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课《心理学》+大纲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391546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课《心理学》+大纲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公共课《心理学》+大纲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公共课《心理学》+大纲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公共课《心理学》+大纲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公共课《心理学》+大纲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公共课《心理学》+大纲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公共课《心理学》+大纲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公共课《心理学》+大纲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公共课《心理学》+大纲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公共课《心理学》+大纲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公共课《心理学》+大纲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公共课《心理学》+大纲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公共课《心理学》+大纲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公共课《心理学》+大纲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课《心理学》+大纲doc.docx

《公共课《心理学》+大纲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课《心理学》+大纲doc.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课《心理学》+大纲doc.docx

公共课《心理学》+大纲doc

《心理学》教学大纲

1.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

心理学(Psychology)

2.课程类别:

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其他

3.课程性质:

必修课选修课

4.课程总学时:

34总学分:

2

5.适用专业:

全校师范类专业(不包括教育系)

6.先修课程:

无;后续课程: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一、课程简介

《心理学》是全校师范类专业的教育基础理论课。

课程内容以普通心理学为主,简要介绍普通心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与原理,是高度简化了的普通心理学。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心理学的体系框架,形成学科思维,为后续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要正确理解人的心理的实质,树立科学的心理观,初步形成多种视角的心理学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心理学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听课和认真思考,在教师精心的组织下,综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理解学科概念和理论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整体系统学习,牢固树立专业思想,正确认识心理学学科性质;培养学生多元思维和问题意识,形成正确心理观;树立正确世界观,积极主动参与生活与学习。

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导论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解心理学的对象,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和体系、任务和性质,树立科学的心理观。

教学重点:

科学心理观;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教学难点:

科学心理观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时数:

3

教学内容:

第一节心理学概况

一、心理学的对象

二、心理学的任务和性质

三、心理学的体系

四、心理学的发展

第二节科学的心理观

一、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

二、心理是脑的机能

三、心理受客观现实制约

四、心理具有主观性

五、心理是在实践中发生和发展的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二、心理学研究的类型

三、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四、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程序

第四节高师生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将来运用心理学原理提高教学工作质量

二、有助于将来运用心理学原理提高思想工作的效果

三、有助于将来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教育科研

四、有助于将来运用心理学原理促进自身发展

五、有助于将来运用心理学提高现时的社会适应能力

思考题:

1.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

2.如何正确理解心理科学的任务?

3.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4.科学的心理学包括哪些主要内涵?

5.你能说出当前几种主要心理学派的基本观点吗?

第二章注意

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注意的概念和规律,掌握注意的品质指标,体会注意规律的运用。

教学重点:

注意的品质

教学难点:

注意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

教学时数:

4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注意的概述

一、注意的概念

二、注意的种类

三、注意的品质

第二节注意的一般规律性

一、注意的功能

二、注意发生的心理机制

三、影响注意引起或保持的因素

四、影响注意品质的因素

五、青少年注意的特点

第三节注意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

一、注意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

二、注意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

三、注意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举例

思考题:

1.什么是无意注意?

引起和保持无意注意的条件有哪些?

教学中怎样运用无意注意?

2.什么是有意注意?

怎样保持有意注意?

3.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影响注意品质的因素是什么?

4.教师应该如何运用注意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

第三章感知觉

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掌握感、知觉的含义、种类及其生理机制,并能利用这些概念来解释生活实例;在掌握理解感、知觉规律的基础上能把它们应用到教学中去;能正确理解观察力及其重要意义,掌握培养观察力的正确方法。

教学重点:

感知觉种类及生理机制

教学难点:

掌握感知规律并能与实际教学相联系

教学时数:

4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感知觉概述

一、感知觉的概念

二、水平及其种类

第二节感知觉的一般规律

一、感受性及其变化

二、影响某些复杂知觉的因素

三、知觉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四、青少年感知觉的特点

第三节感知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

一、感知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

二、感知规律在自我教育中运用

三、感知规律在教育中运用举例

思考题:

1.如何划分感知觉的水平?

2.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感知觉的规律?

3.以感知规律为依据对自己经历的一节课加以分析评价?

第四章记忆

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记忆的概念、种类、记忆过程的规律及记忆系统的信息加工理论,掌握培养中学生记忆的策略。

教学重点:

记忆的过程;记忆系统

教学难点: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时数:

4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记忆的概述

一、记忆的概念

二、记忆的种类

三、记忆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记忆的一般规律性

一、人类的遗忘

二、影响识记的因素

三、影响保持的因素

四、影响回忆的因素

五、青少年记忆的特点

第三节记忆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

一、记忆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

二、记忆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

思考题:

1.什么叫记忆?

它有哪些种类?

2.从信息加工的观点说明记忆过程三个阶段(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3.何为识记?

识记有哪些种类?

影响识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影响保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5.回忆包含哪两种主要形式?

