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22871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形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形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形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形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形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形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形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形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形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形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形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形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形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形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形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形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形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形政.docx

《形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形政.docx

形政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灵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从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

这些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如果动摇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会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动摇全党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现阶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这个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经过实践的检验,有着广泛的社会共识,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精神上团结一致,凝聚智慧和力量,克服任何困难、创造美好未来的强大精神纽带和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主要表现形式。

精髓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之中,成为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价值取向。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思想源泉,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精神动力,也是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导精神。

基础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只有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进一步加强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进而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全社会得到进一步弘扬。

四内容的联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内容。

没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失去了方向和灵魂;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失去了内核和主题;没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失去了精髓和主旋律;没有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失去了价值坐标和道德标准。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怎样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去

 

1、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已成为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新局面的强大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全社会应奉行的价值准则和道德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这四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鲜明回答了在社会思想日益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我们党用什么样的精神旗帜来团结和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前进。

当前,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度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交织的复杂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成分、组织方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其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

社会思想空前活跃、非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有所滋长,资本主义腐朽思想观念也趁虚而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这就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共同的价值理念来凝聚人心,形成社会认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体现着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开展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与政策教育,使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通过加强课程、教材和队伍建设,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不断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

注重核心价值的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相结合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主体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和组织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加上互联网等影响,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扩大,导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发展。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

“思想文化阵地,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

”因此,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社会意识形态阵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就必然会乘虚而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灌输教育,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核心价值体系的灌输教育的有效性离不开受教育者的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价值认同是受教育者的知、情、信、意、行在更高水平和层次上的协调。

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中,在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其在接受核心价值体系的灌输教育的同时,充分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通过主体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调适等,主动地接受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及其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价值认同。

正确的灌输教育有助于自我教育目的的实现。

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把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很好的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感性认同升华为理性认同,增进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的效果。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

首先,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内涵。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纳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生,才能引导大学生直面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

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诚信观念、团队精神与人际关系,实现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其次,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

校园文化全员共建,一方面,要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发挥其率先垂范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发挥大学生自身具备的思想活跃和较好的素质能力的特点,通过各级团组织、学生会的有力组织实施,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参与各类社团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诸如开展以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为内容的演唱会、演讲会、报告会、朗诵会、书画展;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竞赛;组织参观革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祭扫革命烈士墓,拜访革命老前辈,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等。

这些集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文化活动,能使学生长期置身于健康向上的精神氛围中,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随着互联网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入,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已成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07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和网络文化建设工作。

会议指出,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在我国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目前,高等校园网络建设比较完善,既具有网络方便、快捷、信息量大、实效性强的特点,又具有便于管理、易于建设的优势,应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载体充分利用。

既要进一步抓好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抓好网络思想教育平台建设,又要抓好文化传播平台建设,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主流舆论。

健全日常教育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机制保障

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要求体现到制度设计和日常教育管理之中。

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仅要靠思想教育、实践养成,而且要用制度、机制来保障。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反映,更应在各项具体制度中得以充分体现。

要充分发挥制度的导向作用,使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制度都有利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防止具体制度与主流意识形态相背离。

要积极推动高校制度建设与完善进程,把主流意识形态的要求转化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制度规定,用制度的权威来推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

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不仅具有维护日常生活、学习秩序的作用,也应当承担起倡导主流价值观念的责任。

各级各类教育管理部门要把倡导主流意识形态作为份内工作,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注重在日常教育管理中体现价值向导,使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主流意识形态的行为受到制约。

进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遵循。

 

二.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1.经济运行开始回归正常增长轨道

今年以来,内需增长从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投资增长动力实现市场接替,消费增长依然强劲,出口恢复快速增长,物价涨幅趋稳,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降低。

 

与应对金融危机初期相比,今年以来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形成了市场驱动的投资、消费和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格局。

同时,物价涨幅出现趋稳迹象,资产泡沫化风险降低,经济运行从应对危机的特殊状态向正常增长轨道的转变有了重要进展。

 

(一)内需增长从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

 

投资增长动力实现市场接替。

2009年我国经济能迅速扭转增速下滑势头,主要得益于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

其中,政府主导的投资快速扩张发挥了关键作用。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政府主导的投资增长逐步下降,市场驱动的投资成为增长的主要动力。

在今年1—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中,政府预算内资金和国有企业投资仅增长11.5%和20.33%,而去年同期则高达82.7%和49.72%;内资企业中非国有企业投资增长29.63%,仅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30.5%);主要依靠市场驱动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6.7%,远远高于去年同期12.5%的增速。

前8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8%,主要来源于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民间投资的高速增长。

 

消费增长依然强劲。

在应对危机过程中,我国政府实施的诸多刺激消费的政策效果显著。

在汽车、家电、家具、旅游等消费热点的带动下,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剔除商品零售价格因素之后实际增长16.9%,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今年以来,政策刺激力度和效应有所减弱,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性财政支出增速同比降幅较大,消费实际增长有所回落,但居民自主消费动力依然较强。

