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41867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3.docx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3.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3.docx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课时跟踪检测语文版必修3

一、文言基础专练(2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第:

但,只

B.亦谪居之胜概也胜:

景象,状况

C.用代陶瓦,比屋皆然比:

连,并,挨着

D.庶斯楼之不朽也庶:

或许

解析:

选B B项,胜:

美好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选C A项,“其”:

均释为“它的”,代词,作定语。

B项,“与”:

均释为“和”,连词。

C项,“以”:

①因为,连词;②来,以便,连词。

D项,“之”:

均为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B.幸后之人与我同志

C.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D.庶斯楼之不朽也

解析:

选A B项,古义:

志向相同;今义:

人们之间惯用的称呼或为共同理想、事业而奋斗的人。

C项,古义:

水光山色;今义:

国家或国家政权。

D项,古义:

不会朽坏;今义:

永不磨灭(多指抽象事物)。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宜鼓琴,琴调虚畅

A.宜围棋,子声丁丁然

B.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C.庶斯楼之不朽也

D.远吞山光,平挹江濑

解析:

选A A项和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其他三项都是形容词作动词。

5.下列句子中与“用代陶瓦”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皆竹楼之所助也

B.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C.死生亦大矣

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解析:

选B 例句与B项都是省略句,“用”、“带”后都省略了“之”。

A、C两项,判断句。

D项,状语后置句。

6.将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5分)

译文:

 

(2)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

(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竹工劈开它,刮去竹节,用它替代土制的瓦片,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因为竹瓦价格便宜而且又省工。

(2)希望后来的人跟我志向相同,能接着修整它,或许能够使这座竹楼永久不朽坏。

二、阅读理解专练(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待漏院记

王禹偁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①成者,何谓也?

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

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

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

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

古之善相天下者,自咎②、夔至房、魏,可数也。

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朝廷自国初因旧制,设宰相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

乃若北阙向曙,东方未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哕哕③鸾声。

金门未辟,玉漏犹滴,撤盖下车,于焉以息。

待漏之际,相君其有思乎?

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

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

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臣立朝,我将斥之。

六气不和,灾眚④荐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

忧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门既启,四聪甚迩。

相君言焉,时君纳焉。

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

若然,则总百官、食万钱,非幸也,宜也。

其或私仇未复,思所逐之;旧恩未报,思所荣之。

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车马器玩,何以取之。

奸人附势,我将陟之;直士抗言,我将黜之。

三时告灾,上有忧色,构巧词以悦之;群吏弄法,君闻怨言,进谄容以媚之。

私心慆慆,假寐而坐,九门既开,重瞳屡回。

相君言焉,时君惑焉。

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

若然,则死下狱、投远方,非不幸也,亦宜也。

是知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

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

棘寺小吏王禹偁为文,请志院壁,用规于执政者。

[注] ①岁功:

一年农事的收获。

②咎:

通“皋”,即皋陶,相传曾被舜选为掌管刑法的官。

③哕哕:

象声词,徐缓而有节奏的响声。

④眚:

原意为日食或月食,后引申为灾祸。

1.“天道不言,而品物亨”中“亨”解释为通达顺利。

2.“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中“亲”解释为和睦相亲。

3.“张其教矣”中“教”是动词作名词,解释为教化。

4.“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为状语后置句和判断句,本句译为所以我们知道,国君在上清闲安逸,臣子在下勤于王事,这就是效法天道。

5.“朝廷自国初因旧制”中“因”解释为沿袭。

6.“煌煌火城”中“火”是名词作动词,解释为照耀。

7.“思所泰之”和“思所来之”中“泰”“来”是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平安;使……归顺。

8.“我将陟之”中“陟”解释为提拔。

9.“相君言焉,时君惑焉”是被动句,本句译为宰相提出建议,皇上被他蒙惑。

10.“悬于宰相”中“悬”解释为系连,关联。

11.“旅进旅退”中“旅”解释为俱,共同。

12.“备员而全身者”中“备员”解释为凑数,充数;“全”为形容词作动词,解释为保全。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B.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C.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D.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

解析:

选B “况”在文言中有“况且”“何况”等意义,往往用在句首表示前后句之间的递进关系,或者与“乎”连用表示反问、感叹等。

据此,可确定正确选项为B。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行:

系指古人把宇宙万物划分为五种性质的事物,也即分成木、火、土、风、水五大类,并叫它们为“五行”。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物质组成学说。

B.三公:

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显贵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始于周朝,其以太师、太傅、太保曰三公;后世各朝对三公称谓各异,但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者多。

