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工作计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22781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脱贫攻坚工作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脱贫攻坚工作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脱贫攻坚工作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脱贫攻坚工作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脱贫攻坚工作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脱贫攻坚工作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脱贫攻坚工作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脱贫攻坚工作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脱贫攻坚工作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脱贫攻坚工作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脱贫攻坚工作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脱贫攻坚工作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脱贫攻坚工作计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脱贫攻坚工作计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脱贫攻坚工作计划.docx

《脱贫攻坚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脱贫攻坚工作计划.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脱贫攻坚工作计划.docx

脱贫攻坚工作计划

脱贫攻坚工作计划

脱贫攻坚工作计划合集六篇

脱贫攻坚工作计划篇1

一、基本情况

XX乡农业人口5226人,20xx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7户541人,已脱贫236户523人,未脱贫11户18人。

XX乡共有5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2个(篁村村、山口村),20xx年,篁村、山口两个村整村出列。

二、扶贫项目安排及落实情况

20xx年XX乡按项目申报流程共报送扶贫项目9个,获批9个,实际下拨项目总资金254万元,12月31日前已全部完工验收。

三、“十大工程”有关项目推进情况

1、产业扶贫。

全乡20xx年共投入资金36。

1万,产业扶贫项目6个,分别是香榧种植、生猪养殖、低产茶园改造、低产油茶改造、资产收益和光伏项目。

产业扶贫项目已覆盖全乡5个行政村250个户(其中贫困村2个),覆盖率100%,户均产业扶贫项目2个以上。

2、就业脱贫。

一是安置好公益性岗位。

20xx年我乡安置12名贫困劳动力在公益性岗位就业,其中护林员4人(篁村村:

王国雄、潘的春山口村:

蒋甲头梅川村:

王利群),保洁员8人(XX村:

任力强,山口村:

曹银山、蒋民政、蒋长桃,梅川村:

谢国胜、谢朝民,胡川村:

蒋腊,篁村村:

汪小马)。

二是抓好就业脱贫培训。

今年5月,我乡组织四名贫困劳动力参加为期15天的就业技能培训,培训项目有电子商务和家政服务员,发放培训补贴900元/人。

三是服务好居家就业扶贫基地,8月份,我乡申请山口村的桃源里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和梅川村的长青有机茶专业合作社为居家就业扶贫基地,两家基地共11人获得居家就业扶贫基地补助共计11250元。

四是对转移贫困劳动力发放交通补助。

今年9月,我乡为26名在外务工的贫困劳动力申请转移贫困劳动力交通补助,共发放交通补助7500元。

五是做好雨露计划工作。

20xx年中高职6人,发放助学金3000元/人,并免除学杂费6840元。

3、住房安全。

一是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实施情况,自危房改造实施以来,我乡共为1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危房改造资金45万余元。

20xx年度我乡已全面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摸排,因户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22户,共发放危改资金17。

4万元。

重建3户,修缮加固、更换电线线路19户。

同时,对已享受过农村危房改造,但房屋仍有安全隐患的,采用政府兜底的方式进行补助,目前正在开展验收,预计11月底前将完成验收并将资金拨付到位。

二是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我乡易地扶贫搬迁完成实施2户4人,共发放补助资金8万元,目前2户贫困户均已搬至XX公租房生活,居住条件得到很好的改善。

4、教育扶贫。

我区在落实省教育扶贫政策基础上,提高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生活补助标准200元,学前、小学1200元/生。

学年,初中1450元/生。

学年,普通高中国家资助标准3000元/生。

学年(免除学杂费市示范高中1400元/生。

年,一般高中700元/生。

年)将学前到高中阶段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部纳入资助范围。

20xx年全乡学前至高中在校贫困生29人。

其中学前教育3人,发放补助2400元;小学生16人,发放补助10825元;初中生8人,发放补助5800元;高中生2人,发放助学金3000元,并免除学杂费1400元;

5、健康脱贫。

我乡建档立卡人口中因病致贫的共211户、351人;占全乡贫困人口55。

4%,其中慢性病150人、管理150人,根据健康扶贫工作要求,对全乡扶贫对象中患慢性病的150人进行了慢性病诊疗方案的确定和患者签字。

为缓解贫困户的健康医疗风险,我乡还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按150元/人年代缴了新农合(含大病保险30元/人年),按90元/人年代缴补充商业险,为50至90岁贫困户代缴了银龄安康意外险,为41名五保贫困户按40元/人年的标准代缴了住院床位险和120元/人的标准代缴了护理险;同时,区财政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40元/人的标准代缴人身意外险;对31名分散供养的五保户发放门诊补助15500元。

