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五上 七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20169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五上 七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苏教版语文五上 七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苏教版语文五上 七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苏教版语文五上 七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苏教版语文五上 七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苏教版语文五上 七单元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苏教版语文五上 七单元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苏教版语文五上 七单元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苏教版语文五上 七单元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苏教版语文五上 七单元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苏教版语文五上 七单元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苏教版语文五上 七单元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苏教版语文五上 七单元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苏教版语文五上 七单元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苏教版语文五上 七单元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苏教版语文五上 七单元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苏教版语文五上 七单元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苏教版语文五上 七单元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苏教版语文五上 七单元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苏教版语文五上 七单元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五上 七单元备课.docx

《苏教版语文五上 七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五上 七单元备课.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五上 七单元备课.docx

苏教版语文五上七单元备课

 

文化路小学2017——2018学年度

第一学期备课材料

(第七单元)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单元教案

一、单元整体概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主题为“走进经典名篇”。

这一单元,名篇、名人汇聚一起,有根据《水浒传》有关回目改编的《林冲棒打洪教头》,有根据《儒林外史》有关回目改编的《少年王冕》,有“文包诗”体裁的课文《黄鹤楼送别》,还有一首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

因此,学会阅读、欣赏经典名篇成了本单元重要的学习目标。

在写法上,这四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特点:

作者通过多个场面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心中情感。

因此,“围绕中心,选取场面;抓住细节,塑造形象”也就成了本单元另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精彩语段和诗词。

2.默读课文,通过概括小标题的形式,读懂课文内容。

能说出诗词的大意,并抓住关键词句想象诗词情景。

3.体会作者“围绕中心,选取场面;抓住细节,塑造形象”这种写法的妙处,并尝试选取一个场面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4.运用“知识树”梳理、归类本单元知识点。

拓展阅读《水浒传》、《儒林外史》原著有关回目,激发阅读兴趣。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处于小学阶段的第三学段,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读懂具有一定表达顺序和内涵的文章,正是对经典文化感兴趣的年龄。

但是阅读时更多的是关注故事情节,阅读不深入、不会思考。

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走进经典”,正为五年级的学生搭建了一个深入阅读名著、名诗、名词等经典书籍、文章的平台。

针对这样的学情,我们以“学-练-用”这一单元整体教学为设计思路,确立了“赏析经典,领悟写法”这一学习主线,开展了学生“读经典”“讲经典”“写经典”的言语实践活动。

单元整体感知课

(第1课时)

1、学习目标:

(一)核心目标:

自主学习本单元生字新词,理解词意,初步把握本单元每篇课文的大意,激发学生学习故事的兴趣和阅读经典的热情。

(二)具体目标:

1.通过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正确认读本单元22个一类字,10个二类字,并能正确地书写,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的实际,推想文中“按捺不住、掂量、脍炙人口”等词语

2.读熟课文,初步把握本单元每篇课文的大意,感知单元主题,激发学生学习故事的兴趣和阅读经典的热情。

3.提前放题,明确习作要求。

注意积累素材,养成勤于观察、乐于表达、善于搜集整理资料的好习惯。

二、教学任务评价设计

1.认读单元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或朗读等方法说出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能熟练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方式释疑解疑,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单元主题。

三、教学准备

预习第一单元课文,完成自主学习单。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勇闯“三关”

1.同学们,蚂蚁知道“未雨绸缪”。

我们学习新知识之前,也要充分做好课前预习的准备,预习对我们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经过前几个单元的预习,我们积累了哪些预习的好方法?

小组内交流讨论,指生说。

2.同学们,我们今天这节课继续运用同学们具备的独立学习能力预习第七单元。

(板书:

第七单元)这个单元都有哪几篇课文呢?

(板书:

《林冲棒打洪教头》《少年王冕》《黄鹤楼送别》《清平乐村居》)

(一)合作识字,扫清障碍——生字关

1.请小组代表汇报搜集的多音字、巧记字和难写字,教师指导。

(1)多音字(小组台前展示)

①代表展示“解”、“载”、“饮”等多音字的辨析。

②领学生读。

巧记字。

①生汇报并说出巧记办法。

难写字。

①生汇报并提醒大家写时要注意什么?

你们自己汇报完还不行,要通过我的考核才算过关。

挑战开始!