C.阙:

是中国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建筑,高台上起楼观,左右各一。

二阙之间有道路。

位于帝王居宫门前的是宫阙,故古代常以“宫阙”指代皇宫。

D.漏:

指“漏刻”,也称“刻漏”,是我国古代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它是根据水在漏壶中的滴落情况来判定时间长短的。

解析:

选A 古人把万物划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其中未有“风”这一类。

9.下列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题目类型上看,这属于“厅壁记”,实际却是一篇充满政治色彩的“宰相论”,以宰相待漏之时的不同思想状态,将宰相分为贤相、奸相两个类型,褒贬之意非常鲜明。

B.文章开篇探究天道的运行规律、圣王的政治模式,借以导出宰相勤于政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而自然转到具有“示勤政”之意的待漏院,“勤政”则是文章的立意所在。

C.文中作者用对比手法刻画贤者与奸者的内心世界,表现其对帝王乃至国家政事的不同影响,以及各自的结局,使得贤相与奸相势同水火的状态更为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D.《待漏院记》不仅在结构上具有对称美,语言成就更为突出:

以四字句为基本句式,明快平易而朗朗上口;某些段落灵活押韵并自由换韵,充满节奏美、韵律美;以“之”字收尾的一系列句式,既整齐匀称,又有纡徐之致。

解析:

选A A项,不仅有贤相与奸相,也写了庸相,如倒数第二段。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其或私仇未复,思所逐之;旧恩未报,思所荣之。

(5分)

译文:

(2)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

(5分)

译文:

 参考答案:

(1)有的人在想,我有私仇未报,考虑如何斥逐仇敌;我有旧恩未报,考虑如何使恩人享受荣华富贵。

(2)又有一种宰相,既不受批评,也不受赞誉,众人进他就进,众人退他就退,窃取职位,苟食俸禄,滥竽充数,保全自身,也是不足取的。

参考译文:

天道不说话,而万物却能顺利生长,年年有所收成,这是为什么呢?

那是由于掌握四时、五行的天官们使风雨调畅的结果。

皇帝不说话,而人民和睦相亲,四方万国安宁,这是为什么呢?

那是由于三公商讨了治国纲要,六卿职责分明,伸张了皇帝的教化的结果。

所以我们知道,国君在上清闲安逸,臣子在下勤于王事,这就是效法天道。

古代的贤相名臣善于治理国家的,从皋陶、后夔到房玄龄、魏徵,是屈指可数的。

这些人不但有德行,而且都勤劳不懈,早起晚睡,为国君效力。

连卿大夫都是如此,何况宰相呢!

朝廷从建国初即沿袭前代的制度,在丹凤门西边设立宰相待漏院,这是表示崇尚勤于政务。

当朝见之所的门楼上映着一线曙光,东方还未大亮时,宰相就动身启行,仪仗队的灯笼火把照耀全城。

宰相驾到,马车铃声叮咚,富有节奏。

这时宫门未开,玉漏声残,侍从撩开车上帷盖,主人下车到待漏院暂息。

在等候朝见之际,宰相大概在想什么呢?

有的在想,万民尚未安宁,考虑怎样使他们平安;各方少数民族尚未归顺,考虑怎样使他们前来归附。

战事未息,怎样使它平息;田园荒芜,怎样使人们去开垦。

德才兼备之人尚未任用,我怎样推荐他们;奸人在朝,我怎样贬斥他们。

天时不正,灾害屡次到来,我愿意辞去相位,向上天祷告以消灾灭害;各种刑罚未能息置,欺诈行为不断发生,我将请求修养德行以加强治理。

怀着深深的忧虑,等待天明入宫,宫门已经打开,善听各方意见的天子离得很近。

宰相向皇帝奏明了意见,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于是世风清平,百姓因此而富裕。

如能这样,宰相位居百官之上,享受优厚的俸禄,那就不是侥幸而得,而是完全应该的。

有的人在想,我有私仇未报,考虑如何斥逐仇敌;我有旧恩未报,考虑如何使恩人享受荣华富贵。

考虑着金钱美女,怎样到手;车马玩物,怎样取得。

奸邪之徒依附我的权势,我便考虑如何提拔他们;正直之臣直言谏诤,我便考虑怎样贬谪他们。

三时各地报告灾情,皇上忧虑,我便考虑怎样用花言巧语取悦皇帝;众官枉法,国君听到怨言,我便考虑怎样奉承献媚求得皇上的欢心。

他为私事思绪纷乱,强自坐着假睡,宫门开了,金殿上龙目四顾。

宰相提出建议,皇上被他蒙惑。

政权由此而毁坏,皇位也因此而动摇。

如果这样,那么即使宰相被打入死牢,或流放远地,也不是不幸,而是完全应该的。

因此可以懂得,一国之政,万人之命,系于宰相一人,难道可以不谨慎吗?

