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听写本 第4章 物质的特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399285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听写本 第4章 物质的特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秋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听写本 第4章 物质的特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秋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听写本 第4章 物质的特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秋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听写本 第4章 物质的特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秋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听写本 第4章 物质的特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秋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听写本 第4章 物质的特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秋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听写本 第4章 物质的特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秋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听写本 第4章 物质的特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秋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听写本 第4章 物质的特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秋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听写本 第4章 物质的特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秋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听写本 第4章 物质的特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秋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听写本 第4章 物质的特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秋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听写本 第4章 物质的特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秋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听写本 第4章 物质的特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秋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听写本 第4章 物质的特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秋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听写本 第4章 物质的特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秋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听写本 第4章 物质的特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秋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听写本 第4章 物质的特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听写本 第4章 物质的特性.docx

《秋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听写本 第4章 物质的特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听写本 第4章 物质的特性.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听写本 第4章 物质的特性.docx

秋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听写本第4章物质的特性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第1节 物质的构成

一、物质由分子构成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__________,但不是唯一的微粒。

如水由______________构成,二氧化碳由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2.分子的体积、质量很小,无法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观察。

二、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1.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

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时,分子间的空隙是________的。

2.一般来说,分子之间的间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定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均匀后总体积________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

三、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不同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分子空隙中的现象叫________。

2.扩散现象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发生,并且温度越高,扩散也就越________。

3.扩散现象表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又叫__________。

温度越高,热运动越______________。

四、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

1.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的引力和斥力。

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将分子与分子聚集在一起,构成各种固体和液体。

分子之间也存在着________,使物质内部的分子很难靠得很近。

2.由于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故固体能够保持一定的__________和________;液体虽能保持一定的________,但没有一定的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气体则能充满它所能达到的__________,既没有一定的________,也没有一定的________。

第2节 质量的测量(第1课时)

一、质量的概念及单位

1.一切物体都是由________组成的。

物体所含________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________,不会随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

3.质量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__。

常用单位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1吨=__________千克,1千克=________克,1克=______毫克。

二、质量的测量

1.生活中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实验室中测量质量的常用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托盘天平的使用

(1)放:

先将天平放在__________上。

(2)移:

将游码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

(3)调:

调节天平横梁两端的________,使指针对准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指针右偏(左端往上翘),左右两端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

(4)称:

把被测物体放在已调好的天平的________盘内,估计待测的质量,用________按____________的顺序向________盘依次添加砝码,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向右调节游码相当于往天平右盘__________________),直至横梁平衡。

(5)读:

被测物体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收:

称量完毕,用________将砝码逐个放回__________,并使游码归零。

3.注意事项

(1)每台天平能够测量的最大质量叫做天平的________。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平和砝码要保持________、__________,以免__________。

________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里。

第2节 质量的测量(第2课时)

分组实验:

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1.测量固体的质量

(1)把天平放在____________,游码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节____________,直到指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横梁平衡。

(2)把待测物体放在________盘。

(3)用________往________盘添减砝码,并移动________,直到横梁平衡。

(4)所测物体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量液体的质量

(1)用天平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水倒入烧杯内,用天平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算出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节 物质的密度(第1课时)

密度

1.__________的某种物质的_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公式:

__________,ρ表示________,m表示__________,V表示________。

3.密度的单位:

____________(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符号__________),1克/厘米3=____________千克/米3。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________,同种物质的密度会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__________。

5.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__,它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公式ρ=m/V的理解:

(1)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无关,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________。

(2)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若体积相同,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________;若质量相同,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__________。

第3节 物质的密度(第2课时)

分组实验:

测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

1.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

2.测量固体的密度:

(1)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m。

(2)向量筒中倒入__________的水,记下刻度值V1。

(3)用细线将小石块拴住,缓缓放入量筒中的水里,并使之__________,记下水面刻度值V2。

(4)将有关数据填入下表,根据公式ρ=________________算出石块的密度。

石块的质量m/克

石块放入前水的体积V1/厘米3

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厘米3

石块的体积V/厘米3

石块的密度ρ/(克·厘米-3)

3.测液体的密度

(1)将适量盐水倒入烧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为m1。

(2)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质量为m2。

(3)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4)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并根据公式ρ=________________算出盐水的密度。

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1/克

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克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克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厘米3

盐水的密度ρ/(克·厘米-3)

第3节 物质的密度(第3课时)

