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法律知识竞赛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24814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法律知识竞赛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教师法律知识竞赛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教师法律知识竞赛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教师法律知识竞赛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教师法律知识竞赛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教师法律知识竞赛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教师法律知识竞赛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教师法律知识竞赛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教师法律知识竞赛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教师法律知识竞赛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教师法律知识竞赛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教师法律知识竞赛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教师法律知识竞赛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教师法律知识竞赛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教师法律知识竞赛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教师法律知识竞赛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教师法律知识竞赛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教师法律知识竞赛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教师法律知识竞赛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教师法律知识竞赛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法律知识竞赛答案.docx

《教师法律知识竞赛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法律知识竞赛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法律知识竞赛答案.docx

教师法律知识竞赛答案

教师法律知识竞赛答案

【篇一:

法律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小贴士:

本题库分五个部分,选择题为原题出现在考卷和竞答中,其他四部分灵活出题,其中名词解释将会出现在默契题环节和最后的趣味名词解释环节,在默契题环节中出现的方式是:

队员中其中一名说出指定名词的名词解释,另一名队员猜,可加入自己的理解,但不可过于偏离此词本意。

题库中的解释为参考解释,不做答题要求,能让队员答对该词即可。

在本解释中不得提到含有该指定名词中的任何一个字,否则作为犯规。

在趣味名词解释环节中,是两个人一起解释所抽到的一个名词,对该名词进行自由解释,可以作比喻,可以编故事,让在场所有观众都能深刻记忆该个名词,并由观众评分,宪法小背景将用于灵活出题,宪法典出现在背宪环节。

一、宪法小背景

1、在近代中国,将“宪法”一词作为国家根本法始于19世纪80年代,当时的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基于国内外形势,明确提出了“申民权”、“争民主”、“立宪法”、“开议院”的政治主张,从而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宪政运动的序幕。

而根本法意义的“宪法”一词一般认为由改良主义思想家郑观应首先引入,郑氏在其所著《盛世危言》中要求清廷“立宪法”、“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中国最早在法律文件中使用近现代意义的“宪法”一词,则是1908年清政府制定的《钦定宪法大纲》。

2、在古希腊,宪法是法律的一种,是指有关城邦组织和权限的法律,其中主要包括有关公民资格、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法律和城邦议事机构、行政机关和法庭的选任、权限、责任的法律,类似当今的组织法。

3、在现代,也并非所有国家都将国内的最高法律称为宪法。

如联邦德国1949年在制定宪法时,考虑到当时德国分裂的现实和日后的统一问题,就未称其制定的根本法律文件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宪法”,而是称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

1982年加拿大宪法制定前的国内最高法律规范名为“英领北美洲法”。

在中国宪法也有“约法”、“共同纲领”等其他称谓。

4、世界上最早的宪法产生于英国,但英国宪法是不成文宪法。

世界上第一部以成文的形式表现的宪法是1787年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5、新中国宪法的历史沿革。

1949年9月召开了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6、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宪法。

7、1975年颁布的第二部宪法是一部内容很不完善并有许多错误的宪法。

1978年颁布的第三部宪法,虽经1979年和1980年两次局部修改,但从整体上说仍然不能适应新时期的需要。

因此,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新中国的第四部宪法,即现行的1982年宪法。

8、就世界各国宪法的共性而言,通常认为宪法原则主要包括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权力制约原则和法治原则。

9、英国的洛克首先提出了近代意义上的分权理论。

他认为,国家有三种权力,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中国人民事实上成为我国宪法的制定主体。

1954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表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是我国的制宪机关。

根据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具有修宪权。

二、选择题

1.宪法学的研究对象是(a)。

a.宪法和宪法现象及其发展的规律

b.国家制度与社会制度

c.宪法的本质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d.有关国家问题的法律规范

2.历史上第一个系统论述国家主权学说的思想家是(b)。

a.乌尔比安

b.布丹

c.西塞罗

d.科克

3.首次提出划分政体的两个标志(一是根据执政人数的多少加以划分;二是要看执政者是否依法行使权力)的思想家是(a)。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西塞罗

d.乌尔比安

4.下列选项中哪位思想家的“政体三机能说”是三权分立学说的开端?