又有一种宰相,既不受批评,也不受赞誉,众人进他就进,众人退他就退,窃取职位,苟食俸禄,滥竽充数,保全自身,也是不足取的。

大理寺小官吏王禹偁撰写此文,希望能把它记录在待漏院壁上,用以告诫执政的大臣。

三、语言表达专练(15分)

11.下面是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所作对联,有人评价这副对联寓意深刻,构思巧妙,请你结合对联作具体分析。

(4分)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答:

参考答案:

此联意思是竹子内心谦逊肯向人虚心低头,梅花高傲不屈从不仰面拍马逢迎。

上联“有低头叶”,指竹不倨傲自矜,虚心有节;下联“无仰面花”,指梅不媚俗向上的骨气品格。

此联以物喻人,托物言志,抓住梅、竹特点,展现人的美好心灵。

12.《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描写了在竹楼之中一年四季的生活情趣。

如果让你扮演不同的角色登上竹楼,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你可以是山野村夫、登楼骚客,也可以是楼中主人……请选择一种身份上竹楼赏景,要求调整好自己的角色心态,模拟一个情境,大胆组合文中内容进行想象。

(5分)

答:

参考答案:

我是王禹偁的好友,傍晚时分,我与王禹偁边品茶边下棋,厮杀过后,直身远望,远山苍莽,烟绕雾迷,近水微漾,掠影生光;江山之外,炊烟袅袅升起,缠绕着我的情感。

不见鸟儿,却是鸟语盈耳;回望小小竹楼,感慨不已,它带给了我多少对自然贪婪的享受啊!

13.下面是中国“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徽标征集获奖作品之一,请写出其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并简要说明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6分)

答:

参考答案:

波浪代表海洋,五个五角星代表中国,圆形+经纬线代表地球。

五角星置于海洋底部,寓意着中国在深海区域的开发探索。

整体构图体现出深海科考工作的尊严与荣耀。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检测新人教版必修

追梦的年龄,谁没有理想?

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时代里,成为一名科学家也许是年轻人心中最远大的目标。

正如加来道雄所言:

“有幸得到能领悟自然之最终奥秘的智慧,才赋予生命充分的意义。

”那么,怎样才能把自己培养成一位卓越的科学家?

也许加来道雄的成长经历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美字体

赏美文

加来道雄眼中的鲤鱼

郑远星

加来道雄童年时蹲在一个小池塘边,观察水底睡莲中五彩斑斓的鲤鱼,心中充满了奇思妙想。

他常给自己提出一个又一个只有小孩才问的问题,比如水池中的鲤鱼怎样观察它们周围的世界?

它们会认为睡莲之外还存在有另外一个世界吗?

池塘和鲤鱼定格在脑海里,他心中充满了无限遐想:

我们就像自鸣得意地在池中游动的鲤鱼,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中度过,就像鲤鱼一样,认为宇宙之中只包含有熟悉可见的东西。

我们自以为是地拒绝承认,就在我们的宇宙跟前存在有别的平行宇宙或多维空间,甚至一些科学家也鄙视更高维数世界的说法,是因为他们不能在实验室里验证它……他迷上了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迷上了伟大的爱因斯坦的理论。

他意识到,畅游在水底睡莲中的鲤鱼,可能和爱因斯坦未完成的论文存在着某种联系……加来道雄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纵然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

他痴迷地走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

加来道雄童年的故事令我沉思——孩子对自然界的兴趣十分重要!

这种可贵的兴趣,是他们成长中最好的老师,可以影响他们一生的事业选择。

我再一次联想到时下的教育。

现在多数的小学生特别是中学生,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被沉重的作业和考试所左右,很少有机会和心境观察自然,很少有时间生发好奇心,这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已到了非真正改变不可的时候!

又回到老生常谈的话题——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激发其兴趣启迪其心智,不断丰满其想象的翅膀。

我把加来道雄的故事讲给学生们听,向他们介绍多维空间的知识:

一般认为,我们的宇宙是三维空间加上时间,即四维空间。

现在理论物理学界有人认为,我们所在宇宙的空间超过四维,如十维空间、十二维空间等,其他多出的维蜷缩得微小,以现有的科学手段探测不到。

统一场理论数学模式支持高维空间——在数学上,直线就是一维空间;无数的直线构成了一个平面,平面就是二维空间;无数的平面并列构成了三维空间,也就是立体的空间。

课堂气氛顿时热烈,学生们纷纷举手发问:

“老师,您认为有外星人吗?

