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语言学概论思考与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94771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5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答案语言学概论思考与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答案语言学概论思考与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答案语言学概论思考与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答案语言学概论思考与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答案语言学概论思考与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答案语言学概论思考与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答案语言学概论思考与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答案语言学概论思考与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答案语言学概论思考与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答案语言学概论思考与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答案语言学概论思考与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答案语言学概论思考与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答案语言学概论思考与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答案语言学概论思考与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答案语言学概论思考与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答案语言学概论思考与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答案语言学概论思考与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答案语言学概论思考与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答案语言学概论思考与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答案语言学概论思考与练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答案语言学概论思考与练习.docx

《答案语言学概论思考与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案语言学概论思考与练习.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答案语言学概论思考与练习.docx

答案语言学概论思考与练习

语言学概论思考与练习

1.★人类的语言与动物的“语言”有何本质区别?

人类的语言和所谓动物的“语言”有着根本的区别。

人类的语言和所谓动物的“语言”主要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差别:

1.单位是否具有明晰性。

人类说出来的话是由界限清晰的单位按照交际的需要和语言的规则组合而成的句子。

动物的语言是用囫囵一团的叫喊或者舞蹈动作表示一个固定的意义,不能分析出单位,也谈不上单位的组合。

2.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联系是否具有任意性。

人类使用的语言符号,语音和意义之间具有任意性的联系,它是由人类社会通过约定俗成的方式建立起联系来的。

动物有表示暴怒、恐怖、警告等新信息的叫喊,是一种本能,谈不上音义结合的任意性。

长臂猿的叫喊、蜜蜂的舞蹈虽然有一定的任意性,但局限于一个内容,不能和人类语言的任意性同日而语。

3.是否具有结构的层级性。

人类语言是一种两层的结构装置:

音位层和符号层。

符号层又分若干个级:

音位T语素→词→句子。

动物的“语言”不能分解成单位,谈不上有结构,更不用说有结构的二层性。

4.是否具有开放性。

人类语言的结构层级性的最重要的结果就是语言的开放性或创造性(生成性),人们能够运用有限的语言手段通过替换和组合造出无限的句子。

动物的“语言”是一种封闭的系统,它所能传递的信息是固定的,是受刺激限定的。

它们的交际方式及其所表示的意义可以一一列举。

5.是否具有传授性。

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但是掌握什么语言,则是后天学会的。

动物的“语言”则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不用学习。

动物的“语言”是一种本能。

其它动物的交际模式是先天带来的,而人类的语言是后天学会的。

6.是否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

人类能用语言说古道今,表达深邃的哲理。

人类语言的这种特点说明信息的传递不受当时当地环境的限制。

其他动物的交际不过是一种条件反射,只能传递某种信息,既不能回顾过去,也不能设想未来。

2.★人类的语言为什么构造如此灵巧?

开放的功能要求语言有高度的运转能力,这要靠语言本身的构造来保证。

人类语言具有远非动物“语言”所能企及的合理、灵巧的构造。

这种构造,总的说来像“两节火箭”,如下图:

语音→→语素→词→句子

它由两层组成,一是语音层(→→的左侧),一是符号层(→→的右侧)。

语音层包括语言选用的几十个音。

音的排列组合,构成一批音的“容器”,供“包装”意义之用。

意义是人的认识成果,它就像无定形的液体,必须纳入音的容器,才具有可被感知的形式,固定成一个个离散的单位。

音义结合,构成符号,语言的构造就在这里从语音层进入符号层。

符号层又分语素、词、句子三级。

语素是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在汉语里如“马”)。

在一种语言里通常有几千个语素。

语素数目还太少,不敷表达的需要。

扩大的办法是把语素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词,如“马车”“牛奶”(能够单独使用的语素如“水”,同时也是词)。

一种语言里的词通常有几万个到几十万个。

语言中的大多数词(即实词)只能指称事物,表示不出完整的意思。

所以词还是供说话用的材料。

语言里的建筑物是句子。

它的数量无限地多,都是词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组合而成的。

语言就这样用少数单位有规则地组成许多单位,逐级翻番,从几十个音一跃而能构成无数的句子。

语言的构造非常灵巧,所以运转的效率极高。

这么灵巧的构造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

主要靠三个要素:

1.任意性;2.层级性;3.离散性。

P4

(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

?