①巧辨多音字。

默读,谁来。

②难读字,谁敢读。

③巧记字。

-----猜字谜法。

-----形近字比较法。

④难写字:

根据写好生字4步走,指导写“裳”字。

(说一说:

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独体字。

看一看:

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写一写。

对一对:

再和课本对照一遍,写不好看的地方,下一遍要注意改正。

学生练写两个“裳”字,师展示、评价。

恭喜同学们闯过第一关。

(2)初识词语,练习说话-----词语关

1.词语分类,熟练认读

老师准备了一些词语,看能难道你们吗?

(出示课件)

(1)组内互读。

(2)每组分号分行读,相机正因。

押解理解骗子白昼衣裳耽误秦家晶莹

明媚暮春暂时友谊唯一翁媪莲蓬锄豆

2.了解词意,练习说话。

(1)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

用什么方法读懂的?

(适时总结:

查字典、请教别人、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2)还有哪些不懂的词?

相机指导。

(3)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或几句话。

3.再次朗读,读出理解。

4.恭喜同学们闯过第二关。

(三)检查朗读,打下基础——读书关

1.“长句我敢读”。

长句子(课件出示)。

指读

2.“好句我爱读”。

读读你最喜欢的句子。

3.“我来考考你”。

找出你认为最难读的句段,指名展示,生评价(语速、停顿、重读、韵律、感情等)。

(1)通过课前对同学们预习情况的了解,老师整理出了大多数同学都认为难读的几个段落,我们先来看看《林冲棒打洪教头》中的这段话。

课件出示:

洪教头向柴进问道:

“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

”柴进说:

“这位林武师/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柴进说:

“慢!

二位教头比试,不同一般,这锭银子/权且/作为彩头,谁赢/谁就将/一锭二十五两重的大银/丢在地上。

(2)指名学生朗读。

(教师相机指导,提醒学生要想把课文读得流利,不仅要注意逗号、句号的停顿,还要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

(3)用朗读这一段的方法,注意停顿,自由练读其他段落。

(4)指名读读,看看停顿是否合适?

4.同学们太棒了,顺利连闯三关。

为表示祝贺,请走进课文。

二、了解内容,明确主题

1.说说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课件出示要求)默读课文,想想每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拟定主题说理由

(1)说说编者为什么把这几篇课文归为一个单元。

(2)学情预设:

这一单元,名篇、名人汇聚一起,有根据《水浒传》有关回目改编的《林冲棒打洪教头》,有根据《儒林外史》有关回目改编的《少年王冕》,有“文包诗”体裁的课文《黄鹤楼送别》,还有一首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

(3)我们可以明确这一单元的主题为:

走进经典名篇。

(教师板书)

三、初识习作,提前放题

1.初读习作一的内容及要求

2.指生说习作一的要求

3.归纳小结。

出示习作要做的准备工作。

四、板书设计

七单元整体感知课

 

主题诵读课

(第2课时)

一、学习目标

(一)核心目标:

诵读积累本单元名言警句,古诗词,成语以及经典篇目。

(二)具体目标:

1.正确认读本单元的名言警句,古诗词,成语以及经典篇目。

2.熟读并背诵本单元的名言警句,古诗词,成语以及经典篇目。

3.理解本单元的名言警句,古诗词,成语以及经典篇目,并做相应拓展。

二、教学任务评价设计

1.能充分利用晨诵和课前两分钟时间进行主题诵读,做到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本单元名言警句,古诗词,成语以及经典篇目。

2.通过晨诵和课前两分钟的主题诵读,达到熟读并背诵本单元的名言警句,古诗词,成语以及经典篇目的目标。

3.能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名言警句的出处,古诗词的作者朝代诗意,成语意思以及经典篇目的大意。

3、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经典诵读课,感受古人的智慧。

齐读课题。

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诵读口号,一起读读看:

读千古美文生,做少年君子,诵中华经典,做世纪新人。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单元学习目标,看看第四单元经典诵读的内容。

(1)诵读名言

出示名言:

你最喜欢哪一句?

能不能试着背诵一下。

(2)诵读成语

1.这些成语,自己练习,开火车读。

2.同学们读的都很正确了,那成语的意思是什么,你知道吗?

(学生解释词语的意思)

3.这么多的成语,你们记住了多少,来比比看,谁记得多。

(3)诵读古诗词

1.自由朗读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

2.简单说说【过故人庄】的意思。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学生背诵。

(4)诵读【道德经】

1.自由朗读。

2.简单说说每一行的意思。

3.出示意思,学生尝试说出【道德经】的内容。

 

主题阅读课

精读课《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3课时)

一、学习目标

(一)核心目标:

学习作者通过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对比塑造林冲、洪教头这两个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具体目标:

1.品读“挑衅”“棒打”这两个场景,体会作者如何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对比塑造林冲、洪教头这两个人物形象的。

2.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任务评价设计

1.能通过抓关键词,体会作者如何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对比塑造林冲、洪教头这两个人物形象的

2能够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主题

1.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2.林冲和洪教头分别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印象?

