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36202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概论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艺术概论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艺术概论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艺术概论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艺术概论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艺术概论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艺术概论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艺术概论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艺术概论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艺术概论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艺术概论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艺术概论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艺术概论doc.docx

《艺术概论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概论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艺术概论doc.docx

艺术概论doc

1.一般将那种侧重于对外部客观世界的再现和模仿,通过对外部客观世界表达内部主观世界的艺术理论、艺术创作统称为再现论、模仿论和再现性艺术、模仿性艺术。

2.西方阐述艺术再现自然的理论代表有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

亚士解释艺术模仿现实的对象有三种:

现实中已有的,现实中可能有的,现实中应该有的。

3.镜子说:

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是再现论的阐发者和实践者。

他认为艺术家的心灵应该像镜子一样映照自然。

同时,他也并不排斥艺术映照自然时所要达到的理想化。

为了实现“像镜子丝毫不爽地,准确地再现事实”尼德兰的凡爱克发明了“蛋彩画法”

4.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画派”代表是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其代表作是《自由神引导着人民前进》。

5.马克思主义的“典型论”包括:

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

6.康定斯基是居住在慕尼黑的俄国人,是一位地道的神秘主义者。

意在”纯粹精神“抽象画。

《论艺术的精神》表现“视觉音乐”在西方,此书被称为“现代绘画的启示录。

他的名言“色彩直接的影响精神”,“色彩好比琴键。

眼睛好比音槌,心灵仿佛是绷满弦的钢琴,艺术家就是弹琴的手,他有目的的弹奏各个琴键来使人的精神产生各种波澜和反响”。

7.康定斯基是“热抽象”的代表,蒙德里安是“冷抽象”的代表。

8.唐代张璪(zao)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命题。

宋代郭熙“身及山川即取之”的命题。

明代王履“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的命题。

清初的石涛则在他的语录中说到“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收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

9.灵感思维指在艺术创作活动中,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它是在一定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向的顿悟式的思维形式。

10.灵感思维的特征:

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

11.艺术形象是感性和理性统一、主观和客观统一、个性和共性统一。

12.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的代表作有《舞蹈》。

13.东汉的“马踏飞燕”是中国旅游的标志。

14.主体派代表西班牙毕加索《亚威农少女们》《格尔尼卡》

15.文艺复兴著名的三大画家:

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

16.最早的北魏时期雕像的佛像,以麦积山最为典型,即所谓的"秀骨清相"

17.六朝三杰:

魏晋南北朝,陆探微,顾恺之,张僧繇

18.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通称为罗马史诗

19.古希腊著名雕塑阿格桑德罗斯—拉奥孔具有强烈悲剧色彩

20.南齐画家谢赫《古画品录》六法论:

1气韵生动2骨法用笔

21.什么是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产品<1>艺术实践是“独立自在”的活动<2>.艺术作品是“意象”的物态化

22.舞蹈人纹彩陶盆.

23.16世纪,威尼斯画派,乔尔乔内首次用“有风景的人物画”暴风雨预示了独立风景画的萌芽。

24.17世纪,启蒙潮流兴起,卡拉瓦乔实现二度转换,独立静物画出现,为日后立体结构和抽象形式开辟了道路《水果篮》

25.19世纪下半叶,莫奈印象派潮流,开始“光色探秘”。

外光的灿烂炫目,转换了沿袭数百年之久的酱褐色,被现代西方画史誉为一场“色彩革命”。

26..20世纪初,塞尚登上现代绘画平台,确立“色调造型”“体积组合”“几何构成”三大要素。

1906年他辞世后,被推为“现代艺术之父”。

代表作《圣。

维克多山》,打破传统西画焦点透视法,多方位,多视角组合物象——进行构图实验。

变幻远,近景观念,探求深层结构。

这些关键性变革的动因,在于东方意象美学观念西渐。

27.中国艺术的艺术精神的核心——自然论。

“天人统一观”“心物统一观”“神形统一观”“文(形式)质(内容)统一观”