符号的任意性是就单个符号内部语音和意义之间的内部联系。

汉语为什么把“直立行走、会说话、能够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这个意义和“rén”这个语音形式结合起来呢?

这是没有道理可说的,完全是由社会的习惯来决定的。

语言符号中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完全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而不是它们之间有什么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就人类社会创制符号时的情形来说的。

但是,语言符号一旦进入交际,对使用者来说就有强制性。

每个人从一出生的那天起,就落入一套现成的语言符号的网子中,只能被动地接受,没有权利要求更改。

语言符号音义结合的任意性和它对社会成员的强制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二)语言符号的线条性

?

?

符号的线条性是就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外部联系来说的。

符号的线条性指的是说话时语言符号在时间上依次出现,象一根线条一样排列。

语言符号在言语中只能有先后相继的关系,不能有上下相叠的关系。

符号的线条性使符号能够一个挨着一个进行组合,构成不同的结构。

语言符号的外部组合不是任意的,而是有条件的。

以任意性为基础的符号处于有条件的、有规则的联系之中,使语言具备有条理、可理解的性质。

例如,“香、菜、肠、瓜、油”都是最小的符号,它们组合的结果是“香菜、香肠、香瓜、香油”。

(三)语言符号的离散性。

离散性指每个单位是独立的存在,彼此不相混淆。

人类语言的各个层级由一个个离散的单位组成,无论音位、语素、词都能象砖块或机器零件那样按规则组装成上一级的单位,或者从那里卸载下来,换到别的单位中去。

语言符号的离散性保证了语言单位的自由拆装,而且通常可以使组装成的上一级单位内涵分明,便于从成分断定整体。

正由于语言符号能够在使用中重复出现,人们才能根据交际的需要将有限的符号排列组合,说出无限的话来。

(参考基地:

构造灵巧:

音位→音节语素→词→句子

语言构造灵巧的三个条件:

①任意性:

保证任何事物都能用语言表达

②离散性:

保证了语言单位自由拆装

我看电影

聚合他看电影

关系我们看电影

小王看电影

组合关系

③层次性:

电﹢影→电影彩+色→彩色

电影+彩色→彩色电影

3.★荀子说:

“名无固宜,约之以命。

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

”你如何理解?

试加评述。

(同下)

4.★什么是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

你如何理解?

试联系语言事实加以论述。

?

(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音义之间不具有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而是一种人为约定的联系,音义在结合之初具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性。

?

?

(二)汉语把“直立行走、会说话、能够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这个意义和“rén”这个语音形式结合起来是没有道理可说的,完全是由社会的习惯来决定的。

?

?

语言的声音和意义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

?

(1)同一语言相同的事物可以用不同的声音表达:

妈妈、母亲、娘;

?

?

(2)同一语言相同的语音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

五武舞;

?

?

(3)不同语言相同的事物用不同的声音表达:

猫cat;

?

?

(4)不同语言相同的语音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

哀I。

?

?

语言符号和自己所代表的事物是两回事,相互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符合包含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

形式是可以感知的,语音就是听觉可以感知的。

这些可以感知的形式都是和意义结合在一起的。

语言符号中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完全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而不是它们之间有什么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

?

荀子的“约定俗成”理论:

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

?

?

《荀子?

正名》用“约定俗成”四个字概括了语言的本质。

语言符号是社会的产物,它要经过人们的约定,赋以一定的价值,才能起到交际工具的作用。

?

?

