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三单元 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29188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三单元 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三单元 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三单元 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三单元 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三单元 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三单元 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三单元 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三单元 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三单元 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三单元 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三单元 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三单元 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三单元 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三单元 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三单元 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三单元 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三单元 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三单元 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三单元 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三单元 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语文三单元 3.docx

《三年级上册语文三单元 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三单元 3.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语文三单元 3.docx

三年级上册语文三单元3

    安乡县城北小学课程教案

课题

早发白帝城

课型

新授

科目

语文

时间

年级

班级

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7个生字,会书写8个生字,在语境中学会多音字“还”。

2.理解古诗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高兴,急切的心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早发白帝城》是李白一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这首诗是作者在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因受牵连蒙冤获罪,流放夜郎,行至的心情。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课堂教学设计

第1学时(总第学时)教案白帝城,遇赦,乘船返回江陵途中所作。

诗中强烈地表现出作者急切高兴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大诗人,猜猜是谁呢?

(出示画像)

生:

李白

生:

是“诗仙”李白。

师:

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不少,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

1、自己轻声读古诗,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三、解题

师:

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它的意思?

白帝城:

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

城居高山,地势险要。

备课手记

四、指导自学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五、小组合作学习

 1、汇报各自自学情况;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六、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

)复习“夸张”手法的运用。

 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

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

(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

(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轻松、愉快)

 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七、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

整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朝:

早晨。

辞:

辞别。

千里江陵一日还。

还:

回来。

两岸猿声啼不住,啼不住:

不住的啼叫。

轻舟已过万重山。

万重山:

连绵不断的山峦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读拼音,写汉字。

jìxùyánrèliánɡshibēnpǎomòfánɡ

()()()()()

xúnzhǎoliúyìqīnɡliánɡfēiwǔqìwèi

()()()()()

二、组词。

异()深()精()遍()枚()

导()探()睛()篇()玫()

三、选字填空。

【摇遥】()远()晃()望()摆

【杨扬】飞()飘()白()()树

四、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大()()色千()万()()头()气

五()缤()闻()起()引人()()

一()一()一()一()一()一()

五、我会填。

匆匆地()悄悄地()轻轻地()甜甜地()

快活地()拼命地()好奇地()认真地()

六、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歌一()雨一枚()一()钥匙一()叶子

一()歌一()雨一枚()一()小花一()汗水

七、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各题。

香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秋天是香港人最喜爱的季节,雨少,阳光充足,人们经常去欣赏美丽的大自然。

最受欢迎的是“上山”“进城”“下海”三大游乐项目。

“山”指的是香港最高峰,位于香港岛的太平山,海拔554米,站在此处可以一览全城景色,南有烟波浩渺(miǎo)的大海,北有星罗棋布的高厦,景色诱人。

“海”指的是亚洲最大的海洋水族馆——海洋公园,这里可以看到从2厘米到3米长的各种鱼类3万多条,也可以看到海豹、海狮等大型海兽和企鹅等水禽(qín),还可以欣赏海豚

(tún)、食人鲸等姿态万千的表演。

“城”指的是再现古代汴

(biàn)京风貌的宋城,它以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为蓝本而设计,城内小河流淌,店铺林立,杂耍(shuǎ)卖技,应有尽有。

置身其中,时光仿佛倒流几百年。

1、把下面的词语分成四类写下来。

太平山海豚汴京《本草纲目》企鹅香港小兴安岭

曼谷食人鲸灰雀西沙群岛《清明上河图》

2、填空。

“上山”是指

“进城”是指

“下海”是指

秋天是香港旅游的好季节,因为秋季的香港、。

3、用“可以……可以……还可以……”写一句话。

八、秋天的果园硕果累累,秋天的田野五彩缤纷,秋天已悄悄向我们走近,请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一篇有关秋天的文章,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注意语句要通顺,书写要工整,不写错别字。

秋天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用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迷人的自然图景。

作者笔下那遍地金黄的北大荒和五彩的大山,那在江岸啼鸣的猿猴和栖息在苇秆上的翠鸟,都带给我们无限的遐(x0)想和美的享受。

学习本单元,要抓住重点句子和段落,体会课文中用词的准确与形象,并积累优美的词语和精彩的句段。

单元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和段落,体会课文中用词的准确与形象。

3、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交流的愿望,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4、要在校园内选取可供观赏的某种景致和事物,而且要求只选处来写。