(c)

a.孟德斯鸠

b.汉密尔顿

c.亚里士多德

d.洛克

5.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论述自然法理论的思想家,提出“社会契约”等命题的是(a)。

a.格老秀斯

b.霍布斯

c.孟德斯鸠

d.黑格尔

6.近代“三权分立”学说是由(a)提出的。

a.洛克

b.孟德斯鸠

c.潘恩

d.托克维尔

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是(b)。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d.《五五宪草》

8.中国人撰写的最早的宪法学著作是(a)。

a.王鸿年,1902年,《宪法法理要义》

b.郑观应,1893年,《盛世危言》

c.王世杰、钱端升,1935年,《比较宪法》

d.钟赓言,1919年,《宪法讲义》

9.“赏善罚奸,国之宪法”中“宪法”一词的含义是(b)。

a.优于刑法等一般法律的基本法

b.一般的法律、法度

c.封建国家的基本法

d.颁布法律、效法,实施法律

10.在西方,“宪法”一词源于(b)。

a.英文

b.拉丁文

c.法文

d.希腊文

11.古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的《法学总论》中“宪令”的含义是(a)。

a.皇帝的诏书、谕旨

b.有关规定城邦组织与权限方面的法律

c.市民议会制定的普通法

d.确认英王与教士关系的法律

12.“宪法是全民意志的体现”,下面哪个选项能反映这一观点?

(b)

a.“摩纳哥君主兰尼埃三世亲王,根据上帝的旨意?

?

兹决定颁布一部新的国家宪法”

b.“我们美国人民?

?

为建立一个更完美的合众国,树立正义、保证国内治安、筹设国防、增进全民福利并谋吾人及子子孙孙永享自由和幸福?

?

c.“宪法的实质在于国家的一切基本法律和关于选举代议机关的选举权以及代议机关的权限等等的法律,都表现了阶级斗争中各种力量的对比关系”

d.“宪法反映制定时的阶级力量对比关系;巩固统治阶级的专政、政体和国家体制的形式;巩固中央和地方的政权与管理机关的组织制度及其权限;以及巩固个人的法律地位,司法组织、审判的基本原则和选举制度”

13.根据是否具有统一的宪法典形式可将宪法分为(a)。

a.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

b.资本主义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法

c.原生宪法和派生宪法

d.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

14.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是(b)。

a.《权利法案》

b.1791年《法国宪法》

c.1787年《美国宪法》

d.《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

15.近代宪法的发源地是(c)。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希腊

16.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c)。

a.1215年《自由大宪章》

b.1689年《权利法案》

c.1787年《美国宪法》

d.1791年《法国宪法》

17.世界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d)。

a.1789年法国的《人权和公民权利宣言》

b.1787年《美国宪法》

c.1871年巴黎公社的《中央委员会宣言》

d.1918年《苏俄宪法》

18.我国第一部反映资产阶级意志和利益的宪法性文件是(d)。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重大信条十九条》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旧中国第一部正式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是(c)。

a.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1914年颁布的《中华民国约法》

c.1923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

d.1946年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

20.下列选项中哪一部规范性文件是中国历史上由人民代表机关正式通过,并公布施行的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a)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b.《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c.《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1.下列选项中属于制宪权范畴的是(a)。

a.修宪权

b.立法权

c.质询权

d.违宪审查权

22.下列选项中最早系统提出宪法制定权概念的学者是(d)。

a.亚里斯多德

b.卢梭

c.布丹

d.西哀耶士

23.自然法学派一般认为宪法制定权是(a)。

a.始原的创造性权力

b.国家权力

c.主权权力的体现

d.统治阶级的最高决定权

24.下列选项中宪法制定权曾受国际法制约的是(b)。

a.1954年制定的中国宪法

b.1946年制定的日本宪法

c.1787年制定的美国宪法

d.1936年制定的苏联宪法

25.现代各国宪法普遍将制宪权主体规定为(a)。

a.国民

b.国王

c.政府

d.制宪机构

26.1953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

该委员会具有以下哪些特征?

