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想语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17352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想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年级数学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想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年级数学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想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一年级数学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想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一年级数学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想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一年级数学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想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一年级数学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想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一年级数学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想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一年级数学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想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想语文.docx

《一年级数学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想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数学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想语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数学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想语文.docx

一年级数学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想语文

一年级数学“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想

  一年级数学“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设想

一、教学设想:

“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对人民币已有了初步接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第一册中学生已经认识了壹分、贰分、伍分、壹角等,但那时并不涉及进率和化聚。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货币单位元、角、分,会按人民币的票面数值清点钱数。

让学生熟记1元=10角,1角=10分,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同时注意渗透初步的估算思想。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1、尝试由书本数学想生活数学转变

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数学教学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数学和掌握数学。

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由书本数学走向生活数学,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置身于显示的问题情境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发现数学知识。

人民币又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我注意课前渗透,课前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人民币,收集的过程既是实践的过程,同时又使学生在实践中对人民币有所了解。

教学时,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人民币来认一认,更为直观,更贴近生活。

在元、角、分的进率的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问题中亲历整个探究的过程。

在巩固练习中,又创设去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模拟生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体验生活,又巩固新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

2、尝试由获得知识结构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

让学生亲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不仅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去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以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因为只有当学生可以用实验得出的结论解释现象并进行预测时,才达到本质上的理解)更主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发现、认识并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并创造数学,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亲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已不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教学手段,而本身就是教学的重要目的。

数学教学应该从重视获得知识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

在"1元=10角"的教学中不是简单地把知识结论告知学生,而是让学生以多种方法付钱,引导学生发现"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0角","5角+5角=10角","5角+1角+1角+1角+1角+1角=10角,5角+2角+2角+1角=10角"……从而自主地得出"1元=10角"。

不但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并对1元为什么等于10角有了本质的理解。

[page]-->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注意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自己去认识、自己去发现。

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

二、课堂实录

(一)谈话引入:

师:

最近我们海盐新开了一家家友超市,听说很不错,沈老师也想去逛逛。

你觉得去超市买东西,最重要的是带什么?

生:

带钱。

师:

对,买东西必须要付钱。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钱,我们中国的钱就叫人民币。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认识人民币。

(二)主动探究,构建新知

1、认识元、角、分

(1)初步认识

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师:

这些人民币你认识吗?

你能上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学生纷纷举手,教师指名上前介绍。

生1:

这张是10元,这张是5元。

生2:

这张是100元,这张是1元。

(2)分类

师:

请你拿出课前收集的人民币来向同桌介绍介绍。

学生同桌之间互相介绍,教师巡视指导。

师:

你能不能把这些人民币分分类,看看你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同桌合作,动手分类。

师:

你是怎么分的?

请你到投影仪上分给大家看一看。

生1:

我把硬币的分成一类,其他的分成一类。

师:

你的分法电脑里也有。

(多媒体课件展示)

刚才这位小朋友说这一类叫硬币,那另外一类应该叫什么呢?

生:

纸币。

师:

我们把人民币分成硬币和纸币,这是一种分法。

还有没有别的分法?

生2:

我把几元几元的分成一类,几角几角的分成一类,几分几分的分成一类。

师:

我们来看一下电脑也有这种分法。

师:

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名称,谁来给他们三兄弟排排队。

谁是老大?

生:

"元"是老大。

师:

老二是谁呢?

生:

老二是"角"。

师:

那么这个"分"肯定就是……

生齐说:

老三。

(3)尝试练习:

师:

老师这里有一些钱,你能不能帮我看看有多少钱?

生:

8分。

师: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

5分+2分=7分,7分+1分=8分。

师:

那这里有多少钱?

生:

4角8分。

师:

4角8分可以买什么东西?

生1:

可以买一块橡皮。

生2:

可以买一本本子。

师:

老师买一支牙膏花了这些钱,你来看看这支牙膏到底多少钱?

生:

2元8角。

2、发现进率,进行简单化聚

(1)探究"1元=10角"

师:

超市里有1只玩具青蛙,它的价格是1元,你想买吗?

生:

想买。

师:

那你打算怎么付钱?

