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全系列学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4390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复习全系列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全系列学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全系列学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全系列学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全系列学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全系列学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全系列学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全系列学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全系列学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全系列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全系列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全系列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全系列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全系列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全系列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全系列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全系列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全系列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全系列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全系列学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复习全系列学案Word下载.docx

《中考文言文复习全系列学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复习全系列学案Word下载.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文言文复习全系列学案Word下载.docx

是,这。

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

6、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

7、弘毅:

宽广,刚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欲,想做的事情。

施,施加。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

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填空。

1、子曰:

“学而时习之,    。

孔子说:

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

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

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子曰:

“见贤思齐焉,      。

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

“三人行,。

,。

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

“ ,可以为师矣。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

“岁寒, 。

”       

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

“其恕乎, 

    ,     。

            

那大概就是“恕”了!

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

“由,诲女知乎!

      是知也。

”  

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

简答理解

.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

学而不厌学而时习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谈学习方法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学而时习之⑨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⑩《论语》的\"

论\"

读lú

n,它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的书。

文中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⑾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曹刿论战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

“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

”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进宫廷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

“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

”庄公说: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说: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祭祀用的猪牛羊、丝织品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

“这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以实情判断。

“这才是(对人民)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个条件去打仗。

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

“(现在)不行。

”齐军擂过三通战鼓后,曹刿说:

“可以击鼓进军啦。

”齐军大败。

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

“还不行。

”(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又登上车前横木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

“可以追击了。

”于是追击齐军。

已经战胜齐军,鲁庄公询问取胜的原因。

鲁刿答道:

“打仗,要靠勇气。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到第三次击鼓时士兵们的勇气已经消失了。

敌方的勇气已经消失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齐是)大国,难以摸清(它的情况),害怕的是有埋伏,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一、指出加点的词的含义

答 案

1、十年春,齐师伐我。

伐:

攻打

2、肉食者鄙。

3、又何间焉?

鄙:

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

间:

参与

4、小惠未 ,

 :

通“遍”,遍及,普遍。

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牺牲:

指猪、牛、羊等。

加:

虚报。

信:

实情。

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

赐福,保佑。

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

案件。

虽:

即使。

8、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可以:

可以凭借

9、既克,公问其故。

克:

战胜

10、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作:

振作。

再:

第二次。

1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测:

估计。

伏:

埋伏。

二、翻译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恩小惠,还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明是不会保佑你的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后,勇气就没有了。

3、夫战,勇气也。

作战,靠的是勇气。

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云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让我跟随你去。

三、回答下列问题。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

4、文中的“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

“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

“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

“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

5、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

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

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

彼竭我盈。

辙乱旗靡。

6、本文的成语是什么?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鼓作气。

7、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充分体现了他审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

《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

  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

3、邹忌讽齐王纳谏

课文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容貌光艳美丽。

有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

“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

”他妻子说:

“您更美,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说:

“我同徐公比,谁美?

”妾说: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

“我和徐公谁美?

”客人说:

“徐公不如您美。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

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不如。

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

“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

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上朝拜见齐威王,说:

“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和身边的亲信,没有不偏爱您的;

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

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说:

“好!

”就下了命令: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上书劝谏我的,可得中等奖赏;

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

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到这种情况,都到齐国来朝见。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一、词语解释

1、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

讽谏。

纳:

接受。

2、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

长,这里指高。

有,“又”。

3、朝服衣冠,窥镜。

服:

穿戴。

窥:

照。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复:

又一次。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明日:

第二天。

孰:

通“熟”,仔细。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

认为·

·

美。

私:

偏爱。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蔽:

爱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

面刺:

当面指责。

9、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

议论。

市朝:

公众场合。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间进:

偶然进谏。

二、翻译下列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丽?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3、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

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第二天,徐公来了,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授给上等奖赏;

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人,传到我的耳中来的,授给下等奖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常断续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了。

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

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

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4、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5、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

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4.出师表

先帝开创统一全国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

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们益州地区贫困衰弱,这真正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时候啊。

但是,侍奉守卫的臣子,在宫廷里不敢稍有懈怠;

忠诚有志的将士,在边境上舍身忘死的作战,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厚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

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扩大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了人们向你忠诚进谏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不同。

如果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及尽忠心办好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

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都是些品德善良诚实、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的人,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下来给予陛下使用。

我认为宫内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询问他们,然后再去施行,这样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正,了解通晓军事,从前试用他的时候,先帝曾称赞他,说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

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全都拿来征询他,就一定能使部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

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起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帝、灵帝的做法感到痛惜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诚,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为期不远了。

我本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田,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谋求在诸侯那里扬名做官。

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自己身份,三次到茅庐来探访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十分感激,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关头奉命出使(东吴),从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接受遗命以来,早晚忧愁叹息,只恐怕先帝的托付不能实现,从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草的地方。

如今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和率领全军将士,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顽的敌人,恢复汉室的基业,回到旧日的都城。

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不保留地向您提出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责成我去讨伐奸贼并取得成效,如果不取得成效,那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来禀告先帝的在天之灵。

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言论,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

陛下也应该亲自多加谋划,向他们询问治国的好道理,明察并采纳正言。

深切地追念先帝的遗诏,(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面对着这篇表文,我涕泪交流,不知说了些什么。

崩殂

死(皇帝)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实在;

盖追先帝殊遇

原来是;

优待,厚遇

以光先帝遗德

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

发扬扩大

陟罚臧否

善恶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显示;

是以先帝简拔

因此

以遗陛下

给予

悉以咨之

都;

询问

亲贤臣,远小人

亲近;

疏远

痛恨于桓灵也

痛心遗憾

躬耕

亲自

猥自枉屈

降低身份

卑鄙: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由是感激

感动,激动

遂许先帝

于是;

答应

二十有一年

通“又”,表余数

夙夜忧叹

早晚

恐托付不效

实现

深入不毛

不长草(的地方)

庶竭驽钝

差不多;

比喻才能平庸

托臣以以讨贼兴复之效

重任

以彰其咎

表明,显扬;

过失

咨诹善道

临表涕零

流下眼泪

句子翻译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家会有司论其刑赏。

如有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以及忠心耿耿做好事的人,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

必能使行和睦,优劣得所。

一定能够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因此我很感激,于是答应先帝愿意为他奔走效劳。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陛下也应自行谋划,以询问(治国的)好道理,考察,采纳正确的意见。

关键问题

本文中诸葛亮主要向刘备提出了哪三条建议?

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课文理解

.诸葛亮《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是: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

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一致。

《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写出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原因的句子是:

亲贤臣,远小人;

亲小人,远贤臣;

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本文中的一句名言: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①开张圣听;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③亲贤臣,远小人。

(或:

第一条建议是广开言路,第二条建议是严明赏罚.第三条建议是亲贤远佞。

)作者反复陈述的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亲贤远佞。

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说郑兴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

5.三峡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

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所以渔歌唱道: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解释

答案

1、重岩叠嶂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2、夏水襄陵

3、乘奔御风

奔:

这里指快跑的马

4、素湍绿潭

湍:

急流的水

5、不见曦月

曦:

阳光,这里指太阳

6、霜旦

下霜的早晨

7、飞漱

冲刷

8、属引凄异

属引:

接连不断

9、或王命急宣

或:

有时

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

11、良多趣味

良:

真,实在

二、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

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1、用原文回答:

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

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

表现春冬清流缓的句子是

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

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

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

衬托“晴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