28.王履《华山图册》

29.明朝后期大写意徐渭《墨葡萄图》

30.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燮《题画》《丛竹图》

31.文同《墨竹图》北宋著名画家诗人,以善画竹著称苏轼

32.美术艺术语言主要有:

点、线、面、体、空间、光线、色彩、材质、肌理等,其中点、线、面是描绘塑造形体的最基本元素。

艺术家用它们构成美术艺术形象的骨架。

33.世界三大园林:

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东方园林。

东方园林中有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园林。

34.音乐利用自然的音响作为物质手段,它具有流动性和时间性特征。

其中旋律是音乐表达感情的重要语言之一,它被认为是音乐的灵魂。

35.舞蹈:

是一种动的造型艺术,是用动作“说话”的,其中艺术语言就是“动作”。

这种动作是经过高度美化和规范化,具有严格程序性,具有自身节奏和韵律的动作,由四肢及群体屈伸,滑步,踢腿,跳跃,旋转等动作构成的舞蹈语言加上舞蹈者喜怒哀乐等面部表情,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心理活动,由此传达作品的内涵。

舞蹈本质上更类似音乐:

它宜于偏重表现和抒情,而不宜于强调模拟和再现,而且现实中的舞蹈也总是和音乐联系在一起的,两者可以相互激发与强化。

36.戏剧:

塑造舞台形象的基本表现手段——动作就成了戏剧艺术语言的最核心部分。

37.电影:

表现手段包括镜头、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38.文学:

塑造的形象具有间接性、不确定性、思想性等特点。

39.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体裁。

文学分类:

叙事文学、抒情文学、报告文学。

40.艺术世界是由艺术家、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者三者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

艺术活动由客观事件、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和批评构成,以艺术家为主体。

艺术家就是指具有艺术才能,掌握相应艺术技能,专门从事艺术创作,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来满足人民的精神需要的劳动者总称。

41.艺术家三个特点:

主体性、情感性、创造性。

42.中国的四大石窟:

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

43.作者罗中立父亲

44.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认为艺术受环境、种族、时代影响。

45.我们根据物化结构的不同,把艺术形态划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

.时间艺术,首推音乐,包括文字(诗词)与音乐的综合形式,有时也把文学(诗词)视为时间艺术之一。

空间艺术,首推绘画和雕塑艺术。

建筑作为造型的综合形式,也是一种重要的空间艺术。

46.印像派画家:

马奈、莫奈后印像派画家:

凡高、高更、塞尚

塞尚是现代艺术之父《苹果与橘子》。

凡高《播种》梵高《自画像》《卢昂大教堂》马奈顾恺之《洛神赋》东晋大画家高更《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是谁?

我们到哪里去?

47.列维坦19世纪末最出色的风景画家。

巡回画派代表.情绪风景画。

《弗拉基米尔路列宾《伏尔加河纤夫》

48.米开朗琪罗:

《晨》、《暮》、《昼》、《夜》。

49.时空艺术的舞蹈.中国最早的舞蹈是诗、乐、舞三者的结合。

50.舞蹈艺术的最基本要素是动作。

“动作”(本身由三种元素构成),就是空间,时间,力度三元素。

51.根据形象符号体系的不同,艺术形态可以分为造型艺术、非造型艺术、造型与非造型相协的综合艺术。

52.戏剧:

综合艺术之一依赖演员的二度创作。

53.18世纪德国哲学家谢林曾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后来德国音乐家霍普德曼又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这种说法不仅仅是形容,类比,更重要的是揭示了建筑和音乐相通的或共同的美学特性。

54.表演艺术是戏剧、电影、电视这三种综合型艺术的基础。

55.对戏剧、表演艺术来说,主要是动作。

它是表演艺术的核心。

和表演艺术相比,书法几近于纯抽象艺术。

56.中国书法为什么能够成为艺术品?

