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试题同步练习71怎样描述运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42340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4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试题同步练习71怎样描述运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粤教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试题同步练习71怎样描述运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粤教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试题同步练习71怎样描述运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粤教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试题同步练习71怎样描述运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粤教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试题同步练习71怎样描述运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粤教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试题同步练习71怎样描述运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粤教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试题同步练习71怎样描述运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粤教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试题同步练习71怎样描述运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粤教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试题同步练习71怎样描述运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粤教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试题同步练习71怎样描述运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粤教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试题同步练习71怎样描述运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粤教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试题同步练习71怎样描述运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粤教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试题同步练习71怎样描述运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粤教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试题同步练习71怎样描述运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粤教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试题同步练习71怎样描述运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粤教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试题同步练习71怎样描述运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试题同步练习71怎样描述运动.docx

《粤教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试题同步练习71怎样描述运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试题同步练习71怎样描述运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粤教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试题同步练习71怎样描述运动.docx

粤教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试题同步练习71怎样描述运动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练习:

7.1怎样描述运动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端午节当天,小明和爸爸、妈妈去南湖游玩,他们坐在行驶的船中,观赏南湖的景色,小明认为爸爸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船B.小明C.岸边的树D.妈妈

2.鲁迅的《社戏》中有他乘船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可能是(  )

A.划船的小伙伴B.船尾C.河岸D.鲁迅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B.心潮澎湃

C.海水奔腾D.流星似剑

4.下列成语中描述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南辕北辙B.夸父追日C.顺水推舟D.精忠报国

5.一位跳伞运动员从直升飞机上跳下时,看到地面向他扑来,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B.直升飞机C.降落伞D.无法判断

6.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以汽车为参照物,则行人(  )

A.向东运动B.向西运动C.静止不动D.无法确定

7.载人飞船在太空运行,航天员坐在飞船的座舱内,相对下列哪个物体航天员是静止的(  )

A.太阳B.地球C.月球D.飞船

8.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

”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

A.路旁的树木B.电动自行车的座位

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身旁超越的汽车

9.甲、乙两人分别坐在并列的两个升降机中,甲看到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乙看到楼房在上升,甲在下降.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  )

A.甲在上升,乙在下降

B.甲、乙都在下降,但乙比甲降得快

C.甲、乙都在下降,但乙比甲降得慢

D.以上三种分析都不对

10.如图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如图飘扬,在河面上的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如图示状态,则关于两条船的运动状态判断,结论正确的是(  )

A.甲船肯定是向右运动B.甲船肯定是静止的

C.乙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D.乙船可能是静止的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的交会对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若以“神舟十一号”为参照物,则在交会对接过程中“天宫二号”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12.坐在快速行驶客车上的乘客看到前方一辆同向行驶的卡车向自己“倒退”而来,这是因为乘客以  作为参照物的缘故,由此现象可推断  车的速度快.

13.小雪将钢笔放在书上,用手推书在水平桌面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以  为参照物,笔是运动的,在此过程中,笔是  到摩擦力作用(选填“是”或“否”).

14.阴霾天气中,PM2.5(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含量较高,大气中,PM2.5的运动属于  (选填“机械运动”或“热运动”),其直径不大于  m.

15.如图所示,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上,一排排战车整齐匀速地驶过天安门前.车上指挥员以旁边战车为参照物,他是  的,以天安门为参照物,他是  的.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6.

(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  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是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  .

(2)如图所示,是因庆阅兵式上空中梯队飞越天空门广场的情景,呈“口”字形展开的战斗机群,好长一段时间队形不变,蔚为壮观.其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队形不变时,飞机之间相对  (运动/静止);观礼人听到的飞机是通过  传播而来,随着飞机运离听到的声音响度  (变大/不变/变小).

17.在一条平直的南北方向的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依次向北行驶,甲、丙两车快慢相同,乙车比甲、丙两车开得快.

(1)以什么为参照物,三辆车均向北运动?

(2)以甲车为参照物,乙、丙两车各向什么方向运动?

(3)以乙车为参照物,甲、丙两车各向什么方向运动?