(b)

a.它享有宪法制定权

b.它是制定宪法的具体工作机关

c.它是制宪权主体

d.它的权力来源于《共同纲领》

27.我国宪法制定唯一一次行使了制宪权的是(b)。

a.《共同纲领》

b.1954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28.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a)。

a.《共同纲领》

b.1954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29.下列宪法中没有要求宪法必须获得国家立法机关成员2/3或3/4以上的多数赞成才能通过的是

(a)。

a.1787年美国宪法

b.1936苏联宪法

c.1954年中国宪法

d.1958年法国宪法

30.下列选项中最早提出近代意义上的主权观念,并从反对封建领主的割据状态出发,赞成建立在神权基础上的君主主权的思想家是(c)。

a.霍布斯

b.洛克

c.博丹

d.卢梭

31.下列选项中从巩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斗争取得的政治权力出发,提出议会主权、反对君主主权的资产阶级思想家是(b)。

a.霍布斯

b.洛克

c.博丹

d.卢梭

32.下列选项中进一步发展了资产阶级主权理论,并且系统阐述了人民主权学说的是(d)。

a.孟德斯鸠

b.杰佛逊

c.博丹

d.卢梭

33.下列思想家中首先提出“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是(b)。

a.洛克

b.孟德斯鸠

c.汉密尔顿

d.杰佛逊

34.下列选项中最早将资产阶级的人权理论予以规范化的是(b)。

a.1789年的法国《人权宣言》

b.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

c.1787年的美国宪法

d.1689年的英国《权利法案》

35.下列选项中被马克思誉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b)。

a.1789年的法国《人权宣言》

b.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

c.1689年的英国《权利法案》

【篇二:

教师法制知识竞赛试题(完整版)】

t>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15分)

1.我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b)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a.传统文化b.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c.知识与技能d.讲文明礼貌

2.在我国教育法系中,居于第一层次的法是(c)。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3.高等学校的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d)的原则,由高等学校的校长与受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

a.服从学校发展需要b.由教师自己申请

c.学校规章制度确立d.双方平等自愿

4.国家举办的高校实行(c)。

a.党委负责制b.校长负责制c.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d.董事会负责制

5.(b)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

a.1984年b.1985年c.1986年d.1995年

6.我国建国以来,由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第一部有关教育的法律是(a)

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7.《教育法》规定,教育活动必须符合(c)

a.社会利益b.经济利益c.公共利益d.国家利益

8.高等学校设立(d),审议学科、专业的设置,教学、科研计划方案、成果等有关学术活动。

a.行政会议b.校务会议c.党委会d.学术委员会

9.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d)进行考核。

a.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b.政治思想和工作成绩

c.政治思想和工作态度d.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

10.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基本权利是(d)

a.参加进修和培训权b.参与民主管理权

c.教育教学权d.学生管理与学业评定权

11.教师为履行职责所必需的基本权利为(a)

a.教育教学权b.科学研究与学术活动权

c.学生管理与学业评定权d.获取劳动报酬和享受福利待遇权

12.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立法取得重大进展的是(c)的颁布实施。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d、《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条例》

13.我国教师的法定身份是(d)。

a、自由职业者b、公务员c、公务员兼雇员d、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14.我国教师与教育行政机关的关系是(c)。

a、任命关系b、派遣关系

c、行政管理者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教育行政法律关系d、平等关系

15.《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我国高等教育第一位的任务是(a)。

a、人才培养b、科学研究c、发展科学技术文化d、服务社会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15分)

