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32700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docx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docx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

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2

3硕果累累

【目标】乐于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了解更多的植物种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几个特性,如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等;描述植物的一生。

【怎样进行】

(1)观察、记录果实的生长变化

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的探究过程。

学生通过对果实的详细观察和记录,知道了果实是怎样生长变化的,并记录了其由小到大的成长历程。

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整理这些变化中,明确一种果实的生长周期。

解剖果实,重在了解果实的内部结构,使学生明确果实的组成,能够区分果实和种子。

(2)植物生长的主要过程

这是通过一系列探究过程,最后要给予学生的“果实”。

学生可以总结实验记录进行概括归纳,可以对照一株完整的植物进行描述,也可以是两者的结合。

这是一个化零为整的内化过程,应包括种子发芽、叶的生长、花的开放、果实的发育等几个连续的环节。

描述植物的一生,实际上是让学生学会一种表达形式,即能用字概括上述几个环节。

(3)植物的一生

通过阅读,知道什么是一年生植物,什么是多年生植物,还要学会比较常见植物的六大组成部分的异同点。

(4)”种”萝卜。

这是一个趣味的制作活动,需要一定的技能,还需要耐心细致的观察。

从萝卜的变化中,感悟到、了解到植物的一些特性。

教学参考资料

1.根

维管植物的地下部分,主要起固着和吸收作用,同时还有合成和贮藏有机物质以及进行营养繁殖的功能。

种子萌发后,由胚根发育的根,称为主根。

大多数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主根继续生长,明显而发达。

由主根及各级侧根组成的根系,称为直根系。

单子叶植物的主根在生长一个短时期后,即停止生长而枯萎,并在茎基部节上产生大量不定根,这些不定根也能继续发育,形成分枝,整个根系形如须状,故称须根系。

有些植物的根,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称为变态。

变态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这种特性形成后,相继遗传,成为稳定的遗传性状。

常见的变态根有:

肉质根如萝卜、胡萝卜、甜菜的变态根。

它们是由主根以及胚轴的上端等部分膨大形成,在肥大的主根中,薄壁组织细胞内贮存大量养料,可供植物越冬和次年生长之用。

这部分也是食用的部分。

块根植物侧根或不定根膨大而成。

一株可以形成许多膨大的块根。

常见的如甘薯的块根。

气生根生长在空气中的一种变态根,如榕树的枝干上长出许多不定根,可以一直垂入到土壤。

此种气生根没有根毛和根冠,不能吸收养分,但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也有呼吸的功能。

由于气生根扎入土内,起了支持作用,使榕树树冠得以发展,故有“独木成林”之感。

2.茎

维管植物地上部分的骨干,上面着生叶、花和果实。

它具有输导营养物质和水分以及支持叶、花和果实在一定空间的作用。

有的茎还具有光合作用、贮藏营养物质和繁殖的功能。

茎上着生叶的位置叫节,两节之间的部分叫节间。

茎顶端和节上叶腋处都生有芽,当叶子脱落后,节上留有的痕迹叫做叶痕。

大多数种子植物茎的外形为圆柱形,也有少数植物的茎有其他形状,如唇形科植物的茎为方柱形,有些仙人掌科植物的茎为扁圆形或多角柱形。

在木本植物茎的外形上,还可以看到芽鳞痕,可以看出树苗或枝条每年的芽发展时芽鳞脱落的痕迹,从而可以计算出树苗或枝条的年龄。

不同植物的茎在适应外界环境上,有各自的生长方式,使叶能在空间开展,获得充分阳光,制造营养物质,并完成繁殖后代的作用,产生了以下4种主要的类型。

直立茎大多数植物的茎直立向上生长,如松、柏、杨、柳等。

缠绕茎幼小时期较为柔软,不能直立,用茎干缠绕于支持物上。

各类植物有一定的缠绕方向,有的是左旋,即依反时针方向旋转,如菜豆、牵牛花、茑萝、马兜铃等;有的是右旋,即依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忍冬等。