18.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架直升机,若直升机在空中不动或竖直方向运动时,从他们自己乘坐的机舱里往外看:

(1)甲看见丙乘坐的直升机上升;

(2)乙看见甲乘坐的直升机下降;

(3)丙看见楼房和乙乘坐的直升机都在上升.

请根据上述情况判断甲、乙、丙三人乘坐的直升机相对与地面的运动情况.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练习:

7.1怎样描述运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16•长春)端午节当天,小明和爸爸、妈妈去南湖游玩,他们坐在行驶的船中,观赏南湖的景色,小明认为爸爸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船B.小明C.岸边的树D.妈妈

【分析】判断物体运动状态之前,必须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

小明和爸爸、妈妈去南湖游玩,他们坐在行驶的船中,爸爸与行驶的船、小明以及妈妈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以行驶的船、小明以及妈妈为参照物,爸爸是静止的;

而爸爸与岸边的树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爸爸是运动的,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2016•天门)鲁迅的《社戏》中有他乘船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可能是(  )

A.划船的小伙伴B.船尾C.河岸D.鲁迅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先确定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分析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

分析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在“运动”.

A、以划船的小伙伴为参照物,山相对于划船的小伙伴位置发生了改变,山是运动的,所以可以选择划船的小伙伴为参照物,故A可能;

B、以船尾为参照物,山相对于船尾位置发生了改变,山是运动的,所以可以选择船尾为参照物,故B可能;

C、以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不动的,因此不能选择河岸为参照物,故C不可能;

D、以鲁迅为参照物,山与鲁迅之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山是运动的,所以可以选择鲁迅为参照物,故D可能.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3.(2016•临沂一模)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B.心潮澎湃

C.海水奔腾D.流星似剑

【分析】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解答】解:

A、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说水是流动的,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

B、心潮澎湃,是人的心理活动,不是机械运动;

C、海水奔腾,是说海水不断向前运动,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

D、流星似箭,是说流星相对于天空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

故选B.

【点评】物理上的运动都是相对的,判断物体是不是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是不是有位置的改变.

 

4.(2016春•安徽期中)下列成语中描述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南辕北辙B.夸父追日C.顺水推舟D.精忠报国

【分析】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发生改变,我们说物体做了机械运动,据此分析答题.

【解答】解:

A、“南辕北辙”这个成语讲的是我国古代某人要去南方,却向北走了起来,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夸父追日”这个成语中的夸父和太阳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顺水推舟”这个成语中的舟和水的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精忠报国”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将个人理想信念和国家的理想信念连接在一起,没有机械运动,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将物理知识和语文知识联系起来,这类题能提高学生的做题兴趣,也能很好的利用学生其它方面的知识,达到学习物理的目的.

 

5.(2016•海南校级二模)一位跳伞运动员从直升飞机上跳下时,看到地面向他扑来,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B.直升飞机C.降落伞D.无法判断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

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员和伞一起向下运动,现在运动员看到地面在运动,是把降落伞当做参照物.因为地面和运动员或伞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关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考查了有关参照物的选择,在选择参照物时,关键是看要描述哪个物体的运动.

 

6.(2016•许昌一模)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以汽车为参照物,则行人(  )

A.向东运动B.向西运动C.静止不动D.无法确定

【分析】先明确汽车和人的运动情况,再根据汽车和人的位置变化关系判断汽车的运动情况.

【解答】解:

汽车和人都向西运动,但汽车运动的速度快.以汽车为参照物,假定汽车是不动的,行人相对于汽车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并且一直是向后即向东运动.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7.(2016•朝阳区模拟)载人飞船在太空运行,航天员坐在飞船的座舱内,相对下列哪个物体航天员是静止的(  )

A.太阳B.地球C.月球D.飞船

【分析】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关键看选取的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就是运动的;位置如果没有发生改变,就是静止的.

【解答】解:

航天员坐在运动的飞船内,相对于太阳、地球、月亮的位置都发生了改变,所以宇航员相对于太阳、地球、月亮都是运动的,故ABC不符合题意;

航天员坐在飞船内,相对于飞船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以飞船为参照物宇航员是静止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2016•贵港二模)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

”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

A.路旁的树木B.电动自行车的座位

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身旁超越的汽车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参照物,即事先被选定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别动”的意思是小明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

【解答】解:

小明坐在座位上,妈妈的意思是让她相对于座位没有位置的变化,即相对静止.