2月份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稳定在15.2%左右的较高水平。

 

(二)出口恢复快速增长,占全球比重进一步提高

 

在世界经济复苏、外部需求恢复较快增长的拉动下,今年以来我国出口增长超出预期。

2月份以后单月出口值达到1100亿美元,前8个月累计出口9897亿美元,同比增长35.45%,高出金融危机发生前的2008年同期504亿美元。

我国出口占全球比重不断提高。

2008年我国出口占比为8.9%。

2009年出口受到严重冲击,但降幅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占比不降反升,达到9.7%。

今年有望突破10%,接近德国、日本曾经占全球出口比重的峰值。

 

我国出口恢复高速增长、出口规模占全球比重进一步提高,主要原因,一是占我国出口市场50%以上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小,经济复苏较快,进口增速高于发达经济体;二是民营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明显,今年以来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其他性质企业出口增速显著高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三是我国政府采取的上调出口退税率、增加出口信贷、为出口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等多种政策措施,减轻了金融危机对外向型企业生产能力的冲击,多数企业生产恢复迅速,部分订单转移到我国。

 

(三)物价涨幅趋稳,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降低

 

受倒春寒、洪涝灾害等特殊天气和国际市场农产品(000061)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前8个月居民消费价格呈波动上升趋势,8月份达到3.5%,但目前已出现趋稳迹象。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放缓,大宗商品价格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输入型通胀压力有所减轻。

从国内看,今年粮食产量较去年略有减产,但储备充裕、调控能力强,部分农产品价格已接近或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粮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6月以来猪肉价格在淡季出现止跌回升,猪粮比达到盈亏平衡点以上。

四季度猪肉价格虽看涨,但对居民消费价格的拉动应不会超过翘尾因素的减小幅度。

 

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效果初步显现,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得到抑制。

目前部分城市成交量和房价出现一定幅度回升,但5月份以来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持续负增长,部分开发商资金链趋紧,库存明显增加,预计年底前后房价水平可能松动,有一定幅度回调。

此外,货币信贷已回归适度增长区间,信贷投放节奏较为均匀,经济过热和通胀预期下降,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降低。

 

综合看,今年以来,内需增长动力从政策推动转向市场驱动,出口恢复快速增长,显示我国经济运行已成功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开始进入常规增长轨道。

增长速度高位回调有内在要求,也受到政策主动调整的影响。

鉴于房地产投资增幅呈现下降趋势,将带动整体投资增长出现一定幅度回落;出口增速受世界主要经济体复苏步伐减缓的影响,5月份以后已逐月下降,三、四季度我国经济增长将呈现逐季、小幅回调趋势。

预计全年经济增长10%左右。

2.2011年经济增长将企稳回升,通胀压力趋于增强

 

2011年,全球经济继续温和复苏,中国出口将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实际增长稳中有降,投资增长动力依然强劲,下半年通胀压力加大,各季度GDP增速也将呈前低后高走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景气监测指数显示,虽然8月份部分指标小幅逆转,但宏观经济先行指数和同步指数仍在下降,经济运行将延续短期下行态势。

同时,先行扩散指数已经连续4个月反弹,先行指数降幅缩小,筑底迹象比较明显。

根据历史经验和全球经济走势综合判断,本轮短期调整的底部有望出现在2011年一季度。

在经济增长企稳回升的同时,通胀压力趋于增强。

 

(一)全球经济继续温和复苏,我国出口将保持较快增长

 

从去年三季度到今年上半年,美、欧、日等经济体已实现连续四个季度环比正增长,按照传统经济学定义,发达经济体经济衰退已经结束,并进入复苏状态。

但是,多数发达国家实体经济恢复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者信心不足,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完全消化危机冲击尚需时日。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发生以后,部分欧洲国家开始降低公务员工资和政府福利支出等,以削减财政赤字、化解债务风险,加上刺激性政策的力度和效果明显减弱,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仍存在反复的可能。

根据历次重大危机后各国经济复苏的一般特点,结合近期美、欧、日等经济指标的表现和政策取向,综合判断2011年发达经济体将保持温和复苏状态,出现二次探底或恢复快速增长的可能性均较小。

今年以来,新兴经济体彼此之间经贸合作加强、对发达经济体依赖程度下降,经济复苏势头明显好于发达经济体。

预计今年下半年和明年新兴经济体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局面。

 

总体上看,2011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略好于今年。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温和复苏,今年5月份以后我国主要贸易伙伴进口增速持续回落的趋势也将逐步止跌回稳,预计2011年其进口增长将维持在1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在重启人民币汇率弹性机制以后升值压力不减,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出口增长产生冲击。

