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核心技术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315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缠论核心技术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缠论核心技术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缠论核心技术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缠论核心技术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缠论核心技术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缠论核心技术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缠论核心技术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缠论核心技术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缠论核心技术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缠论核心技术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缠论核心技术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缠论核心技术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缠论核心技术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缠论核心技术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缠论核心技术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缠论核心技术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缠论核心技术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缠论核心技术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缠论核心技术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缠论核心技术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缠论核心技术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缠论核心技术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缠论核心技术总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所重叠的部分。

具体的计算以前三个连续次级别的重叠为准,严格的

公式可以这样表示:

次级别的连续三个走势类型A、B、C,分别的高、

低点是a1a2,b1b2,c1c2。

则,中枢的区间就是(max(a2,b2,c2),

min(a1,b1,c1))而实际上用目测就可以,不用这么复杂。

例如:

一个5分钟中枢,只要3个1分钟走势类型有重合就可以。

关于走势中枢的类型分为:

1、中枢形成;

2、中枢延伸(震荡);

3、中枢新生;

4、中枢扩展

简言之:

1、中枢形成:

所重叠;

2、中枢延伸:

围绕形成的中枢震荡,延伸不能超过9个次级别,否

则就变成更大级别的;

3、中枢新生:

即形成趋势;

4、中枢扩展:

围绕形成的中枢震荡超过9段就扩展成高一级别中枢;

注意:

1、要构成大级别的中枢,首先要有波动,没波动就不存在扩展、延

伸的问题。

2、次级别的前三个走势类型都是完成的才构成该级别的走势中枢,

完成的走势类型,在次级别图上是很明显的,根本就不用着再看次级

别下面级别的图了。

走势中枢换言之:

走势中枢就是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重叠

部分所构成。

这里有一个递归的问题,就是这次级别不能无限下去,

在实际之中,对最后不能分解的级别,其走势中枢就不能用“至少三

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定义,而定义为至少三个该级别单位

K线重叠部分。

一般来说,对实际操作,都把这最低的不可分解级别

设定为1分钟或5分钟线,当然,也可以设定为1秒种线,但这都没

有太大区别。

盘整:

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只包含一个走

势中枢,就称为该级别的盘整。

趋势:

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至少包含两

个以上依次同向的走势中枢,就称为该级别的趋势。

该方向向上就称

为上涨,向下就称为下跌。

注意,趋势中的走势中枢之间必须绝对不

存在重叠。

(二)、走势类型

分清“走势类型”是缠论分析技术的关键所在,也是分析的基础;

走势,在缠师的分笔分段规范下有了不同级别的分类,即“趋势

与盘整”,(趋势分为“上涨与下跌”)。

盘整,不同于传统上的泛

指而是有着严格定义的。

至少二个“中枢”以上的走势才可能形成趋

势;

只有一个“中枢”则定义为盘整,只要每次的次级别走势类型回

到中枢,不管幅度多大均视为“盘整”走势,所以,盘整的涨跌幅不

见的就比趋势小。

这必须明白。

走势类型是有级别的,一般地,把软件中模本设定的1F5F30F日

周季月年周期拟定为对应的上下级别关系,但实际未必如此。

严格意

义的对应级别关系是从“分笔成交”递归上来的,但这样很累也没有

必要,还是用最简便地运用软件设定的周期。

依照“本级别走势类型

至少由三个次级别走势类型构成”这个先决条件,我们可以把分笔分

段公式给定的笔,段进行人工纠正,有时,5F与30F不一定上下对

应,反而5F与15F对应,那么就用后一个。

关键是15F30F那个更

早更直观地结束前一走势类型,更有利于对当下走势的判断。

缠论的精髓是“走势终完美”有二方面的含义:

1、无论是上涨下跌或盘整走势终究要走完。

2、上涨的结束必然是下跌的开始。

这就有了很大的启发:

当下跌

的走势类型结束点也就是最佳的买入点,缠称之为“第一买点!