生1:

我就付一张1元的。

生2:

我打算付10个1角。

师:

(多媒体课件演示)是这样吗?

10个1角是几角?

生:

10角。

师:

你还有别的付法吗?

生3:

我打算付2个5角。

师:

(多媒体课件演示)2个5角是几角?

生:

10角。

师:

还有没有不一样的付法?

生:

我打算付1个5角缓和5个1角。

师:

(多媒体课件演示)1个5角和5个1角是几角?

生:

10角。

师:

老师这里选了几种不同的付法,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

生:

都是等于10角。

师:

什么都是等于10角?

生:

1元=10角。

生齐读。

师:

2元等于几角?

生:

2元=20角。

师:

你是怎么想的?

生:

1元=10角,2元就是2个10角,是20角,所以2元=20角。

师:

70角等于几元?

生:

70角=7元。

师:

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10角=1元,70角里面有7个10角,就是7元。

(2)探究"1角=10分"

师:

老师想把1角换成分币,你愿不愿意帮忙?

生:

1角可以换成10分。

师:

那我们可以说"1角=10分"。

生齐读。

师:

你还知道几角等于几分?

生1:

3角=30分。

生2:

6角=60分。

师:

80分等于几角?

生:

80分=8角。

师:

你是怎么想的?

生:

10分=1角,80分里面有8个10分,所以80分=8角。

(3)师:

老师想把10张10元的换成1张的,你能不能帮我换?

而且要换地让我满意。

生:

换成1张100元的。

师:

对,10个10元,可以换成100元。

[page]-->(4)尝试练习:

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一练"第2题,指名说。

(三)巩固运用新知:

1、在圆里填上>、<或=

指名说,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模拟购物:

多媒体课件出示下列物品:

洋娃娃、足球、练习本……

师:

洋娃娃你想买吗?

生:

想买。

师:

你先估计一下这个洋娃娃大概多少钱?

生1:

4元。

生2:

10元。

师:

(多媒体课件出示:

10元)

你打算怎么付钱?

生1:

就付1张10元的。

生2:

付20元,让阿姨找10元。

生3:

付2张5元的。

生4:

付1张5元和5张1元。

师:

如果你现在有12元钱,你打算买什么?

生1:

我想买

(四)课堂小结:

师: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1:

我学会了买东西。

生2:

我认识了元、角、分。

生3:

我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

三、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积累的生活经验,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紧紧围绕重点、难点,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1、根据学生实际,正确把握教学起点

由于人民币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学生在日常的购物,在生活的环境中常常有机会接触人民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再者,学生在第一册中对人民币已有了初步的接触,认识了壹分、伍分、壹角等,这使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穿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情况,我注意正确把握教学起点。

一开始就让学生上前向大家介绍你认识的人民币,大多数学生都能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原本不认识的学生一经其他学生的介绍也有了认识。

整个认识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过程成了学生展示自己本领的过程,不但达到了教学目标,而且使学生心理上产生了成功的愉悦。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

“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突破教学难点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由于教学内容本身的特殊性,使本节课的教学能更容易地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同时,知识的获得能从感性上升为理性,这最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抽象的东西能以它蕴藏于其间的生活原有状态呈现,在学生交流生活经验之中提炼,这种知识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学生能轻松、自然地理解与掌握,并自觉转化为一种生活的技能,学以致用。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元、角、分之间的进率,我把这一重点、难点的解决置于一个生活情境之中。

由购买一元钱的玩具青蛙展开,1元钱你打算怎么付,由于买东西,特别是买1元钱的东西,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碰到,于是便非常乐意参与,因而也想出了很多种不同的付法。

这样,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得出1元=10角,显得水到渠成,并使学生对1元为什么等于10角有了本质的理解。

3、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必须精心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

在这节课中,我注意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巩固练习时,创设去超市购物的情境,模拟付钱。

我不断地启发学生还有没有不同的付法,学生想出了各种不同的付法,学生学得积极、愉快。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4、存在的问题

对人民币的认识过于简单,还可以从各种人民币的票面特征入手去认识,不但可以增加趣味性,还可以加深印象。

练习形式还可以更新颖,更多样,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