5、随文会认32个字,会写30个字。

单元重难点:

1、结合词句,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2、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交流的愿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看漫画,写故事。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习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序号

教学内容

课时

1

《古诗二首》

3

2

《五花山》

3

3

《翠鸟》

3

4

《北大荒的秋天》

3

5

语文百花园三、单元测试

5

6

阅读

2

安乡县城北小学课程教案

课题

翠鸟

课型

新授

科目

语文

时间

年级

班级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

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

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学时(总第学时)教案

  

(一)学生按照要求自学生字、词。

    1.引导学生回忆复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的方法步骤。

    2.引导学生回忆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的方法步骤。

  即一读:

读课文;二画:

画出文中生字、词;三查:

查字典认识生字、新词;四找:

从字典中找出重点生字的字义。

    3.让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4.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填表,举例:

  

(二)检查自学。

备课手记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自学,纠正读音。

(1)读准字音。

“翠”、“饲”是平舌音;“赤”、“衬”是翘舌音;“艳”、“衬”是前鼻音;“灵”是后鼻音。

]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

 3.区别形近、同音字,作巩固练习

(三)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   

 3.出示词语,让学生作巩固练习。

  锐利——“锐”是尖刻的意思。

锐利即尖锐、锋利。

课文中指翠鸟的感觉非常灵敏。

  鲜艳——又鲜明又美丽。

课文中指翠鸟的羽毛色彩非常美丽、好看。

  清脆——“脆”指声音响亮、清爽。

课文中指翠鸟的鸣叫声清亮好听。

(四)介绍翠鸟。

 1.翠鸟:

又称叼鱼郎,也叫鱼狗,羽毛青绿色,尾巴短,捕食小鱼。

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看到。

  2.出示图片或标本让学生看。

(五)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熟悉生字、词。

(六)作业:

朗读课文,写生字、词。

 

安乡县城北小学课程教案

课题

翠鸟

课型

新授

科目

语文

时间

年级

班级

1借助理解反映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进一步读懂课文内容。

2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介绍了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全文共有四个自然段,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描述了翠鸟的活动特点,并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介绍了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并表达了“我们”对翠乌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课文,弄清各段大意,从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堂教学设计

第二学时(总第学时)教案

 一、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让学生说出各自然段的主要意思,检查复习。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课文,弄清各段大意,从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抓重点句,读懂课文内容。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段共有几句话?

其中哪几句话介绍了翠鸟各部分羽毛的颜色?

让学生边读边想将有关内容在文中画出来。

2.出示思考题:

翠鸟各部分的羽毛是什么颜色?

什么样子的?

3.指名回答:

本段共有六句话,其中第2~5句介绍了翠鸟各部分羽毛的颜色。

4.出示重点句

(1)指名读句子。

(2)讨论:

这四句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弄清这四句话按总分段式描述了翠鸟各部分的羽毛的颜色。

(3)指名读第1自然段第1句话,让学生想一想这句话介绍

备课手记

了什么?

(4)指名读第6句话,想一想这句话主要介绍了什么?

(5)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叙述翠鸟的外形特征。

(6)教师将翠鸟的图片分解为头、背、腹、爪子四部分,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将图片按从上到下的顺序一边说一边依次贴出,使图片还原,也可采用此种方法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本段有几句话?

主要写的是什么?

第2自然段有两句话,主要介绍翠鸟的两个活动特点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意。

(1)出示重点句: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2)指名读句子。

(3)课堂讨论:

什么是“疾飞”?

翠鸟在“疾飞”中,又能“轻轻地停在苇秆上”说明了什么?

 3.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1)出示重点句:

  “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2)课堂讨论:

什么是注视?

翠鸟为什么能“一动不动地注视”?

  4.指名读第3自然段:

(1)课堂讨论:

翠鸟怎样捕捉小鱼?

(2)指名读有关句子。

(3)出示填空练习: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4)讨论括号中所填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5)为什么翠鸟能这样迅速准确地捉到小鱼呢?

让学生联系上文找出有关句子。

安乡县城北小学课程教案

课题

北大荒的秋天

课型

新授

科目

语文

时间

年级

班级

1、初读课文,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落语句等。

 

课文通过描写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同时表达了作者热爱北大荒的感情

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学时(总第学时)教案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时节了?

(秋天)说到秋天,你会想到什么?

(叶子变黄,掉下来;庄稼成熟了;……)想不想来一次不出门就能领略到千里之外风光的秋游呢?