联合XX中心卫生院,对20xx、20xx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家庭医生签约和集中履约服务。

对无签约医生服务协议的进行补签,对无医疗服务证的上报省里统一印制和补发,对患9种大病人员由签约医生跟踪服务。

6、社保兜底脱贫。

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xx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低保贫困户56户95人,五保贫困户38户39人;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建立残疾人生活补助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全乡共有67名贫困残疾人享受生活补助47324元,有43名重度残疾人贫困户享受护理补贴60元/月,6名贫困精神残疾人享受药费补助1000元/人。

7、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实施情况。

20xx年度我乡扶贫小额信贷已经完成47户233万元,贷款的主要方式是乡茶叶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统一融资,贫困户带资入股,享受分红。

其中户贷户用贷款18万元,户贷企用215万元,目前半年分红已全部到户。

四、责任落实情况

1、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开展脱贫攻坚政策宣传。

一是在全乡五个行政村分别制作安排脱贫攻坚宣传牌和健康脱贫宣传牌;二是在乡政府和各村电子屏滚动播出脱贫攻坚宣传评语;三是在扶贫项目基地悬挂脱贫攻坚宣传横幅;四是利用手机报、网站、报刊等媒体宣传XX乡脱贫攻坚工作;五是开展义诊、义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宣传脱贫攻怪工作;六是上户发放宣传单等直接和群众宣传解答脱贫攻坚相关政策。

2、帮扶联系人履责情况。

XX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共250户544人,帮扶联系人均由市、区、乡三级财政供给人员结对。

1名帮扶联系人最多帮扶5户贫困户。

通过大排查活动,帮扶人对20xx、20xx年脱贫的贫困户重新上门信息核查、核算收支明细、发放脱贫光荣证、规范填写手册、按户施策。

3、驻村扶贫工作队履责情况。

4月29日前,2个贫困村新增选派帮扶干部全部到村开展工作。

5月19日前,区委组织部又向3个非贫困村派出9人的扶贫工作队,每村均达到3人以上工作力量。

扶贫工作队工作经费按市标准落实(生活补助每月1500元和交通补助每公里1元)。

制定驻村工作队职责和帮扶责任人工作职责,严格落实季度工作例会、随机查岗、请销假、双月报等制度,确保吃住在村,每年在村工作不少于220天。

五、20xx年工作计划

20xx年,我们将继续巩固目前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果,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确保实现11户18人脱贫退出,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8个方面工作:

1、实施乡村道路畅通工程。

充分发挥交通在脱贫攻坚中的先导作用,继续实施篁村村横直坞双岭头道路最后1。

6公里通水泥路,提高农村贫困群众出行质量和安全。

力争20xx年第一批项目启动。

2、实施产业就业扶贫工程。

一是优先实施生猪养殖、中蜂养殖、茶叶种植、贡菊种植等短平快项目。

按照“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要求,覆盖带动所有具备条件的贫困户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种植业。

二是依托安徽香榧之乡品牌,增加贫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在管护好山口香榧基地项目的基础上,建设好山口覆盆子基地,实现贫困户长期增收目标。

三是是积极构建乡、村两级电商服务网络,通过电商就业和创业实现脱贫、增收;实现5个行政村电子商务扶贫服务站全覆盖。

4、实施教育服务提升工程。

全面抓好各级各类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实现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覆盖率达100%,做到应助尽助。

5、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

将全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351”、“180”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对患有慢性病、大病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扶助、慈善救助等多重医疗兜底保障,积极推进医疗扶助制度向特殊贫困人口倾斜,落实保障政策,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合,确保立卡贫困人口家庭率100%,确保解决贫困人口就医难问题。

6、实施贫困户全员培训工程。

为切实抓好培训工作,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自我创业能力,紧密结合产业发展、用工需求和工作实际,以建筑业、制造业、旅游业、家政服务业、电子商务、餐饮服务业等为重点,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7、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

按照“住房安全有保障”的精准脱贫计划要求,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工作,消除安全隐患,补齐基本居住功能,保障基本卫生条件,实现贫困人口户户有可靠保障。

8、实施安全饮水提升工程。

计划实施篁村安全饮水提升工程、山口安全饮水提升工程、桃源安全饮水提升工程,全面解决贫困村饮水安全和生产用水问题。

脱贫攻坚工作计划篇2

按照XX县委、县政府精准扶贫帮扶计划总体要求,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本帮扶计划。

