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人教版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第6章 碳和碳的氧化物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3971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0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人教版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第6章 碳和碳的氧化物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中考人教版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第6章 碳和碳的氧化物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中考人教版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第6章 碳和碳的氧化物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中考人教版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第6章 碳和碳的氧化物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中考人教版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第6章 碳和碳的氧化物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中考人教版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第6章 碳和碳的氧化物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中考人教版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第6章 碳和碳的氧化物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中考人教版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第6章 碳和碳的氧化物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中考人教版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第6章 碳和碳的氧化物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中考人教版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第6章 碳和碳的氧化物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中考人教版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第6章 碳和碳的氧化物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中考人教版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第6章 碳和碳的氧化物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中考人教版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第6章 碳和碳的氧化物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中考人教版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第6章 碳和碳的氧化物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中考人教版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第6章 碳和碳的氧化物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中考人教版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第6章 碳和碳的氧化物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中考人教版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第6章 碳和碳的氧化物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中考人教版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第6章 碳和碳的氧化物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中考人教版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第6章 碳和碳的氧化物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中考人教版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第6章 碳和碳的氧化物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人教版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第6章 碳和碳的氧化物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考人教版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第6章 碳和碳的氧化物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人教版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第6章 碳和碳的氧化物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人教版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第6章 碳和碳的氧化物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A.水蒸气B.COC.CH4D.CO2

7.(2020•眉山)构建知识网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如图为有关CO2的知识网络图,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物质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B.物质②中阳离子符号为Ca+2

C.物质③由2种元素组成

D.物质①和⑤发生反应转化为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C+CO2

2CO

8.(2020•湘西州)下列关于CO2、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O是许多气体燃料(如水煤气)的主要成分

B.冬天用煤火取暖时,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

C.CO2无毒,当空气中的CO2超过正常含量时,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D.大气中的CO2能起到对地球保温的作用

9.(2020•邵阳)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构成不同

C.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D.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CO2能和水反应生成酸

10.(2020•本溪)下列关于金刚石与石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都能导电B.都是黑色固体

C.硬度都很小D.都由碳元素组成

11.(2020•长沙)两位英国科学家因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开创性研究获得2020年诺贝尔奖。

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来裁玻璃

B.石墨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所以是一种金属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所有物质

D.金刚石、石墨和足球烯(C60)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12.(2020•陕西)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将饮料瓶放入厨余垃圾桶B.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C.使用煤炉时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D.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13.(2020•临沂)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CO具有还原性,可以用来冶炼金属

C.碳在氧气中燃烧一定生成二氧化碳

D.自然界消耗CO2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14.(2020•成都)按如图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或结论正确的是()

A.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说明反应开始

B.实验结束应立即倒出粉末

C.木炭能使氧化铜还原为铜

D.固体减少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CO2的质量

15.(2020•苏州)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

滴加盐酸,待试管乙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逸出的气体只含CO2

B.乙中液体变红,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

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

16.(2020•甘孜州)CO、CO2和CaCO3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可通过物质的还原性实现B.②可通过物质的可燃性实现

C.③可通过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实现D.④可通过分解反应实现

17.(2020•德阳)实验操作考试中,小红同学抽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以下是她的部分实验

操作,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装大理石B.加稀盐酸C.制取并收集CO2D.检验是否收集满

18.(2020•重庆)碳及其部分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Y表示转化中的另一种反应物。

A.X可以是单质或氧化物

B.反应①中CO一定发生了氧化反应

C.Y可以是CaCl2溶液

D.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会发生反应②

19.(2020•黔东南州)记录整理笔记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红同学笔记中的部分内容,其中有误的是(  )

A.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C.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这些微粒是不停运动的

D.正常雨水因溶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略显酸性

20.(2020•台州)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存放久了,内壁常附有一层白膜,除去这层白膜最合适的试剂是(  )

A.蒸馏水B.稀盐酸

C.硫酸铜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

21.(2020•杭州)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接着利用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完成了图示实验,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B.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C.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

22.(2020•鸡西)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下列关于CO2和CO的比较,正确的是(  )

A.组成:

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

CO2、CO都有可燃性

C.用途:

CO2可用于灭火;

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危害:

CO2会导致酸雨;

CO会引起中毒

二.填空题(共2小题)

23.(2020•贵港)芯片是电脑、手机等的核心部件,碳基芯片采用石墨烯碳纳米管工艺,性能比硅基芯片更好,我国已突破半导体碳纳米管关键材料的技术瓶颈。

请回答:

(1)石墨烯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  性。

(2)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中a=  ,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  周期。

(3)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是还原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氧化剂。

在制硅反应SiO2+2C

Si+2CO↑中还原剂是  ,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  。

24.(2020•绍兴)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气体的常用装置。

(1)图甲中,在试管口放棉花的目的是  ;