符号的这些条件实际上说的是符号的形式和意义跟符号所代表的现实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所谓现实现象,不仅指周围世界(自然界和社会)的事物、事件、性质、动作等,而且也指人类内心世界的感受和思想、道德的评价以及精神文明、意识形态等等方面的现象。

一句话,包括语言所要表达的一切东西。

?

?

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是形成人类语言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同语言可以用不同的音表示相同的事物,也可以用相同的、类似的语音表示不同的事物。

例如:

?

?

汉语?

?

?

?

?

?

英语?

?

?

?

?

?

?

?

?

?

日语

?

?

(1)shū?

?

?

?

?

?

?

?

?

book?

?

?

?

?

?

?

?

?

?

ほん

?

?

(2)哀?

?

?

?

?

?

?

I?

?

?

?

?

?

?

?

?

?

?

ぁぃ我①(爱;蓝色)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就人类社会创制符号时的情形来说的。

符号一旦进入交际,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与某一意义结合起来,表示某一特定的现实现象以后,它对使用者来说就有强制性。

虽然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的特点,但每个人从一出生的那天起,就落入一套现成的语言符号的网子中,只能被动地接受,没有权利要求更改。

谁要是违背已经“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社会就会念念有词,迫使他改回来。

语言符号音义结合的任意性和它对社会成员的强制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5.★因为布谷鸟发出“布谷!

布谷!

”的声音,所以叫“布谷鸟”。

可见语言符号的音义之间是有联系的,任意性原则站不住脚。

你以为如何?

书P4、P15和课件:

1、如果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不是任意的,那么只有两类:

1、事物本身所发出的声音“咚咚”、“叮当”、动物叫声(布谷)等;2、人类自发激情,表示喜怒哀乐的“哈哈”、“呜呜”、“啊——”等。

可是,这两类毕竟占语言所要表达的事物的极少数,绝大多数事物无法用声音描绘。

如果坚持语言符号音译之间有联系,那么大多数无法用声音模拟的事物就得不到音的表达。

只有任意性才能保证任何事物都能用语音表达。

2、虽然“布谷鸟”是“布谷叫的鸟”之意,不是完全没有理据,但那是因为懂得这么分析的人已经懂得“布谷”、“鸟”这两个语素的意义。

但是对于这两个语素本身的理据仍然是任意的,人们约定俗成的将“niao”和“鸟”、“bugu”的叫声和这种特定的鸟结合起来。

并且,对于不了解这两个语素的人来说,“buguniao”表示“布谷叫的鸟”之意仍然是任意的。

3、符号与符号的外部组合和单个符号中音义的内部结合有很大的区别。

语言符号音义的内部结合具有任意性,但是,语言符号的外部组合却不是任意的,而是有条件的,就是说是可以论证和解释的。

符号和符号的组合条件就是语言里的各种结构规则。

这样,以任意性为基础的符号处于有条件的、有规则的联系之中,使语言具备有条理、可理解的性质。

例如:

最小的符号:

香菜肠瓜油

符号组合结果:

香菜香肠香瓜香油

(参考基地:

任意性:

音义之间不具有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而是一种人为约定的联系,音义在结合之初具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性。

索绪尔:

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最高原则。

①形式内容的联合是非本质的,是人赋予的,具有约定性。

②一旦形成后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③非本质的联系的不意味着没有联系,理据性是可以成立的,帮助记忆。

“人、鸡、鸭、鹅、布谷鸟”“名无固宜,约之以命。

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不宜。

”《荀子?

正名》

6.★语言作为一个符号系统有哪些特性?

语言符号是一个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语言符号具有层级性。

?

?

语言是一种经济有效而又富于弹性和灵活性的装置。

这个装置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层级性。

语言符号的底层是语音层,分为音位和由音位组成的音节两级。

一种语言的音位的数目虽然只有几十个,却能通过排列组合构成成百上千个音节。

语言符号的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

这一层又分为若干级。

第一级是语素,第二级是词,第三级是句子。

词和句子都是符号的序列。

从语言符号的底层到上层,从较小层级上升到较高层级是一种扩量的过程。

语言的层级装置:

音位?