”关

键的关键是如何判断前一下跌走势的结束?

缠师用标准化的公式引导我们分析:

趋势a+A+b+B+c,盘整a+A+b.

同向bc段的背驰力度与同向ab段的背驰力度是判断走势类型结束的

惟一依据。

因为有了AB中枢,才有了判断走势的方向。

而“走势中

枢”的定义为:

由至少三个次级别走势类型有重叠的部分构成。

一般地,一笔日线总能在30F上走出三笔,若不能则可依黄白线

是否穿O轴重新划出三笔。

(三)、级别

缠论的精妙在于级别。

级别在现实上解决了所有公开的自由经济的

金融证券市场,都是可以进行完全分类操作的。

即可以根据自己的操

作级别来进行有利可图的交易,也可以游走于各个走势级别之间,进

行全方位的立体操作。

“级别”往往是初学习缠论的人很容易忽视的问题,许多对缠论有

怀疑的人,其实就是忘了或者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的人,但这个问题却

是最关键、最致命的问题。

为所谓没有级别,没有方向,大级别(年

线、周线、日线)就是大方向,小级别(60F、30F、15F、5F)就是

局部、细节,是小的方向。

大级别走好向上时,小级别的波动就可以

用震荡、洗筹来处理,此时必然的选择是持股为主,如果技术可以,

就用小级别的买卖点来增加收益,降低成本;

如果技术不行,就只能

安心持股,否则用小级别的买卖点就有丢失筹码的风险,等待大级别

卖点的到来。

卖掉之后,耐心持币,不小级别的波动而心动,等待大

级别的买点到来,如此循环,没有另外。

“级别”是由资金量,性格,系统风险所决定,缠师认为级别如几

何的公理,是无须定义的。

事实上,级别无处不在,级别的本质是规

模大小,质量差异,100万与1万除了规模区分外,还在于介入的周

期不同。

1万可能在1F级别上自由出入,而100万肯定要考虑至少

日线“底分型”成立,趋势明朗才可以介入。

走势类型有级别,背驰有级别,资金量有级别,操作有级别,买

入与卖出也有级别区别。

通俗地理解,级别应当是“分类后的再分类”,分类的思想贯穿缠论

的整个过程,是缠论的灵魂所在。

缠师曾说过,许多人迷恋于那种上

帝式臆想的理论,却不知最简单的分类才是最大的真理。

能够科学地

完全地分类的理论肯定是完备的理论。

可以粗略在把1F5F30F日周季月年周期当成级别的升级,但

前面说过,也应刻板的对应,其实有时15F60F是很好的辅助判断。

缠师一再告诫炒股在杜绝“一根筋”思维。

(四)、走势类型的辅助判断

1、背驰

所有情况都逃不过高位背驰卖,低位背驰买,不预测,有股

票的,在短线买点进入,短线卖点出来,这样就可以降低成本.市场中,

成本是最关键的,只要成本不断降低,你将战无不胜.

“背驰”是改变走势判断的惟一依据。

三者的综合运用才是炒股的

“患而不患”。

三者是互为关联的,不是分割的。

某一级别走势类型

的结束必然由背驰导致,走势类型有级别区分,小级别背驰可能导致

大级别的转折,不同的级别形成的第一二三买卖点有着不同的操作意

义。

缠师没有对“背驰”定义,多是经验之谈,但说MACD对背驰的辅

助判断有很高的准确率,足以应对一般的情况。

自已也常发现MACD

有时确实不能完全地反映出背驰。

这也难怪,缠师说过,走势是诸多

分力的合力,其中政策的分力有某一期间具有强有力的,这种分力的

突发性造成的V型反转如“印花税”的调节,就不能仅仅凭一个指标

所能涵盖的。

但这种情况极少。

简单地把“股价新低而绿柱收宿或股价新高红柱收宿”就认为背

驰出现了,由此许多人发出“背了又背,驰照样驰”的感叹。

事实上,

“背驰”有诸多前提的。

(1)。

首先必须确认走势是“趋势还是盘整”。

对于盘整取ab对进

行力度对比;