一、基本情况

摆泥村位于兴仁镇政府驻地北部,根据上级要求,现摆泥村由原来的摆泥村、杉堡村、窑货村三个村组成。

全村辖摆泥大寨、羊党寨、摆劳、金竹坪、杉木冲、花地、水落洞、窑货大寨、窑货下寨、三边、火烧寨、濑岩、仰天窝13个自然寨,17个村民小组,824户,3372人。

其中,享受低保134户456人,五保户2户2人,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参合率达98%以上;精准扶贫户218户945人,贫困发生率为26.93%;劳动力人数1652人,其中外出务工458人;摆泥党总支部委员会,下设摆泥、杉堡、窑货三个支部,10个党小组,2个寨管委,有正式党员92人,其中妇女党员11人,预备党员11人。

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温湿气候,年均日照1281.4小时,年均温度14.6―17.2摄氏度,无霜期252-283天,常年降雨量1250mm左右。

四季分明、气候温暖、光照充足。

海拔700-800米,地势相对平缓,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适宜农、牧、渔业发展。

主要居住有苗、汉、水、侗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80%。

村内地势相对平缓,海拔800-850米,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适宜农、牧、渔业发展。

森林覆盖率40%以上。

20xx年人均纯收入2712元。

近年来,在上级政府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按照县委“一村一品”发展战略,结合摆泥村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以精品水果有中药材种植和黑毛猪、蛋鸡、林下养鸡养殖。

现有蓝莓20xx亩、金银花250亩、太子参220亩烤烟、220亩、枣子180亩;蛋鸡20000余只,林下养鸡12000余只。

建立种植养殖农村合作社2个。

二、致贫原因分析

一是在高坡和半高坡地带,受交通、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因素制约;二是资金紧缺,种植技术缺乏,严重制约产业发展;三是群众思想观念落后,老百姓等、靠、要现象严重。

三、帮扶计划

摆泥村“两委”通过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致贫原因分析,结合召开党支部会议与村民大会、逐户走访村民了解的情况,为尽快解决贫困村、贫困户致富需求,大力发展农户经济和村级集体经济,结合该村村情制定《发展规划》,围绕“十大小康工程”和“五户联保”、“精准扶贫”、“一村一品”等工作重点,制定以下帮扶计划。

1、立足根本,深入开展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

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三实三同”为总载体,以村两委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为重点,以转变作风、联系群众为突破口,提高基层干部为民服务水平,提高村干部亲民办事能力。

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群众路线教育,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州委十二项规定XX县委十四项规定作为切入点,着力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对照“理念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四面镜子,补精神之钙,除四风之害,祛行为之垢,立为民之制,按照““五户联保”模式,真正实现“党群连心、干群贴心、小康齐心、幸福同心、对党忠心、事业诚心”的“六心”目标,加快摆泥村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在摆泥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争先锋、打头阵、走前列、作表率。

2、夯实基础,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完善办公设施和条件。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想法解决摆泥村各个自然寨的庭院硬化、通组公路、联户步道、小水利建设、垃圾池建设等项目,完善村级办公场所,创造一个优美的工作环境,建好计划生育、便民服务等活动阵地。

开展党员群众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群众增收致富能力。

扎实开展好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努力实现增比进位、赶超跨越。

组织开展慰问困难党员群众活动,开展“精准扶贫、手挽手一帮一”活动,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群众。

3、围绕发展,抓住重点,确保群众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

围绕“精准扶贫”和“一村一品”工程,结合摆泥村实际,制定《摆泥村发展规划》、依托农业园区引进企业,大力发展精品水果、中药材种植、养殖等产业,确保群众增收致富。

抓好常规农作物生产,搞好科技培训,引导农民种植优质新品种,提高单产。

大力推广科技农业,重点鼓励发展

生态畜牧业和特色种植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搞好山地综合开发与利用,发展高效优质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

抓好劳动力再培训工作,增加劳务输出,通过多种渠道增加群众家庭非营业性收入。

整合资源,极力打造“甲娘冲休闲农庄”项目,落实好各项涉农、惠农、富农、强农政策,举全村之力,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早日建成小康。

三、工作要求

一是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认识做好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将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负责本村精确扶贫结对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落实,确保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不走样。