小明相对于树木、迎面的行人、超越的汽车都有位置的变化,即都是运动的,A、C、D都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能力,要熟练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9.(2016秋•河北期末)甲、乙两人分别坐在并列的两个升降机中,甲看到乙在上升,楼房也在上升,乙看到楼房在上升,甲在下降.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  )

A.甲在上升,乙在下降

B.甲、乙都在下降,但乙比甲降得快

C.甲、乙都在下降,但乙比甲降得慢

D.以上三种分析都不对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

速度的大小与运动的方向和参照物有关,同向行驶时.以速度小的物体作参照物,另一物体速度大小等于两速度之差,方向不变;若以速度大的物体作参照物,另一物体的速度大小等于两速度之差,方向相反.

【解答】解:

以地面为参照物,甲、乙都看到楼房在上升,说明他们都在下降;甲看到乙在上升,乙看到甲在下降,说明甲的速度比乙快.

故选C.

【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0.(2016秋•宝塔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如图飘扬,在河面上的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如图示状态,则关于两条船的运动状态判断,结论正确的是(  )

A.甲船肯定是向右运动B.甲船肯定是静止的

C.乙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D.乙船可能是静止的

【分析】图中河岸上的旗杆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旗向左飘,说明此时有向左吹的风.

甲船上旗帜向左,有三种可能:

一是甲船不动,风把旗帜刮向左;

二是甲船向右运动,风相对于旗帜向左,把旗帜刮向左;

三是甲船向左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此时风仍能把旗帜刮向左.

对于乙船来讲情况相对简单,风向左刮,要使乙船的旗帜向右飘,只有使乙船向左运动.

【解答】解:

因为河岸上的旗杆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旗向左飘,说明此时有向左吹的风.

甲船上旗帜向左,有三种可能:

一是甲船不动,风把旗帜刮向左;

二是甲船向右运动,风相对于旗帜向左,把旗帜刮向左;

三是甲船向左运动但运动的速度小于风速,此时风仍能把旗帜刮向左,故A、B错误.

对于乙船来讲情况相对简单,风向左刮,要使乙船的旗帜向右飘,只有使乙船向左运动.所以,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运动和静是相对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题目,要仔细揣摩才能作答.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2017•安徽一模)“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的交会对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若以“神舟十一号”为参照物,则在交会对接过程中“天宫二号”是 静止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

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进行对接,必须是相对静止,才容易对接,所以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相同,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变,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故答案为:

静止.

【点评】在选定参照物时,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存在位移的变化,那么被研究物体就是运动的,反之则静止;要充分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2.(2017•无锡一模)坐在快速行驶客车上的乘客看到前方一辆同向行驶的卡车向自己“倒退”而来,这是因为乘客以 客车 作为参照物的缘故,由此现象可推断 客 车的速度快.

【分析】卡车和轿车同向行驶,卡车在前,轿车在后,卡车向轿车“倒退”而来,说明卡车向轿车运动,说明卡车和轿车之间距离越来越近,可以断定卡车速度较慢,或轿车速度较快.

【解答】解:

客车和卡车同向行驶,客车的速度很快,或卡车速度很慢,卡车和客车之间距离越来越小,以客车为参照物,卡车向乘客“倒退”而来.

故答案为:

客车;客.

【点评】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选为参照物的物体假定是不动的.

 

13.(2017•南岗区一模)小雪将钢笔放在书上,用手推书在水平桌面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以 桌面 为参照物,笔是运动的,在此过程中,笔是 否 到摩擦力作用(选填“是”或“否”).

【分析】判断物体的运动还是静止,首先选定一个参照物;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是摩擦力;

【解答】解:

钢笔随物理书在水平桌面上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以桌面为参照物,钢笔的位置在不断变化,所以钢笔相对桌面是运动的;

钢笔随物理书在水平桌面上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钢笔相对物理书是静止的,所以钢笔不受摩擦力.

故答案为:

桌面;否.