(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出示导学提纲:

作者是如何通过“挑衅”“棒打”这两个场景,塑造林冲、洪教头这两个人物形象的?

默读课文,圈关键词并做批注

(三)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品读课文,抓住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塑造人物形象。

1.默读课文。

2.交流:

预设一:

“挑衅”

林冲的形象

(1)神态、动作

课件出示:

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是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

①哪些词语写出了林冲的谦逊有礼?

抓住“连忙”“躬身施礼”体会。

②对比句子:

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是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站起来躬身施礼。

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是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父了,就站了起来。

去掉“连忙”“躬身施礼”这两个词,读一读,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神态、动作写出了林冲谦逊有礼)

③指导朗读。

(2)语言

林冲连说:

“不敢,不敢。

联系上文柴进的话“这位林武师非比他人,乃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哦,你可别小瞧了他”理解林冲非同一般的社会影响力,语言中显现林冲的谦虚。

洪教头的形象

(1)外貌

林冲转身一看,只见来人挺着胸脯,歪戴胸脯。

“挺着胸脯”“歪戴胸脯”写出了洪教头的骄傲蛮横

(2)动作

洪教头全不理睬。

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

①标画出林冲的动作。

②对林冲的躬身施礼、起身让座,“全不理睬”,“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写出了态度的傲慢无礼、嚣张跋扈。

(3)语言

洪教头向柴进问道:

“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

洪教头冷笑了两声:

“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

洪教头跳起来说:

“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①理解“流配”“依草附木”。

②当着林冲的面说柴进不该“如此轻信”“厚待一个犯人”,说林冲“依草附木,冒

称武师,骗吃骗喝”,可见其语言盛气凌人、自以为是。

③分角色朗读第3自然段

预设二:

“棒打”

林冲的形象

(1)动作

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

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

林冲看他虽然气势汹汹,但脚步已乱,便抡起棒一扫,那棒直扫到他的小腿骨上。

①标画出林冲的动作。

②“一横”“一退”“抡起棒一扫”几个连贯的动作,三个回合写出了林冲的沉稳机智武艺高强。

(2)语言

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拿起一条棒来说:

“请教了。

战了四五个回合,林冲纵身跳出圈外,叫了一声:

“我输了!

林冲说:

“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

“只好”“请教了”进一步透露着林冲的谦逊有礼,“带着木枷,就算是输了”林冲用迂回方法使自己得以解开枷锁轻松应战,可见其机智。

洪教头的形象

(1)动作

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

洪教头措手不及,“扑”的一声倒在地上,棒也甩出老远。

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

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

“使出浑身功夫”“劈头打来”写出了阴狠毒辣;大喊:

“来!

来!

来!

”“踉跄”“抡棒”写出了洪教头的技不如人。

(2)语言

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

“来!

来!

洪教头跳起来大喊:

“来!

来!

来!

五个“来!

”写出了洪教头的狂妄浮躁。

指导朗读4——7自然段。

小结:

“棒打”写了林冲与洪教头三个回合的较量,洪教头招招狠毒,林冲点到为止。

作者通过动作、语言,塑造了好汉林冲的沉稳机智武艺高强。

(三)学习第四段,了解故事结局

洪教头满面羞惭,灰溜溜地走开了。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

林冲和洪教头比武的结局是什么?

(洪教头输了,羞惭而去)

2.想象一下,蛮横无理、气势汹汹的洪教头被林冲打败后,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3.结合刚才我们所讲的内容,思考:

气势汹汹的洪教头为什么会被林冲打倒在地呢?