一是中国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二是中国字的书写用毛笔。

57.唐代张旭—草书(古诗四贴)

58.书法艺术四要素:

用笔结体意态风神

59.史前雕刻最著名的有法国拉塞尔的持牛角的女裸浮雕和奥地利威林多夫的女裸石雕像,大约产生于三万年以前。

名词解释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是一个艺术家的艺术个性稳定的在作品中表现出的独特艺术面貌、它体现了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

艺术风格是艺术家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衡量艺术作品在艺术上的成败、优劣的重要标准和尺度。

艺术流派:

指在中外艺术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术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很多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所形成的艺术派别,统称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产物。

艺术流派是推动艺术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条件。

审美感觉第一审美感觉是对于感觉自身的感觉。

一般的感觉总是对于某物的感觉,但审美的感觉不同,感觉不是始终指向感觉物,而是指向感觉自身。

第二审美感觉是构造性的感觉。

任何感觉都是感觉自身对于感觉物的一种把握。

但有的感觉偏重于客观性,有的感觉偏重于主观性。

第三审美感觉是整体性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感觉中,人用五官感觉事物的感性特征。

(2)审美理知:

在求索作品呈现的物态化意象的同时,由于理性参与了欣赏活动而推动向深化。

从而获得艺术品内层意蕴的领悟和随之而来的审美愉悦。

当然,这一切仍是以审美对象作品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内涵和精神品格以及动情力为前提的。

同时,作为审美主体的欣赏者也必须付之以相应的精神创造活动。

(3)审美心象,在具有整体性的审美欣赏观照中实现。

审美心象的构成,要求欣赏者借助再创造的想象力、联想力和感情移入,进入艺术境界之中。

审美心象的形成是艺术欣赏活动进入审美高潮的重要标志。

(4)审美共鸣:

共鸣是指审美主体与客体的思想感情契合相通和谐一致的心理现象。

心境共鸣是人类独具的高尚情致的集中表现,也是审美主体在欣赏的创造性活动中所得到的精神报偿。

一、情绪要素审美冲动和审美兴奋二、是创造活动的要素从审美感觉到心象,构成一个整体的审美对象;三、是接受要素,对业已揭示的“纯全内美和谐结构”的知觉。

“意象”:

“意象”是有意的形象和有象的意念的统一。

“意”指的是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创作意图,“象”是具体生活中可以传达意的物像。

“意象"并不是“意'与"象"的简单结合,而是二者经过艺术家的精神加工之后的产物。

“意象"的形成是艺术创作活动的关键环节,是艺术传达的前奏。

1.艺术作品的内容:

一般来说,内容就是艺术家在作品中表达出的创作意图,是社会生活在作品中的能动反映。

艺术作品的内容一般是由具体可感的,自身完整的艺术形象构成的。

2.艺术作品的主题:

概括来说,艺术作品的主题就是艺术作品所反映的一定生活现象的社会意义和艺术家对于这种生活现象的认识、评价与感情态度。

它来源于艺术家对所处环境的感受和体验,是一种极富情感性的认识,是艺术家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反映。

作品的主题不仅仅是抽象的思想观念,而且应当是与生动具体的题材和形象的特殊性密切结合着的,它和艺术家的综合修养程度和生活经验的深度密切相关,是艺术家在提炼题材的过程中,对生活进行了深入的体验与分析的结果。

3.艺术作品的意蕴:

就是艺术作品内涵而外显的一种精神意境或意味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一般来说,艺术作品内容决定形式运用,而形式则反作用于内容。

艺术是一种语言体系:

艺术语言就是用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和体验时运用的独特表现方式和手段,艺术家运用独特的材料工具等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具的美学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就成为艺术语言。

大题

1.什么是表现论?

