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理论导论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39867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理论导论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闻理论导论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闻理论导论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闻理论导论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闻理论导论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新闻理论导论复习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新闻理论导论复习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新闻理论导论复习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新闻理论导论复习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新闻理论导论复习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新闻理论导论复习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新闻理论导论复习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新闻理论导论复习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新闻理论导论复习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新闻理论导论复习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新闻理论导论复习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新闻理论导论复习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新闻理论导论复习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新闻理论导论复习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新闻理论导论复习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理论导论复习重点.docx

《新闻理论导论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理论导论复习重点.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闻理论导论复习重点.docx

新闻理论导论复习重点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讲义

纲目梳理:

第1章新闻传播行为(行为和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学对新闻起源的认识新闻传播的特点)

第2章新闻传播者(角色定位角色规定角色权利角色责任对其教育和培养)

第3章内容(事实、信息和新闻信息价值传递和新闻价值符号和新闻信息符号选择和新闻选择)

第4章传播过程(新闻信息传播过程单向传递和双向传递)

第5章传播要求(真实全面公正客观快捷)

第6章新闻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新闻传播媒介新闻传播媒介的功能媒介文化和新闻文化)

第7章新闻传播事业(媒介组织和新传事业新闻传播事业的性质和功能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的特征和方针新闻传播事业的责任和义务)

第8章受众(角色定位接受心理机制权利和义务)

第9章新闻传播效果(新闻传播效果的构成和类型传播者和新闻传播效果信息、信息传递和新闻传播效果传播环境、受众和新闻传播效果)

第10章新闻传播调控(新闻传播有机运行的前提新闻自由新闻传播的调控)

绪论

作为理论新闻传播学,本书的任务是沿着拉斯韦尔5W公式指明的方向,找出新闻传播各个子系统的位置、功能和相互间关系。

而由于人类实际的传播活动早于所谓新闻活动,对于一般传播规律的研究也早于对新闻规律的研究。

所以,理论新闻传播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也在于传播。

把称呼了数十年的“新闻学”改称“新闻传播学”,是对学科研究实质的回归。

M新闻传播学是研究人类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事业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分为理论、应用、历史三个方面。

本书研究的则是新闻传播学的理论基础、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有何意义?

1驾驭规律,在新闻传播实践中能动的运用规律,指导实践;

2提高新闻实践经验总结和研究新闻规律的能力;

3理论新闻传播学是以基础理论性为特色的学科,是应用新文学和历史新闻学的先修课。

(比如,七分采三分写的办法可以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来解释)

总之,由于总结了根本性的规律,理论新闻传播学可以对新闻传播实践及史学研究给予深刻的理论指导。

J学习理论新闻传播学要掌握那些方法?

1熟读马列主义经典着作,以马列主义的科学规律和方法,作为社会主义新闻传播学的基石,指导新闻传播基础理论的研究,并将之付诸新闻实践;

2对于资本主义所创造的新闻传播制度、文化、观点、理论,要批判性的吸收,既不能完全吸收,不加鉴别;也不能一概否定,一鞭打死,由资本主义新闻界孜孜以求后,创造的合理的东西,吸收利用,未尝不可;

3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做法,把新闻传播实践活动和新闻传播学理论探讨结合起来,学好理论新闻传播学。

4科学抽象、理性思维5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规范新闻传播质量6采用政治——经济——文化——新闻综合考量的方法。

第1章新闻传播行为(一般章节,阅读、理解为主)

人的行为是思想支配的外在表现,都是有目的的,是在动机的指引下产生的目的性、指向性活动。

需要产生动机,动机产生行为,行为都是有目的的,目的反过来成为需要。

一切动机性行为都有两个特点:

动因和目标。

都希望达到自己希望的目标和效果。

*勒温公式:

B=f(P·E)行为是人体和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或者说行为是人体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综合效应”。

人总是在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体作用于环境,环境也影响人,千百年来,新闻传播活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M需要即由于生命处于缺乏状态而产生的自动平衡倾向和择取倾向。

人类既有生理需要,又有精神需要。

马斯洛的人类需求金字塔(好几本书都出现过非常重要)生存——安全——自尊——情感——求知——审美——自我实现(无论哪个级别需要的完成都离不开交往“单是社会接触就可以引起特有的竞争心和精力振奋”)马恩:

人类的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往往来自生存的需求;需要往往来自于生产或以生产为基础的情况。

J历史唯物论对于新闻起源的观点是什么?

