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30103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学年安徽省芜湖市四校联考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芜湖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年级四校联考

历史试卷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1.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

A.孟子

B.韩非子

C.墨子

D.荀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先秦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起源时期,题干中“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

”的意思是:

对人民施以教化,使其明礼,用礼仪规范对其起到教化的作用。

在礼仪教化的同时制定法律,对于违反礼仪教化的人予以制裁,用重刑法来禁止人们犯罪,使天下人能够符合治理要求,做守法良民。

这与荀子要求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的主张相符合。

A项孟子主张实行“仁政”;B项韩非子主张“依法治国”;C项墨子的思想是“兼爱、非攻”;故选D。

考点: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点评:

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还可以考查孔子、孟子等思想家的政治主张。

如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以德治民;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2.《论语》中,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为八”。

这反映出当时儒学的特征是

A.思想内涵的丰富性

B.核心理念的多样性

C.治国措施的深刻性

D.传播阶层的广泛性

【答案】A

【解析】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具有丰富的内涵,兼内在修身和外在事功于一体,孔子死后,“儒分为八”,表明他的弟子从不同角度继承他的思想,后来分为“主内”和“务外”两派,故A正确;“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B错误;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孔子弟子对儒学的继承,无法体现“传播阶层的广泛性”,排除D。

3.中国古代法家传统表现为“制度变革的进步史观”“中央集权的国家主义”和“垂法而治的法治主义”。

这体现出中国古代社会的核心问题是

A.制度变革B.国家统管C.富国强兵D.改革创新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法家主张变法、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其目的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国家实现富国强兵、一统天下的愿望,体现出中国古代社会的核心问题是富国强兵。

故答案为C项。

制度变革、国家统管和改革创新,均只是实行富国强兵的方式和途径,是围绕着古代社会核心问题采取的措施,排除A、B、D项。

4.西汉时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

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

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

A.“大一统”的主张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天人感应”学说

D.“三纲五常”学说

【答案】C

【解析】

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概念。

大一统的主张即董仲舒认为要维护政治统一,必须在思想上统一。

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

代表天统治臣民。

全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即他认为“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天人感应”学说即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

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

“三纲五常”学说维护的是等级秩序。

综上所述,答案选C,排除其他选项。

5.朱熹编著《小学集注》《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习惯提出具体行为规范。

这反映出他对儒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A.树立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B.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

C.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D.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中朱熹编著的课本名称、受教育的对象及提出的具体行为规范来看,朱熹在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故答案为D项。

A项中的“治学态度”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C两项出现于西汉武帝时期,均排除。

6.下表为明清之际思想家的有关言论。

据表可知,这些思想家

顾炎武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王夫之

“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唐甄

“天子之算,非天帝之大神也,皆人也”“世无君矣?

岂有臣乎”

 

A.对传统封建政治做了反思

B.描绘了民主政治的蓝图

C.深刻剖析了君主专制弊端

D.主张限制君权扩大相权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中的“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一姓之兴亡,私也”“天子之算,非天帝之大神也,皆人也”来看,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的封建政治制度进行反思,认识到封建制度存在的问题。

故答案为A项。

B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深刻剖析”说法错误,材料信息只能表明三位思想家认识到封建政治制度存在问题,需要改进,排除;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7.中国古代文艺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众多的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艺的表述正确的是

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基础

B.随着宋朝商业的发展,诗的另一种形式——词出现并成主流

C.书法艺术以隋唐时期为分水岭,分为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

D.清道光年间,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形成了京剧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清道光年间,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吸收其他地方戏的因素,形成了京剧,故D正确;《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A错误;唐代出现了诗的另一种形式——词,B错误;书法艺术以魏晋时期为分水岭,分为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C错误。

8.《说文解字·序》载:

“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

《汉书·艺文志》亦载:

“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

”以上材料反映了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答案】D

【解析】

材料的主要意思是隶书因为牢狱管理书写方便,才逐渐被使用;本题强调的重点是隶书的创建与狱官书写存在联系,故D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楷书比隶书出现的时间晚,故排除B;隶书在秦朝时期便存在,该项强调隶书为汉代狱官创制,故C错误。

9.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

时间

代表作

鸦片战争后

《四洲志》《海国图志》《瀛环志略》《万国公法》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

甲午中日战争后

《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

戊戌变法后

《民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

 

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

B.外来冲击推动近代中国转型

C.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

D.中西方近代化道路趋向一致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译书内容先以器物,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继而政治制度、民国以来偏重于西方思想文化,这说明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方的深入,故选C。

材料没有反映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排除A。

晚清时期在西学输入,外来冲击下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实现社会的转型,故排除B;根据所学知识,西方近代化的道路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近代化道路,故D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D。

【点睛】民族危机的加深使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到思想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促进了思想解放。

10.“常有人说:

白话文的局面是胡适、陈独秀一班人闹出来的。

其实这是我们的不虞之誉。

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

适之等若在三十年前提倡白话文,只需章行严一篇文章便驳得烟消灰灭。

”材料认为白话文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A.白话文的自身价值B.胡适、陈独秀的推动