表现论和再现论对应或相反对,也是表达艺术创作中内部主观世界和外部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的理论。

一般将那种侧重于对内部主观世界的表现,通过内部主观世界间接或曲折地表达外部客观世界的艺术理论、艺术创作统称为表现论或表现艺术。

表现论又有着众多不同的派别和主张。

如作家托尔斯泰—情感,雕刻家罗丹—灵魂,思想,感情和性格,当代美学家苏珊。

朗格—艺术形式与情感表现的关系(艺术是情感的符号),科林伍德(艺术是情感的表现)对艺术形式本身看得并不那样重要,弗洛伊德—以心理分析学为基础。

2.西方现代史论家奥.文杜里,提出“四个跨步”

第一跨步:

16世纪威尼斯画家派,乔尔乔内首次用“有人物的风景画”,转换了“有风景的人物画”。

乔尔乔内的《暴风雨》预示了独立风景画萌芽。

第二跨步:

17世纪启蒙潮流兴起,卡拉瓦乔实现二度转换,独立静物画出现,为日后立体结构和抽象形式开辟了道路。

第三跨步:

19世纪下半叶,莫奈印象派潮流,开始“流光探秘”。

外光的灿烂炫目,转换了沿袭数百年之久的酱褐色,被现代西方画史誉为一场“色彩革命”。

第四跨步:

20世纪初,塞尚登上现代绘画平台,确立“色调造型”、“体积组合”、“几何构造”三大要素。

1906年他辞世后,被推为“现代艺术之父”。

代表作《圣.维克多山》,打破传统西画焦点透视法,多方位、多视角组合物象——进行构图实验,变幻远、近景观念,探求深层结构。

这些关键性变革的动因,在于东方意象美学观念西渐。

P174~175

3.艺术创作的过程是什么?

a,体验生活、加工、改造提炼生活素材。

这主要是因为生活不等于艺术;艺术高于生活且强烈、集中、典型于生活,使他有选择于艺术中。

b,艺术构思:

指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艺术家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

这是艺术创作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特点是:

始终伴随着具体主动的形象;有丰富的情感;有创造性;主动;以及整体和全面。

艺术构思的典型是灵感思维,它的特点是具有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

艺术构思的目的是形成艺术意象。

c,艺术的物化:

简单来说,就是将艺术家的构思成功的进行物化。

4.什么是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主要包括艺术思维,它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

指作家、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大量表象进行高度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形成典型性形象的过程。

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

5.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一是指国家政权及其制定颁布的法律制度,一是指人们的政治的立场和观点,艺术在这两方面都与政治发生联系.从艺术家方面来说,社会生活中的政治内容从来就是艺术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艺术家往往从中取材进行创作.而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有总有一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当他在采用具有政治内涵的题材创作时,不能不表现出自己的政治倾向性来。

虽然各种艺术形式都可以具有政治内容,但政治色彩在文学,戏剧中表现得似乎最为突出也最为普遍。

但是,并非所以的艺术作品都具有政治内容或政治倾向。

不仅以大自然为题材的作品一般不具政治内容,就是以社会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也有大量的并不涉及政治。

从总体上说,艺术不可以脱离政治。

6.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关于自然、社会、人类的的一些根本性问题的思考。

并非只有哲学家才思考哲学问题.事实上每一个普通的正常人都持有一定的哲学观点,区别只在于这些观点是系统的还是零碎的,自觉的还是非自觉的,唯物的还是唯心的,辩证的还是机械的,先进的还是保守的。

艺术家的哲学观点不能不通过其作品流露出来,是某些艺术作品有深刻的哲学性。

哲学提供了看待生活和看待艺术的认识论基础。

哲学进入艺术并不以抽象的理论逻辑形式,而必定是形象意味的哲理,哲理意味的形象对立统一,并且渗透着情感。

7.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科学是人类探索自然和社会奥秘的手段,是求真的学问,他在许多方面与艺术截然不同。

科学以自然和社会为对象艺术的对象时人生,科学以认识为目的,即以揭示自由和社会的客观规律为目的;艺术则不仅仅以认识为目的,他还以审美的态度评价生活和表现情感,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由于艺术与科学的对象和目的不同,因此虽然二者都揭示真理,却不能互相取代,而是互相补充。

科学对艺术的渗透在现代有加强的趋势,审美的因素也愈来愈渗入工业产品的设计之中,并增加了产品的价值。

艺术发生的原因:

实践证明远古人类的意识与生产劳动密不可分,生产劳动是艺术产生的主要原因,艺术最初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生产劳动之中萌发的。

人类通过生产劳动使自己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为艺术的发生准备了生理条件,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造了自己的特殊本质,并将它对象化,从而萌发了审美意识,为艺术的发生准备了心理条件。

艺术的发生是以劳动为主以‘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表演说’为辅,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模仿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氏族的巫术活动’表现说‘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

促使艺术发生的其他原因:

模仿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

这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流行的观点,也是最早的艺术发生学说。

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持这一看法。

游戏说:

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

这种学说最早可追溯到康德(德国著名哲学家)。

他认为“自由”是艺术活动的精髓,正是在这一点上,艺术与游戏相通。

巫术说:

(西方影响最大)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氏族的巫术活动,这曾是西方有关艺术起源最有影响的一种理论。

首创这一理论的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

泰勒(认为原始人的世界观是一种“万物有灵”的观点)。

弗雷泽是这一理论的另一重要代表人物。

表现说:

认为艺术起源一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

持这一理论的人也不少。

较早有雪莱,列。

托尔斯泰,维隆(法国美学家),现代以英国美学家乔治。

科林伍德,美国美学家苏珊。

朗格等为代表。

他们的具体观点虽不尽一致,但都认为表现情感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因而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

艺术作品的属性:

艺术作品的属性可以从其审美属性、商品属性、艺术价值与商品价值来说。

艺术作品的审美属性:

在本质上,艺术作品是审美活动的产物。

之所以这样说,因为它所具有的客观属性能引起人们的审美感受并因此而产生一系列的审美活动。

表现在艺术作品创造了美的新形势——艺术美,这是人类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孕育的智慧结晶。

艺术美是人对现实审美认识的集中表现,艺术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

艺术美是美的高级形态,具有比现实更美更高的审美价值,给人以更强烈的审美感受。

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

是指艺术作品实体或构思等由于社会现实需要衍生出来的经济价值。

所谓商品就是凝结着一般在社会劳动并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因为艺术作品中凝结着艺术家的社会劳动。

这些劳动产品能够满足公众的审美等艺术需求,满足公众需求的过程中就需要公众用自己的劳动或劳动所得即货币交换艺术家的劳动。

由此看来,艺术作品和满足公众生存需要的其他商品有着共性的一面,这就是艺术作品商品属性的根源。

艺术价值与商品价值:

一般来说,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价格基本是成正比的。

但实际生活中艺术价值和作品的价格却并非总是如此。

一个商品的价格是由多种因素影响的,也由于艺术作品本质上具有精神产品的特殊性,它受着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更受到商品交换当下的流行文化和社会各种思想观念和风尚的影响,这也增加了艺术作品价格的不稳定性。

艺术家应具有的素质、能力和修养:

1.先进的世界观和审美观。

先进的世界观、好的审美倾向决定着艺术家正确的创作目的与创作动机,影响着艺术作品的格调和品味。

2.广博的知识,艺术家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及合理的知识结构,人类社会的各类学科和知识都是相通的,艺术家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广泛,越能够从更高、更宽泛及相互联系的角度把握社会和人生,使他们的作品具有更广泛,更全面的艺术表现力。

3.深邃的思想。

伟大的艺术家往往也是思想家,他对人生和社会有着独特的认识和精辟的见解。

能否具有深邃的思想,是衡量一个艺术家修养与素质高下的重要尺度。

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生产既不同于其他形式的精神生产,更不同于人类的物质生产,它具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和特征。

正是这些独特的规律和特征,使得作为艺术生产创造者的艺术家其能力和修养须具备有自身的个性化特点。

第一、艺术家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专业技巧。

第二、艺术家须具备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能力。

第三、艺术家须具有卓越的创造能力和鲜明的创作个性,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从本质上来讲,艺术独特性是艺术生产的一个重要特征。

