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辐射.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94381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磁辐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电磁辐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电磁辐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电磁辐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电磁辐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电磁辐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电磁辐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电磁辐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电磁辐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电磁辐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电磁辐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电磁辐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电磁辐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电磁辐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电磁辐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电磁辐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电磁辐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电磁辐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电磁辐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电磁辐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磁辐射.docx

《电磁辐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磁辐射.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磁辐射.docx

电磁辐射

一、电磁辐射(EMF)项目背景介绍

随着技术革命的更新和不同波段新的应用的不断发现,许多频率电磁辐射(EMF)的暴露水平显著增加,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处在0-300GHz频率的复合电磁场(EMF)暴露中,电磁污染(EMF)已成为最广泛的环境影响因素之一。

电磁污染的主要来源有:

各种输变电系统;运输系统、长途通讯设施和便携式通讯工具如移动电话;医药、商业和工业设备;雷达;电台和电视台发射天线等。

随着对电磁场(EMF)暴露会引起各种健康问题担忧的增加,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设立了国际电磁辐射(EMF)项目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于对电磁辐射所造成的健康危害的不同理解,不同国家所制定的电磁辐射标准有很大的差异。

其中,俄罗斯、中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在制定标准时考虑了电磁辐射对人体的神经效应方面的影响,标准限值较严厉,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在制定标准时采用了国际非电离协会(ICNIRP)的推荐标准,没有考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神经效应方面的影响,而只是考虑已有明确研究结果的热效应,标准限值较宽松,将来仍然有进一步提高标准限值的可能。

 二、电磁辐射(EMF)的环境影响

由于电磁辐射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二是对各种电气设备的影响,因此在考虑电磁辐射的环境影响时将从两个方面入手。

如图示:

1.电磁辐射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在评价电磁辐射生物效应的不良健康后果时,应该区分相互作用、生物效应和健康危害这几个概念:

o相互作用是由电感和电容的耦合或力作用于带电颗粒引起的,可能导致微小的身体变化。

o生物效应是可被检测的分子水平以上的功能或结构改变,生理性变化可能或无法被衡量。

活的生物体在生命过程中对许多刺激产生反应,这种反应便是一种生物效应。

o在人体生理正常代偿范围内以及尚未损害人的身体与精神健康的生物效应不能视为危害性效应。

o相互作用所导致的生物效应若超出了人体生理正常代偿范围,则构成真正的或潜在的健康危害。

o生物效应若有损于个体行使正常功能或从刺激中恢复的能力,应视为健康危害。

o经过证实(即,以科学的态度进行的研究、结果有显著性意义、直接的因果关系)的主观感觉,若对个体的身体和精神健康造成损害,应视为健康危害。

1.1电磁辐射不良健康效应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健康影响主要有两方面:

躯体热效应和神经效应。

根据频率的不同电磁辐射对体的影响有所不同,一般而言低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以神经效应为主,高频电磁辐射对体的影响以热效应为主。

如图一示:

图一、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健康影响示意图

 

神经效应

热效应

 

低频

>>>>>>>>>>>>>>>>>>>>>>>>>>>>>>>>>>>>>>>>>>>>>>>>>>>

高频

静态场的健康效应

对静电场生物效应的实验研究为数不多,没有证据表明其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对大多数人而言,能感觉到的体表带电对身体表面有直接作用,在暴露的静电场强度小于25kV/m时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也没有直接的证据表明暴露于高至2T的静磁场会对人体造成任何急性不良影响。

对已证实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的分析表明,长期暴露于200mT的磁通量密度不会对健康产生任何不良影响。