1.《宪法》是我国教育法规的法源。

(对)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都是我国的教育基本法律。

(对)

3.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对)

4.获得高校的教师资格,必须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中国公民。

(错)

5.高等学校具有校内人事权,可以自行调整学校内部教师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津贴和工资分配。

(对)

6.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取得法人资格。

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人代表。

(对)

7.教育申诉是指教师、学生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向有关机关诉说理由,请求处理或者重新处理的权利救济行为。

(对)

8.对教师的考核应当客观、公正、准确,充分听取社会、其他教师以及学生的意见。

(错)

9.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使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对)

10.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把教师和学生看成真正意义上的人,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没有高低和尊卑之分。

(对)

11.高等学校具有法人地位,是社会团体法人。

(错)

12.高等学校具有招生自主权,能制定本校具体的招生计划和自主调整系、专业招生比例。

(对)

13.《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享有办学自主权(对)。

14.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对)

15.教师享有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权利。

(对)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2分,共计30分)

(一)2001年12月,西南农业大学的外语教师孔某监考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时发现,考题提前1个小时就到了监考老师手中,孔某计划利用这一漏洞某牟利。

2002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当天,孔某提前1个小时领到装有试题的牛皮纸信封,迅速跑到女厕所拆开。

扫描完

整个试卷后,孔某立即打电话将作文题目及要求告诉在网吧等候的杜某等人。

与此同时,她将其中的A、B卷试题各一份抽出,交给等候一旁的陈某拿到校门口的复印店“翻制”。

拿到复印件后,孔某事先安排好的3名研究生“各司其职”,半小时后,答案便炮制出来。

考题答案被传给胡某,胡再用QQ将答案传给买家。

随后,买家拿着抄写好的答案进入考场。

由于时间安排紧凑,并不耽误考试。

2002年6月、12月和2003年12月的3次作案过程中,孔某伙同在校大学生、研究生,通过网络等方式3次贩卖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答案,非法牟利19万余元,造成全国各地数百名高校学生作弊。

1.本案中,孔某的行为(a)

a.已触犯刑法,应负刑事责任。

b.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纪行为

2.学校对于孔某的行为应该如何做出处置(b)

a.开除公职,不剥夺教师资格b.开除公职,剥夺教师资格

3.孔某以后是否能重新取得教师资格(b)

a.能b.不能

4.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承办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由(a)批准

a.国家教育行政部门b.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二)刘某为某高校一位副教授,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多次申报教授未果。

刘某思前想后,认为是学校在故意为难他,遂对学校产生意见。

为解心头之恨,他开始上课经常迟到、早下课,并有一次故意旷课4天。

学校对其进行了批评教育并给予其警告处分。

但刘某没有吸取教训,反而更加与学校作对,又一次旷课达3周之久。

学校最后将其解聘,限他3月之内自寻出路,否则停发其工资。

刘某对学校对其解聘的行为不服,认为自己是国家事业单位人员,自己没有触犯法律,学校不能将其赶出校门,最多也是由学校另行安排其担任专职科研人员或教辅人员。

故向省教育厅提出申诉。

阅读上文材料,根据高等教育法规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5.该学校对刘某的处理结果是否符合高等教育法律规定(a)。

a.符合b.不符合

6.刘某是否有权向教育厅提出申诉(a)。

a.有权b.无权

7.刘某如果不向教育厅提起申诉,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是否符合高等教育法律规定(b)。

a.符合b.不符合

8.根据高等教育法的相关原理,预测下刘某提起申诉或诉讼的结果(b)。

a.申诉受理机关或受理法院支持刘某,要求学校为刘某安排新的工作或者重新考虑对刘某的解聘决定

b.申诉受理机关或受理法院做出维持学校处理的决定

(三)黄某早已取得高校教师资格和律师执业资格。

2008年黄老师被聘为某高校法学院的讲师,担任法学课程的教学、研究。

2009年起,黄老师对教学工作比较马虎,常因在外做兼职律师而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不好,教学满意率低。

同事们以及学生们对此很有意见,法学院领导多次对黄老师进行批评教育,但其屡教不改。

2010年初,学校按惯例进行年

度考核,黄老师的考核结果为不称职,绩效工资降一等级。

黄老师不服,向校领导反映情况。

校领导通过调查研究,维持原决定。

黄老师认为学校在考核奖惩方面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向省教育厅提出书面申诉。

根据以上事实和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每小题2.5分,共10分)

9.校方的做法是否合理合法?

