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科学复习资料成长系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25862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6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领导科学复习资料成长系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领导科学复习资料成长系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领导科学复习资料成长系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领导科学复习资料成长系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领导科学复习资料成长系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领导科学复习资料成长系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领导科学复习资料成长系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领导科学复习资料成长系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领导科学复习资料成长系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领导科学复习资料成长系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领导科学复习资料成长系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领导科学复习资料成长系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领导科学复习资料成长系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领导科学复习资料成长系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领导科学复习资料成长系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领导科学复习资料成长系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领导科学复习资料成长系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领导科学复习资料成长系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领导科学复习资料成长系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领导科学复习资料成长系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领导科学复习资料成长系列.docx

《领导科学复习资料成长系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导科学复习资料成长系列.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领导科学复习资料成长系列.docx

领导科学复习资料成长系列

领导科学,复习资料,成长系列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领导活动的历史演变

1、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首领,称为酋长,由本氏族、部落中最受敬重的长者、智者、贤者、勇者担任,他们负责指挥氏族、部落成员猎取食物,分配果实,主持祭祀活动,抵御野兽侵袭,保护氏族、部落安全等,这就是人类领导活动的发端。

历史上把这种原始的自然领导制度称为“禅让制”。

2、原始社会领导制度的特征:

1禅让制;2领导活动十分简单;3集体领导;4与图腾崇拜结合在一起;

3、领导活动的发展:

1)原始社会解体,人类历史进入奴隶社会并发展到封建社会、奴隶社会,与此相适应对的领导方式,也主要凭借领导者个人的经验、知识和才干。

故这种小生产条件下的领导,又称为家长式的经验领导。

2)资本主义社会,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专家式领导、专家集团式领导等应运而生并逐渐普遍化,科学领导的产生已不可避免。

3)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

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是同志式的平等关系,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人,都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都是人民的公仆。

邓小平说“什么叫领导?

领导就是服务。

”这是对社会主义领导本质的论述。

4、现代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

1)决策工作专门化;(决策与执行都是统一在一起的,二者分离的标志是“事业部制”的产生。

斯隆被誉为带来“组织革命”的“现代组织之父”。

决策与执行的分离,决策内部又有咨询与决策,即“谋”与“断”的分离。

2)领导主体集团化;(领导主体是由“硬专家”或“软专家”组成的集团,不再是一个人。

3)领导方式民主化;(“事业部制”及民间咨询机构的出现,也是民主制的发端和主要表现形式。

民主化趋势的另一表现是监督的独立化。

领导方式的民主化必然要求法治化。

4)领导方式科学化;

第二节领导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1、领导活动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的原因:

1)领导活动是人类一种特殊的重要实践活动,不仅这种领导活动实践需要一门科学,而且这种领导活动实践本身就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容。

2)领导活动之所以是一门科学,还由于它有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特殊规律和科学内容。

3)领导活动之所以是一门科学,还由于它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

2、领导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领导活动实践,是领导科学产生的源泉。

(领导活动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20世纪30年代之后开始的)

1)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征:

1社会活动越来越复杂;2社会活动变化越来越迅速;3社会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

2)领导科学的出现与最近一百多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开辟了科学研究的新领域、新方向,一批新兴的边缘科学、综合科学、交叉科学应运而生,出现了三门全新的横断科学,即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通称为系统理论。

3)19世纪中期的“经理制”,到了20世纪20年代,斯隆所建立的“事业部制”,就是把决策与执行以及领导与管理的分工,以组织机构的形式固定了下来。

随着以后大企业、大工程、大科学的发展,这种分工又发展到新的阶段。

“现代社会的三大分工”:

1策与执行的分工;2决策与咨询的分工;3决策与监督的分工。

4)领导科学的产生也是人类领导思想成果长期积累的结果,是人类领导艺术长期凝练、提高和升华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人类对领导活动的认识由经验上升为科学。

3、领导科学在我国的兴起:

1)领导科学的产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2)领导科学的产生是总结党的丰富领导经验和领导理论的需要。