影响回忆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第五章思维

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思维和想象的概念,掌握思维的种类和思维过程,了解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特点,培养

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思维和想象的概念;影响问题解决的思维因素

教学难点:

问题解决中思维活动的规律性

教学时数:

4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思维的概述

一、思维的概念

二、思维的种类

三、思维的特殊形式——想象

四、思维的心智操作

五、思维的品质

第二节思维的一般规律性

一、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阶段

二、问题解决的思维策略

三、影响问题解决思维的心理因素

四、问题解决中的创造性思维特点

五、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特点

第三节思维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

一、思维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

二、思维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

三、思维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举例

思考题:

1.什么是思维?

思维有哪些种类?

2.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有哪些阶段?

各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影响问题解决的思维因素主要有哪些?

4.创造性思维有哪些特点?

学校教学中应注意哪些方面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第六章情感

教学目标:

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分类、关系,了解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情绪的调节,掌握情感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分类、情绪的外部表现

教学难点:

情感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教学时数:

4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情感的概述

一、情感的概念

二、情感的种类

三、情绪状态

第二节情感的一般规律性

一、情绪情感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

二、情感功能

三、情绪发生的心理机制

四、青少年情感的特点

第三节情感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

一、情感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

二、情感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

思考题:

1.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二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情绪情感与认识有什么关系?

3.情绪情感有什么功能?

4.表情分哪几种?

5.情绪的四种基本形式是什么?

第七章意志

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意志的概念,掌握意志与认知、情感、动机等心理现象的关系;准确把握意志行动及其心理过程,掌握意志品质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

意志的概念;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教学难点:

意志的品质

教学时数:

2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意志的概述

一、意志的概念

二、“意志自由”问题

三、意志的社会历史性

第二节 意志的一般规律性

一、意志和认识

二、意志和情绪情感

三、意志和动机

四、意志行动的过程

五、意志的品质

六、青少年意志的特点

第三节 意志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

一、意志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

二、意志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

三、意志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举例

思考题:

1.什么是意志?

意志和人的认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有什么关系?

2.意志行动可分为哪些阶段?

3.意志的品质包括哪些方面?

4.如何利用意志的有关规律培养和调动青少年的意志以促进学习?

第八章气质

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并掌握气质的概念及特征,了解气质学说,掌握气质类型及其行为表现,明确气质在教育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气质的概念及特征,气质类型及其行为表现

教学难点:

气质与教育

教学时数:

3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气质的概述

一、气质的概念及特点

二、气质的心理特征

三、气质的类型

第二节气质的一般规律性

一、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点与气质的对应关系

二、气质是天赋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三、气质对性格和能力的影响

四、青少年气质的特点

第三节 气质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

一、气质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

二、气质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

三、气质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举例

思考题:

1.什么是气质?

生活概念的“气质”和科学概念的“气质”有何区别?

2.典型气质类型的划分依据及各种典型气质类型的表现是什么?

3.分析自己的气质特征及对学习的影响。

4.怎样理解“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

第九章性格

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并掌握性格的概念、结构和性格的类型划分;理解性格的动态特征,了解影响性格形成的主要因素;能运用有关性格的心理学原理对学生进行良好性格培养。

教学重点:

性格的概念及其结构与特征

教学难点:

不同的性格理论;性格的培养

教学时数:

3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性格的概述

一、性格的概念

二、性格的结构

三、性格的类型

第二节性格的一般规律性

一、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

二、性格形成的微观机制

三、性格的动态特征

四、青少年性格的特点

第三节 性格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

一、性格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

二、性格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

三、性格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举例

思考题:

1.什么是性格?

性格的结构包括哪些方面?

2.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3.如何利用性格规律对学生进行培养。

第十章能力

教学基本要求:

理解能力的概念,了解能力的分类和结构,掌握能力个别差异及其培养,学会能力规律的运用。

教学重点:

能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力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

教学时数:

3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能力概述

一、能力的概念

二、能力的种类

三、智力的结构

第二节能力的一般规律性

一、能力的个别差异

二、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三、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四、智力和知识的关系

五、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六、青少年能力的特点

第三节能力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

一、能力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运用

二、能力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运用

三、能力规律在教育中的运用举例

思考题:

1.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那些方面?

2.简述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

3.智力和知识有何关系?

4.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怎样?

5.联系实际谈谈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有那些?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

(一)本课程以讲授法为主,综合运用谈话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来进行教学;

(二)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教育实践与学生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充分运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程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

考核方式:

考试

成绩评定标准:

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

六、教材及学习资源

[1]刘晓明.心理学[M].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李月,何振中.心理学[M].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蔡笑岳.心理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5]罗小兰.教师心理学[M].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6]刘贵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

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

[7]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8]卢家楣,魏庆安,李其维.心理学[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9]叶亦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0]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1]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2]章志光.心理学(第三版)[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13]十二院校合编.心理学[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14]朱宝荣.现代心理学原理与应用[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5]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16]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执笔人:

韩增霞审核人:

王莉批准人:

弓青峰

审定日期:

2018年5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