(理解,关于新闻起源与本源的问题,是研究新闻学的起点)

新闻传播行为起源于人类社会化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活动实践的需要,这种需要是人类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

M社会化指个人通过社会实践学习知识和技能,并被诱导着适应其所在社会的活动规范,使自己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

人类交往的社会化程度越高,新闻传播就越不可或缺,并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西方新文学中新闻传播行为起源于“新闻欲”的观点,对于近代我国的新闻学者有着明显影响。

如任白涛、刘元钊等,刘元钊曾将婴儿的啼哭声比作“欲使人知道”的新闻欲,此外还有“欲知道”、“欲被人知道”的愿望。

一些资产阶级新闻学者将新闻起源定位在“群居性”和“好奇心”,乍看来颇有道理,但其实没有看到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之所以有“群居性”和“好奇心”,是因为生存的需要,是因为需要不同个体结合起来,抵御自然灾害、抗击猛兽侵袭等,也正因为有了生存需要,才有欲望了解自己身边相关的信息。

“人的交往活动,是人类生命存在的组成部分,人的本质是真正的社会关系”。

总之,用好奇心、群居来说明新闻的起源,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J新闻传播有哪些特点?

(09年名词解释,需理解记忆,可能会涉及名词解释、简答)

1陈述事实(5W1H)2具有新意3报道及时4公开传播(与领导指示、小道消息区分开)

关于新闻定义的莫衷一是,反映了唯物主义新闻学和唯心主义新闻学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新闻传播的特征把握还不一致。

资产阶级“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定义尽管很荒诞,但并非完全没有可取之处,至少说出了新闻要求新、求异,一杯白水成不了新闻。

在没有找到更好的定义之前,我们认为陆定一的“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最为贴切,简洁。

第2章新闻传播者(一般章节,阅读、理解为主)

M社会角色指人们在特定的社会和团体中占有的身份和地位。

(社会角色这个概念由社会心理学家GH米德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并引入社会心理学。

现在被广泛用来论证个体心理、活动和社会规范之间的关系)

J角色学习(角色社会化)过程有哪些特征?

社会强制性(环境的力量)个体能动性(主题的选择性和能动性)学习终身性(窍门一些关于主客观、精神物质、认识等抽象问题可以用马哲中自己非常熟悉的东西作答尽管可能不完整但保证正确因为不少教授的思路也是按着辩证法来走的)

M角色期待:

群体中多数人希望处在某种地位的人有某种应有的行为方式,就是所谓的角色期待。

然而须知,一个人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时,不同的人会对他有不同的角色期待,这可能使他无所适从,左右为难。

J人们对新闻记者的角色期待有哪些方面?

信息流通的动力意见交流的桥梁监督权力的镜鉴社会民众的教师

J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征有哪些?

(未直接出过题目,但需理解记忆,基本上只有出简答的可能)

1思维敏捷视野开阔及时了解情况变动

2以独特的新闻手段向公众报道第一手资料

3担任社会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完成对社会公众的教育

4代表自己的阶级利益和阶级观点巧妙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

5倚马可待下笔成章的写作能力

6对各种先进技术手段的运用

7由于新闻工作者整天并不直接接触生产劳动实践,也不像政府机关的专业调研人员那样长期关注某一现象,也不像学者那样对某一问题长期研究,往往会导致报道不够深入、全面、客观。

诚如恩格斯所言:

“浮光掠影”。

8新闻传播工作是创造性的,又是全天候的工作,新闻传播和实际、政治、群众、社会联系都最紧密,新闻工作者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社会活动家。