频率低于100kHz的时变场的健康效应。

感应电流密度为10mA/m2或低于10mA/m2时,没有发现低频场能产生明确的不良效应。

感应电流密度较高(10-100mA/m2)时,明显的组织效应,如神经系统的功能变化。

感应电流密度高于100达到数百mA/m2时,超过神经元和神经肌肉的刺激阈值。

只有少数实验研究显示工频磁场有促癌作用。

由于缺乏实验研究的支持,有关暴露ELF场癌症危险度的流行病学数据尚不足以提出暴露限值的推荐值。

频率为100KHz-300GHz场的健康效应

比吸收率(SAR)为4W/kg的电磁辐射场中约30分钟,体温上升约1℃。

比吸收率(SAR)大于4W/kg,超过人体的热调节能力,组织发热会达到有害程度。

以上数据为职业暴露限值定为0.4W/kg奠定了基础,这一限值可使在其它极端条件下(如高温、潮湿或体力劳动强度)工作的人们得到充分的安全保证。

高频EMFs造成在磁场中接触金属物件的人受电击和灼伤,是间接不良效应。

在此频率范围内低电磁辐射强度对人体的神经效应由于缺乏足够的实验支持和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因此在国际标准制定时没有考虑该因素,但对标准限值的修改留出了修改的余地。

简单事例:

日常生活的例子是微波炉加热食物(但加热对象不是人体,不叫热效应),手机使用时间长了以后,头面部会发热。

射频场才有热效应,工频场不能致热。

遗传学效应(尚无定论)

关于微波能否造成遗传损伤的问题,报道不尽相同。

由于国内外对微波遗传学效应的研究在暴露频率、功率密度和研究指标等方面较为局限,人群资料较少,因此对于长期微波暴露能否引起遗传损伤,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1.2电磁干扰--对各种电气设备的影响

由于各种设备所辐射的杂散信号在空间中传播,会对其他设备的有用信号造成干扰,如:

广播混频,电视声、图干扰,电话杂音(由于非线性器件有检波能力)。

心脏起搏器停止,飞机导航失控,炸弹引炸,仪器失灵。

电磁场使金属带电,电火花导致燃油起火。

工频磁场对阴极射线管电子束的偏移,引起电视、电脑图像抖动。

  

三、电磁辐射物理原理

1、电磁场的产生及性质

⑴产生

根据电磁学基本理论,带电粒子周围会有相应的电场分布,随时间变化的带电粒子产生变化的电场。

由于带电粒子周围电位不同的两点之间存在电位差,因此在两点间形成了电压。

当大量的带电粒子定向移动时形成了电流,电流周围产生磁场,随时间变化的电流产生变化的磁场。

电磁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形态,可以单独在空间中传播。

变化的电场能产生磁场,反之,变化的磁场也能产生电场,

对电磁场的测量通常有:

电场强度v/m,磁场强度A/m,功率密度W/m2。

对于工频磁场,常用磁感应强度B表示磁场强弱,磁感应强度B与磁场强度的关系为,B=μ0H,μ0为真空磁导率,μ0=4π×10-7,当磁场强度H以(A/m)为单位,磁感应强度B以μT(微特斯拉)为单位时,B=1.2566H。

⑵性质

矢量

电场与磁场是矢量,不但有量值大小,还有方向,所以对于非各向同性的测量天线,测量时必须调整天线方向,直到读数为最大值为止。

从目前情况来看,一般情况下,综合场强仪都是各向同性天线(探头)。

电磁场的迭加

电磁场有可迭加的性质,空间任一点的电场(或磁场)为不同电荷(或电流)在该点产生的电场(或磁场)的矢量和。

理想导体内及所严密包围的空间内的电场强度为零,理想导体上各个位置的电位相等,理想导体表面的电场方向垂直理想导体表面。

(如果不垂直,则电场有沿导体表面的分量,导体表面成了非等位面)。

电磁波的干涉、绕射、反射、透射

由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包括电磁波在内的一切波有干涉、绕射、镜面反射、漫反射(散射)、透射等特性。

当辐射源与测量点之间有障碍物时,电磁波可通过绕射方式达监测点,但强度能量有很大的损失。

同一波源发出的波通过不同路径传播到达测量点,这些波在测量点的相位一般不同,由此产生相消干涉或相加干涉。

同相相加,反相相消。

干涉的结果使得电磁波能量的空间分布发生变化,因此出现在测量中可能距离辐射源相同的点位但测量值却相差较大,但对电磁波的总能量来说是不变的。

当电磁波入射到两种介质(如空气与大地)的分界面上时,会发生反射与透射,一部分能量进入新的介质形成透射波,另一部分能量被反射回原先的介质形成反射波。

当反射波和源辐射波相遇时也会产生干涉叠加,形成场的不均匀分布。

因此在测量中要考虑到反射物可能带来的影响。

对于良导体,电磁波能量基本上被全部反射回去,不能透射到导体深处。

在介质的分界面起伏不平的程度远小于波长时,形成镜面反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否则形成漫反射(散射)。

