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六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39352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六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重庆市六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重庆市六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重庆市六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重庆市六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重庆市六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重庆市六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重庆市六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重庆市六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重庆市六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重庆市六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重庆市六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重庆市六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重庆市六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重庆市六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重庆市六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六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重庆市六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六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市六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重庆市六校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重庆市六校2014届高三下学期(5月)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只需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下的方框里。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座右铭一诺千金皴裂jūn抛头露面lù应届毕业yīng

B.综合征既往不咎刨冰bào一哄而散hòng煞有介事shà

C.水龙头瓮声瓮气款识shí横生枝节héng切中要害qiè

D.水蒸气不郎不秀倔强juè长吁短叹xū卓有成效zhuó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马航对这次MH370客机失联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必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待,不能强词夺理推托责任。

B.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C.五部委联合清理整治公路乱收费现象遭到阻碍,被曝光的收费站依旧我行我素,该收的一分不少,该拿的一样不落。

D.老板欠薪,固然有其经营状况不善等多种因素,而且作为用人单位的管理者,理应将保护劳动者权益放在首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让市民更多地呼吸到新鲜空气,全市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限行机动车、管控扬尘、禁止露天烧烤等强制性措施,全面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B.复旦大学研究者近日发布关于曹操家族DNA研究的最新成果,如同当年安阳发现“曹操墓”一样,这一消息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引发热烈讨论。

C.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困难再多再大,越要想方设法努力搞好社区活动,让活动成为激活社区活力的载体,成为邻里之间快乐相识、融洽相处的平台。

D.科幻大片《地心引力》用3D动画特效完成的背景画面,将电影拍摄科技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受到众多影迷的大力推崇,被称为“年度神作”。

4.依次填入下列序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

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烦闷。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①为有头活水②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

姑且闭目一思索,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

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③半亩方塘④中没有天光云影⑤没有头活水,这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A.

B.

C.

”。

——

——

D.

”。

——

——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

怎样读中国书

余英时

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

“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

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

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全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诵,只有“疏”不尽记得,这种工夫今天已不可能。

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

但是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还是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记诵,至少要熟。

近人余嘉锡在他的《四库提要辩证》的序录中说:

“董遇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

百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

”至少我们必须在自己想进行专门研究的范围之内,作这样的努力。

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还是如此。

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做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览了。

博览也须要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的乱翻。

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所谓“一物不知,儒者之耻”,已不合时宜了。

所以我们必须配合着自己的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

博览之书虽不必“三复”,但也还是要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

稍稍熟悉之后,才能“快读”“跳读”。

朱子曾说过:

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越省力,也越越快。

这是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的过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读书要“虚心”,这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不二法门。

朱子说得好:

“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

正如呆人相似,捱捱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

看看去,自然晓得。

”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是最聪明的方法。

我劝青年朋友们暂且不要信今天从西方搬的许多意见,说甚么我们的脑子已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必然带着许多“先入之见”读古人的书,“客观”是不可能的等等昏话。

正因为我们有主观,我们读书时才必须尽最大的可能求“客观的了解”。

事实证明:

不同主观的人,只要“虚心”读书,则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

“虚”和“谦”是分不开的。

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总要先存一点谦逊的心理,不能一开始便狂妄自大。

这是今天许多中国读书人常犯的一种通病,尤以治中国学问的人为甚。

他们往往“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创造”的表现,我想他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去读中国书。

倒不如像鲁迅所说的“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反而更干脆。

不过读外国书也还是要谦逊,也还是不能狂妄自大。

古人当然是可以“批判”的,古书也不是没有漏洞。

朱子说:

“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

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凑。

”读书得见书中的“罅缝”,已是有相当程度以后的事,不是初学便能达得到的境界。

“硬去凿”“先立说,拿古人意凑”却恰恰是今天中国知识界最常见的病状。

有志治中国学问的人应该好好记取朱子这几句话。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

读书的第一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创造力”,能“发前人所未发”。

只有温故才能知新,只有推陈才能出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颠扑不破的关于读书的道理。