M角色行为指的是担任一定社会角色的人的实际行为,受社会文化、习俗、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角色行为和大家期待的“指定角色”是有区别的,一个是实际的行为,一个是被期望的行为,两者经常不同。

角色规定是对扮演某种角色的资格、条件和行为规范,并为该角色群体所认同的共识。

角色规范是角色规定的一部分,是角色群体对角色所要求标准的共识,是对角色群内人的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自我执行。

M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规定包括素质修养和行为规范,新闻传播者的素质指的是新闻传播者在工作的实践过程中,为了实现和完成自身的目标和任务而应该掌握和具有的特点、专长和能力。

(定义的窍门:

近义动词重复)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基本素质、四项基本原则、热爱人民、坚持真理、深入群众)和业务素质(社会活动能力、调查研究基本功、新闻敏感、文字表达能力、现代采编技术)

J新闻传播者的修养包括哪些方面?

(未直接出过题目,但需理解记忆,基本上只有出简答的可能)新闻工作者的修养指的是新闻传播者在工作实践的过程中,经过长期的锻炼和培养,在思想理论、道德规范、知识技能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

1理论水平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水平,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理论的水平,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

2知识修养指的是杂和专的统一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包括文史哲、经法政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3道德规范包括新闻传播者和事实的关系、和群众的关系、和同事的关系,社会主义新闻传播者道德规范的内容主要有:

社会责任、报道的真实全面、客观公正、遵纪守法、增进友好(主要指国际报道)、廉洁奉公、团结协作。

M社会责任指的是扮演某一角色的个人或角色群体,对角色关系中其他角色和角色群体所承担的法律、道德责任和社会义务。

M道德责任也称道义责任,及角色接受社会上的道德评价,实行道义自我评价,接受舆论的道德评判。

J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责任有哪些?

(未直接出过题目,但需理解记忆,基本上只有出简答的可能)1在新闻采集过程中,要注意受传者的需求。

满足受传者需求,并合理引导社会需求;

2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要巧妙把关,正确加工,合理选择,使新闻调控机关、受传者、传播着自身“三满意”

3在信息反馈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接受反馈过来的信息,做好信息传播的后续工作,调整后继传播行为。

J《出版管理条例》和《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中关于传播者的法律责任的规定有哪些?

1出版管理条例(包括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包含的禁止传播的内容包括有:

违反宪法基本原则的,威胁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威胁国家安全的,泄露国家机密的,煽动民族分裂、宗教矛盾、挑衅的,宣传淫秽、色情、暴力内容的,诽谤或侮辱他人的,法律规定其他禁止的内容的,

2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和上述大致,威胁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威胁国家安全的;泄露国家机密的;煽动民族分裂、宗教矛盾的;传播淫秽、暴力、犯罪等信息的;诽谤或屈辱他人的,法律规定的其他禁止内容。

3新闻侵权涉及的内容往往有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等;另外还有版权,着作权;

4对于新闻传播者和所在单位在法律权利、责任的分配问题,将在《新闻传播事业》一章中详细论述。

M新闻传播者的权利。

(09年简答,需理解记忆,可能会涉及名词解释或简答,需仔细理解记忆本章第四节“新闻传播者的角色权利”一节,重点记忆知察权、编辑权、传播权、监督批评权、秘匿权,这几个“权利”都可能单独出名词解释)

包括一般权利和职业权利,一般权利指的是新闻传播者同一般公民一样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职业权利包括知察权(20世纪60年代以来,知察权不再被视为新闻记者独有的权利,而是社会公众普遍享有的权利),编辑权,传播权,监督批评权,着作权(是知识产权的一部分,包括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精神权利指发表权、署名权、身份权、修改权、完整权、收回权;经济权利指自己或授权他人从作品中获取经济利益的权利),秘匿权(指不公开提供消息或线索的人员的身份和姓名的权利),人身安全权。

在党的机关报工作的人员还要受党的政策、章程、方针的指导。

J新闻传播者的责任和权力、自律和他律的关系是怎样的?