因此由平整的导体所形成的反射波导致的干涉叠加容易在空间中形成驻波。

测量时给予注意。

综合经上因素,测量点周围的物体都可反射电磁波,与其他传播路径(包括直射、地面反射等)的电磁波产生相消干涉或相加干涉,影响测量结果。

因此,对电磁测量的要求:

①测量无关人员应尽量远离测量天线(探头),测量人员不能站在电磁波的传播路径进行测量,以防止由测量人员身体反射电磁波带来影响。

②对职业暴露测量布点应尽量放在常规工作位置,在操作工人离开的情况下进行。

③对于一般的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布点,测点应选在开阔地段,要尽可能避开各种因素的影响。

频谱

时域

将电磁场量(E、H或S)表示成随时间变化的函数g(t),称为时域表示。

在时域表示中,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横轴为时间t,纵轴为电磁场量大小g(t),表示电磁场量大小随时间变化,不同时刻t的电磁场量大小g(t)不同。

将电磁场量换成股票指数,就是股市涨跌图了。

时域表示很直观,通过常识容易理解。

频域

将电磁场量(E、H或S)表示成随时间变化的函数g(t),表示成频率的函数G(f),称为频域表示。

函数G(f)称为电磁场量的频谱。

在频域表示中,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横轴为频率f,纵轴为电磁场量大小G(f),表示电磁场量大小随频率而变,不同频率f的电磁场量大小G(f)不同,换一个更能显露其物理意义的等效说法,不同频率分量f的频谱强度G(f)不同。

(时域)正弦波为单一频率的波,其频谱为一根竖线。

如手机机站信号。

基波和谐波

周期为T的非正弦波可分解成(看作)一系列正弦波的迭加,这些正弦波中频率最低的称为基波,其频率f0=1/T,其余正弦波称为谐波,频率为nf0,n=2,3,4……,n称为谐波次数。

周期性的非正弦波频谱是离散的。

一般基波频谱强度最大,谐波次数越高,频谱强度越小。

为了简化设备,降低成本,工科医设备的电磁振荡源的频谱质量很差,除了振荡频率(周期)的变化之外,振荡波形也有畸变,偏离正弦波形,造成谐波干扰。

这类干扰源中常见的典型设备是塑料热合机。

其基波频率虽然远离广播电视的接收频率,但是其谐波频率可能落入广播电视的接收频率范围,干扰电视的图像与声音。

广播电视及移动通信等携带有信息的调幅(AM)、调频(FM)及调相电磁波源的频谱是离散的,频谱范围较窄。

其测量可用峰值检波的电视场强仪或频谱分析仪。

非周期性的脉冲波的频谱是连续的,没有基波频率,频谱低端从零频率(直流)开始。

脉冲波的上升及下降沿越陡,脉冲越窄(持续时间越短),频谱就越宽。

火花放电产生的电磁脉冲就是这种脉冲波,其频谱很宽,可对不同频段的信号接收造成干扰。

其测量必须用准峰值检波的测量接收机、干扰场强仪或频谱分析仪。

雷雨闪电时所有波段的收音机、电视机都会有大的杂音,街上的摩托车报警器发出叫声,说明闪电所发射电磁波的频谱很宽。

闪电是一种火花放电,所发射电磁波是脉冲波,由此可从经验了解到,脉冲波的频谱很宽。

极化

定义:

在最大辐射方向上电场矢量端点运动的轨迹。

电场矢量端点运动的轨迹如为园,称园极化。

如为椭圆,称椭圆极化。

电场矢量端点运动的轨迹如为直线,称线极化,以地面为参考,又分为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

一般而言,单根线状发射天线的方向即为所发射电磁波的极化方向,中波天线垂直于地面,所以辐射垂直极化波,主要传播途径为地波传播;短波天线平行于地面,所以辐射水平极化波,主要传播途径为天波传播(通过电离层反射)。