语素→词→句子

层级装置所提供的效能:

几十→成千→成万→无穷

语言层级装置中的低一层的单位比高一层的单位少得多,高一层的单位都是低一层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而成的。

整个装置的奥妙就在于以少数有规则地组成多数,一级级翻番增量,这样连跳三级以后,就从几十扩大到无穷。

新句子无非是现成材料的新组合,而新组合又有一定的规则可循。

这样,人们在话语交际中就不会发生表达和理解上的困难。

2.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语言符号系统除了有层级性以外,还有存在于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各种关系。

每个符号都处在既可以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这样两种关系当中。

我们正可以从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组合关系:

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

符号的组合关系是有条件的。

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

例如:

“红”“花”这两个符号可以形成“红花”“花红”两种结构关系和性质不同的组合。

聚合关系:

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

它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例如:

在符号的组合的链条“红花”中,可以跟“红”形成聚合关系的语言符号还有“蓝、白、紫、大、小、好、香”等。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

不但语言符号(词、语素)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而且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也都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组成语言系统的一个纲,是我们观察、分析、归纳错综复杂的语言现象的一把总钥匙,我们需要很好地理解和掌握。

7.★简述语言、言语以及二者的关系。

(一)语言和言语的含义

?

?

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基础(物质外壳)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这是语言的自然属性。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思维的重要工具,这是语言的社会属性。

语言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发挥作用。

?

?

言语是语言的运用,人们凭借语音、语汇、语法规则等作为工具交流思想感情,这个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可以称为言语行为或言语活动;而言语活动的成果即句子或话语等,可以称为言语作品。

言语可以理解为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或这个过程产生的结果。

?

?

(二)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

?

1.语言和言语相互依存

?

?

语言和言语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一方面,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人们通过言语认识语言,没有言语就谈不上语言;同样,没有语言,人们说话就没有表达的工具,没有语言就无所谓言语。

所以,索绪尔说:

要言语为人所理解,并产生它的一切效果,必须有语言;但要使语言能够成立,也必须有言语。

将语言和言语加以区别,并不割裂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

?

2.语言和言语有明显的区别

?

?

(1)语言单位的意义是一般的、抽象的、概括的,而言语单位是语言单位的特殊的、具体的体现。

例如,语言单位的“笔”和言语单位的“笔”就有着很大的区别。

?

?

(2)语言单位的现成性和言语单位的生成性。

语言单位是指音位、语素、词、固定短语以及语言单位的组合规则、聚合规则等。

它们以现成的形式构成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

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不必临时去创造语言单位,而只是运用现成的材料和规则去组词造句。

言语单位是指自由短语、句子和句群等等,它们是人们运用语言时临时组合、创造出来的,是言语活动的结果,因此,言语单位不是现成的,它们具有生生成性。

?

?

(3)语言单位的有限性和言语单位的无限性。

任何一种语言中的语言单位是都是有限的。

音位、语素、词、固定短语以及语言单位的组合规则、聚合规则等都是有限的。

例如,汉语中的声母、韵母、音节、词都是有限的。

这些有限的语言单位经过语法的组合,可以构成无限的自由短语、句子和句群等言语单位,所以,言语单位是无限的。

?

?

(4)语言的潜存性和言语的表现性。

对言语来说,语言具有潜存性;对语言来说,言语具有表现性。

语言存在于何处?

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这是语言通过言语活动的外化表现。

从人与语言的关系来说,语言通过言语活动存在于社会成员的大脑中。

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潜存着一套相对完整的语言符号系统,它是通过长期的言语活动而储存起来的,是后天习得的。

人们在交际时,通过神经和发音器官,从潜存的语言系统中选词造句,外化为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

?

?