此外,有的植物的茎既可左旋,也可右旋,称为中性缠绕茎,如何首乌的茎。

攀援茎茎幼小时较为柔软,不能直立,以特有的结构攀援支持物上升。

按攀援结构的性质,又可分为种;以卷须攀援,如南瓜、豌豆、葡萄的茎;以气生根攀援,如常春藤、洛石、薜荔的茎;以叶柄攀援,如旱金、铁线的茎;以钩刺攀援,如白藤、猪殃殃的茎;以吸盘攀援,如爬虎的茎。

有缠绕茎和攀援茎的植物统称藤本植物。

热带亚热带森林里藤本植物特别茂盛,形成森林内的特有景观。

匍匐茎茎细长而又柔弱,蔓延生于地面上,如甘薯、草莓等的茎。

植物在长期系统发育的过程,由于环境变迁,引起器官形成某些特殊适应,以致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叫做变态。

地下变态茎可分为根状茎(如藕)、块茎(如马铃薯)、球茎(如荸荠)、鳞茎(如洋葱)。

地上的变态茎,多是茎的分枝的变态,有卷须、茎刺、叶状茎、肉质茎4种类型。

3.叶

典型的叶由叶片、叶柄和托叶组成。

叶片是叶的最重要的部分,一般为薄的扁平体,这一特征与它的生理功能——光合作用相适应。

在叶片内分布着叶脉,具有支持叶片伸展和输导水分、营养物质的功能。

叶柄位于叶片基部,并与茎相连。

叶柄的功能是支持叶片,并安排叶片在一定的空间位置,以接受较多阳光和联系叶片与茎之间水分及营养物质的输导。

托叶位于叶柄和茎的相连接处,通常细小,早落。

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的叫做完全叶。

有的植物叶并不全具有这三部分,如丁香的叶没有托叶,莴苣的叶没有托叶和叶柄,叫做不完全叶。

每个叶上只有一个叶片的叫做单叶,象蓖麻、苹果、南瓜等。

叶柄上有两个以上叶片的叶叫做复叶,例如花生叶柄上具4小叶。

复叶按小叶排列方式的不同又分为羽状复叶和掌状复叶,例如合欢的叶为羽状复叶。

各种植物的叶在茎上都有一定的着生次序叫做叶序,叶序有3种基本类型,即互生、对生和轮生。

在茎上每一节只生有一叶的叫互生叶序。

互生叶序的叶子成螺旋状排列在茎上。

如果任意取一个节上的叶为起点,螺旋而上,追溯到与起点叶在同一垂直线上的另一叶。

同一垂直线上的两叶之间的螺旋距离叫做叶周。

叶周中有一定数目的螺旋圈数和一定数目的叶。

茎的每一节上有两叶相互对生叫做对生叶序,例如丁香、薄荷等。

在对生叶序中,下一节的对生叶常与上一节的叶交叉成垂直方向,这样两节的叶片避免相互遮蔽。

茎的每一节上着生3个或3个以上的叶,排成轮状,叫做轮生叶序。

夹竹桃、金鱼藻的叶序为轮生叶序。

被子植物叶片的结构一般比较一致,由表皮、叶肉和叶脉3部分所组成。

4.花

花的形状千姿百态,大约2万种被子植物中,就有2万种的花式样。

但是所有的花仍有共同的结构图式,它们的组成通常为:

新标第一网

花托花与茎连接的部分。

花萼在花的最外面,对花的其他部分起保护作用。

花冠通常可分裂成片状,称为花瓣。

花瓣一般比萼片大。

花萼和花冠合称花被。

花瓣的大小和形状有很大变化。

有的很大,有的则相当细小,甚至退化成鳞片、刺毛或各种腺体。

花冠除了具保护作用之外,花瓣的颜色和香味,对于吸引动物传粉起着重要作用。

花冠之所以有各种鲜艳的颜色,是由于细胞中含有有色体和细胞液中的色素,并受细胞内、外各种因素变化的影响。

有些风媒花的花被很不明显,或呈绿色或近乎无色。

雄蕊群一朵花中全部雄蕊的总称。

各类植物中,雄蕊的数目及形态特征较为稳定,常可做为植物分类和鉴定的依据。

雌蕊群一朵花中所有雌蕊的总称。

雌蕊位于花的中心,由着生胚珠的心皮所组成。

心皮是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一朵花中可能有一心皮或多个心皮组成为雌蕊群。

由一个或多个心皮形成的雌蕊,常分化出基部能育、膨大的部分,称为子房,以及子房上面不育的部分,即花柱和柱头。

一朵花,如果具有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等4部分,称为完全花;若缺少其中一部分者,则称为不完全花。