密度公式的变形及其应用

1.密度公式:

______________。

变形公式:

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2.密度公式的应用:

(1)鉴别物质:

利用公式______________求出物质的密度,在对照密度表可以鉴别物质,还可用于鉴定物质是否纯净。

(2)由公式__________可知,通过测量体积可求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质量。

(3)由公式__________可知,通过测量质量可求得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体积。

(4)判断物体是否空心,具体方法有三种:

先假定物体是实心的,通过计算得出结论。

a.如果m实心________m物,则物体是空心的;

b.如果V实心________V物,则物体是空心的;

c.如果ρ实心________ρ物,则物体是空心的。

3.水结成冰,质量________,体积________,密度________。

第4节 物质的比热(第1课时)

一、热量

1.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__________,热传递的方向是热量由____________传向____________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热传递的结果是____________为止。

2.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________或________热的多少叫做热量。

符号为______,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___,符号为________。

3.影响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多少的因素: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比热

1.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

科学上把物质的这种特性叫做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____。

2.对比热的理解:

(1)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不同的物质比热一般________。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__。

(2)比热反映了物质吸热放热的本领:

比热越大,吸热或放热的本领越________。

(3)比热反映了物质对冷热反应的灵敏程度:

比热越小,对冷热反应越________。

(4)比热和物质的________有关,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

同种物质的比热还和物质的__________有关。

第4节 物质的比热(第2课时)

水的比热较大的应用

1.由于水的比热较________,所以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________,所以可以利用水作为____________或用来__________。

如汽车发动机是用水来冷却的,冬季供暖用的散热器是用水作为取暖介质的。

2.由于水的比热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较多的热量而本身的温度却改变________,这一点有利于调节气候。

沿海地区日温差________,内陆地区日温差________。

第5节 熔化与凝固

一、熔化和凝固

1.熔化:

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过程,如冰变成水等。

2.凝固:

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过程,如水结成冰等。

二、海波和松香的熔化规律

海波和松香在熔化过程中,都要从外界__________热量。

但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_,先由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____态,最终变成________态;而松香在熔化时温度____________,固体由________变________、变________,最后变成________。

三、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1.晶体:

(1)像海波那样,在熔化时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的固体叫晶体。

(2)特点: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不断________,但温度__________。

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向外__________,但温度____________。

(3)__________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______________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做__________的凝固点。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________。

(4)常见的晶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非晶体:

(1)像松香那样,在熔化时________一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2)特点: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__________,同时温度__________。

凝固过程中要向外__________,同时温度____________。

(3)非晶体________熔点和凝固点。

(4)常见的非晶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晶体熔化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即________,二是要继续__________。

液态晶体凝固则正好相反。

四、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第6节 汽化与液化(第1课时)

一、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1.汽化:

物质由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态的过程。

2.液化:

物质由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态的过程。

二、蒸发

1.汽化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方式。

2.蒸发:

在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下都能进行的一种________的________现象。

3.从分子运动的观点看,组成液体的大量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其中有些分子运动的速度较大,当这些分子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时,就容易克服其他分子对它的________,离开________进入__________中,这个过程就是蒸发。

4.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液体蒸发时,要从外界__________,导致周围物体的温度__________,故蒸发有________的作用。

6.不同的液体蒸发的快慢________,如水和酒精在同样的条件下,酒精蒸发得快。

第6节 汽化与液化(第2课时)

一、沸腾

1.沸腾:

在______________下,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进行的__________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温度____________。

2.沸腾的条件:

(1)液体沸腾需要达到________________,低于这个温度,液体__________,但不沸腾;需要________________,一旦__________,液体就不能沸腾。

(2)沸腾的特点:

沸腾是在液体________和__________同时进行的;液体沸腾时,温度________。

3.从分子运动的观点看,液体沸腾时,不但处于____________速度较大的分子要脱离________跑到________中,而且处于液体__________上速度较大的分子也要脱离__________跑到__________中,所以沸腾是比蒸发__________的汽化现象。

4.沸点:

(1)液体________________叫做沸点。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2)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液体的沸点与液体上方的气压有关。

气压越大,沸点越________;气压越小,沸点越________。

(3)沸点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____。

不同的液体,沸点________。

(4)不同的液体具有不同的沸点这一特性在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低沸点物质在实际生活中有特殊的用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发生部位

温度条件

剧烈程度

温度变化

二、水的沸腾实验

1.水沸腾的温度不是100℃的原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短加热到沸腾的时间的方法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6节 汽化与液化(第3课时)