四、电磁辐射的测量基础知识

电磁辐射的测量方法通常与测量点位和辐射源的距离有关,即,所进行的测量是远场测量还是近场测量。

由于远场和近场的情况下,电磁场的性质有所不同,因此,要对远场和近场测量有明确的了解。

1、电磁场的远场和近场划分

电磁辐射源产生的交变电磁场可分为性质不同的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电磁场能量在辐射源周围空间及辐射源之间周期性地来回流动,不向外发射,称为感应场;另一部分电磁场能量脱离辐射体,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称为辐射场。

一般情况下,电磁辐射场根据感应场和辐射场的不同而区分为远区场(感应场)和近区场(辐射场)。

由于远场和近场的划分相对复杂,要具体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测量目的进行划分,一般而言,以场源为中心,在三个波长范围内的区域,通常称为近区场,也可称为感应场;在以场源为中心,半径为三个波长之外的空间范围称为远区场,也可称为辐射场。

近区场通常具有如下特点:

近区场内,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大小没有确定的比例关系。

即:

E377H。

一般情况下,对于电压高电流小的场源(如发射天线、馈线等),电场要比磁场强得多,对于电压低电流大的场源(如某些感应加热设备的模具),磁场要比电场大得多。

近区场的电磁场强度比远区场大得多。

从这个角度上说,电磁防护的重点应该在近区场。

近区场的电磁场强度随距离的变化比较快,在此空间内的不均匀度较大。

远区场的主要特点如下:

在远区场中,所有的电磁能量基本上均以电磁波形式辐射传播,这种场辐射强度的衰减要比感应场慢得多。

在远区场,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有如下关系:

在国际单位制中,E=377H,电场与磁场的运行方向互相垂直,并都垂直于电磁波的传播方向。

远区场为弱场,其电磁场强度均较小

近区场与远区场划分的意义:

通常,对于一个固定的可以产生一定强度的电磁辐射源来说,近区场辐射的电磁场强度较大,所以,应该格外注意对电磁辐射近区场的防护。

对电磁辐射近区场的防护,首先是对作业人员及处在近区场环境内的人员的防护,其次是对位于近区场内的各种电子、电气设备的防护。

而对于远区场,由于电磁场强较小,通常对人的危害较小。

对我们最经常接触的从短波段30MHz到微波段的3000MHz的频段范围,其波长范围从10米到1米。

2、远区场的测量

在远区场(辐射场区),可引入功率密度矢量(波印廷矢量),电场矢量、磁场矢量、波印廷矢量三者方向互相垂直,波印廷矢量的方向为电磁波传播方向。

在数值上,E=377H,S=EH=E2/377。

其中电场强度E的单位是(V/m),磁场强度H的单位是(A/m),功率密度的单位是(W/m2),全部是国际单位制(SI)。

由公式可看出,在远场区,电场与磁场不是独立的,可以只测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及功率密度中的一个项目,其他两个项目均可由此换算出来。

一般情况,关于远场和近场的测量问题可以简化为:

国标规定,当电磁辐射体的工作频率低于300MHz时,应对工作场所的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分别测量。

当电磁辐射体的工作频率大于300MHz时,可以只测电场强度。

300MHz频率相应的波长为1米,λ/6为16cm,16cm之外辐射场占优势。

如按3λ的划分界限,距辐射源3米之外可认为是远场区。

一般电磁环境是指在较大范围内由各种电磁辐射源,通过各种传播途径造成的电磁辐射背景值,因而属于远区场,辐射的频谱非常宽,电磁场强度均较小。

1GHz以下远区辐射场的测量,可用远区场强仪,也可用干扰场强仪。

3、近区场的测量

在近场区(感应场区),电场强度E与磁场强度H的大小没有确定的比例关系,即:

E377H,需要分别测量电场强度E与磁场强度H的大小。

对于电压高而电流小的场源,在感应场区内主要是电场,主要测量电场,对于电压低而电流大的场源(如感应线圈),在感应场区内主要是磁场,主要测量磁场。

例如,对于没有接上电器的墙上电源插座,电流基本为零,电压不为零,插座在其附近产生一定强度的工频电场,但产生的工频磁场基本为零。

国家标准限值中30MHz以下以场强为准,因为该频段的波长大于10米,测量点处的感应场常常不能忽略,电场强度E与磁场强度H的比例关系不确定。

由前面的场强与距离的关系可知,近场区场强很大(根据不同的设备,电场强度可能从几十到几百V/m,磁场强度可达到数A/m),但场强随距离的增大衰减得很快,即场强变化梯度很大,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非均匀场。

因此,近区场强仪的量程应当足够大,而测量探头应当足够小,测量结果才能代表测试点的场强。

近场区监测主要属于工作场所监测。

由于近区场强很大,较远处的其它电磁辐射源的贡献可忽略不计,因此,近区场强测量不采用选频式仪器。

可用综合场强仪测量近区场强,如意大利PMM公司的8053型仪器,具有较好的测量精度和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

目前的综合场强仪与早期的近区场强仪的不同:

前者为各向同性,测量时不必调整探头方向。

前者较后者频率范围更宽。

例:

具体辐射源的近场(感应场区)与远场(辐射场区)(=c/f)

频率(f)

波长()

界限(3)

50/60Hz电力

6000/5000km

18000/15000km

50kHz电焊

6km

18km

27MHzCB广播,透热疗法

11.1m

33.3m

100MHzFM广播

3m

9m

433MHz工业应用

0.7m

2.1m

900MHz移动电话,寻呼机

0.33m

1m

2.45GHz微波,工业

0.12m

0.36m

6GHz数字广播

0.05m

0.15m

20GHz卫星传输

0.015m

0.045m

附:

场区的具体划分

场强与距离的关系

以r表示测量点到辐射源的距离,则在该点的感应场强度与r2至r3成反比,辐射场强度与r成反比(因此,辐射场强度与距离r的乘积与r无关,称为场强距离乘积)。

在靠近辐射源的地方,随着距离r的减小,感应场强度急剧增加。

近场与远场的划分

当测量距离r=λ/2π≈λ/6时,感应场强度与辐射场强度相当。

在距离辐射源比较近(r<λ/6)的地方,感应场强度大于辐射场强度,称为近场(区)或感应场区,较远的地方(r>λ/6)则相反,辐射场占优势,称为远场(区)或辐射场区。

近场区和远场区的提法被广为使用,但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其划分界限不统一。

也称为近区场和远区场。

一般当r大于3λ时,可忽略感应场的成份,认为处于远场(区)。

当辐射源尺度与波长可比拟时,还可将辐射场区分为辐射近场区和辐射远场区。

辐射远场区的定义是,"辐射场强度角分布基本上与距天线的距离无关的场区",在辐射远场区,将天线上各点到测量点的连线当作是平行的,所引入的误差小于一定的限度。

如天线尺寸为D,则远场区距离应大于2D2/λ。

当辐射源尺寸D的数量级小于波长λ时(2D2/λ<λ/6,D<λ/3.5),辐射近场区范围小于感应场区,辐射场区全部是辐射远场区。

如果测量天线为微波段的面天线,而且尺寸较大,所测辐射源与测量天线的距离大于2D2/λ认为是辐射远场区。

由以上公式可见,近场与远场的划分界限与辐射源频率(波长)有关。

4、电磁辐射频率范围

⑴全范围

广义上包括X射线、γ射线、宇宙射线等电离电磁辐射,狭义上包括0~3×1012Hz,从静电场、静磁场到亚毫米波,该频率范围的电磁辐射不能造成原子与分子的电离,不管其强度有多大。

⑵目前我国管理范围

目前认为影响较大、受关注、研究较多并已经制定相应标准限值的频段有:

工频50Hz,射频100kHz-300GHz。

⑶各波段名称、频率范围及波长

波段名称

频段名称

频率范围

波长

 

工频

50/60Hz

 

超长波

甚低频(VLF)

3~30KHz

100~10Km

长波

低频(LF)

30~300KHz

10~1Km

中波

中频(MF)

0.3~3MHz

1~0.1Km

短波

高频(HF)

3~30MHz

100~10m

超短波(米波)

甚高频(VHF)