一朵花中雄蕊和雌蕊都有的,称为两性花;有些植物的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这种花称为单性花。

只有雄蕊的为雄花,只有雌蕊的为雌花。

如果雌花和雄花同在一株上,这种植株称为雌雄同株;如果雌花与雄花各自着生在不同的植株,则称为雌雄异株。

.果实

被子植物的雌蕊经过传粉受精,由子房或花的其他部分(如花托、花萼等)参与发育而成的器官。

果实一般包括果皮和种子两部分,起传播与繁殖的作用。

在自然条下,也有不经传粉受精而结实的,这种果实没有种子或种子不育,故称无子果实,如无核蜜橘、香蕉等。

此外,未经传粉受精的子房,由于某种刺激(如萘乙酸或赤霉素等处理)形成果实,如番茄、葡萄,也是无种子的果实。

多数被子植物的果实是直接由子房发育而的,叫做真果。

如桃、大豆的果实;也有些植物的果实,除子房外尚有其他部分参加,最普通的是子房和花被或花托一起形成果实。

这样的果实,叫做假果,如苹果、梨、向日葵及瓜类的果实。

多数植物一朵花中只有一个雌蕊,形成的果实叫做单果。

也有些植物,一朵花中具有许多离生雌蕊聚生在花托上,以后每一雌蕊形成一个小果,许多小果聚生在花托上,叫做聚合果,如草莓。

还有些植物的果实,是由一个花序发育而成的,叫做复果或称花序果、聚花果,如桑、凤梨和无花果。

果实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

以下是一些主要类型的果实简述:

聚合果

一朵花中有许多相互分离的雌蕊,由每一雌蕊形成一小的果实,并相聚在同一花托上形成一果实,称为聚合果,如、草莓、蛇莓。

聚花果

一个花序上所有的花,包括花序轴共同发育为一个果实,称为聚花果,如桑、无花果。

单果

一朵花中只有一枚雌蕊,由该雌蕊发育为一个果实,称为单果,如苹果、桃、扁豆。

常见的单果有下列几种:

(1)蓇(gu)葖(tu)果由单个心皮或数个分离的心皮形成的果实,内含一粒至数粒种子,成熟后沿着生胚珠的一侧或另一侧开裂。

(2)荚果由单个心皮发育而成的果实。

一室,内含2个或2个以上的种子,成熟后果皮沿两侧自下而上裂开。

荚果是豆科植物特有的果实。

(3)蒴果由结合的2个以上的心皮形成的果实。

由于心皮连合的方式不同,而有一室或多室之分,每室均有多树种子。

开裂的方式有多种。

(4)角果由结合的二个心皮形成的果实。

原为一室,后由于心皮边缘合生处向中央生出一隔膜,将子房分为二室,这一隔膜称假隔膜。

果实成熟后,果皮从二侧裂开,成二片脱落,只留假隔膜在果柄上,种子附在假隔膜上。

角果分为长角果和短角果两种,前者的长超过宽好多倍,后者的长度近相等。

角果是十字花科植物特有的果实。

()瘦果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结合的心皮形成的一种不开裂的果实。

果皮与种皮极易分离,但只有一室,内含一种子。

菊科植物的果实全为瘦果。

(6)颖果由单个心皮,一室,内含一种子形成的果实。

其果皮与种皮紧密愈合不易分离,果实小,常误认为种子。

颖果是禾本科植物所特有的果实。

(7)翅果由单个或数个结合的心皮形成的一种不开裂的果实。

果皮的一端或四周由子房壁向外延伸翅状的薄片,适于风力传播。

(8)坚果由2个或2个以上结合的心皮形成的一种不开裂的果实。

果实成熟后,外果皮坚硬呈木质并干燥,内含一种子。

(9)双悬果由2个合生心皮的雌蕊形成,子房2室,每室一个种子,果实成熟时,分离成两个果瓣,并悬在中央的果柄上端,果皮干燥,但不开裂。

(10)瓠果由三枚结合的心皮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浆果。

果实的肉质部分是由子房的花托共同发育而成,内含许多种子。

瓠果是葫芦科植物所特有的果实。

(11)核果由一心皮形成的果实。

外果皮较薄,肉质或革质,中果皮肥厚多肉,内果皮坚硬成核,核内着生种子。

(12)浆果由一心皮或数枚结合的心皮形成的果实。

含种子一个或数个,外果皮极薄,中果皮、内果皮肉质化,浆汁很丰富,种子存于果肉内。

(13)梨果由多枚结合的心皮与花托、花萼的基部共同形成。

果实上很厚的果肉部分是由花托所形成,肉质部分以内才是果皮部分。

花托和外果皮,外果皮和中果皮均无明显界限。

内果皮由木质化的厚壁细胞所组成,呈皮纸状。

(14)柑果由多枚结合的心皮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浆果。

果实的外果皮为坚韧革质,有许多含芳香油的油囊;中果皮疏松髓质,有许多维管束分布其间;内果皮膜质,分为若干室,室内充满含汁的细胞,它是由内果皮内壁的毛茸发育而成,是这类果实的食用部分。

柑果是芸香科植物所特有的果实。

6.种子

种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3部分组成,有的植物成熟的种子只有种皮和胚两部分。

胚由受精卵发育形成。

发育完全的胚由胚芽、胚轴、子叶和胚根组成。

胚乳中最普通的储藏物质是淀粉、蛋白质和脂肪,还有碳水化合物。

一般常把成熟的种子分为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两大类。

种子成熟离开母体后仍是生活的,但各类植物种子的寿命有很大差异。

其寿命的长短除与遗传特性和发育是否健壮有关外,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有些植物种子寿命很短,如巴西橡胶的种子生活仅一周左右,而的种子寿命很长,生活长达数百年以至千年。

第四单元太阳给我们带了什么

《太阳给我们带了什么》是四年级下册的第4单元,属于综合探究单元。

这个单元的“二级目标”是“能用测量工具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

围绕培养目标,教材设计了“认识太阳”和“太阳,我们的朋友”两个探究性活动。

(见表4-1)

为了让学生走进科学,收集到事实与证据,更好地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我们只有根据事实与证据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所以,搜集事实与证据是科学活动的重要环节。

我们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里,能看到千姿百态的虫鱼鸟兽,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还有更广阔的大地,无限的宇宙。

大自然的一切都是这样的井井有条、井然有序。

儿童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乐于动手操作,探究欲望特别浓,引导他们认识世界,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就要引领他们走进自然天地。

这一教与学活动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活动。

学生在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启蒙,从大量的证据中得到启示。

本单元的设计,依据“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这条最基本的理念。

在教材形式、教学模式上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培养学生用测量工具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的能力。

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明确太阳每天运动的轨迹。

了解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知道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所以,在本单元里设计了有两个大的探究活动:

《认识太阳》和《太阳,我们的朋友》。

这两个活动是相互联系的。

前者是经过“提出问题-观察、测量、调查-表达交流-拓展延伸”,指导学生学习形成最基础最基本的能力;后者是在学生经过“头脑风暴—测量与记录—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对前者的延伸,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过程。

(见图4-1)为此,教材从漫画《冰淇淋和太阳》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太阳的特征。

在《认识太阳》的过程中,创设了欣赏漫画、探究太阳能等活动,引领学生在有趣的探究活动中了解和认识太阳,充分体验搜集事实与证据的重要性。

接着,教材在《太阳,我们的朋友》中选取了头脑风暴活动,让学生亲自观测,突出“用测量工具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的主题;引导学生在实际模拟活动中,亲历科学实践,进一步感受和理解事实与证据在具体的亲历探究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

这样,整个单元的活动一步步引领学生走进科学中,培养目标上突显了“二级目标”的达成。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经历了两次“变化”:

第一次是通过观察把客观事物变成用语言或字、图画、数据描述的科学事实;第二次是把收集到的科学事实变成科学结论。

两次“变”的教学内容有所不同:

通过观察收集科学事实,主要是训练学生客观地看待事物,认真仔细地全面观察事物,如实地描述观察到的事物,把科学事实变成科学结论的过程,核心是尊重证据,训练学生学习根据科学事实说话,根据科学事实作出判断,得出结论。

从更高的层次上说,就是在科学中,学习从实际事物中求“是”,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品质。

1. 认识太阳

【要点】通过学生亲历搜集、观察、测量的事实和调查的证据了解人们对太阳能的应用,引导学生体验观察、测量、调查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作用。

【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到事实与证据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作用与意义。

(2)激发学生参与科学探究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能用测量工具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的习惯。

【怎样进行】

(1)导语: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哪些漫画?

学生会说出见到过动物的漫画、植物的漫画、还有知名人士的漫画等等,漫画简单明了地反映了事实的主题。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一幅与众不同的漫画。

教师以“Perpint演示稿”形式展示“冰淇淋和太阳”,请学生赏析。

(2)学生观赏漫画,提出问题后,建议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研究:

4-6人一组,选一人为组长。

活动时,小组要集体行动,互相协作,相互帮助。

(3)学生在观察“太阳给我们带光明和温暖”时,要特别强调注意“安全提示,保护眼睛”。

正确地进行观察,不要直视太阳,以免伤害眼睛。

(4)学生在进行测量和调查活动时,建议在操场或校园内要布置好学生活动区,如向阳地区、背阴地区及图书室和计算机房。

各活动区之间位置要适宜,既要注意避免各活动区之间的相互干扰,又要注意尽量在教师的监控范围之内。

()“太阳能的利用”。

这部分的教学是学生展示事实和证据的过程。

建议让学生充分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科学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尊重事实和证据,从小养成动脑动手的好习惯。

我们常说“从经验中获得知识”,“实验是第一位的,照片、资料是第二位的”,要通过亲身实践解决问题,诚实地呈报结果,让每一个孩子都知道所要发生的现象。

也就是说,科学教育是将实验、事实、证据放在了十分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重视每一个学生对事物的解释。

特别要关注学生们的想法,这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特点。

要教育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倾听他的发言和自己对问题的看法。

从小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独立的看法,进行有根据、有条理的思考,这是我们科学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

(6)拓展活动“哪个热得快”是一个对比实验。

教师要注意在实验中的塑料袋黑白颜色不同,其他条都应该相同。

如,使用的温度计的种类要一样,温度计插入水中的多少要一样,塑料袋大小要一样,装入袋中的水量也应该是一样的。

【要点询问参考】

提醒学生要把观察到的和测量到的事实、搜集到的证据与解决的问题结合起,不要忘了事实与证据的作用。

如:

我们组要解决哪些问题?

搜集到的事实和证据能解决哪些问题?

我们的本里提供的小资料你认真阅读了吗?

他告诉了你那些证据与事实?

【应变参考】

(1)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更换或补充活动内容,但所选内容要符合本的主题与探究目标。

(2)对“调查利用太阳能的方法与途径”的内容缺乏活动场地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把有关的书籍带到学校提供给其他同学阅览。

2 太阳,我们的朋友

【要点】学生进行观测活动,能用测量工具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体验用测量工具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及作用。

【目的】培养学生搜集事实与证据的能力和意识;练习常用的基本方法。

【怎样进行】

(1)头脑风暴活动

《太阳,我们的朋友》可以“头脑风暴:

怎么辨认方向”为引导活动。

太阳给我们指引方向,使我们在迷失了方向的时候能很快找到东南西北。

已我国居民为例,早上,太阳的位置大约在东方;中午,太阳的位置大约在南方;傍晚,太阳的位置大约在西边。

学生进行讨论:

“我们是怎样利用太阳辨认方向的”。

学生的这次讨论可以是小组形式的,也可以班级集体讨论。

随着学生讨论的逐渐深入,有的学生会提出“太阳只会告诉我们方向吗?