(a)

a、合理合法b、不合理合法

10.黄老师向省教育厅申诉,这属于我国教育法律救济的哪种途径?

(a)

a、教育行政救济b、教育司法救济

11.黄老师对学校的年度考核结果不服,他能否直接向校方所在的基层法院起诉?

(b)

a、能b、不能

12.假设黄老师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黄老师的高校教师资格是否丧失?

(a)

a、丧失b、不丧失

(四)张某获得过高校教师资格证书,曾经是一位在专业上有才华的大学教师,但他平时做事较马虎。

有一次他做加热试验遇上停电,直到下班电还没来,张某离开实验室时忘了把电炉上的插头拔掉。

到了晚上,实验室又来了电。

因没人在实验室,电炉一直烧着,最后引发火灾,烧毁学校价值100多万元的设备,张某被法院以失火罪判有期徒刑2年。

张某刑满释放后,到一高校应聘做教师。

试分析:

13.该校能否聘用张某为教师?

(b)

a、能b、不能

14.任何行为要认定为违法行为,除了要具备违法的主体、客体要件,还须具备(ab)要件。

a、违法的客观方面b、违法的主观方面

15.本案中的张某属于(a)。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四、简述题(每题20分,共计40分)

1.结合高校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你对“依法治教”的理解。

答:

为确保教育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有利支撑,依法办教、依法执教、依法保教已成为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

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今天,依法执教有其特殊的意义,依法执教不仅具有职业道德的意义,同时也是教育自身得以发展的内在需求。

一、依法执教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所必需的教育的产生源于社会的发展,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当今社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科学技术和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已成为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现代化建设中教育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因为没有良好的教育,就谈不到高水平的科学技术和高素质的劳动队伍,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将受到严重的阻碍。

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调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把教育视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计,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教育在总体上是比较落后的,如:

教育的战略地位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很好的落实、教育投入不足、待遇偏低、办学条件差……等。

解决这些问题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进行教育立法,加强依法执教,以法制来确保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保证社会教育功能的实现。

二、依法执教是普及义务教育所必需的

义务教育事关一个国家成员整体素质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普及义务教育,延长教育年限,成为当代各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各国都注意用法制来加以推进。

现在我国颁布了新《义务教育法》并且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仍有很大的差距,很大的阻力,有人对义务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意识到义务教育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及自身素质的提高的重要意义,义务教育的战略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人才物的投资严重不足;还有的人法制观念淡漠,只知道义务教育是自身的权利,却不承认义务教育是义务。

甚至有些教师也认为上不上学是学生自己的事……。

因而使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辍学率难以控制,一些单位雇用童工的现象屡禁不止。

这些都严重的影响着义务教育的速度和质量。

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仍须加强教育法制,同时也需教师依法执教。

三、依法执教是教育规范化、有序化所必需的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高。

培养现代化所需人才,必须有现代化的教育体制与之相适应。

而现代化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它的规范化和有序化。

现代教育的规范化、有序化与现代社会发展和实现教育功能的需要密切相关。

从社会的影响来说,自从大工业出现以后,人类社会逐步进入了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发展阶段,科学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领域,也必然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走向规范化、有序化;从教育实现自身的功能来说,教育价值和功能的更大实现,也于其自身是否规范有序密切相关。

规范化、有序化的首要条件是依法执教,使规范化,有序化纳入依法执教的轨道。

四、依法执教是教育人道化所必须的。

教育是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