30~300MHz

10~1m

分米波

微波

超高频(UHF)

0.3~3GHz

1~0.1m

厘米波

特高频(SHF)

3~30GHz

10~1cm

毫米波

极高频(EHF)

30~300GHz

10~1mm

波段名称频段名称频率范围波长

工频50/60Hz

超长波甚低频(VLF)3~30KHz100~10Km

长波低频(LF)30~300KHz10~1Km

中波中频(MF)0.3~3MHz1~0.1Km

短波高频(HF)3~30MHz100~10m

超短波(米波)甚高频(VHF)30~300MHz10~1m

分米波微波超高频(UHF)0.3~3GHz1~0.1m

厘米波特高频(SHF)3~30GHz10~1cm

毫米波极高频(EHF)30~300GHz10~1mm

⑷常见电磁辐射源的频率范围

电磁辐射污染源监测要求所用仪器的测量频率范围与污染源的工作频率相适应,因此有必要了解常见电磁辐射源的频率。

GSM移动通信基站:

900/1800MHz

中波广播:

535-1605KHz

短波广播:

4-19MHz内的部分频段

调频(声音)广播:

88-108MHz

电视:

50-92,168-223,471-566,607-958MHz五个频段

家用微波炉:

2450MHz,工业微波炉:

915,2450MHz

高压电力设备:

工频50Hz,电磁噪声干扰中短波(测量范围0.5-30MHz)

高频感应加热设备(如熔炼炉、淬火炉等):

工作频率几百kHz

高频介质加热设备:

工作频率几MHz至几十MHz。

如塑料热合机27.12,40.68MHz。

超短波电疗机:

40.68MHz

国际电信联盟(ITU)分配给工科医(ISM)设备的自由辐射频率为13.56MHz,27.12MHz,40.68MHz,2.45GHz等。

在这些频率范围内的电磁辐射强度不受限制。

5、电磁能的发射与传播途径

⑴电磁发射

是指"从源向外发出电磁能的现象"。

电磁发射分为辐射发射和传导发射。

⑵辐射发射

是"通过空间传播的、有用的或不希望有的电磁能量"。

而辐射发射经常称之为电磁辐射,其定义为:

"a.能量以电磁波形式由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

b.能量以电磁波形式在空间传播。

注:

电磁辐射一词的含义有时也可引申,将电磁感应(即感应场)也包括在内。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使用的是其引申含义。

⑶传导发射

是指"沿电源线或信号线传输的电磁发射。

"

⑷电磁环境

电磁环境的定义是"存在于给定场所的所有电磁现象的总和。

"电磁环境包括辐射发射与传导发射。

但从环境工程来看,电磁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电磁辐射。

实际上电磁辐射骚扰源常常也伴随着传导发射。

实际传播途径可以是辐射与传导的组合(注意前面是发射途径),比如电磁波到达建筑物时,既可以(穿过墙壁或)通过门窗进入室内,也可以通过电线、钢筋传导进入室内,如在永安761台监测中,发现室内电线附近的电场强度明显高于室内的平均电场强度。

测某基站时发现横梁下电场强度高于该点旁边1米位置的电场强度。

 五、电磁辐射测量仪器

电磁辐射的测量按测量场所分为作业环境、特定公众暴露环境、一般公众暴露环境测量。

按测量参数分为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和电磁场功率通量密度等的测量。

对于不同的测量应选用不同类型的仪器,以期获取最佳的测量结果。

测量仪器根据测量目的分为非选频式宽带辐射测量仪和选频式辐射测量仪。

无论是非选频式宽带辐射测量仪还是选频式辐射测量仪,基本构造都是由天线(传感器)及主机系统两部分组成的

1非选频式宽带辐射测量仪(综合场强仪)

工作原理

1.1电场探头

偶极子和检波二极管组成探头

这类仪器由三个正交的2~10cm长的偶极子天线,端接肖特基检波二极管、RC滤波器组成。

检波后的直流电流经高阻传输线或光缆送入数据处理和显示电路。

通常这类仪器探头响应快,动态范围大,但由于作为天线的偶极子的长度应远小于被测频率的半波长,以避免在被测频率下谐振。

这一特性决定了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