”带着这个问题转入下面的探究活动。

(2)测量太阳高度的活动

①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是指人看太阳的视线与人的水平视线之间的夹角。

②学生活动:

利用仪器测量太阳高度。

A学习使用测量仪的方法。

首先,把太阳高度测量仪放在地面上,调节水平螺丝,使仪器成水平状。

然后,转动观察架,使太阳光穿过通光孔与投影屏上的圆完全重合。

最后,我们看到的观察架上的箭头所指刻度,便是太阳高度。

B学生分成小组,每小组由4-6人组成。

每小组分工合作,分别负责观察、监督、检验、记录。

记录和测量不同时间的太阳高度,把观测内容及时记录在表格里。

D分析记录数据。

学生分析自己的记录数据,把发现的规律记录下。

③教师在学生的活动中要加强巡视,及时帮助学生。

(3)测量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活动。

①学生提出问题“影子什么时候长,什么时候短?

”。

②学生活动:

利用刻度尺测量太阳高度和影子长短。

学生分组活动;记录和测量不同时间的太阳高度,把观测内容及时记录在表格里;学生分析数据,找出规律。

(4)测量并记录气温的活动。

①学生讨论:

“怎么样能精确地说出当时地气温”。

②学生活动。

利用仪器测量当时的太阳高度、影子长短、气温变化。

学生分组活动,记录和测量不同时间的太阳高度、影子长短、气温变化,把观测内容及时记录在表格里;分析数据,寻找其中的规律。

③交流与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各小组分析观察记录并进行整理,与其他小组交流。

小组共同参与,成员之间协商进行。

【参考询问要点】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用测量工具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所得到的事实与证据,使我们知道太阳的高度变化能带影子的长短不同和气温的变化。

如,我们发现了哪些太阳和影子以及气温之间的变化规律?

我们可以借助哪些工具帮助自己获得太阳和影子以及气温之间的变化规律?

【应变参考】

对缺乏生活经验的学生,还可以先以“测量太阳高度的活动”为例,进行适当的引导,再放开让学生进行测量影子长短和气温变化等活动。

对活动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把“测量太阳高度的活动、测量影子长短和气温变化等活动”合并起进行。

有关太阳的资料

太阳是一个又热又亮的球,是整个太阳系光和热的泉。

在九大行星中,地球离太阳较近。

阳光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从太阳射到地球需要8分多钟。

由于它的光和热,造就了地球上极为丰富多彩的生物界。

太阳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泉。

自然界中的煤、石油、天然气等所含的燃料能,还有水能、风能、潮汐能等等,这些能量中的大部分都于太阳的光和热,不过,这些都是间接地利用太阳能。

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在遥远的古代就已经开始了。

但是在工农业生产中,大规模的利用太阳能的历史才不过三十年左右,尤其是近十几年严重的能危机和环境污染,使人们更加重视太阳能的利用了。

太阳以光辐射的方式不断地放出大量的光和热。

据估计,每秒钟到达地面的太阳能大约有八十亿千瓦,相当于现在全世界发电量的几万倍。

因此,太阳能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种巨大的天然能.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位置适中,有丰富的太阳能资。

全国三分之二的面积全年日照在两千小时到三千小时,日照强度比较高。

比如西安地区,每年平均日照达2700小时左右,太阳日照强度每年每平方米大约为140万大卡,每平方米面积每年得到的太阳能量相当于200公斤标准煤。

因此,我国利用太阳能的自然条是比较好的。

太阳能的利用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光利用,二是热利用。

光利用,就是把太阳的光直接转变成电能,也叫光电转换。

目前使用比较多的光电转换电池有硅电池、硫化镉电池和砷化镓电池等。

它们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敏效应,直接把太阳光转变成电能的。

只要有太阳照射,就可以不断地发电,因此使用起非常方便,尤其在用电量不大、供应条比较困难的地方,更能显示出太阳能的优越性。

光电池最初主要应用在空间人造卫星上,现在已逐渐应用于地面和海洋。

热利用。

太阳能热利用范围很广,已从人民生活发展到工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干燥器等方面。

 

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

《生活中的机械》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

本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

“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

由《机械是什么》、《制造平衡》、《我能撬起地球》、《我的滑轮》四组综合性探究活动组成。

(见表—1)

科学尊重事实,注重证据,实事求是。

而科学探究活动往往需要恰当地使用工具帮助我们了解感官所不及的事物或现象,因此本单元培养学生借助天平、杠杆和滑轮等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数据是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