(选自《悦读》,2013年第9期,有删节)

5.“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下列说法完全属于朱熹观点的一项是

A.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越省力,也越越快,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B.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

正如呆人相似,捱捱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

看看去,自然晓得。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C.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

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凑。

D.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

读书百遍或许不能够做到,但是反复读多遍一定是不可少的。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代学者戴震堪称“专精”读书的典范,他对十三经,除了“疏”不尽记得外,经文与“注”全都能够背诵下,作者认为现在读书做学问的人必须具备这番基础功夫。

B.作者认为,“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强调读书的第一要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而不是急于横加“批判”。

C.鲁迅的话是反封建思想的激愤之词,作者在此引用并不是非议鲁迅,矛头指向的是那些崇尚西洋、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并认为这是一种“创造”的人。

D.发现古书的漏洞,不是初学者能达到的境界,在没有达到相当程度之后,切不可不尊重原著而对古书中的漏洞“硬去看”;或者“先立说,拿古人意凑”。

7.请根据文意,理解概括作者“读中国书的方法和态度”。

(5分)

三、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士君子取友岂不当自慎哉!

得数贤人,不足匡勷①不逮;得一不肖,生平德行皆失之。

故非确然能辨人之泾渭,则不如不与人见。

然天下无块然独处之人,势不能不出而与人见也。

士君子处此难矣哉!

 

南陵盛此公家故不赀,先世有义声,屋以内多藏书,外多良田。

年十数龄,有声邑里;长,肆力为古文词,虽不中有司尺度,而声名盛。

然是时,此公但闭户读书,固不出与人见也。

后,去而之秣陵,欲尽交东南士,东南士亦愿交此公。

此公以为:

“世且乱,吾当见天子,慷慨言当世事。

彼经生何足语,会求其人于屠狗间。

”于是益散金结客,遂为广陵儿所绐。

是时边事急,广陵儿讽此公出家资,备公家缓急。

久之,事卒不济,而金垂尽。

嗒然②与世无所合,退而返邑里,邑里又嗤笑之。

此公益不复事事,产益落,所为文益不合有司尺度。

侘傺无聊,不数年,病矣。

 

岁在辛未,予自大梁秣陵省家大人。

家大人好此公诗,语亮曰:

“此间有盛此公,工为诗,儿识之。

”亮因以父命往交此公。

明年,此公目病,或不能视。

予窃忧之,讽其勿读书饮酒。

此公曰:

“如是,不如其遂盲也!

”会目病甚,又念母老,乃别予归,意怆然,若不复与予见者。

予私以为予当复见之,孰意遂不复见耶?

 

此公以目久不愈,愈愤激,家益窘乏,无从得医药,于是遂长盲矣。

尝以书寄予大梁,至数千言。

言“子当不长贫贱。

他日拥节江上,取道南陵,魁湖之北,桃之南,予墓在焉。

子当为我书石曰‘盛此公埋骨处’,予愿足矣!

他则子之事也,予何言。

”予得其书,忽忽如失者数日,知此公将不永矣。

不数日,凶问至,予为位哭之。

会予官山东,不能即至秣陵;比至,欲省盛母,会乱甚,又不果行。

乃使掾往慰盛母。

掾归,为予言盛母年且八十,妻倍孝谨。

一老仆,樵以供两孀妇,糠豆不赡,裋褐③不完,败屋数楹,不蔽风雨。

嗟夫天乎!

孰使此公而至此极耶!

予解橐金,复促掾往,赎其田之易人者,佐盛母饘粥。

市石,檄南陵令碑其墓,予自书“盛此公埋骨处”,从其生时请也。

 (节选自清·周亮工《南陵盛此公遗稿序》,有删改)

【注】①匡勷:

纠正;②嗒然:

懊丧的样子;③裋褐:

粗布衣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固不出与人见也           固:

坚决

B.遂为广陵儿所绐                绐:

欺骗

C.若不复与予见者                若:

D.他日拥节江上                 拥:

执持

9.以下六句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南陵盛此公“取友不慎,德行皆失”的一组是

①欲尽交东南士,东南士亦愿交此公

②益散金结客,遂为广陵儿所绐

③嗒然与世无所合,退而返邑里,邑里又嗤笑之

④侘傺无聊,不数年,病矣

⑤无从得医药,于是遂长盲矣

⑥予解橐金,复促掾往,赎其田之易人者,佐盛母饘粥

A.①②④B.②③⑥C.④⑤⑥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盛此公从小在在乡里就有名声,长大之后,虽然写的文章不合官吏的标准,但他的名气却很大。

B.盛此公曾说,这个世道已经乱了,要面见皇帝,正义凛然地发表对现在形势的看法。

C.我在盛此公患眼病后担心他并劝他少看书喝酒,他却断然否定了,认为“如果不读书喝酒,不如就让眼睛瞎了”。

D.本文以盛此公人生由盛及衰,家人因他而遭遇凄惨的经历,告诫世人士“士君子取友岂不当自慎”这个道理。

第Ⅱ卷(共118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得数贤人,不足匡勷不逮;得一不肖,生平德行皆失之。

(4分)

译文:

(2)是时边事急,广陵儿讽此公出家资,备公家缓急。

(3分)

译文:

(3)用斜线(/)给下面划线的文字断句。

(3分)

孔子谓南宫敬叔曰:

“吾闻老聃博学知古,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

(节选自《孔子家语·观周》)

1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春夜喜雨

杜  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  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多少雨?

野塘漫水可回舟。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两位诗人喜爱“春雨”的理由。

(3分)

答:

(2)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相近,但在艺术表现上却有很多不同之处。

你喜欢哪一首?

请自选一个角度略作分析,说说自己偏爱其的理由。

(4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6分)

(1)闾阎扑地,;,青雀黄龙之舳。

(王勃《滕王阁序》)

(2),侣鱼虾而友麋鹿。

,举匏樽以相属。

(苏轼《赤壁赋》)

(3),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

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灵魂曝光

[美国]马克·吐温

①一座叫赫德莱堡的小镇,这个镇里的人向以诚实著称,镇里有位德高望重的理查兹先生。

这天一个陌生人背着一只大口袋去他家,把袋子放在地上说,“请您把它藏好,袋子上系着一张字条,一切都在上面写着。

”说完,陌生人就走了。

理查兹忙解下字条,上面写着:

②“我以前是一个赌徒,有一次我赌输了钱走投无路,在途经贵镇时,有位好心人给了我二十块钱。

后我靠那二十块钱在赌场里发了大财。

我现在想报答那个好心人,可我不知道他是谁,我只记得他曾对我说过的一句话,麻烦您用公开登报的方式帮我寻找,谁要是说得出那句话的内容,谁就是我的恩人,袋里的金币就归他所有。

我把那句话的内容写在袋子里的一个信封里,一个月以后的星期五请贵镇的柏杰士牧师在镇公所进行公证。

③看完,理查兹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但这个念头只在他脑子里一闪而过,最终他还是决定去找本镇报馆的主编柯克斯。

第二天,报纸出了,整个小镇都轰动了。

④这天,邮递员给理查兹夫妇送一封信。

信上写着:

那个给钱的人是已经去世的固德逊,当时他说的是:

“你不是一个坏人,快去悔过自新吧。

”理查兹夫妇兴奋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⑤一个月后的星期五终于到了。

一大早,镇公所坐满了人,柏杰士牧师从袋子里拿出那个信封拆开,朗读道:

“那句话是——你不是一个坏人,快去悔过自新吧。

”接着柏杰士告诉大家,他收到十几封信,每封信都写着:

“你不是一个坏人,快去悔过自新吧。

”接着他一封一封开始念信。

这些信里有银行家宾克顿、报馆主编柯克斯、造币厂老板哈克尼斯等,都是镇里赫赫有名的人物。

人们终于明白,原这是一场贪财的闹剧。

坐在场子里的理查兹夫妇紧张极了,“上帝呀,下一封该轮到我了!