1新闻传播者是新闻信息传播中最积极、最活跃的部分,他们身上担负着历史使命和责任,要对国家负责、民族负责、社会负责、每位民众负责,否则就胜任不了肩上的责任和使命,也没有资格享有各项新闻工作者专有的职业权利;

2M在享有各项权力的同时,新闻工作者的工作实践中还担负着法律责任,,即自己的各项活动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执行,这种通过法律来制约新闻传播活动的方式,成为“他律”。

3在民主社会,自律和他律是统一的。

他律,即通过法律、道德监督等途径进行约束,是第一位的;而自身的规范、约束,同样不可或缺。

J教育的来源有三个:

正规新闻院校培养,从毕业生中选取;师带徒,资深记者手把手培养;从一般高校毕业生中选取,短期培训后上岗。

美国是当今职业新闻教育的开端。

建国后,我国新闻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M新闻终身教育,又称新闻继续教育,指新闻工作者在结束学校教育后在各个阶段不断接受社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过程。

新闻社会教育是指对新闻传播者实施的新闻知识教育,目的是让其了解更多的新闻传播知识,增强使用新闻传播媒介的能力,并主动地参与新闻传播活动。

第3章新闻传播的内容(重点章节,需熟读)

M事实事件的真实情况,包括事物、事件、事态,即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和动态。

在新闻传播中,也指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事情和变异动向。

有人把事实理解为新闻传播理论的逻辑起点,也是不无道理的。

陆定一:

“唯物论者认为,新闻的本源乃是物质的东西,乃是事实。

也就是人类每天在于自然界斗争中和社会斗争中发生的事情。

总之,在新闻本源问题上,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务上都坚持唯物主义新闻观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反面例子有:

事实为政治服务,预发性新闻)

M信息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相互反应的运动过程,以及对这种存在方式和运动过程的陈述。

由此可以看出,新闻传播活动的实质是新闻信息的传受活动,新闻信息才是新闻传播活动的本质规定。

M新闻传播活动所传播的信息,是信息世界中很小的一部分信息,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即所谓新闻信息。

M用事实说话(重点概念,10年简答,还可能涉及名词解释,需重点理解记忆):

即在真实地记录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和表述,巧妙地表达传播者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报道原则和报道方法。

善于用事实说话,是记者成熟的标志,会说话的事实,往往比记者的论述更含蓄,更有说服力。

M新闻价值(04、08简答,09名词解释,巨重点概念,也是新闻传播领域的核心概念之一,需深度理解记忆)是指事实所包含的满足社会需求的特殊要素的总和,它是一种客观存在,是指新闻事件本身所含的具有价值的各种要素。

新闻价值包含的有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娱乐性。

(注意新闻价值和新闻传播价值不是一个概念,新闻价值在传播过程中体现出了多元价值,除新闻价值外,还有信息价值、宣传价值、审美价值、知识价值等)宣传价值可分为政治要素、逻辑性要素、情感性要素;审美价值主要在文体、写作、编排中体现。

 

M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的要素,声音、语言、文字、表情、姿态、手势等都是符号,符号的含义具有确定性。

交流双方共同的意义空间是符号存在的前提,符号是个别经验抽象的产物。

(符号是个别经验抽象的产物,可以用“梯子概念来表述”,,科学上的奶牛——我们看到的奶牛——贝茜——奶牛——牲畜——农场财产——有交换价值的东西——财富)

抽象之梯是通过观察和积累形成的。

另外注意信号和符号在传播学中的区别,信号是自然界共有的,符号则是人类独有的,信号是低级的,意义简单的表意工具,符号是高级的,意义复杂的表意工具。

广义的符号语言包括声音、图像、语言、文字、体姿、手势、表情等,狭义符号语言仅包括图像和实物符号。

新闻信息传播中的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前者包括话语和文字,后者包括图片、视频、音响等。

M系统是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事物和过程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作用的统一体。