(想)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的正确朗读

1、生字词的正确朗读

北大荒是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先去领略一下那里美丽的字词吧!

 出示生字词语:

 北大荒  茫茫   摇铃   山岭

一碧如洗   热闹非凡   清澈见底

银灰   橘黄   血红   绛紫 五彩斑斓   

透明   波纹   豆荚   挺拔   燃烧   

转眼间   旋转   明镜   漾起

2、这么多的生字,得想些好方法才能把他们记住。

备课手记

(1)给生字找朋友,小组完成   

绛(绛紫)/降(降落)    纹(波纹)/蚊(蚊子) 茫(茫茫)/芒(芒果)

烧(燃烧)/浇(浇水)/绕(环绕)   铃(铃铛)/岭(山岭)/玲(玲珑)

三、初读感知,走近北大荒

1、师范读,生找出优美的句子画下来

听完全文,你有什么感受?

说一说。

(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

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流云五彩斑斓;原野热闹非凡…)

2、把画下来的优美句子自己再仔细读一读→把你感受到的美与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把你喜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四、走进北大荒,看看天空、流云和小河

1、研究课题,了解北大荒

(1)翻开中国地图,找一找北大荒大概位置——处在中国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和三江平原

(2)北大荒离我们江苏如此遥远,我们不妨借着录像去那里看瞧上一瞧!

(放音像资料——

(3)我们已经对北大荒这片土地有了个初步了解,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北大荒的秋天看个究竟。

五、课外作业

1、完成课后的钢笔描红,并认真抄写生字词语

2、找秋天——观察当地的秋天美景

安乡县城北小学课程教案

课题

北大荒的秋天

课型

新授

科目

语文

时间

年级

班级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3、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通过描写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同时表达了作者热爱北大荒的感情

 

课堂教学设计

第二学时(总第学时)教案

一、复习检查

师: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北大荒的秋天已经来了。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美丽的字词吧!

1、出示词语:

一碧如洗 五彩斑斓   热闹非凡  银灰 橘黄  血红  绛紫  挺拔  燃烧 

小组自由朗读,指名读

2、你能说说北大荒的天空、流云和小河都有哪些特点吗?

  二、学习1—3自然段

(1)齐读第一小节,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北大荒的秋天来了)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第一片树叶落地——一叶知秋)

(2)秋天来了,带来了哪些美景呢?

备课手记

 a.小组朗读第2自然段,找出最喜爱的字、词、句,说说为什么?

b.小组交流

 出示:

天空——一碧如洗

“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c.画画——说说——感悟之后再读,说说为什么你认为他们是美的?

(用“转眼间”,“一道…一道…一道…一道…””五彩斑斓的锦缎”来说明流云的美。

这是一个比喻句,用各种色彩变幻的流云比作五彩斑斓的锦缎)

d.同样的方法把第3自然段的内容画出来——介绍你画的内容——反复读,说出句子的美。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这句话,你是怎样画的?

(画出水中的鱼、水草说明河水的清澈可看到底下,整条小河狭长而幽蓝,水缓缓地流动着,看上去像条蓝色的丝绸一般。

小河很平静,像个熟睡了的小宝宝安逸而贪婪地躺在大地妈妈的怀抱中。

e.有感情地朗读第2、3自然段三、欣赏佳句,指导背诵

1、出示句子:

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

  想一想,什么像火?

(红红的榛树叶子像火)什么地方相似呢?

(都是红的)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红红的榛树叶比作火)

  质疑:

榛树叶子真的能把人们的心燃烧起来吗?

(不能,红红的榛树枝头上挂满了果实,兴奋极了,榛树叶恨不能马上把成熟的喜悦也告诉人们,让人们也一起分享快乐)

2、找找文中其他比喻句,读一读——说说美在哪里?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背诵文中美丽的词句。

 小组齐读——边说边想——自然成诵

4、你最喜欢北大荒秋天怎样的美景?

指名说——指名背诵章节

安乡县城北小学课程教案

课题

北大荒的秋天

课型

新授

科目

语文

时间

年级

班级

1、学习课文的五、六自然段,体会北大荒的物产丰富以及作者热爱北大荒的真挚感情。

2、能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课文通过描写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同时表达了作者热爱北大荒的感情

课堂教学设计

第三学时(总第学时)教案

一、精读课文,深入原野

除了绚丽多彩的流云、富有情趣的小鱼、湛蓝清澈的天空外,原野更是吸引人。

今天,就让我们步入北大荒的原野,去亲身体验那里的风情吧!