C.制度和环境的根本变化D.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可以分析出材料认为白话文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所以本题选D,A、B、C不符合题意。

考点: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

11.从梁启超的“新民”、谭嗣同的“新人”到鲁迅的“改造国民性”,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斗私批修”“破四旧”“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提倡所谓“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构成了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一条最主要的思想线索。

这条线索是

A.只有改造人才能改造社会

B.思想观念对政治变革的影响

C.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

D.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材料“梁启超的“新民”,谭嗣同的“新人”,鲁迅的“改造国民性”,1949以后的“斗私批修”、“破四旧”、“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提倡所谓“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强调的均是改造人才来改造社会。

故A项符合题意。

B项,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取得胜利,故“影响政治变革”说法有误,排除。

C项中的新文化运动是在1915年开始的,不能涵盖从维新变法到文革的时间历程。

故排除;D项,近现代思想解放从林则徐睁眼看世界开始,故材料时间、内容涵盖不充分,排除。

12.早年,孙中山认为:

“农政有官则百姓勤,农务有学则树畜精,耕耨有器则人力省。

”十月革命后,孙中山进一步指出:

“所谓得民心,最主要的是得农民之心……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

”由此可以看出,孙中山

A.认识到农民阶级是国民革命的主力军

B.以民生主义作为三民主义的核心

C.对农民的关注由经济上升到政治层面

D.实现了救国思想向社会主义转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中“早年,孙中山认为:

‘农政有官则百姓勤,农务有学则树畜精,耕耨有器则人力省”’,到后期“孙中山进一步指出:

‘……得农民之心……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可知其对农民阶级的关注由经济层面上升到政治层面,所以选C项。

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前后认识的变化,没有体现农民阶级是国民革命的主力军,故A排除;B项中,三民主义的核心不是民生主义而是民权主义,故排除;材料主要讨论的是革命的依靠力量,并不涉及社会主义,故排除D项。

【点睛】本题考查孙中山思想的变化,“早年,孙中山认为:

‘农政有官则百姓勤,农务有学则树畜精,耕耨有器则人力省”’,到后期“孙中山进一步指出:

‘……得农民之心……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强调的是孙中山思想的变化,认识到农民对革命的重要性,农民是革命的基础,对于农民的认识上升到政治高度。

13.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

“(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是受帝国主义压迫。

因此,无议会利用,无组织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

毛泽东在文中主要调强中国

A.以坚持中心城市暴动的必要性

B.大力组织工人运动的必要性

C.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上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行起义和战争……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可以看出毛泽东反对以城市为中心的“合法斗争以进行起义和战争”,而是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故选C。

A与材料意思相反,排除A。

材料反对以城市为中心的“合法斗争以进行起义和战争”,故B不符合题意,排除B。

材料没有体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信息,故排除D。

14.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早期,香港影片在上海上映时场面火爆,除少数戏曲片外,“几乎场场满座”。

而国产电影,尤其是反映“大跃进”的影片,上座情况却相形见绌。

这一反差表明

A.香港电影更能反映社会现实

B.国产电影的制作技术低下

C.这一时期文化氛围相对宽松

D.“大跃进”运动的持续深入

【答案】C

【解析】

依据题意可知在20世纪中期,上海的影院可以即可以放映香港影片,也播放反映大跃进的影片,这表明当时的文化氛围相对宽松,故C项正确。

A、B、D在题文中没有明确表述,不符合题意。

15.毛泽东、邓小平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

毛泽东提出:

“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教育本质的体现。

”邓小平将该教育思想在改革开放新时期进行了升华,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突破。

邓小平的“升华”是提出了

A.“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B.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方针

C.教育要面向世界的方针

D.“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答案】B

【解析】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人民最主要的实践就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方针,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突破,故答案为B项。

A项是毛泽东在50年代提出的教育方针,排除;C项与材料中的“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突破”不符,“面向世界”不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大的实践活动,排除;D项不是教育思想,排除。

点睛:

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体现出新时期中国教育的发展要求和方向。

本题的解答在联系史实,明确邓小平提出的教育方针后,根据题干中的“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突破”,联系改革开放的现实,据此确定答案。

16.有学者评价说:

“真理和道德都是相对的。

……不难想象那些凶暴而野心勃勃的人能利用这句格言干出什么样的事情,有人可以利用这句格言为任何邪恶的行径装上科学或哲学的门面。

”“这句格言”代表的思想

A.体现古代希腊人文主义的本质

B.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C.重新建立了人们道德价值观念

D.否定了神的存在,树立了人的尊严价值

【答案】A

【解析】

由材料信息“真理和道德都是相对的”可知,这是智者学派的主张。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主张反对迷信,强调自由,一切制度、法律、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其约束力都是相对的,要以人为尺度这体现了古代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故A项正确;苏格拉底使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研究“人”的学问,故B项错误;苏格拉底希望重新建立了人们道德价值观念,故C项错误;智者学派没有否定神的存在,故D项错误。