艺术的生命就在于创造和创新,没有创造,就没有创新,就没有艺术。

第四、艺术家还须具有一定的学识修养和文化修养,以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的广博知识。

艺术家的学识修养和文化修养需要长期勤奋的学习和实践.第五、艺术家的创作需要有相当丰富的生活积累。

一方面,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因而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就显得十分重要,另一方面艺术家本人作为创作主体,总属于一定的民族和时代,它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仅需要从社会生活中汲取创作素材和灵感而且要对社会生活做出判断评价,自觉或不自觉表明自己的倾向和态度,从主观方面折射出和体现出社会生活的影响来。

艺术家总是要把自己的情感、思想、愿望、理想熔铸到艺术形象中,艺术既是再现又是表现,但是艺术家的这种主观表现,同样是以艺术家所处的社会生活实践为依据。

以上便是我对艺术家应具备的能力和修养的理解。

艺术家为什么创新?

创新的内涵?

1创新是社会生活演进的客观要求。

2创新是艺术欣赏者审美需求变化决定的。

3创新是一个艺术家的价值体现所在。

艺术家唯有不断超越,才能避免重复或停滞,才能创造出新颖独特的作品,使其艺术生命长青。

艺术家的创新并非无迹可寻的它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

一般说来就是一个吸收、融合、出新的过程。

首先艺术家应加强知识的积累,从古今中外文化艺术成果中吸取丰富营养,同时增加现实艺术实践中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作为创新的知识储备和表现题材。

艺术创新的内涵:

艺术创新就是超越他人和自己。

艺术创新的内涵在于艺术观念的更新。

为什么说艺术欣赏也是一种创造活动?

在艺术欣赏的整个过程中,欣赏者并非仅仅是消极的反映、接受,而是在积极地参与、投入,在从事着能动的艺术再创造。

所谓“再创造”,是相对于文艺家的艺术创造而言的。

倘若说艺术家从事的是“一度创造”,那么,欣赏者进行的便是“二度创造。

第一,艺术创作不仅产生了艺术品,同时也生产了艺术品的欣赏者。

第二,欣赏者不仅最终实现着艺术品之创造,同时,反过来,欣赏者的需求、趣味、消费能力也构成人类不同历史阶段上的不同艺术价值圈。

艺术的欣赏相对于艺术的创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

其区别和差异性不仅表现在艺术欣赏的创造性首先是凭借艺术作品而发生,所以被称之为“再创造”,其次也表现在艺术欣赏这种再度创造的程序和艺术作品本身的创造程序是相对应又相背反的。

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所能达到的审美认识、审美体验和精神状态有共同性,它区别于推理的、逻辑的科学认识,它不是那样的清晰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而带有一定的直觉的感悟性乃至灵感思维的特征。

什么是艺术欣赏、什么是艺术批评两者之间有什么异同?

艺术欣赏的定义包括人们的感官接触到艺术作品产生审美愉悦:

是对艺术作品的“接受”——感知、体验、理解、想象、再创造等综合心理活动,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通过艺术作品获得精神满足和情感愉悦的审美活动。

艺术评价:

指艺术批评家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观点和批评标准,对艺术现象所作的科学分析和评价。

对象包括一切艺术现象,诸如艺术作品、艺术运动、艺术家的创作以及艺术批评本身等。

其中心是艺术作品。

艺术批评既可以指一种活动,也可以指这种活动的结果。

艺术批评离不开艺术鉴赏,但二者有根本的区别。

区别:

艺术欣赏主要是欣赏者对艺术欣赏对象的审美感受好理解。

艺术欣赏者是凭着自己的主观喜好选择欣赏对象,故具有较强的个人主观喜好特性,而艺术批评则主要侧重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上,对评价对象进行理智的、逻辑的、科学的、客观的鉴别评论,在艺术评价中虽然也有较强的主观性,但它主要针对的是对批评对象的客观判断,不仅是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体验和判断方向,而是无论被批评的对象是否为批评家所喜爱,都要给出公正、客观、具有历史价值的鉴别评估,否则就失去了艺术的价值和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