对于趋势就复杂一些,bc段对比出现背驰并不意味着

走势完美,因为还可能中枢下移而形成第三四个中枢。

(2)。

仅仅看MACD有红绿柱状况远远不够,还得看黄白线[特别是黄

线]情况,一般地,段内相邻同向二笔出现黄白线背离才说明真正的

背驰出现。

(3)。

缠师最初用“均线相交构成的面积”作为直观的背驰判断,现

在看来依然有价值所在。

(4)。

一般地背驰出现有这些特征:

在某一次级别上出现背驰段;

驰力度对比值较大;

背驰段内红绿柱递减;

黄白线向O轴靠拢可能穿

破;

各指标提示买卖点;

(5)。

最后由1F的笔分型确认。

2、均线趋势力度

缠论均线趋势力度由短线均线与长期均线相交所形成的面积构成,

即相邻前后两段“均线相交构成的面积”大小比较而判断趋势和背驰。

(1)股票的可操作性只有三种:

买,卖,持有,股票5日均线(女上

位)10均线(男上位)构成买卖系统

a、体位变化构成一个完全分类:

女上位是牛,男上位是熊,互相缠

绕。

b、互相缠绕后演变成两种结果:

女上位或者说男上位,性质是:

继或转折

c、对于多头来说女上位成功,男上位失败,对于空头来说女上位失

败,男上位成功

d、男上位的最后一次缠绕背驰构成空头陷阱抄底进入这是一买,

e、女上位的第一次缠绕回抽形成的低位是二买,此时风险最小

f、两个买点性质:

女上位缠绕后中继(继续女上位),男上位缠绕

后转折(由男上位变成女上位),卖点反之

(2)、互相缠绕后是中继还是转折的判别方法是从吻开始

吻的产生:

a、在同一级别中,当走势突破短线均线(5日)却不能突破长线均

线(10日)叫飞吻,没有反抗能力,走势很强。

b、在同一级别中,当走势短线均线(5日)突破长线均线(10日),

马上形成陷阱叫唇吻,反抗力一般,走势一般。

c、在同一级别中,当走势突破长期均线,出线反复缠绕叫湿吻,有

足够的反抗力度,走势很弱,一切转折都从湿吻开始。

(五)、缠论操作程序

按照以上对缠论的理解即设定出这样的操作程序:

低级图上用中枢、

走势类型。

高级图上用分型,线段,等于有两套有用的工具去分析同

一走势,这是天大的好事。

1、适用的级别

(1)、如买入30F,卖出就是次级别5F。

日线走势向下笔结束点

介入,即判断5F走势类型向下的背驰段后,在其1F走势类型再判断

背驰段,找出第一买点。

若错过第一买点则在第二买点再介入。

在现

在这样弱市中,1F的第三买点有巨大的系统风险,不宜操作,而5F

的第三买点几乎看不到。

若出现往往都是出现第二卖点从而形成中枢

的级别扩展。

(2)、几个边界条件的设定:

a、30F是介于日线与5F之间,要特别关注其红绿柱及黄白线变化,

做为5F,1F走势类型的框架。

b、30F至少要出现三笔,若出现第一个中枢则必然有五笔。

第二笔

可减仓,第二买点补回。

c、30F笔力度可以在5F或15F上读出。

d、如果1F5F走势类型看不懂,则直接由30F红绿柱与黄白线决定。

e、各指标在同一价位发出买卖信号称为“共震点”,非常有效,

也意味着有较大的涨跌幅。

再运用区间套找到最佳买点更有效。

f、弱市里,涨幅达30%主力都有可能随时出货,别信机构投机们的

“价值投资”鬼话。

g、关注均衡线AB的色彩变化以及与均线的相交相离。

30F均线与

均衡线粘合后形成金叉为最佳最安全介入点;