同时,2010年全年出口达到30%左右的高增长,是在上年基数较低的情况下实现的。

预计2011年我国出口增长将有一定幅度回落,月度出口增速呈前低后高走势,全年出口增长15%—20%。

 

(二)消费实际增长稳中有降,投资增长动力依然强劲

 

2003年以来,我国居民实际收入保持较高增长,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医疗卫生等民生性财政支出快速扩张,消费预期改善,消费实际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扣除商品零售价格因素)达到较高水平。

2009年下半年以来,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速有所回调,消费刺激政策效应减弱,民生性财政支出增速回落,消费实际增速也开始下降。

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收入仅增长7.5%,对下半年和明年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将形成硬约束。

5月份以来民生性财政支出增长有所加快,但仍明显低于2007年以来的平均水平。

受此影响,今年三季度以后消费实际增速将稳中有降,预计2011年消费实际增长略低于今年。

 

今年以来,投资增长回落,但降幅不大,全年仍将达到24%左右。

2011年,出口和消费实际增长水平可能有所降低,但仍处于正常、合理水平,为制造业投资增长提供了一定的需求基础。

同时,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各地重大规划项目陆续开工建设,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空间较大,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将形成重要支撑。

影响2011年投资增长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在于房地产投资。

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的逐步落实,投资性需求明显回落,房价过快上涨和资产泡沫化倾向得到有效遏制,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但房地产成交量的持续负增长,意味着开发商从市场销售中获得的资金减少,对房地产开发投资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打击房地产开发企业囤地行为和严格控制开、竣工时间,又会刺激房地产开发企业加快开发进度。

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大,也会部分弥补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收缩对房地产投资增长的负面影响。

综合看,2011年房地产投资增长将有所回落,但不会出现深度滑坡。

预计2011年投资增长将呈现前低后高走势,全年投资增长将达到20%以上。

 

3.通胀压力趋于增强

 

今年物价涨幅在达到一个高点后将趋稳,并有所回落。

2011年,抑制和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同时存在,物价走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从抑制物价上涨的因素看:

消费实际增速回调、货币供给回归适度增长区间,需求拉动因素趋于弱化;今年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部分农产品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明年再度大幅度上涨的空间不大;未来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输入型通胀压力。

 

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主要有:

一是前期积累的大量流动性的消化仍需一个过程;二是目前肉、蛋产品价格已呈恢复性上涨,明年有可能继续保持上涨态势,成为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量;三是国内投机资金已介入部分农副产品炒作,会推动部分农副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三是工资上涨将逐步从制造业向服务业传导,以及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等,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压力加大;四是全球经济温和复苏,美元等主要货币汇率存在贬值的可能,将推动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再度上涨,输入型通胀因素不可忽视。

总体看,2011年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较多,特别是一季度以后经济增长企稳回升,物价上涨压力可能加大。

 

综合上述分析,2011年,出口、投资和消费实际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全年经济增长将略低于今年。

从出口和投资增长可能呈前低后高走势判断,2011年各季度GDP增速也将呈前低后高走势。

预计2011年全年经济增长可保持在9%左右,下半年通胀压力加大,全年物价涨幅有望控制在4%以内。

 

三、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稳定,积极推进相关领域改革

 

□2011年,重新认识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加快价格改革步伐,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改革和完善投资项目审批制度,建立房地产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机制。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

在经济运行基本回归正常增长轨道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十分艰巨。

在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关系发生重要转变的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为保就业而保增长的压力将有所减轻。

因此,2011年财政、货币政策应逐步实现由应对危机型向常规型的平稳过渡,并保持相对稳定,把更大精力放到加快推进相关领域的改革上,力争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重新认识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

 

经过3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正在发生变化。

从经济增长动力看,从过度依赖出口、投资转变到更多依靠消费扩张,从工业制造业的快速扩张转变到更多依靠服务业的发展,必然会对经济增长速度产生影响,潜在增长率逐步下降难以避免。

从劳动力供求格局看,近年来城镇就业年均增长接近4%,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与新增城乡劳动力供给大体相当,劳动力供给总量过剩的压力明显缓解。

上述变化意味着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关系的重要转变。

宏观经济政策为保就业而保增长的压力将有所减轻,政策目标在保持必要增长速度的同时,应更加注重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积极应对增长速度放缓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而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着力培育和提升企业的赢利能力和水平。

 

(二)加快价格改革步伐,依靠市场机制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资源和要素价格扭曲,未能充分反映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成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障碍。

应择机推进利率、汇率、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目前我国实际存款利率为负,存、贷款利差较大,且普遍存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可考虑适度提高存款利率,积极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扩大贷款利率浮动范围。

在进一步加强差别化出口退税和出口关税的基础上,可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幅度,更多地发挥汇率在优化调整出口结构等方面的综合调节作用。

进一步理顺煤、电价格,完善天然气、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逐步提高非农用水价格。

 

(三)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扩大消费

 

推进国民收入分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