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1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01720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1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1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1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1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1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1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1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1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1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1测.docx

《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1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1测.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1测.docx

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1测

2022年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卷

(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单位:

姓名:

考号:

题号

单选题

多项选择

判断题

综合题

总分

分值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由特定团体的相对标准决定最终成绩的测验是()。

A.标准参照测验

B.常模参照测验

C.描述性测验

D.团体测验

2.“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这是哪一种理论对遗忘的解释?

()

A.痕迹衰退说

B.干扰说

C.同化说

D.动机说

3.心理发展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这体现了心理发展的什么特点。

()

A.连续性与阶段性

B.定向性与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4.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创造性

B.聚合思维

C.发散思维

D.智力

5.第一个系统地研究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加涅

D.夸美纽斯

6.学校心理辅导主要服务的人群是()。

A.正常学生群体

B.特殊学生群体

C.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D.极个别学生

7.在教师自编测验里,下面哪一类题型是主观题()。

A.选择题

B.判断题

C.填空题

D.论述题

8.在苏联,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卡普杰列夫

B.桑代克

C.乌申斯基

D.维果斯基

9.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性,发展的不可逆性,也不可逾越。

这是指心理发展的()。

A.不平衡性

B.定向性和顺序性

C.差异性

D.连续性

10.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不包括()。

A.知识观

B.品德观

C.学生观

D.教师观

11.顿悟说的重要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斯会纳

D.苛勒

12.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__。

A.体育课

B.课外体育锻炼

C.体育竞赛

D.运动队训练

13.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他把教师赞誉为______。

A.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B.心灵的建筑师

C.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D.辛勤的园丁

14.对童年期的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应多讲一些比较具体的知识和浅显的道理;在教学方法上,应多采用直观教具。

这体现了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______特点。

A.稳定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15.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称为______。

A.国民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管理体制

D.学校教育结构

16.1949年,美国学者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段论”,形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的课程编制模式,这一模式被称为______。

A.实践模式

B.过程模式

C.环境模式

D.目标模式

17.目前我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主要类型是______。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探究课程

18.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数学的实地测算、地理的地形测绘、生物的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属于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______

A.实验法

B.参观法

C.演示法

D.实习作业法

19.孟子说: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段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______。

A.实际锻炼法

B.个人修养法

C.情感陶冶法

D.榜样示范法

20.针对我国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品德要求出现的差异甚至对立的现象,应强调贯彻的德育原则是______。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B.理论联系实际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D.正面启发,积极引导

21.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的理论是______。

A.形式教育论

B.实质教育论

C.传统教育论

D.现代教育论

22.学生在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头脑中呈现出诗句所描绘的相关形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______。

A.无意记忆

B.有意记忆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23.丁力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检查与监控,他所运用的学习策略属于______。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24.老师问:

“一张桌子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张冬不假思索地回答:

“三个角。

”老师又问:

“还有其它答案吗”张冬想了想,没有回答出来。

这表明张冬在解决问题时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______

A.功能固着

B.原型启发

C.心理定势

D.垂直迁移

25.王老师播放一支乐曲后,学生们便在头脑中产生了相应的视觉形象。

学生的这种心理活动属于______。

A.对比

B.联觉

C.补偿

D.错觉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多个符合题意)

1.以下关于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描述正确的是()。

A.它包括五种因素三种过程

B.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

C.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D.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

E.评价/反思过程会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

2.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

A.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上的不同

B.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起止时间上的不同

C.个体不同系统在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

D.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优势领域的不同

E.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3.正强化的方法包括()。

A.奖金

B.对成绩的认可

C.表扬

D.改善工作条什利人际关系

E.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4.学习的定义说明()。

A.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B.学习引起的变化是持久的

C.学习引起的变化是短暂的

D.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E.学习是生理心理成熟的结果

5.数学学习中由数字运算到字母运算的转化,属于()。

A.自上而下的迁移

B.自下而上的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E.水平迁移

6.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

A.感性直观

B.实物直观

C.本质直观

D.模象直观

E.言语直观

7.下列技能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A.运动技能

B.阅读技能

C.运算技能

D.记忆技能

8.问题解决的基本特征有()。

A.结构性

B.目的性

C.认知性

D.序列性

E.创造性

9.学习策略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描述()

A.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或技能

B.学习策略是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技能

C.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

D.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控制的统一体

E.学习策略是元认知

10.影响个体从众的因素主要有()。

A.群体个数

B.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吸引力

C.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

D.人的心理特点

E.群体的性别比例

11.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有()

A.感受器

B.传人神经

C.神经中枢

D.传出神经

E.效应器

12.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A.道德规范

B.道德认识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E.道德行为

13.直观教学的形式包括()

A.内容直观

B.实物直观

C.模像直观

D.言语直观

E.形式直观

14.动机理论有()

A.认知理论

B.本能理论

C.内驱力理论

D.期望理论

E.强化理论

15.影响压力的主要因素有()

A.经验

B.准备状态

C.认知

D.性格

E.环境

16.道德评价能力是道德认识发展的标志,中学生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趋势表现为()

A.从他律到自律

B.从结果到动机

C.从片面到全面

D.从态度到行为

E.从对人到对己

17.记忆的过程包括()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E.遗忘

18.按照功能可把能力分为()

A.液体智力

B.晶体智力

C.认知能力

D.操作能力

E.社会交往能力

19.注意的品质包括()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起伏性

C.注意的范围

D.注意的分配

E.注意的转移

20.PARTTWO

Question2

21.试述应当怎样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2.把一块铁和一块木放到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这一实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你有什么感想

23.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25.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