3)领导科学的产生是借鉴古今中外领导思想和管理理论的结晶。

第三节领导科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和特点

1、领导科学就是专门研究现代领导活动的矛盾、特点及其规律的学问。

现代领导科学活动及其发展规律是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

2、领导科学的范围:

1)领导本质的理论;

2)领导观念的理论;

3)领导职能的理论;(毛泽东概括的“出主意、用干部”,“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就是现代领导要做的主要情况,应起的主要作用,应负的主要责任)

4)领导体制的理论;(起着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作用)

5)领导者的素质和修养的理论;(领导行为的主体是领导者。

领导者的素质是发挥领导作用的基础)

6)领导方法、艺术、作风的理论;

7)领导绩效考评的理论;(;领导绩效是领导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3、领导科学研究的领域大致概括为:

1)领导活动的主体,包括领导者的观念、职能、素质等问题;

2)领导活动的结构,即指领导体制等问题;

3)领导活动的过程,包括领导职能的运用、展开,领导方法、艺术、作风的发挥以及领导绩效的考评等问题。

4、领导科学的特点:

1综合性;2应用性;3社会历史性;

5、领导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不能也不应该代替领导科学)

2)与政治学的关系(二者不能够也不应该等同)

3)与管理科学的关系(有交织有区别。

领导比管理层次高,管理比领导门类多;管理科学更多地接近硬科学,而领导科学更多地接近软科学)

4)与党的建设学说的关系(党建学说的研究内容更集中,而领导科学的研究范围更广阔)

第四节学习领导科学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领导科学的意义:

1)学习领导科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需要。

2)学习领导科学,是深化全面改革的需要。

3)学习领导科学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是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实现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4)学习领导科学是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需要。

2、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导科学:

1)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也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导科学的根本)

2)必须从我国四化建设的实际出发,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3)必须继承和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认真总结我党的领导实践经验。

4)必须有分析地借鉴国外和古代的领导思想。

3、学习领导科学的方法:

(理论与实践统一是学习领导科学的根本方法)

1)要重视学习理论;

2)要加强理论的应用,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此外,还要注重1实证方法,又称调查研究方法;2历史方法;3比较方法;4案例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化)5系统方法;6借鉴方法。

第二章领导与领导者、被领导者

第一节领导

1、领导:

指在一定的社会组织或群体内,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采用一定的形式和方法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并共同作用于客观对象,以实现预定目标的行为过程。

领导是进行领导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和构成整个科学体系的基石。

2、领导的属性:

(在阶级社会中,任何领导都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二重性)

1)领导是社会共同劳动和共同生活的自然需要。

2)领导活动不仅具有自然属性,尤其还具有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占主导地位)

3、领导的社会属性决定了领导的本质的原因:

1)领导的社会属性规定着领导的自然属性。

2)社会属性决定领导活动中主导要素得以形成。

3)社会属性规定着领导活动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

4)社会属性不受自然属性改变的影响,仍然决定着领导的本质。

4、领导的特征:

(领导有认识活动又有实践过程,即领导认识和领导实践)

1)领导认识的特征:

1原则性;(在我国,领导认识的原则性,主要是指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超前性;(也可称预见性)

3综合性;

4创造性;(是指领导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新的概念和范畴,善于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

5系统性。

(领导活动是个多因素、多方面、多层次的系统,包括领导者、被领导者、群体目标和客观环境等)

2)领导实践的特征:

1权威性;(领导权威是一种理性权威,因为领导活动是以理性为基础,以法律法规为依据的)

2依附性;(都要依附于其他社会实践)

3目标性;(目标是领导实践的起点和归宿,而且贯穿于领导实践的全过程,影响着领导实践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领导者的责任,归纳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

4组织性;

5协调性;

6超脱性;

7服务性。

(领导就是服务,是“领导活动的根本价值取向和归宿”)

5、领导的类型:

1)以领导的历史进程为标准,分为1自然式领导、2家长式领导、3管理式领导和4公仆式领导。

2)以领导的行为方式和特征,分为1原始简单领导、2集权式领导、3民主式领导、4公仆式领导、5专家式领导。

3)以生产关系,分为1原始社会的领导、2剥削阶级社会的领导、3社会主义社会的领导。

4)以领导的工作领域,分为1政党领导、2行政领导、3军事领导、4企业领导等。

5)以领导成员,分为1个人领导和2集体领导。

6)以领导的层次,分为1高层领导、2中层领导、3低层领导。

7)以领导关系为标准,分为1层级式领导、2单线式领导、3星式领导、4轮式领导、5网络式领导。

8)以领导工作的重心为尺度,分为1以人为中心的领导、2以事为中心的领导、3人事并重式的领导。

9)以领导所拥有的权力和影响来源为依据,分为1正式领导、2代理领导、3非正式领导。

6、领导的基础:

1)领导基础:

指领导活动赖以存在并发挥作用的根本条件。

领导基础主要表现为一种综合影响力。

2)影响力:

指能够使别人服从或能改变他人思想、行为的力量。

权力是一种重要的影响力。

3)领导的影响力的内容包括:

1权力、2领导的品德(品德是领导影响力的重要因素)、3知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又参与品德的铸造)和4才能,以增强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服从感、信任感、钦佩感。

7、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属性

1)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共产党处于执政党的地位,领导人民实现当家作主。

在政治上,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在经济上,实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在文化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的领导的本质就是服务。

(邓小平对现代领导本质特征的概括:

“领导就是服务”)服务是社会主义领导活动的中心内容,是各项领导活动的根本目的和行为准则。

2)服务是内涵丰富的概念,有指导性的服务、管理性的服务、事务性的服务等形式。

3)强调领导就是服务,就必须正确处理指挥员和勤务员,主人和公仆、教育者和学生的关系。

4)当好勤务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领导指挥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衡量领导指挥得当与否的标志。

第二节领导者

1、领导者是指在社会共同活动中,在一定的职位体系中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个人或集体。

(领导者:

副科长以上职务的公务员;被领导者:

科员、办事员)

2、领导者的本质:

是领导者与其他社会实践主体联系时所表现出来的属性,是领导者内在的固有属性。

1)在阶级社会中,领导者的本质是广大劳动群众的统治者、剥削者、压迫者、奴役者。

2)社会主义领导的服务本质决定了社会主义领导者的性质和作用应当是当权者、负责人和服务员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

3、领导者的特征:

1)拥有职权;(职权的性质:

1职权是组织赋予的,为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权力;2职权有明确而严格的限制范围;3职权有客观内涵,与领导者的个人的主观特征无关)

2)负有责任;(社会主义领导者责任有以下内容:

1政治责任。

领导者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工作责任。

领导者对工作失误承担相应的责任;3法律责任。

领导者必须在条例允许范围内工作,遵纪守法,依法办事。

3)提供服务;

4)富于创新;(这是领导者区别于普通社会成员的本质所在。

领导者的创新要以领导活动的实践为源泉。

5)多重角色;(亨利·明茨伯格把领导角色分为1名誉首脑;2领导者;3联络官;4监督者;5传播者;6发言人;7创新者;8调解人;9分配人;10谈判人)

4、领导者的地位和作用:

(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体,在领导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即“领路”和“引航”)

1)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居于中心地位;

2)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起发动作用;

3)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起统率作用。

第三节被领导者

1、被领导者是指在领导者的领导下,按照领导的意图,为实现组织目标,从事具体实践活动的个人或集团。

2、领导者的类型:

1)绝对被领导者,指在一切社会组织中,不担任任何领导职务和不承担领导责任,不掌握任何领导权力而完全接受别人领导的人,如普通的工农商学兵。

2)相对被领导者,即相对于下级而言是领导者,而相对于上级而言又是被领导者,如省长领导下的市长、县长。

3、被领导者的本质:

指被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内在属性。

1)阶级社会中的被领导者的本质就是被统治者、被压迫者;2)社会主义社会的被领导者的本质是社会的主人。

4、被领导者的特征:

1服从性;2受动性;3对象性;4源泉性;5不担任职务或担任较低职务;

5、被领导者的地位和作用:

(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

1)被领导者是领导者的对应面。

2)被领导者起着产生与选择领导者的根本作用。

3)被领导者对领导效能起决定作用。

6、什么样的被领导者才是“好的被领导者”?