而5F均线下穿均衡线

要卖出。

均衡线有支撑与压力作用。

当然这些判断是建立在走势类型

的判之上。

(六)、对缠论分型操作的总结

1、分型:

相邻三根K线组成,中间一根K线在顶分型时高点与低点都最高、

低分型时其高点与底点都最低

2、分型的条件

(1)、旁边两根K线需要与除中间那K线外的周围K线进行包含

关系处理,直到满足标准形状

(2)、相邻两个分型,底分型中间K线的高点不能高于顶分型中

间K线的高点,同样顶分型中间K线低点不能低于底分型中间K线低

点。

3、分型的关键点位(自己的定义)

(1)、支撑位置:

分型两边K线中,底分型为最高点,顶分型为

最低点

(2)、分型位置:

分型中间K线,底分型为最低点,顶分型为最

高点

(3)、有日分型则以日分型为主,日分型没有形成则以60分钟分

型为主,如此类推

(4)、推广用法:

用5F分型来辅助判断1F线段的结束,用30F与

60F分型辅助操作5F线段的结束

4、分型分类

(1)、一个分型产生后,无论是否形成新笔,都紧接产生另一个相

反分型,即底分型后必有顶分型,顶分型后必有底分型

(2)、一个分型产生后,面临的关键问题是:

是否产生新笔?

a、产生新笔:

该分型与下一分型之间有无共用的K线

b、不产生新笔:

该分型与下一分型之间共用K线

(3)、分型分类

a、中继型分型:

不产生新笔

b、标准型分型:

产生新笔

5、分型实质

(1)、分型的产生都是由某小级别走势的第一、二类买卖点形成的

(2)、分型调整的力度区别:

小级别走势第二类买卖点后是否出现

盘整背驰

a、若有,调整力度不大,往往生成中继型分型

b、若无,调整力度大、时间长,基本延伸出新笔

(3)、与5日线的关联

a、条件:

教材以5日、5周线举例;

应可推广到60和30分钟级

别。

暂以该级别5日均线

b、判断关键:

小级别走势在第二类买卖点后是否出现盘整背驰

若有,一般不会有效跌破5日线

若无,基本上会有效跌破5日线,即或不跌破5日线也要以时间

换空间长期折腾

6、操作判断

(1)、中短线行情

A是否形成新笔?

a、对底分型而言,确认有效站住支撑位置之上(即向上突破支

撑位置之后,出现回抽后结束点位低于支撑位置的K线,紧接着的K

线必须收于该位置之上)

b、对顶分型而言,确认有效跌破支撑位置之下(即向下跌破支

撑位置之后,出现回抽后结束点位高于支撑位置的K线,紧接着的K

线必须收于该位置之下)

B、是否不形成新笔,延续原来笔的方向?

a、对底分型而言,不能有效站住支撑位置,产生一个顶分型,

并最终突破分型的最低点

b、对顶分型而言,不能有效跌破支撑位置,产生一个底分型,

并最终突破分型的最高点

(2)、分型辅助判断方法

A、小级别走势

a、第二类买卖点后有背驰一般为中继型分型

b、第二类买卖点后无背驰一般为标准型分型

B、同级别5日线

a、有效跌破则往往是标准型分型

b、不有效跌破则一般是中继型分型

C、说明:

上述这两种方法必须结合使用

D、第三类买卖点:

分型(日线)包含的小级别走势:

1F或5F走

势出现第三类买卖点,则基本肯定形成标准型分型,将生成新笔

(3)、不同级别分型的结合判断法

A、生成一个日线底分型后,以该分型支撑位置为关键点位

a、突破支撑点位后,看次级别分型,当生成60分钟相反分型即

顶分型后,

b、当突破该60分钟分型支撑位置后,不能回抽站回日线分型支

撑位置,则日线分型将成为中枢型分型

c、而60分钟顶分型将生成新笔

d、而那回抽不能站回日线分型支撑位置的60分钟K线冲高时就

是卖出时机

7、操作应用

(1)、日、周线的分型操作

A、买卖在分型成立的当天,而不是完全形成后

a、针对前一天高点(一般为第一类买卖点),当天冲高不成时

卖出(一般为第二类买卖点)

b、等待分型完全成立,观察小级别走势是否出现盘整背驰,是否

跌破5日线

c、若有盘整背驰,且没有有效跌破5日线,坚决回补

d、若没有盘整背驰,则待跌落5日线后出现盘整背驰,再回补

e、如果顶分型包含小级别走势产生第三类卖点,则一定生成新

笔,则等待底分型出现时再回补

说明:

底分型操作反之

(2)、分型形成后的操作应用

A、做多的关键问题

a、有顶分型形成后,是否能够转化为中继型分型?

b、底分型形成后,是否能够确认为标准型分型

B、底分型操作

a、底分型出现后,寻找该底分型的支撑位置

b、确认分型延伸出笔成立:

分型后的K线突破支撑位置后收于

该支撑位置之上,后面的K线跌破该位置后紧接着的K线又收于该支

撑位之上(即无有效跌破)

c、有效跌破该支撑位置,就要退出,因为分型基本上是中继型

分型,走势将继续寻底。

d、辅助判断法

(a)、与小级别走势相结合来判断有效站住的问题,如果发生

顶背驰,此时所在高级别K线又不能回到支撑位置,则择高出局

(b)、5日线:

看该级别5日线,不能有效站住,也应择高出

C、顶分型操作

a、顶分型出现后,寻找该顶分型的支撑位置

b、确认分型不能生出新笔:

分型后的K线不能有效跌破支撑位

置之下

c、如果有效跌破该支撑位置就要退出,因为这样顶分型基本上

会延伸出新的向下笔

(a)、小级别走势的第二类卖后出现盘整底背驰,则该顶分型

为中继型分型的可能较大

不能有效跌破该级别5日线,不能生出新向下笔

的可能较大

D、高低级别分型结合操作

a、一个日线级底分型成立后,以该分型的支撑位置为准

b、观察是否出现60分钟顶分型,若无,坚持持有

c、若出现,看走势是否有效跌破该60分钟顶分型支撑位置时,

且回抽站住日线支撑位置之上无望时,坚决出局,因为该日线底分型

基本上是中继型分型

(七)、走势多重结构的表里关系与应用

1、状态定义

·

底分型:

[-1,0]

顶分型:

[1,0]

向上笔:

[1,1]

向下笔:

[-1,1]

2、状态间的关系

[-1,0]之后:

只能连[1,1]、[-1,0],不能连[1,0]

[1,0]之后:

只能连[-1,0]、[1,0],不能连[-1,0]

[1,1]之后,只能连[1,0],不能连[-1,0]、[-1,1]

[-1,1]之后,只能连[-1,0],不能连[1,0]、[1,1]

3、级别应用:

可以采取多重级别,如三重:

周线、日线、30分钟

(1)描述走势的普通状态可以两重结构:

周线、日线

(2)普通短线操作可采用三重结构:

如5分钟、30分钟、日线

4、一个下跌走势的操作风险评级(日线与周线的二重结构)

----:

日线[-1,1]、周线[-1,1]

---:

日线[-1,1]、周线[-1,0]

--:

日线[-1,0]、周线[-1,1]

-:

日线[-1,0]、周线[-1,0]

-号越多操作风险越大,最恶劣的技术高手不操作也罢

5、一个上升走势的操作风险评级(日线与周线的二重结构)

++++:

日线[1,1]、周线[1,1]

+++:

日线[1,1]、周线[1,0]

++:

日线[1,0]、周线[1,1]

+:

日线[1,0]、周线[1,0]

+号越多操作风险越小,最恶劣的退出观望也罢

6、操作中的应用:

观察日线和周线处于哪种状态,如果日线是

(1)[-1,1],不参与,等待出现[-1,0]

(2)[1,0],观察直到出现[1,1]和[-1,0]

(3)[-1,0],可参与

(4)[1,1],可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