M各种系统有不同的组织过程,如果在组织的过程中,只是组织内的事物和变量起了作用,而没有组织以外的事物或变量的力量进行干预,那么这样形成的系统就叫自组织系统。

M新闻选择(06名词解释、11年简答,重点概念,可能涉及名词解释、简答,需理解记忆)指在一定的传播环境下,对新闻事实和新闻作品进行衡量和取舍。

*在传播过程中,选择对传播者意味着把关,因此传播者也叫把关人;对于受者来说,传播意味着满足。

因此受众选择的或然率=得到的保证/费力的程度(由施拉姆提出)

J在我国,新闻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新闻选择要受到传播环境和传播控制的制约,在我国新闻选择要考虑的因素有:

1党性原则和党的组织纪律方针2法律法规3社会主导价值观4本媒介的风格

5社会道德规范和价值评判标准6新闻价值7行业规范8相关媒介的选择惯例

随着传播者经验的积累,新闻选择也会更加科学和和谐。

第四章新闻传播过程(一般章节,阅读理解)

1静态考察新闻传播过程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事实——传播者——受传者

(要注意凭空滥造的事实最重要受到惩罚和唾弃受传者是真正的“上帝”)

2动态考察新闻传播过程要看到传播过程是受主管部门或老板控制的而且不是A——B一次性完成的,受传者也不是只通过一种媒介获得信息的,受传者和传播者的角色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转换之中总之,新闻传播过程就像一条奔腾的大河,永不停息。

J对新闻信息通道有哪些要求?

新闻信息量怎样计算?

1要求,通道信号功率强、频率高、通道功能强,无干扰、障碍少,使用寿命长;

2新闻信息的含量一定少于信息通道的容量;

3新闻信息量计算方法:

所含的信息量/信息符号的数量=新闻信息量(例如一则消息含6条信息,300个字,那么信息量就是0.02)

 

J人与人之间的双向传递有哪些特点?

1主要还是通过语言传递2传递的不仅包括一般信息还包括心情、感受、情绪等3心理因素在交流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4由于增加了反馈过程传播速度减慢5可能由于一方的心理障碍影响传播过程6由于强调反馈可以调动受传者积极性7增加了传播者心理压力提高传播责任感

第5章新闻传播要求(真实客观公正全面快捷)(重点章节,考试中多次涉及本章内容,需高度重视,熟读理解)

M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关于新闻传播真实性的题目多次出现,04年简答、06年简答,重点记忆)指的是新闻报道和事实本身的符合程度,不能虚假或歪曲,否则就是失实报道、虚假报道,1这是传者、受者双方都要求的局面2这是新闻传播规律的客观要求3这是实事求是作风在新闻工作中的体现

J新闻真实的科学含义有哪些?

(可能涉及简答,需记忆)

1事实真实(要素真实描绘真实不能“合理想象”“笔下生花”资料真实)2总体真实3反应事物的真正规律和本质(本质真实)不仅写清5个W,还要写清一个H本质真实是文革后的提法,有人认为现象反映本质,本质无所谓真实与否,但是由于已经习惯,仍沿用“本质真实”提法。

不过有人认为如果每件事都要求本质真实,会出现两个问题:

1延误报道2未被认识本质的事物,如中华气功、特异功能、飞碟等,也需要报道,这些东西,不无价值。

J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如何防止?

(可能涉及简答,需记忆)

产生的原因:

1新闻提供者:

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爱夸不爱批,喜做表面文章;

2新闻采制者:

采访不深入、作风不正,思想片面、缺乏知识,未受过专业训练,不能分清文学作品和新闻作品的区别,合理想象成习惯,追逐名利,制造新闻;

3把关者:

为了小集团利益,自我表扬,争取重要版面或黄金时间。

防止的办法:

1思想建设2制度建设3队伍建设4立法完善5整顿党风淳化民风

新闻传播真实性的全面把握有哪些?