用图示方法收集氧气的理由是  。

(2)用图乙装置制取并检验CO2性质时,澄清石灰水始终未见浑浊,原因可能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10小题)

25.(2020•南宁)根据如图装置回答问题:

(1)图1中仪器甲的名称是  ,实验室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用装置  (填序号)。

(2)如图2所示,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检验二氧化碳常用的试剂是  。

(3)图3所示装置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中需反复推拉铜丝两端注射器大的活塞,目的是  ,铜丝表面变黑是生成了  (填化学式)。

26.(2020•攀枝花)某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验证CO2的性质。

操作步骤:

用3个250mL的烧瓶收集满CO2进行实验。

如图一所示,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

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三个烧瓶。

得到如图二所示的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中,曲线1、2、3中导致气压快速变小(如:

cd段)的操作是  。

(2)曲线2对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根据图二所示,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填序号)。

A.1体积水中溶解CO2的量约为1体积

B.CO2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

C.C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D.40%NaOH溶液比澄清石灰水更适合用于吸收CO2

27.(2020•毕节市)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CO2并进行相关实验。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B中需连接如图2所示装置Ⅰ、Ⅱ.为得到纯净CO2,装置Ⅰ、Ⅱ的导管口沿气体流动方向的连接顺序是  。

装置Ⅱ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  。

(3)C中放置的是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实验过程中小花的颜色  (填“变红”“变蓝”或“不变色”)。

(4)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F中先熄灭的蜡烛是  (填“甲”或“乙”)。

28.(2020•常德)同学们对“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进行实验探究。

请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目的】二氧化碳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

【探究思路】

(1)判断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  ,观察到的可以作为判断依据的宏观实验现象有  ;

(2)CO2溶于水无明显现象,  (填“能”或“不能”)用观察的方法判断是否发生反应;

(3)“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间是否反应的实验设计依据是:

生成物和反应物的性质差异。

【提出猜想】

猜想一:

二氧化碳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猜想二:

  。

【实验设计】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设计如下实验:

序号

实验设计

向第一朵纸花喷稀醋酸

将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将第四朵纸花喷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1)“实验设计①”中的稀醋酸还可用  (填物质名称)代替;

(2)“实验设计②”的具体内容是  ;

(3)“实验设计③”的目的是  。

【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结论】猜想二成立,支持猜想二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

【反思交流】

(1)实验探究“无明显实验现象时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核心思路有  (填字母序号);

A.设计对比实验B.控制实验条件C.获取事实证据D.逻辑推理判断

(2)将稀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明显实验现象,判断两者混合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具体方法是  (任写1条)。

29.(2020•青岛)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同学们设计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请你参与探究并填空。

【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蜡烛火焰  

软塑料瓶变瘪程度较大的是  (选填“甲”或“乙”)

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石蕊纸花变红色

实验结论

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大;

②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反思与拓展】

(1)依据实验一的结论,写出二氧化碳的一条重要用途  。

(2)由实验二的结论分析得出:

实验室中保存氢氧化钠要注意  。

(3)在设计上述三组对比实验时,都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是运用了科学探究中的  方法。

30.(2020•北京)

A.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B.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1)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31.(2020•巴中)如图所示进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处的实验现象为  ,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乙装置的作用是防止液体倒吸,丙装置的作用是  ,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2.(2020•重庆)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

(3)③中,若X为澄清石灰水,则③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若X是水,④中能观察到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若④中紫色石蕊试纸没有变红,则X可能是  (填序号)。

A.NaOH溶液B.CaCl2溶液C.浓硫酸D.稀盐酸

33.(2020•德阳)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探究CO2的相关性质。

为避免盐酸挥发出的HCl对实验的干扰,选用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制取CO2。

(1)写出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中装置B内浓硫酸的作用是  。

(3)对比装置C与D中的实验现象,观察到干花不变色,湿花变红色,可得出的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达)  。

(4)持续通入CO2,观察到装置E中的现象为  。

(5)依据装置F中观察到点燃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可得出CO2的性质有  。

34.(2020•黔西南州)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2)C装置中实验所需二氧化碳,应选用A、B发生装置中的  装置获得。

在仪器组装后、加入药品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3)制得的CO2干燥后利用C装置进行实验,b处的实验现象是  。

若要证明b处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可在a处放置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或  。

(4)根据烧杯中的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  、  。

四.解答题(共2小题)

35.(2020•山西)

碳捕捉与封存技术

“碳捕捉与封存”是我国的一项先进技术(如图所示)。

我国能源消耗的70%来自于煤炭。

每秒有100吨煤在燃烧,年消耗量超过30亿吨。

如果任由煤炭资源在诸多领域利用,将对大气、河流、土地产生污染,温室效应增强。

为实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我国政府举全国之力,积极倡导并大力发展新的绿色经济。

比如:

电厂中的煤在极高的温度下充分燃烧,会产生大量CO2,每年的排放量大约1600万吨,达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这些CO2将不会进入大气。