(目中无人、嚣张跋扈、狂妄自大,更重要的是技不如人,这所有的一切造成了洪教头在比武被棒打,羞惭而去。

(四)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详细复述故事。

(1)指名学生进行复述,并评议复述。

(指导复述:

按照故事开端—故事发展—故事高潮—故事结局的顺序进行复述)

(2)评议复述,着重看复述者有没有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突出人物的对话、动作等描写,有没有把故事情节形象生动地讲完整,讲清楚。

六、板书设计

23  林冲   棒打  洪教头(对比)

           谦逊有礼        骄傲蛮横

           沉稳机智        狂妄浮躁

           武艺高强        技不如人

外貌、动作、语言、神态……

 

主题阅读课

略读课文《24少年王冕》

(第4课时)

一、学习目标

(一)核心目标:

抓关键词,说说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并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选取场面,并把场面写具体的。

(二)具体目标:

1.抓关键词,说说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

2.朗读“辍学放牛”“湖边学画”两个场景,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选取场面,并把场面写具体的。

3.运用提纲的方式,练习围绕中心,选取场面,并把场面写具体。

二、教学任务评价设计

1.能抓关键词,说出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

2.朗读“辍学放牛”“湖边学画”两个场景,说出作者是如何围绕中心,选取场面,并把场面写具体的。

3.能运用提纲的方式,练习围绕中心,选取场面,并把场面写具体。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浒传》中的精彩故事,认识了武艺高强、机智沉稳的好汉林冲。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儒林外史》,去认识一位有名人物——少年王冕(板书课题)

2.出示资料,简介《儒林外史》

3.听写本课生字词。

王冕耽误隔壁秦家贴补早出晚归积攒

晶莹高手争先恐后孝敬春光明媚载着母亲

(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出示导学提纲:

默读课文,圈画关键词,说一说王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品读“辍学放牛”和“载母赏景”两个场面,体会王冕的孝敬母亲。

首先,我们来看看作者为了表现王冕孝敬母亲选取了哪些场面。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一找,标画出来。

预设1:

辍学放牛

(1)出示王冕说的话:

王冕说:

“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

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读了这番话,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

明明王冕非常爱读书,为什么说“闷得慌”,放牛“心里倒快活些”?

为什么放牛快活,还要带书去读呢?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

其实对于放弃读书,王冕的内心会是怎样的想法?

(不舍,不愿,难过等)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来同母亲商量呢?

(因为家境已经不能允许他再读书了;孝顺、懂事)

——“心里快活些”,去放牛让他“心里快活些”的是什么?

不是真“心里快活些”的是什么?

(可以补贴家用,孝敬母亲,还可以带书读是让他快活些的原因;但是离开学堂并不是他快活些的)

指导分角色朗读:

女生读母亲的话,男生读王冕的话。

(2)出示

从此,王冕白天在秦家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

遇上秦家煮些腌鱼腊肉,他总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舍不得吃”体会他孝敬母亲。

预设2:

载母赏景

出示:

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走。

母亲心里十分欢喜。

请想象一下,王冕当时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母亲会说什么?

(自由说)体会王冕的孝敬。

回顾学法:

作者选取“辍学放牛”“载母赏景”的场面,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塑造了人物形象,表现了王冕的孝敬母亲。

其中,详的是(辍学放牛)的场面,略写的是(载母赏景)的场面,做到了详略得当。

3.品读“湖边学画”这个场面,体会王冕的勤奋好学。

那么,作者为了表现王冕勤奋好学选取了哪些场面来。

预设1:

攒钱买书

每天给的点心钱,他也舍不得花,积攒一两个月,便偷空来到村学堂,从书贩子那里买几本旧书。

白天牛吃饱了,王冕就坐在柳树下看书。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谈谈感受,体会他的勤奋好学。

预设2:

湖边学画

A.立志学画

(1)王冕学画的原因是什么?

自读第5自然段,找出来。

出示:

王冕不禁看得入了迷,心里想道:

“古人说‘人在画图中’,真是一点不错。

可惜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下来。

”随后转念又想:

“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

我何不自己画几笔?

他为没有画工把美丽的景象画下来而可惜,于是立志学画。

从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王冕(一个有志气的王冕,一个充满自信的王冕,一个勤奋好学的王冕。

指名读。

(2)王冕到底看到了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出示:

一阵大雨过后,天空中黑云边上镶着白云。

阳光透出来了,照得湖水通红。

山上雾气缭绕,岩石掩映;山下树木葱茏,青翠欲滴。

树枝像水洗过一般,绿得尤其可爱。

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苞上雨水点点,荷叶上水珠晶莹透亮。

①读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太美了)

②再读,说说美在哪里?

③指名按提示背诵

请结合插图按“天空中——山上、山下——湖里”的顺序把这美景记在心中。

景物非常美,吸引了王冕,激发了他的学画动机。

(师:

用美景烘托氛围,这是环境描写的一个作用)

(3)王冕放牛都三四年了,会经常看到美丽的景色,为什么他到现在才想到要学画画?