二是要积极协调、精心安排,积极争取部门支持,帮助种植户协调贴息贷款和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切实解决帮扶计划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要紧密配合,对照帮扶计划,积极争取广大群众的支持,加快逐一落实,并及时发现和反馈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纠正工作中的不足。

每月定期向街道报告工作实施进度,对在工作中落实不力、推进缓慢,给本村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的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

脱贫攻坚工作计划篇3

一、是突出产业就业扶持。

对有劳动能力、有发展产业意愿的贫困边缘户给予政策、技术等必要的帮扶措施。

对具备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边缘户,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帮助提供就业岗位,或通过开发辅助性岗位实现就业。

二、是激发内生动力。

注重防贫帮扶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同精准扶贫脱贫有效衔接,激励群众自立自强、勤劳致富,有效降低致贫风险,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脱贫人口稳定增收能力。

三、是提高帮扶水平。

镇、村对贫困边缘农户,确定一名村干部联系帮扶,及时上门走访,了解贫困边缘户家庭情况和实际困难,与贫困边缘户共同商定帮扶措施。

四、是提供政策保障。

低保制度与防贫政策要有效衔接,对防贫对象中符合低保、特困供养条件的,应及时纳入低保、特困供养范围,采取低保、特困兜底保障措施,做到应保尽保。

要综合运用多种救助和帮扶手段,保障此类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防贫保障线。

脱贫攻坚工作计划篇4

为了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和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开展定点扶贫驻村帮扶工作,结合扶贫开发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十二五”扶贫攻坚计划,转移扶贫理念,创新扶贫方式,拓宽扶贫领域,突出扶贫重点,整合资源,扎实有效地做好扶贫工作,推动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二、目标任务

扶贫开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是:

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夯实基础、巩固温饱和谋求发展。

围绕目标实现,开展定点扶贫工作的目标任务是:

(一)核准贫困群体、针对性帮扶

激发机关党员干部扶贫济困的热情,积极组织党员干部与驻点村贫困户结成对子,开展“1+1”包户扶贫,党员干部都要帮扶一名贫困户,尤其是贫困计生户都要得到帮扶,切实帮扶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对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要着力帮助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要给与必要的救济和救助,加强扶贫项目资金的管理,让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二)协助搞好规划,实施扶贫开发

按照县整村扶贫五年推进计划,大力协助定点村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通路、通电、通电话和广播、解决学校危房、切实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建一个村级卫生所,文化活动室,按照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让定点扶贫村群众“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三)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大力帮助定点扶贫村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几个有一定规模的扶贫主导产业;开展科技扶贫,壮大新生产业,推广新技术、新产业,使扶贫贫困村群众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民年平均收入有所提高。

(四)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整体素质

积极联系农、林、畜牧业、科技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村开展培训,送技术下乡,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基本掌握1―2门实用技术,实现自主创业,帮助有条件的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转移外出务工,提供就业和维权服务,积极做好定点扶贫村的'“一村一名中高级技工”培训工作,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家,培训一方,致富一方。

(五)加强组织建设

不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以村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充分考虑每项政策对贫困群众的影响,通过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贫困人口在公共事务中的知情权、参与权。

脱贫攻坚工作计划篇5

1、重点推进产业扶贫。

把培育和发展产业作为提高脱贫质量的根本出路和稳定脱贫的根本保障。

一是制定产业扶贫20xx年实施到户计划和贫困村特色产业,围绕特色种养、光伏、乡村旅游、电商、资产收益扶贫等,精准掌握贫困村、贫困户基本情况、致贫原因、产业发展条件和需求,建立健全减贫带贫机制。

完善“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激励措施,通过订单联结、股份联结、劳务联结、服务联结、租赁联结等方式,完善园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扶贫产业项目长期有效。

二是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集中资金、集中力量建设多个村级特色种养殖基地、确保村村有增收项目。

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农业产业到户实施办法,按每户不低于4000元标准,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

三是完善光伏电站运营管护机制,全面落实光伏扶贫资产收益分配管理办法。

四是鼓励通过“四带一自”模式推动电商扶贫,依托电商,网络等平台,引导重点电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大户等实体,带动贫困户通过电商销售农产品,现已打造白集龙虾和白集稻虾米等特色品牌已在网上大卖。

五是推广资产收益扶贫,积极推进“三变”改革,将村集体土地、林地、水面等资源资产、村集体持有的经营性资产,以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乡村旅游等项目所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折股量化。

