理意味的最高境界。

  57、意象——是一种心理存在,一个审美的表象系统,包括意与象两个方面。

“意”指主体在审美时的意向、意图、意志、意念、意欲,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体验、审美理想、艺术追求等:

“象”则指由想象创造出来,能体现主体之“意”,并能为感官所直接感受、知觉、体验到非现实的表象。

  58、仿象——是主体通过模仿对象世界的形态创造出的意象,它在感性形态、具象上与对象相似,甚至非常逼真,这里“主体”有意退居幕后,其创造性仿佛就体现在意象的仿真性上。

  59、兴象——是主体以客观世界的物像为引导,给接受者提供借以触发情感、启动想象而完成意象世界的契机,物像使“感兴”得以发生,联想得以展开,在此基础上生成的“象”便是兴象。

  60、喻象——是创作主体以“自我”为体,以“世界”为自我的延伸,并根据主体心灵来创造新的世界。

主体在客观世界的摄取象征物,赋予其一定的象征意义,以此种方式形式的意象便的喻象。

  61、抽象——是指创作主体经过自己的头脑加工,将客体提炼、升华,舍弃具象而代用一些纯粹的形式符号来唤起读者审美情感的一种意象。

  62、意境——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

  63、有我之境——其中的“我”以强烈的主观色彩明显地渗透于艺术意象中。

  64、无我之境——是指创作主体的完全消失,隐在艺术意象的后面。

  65、艺术的审美功能——是指凭借艺术意象、意境的感染力、诱发力、震撼力来使接受主体在获得美感的同时获得审美愉悦,从而提高艺术素养,改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拓展艺术鉴赏视野,增强艺术的想象力和敏感性。

  66、艺术的认识作用——是指人们通过艺术品的欣赏,能从虚拟的意象世界背后获得对世界和历史的认识,可以了解到自己从未经历过的事物,从而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67、艺术的道德教育功能——是指通过艺术品的意象体系向接受主体显现和指示某种典范,以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伦理、道德教育。

  68、灵感——是艺术家在意象创造中,由于各种心理机制、功能处于高度协调的自由状态而突然生成的精神昂奋、注意集中、情绪激动、想象力空前活跃的一种思维活动的境界。

  69、美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美育,泛指自觉和非自觉的一切审美活动本身所具有的感染人、影响人、陶冶人的教育功能,以及社会、学校或家庭有意识地利用审美的特点对人进行塑造的种种教育活动;狭义的美育则专指与智育、德育、体育并列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

  70、寓教于乐(贺拉斯的美育观)——是古罗马的贺拉斯在谈到文艺的功能时提出的一项原则。

这项原则实际上是美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同时又符合文艺的规律,要有魅力,直接给人以感动。

  71、《美育书简》——是1975年席勒发表的著作,在书中,他第一次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这是第一部系统的美育著作。

  72、审美教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育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组织的、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73、柏拉图的美育观——柏拉图是从培养理想国合格公民的角度看待美育的。

认为艺术起源于模仿,也会导致欣赏者的模仿,淫秽内容会把人们教坏,艺术作品应模仿一切好的人物和行为。

他特别强调音乐的感化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