”可是,柏杰士在口袋里摸了半天,说:

“没有信了。

”理查兹夫妇听到这句话愣住了。

⑥柏杰士从钱袋里捧出一把金币看了看,突然惊讶地说:

“上帝,这全是镀黄的铅饼!

这里还有一张字条。

”说着,他展开字条,念道:

赫德莱堡的公民们,其实根本没有什么二十块钱和金币。

有一天我路过你们这里,受到了你们的侮辱。

因此我故意设了这个圈套,让你们镇里最有名望的人都出丑。

柏杰士不由地低下头,说:

“他赢了,他的那袋假金币把我们全镇的人都打败了!

⑦“不,有一个人他没有打败,那就是理查兹先生。

”说话的人话音刚落,赫德莱堡的人一起高叫起:

“理查兹万岁,万岁理查兹!

”理查兹夫妇得到这样的荣誉后,反而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这天,柏杰士托人送一封信。

理查兹赶忙关上房门,拆开信一看:

“⑧那一天我是存心救你,你的信我并没有丢失。

我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报答你曾经挽救过我的名誉。

我是一个知恩必报的人。

柏杰士”

⑨理查兹看完这封信,顿觉天旋地转,他想,完了,自己的把柄落在了柏杰士的手里。

从此,理查兹夫妇时刻经受着悔恨和怕事情败露的双重折磨,不久就患了重病去世了。

14.“理查兹脑子里闪过”的“念头”是什么?

为什么“这个念头一闪而过”?

(2分)

答:

15.这篇小说情节的跌宕,引人入胜是靠悬念的设置完成的。

请具体找出并说说它的效果。

(6分)

答:

16.“柏杰士牧师”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怎样的作用?

(4分)

答:

17.小说具有极强的讽刺性,请自选两例作简要赏析。

(4分)

答:

18.对于小说的结尾第⑨段,你认为有无必要保留?

请结合小说内容多角度探究。

(7分)

答:

六、(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9.将下面的句子按顺序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

(4分,只填序号)

①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其掌握,腾出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新的创造

②而每个人都是其中搭行一段的乘客

③作为欢迎我们的礼物,也是交班的嘱托

④人类社会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我们常将它比作历史长河

⑤有了这根接力魔棒,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某一学科积几千年而有的成果

⑥每当我们上船之时,前人就将他们的一切发现和创造,浓缩在书本中

答:

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字数在20字以内。

(4分)

微软WindowsXP停止服务正在倒计时,不过,中国2亿XP系统用户终于可以放下自己的担忧了,微软中国在其官方微博宣布,已经安装XP的电脑仍然可以在4月8日以后使用。

微软将与包括腾讯在内的国内领先互联网安全及防病毒厂商密切合作,为中国全部使用XP的用户,继续提供独有的安全保护。

微软在微博中表示:

数据显示,70%的中国XP用户,在过去13年中没有选择使用微软定期推送的安全保护服务,对于大部分用户说,XP退休带的影响有限。

尽管在停止更新之后,XP系统仍可工作,但可能更容易受到安全风险与病毒的攻击。

微软最新发布的《微软安全情报报告》指出:

XP在没有更新的情况下,其病毒感染几率是Win8的6倍。

对此,微软建议“尽快升级到Windows7或Windows8操作系统”。

答: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话题写两个句子,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

(4分)

示例:

你是一棵树,你以挺拔的形象,印刻在路人的心田,站立出一种坚强的意志。

七、写作(本大题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一位商人声称,自己设计了一座精妙绝伦的迷宫,凡闯过迷宫的人,就可以获得万元奖金。

于是闯迷宫的人蜂拥而至,但无一例外地被困其中,最后只好无奈地放弃,他们的脸上都写满了运气不济的抱怨和沮丧。

一天,了一位工程师,他不是为了奖金而,只是为了揭开迷宫的秘密。

他经过反复观察和测量,绘制出一份地图,最后宣布了一个惊人的结果,这座迷宫的入口其实就是它的出口。

面对那些自以为被欺骗而愤怒的人,商人说:

“其实,你们应该考虑,是什么把你们困在了迷宫中。

这座迷宫其实就是一面镜子,它可以照出你内心的目标、方向和欲望。

其实,你们直到现在也还没有走出心灵的迷宫。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六校”高2014级三诊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答案】B【解析】A项中“皴裂”的“皴”应读“cūn”;C项中“款识”的“识”应为“zhì”;D项中“倔强”的“倔”应读“jué”。

2答案C(A.“推托”表示推辞、借故拒绝,此处应用“推脱”表示推卸、不承担B.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前面的“从根本上”语义重复C.我行我素:

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还是照我本的一套去做。

D项“而且”表示递进,应改为“但是”。

3.B(A. 成分残缺,可在“限行机动车”前加上“采取”。

 C. 结构混乱,混杂了“再……也……”和“越……越……”两种格式,见选修《语言文字应用》P90相关表述。

D. 搭配不当,将“完成的”中的“的”删去。

) 

4.【答案】A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5.C(A“这是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的过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是作者的体会;B“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出自苏轼的《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D是余嘉锡对汉代学者董遇读书方法的看法,不是朱熹的言论。

6.A(“作者认为现在读书做学问的人必须具备这番基础功夫”有误,从原文看,知识爆炸的现在,这种功夫今天已不可能。

7.方法:

“专精”阅读,就是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功夫,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全部背诵,但至少“三复”,达到“熟”的程度。

“博览”是在“专精”的基础上的扩展阅读,必须配合着自己的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要有目的地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

态度:

作者认为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要有“谦逊”的态度,不是不能批判,是不要一开始便狂妄自大,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8.C(若:

好像) 

9.D(①讲盛此公喜欢结交东南名士,而东南名士也愿意同他结交;⑥“我”作为盛此公的朋友对他的家人给予的帮助。

10.B(“这个世道已经乱了”错,原文是“世且乱”,“且”是“将要”的意思。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

(1)①得几个道德学问高的人做朋友,不一定能够帮助弥补不足、纠正过错;得一个不成材不正派的人做朋友,一辈子的德行事业就全完了。

(4分)

②当时边界军情紧急,那个广陵人就劝说盛此公拿出家产,预备着国家发生危急时有急用。

(3分)

11.

(2)孔子谓南宫敬叔曰:

“吾闻老聃博学知古,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

”(节选自《孔子家语·观周》)(2处1分;共3分)

【参考译文】孔子对南宫敬叔说:

“我听说老子博古通今,通晓礼乐的起,明白道德的归属,那么他就是我的老师,现在我要到他那里去。

”南宫敬叔和孔子一起到了周国。

孔子向老子询问礼,向苌弘询问乐。

12.

(1).杜诗:

(a)春雨得及时;             (b)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

周诗:

(a)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      (b)春雨水量可观。

(2).杜诗要点:

(a)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节”)

(b)借助拟人修辞塑造形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展开想象,寄托情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d)虚实结合,富于变化(以时间为线,眼见与想象相结合)

(e)言有尽而意无穷(由“红湿”“花重”联想到春雨滋润万物。

)(答三点给满分)

周诗要点:

(a)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全诗不见一个“喜”字)

(b)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耕人”“花”“鸥”的作用)

(c)结构布局的变化性(先言他物,侧面表现,后见主体,正面突出“春雨”,前后呼应,彼此补充。

13.(6分,每句1分)

(1)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

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⑶忽魂悸以魄动。

失向之烟霞。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14.不去登报寻找“好心人”,自己吞没袋里的金币;想到自己是以诚实著称,是德高望重的,这一手法过于低劣。

(2分。

意思符合即可)

15.①、德高望重”的理查兹收到陌生人的一袋金币和信件,该怎样处理?

②、公证这天,哪个“好心人”能得到这袋金币?

③、柏杰士为什么不宣读理查兹的信?

④、理查兹夫妇保住荣誉后会怎样?

(4分)悬念的破解既出人意料,又符合情理。

这样的情节设置,不但吸引读者阅读,而且有助于表达主题。

(2分)

16.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通过写请柏杰士公证,柏杰士读信和故意隐瞒理查兹的信以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