它们是否存在于高维空间,或别的平行宇宙?

“老师,飞碟被认为是外星人的交通工具,为什么它忽隐忽现?

为什么它会在飞行时能突然九十度转向?

“外星人有可能存在……”我谈了自己的看法。

谈到飞碟时我打了个比方:

“假如我的拳头是飞碟,在空中时是在三维空间;落到桌面上就到了二维空间,和桌面有了接触;现在我的拳头离开了桌面,又回到了三维空间……至于飞碟为什么会在飞旋时九十度转向,我也弄不明白,这种技术地球人没有。

“老师,从您介绍的加来道雄观察池中鲤鱼的故事,我联想到互联网。

这张神奇的网就是一个大‘池塘’,网民们就是一条条‘鲤鱼’。

那么,互联网形成的虚拟世界,属于哪一维空间呢?

”一个戴眼镜的女生问。

我如实承认,这些问题我也不知道。

惭愧之余,我为学生们的自由想象感到高兴。

我总结说:

关于宇宙和人类自身,我和你们一样,不知道的远比知道的多!

因此,古今中外无数的智者在思考,无数的壮举被实施,航天英雄探太空,“嫦娥一号”探月球……最后,我引用了加来道雄《超越时空》中的话作为结束:

“有些人通过个人所得、个人关系或者个人经历寻求生命的意义。

然而,在我看来,有幸得到能领悟自然之最终奥秘的智慧,才赋予生命充分的意义。

【课内挖掘】

课内素材

人人都对自然感到好奇,都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去探寻自然的“谜底”,但是大多数人一般直接探寻自然本身,而加来道雄却从鱼的观察角度,反思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作者少年时的思维看似超出同龄人,其实只是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并且始终保持了这种奇特的想象力,由此奠定了他对高维空间理论探究的基础。

作者少年时接触到爱因斯坦的“未竟事业”,激发了他的探究兴趣。

他之所以感到“激动人心”,是因为他把爱因斯坦的理论当成一个“侦探故事”来阅读、探究,这非常符合少年的心理。

另外,“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也表现了他有毅力、有恒心的性格,这是成为科学家的基本素质。

[运用角度] “好奇心”“兴趣”“毅力”“恒心”等。

【课外运用】

1.兴趣,使生命更有意义。

罗素有句名言:

“唯有对外界事物抱有兴趣,才能保持人们精神上的健康。

”有许多人因为对外界事物抱有兴趣,生命因此灿烂辉煌,爱迪生为什么会有1000多项发明?

因为他对发明有着浓厚的兴趣。

加来道雄为什么会成为物理学家?

因为他在少年时就对高维世界的存在和爱因斯坦的“未竟事业”极感兴趣。

为什么周星驰能够从不知名的星仔成为影响华语电影甚至国际影坛的星爷?

很简单,因为他对电影事业的兴趣。

著名的安培定律的发现者——法国物理学家安培,为什么会发现安培定律?

因为他对这些东西有着强烈的兴趣。

这些兴趣,使他们的人生与众不同;这些兴趣,让他们的人生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2.好奇心使人有了求知欲,使人有了认识和发展,从而丰富了这个世界。

年幼的加来道雄是个爱问“为什么”的孩子,保留了孩童时期对万物的新鲜感和足够的好奇心,因此也总有大人被他问得哑口无言。

加来道雄的老师提到爱因斯坦“未能完成自己的伟大发现就撒手人寰”,“未完成的论文仍然摆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

这种结局引起了加来道雄的好奇心,这位大物理学家没有完成的工作到底是什么?

什么问题会如此难以解决却又如此重要?

出于好奇心,加来道雄开始学习他能够学到的关于爱因斯坦的一切,最终成为超弦理论的奠基人,而超弦理论的提出让整个物理学界的观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是好奇心让加来道雄成为一名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3.作者童年时就对爱因斯坦的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并没有只让自己的兴趣停留在浅层的兴趣上,他让兴趣做主,把自己的终生志向和兴趣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此后一直为自己热爱的事业不懈奋斗,并创造了辉煌的成就。

确立志向选择职业时,有几人是让兴趣做主的呢?

多数人考虑的是所谓现实的实际的谋生问题。

于是乎,以后为之“奋斗”之时,坚持不多久,就会生出种种不满与抱怨。

消极混日者有之,不断跳槽者有之……终日忙碌,却无所成就,原因何在?