2、着力推进就业脱贫。

以春季园区用工和扶贫车间行动为契机,组织“就业脱贫、送岗下乡”专场就业招聘活动,继续实行贫困户就业补贴政策,提高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促进有劳动能力的零就业贫困户中至少1人实现就业。

建立乡企对接、村企对接机制,增加就业扶贫基地,建设村级扶贫车间、在现有岗位中安排一批扶贫公益性、辅助性岗位,创建一批精准扶贫爱心企业。

完美就业扶贫工厂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企业与贫困户互利共赢。

对全年全镇妇女开展家政培训实施定向培训,与大城市家政服务市场直接对接。

3、积极推进智力扶贫。

制定教育扶贫会商制度,全面落实多元化扶持与资助政策,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雨露计划”资助全覆盖。

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巩固提升义务教育,促进贫困人口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强化法治扶贫,健全贫困村法律服务体系,加大对贫困户的法律服务力度。

强化文化扶贫,完善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引导贫困户树立文明新风,弘扬脱贫致富正能量。

4、持续推进健康脱贫。

坚持健康脱贫“保、治、防、提”的工作路径和目标任务,巩固全省健康脱贫工程示范县创建成果,深入实施“三个一批”行动计划。

出台《健康脱贫服务群众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着力落实“351”“180”强化大病专项救治质量控制,专项救治病种扩大到15种以上。

推进贫困地区免费健康体检。

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全额代缴。

推动以救治为主向防治并重转变,加强贫困人口重点疾病防控,全面提高贫困群众健康素养。

做实做深做细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切实解决贫困慢性病患者取药报销不便捷问题。

5、有效推进金融扶贫。

坚持扶贫小额信贷贫困户自愿参与原则,坚持户贷户用户还方向,精准用于贫困户发展产业,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做到“应贷尽贷”;加大对已脱贫户的特惠政策宣传,提高其申报小额信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切实做到稳定脱贫和防范返贫。

继续实施扶贫小额综合保险,为贫困人口提供风险保障。

6、加强生态扶贫。

持续推进贫困村林业稳绿增效行动。

以全县“河长制”“林长制”为政策导向,帮助劳动力较弱或者无法外出就业的贫困人口就近就业。

继续选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为生态护林员,实行“乡聘、站管、村用”。

稳步推进涉林“三变”改革,探索通过赎买、置换等方式,将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青年林等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内禁止采伐的非国有商品林调整为公益林,实现社会得绿、贫困人口得利。

将贫困村符合条件的集体所有森林资源,通过多种方式转变为企业、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股权,推动贫困村资产股份化、林地使用权股权化,盘活农村资源,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7、完善保障性扶贫机制。

推进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因户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全部纳入建档立卡范围。

稳步推进低保提标扩面,落实农村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建档立卡数据和低保数据定期比对机制,及时更新数据台账。

完善养老、社会教助等社会保障制度,统筹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扶贫开发资源,提高保障能力,落实好农业保险政策,防止贫困农户因灾返贫致贫。

资产收益扶贫措施向贫困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和因病致贫返贫家庭倾斜。

对符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其个人缴纳部分予以一定代缴额度扶持,通过子女赡养、社会帮扶、法律援助、申请救助等途径,探索适应农村老龄化形势的养老服务方式,发挥老年协会作用,推动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推进农村特困供养人员护理能力建设,提升机构托底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

推动解决因残致贫,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重度残疾人医疗救助力度。

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条件许可下为16岁以上有照顾护理需求的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照护和托养服务。

逐步解决贫困家庭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问题。

8、提升双基建设水平。

加大交通道路建设,增加户户通的覆盖率,真实提升贫困户的出行条件。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保障所有贫困人口都能吃上自来水,真正达到“两不愁,三保障”以及饮水安全的标准。

巩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成果,结合实际实施变电站(变压器)增容布点,持续推进网架结构优化。

在实现全镇农村通光纤基础上,积极推动农村电商、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网络运用。

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计划,推进厕所、垃圾、污水专项整治“三大革命”,有效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

开展生态村、生态乡镇建设,保护和尊重乡村自然风貌、田园风光和山水格局。

创新建管长效机制,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现象。

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村民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自觉建设好、维护好共有的人居环境。

强化非贫困村双基建设,统筹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集聚交通、水利、供电、美丽乡村建设、移民等项目资金,加大非贫困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财政投入,改善村容村貌。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升社会保障能力。

脱贫攻坚工作计划篇6

根据《廉江市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为切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保证扶贫任务的落实,特制定以下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