(预设:

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

此时的王冕明白了哪些道理?

(要孝敬母亲,要自强自立,要博览群书、学知识,要学会从自然中发现美,……)

是啊,王冕通过自己勤奋读书,明白了许多道理,也懂得了学会仔细观察大自然,欣赏自然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齐读自信而又好学的王冕的话:

“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

我何不自己画几笔?

B.勤学苦练

(1)王冕是怎样学画的?

预设:

出示,指名读

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之后,便大有长进,那荷花的精神、形态、颜色,没有一处不像真的。

在没有老师教,从起初画得不好到后来大有长进,王冕用了仅仅三个月的时间。

那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三个月,想象一下,他是怎么取得成功的呢?

(2)想象写话,丰满人物形象

出示:

起初画得不好,可王冕不________________。

白天放牛时,________________,晚上回到家,________________;天空刚露出黎明的曙光,________________,万家灯火已熄灭的深夜,________________……

先想象写下来,然后指名说

王冕之所以把荷花画得栩栩如生,成为画画高手,是因为他——勤奋好学!

然而,他更是孝敬母亲,把画画挣来的钱用来孝敬母亲,孝敬母亲成了他勤奋好学的动力。

过渡:

王冕一生勤奋好学,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请看资料

(3)补充资料

王冕(1287年9月1日~1359)是元朝的诗人,画家,书法家,因不愿向统治者妥协,厌恶当时社会上的腐败风气而过着隐居的生活。

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代表作……他对画做了很大的贡献,《墨梅图题诗》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回顾学法:

作者选取“攒钱买书”“湖边学画”的场面,重点抓住“湖边学画”这一场面中立志学画和勤学苦练两个细节表现了王冕的勤奋好学。

(四)总结学法,迁移训练

1,表达方法:

本课中,作者围绕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这一中心,选取“辍学放牛”、“湖边学画”等场面,并且抓住细节把场面写具体了。

同时注意了有详有略。

2,学以致用,写作训练

请你仿造课文,围绕人物的某一特点,选取场面,抓住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写成一篇作文。

请运用概括小标题的方法先列出提纲,课下根据提纲完成习作。

六、板书设计

24.少年王冕

家境贫寒孝敬母亲

辍学放牛

湖边学画勤奋好学

载母赏景

 

主题阅读课

略读课文《25黄鹤楼送别》

(第5课时)

一、学习目标

(一)核心目标:

通过抓关键词,想象情景,体会作者依依惜别的情感,并了解文包诗写法。

(二)具体目标:

1.体会文中是如何抓住关键字词“辞”、“烟花三月”、“孤”等想像情景,表达诗人依依惜别之情的。

2.了解文包诗的写法。

二、教学任务评价设计

1.能抓住关键字词“辞”、“烟花三月”、“孤”等想象情景,说出诗人依依惜别之情的。

2.说出文包诗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复习导入

1.滚滚长江东逝水,千年已逝,人去楼空,但黄鹤楼见证了一场千古送别,留下了一段千古绝唱,吸引着无数游人登楼远眺,浮想联翩。

同学们,假如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面对着浩荡的江水,飞翔的沙鸥,那一刻,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两个人——李白、孟浩然

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你一定会再次深情地吟诵道——

学生吟诵这首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出示导学提纲:

默读全文,圈画关键词句,说一说作者是如何表达依依惜别之情的。

(三)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1、这是一首送别诗,诗句中没有“送”、“别”二字,但我们读后,却能感受到诗人与朋友间浓浓的惜别之情。

那么,这种“情”是通过哪些字眼表达出来的呢?

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再读古诗,圈画出相关字词。

2、全班交流。

预设:

“辞”、“烟花三月”、“孤”等。

(板书)

3、文中作者抓住这些字词是怎么来描述的?

4、请同学们快速浏览1—4自然段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5、赏析古诗前两句,学习抓住关键字词,想象情景,表达情感的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前两句:

(出示课件)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1)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烟花三月”想象情景,表达情感的。

“烟花三月”时,作者仿佛看到长江边上哪些美丽的景色?

指生回答。

预设“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

”(出示课件)

“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简单的两个词,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让人入情入境,浮想联翩,好一番美景呀!

(2)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辞”想象情景,表达情感的。

一个“辞”字,让作者想到了什么?

默读课文。

生自由谈。

预设:

赏景藏情的情景(3自然段)、把酒话别的情景(4自然段)、

师相机引导,想到了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