没有让兴趣做主,奋斗时没有全力以赴。

正如那个故事所说,把盖房子当作苦差的只是工匠,把盖房子当作事业的会成为工程师,而把盖房子当成乐趣与需要的人,则终究要成为伟大的建筑家。

所以,为了更好地实现自我,为了让工作充满热情与快乐,请不妨让兴趣做主。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畅游(chànɡ)陶醉(táo)杜撰(zhuàn)鄙视(běi)

B.贪婪(lán)浩瀚(hàn)遐想(xiá)怪诞(yán)

C.目眩(xuàn)惊诧(chà)湮没(yān)潜心(qián)

D.混乱(hún)模糊(mó)畏葸(sǐ)挣扎(zhēnɡ)

解析:

A项,“鄙”应读bǐ;B项,“诞”应读dàn;D项,“混”应读hùn,“葸”应读xǐ。

答案:

C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我蹲在那里的一个小池边,为慢慢畅游在水底睡莲之中五彩斑澜的鲤鱼所陶醉。

B.鲤鱼和我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宇宙之中,从不进入对方的世界,我们之间被水面这一薄薄的“栅阑”分隔开来。

C.它们大部分时间在池底漫游,因此它们只模糊地意识到在水面之上存在有另一个外部世界。

D.我常想,我们就像自名得意地在池中游动的鲤鱼。

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以为我们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

解析:

A项,“澜”应写为“斓”;B项,“阑”应写为“栏”;D项,“名”应写为“鸣”。

答案:

C

3.下列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1)我决定要对这一秘密刨根究底,________为此而必须成为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也在所不辞。

(2)仪器成功产生了比地磁场强两万多倍的磁场,而这正是加速一束电子所________的。

(3)我感觉到________的自然规律不再适合于这个冥冥世界。

A.纵然 必需 熟悉 B.纵然 必须 熟习

C.虽然 必需 熟习D.虽然 必须 熟悉

解析:

纵然:

即使,表假设关系。

虽然:

表转折关系。

必需:

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

必须:

表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定要。

熟习:

(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侧重技能等。

熟悉:

知道得很清楚,侧重情况等。

答案:

A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防止“公车私用”新办法:

公务用车需定期公布行驶历程数和耗油量。

B.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在会上表示,为了引导和规范移动支付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正在针对移动支付拟定指导意见。

C.阅读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讲究刨根究底。

比如文中的注释、书后的参考资料等,都值得我们足够重视。

D.“北上广”等地的异地高考改革既不能急躁,盲目冒进;也不能畏葸不前,浅尝辄止。

解析:

A项,“历程”指经历的过程。

本句指公务用车行驶的具体路程数,应该用“里程”;B项,“引导”指通过暗示、提醒、启发,让他人自己去感悟,使用正确;C项,本句写阅读应该有探究精神,用“刨根究底”正确;D项,本句写“北上广”等地的异地高考改革不能害怕困难,不敢前进,用“畏葸不前”正确。

答案:

A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八岁时曾听过了一个故事,此后它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

B.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不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

C.然而,就那么几秒钟,当我把它放回池水之后,这位鲤鱼“科学家”便突然冒了出来。

对于别的鲤鱼,这真是一个奇迹。

D.我不理解他们想告诉我们的许多东西,但是最使我对此人感兴趣的是他未能完成自己的伟大发现就撒手人寰。

解析:

A项,“曾”与“了”重复赘系,应去掉“了”;B项,多重否定不当造成不合逻辑,应去掉第二个“不”;C项,搭配不完整,应为“对于别的鲤鱼而言”。

答案:

D

6.把下列句子排列成逻辑合理、语意贯通的一段话,其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我曾想:

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

②他们认为,唯一真实存在的事物就是鱼儿们看得见摸得着的。

③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④水池就是一切。

⑤我想这些鲤鱼“科学家”会对那些提出在睡莲之外还存在有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的鱼冷嘲热讽。

A.②④①⑤③   B.④③①⑤②

C.①⑤②④③D.①⑤②③④

解析:

本语段先写自己的幻想,然后又具体写幻想中鲤鱼“科学家”的局限。

答案:

C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钱学森在美国

麻省理工学院的中国高才生

经过日日夜夜的海上颠簸,钱学森乘坐的“杰克逊总统号”邮轮,终于来到了大洋彼岸。

钱学森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在航空系攻读硕士学位。

麻省理工学院师资雄厚,可以说是名师荟萃,有教学人员近两千人。

这里集中了许许多多驰名全球的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美国国家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