【点评】本题考查了参照物、摩擦力射等知识,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14.(2017春•于都县校级月考)阴霾天气中,PM2.5(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含量较高,大气中,PM2.5的运动属于 机械运动 (选填“机械运动”或“热运动”),其直径不大于 2.5×10﹣6 m.

【分析】物体相对于其它物体物质的变化时机械运动,组成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热运动.

【解答】解:

霾天气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形成的小液滴往往附着在一些固体颗粒上.这些颗粒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2.5×10﹣6m的颗粒物.由于粒径过小,又称可入肺颗粒物,可随呼吸进入人体内,对人体健康有害,PM2.5的运动是固体颗粒物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的运动.

故答案为:

机械运动;2.5×10﹣6.

【点评】要知道机械运动与热运动的概念与区别,这是正确判断微粒属于哪种运动的关键.

 

15.(2016•余江县一模)如图所示,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上,一排排战车整齐匀速地驶过天安门前.车上指挥员以旁边战车为参照物,他是 静止 的,以天安门为参照物,他是 运动 的.

【分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就运动了,如果没变化,就静止.

【解答】解:

行进中的战车上指挥员以旁边战车为参照物,指挥员与其他战车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以天安门为参照物,指挥员与天安门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他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

静止;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选择的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知识得到学以致用,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解答题(共3小题)

16.(2014秋•江夏区期中)

(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 位置 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是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 参照物 .

(2)如图所示,是因庆阅兵式上空中梯队飞越天空门广场的情景,呈“口”字形展开的战斗机群,好长一段时间队形不变,蔚为壮观.其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队形不变时,飞机之间相对 静止 (运动/静止);观礼人听到的飞机是通过 空气 传播而来,随着飞机运离听到的声音响度 变小 (变大/不变/变小).

【分析】

(1)平时所说的运动在物理学中称为机械运动,即物体位置发生了改变叫做机械运动,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事先选定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平时所说的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队形不变,表明各飞机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因此静止;

声音是靠周围的介质进行传播的;

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成为响度,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同时响度还和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即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

【解答】解:

(1)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是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因为各飞机间保持相对位置不变,因此以彼此为参照物,它们都是静止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人群听到的声音是空气传播而来的,随着飞机远离听到声音的响度变小.

故答案为:

(1)位置;参照物;

(2)静止;空气;变小.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两个方面的知识,一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这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二是声音传播的条件,必须要有介质才行;声音的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

 

17.(2014秋•天水校级月考)在一条平直的南北方向的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依次向北行驶,甲、丙两车快慢相同,乙车比甲、丙两车开得快.

(1)以什么为参照物,三辆车均向北运动?

(2)以甲车为参照物,乙、丙两车各向什么方向运动?

(3)以乙车为参照物,甲、丙两车各向什么方向运动?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解答】答:

(1)以地面为参照物,三辆车相对于地面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所以三辆车以地面为参照物都向北运动;

(2)甲、乙、丙三辆汽车依次向北行驶,由于乙车比甲、丙两车开得快,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北运动;因为甲、丙两车快慢相同,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是静止的;

(3)甲、乙、丙三辆汽车依次向北行驶,由于乙车比甲、丙两车开得快,所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丙两车都向南运动.

【点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8.甲、乙、丙三人各乘一架直升机,若直升机在空中不动或竖直方向运动时,从他们自己乘坐的机舱里往外看:

(1)甲看见丙乘坐的直升机上升;

(2)乙看见甲乘坐的直升机下降;

(3)丙看见楼房和乙乘坐的直升机都在上升.

请根据上述情况判断甲、乙、丙三人乘坐的直升机相对与地面的运动情况.

【分析】首先根据地面为参照物判断丙飞机的运动状态;然后根据甲看丙的情况,判断甲的运动状态;最后根据乙看甲的情况来判断乙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

他们各自以自己所乘的飞机为参照物,丙看见楼房和乙乘坐的直升机都在上升.说明丙乘坐的直升机相对与地面在匀速下降;

甲看见丙乘坐的直升机上升;说明甲乘坐的直升机相对与地面也在匀速下降,且速度大于丙的速度;

乙看见甲乘坐的直升机下降;说明乙乘坐的直升机相对与地面在空中不动或竖直上升.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