(可能涉及简答,需记忆)

1对社会生活总体的认识2对传播内容正反两方面的把握3传播流量的科学控制4传播内容的道德考量5传播效果的辩证制衡

M新闻传播的客观性(关于新闻传播客观性的概念同样是多次涉及,05名词解释、10名词解释,需熟记)指新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报道的特征,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内容上的“客观”,指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人物或事件;形式上的“客观”,指的是新闻所显示的倾向性是通过其所报道的事实的逻辑力量实现的,作者采用的是“客观陈述”的方法。

J为什么说新闻报道要讲客观性?

(重点问题,可能涉及简答,记忆)

1是新闻本质的要求2只有客观的新闻才有力量才更能通过“会说话的事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3客观地报道新闻是记者的一项基本功4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包括内容客观和形式客观形式客观指的是陈述事实要用客观的表述手段,记者自己并不说话,站在事实背后,“让事实自己说话”。

J新闻传播客观性的科学含义(重点,简答,记忆)

M“客观主义”。

有人认为客观报道容易丧失立场,因此主张每事都加以是非评判,结果往往导致受众的反感。

而客观并不等于“客观主义”,客观主义主张不加选择地罗列事实,不加丝毫组织,这是另一种极端,也是不正确的。

J新闻传播的公正性(重点,名词解释,记忆)指新闻媒介为争议双方提供平等利用媒介的机会,所以公正性也叫“公平原则”或“平等原则”;公正性还包括传播者对新闻事实持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

J新闻公正性的科学含义包括哪些方面?

(10简答)

1不以一方的观点打压不同的观点压制不同意见2不一一方意见强意引导公众是其他观点不能公开3不能因为一方观点导致改变媒介性质使媒介有“公众工具”蜕变为“私人利器”

J不公正报道具有哪些特点?

偏袒一方压制另一方;强扭事实片面报道;主观武断强加于人;不给更正难以申辩;作者有权读者无权注意既要公正,又要善于、敢于表明自己的倾向。

(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八字方针是刘少奇提出的)

M新闻报道的全面性(重点,名词解释,记忆),指新闻传播中提供各方面的事实、情况、意见,不片面报道和隐匿事实。

J新闻报道的全面性内涵有哪些?

报道中的片面现象有哪些?

如何纠正?

(重点,名词解释、简答,记忆)

内涵1事件报道要有完整过程细节2社会问题报道要提供全方位材料对材料要全方位分析3有争议的事件报道时,要反映各方的意见、看法、观点哪怕是少数人的观点,也要反应片面现象:

1报道事实只注意一面忽视另一面2评论事实注意一面忽视另一面3报道社会问题只涉及一面纠正方法1认识、操作上,注意到全面性的重要性2注意全面、典型和综合的统一。

J为什么新闻报道要求快捷?

(重点,简答,记忆)

1新闻价值决定新闻事实是瞬间即逝的又是层出不穷的2受众要求新闻传播的快捷3激烈的新闻竞争要做到新闻报道的快捷既要抢新闻,又要反对“唯速主义”处理好抢与压的关系

J那些新闻需要压?

1科技成果没有经过鉴定的2社会问题有争议的3案件处理不利于抓捕罪犯的4高级领导报道未经批准的5涉及国家机密的6其他法律规定和政府相关规定的

慢三拍现象的成因有哪些?

机构重叠运作繁琐作风拖沓手段落后(作答时每条根据情况补充字数或举实例或联系材料或自己阐述发挥都可以)

第六章新闻传播媒介(一般章节,阅读理解,因为郑大老师有一个是搞媒介文化研究的,所以本章第四节“媒介文化和新闻文化”为重点节,需熟读,记忆)

新闻媒介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纽带和生命链,是“物化的知识力量”。

(马克思语)

关于冷热媒介的分类还有一种分法是把原来的铅字印刷的东西(由于需要很高的工作温度),称为热媒介,而把激光照排、电脑操作的印刷品称之为冷媒介。

J新闻媒介的嬗变历程有哪些特征?

1由纯粹的声音媒介发展为声音、文字、图像的综合媒介

2信息由原来的转瞬即逝转变为可保留

3媒介由原来的固定不动到后来的轻便可随意移动

4媒介、信息原来由少数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