被封存的CO2有许多用途,如用于食品保鲜、气体肥料、冷藏食物、物品灭火等,以此来消除资源的巨大浪费。

我国正以超世界一流的目光发展经济,完善环保体制。

阅读文本,完成下列任务:

(1)“碳捕捉与封存”技术有利于控制  的加剧。

(2)煤在极高的温度下充分燃烧,主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将分离聚集的CO2压入地下的过程中,分子间隔会  。

(4)将CO2封入蓄水层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被封存起来的CO2用于冷藏食物的原理是  。

36.(2020•哈尔滨)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进行了比较物质的含量多少、测定物质的含量等不同类型的化学实验,据此将下列实验中的A与  分为一类,分类依据是  。

(2)CO+CuO

Cu+CO2C+2CuO

2Cu+CO2↑

在这两个反应中,一氧化碳和木炭都体现了还原性,其作用是  ;

其中铜元素的化合价都是由  价变为0。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解答】A.明矾溶于水后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而加速其沉降,但不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符合题意;

C.净化水时,石子层可以过滤掉部分难溶性杂质,但不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合题意;

D.净化水时,细沙层可以过滤掉部分难溶性杂质,但不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合题意;

故选:

B。

2.【解答】A、一氧化碳难溶于水,煤炉上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B、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是因为CO2显酸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D、墨中含有炭黑,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用墨绘制的古画经久不变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

3.【解答】A、石墨烯和金刚石都由碳元素组成,故A说法正确;

B、由题意可知,石墨烯是目前发现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所以石墨烯的导电性比银强,故B说法正确;

C、由石墨烯的结构可知,石墨烯中每个碳原子为三个六元环共用,故C说法正确。

D、石墨与石墨烯是不同种物质,因此从石墨中剥离出石墨烯属于化学变化,故说法不正确。

D。

4.【解答】A、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于灭火;

CO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物理性质可知,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不能用于人工降雨,用于人工降雨的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故选项说法错误。

D、CO2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CO有毒,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故选项说法正确。

5.【解答】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均发生了化学反应,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通过燃烧、呼吸作用参与碳循环,选项说法错误;

C.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所以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大力植树造林以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选项说法正确;

D.由图示可知,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选项说法正确。

6.【解答】香烟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二恶英等致癌物的焦油,在香烟烟气的成分中,一氧化碳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且一旦结合就难再分离,使氧没有机会与血红蛋白结合,故血液失去运输氧的能力,从而导致体内组织器官严重缺氧而中毒,分析题给的四个选项可以知道选项B符合题意。

7.【解答】A、物质①是二氧化碳,氧元素显﹣2价,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B、物质②是碳酸钙,物质②中阳离子为钙离子,符号为Ca2+,故选项说法错误。

C、物质③是甲烷,物质③由碳、氢2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物质①和⑤分别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故选项说法正确。

8.【解答】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是许多气体燃料(如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冬天用煤火取暖时,在媒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故选项说法正确。

C、CO2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的CO2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具有保温的作用,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大气中的CO2能起到对地球保温的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9.【解答】A、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C、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墨中含有炭黑,主要成分是碳,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故选项说法正确。

D、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成红色,是因为CO2能和水反应生成酸,故选项说法正确。

10.【解答】A.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金刚石没有导电性,选项说法错误;

B.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固体,选项说法错误;

C.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选项说法错误;

D.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选项说法正确。

11.【解答】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以做钻头,切割玻璃大理石等,正确;

B、石墨有金属光泽,有导电性,但不是金属,选项错误;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但不可以吸附所有物质,选项错误;

D、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但足球烯(C60)是由碳分子构成的,选项错误;

A。

12.【解答】A.饮料瓶属于可回收垃圾,应放入可回收垃圾桶,选项说法错误;

B.可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加入肥皂水后搅拌,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选项说法正确;

C.使用煤炉时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防止因氧气不足而发生煤气中毒,选项说法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因此可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选项说法正确。

13.【解答】A、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因为它们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CO具有还原性,在工业上可以用来冶炼金属,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在氧气中燃烧不一定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自然界消耗CO2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14.【解答】A、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说明反应开始,因为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内的空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B、实验结束应不能立即倒出粉末,因为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木炭具有还原性,能使氧化铜还原为铜,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失去的氧元素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碳元素的质量的总和,反应中可能生成一氧化碳,所以固体减少的质量不一定等于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15.【解答】A、盐酸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甲中逸出的气体不是只含CO2,还含有氯化氢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氯化氢气体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乙中液体变红,不能证明CO2能与水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不能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是因为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生成的盐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酸不具有挥发性,能与碳酸钙粉末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故选项说法正确。

16.【解答】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即①可通过物质的还原性实现,选项说法正确;

B.在高温的条件下,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②并不是通过物质的可燃性实现,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即③可通过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实现,选项说法正确;

D.在高温的条件下,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即④可通过分解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