(5)语言的逻辑可能性和言语的语境制约性。

从理论上说,语言的约定俗成的组词造句的各种规则可以表达任何思想,包括虚幻的、荒诞的思想。

例如:

符合“主-谓-宾”的句子“书在弹琴”“窗户吃了一块蛋糕”。

但是,这种句子一般不会出现,除非在童话故事中才有这种句子。

这里存在着一个言语的语境制约性问题。

言语行为和言语作品受到语境的制约和惯用的限制。

符合语言规则的句子并不一定适合一定的语境。

例如:

Isyourbodygood?

(你身体好吗?

-英语中没有这种说法)Howareyou?

(你身体好吗?

-英语的习惯说法)

8.★语言有哪些主要功能?

最基本的功能是什么?

为什么?

语言的社会功能

(一)交际功能——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基本职能)

(二)标志功能——语言是集体的标志

(三)记录功能——语言是社会生活的记录

语言的思维功能

(一)语言是认知的伴侣,是认识世界的工具。

固定认识成果:

原子、质子、电子、中子。

认识不同在语言里的反映也不同:

cousin;堂表兄弟姐妹

儿童学话的过程

(二)语言是思维的最重要工具。

想复杂的问题,学外语,没想清楚就说不清楚,想清楚了意味着可以说了。

内部语言、外部语言。

心算、口算同一道算术题,舌部电流相同。

思想(思维的结果)。

聋哑人的思维。

语言不是思维的唯一工具,却是最重要的工具。

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与语言。

(三)语言是信息的载体

(四)关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9.★怎样理解语言是思维的重要工具但不是唯一工具?

试举例说明。

P24、25

10.简述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一)语言与思维具有统一性

一方面,语言离不开思维。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人类发达的发音器官,能够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但是,如果没有发达的大脑,就不能形成各种各样的意义。

只有通过大脑的反映活动形成意义,语音才有表达的内容,语音才能成为语言的物质外壳。

从这个意义上说,思维是构成语言的必要条件,语言离不开思维。

另一方面,思维也离不开语言。

思维的过程需要借助语言。

概念用词语来表达,判断以句子为表现形式,推理涉及相关的一组句子。

形象思维虽然不用语言,但是,如果要把思维的内容表达出来,必须通过语言。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

人们认识了某种客观事物之后,就得把认识成果(意义)和语音结合起来,储存起来。

语音和意义结合为语言符号,语言起着巩固认识成果的作用。

认识活动的成果得到一定的语言表达之后,人们就能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前进,不必从头做起。

(二)语言与思维的区别

(1)语言和思维功能不同。

思维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是认识现实世界时动脑筋的过程,也指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思维帮助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重要的思维工具。

语言作为交际工具,使人们之间能够相互交际,交流思想。

思维和客观现实的关系是一种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两者之间有必然联系。

语言对客观现实来说,只是它们的代表,是它们的符号,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2)语言和思维规律不同。

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它是人类所共有的,因此思维规律具有全人类性。

语言是一定社会约定俗成的产物,因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会就有不同的语言。

语言具有民族性。

(3)语言和思维范畴不同。

抽象思维的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

概念可以由词表达,但是,并非所有的词都表示概念。

判断是指确定事物的情况或事物之间的关系的思维形式。

判断用句子表达,但并非所有的句子都表示判断。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前提)推出未知判断(结论)的思维形式。

推理往往由一组句子表示,但是并非所有的一组句子都表示推理。

因此,思维和语言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

11.★你怎样理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种现象?

试用语言学理论加以分析评述?

(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入手,以下列出要点:

1、思维的成果需要借助语言这个载体来表达和保存。

2、但是思维的内容比语言更多更丰富。

3、当思维不成熟的时候,就难以用语言来表达。

12.★什么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二者关系如何?