(1)自由朗读,找找、画你喜爱的句子或词语

小组读——指名读——全体读

(2)读与演,把大豆、高粱与榛树叶子的形象表演出来,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演?

(3)总结:

你感受到了原野是怎样的呢?

(热闹非凡)

给它换个词怎么样?

(格外热闹、特别欢腾)

(4)告诉学生,这一段都是围绕第一句话写的,向学生渗透构段方式。

备课手记

5)假如你是大豆、高粱、榛树或其他农作物,你会对人们说什么呢?

(6)齐读第5自然段

2、丰收的喜悦挂在了大豆、高粱、榛树叶子的脸上,人们欢呼雀跃,凉爽的秋风吹起来了,大豆摇啊摇——农作物丰收了,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用一句话来形容一下——

 “大豆摇铃千里金”

(1)讨论:

这句话说了什么?

(大豆成熟了,在秋风的吹拂下,摇摆起来,熟透了的豆子从豆荚里弹下来,和其他农作物都散落在地上,放眼望去,满地金黄,像一地的黄金亮闪闪的。

(2)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重点朗读“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里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说明丰收的喜悦遍布了整个原野,到处是丰收的壮观景象)

(3)“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啊!

”同学们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

 渗透文章的结构为“总—分—总”。

总结:

北大荒是块荒地吗?

(不荒)

那你能给题目换个词吗?

(北大仓)说说理由

三、欣赏佳句,指导背诵

1、出示句子:

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

  想一想,什么像火?

(红红的榛树叶子像火)什么地方相似呢?

(都是红的)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红红的榛树叶比作火)

  2、找找文中其他比喻句,读一读——说说美在哪里?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背诵文中美丽的词句。

 4、你最喜欢北大荒秋天怎样的美景?

四、找找秋天

1、与秋天有关的诗、文章

小组交流(如:

《山行》、《枫桥夜泊》…)

2、联系身边的秋天,说说美在哪里?

安乡县城北小学课程教案

课题

绝句

课型

新授

科目

语文

时间

年级

班级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学会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理解诗意是感情诵读的基础。

该诗色彩明丽,景物多姿多彩,教学中要结合画面让学生体会意境,,感悟春天的美好,为感情诵读做好铺垫。

通过对对联的反复吟诵和吟唱古诗的方法使学生熟背古诗,并领略祖国古诗的魅力。

课堂教学设计

第一学时(总第学时)教案

一、古诗《绝句》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一首诗,是杜甫的《绝句》,还记得吗?

指名背诵《绝句》(迟日江山丽)。

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一首杜甫的诗,题目也是《绝句》。

师讲解绝句的意思。

四行字的诗被称为绝句,有七言,五言之分。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师:

刚才同学们的《绝句》背的很棒,能给老师一个机会,让我读一读这首《绝句》吗?

师范读古诗。

你想读吗?

2、提出读诗要求:

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读通句子;第三遍如果读出一点儿是的味道,就更好了。

学生自由读诗,读三遍。

3、自学诗中的生字,并用自己喜欢的反方式记住这些字。

4、交流识字方法,并口头组词。

师适时知道记住字

备课手记

第_____周星期_____

形,并讲解形声字:

鹭,泊等。

三、在读古诗,深入理解。

1、师:

一首诗有时就是一幅画,你信不信?

来,让咱们试试看。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听老师读这首诗,看看你的眼前会看到怎样的画面。

师范读古诗,学生想象。

2、师:

眼前有没有出现一幅画?

自己再读一读诗,把那些出现在你眼前的景物在诗中找出来。

3、学生自读诗歌,并动笔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4、如果,我想把这幅画画出来,该画些什么呢?

重点指导以下几点:

(1)“两个黄鹂”体会“个”字是把黄鹂当成两个可爱的孩子,这两个黄鹂的鸣叫就是一首动听的歌,他们的歌中会唱些什么呢?

(2)“一行白鹭”的只数数得清吗?

(3)“千秋雪,万里船”两个约数的实际意义。

并理解船的将行方向是东吴。

(4)体会诗人当时的快乐心情。

小结:

一首诗变成了一幅画,这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四、反复读诗,读出韵味。

师:

有时一首诗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还蕴含着对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