1)要服从领导;

2)要支持领导;

3)要监督领导;(监督有两方面的内容:

1是看领导者是否切实际履行职责;2是对领导者的成绩和能力进行恰当评价)

第四节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1、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从性质上说,二者的关系也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受到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制约。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只是分工的不同,他们的关系主要是:

1)相互信任的关系;2)相互促进的关系;3)相互支持的关系;4)相互转化的关系;5)相互监督的关系。

第三章领导的职能和原则

第一节领导的职能

1、领导职能,就是领导的职责和社会功能,它是领导本质对的具体表现。

(领导职能是从事领导活动的基本前提,领导原则是实现领导目标的根本途径。

2、领导职能在领导活动中的地位:

1)领导职能是确定合理的组织机构,实现领导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2)领导职能是领导活动科学化的依据。

3)领导职能的实现情况是检验领导活动结果的依据。

3、领导的一般职能:

1)引导;(这是领导者最基本的职能。

1正确地规划目标是引导的核心;2正确地提出任务是实现引导的中心环节;3科学地制定领导方法是引导的重要内容)

2)指挥;(一般采取命令、说服、示范等三种方式。

1命令以强制性为后盾,是一种具有明显约束力的指挥方式,也是一种最常见的指挥方式;2指挥采取说服的方式,可在某些问题上采取授权的方式,使工作富于弹性;3示范:

领导表扬先进,推广经验。

3)组织;(组织就是按照目标合理设置机构,建立体制,分配权力,使用人员等,这是实现领导任务的可靠保证。

4)协调;(领导协调的两种形式:

1通过积极的促进来达到新的平衡;2通过严肃的纠偏来维护正常的秩序。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善于协调,统筹兼顾。

5)监督;(监督本身不是目的,其实只是查明“偏差”和“干扰”的控制手段,它应寓于领导的全过程。

实施有效监督,第一位的是确立标准。

领导者的首要职责是制定标准。

其次是深入调查。

领导监督的方法:

1实行报告制度;2进行工作指导;3辅导督导;4组织专案调查。

6)教育;(教育分为1政治思想教育:

实现领导决策的保证;2业务技术教育:

帮助群众完成具体业务的保证;)

4、当代领导的基本职能:

1)科学决策:

最基本的职能。

(领导者在决策中要注意:

1要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机遇;2要不仅实事求是,还要恰如其分;3要善于运用冲突,论证中的冲突有利于激发想象力;4要具有自我否定的批判意识;5要善于评价。

2)选才用人:

领导者的选才用人,离不开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

(领导者用人要注意:

1能级、能质对应;2优势定位;3结构优化。

3)思想政治工作:

是贯穿领导活动始终的一项基本职能。

(正确处理好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应做到:

1内容和方法必须适应被教育者的思想发展变化规律;2依靠群众力量做好思想政治工作;3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

第二节领导的原则

1、领导的总原则:

1)党的基本路线原则: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对这条路线的简明而准确的概括。

所谓“一个中心”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2)实事求是原则: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活的灵魂,是邓小平理论中对的一条根本的思想路线和核心。

3)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4)群众路线原则: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几十年来,领导全国各组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根本方法和原则。

1要求领导者要正确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和创造者的观点;

2要正确认识无产阶级领导者是人民群众和社会的公仆的本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服务的观点;

3要以群众的利益为准则,树立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

4要正确认识人民群众是人类历史发展前进的真正动力,树立相信和依靠群众的观点;

5要用正确的方法领导群众,最根本的是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2、领导的基本原则:

1)统一领导原则。

统一领导有两方面意思:

1组织体制应该坚持统一领导的原则;2人员序列应该坚持统一领导的原则。

为了统一领导,还必须解决两种关系:

1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2处理好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

真正的统一领导应该是“统而不死”、“活而不乱”。

2)分层领导原则。

1分层领导由领导幅度所决定。

(军队:

三三编制;现代化企业:

领导幅度保持在5~10之说)2分层领导与领导职能相适应;3分层领导应该促进领导工作的有效性。

3)系统整体原则。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就是整体性。

整体效应的观点是系统论中最重要的观点。

4)权责一致原则。

1职务与权力分离,就会使领导出现工作“虚位”;2权力与责任的分离是官僚主义产生和泛滥的基础;(权力只是完成任务的手段,责任才是权力的本质内容)3职务与利益相脱离会使领导工作缺乏必要的动力。

5)民主公开原则:

这个原则要求在领导活动中必须高度重视发扬民主,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结果,接受群众监督。

贯彻民主公开原则,1能够较好地体现出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就是服务;2将有助于领导决策;3是群众对领导实行民主监督的前提;4是提高行政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6)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这个原则实际上是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具体体现。

第四章领导观念

第一节领导观念概述

1、领导观念:

不是泛指领导者头脑中的一切观念,而是专指领导者对领导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的本质认识或反映。

2、现代领导观念的基本特征:

1)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备坚定的鲜明的政治立场。

2)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既要摒弃或改变那些已过时的、错误的、落后的、腐朽的旧观念,又要树立符合时代需要的正确的、进步的新观念。

3)既要有中国的民族特色,立足本国与当前,又要面向世界与未来,适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务的需要。

3、领导观念的重要作用:

1)领导观念指导领导者的思维活动,制约领导思维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2)领导观念决定领导行为和领导方式,影响领导活动的成败。

第二节现代领导的基本观念(政治、人本、权力、法治、市场经济、改革创新、政绩观念)

1、政治观念:

是指领导者对国家、民族、阶级、政党、社会及和社会势力等在国家生活和国际等方面的制度、政策、活动、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看法或意识和看法。

1)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在我国,领导者树立清理的政治观念,就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2)当前,我国最大的政治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政治观念集中表现为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与大局。

领导者的政治观念,反映在1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坚持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2坚持和维护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3表现为政治文明意识。

2、领导者树立清醒的政治观念的必要性在于: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政治观念。

2)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需要正确的政治观念。

3)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需要树立清醒的政治观念。

4)坚持执政党的性质和宗旨需要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5)做好对外工作,有效抵制和平演变,需要坚定的政治观念。

3、领导者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的基本要求:

1)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

2)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地站在工人阶级、人民大众的立场上,甘当人民公仆,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

3)坚持正确的政治观念,自觉地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用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统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全局。

4)坚持严肃的政治纪律,保持敏锐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

4、人本观念:

领导者树立人本观念的必要性:

1)坚持以人为本是由领导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2)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社会对领导者的本质要求。

5、领导者树立人本观念的基本要求:

1)强化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2)坚定先人后事的立场。

3)坚持依靠关键人才的原则。

4)树立人尽其才的观念。

5)鼓励人才竞争的意识。

激发潜能,消解惰性。

6)倡导人文关怀。

6、权力观念:

就是领导者对权力的来源、性质、内容及行使等方面的系统认识或根本看法、态度,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权力是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权力的领导者无法尽到责任和完成使命。

履行领导职责要求领导者必须拥有决策权、用人权等)

7、领导者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念的基本要求:

1)对权力内容的正确认识。

(领导权力包括强制权、法定权、奖励权、专长权、个人影响权等。

2)对权力来源和性质的正确认识。

(领导者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予。

3)对权力行使原则的正确认识。

4)对权责关系的正确认识。

5)对用权监督的正确认识。

8、法治观念:

是人们对国家法律制度的性质、地位、作用等问题形成的认识和态度。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保证。

9、领导者树立法治观念的必要性:

1)树立并增强法治观念是贯彻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2)树立并增强法治观念是切实依法行政的首要条件。

3)树立并增强法治观念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必要条件。

4)树立并增强法治观念是保障人权的需要。

10、领导者树立法治观念的基本要求:

1)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

2)自觉抵制特权思想,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3)自觉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树立人权保障的观念。

人权保障是法治国家的显著标志。

4)自觉坚持依法领导,树立依法用权的观念。

11、市场经济观念:

市场经济是指社会资源主要通过市场进行配置的经济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