语言符号系统除了有层级性以外,还有存在于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各种关系。

语言的层级装置就是靠符号的互相组合或替换之类的关系来运转的。

形成这些关系的条件就是语言的结构规则。

说话时有时用一个词就能表达意思。

但是就一般的情形说,要表达的意思总比一个词的意思复杂,于是就需要把词组合起来造成句子。

词的组合方式是顺着时间的线条前后相续,好像一根链条,一个环节扣着一个环节。

比方说,“我进城”,只能一个符号接着一个符号依次说出来。

语言链条上由符号组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卸下来,换上另一个环节,组成新的链条。

所以每个符号都处在既可以和别的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符号替换这样两种关系当中。

我们正可以从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我看书。

他看书。

小王买书。

老师写文章。

人们欢呼胜利。

………………。

替换︵聚合关系︶搭配(组合关系)

组合关系:

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

符号的组合关系是有条件的。

符号和符号的组合形成语言的结构。

例如:

两个符号:

红花两种组合:

红花花红

“红”和“花”在两个组合中的关系不同,整个组合的性质也不同。

聚合关系:

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

它们彼此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例如:

符号的链条:

红花

聚合关系①:

蓝白紫大小好香……

聚合关系②:

光线旗衣服脸蛋房子眼睛……

符号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犹如几何中的横轴和纵轴,我们可以借助这两个轴说明符号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两种根本关系。

不但语言符号(词、语素)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而且构造符号的音位和意义也都处在这两种关系之中。

同样,词义的搭配,同义词的选择也反映出意义方面的组合和聚合关系。

这些问题都将在下面有关的部分加以论述。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组成语言系统的一个纲,是我们观察、分析、归纳错综复杂的语言现象的一把总钥匙,我们需要很好地理解和掌握。

13.★举例说明切分和归并及二者的关系。

(一)切分:

按一定标准将语言单位分割成更小的单位的过程。

切分要求:

A、按一定的标准切分(有无相同功能)

B、复现(切分出来的片段必须能在别的话语中重复出现)

C、层次

(二)归并:

判明在话语中多次出现的类似单位是否同一个单位的过程。

(要去掉或忽略一些非实质性的差异:

教小孩叫“爸爸”)

米:

①稻米、大米、糯米

②泛指去掉壳或皮后的种子,多指可以吃的:

花生~、小米、高梁~

③像米一样的小粒东西:

石米

(三)切分和归并的关系P42

①切分和归并是研究语言单位的两个必要程序,互为依存。

②有归并才能切分出有意义的单位,归并是衡量切分正确与否的手段。

如:

我是大学生。

——切分为“我——是大——学生。

”便切分错了,因为“是大”不能在别的语流中复现,没法归并成词也不合上下文,应该切分为“我——是——大学生。

”“是”、“大学生”才能够不断复现、可以经过归并形成的语言单位。

14.语言有哪些主要的机制?

它们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怎样?

(重点:

预设、经济、对称、类推机制)语言机制就是语言在人类交际过程中是如何起作用的,即语言在人类交际中起作用的方式。

语言机制主要有预设机制、排除机制、补偿机制、多余机制、类推机制、对称机制、经济机制等等。

15.★某展览会上立有一块“眼看手勿动”的牌子,某看客好奇地用脚踢了一下展品,被主办方抓住罚款,看客非常不服气地说“你们的牌子上只写明不能用手动展品,并没有写明不能用脚动展品。

”试用语言学原理对看客的言行加以分析评述。

P144

(参考基地:

预设机制

1、预设是指说话或写作时假设对方已知晓的信息。

预设大量存在于语言中。

眼看手勿动——请勿乱摸(用脚踢),请不要惊扰小草的美梦。

预设是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也是语言经济的必要条件。

“你上哪儿去?

——上电影院”(不一定看电影)

你今晚有什么娱乐活动?

——上电影院(一定去看电影)

吃花生(不吃花生壳)

吃唐僧肉=吃唐僧的肉;吃东坡肉≠吃东坡的肉

2、预设带有一定的民族性

吃了?

——寒暄寒暄功能

——吃了

——没吃

广义预设和狭义预设

借自逻辑学术语,最初由德国哲学家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