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实验报告记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34707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3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实验报告记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实验报告记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实验报告记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实验报告记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实验报告记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实验报告记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实验报告记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实验报告记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实验报告记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实验报告记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实验报告记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实验报告记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实验报告记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实验报告记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实验报告记录.docx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实验报告记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实验报告记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实验报告记录.docx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实验报告记录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

日期: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邻苯二甲酸酯

1553607胡艺蕾

实验时间:

2017年4月1日实验温度:

19.0C

、实验目的

1、了解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

2、对邻苯二甲酸酯进行分离和测定。

3、探究不同流动相及不同流动相比例对流速、柱压、保留时间及分离度的影响。

4、了解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1、实验采用的反相液固吸附色谱法,其分离机理是:

当流动相通过吸附剂时,在吸附剂(固体相)表面发生了溶质分子取代吸附剂上的溶剂分子的吸附作用。

固体相为非极性分子,如十八烷基键合相,流动相为极性分子。

2、组分分子与吸附剂之间作用力的强弱决定它的保留时间。

溶质分子官能团的性质和分子结构的空间效应都会影响其出峰的顺序。

本次实验为邻苯二甲酸酯,其分子官能团都相同,

但由于DMP其官能团相邻的烷基较小,导致其保留值最小,因此出峰顺序为:

DMP(邻苯二

甲酸二甲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3、在吸附色谱中,流动相的洗脱能力与溶剂的极性有关,极性越大,洗脱强度也越大。

本次实验使用的三个流动相的极性大小为:

水>乙腈>甲醇。

通常选择二元混合溶剂作为流动相。

R:

4、定量分析中,定量峰与其他峰之间的分离程度称为分离度

 

通常用塔板数n来描述色谱的柱效: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仪器

Agilent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

 

脱气机:

真空室内半透膜管路,对流动相进行脱气四元泵:

二元泵各控制一种溶剂

可设置的流速范围:

0.001-10mL/min0.001mL/min步进

UV检测器:

用于检测通过样品后的紫外光

类型:

双光束光路设计

光源:

氘灯波长范围:

190-600nm

手动进样器:

进样20L

色谱柱:

填料

汁八烷(适合中性、弱酸碱)

4.6

x100mm,3.51m

2、试剂

流动相:

纯水、

甲醇、乙腈

样品:

DMP、DEPDBP

四、实验步骤

1、开启电脑,开启脱气机、泵、检测器等的电源,启动软件。

2、预先脱气(直到导管中无气泡),设定波长:

220nm。

3、设定流速、流动相比例等参数,选择合适的流动相。

“INJECT。

4、进样阀柄置于“LOAD',进样针用乙醇洗涤2-3次,取样,进样,将进样阀扳至

5、保存并处理数据。

五、实验结果

1.00ml/min

1、样品:

DMP1:

20水溶液201L流动相的比例为:

高纯水:

30%乙腈:

70%流速:

'□3

5

30%乙腈:

70%流速:

1.00ml/min

3、样品:

DMP1:

20

L流动相的比例为:

高纯水

卩L流动相的比例为:

高纯水:

30%乙腈:

70%流速:

1.00ml/min

2、样品:

DMP1:

10水溶液20卩

峰f呆留时间

类型

II■―1

峰賣[min]

——————III

峰Ifti枳[jnAU*s|

WWW士II

(mAUj

1

峰商积

——.=1

t

[min|

II三三三»W

1

1

0・900

BV

||

0.0904

1

73.02935

1

11-6&934

1

5.5497

2

1.O5&

W

0.1905

59.15406

4-200LB

4.4938

3

1,460

W

0+08T4

1110,66235

101.60928

B4M01S

4

1・664

VB

0.0750

19,02767

3.67077

1.4460

5

1.954

BB

0.0701

54.06697

11-99310

4.10B8

峰保宙时问案里

峰面积

MH師秋

[mln]

[m£n)

(niAUs)

1

——1

1i

1-

•—

1

0.519

BV

S5.1B733

a_7135»

i.22-1:

|

2

1.113

W

0.1915

26S13S4

2.22521

1.0»42

3

1,472

W

o^asso

22£8.75055

341,44781

4

1-670

VB

0-0726

34,50-162

6.95740

1.4113

65.19249

m汁】2

水溶液10

 

 

峰保留时间类型

#[min]

_11h

峰宽[min]

峰面积trrAU^sJ

1

[mAU]

峰面积

11I

1911BV

|~

0.0987

1

41,88142

5<52001

7.0^58

21.073VB

0,1964

46.12571

3.52324

7.9094

3L.4573V

0.058L

449.

1L6.61042

76.

4Lt95LBB

0.06GL

S2.?

3S95

12.33248

3.9624

比较1和2的峰面积和峰高可以发现,在进量一定时,峰面积和峰高与样品的浓度成正比。

比较1和3可发现,在样品浓度相同时,峰面积和峰高与样品的进量成正比。

因此我们可以

得出结论,峰面积和峰高与加入样品的物质的量成正比,这也是液相色谱法进行定量分析的

依据。

对这三组数据画出标准曲线:

2500

标准曲线图

y=1204.9X-129.35•

2000

R2=09989

1500

峰面积

1000

峰高

500

y=151.31X+36.69

R2=0.9976

亠……・—・■…

0

*-

0.00

0.50

1.001.502.00

2.50

由标准曲线可以看出:

峰面积和峰高与样品的量基本成线性关系,且峰面积的相关性比峰高的相关性要高,更适合

用于定量分析。

4、样品:

混合样品1:

10水溶液20卩L流动相的比例为:

高纯水:

30%甲醇:

70%流速:

1.00ml/min

 

峰保雷时㈣类曆

*1窒

[minj

IcrAU)

*

[Biinj

L

1V1

BV

0.D923

ii

125.35835

1

19-M02a

V

Z.418B

2

1.⑷VB

0.0723

4917W9

9.73S0L

a.9»1

3

—9£V

21fi2.QD7SL

337.54473

4】・517Q

4

1.917VB

0.1144

虹.69561

5.55612

S199

5

2.292卫弐

0.1174

5

.90790

3».制吗

&

11+259VB

0,3061

~T邑口P91266

37.GB597

14.4198

计算分离度和塔板数

Ri2=2.292-1.519/(0.0995+0.1174)/2=7.128R23=11.259-2.292/(0.3067+0.1174)/2=42.29

nDMP=16*(1.519/0.0995)A2=3.729E3ndep=16*(2.292/0.1174)a2=6.098E3

ndbp=16*(11.259/0.3067)A2=2.156E4

30%乙腈:

70%流速:

5、样品:

混合样品1:

10水溶液20卩L流动相的比例为:

高纯水:

1.00ml/min

 

1

0.786

EV

.970151

O*4_5丄」

2

0.380

W

Ol0677

2S.07561

5.06304

0.4072

3

0+沂4

VB

0.1176

62t25€5«

7.25262

4

1+462

EV

0.I19D

2曲IJ屈55

2E33.74652

40l4438

5

VB

0*0763

41*6774^

fl.10254

0.7330

6

1+559

EB

0.076^

2325.39429

460.43224

JI.0372

7

0*IE

91.99125

15.

计算分离度和塔板数

Ri2=5.087R23=33.59

nDMP=2.415E3ndep=1.052E4ndbf=2.408E4

6、样品:

混合样品1:

10水溶液20卩L流动相的比例为:

高纯水:

30%乙腈:

70%流速:

0.70ml/min

 

蜂面积

■★简积

t[min1

[min]

[mAU*5]

gU]

%

1------

1IM乎总

•**-11

BV

一—^一—

0.1450

———II

11&*55076

II

11.1261L

―-—1

1.3517

21.52^

w

Q.236S

122.52773

化10Q4L

九49B1

32.

w

0.120&

3370.13291

394.72775

^L.2C53

42,370

VB

a.iD2»

M.HSM

3.18036

0.5959

S

3266-^52^4

501.弭4酸

39.$42弓

«9.004

0,iOS7

125L.B9&4B

94-咖旳

二5”3C45

计算分离度和塔板数

Rdmp=2.781-2.088/(0.1200+0.0993)/2=6.320Rdef=8.004-2.781/(0.0993+0.2087)/2=33.92

nDMP=16*(2.088/0.1200F2=3.633E3ndep=16*(2.781/0.0993)a2=1.255E4

ndbp=16*(8.004/0.2087)a2=2.353E4

7、样品:

混合样品1:

10水溶液20卩L流动相的比例为:

高纯水:

10%乙腈:

90%流速:

1.00ml/min

 

悚宙时问

[min)

H一■F■1

1„1

[minJ

JnAUJ

Il

峰面稅

%

1

I

0.^31

11

&V

1

0.0€O5

1I

35.25003

II

0.5^94

2

1.144

W

0.12OC

2673.7602S

31-J.7Q2C0

41.6740

3

1.329

VB

0.1002

2315.75099

344.70541

36.0939

4

1.115

BV

7左52TD

0.1193

S

2.J20

EV

a.072S

20Z.ODOC5

H.9542

2.412

□-3641

J24PU3B24

17.91184

6e£D92

计算分离度和塔板数

Ri2=1.680R23=9.123

nDMP=1.454E3ndep=2.815E3ndbf=1.353E4

根据上述结果我们可以发现,DMP和DEP的分离度比DEP和DBP的分离度要小。

比较结果4和5可以发现,使用乙腈的保留时间较甲醇短,这说明洗脱能力乙腈>甲醇。

是使用甲醇的分离度较使用乙腈的分离度高。

 

比较结果5和7可以发现,增加二元流动相中乙腈的比例,会使得保留时间缩短,但由于对

DEP和DBP的影响要大于对DMP的影响,因此DMP和DEP的峰发生了重叠,导致分离度下降

六、思考与讨论

1、为什么要预先脱气?

①输液量能够均匀准确,压力波动小;②保留时间及色谱峰面积的重现性会更好;③气泡会

在谱图中出现尖峰,脱气后能使基线稳定;④保护色谱柱,防止填料氧化;

2、为什么使用二元溶液作为流动相?

禾U用不同比例流动相对分离度和出峰时间的影响(往往是相反的作用)进行梯度洗脱。

通过程序设定,不同时间(不同物质)来设定流动相中甲醇和水的比例,既达到较好的分离

度,又能缩短不必要的时间

4、为什么会前伸/拖尾?

1、色谱柱被污染2、样品过载3、样品溶剂过强

5、操作注意:

1•本实验采用紫外来做检测器,由于查阅资料可知邻苯二甲酸酯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220nm

左右,故设定的光波长为220nm,但由于短波长对杂质敏感,220nm图中容易出现小的峰

和波动。

2.实验开始前需要用流动相来冲气泡。

3•用50uL注射器抽取液体时,要保证没有气泡(影响峰的大小和理论含量),同时每次最好

抽取过量再排出液体至20u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