气体液化

1.液化过程是汽化过程的__________,汽化要吸热,液化要__________。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低到____________时都可以液化。

2.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用液化石油气就是通过常温下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液化的。

3.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白气”、“白雾”等现象都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形成的。

4.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在科技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例如热管。

5.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水烫伤严重得多,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节 升华与凝华

一、升华与凝华

1.升华:

物质从________直接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升华。

升华需要________。

2.凝华:

物质从________直接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凝华。

凝华需要________。

3.从分子运动的观点看,升华是固态物质__________的分子克服其他分子对它的__________进入__________中的过程,而凝华则是________分子碰到固态物质的__________,并被固态物质分子的______________所束缚的过程。

4.干冰是________________,利用干冰升华需要__________可以来获得低温,如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二、云、雨、雪、雾、露、霜的形成

1.云:

暖湿气流上升到高空,降温后________成小水珠或__________成小冰晶,小水珠和小冰晶凝结形成云。

2.雨:

当云越聚越多,越聚越厚时,就要开始下落,在下落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云中的冰晶__________成小水滴,与云中原有的小水滴一起降落到地面上,这就是雨。

3.雪:

当高空的温度很低时,水蒸气________,以小冰晶的形式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雪。

4.雾:

在没有风时,暖湿气流在地面附近____________成小水珠。

雾与云的形成相似,高空为云,近地面为雾。

5.露:

夜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植物或其他物体表面__________形成的小水珠。

6.霜:

寒冷的季节,夜间地表附近的水蒸气在遇到0℃以下的低温物体时直接________而成。

三、六种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

六种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8节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物理变化:

物质只发生________、________等变化,而没有产生__________,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物质在发生变化后有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

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变化

常伴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联系

物理变化中___________有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中_________伴随物理变化

事例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点

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发热等现象,但有发光、发热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_______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内容

_______、_________、气味、熔点、________、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区别

是否通过___________表现出来

三、物质变化与性质的区别

变化是一个__________过程,发生变化时往往有一些现象伴随发生,表示正在进行或已完成,常用“了”、“在”等词语来描述;而性质是物质的固有________,跟是否发生变化无关,常用“是”、“易”、“能”、“可以”等词语来描述。

第4章 物质的特性

第1节 物质的构成

一、物质由分子构成

1.微粒 水分子 二氧化碳分子 2.扫描隧道显微镜

二、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1.空隙 不同 2.气态 液态 固态 3.小于

三、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 2.快 3.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热运动 剧烈

四、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

1.相互作用 引力 斥力 2.体积 形状 体积 形状

流动性 空间 体积 形状

第2节 质量的测量(第1课时)

一、质量的概念及单位

1.物质 物质 2.属性 形状 状态 温度 位置

3.千克(kg) 吨 克 毫克 1000 1000 1000

二、质量的测量

1.案秤 电子天平 磅秤 托盘天平 物理天平

2.

(1)水平桌面 

(2)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 (3)平衡螺母 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指针左右摆动幅度相同 左

(4)左 镊子 从大到小 右 加小砝码 (5)右盘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左端指示的质量值 (6)镊子 砝码盒 3.

(1)称量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2)干燥 清洁 锈蚀 不要

第2节 质量的测量(第2课时)

分组实验:

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1.

(1)水平桌面上 标尺左端零刻度处 平衡螺母 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 

(2)左 (3)镊子 右 游码 (4)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 游码左端指示的质量值 2.

(1)空烧杯的质量m1 

(2)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3)m水=m2-m1

第3节 物质的密度(第1课时)

密度

1.单位体积 质量 2.ρ=m/V 密度 质量 体积

3.千克/米3 kg/m3 克/厘米3 g/cm3 1000 4.特性

不同 变化 5.1.0×103kg/m3 每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0×103kg 6.

(1)定值 质量 体积 正比 

(2)正比 反比

第3节 物质的密度(第2课时)

分组实验:

测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

1.ρ=m/V 2.

(2)适量 (3)完全浸没 (4)m/(V2-V1)

3.

(2)烧杯和剩余盐水 (4)(m1-m2)/V

第3节 物质的密度(第3课时)

密度公式的变形及其应用

1.ρ=m/V m=ρV V=m/ρ 2.

(1)ρ=m/V 

(2)m=ρV

(3)V=m/ρ (4)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