17.古希腊哲学家安提丰(公元前426年一公元前373年)说:

“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

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自然的产物);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源于自身),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

在他看来

A.人应该无条件服从法律B.法律制度与人性相违背

C.法律制度源于人的契约D.所有人都应当是平等的

【答案】C

【解析】

根据“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说明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法律制度与人性相违背”,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自然法与人为法的区别,未涉及法律的效力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排除AD。

18.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

两者“高明”之处在于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和维新变法的相关知识。

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因为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为旗号,维新变法托古改制,从而减少阻力,故正确答案为D。

A不符合维新变法,B是共同点,C只符合维新变法。

考点:

维新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9.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马丁·路德的亲教改革则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

由此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两者都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B.后者的社会基础比较广泛

C.两者斗争的形式基本相同

D.前者反封封建的力度更彻底

【答案】B

【解析】

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层,宗教改革主要深入到社会下层,B正确;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没有摆脱宗教束缚,A错误;文艺复兴主要利用绘画和文学形式,宗教改革主张信仰方式改变,C错误;二者反封建力度基本相同,D错误。

20.卢梭说:

“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

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

”这一材料表明他主张

A.实行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B.利用社会契约保障人民权利

C.国家权力应相互制约与平衡

D.人不应视他人为自己的工具

【答案】B

【解析】

【详解】题干中的“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体现的是要确立社会契约,“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则是体现“集合体”是要保证个体的权利,故选B;题干没有体现要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和权力的相互制约与平衡,故排除AC;D的表述在题干中也没有体现,故排除。

21.1862年,马克思重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他说,“我重新阅读了达尔文的著作,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

”据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

A.生物进化论是自然进化的结果

B.达尔文混淆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别

C.达尔文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来源

D.生存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在自然界中的认识不能够套用到人类社会领域,B正确;材料是马克思对生物进化论的认识,马克思并没有讲到生物进化论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A错误;材料体现不出进化论和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C错误;马克思认为,所谓的生存斗争,不能运用于人类社会,D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使我感到好笑的是……达尔文在动植物界中重新认识了他自己的英国社会及其分工、竞争、开辟新市场、‘发明’以及马尔萨斯的‘生存斗争’”,紧扣材料并结合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知识分析解答。

22.在某一历史时期,欧洲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沮柔多情的牧女、至兽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

其有这一创作风格的文学作品

A.通过发掘人类感情世界反对封建制度

B.表现了两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精神危机

C.典型再现社会风貌并揭露批判社会罪恶

D.反映了反帝反殖和爱国主义精神

【答案】A

【解析】

由材料中的“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结合浪漫主义“塑造鲜明人物形象,挖掘人类感情”,材料描述的文学作品属于浪漫主义文学,A项符合浪漫主义学特点,故选A;B属于现代主义,C属于现实主义,D属于亚非拉文学特点,排除BCD。

23.美国史家帕尔默说:

“人们阅读的书籍没有标点符号,或者使用古怪的标点符号;听被称作无调性的音乐,还故意制造嘈杂和不谐和的效果;热衷于研究抽象的或者‘非写实的’绘画和雕塑,对它们艺术家本人往往不安上标题。

”与上述艺术倾向最契合的作品是

A.《自由引导人民》

B.《日出·印象》

C.《约翰·克利斯朵夫》

D.《格尔尼卡》

【答案】D

【解析】

“或者使用古怪的标点符号;听被称作无调性的音乐,还故意制造嘈杂和不谐和的效果;热衷于研究抽象”属于现代主义特点,D正确;A是浪漫主义;B是印象主义;C是现实主义。

24.20世纪美国好莱坞电影开始在全球攻城略地,90年代以来其在全球票房的分成高达60%以上。

2018年上映的《头号玩家》除了有将VR所能构建的虚拟世界极致呈现的大制作外,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塑造更是体现了美国文化的精髓。

据此可知好莱坞电影

A.科技主导电影事业发展走向

B.有助于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

C.运用科技手段渗透美国文化

D.推动世界价值观的融合统一

【答案】C

【解析】

根据“除了将VR所能构建的虚拟世界极致呈现的大制作外,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塑造更是体现了美国文化的精髓”可知,好莱坞电影运用科技手段渗透美国精神,C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信息与“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无关,排除B;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美国电影在世界影响很大,不能说明世界价值观的融合统一,排除。

第Ⅱ卷(非选择题)

2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普罗泰格拉说: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说:

“认识你自己”。

……孔子说:

“仁者爱人,克已复礼”;“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材料二伏尔泰说:

“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

”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

”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

……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1)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文化的异同。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文化差异对中西方政治体制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欧洲思想家对待中国文化的两种不同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不同观点的相同立场。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物质方面、制度方面、精神方面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答案】

(1)相同点:

关注人,以人为本;不同点:

中国强调社会责任、社会秩序;西方强调个人自由、个性发展。

影响:

中国趋向专制统治;西方促进民主政治。

(2)不同观点:

伏尔泰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