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 粤教沪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938431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3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 粤教沪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 粤教沪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 粤教沪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 粤教沪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 粤教沪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 粤教沪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 粤教沪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 粤教沪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 粤教沪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 粤教沪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 粤教沪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 粤教沪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 粤教沪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 粤教沪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 粤教沪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 粤教沪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 粤教沪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 粤教沪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 粤教沪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 粤教沪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 粤教沪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 粤教沪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 粤教沪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下册 72 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 粤教沪版.docx

八年级物理下册72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粤教沪版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7.2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同步练习粤教沪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A.运动员、汽车、羚羊B.汽车、羚羊、运动员

C.羚羊、汽车、运动员D.运动员、羚羊、汽车

2.下列速度﹣时间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3.下列说法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

C.根据交通部门规定,长常高速的最高限速约为1200km/h

D.人体的密度约为1.0kg/m3

4.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地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经过6s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  )

A.V甲>V乙;s=8mB.V甲>V乙,s=4mC.V甲<V乙,s=8mD.V甲<V乙,s=4m

5.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

A.1km/hB.10km/hC.1m/sD.10m/s

6.有一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10m,这个物体在2s内的速度一定是(  )

A.2.5m/sB.5m/sC.20m/sD.40m/s

7.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为(  )

A.乙在甲前面80米处B.乙在甲前面20米处

C.甲在乙前面80米处D.甲在乙前面20米处

8.一个人骑自行车前进,开始以2m/s的速度匀速走了40m,然后又以5m/s的速度匀速走了10s,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3m/sB.7m/sC.3.5m/sD.2.5m/s

9.如图所示,将运动员跑步的路程分成长度相同的三段,由图中秒表可知运动员通过每段路程所需时间,从图中可见运动员在此运动过程中的速度(  )

A.不变B.变大C.变小D.先减小后增大

10.小李毎天坚持用“微信运动“来统计当天行走的步数,如图为她在6月12曰的步行情况.按照正常成年人的身体指标和通常的步伐及频率,可以估测出(  )

A.小李的质量大约为500kg

B.小李步行的平均速度大约为10m/s

C.当天小李走过的路程大约为3000m

D.步行后小李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为4s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在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  ,即等于物体在  内通过路程的多少.

12.如图中的两个交通标志牌.左侧圆牌的含义是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从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需要  min.

13.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4s内通过了36m的路程,则它的速度是  m/s,它在2s内通过的路程是  m.

14.东营园博园是全省自然与文化的缩影,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小明和妈妈在园博园骑双人自行车游玩,如图所示,以妈妈为参照物,小明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若骑行2.7km路程,用了0.5小时,则平均速度为  m/s.

15.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5~7min内该物体运动的路程为  ;9~10min内物体做  运动,速度为  m/s.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如果某人看到闪电后经过5秒听到雷声,根据空气(15℃时)中的声速340m/s,求打雷处离这个人的距离是多少米?

17.如图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含义是什么?

按交通规则要求,从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莆田最少需要多少分钟?

18.小莉一家利用国庆假期自驾旅游,回程路上看到如图所示的一个交通标志牌;

(1)请说明交通标志牌的信息;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莉她们一家能否在1.5小时内回到贵港?

19.刘星坐在小汽车上里经过一座桥时看到桥前的指示牌如图所示,请问:

(1)牌中“40”表示:

通过该桥的最大车速为:

  km/h;

(2)按指示牌的规定他坐的车最快要  min才能完全通过该桥;

(3)行进中他看到指示牌向后退去,是以  为参照物的.

20.王伟国庆去爬山,他上山的平均速度为v1,按原路下山的平均速度为v2,请你推导他往返的平均速度v=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练习:

7.2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17•枣阳市校级模拟)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A.运动员、汽车、羚羊B.汽车、羚羊、运动员

C.羚羊、汽车、运动员D.运动员、羚羊、汽车

【分析】由速度公式求出运动员的速度,根据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统一各物体的速度单位,然后比较速度的大小.

【解答】解:

运动员的速度v=

=

=10m/s;

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54×

m/s=15m/s;

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

因此速度最小的是运动员,其次是汽车,最快的是羚羊.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大小的比较,求出物体的速度,统一各速度单位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2016•徐州)下列速度﹣时间图象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是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

【解答】解:

在四个选项中,横轴均表示时间,纵轴均表示速度;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一定,不随时间变化,故v﹣t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体现了数学知识在物理中的应用.

 

3.(2016•潮阳区校级模拟)下列说法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

C.根据交通部门规定,长常高速的最高限速约为1200km/h

D.人体的密度约为1.0kg/m3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故A符合实际;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B不符合实际;

C、根据交通部门规定,长常高速的最高限速约为120km/h,不会达到1200km/h,故C不符合实际;

D、人体的密度和水的差不多,约为1.0×103kg/m3,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4.(2016•广安模拟)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地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经过6s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  )

A.V甲>V乙;s=8mB.V甲>V乙,s=4mC.V甲<V乙,s=8mD.V甲<V乙,s=4m

【分析】

(1)知道甲乙的路程和时间,求出速度,比较速度大小,比较甲乙运动快慢.

(2)由甲乙两车的速度计算出分别通过的路程,求出甲乙相距多少.

【解答】解:

(1)甲的速度:

v甲=

=

=2m/s.

乙的速度:

v乙=

=

=0.67m/s.

所以甲运动较快,乙运动较慢,由于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地同时同向运动,经过6s甲、乙相遇,

甲通过的路程:

s甲′=v甲t=2m/s×6s=12m;乙通过的路程:

s乙′=v乙t=0.67m/s×6s=4m;

两地距离:

s=s甲﹣s乙=12m﹣4m=8m.

故选:

A.

【点评】此题还可以知道甲乙运动的时间和速度,求出甲乙30s运动的路程,再求甲乙相距多少.

 

5.(2016•漳州模拟)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

A.1km/hB.10km/hC.1m/sD.10m/s

【分析】根据自己步行时的路程和时间进行估测.

【解答】解:

正常情况下,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在1m/s=3.6km/h左右.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6.(2016•海南校级二模)有一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10m,这个物体在2s内的速度一定是(  )

A.2.5m/sB.5m/sC.20m/sD.40m/s

【分析】知道路程和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速度大小;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时间内物体的速度都是相同的进行判断.

【解答】解: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10m,

物体的运动速度:

v=

=

=2.5m/s.

因为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时间内物体的速度都是相同的,

所以,该物体在2s内的速度一定是2.5m/s.

故选A.

【点评】

(1)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运动速度都是相等的.

(2)第1s内通过2.5m,第2s内通过2.5m,第3s内通过2.5m,第4s内通过2.5m…不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7.(2016•长春一模)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为(  )

A.乙在甲前面80米处B.乙在甲前面20米处

C.甲在乙前面80米处D.甲在乙前面20米处

【分析】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象求出经过6s的路程,然后判断甲、乙两车的位置关系.

【解答】解:

由图可知经过6s,甲乙两车的路程分别是s甲=40m,s乙=60m,因为两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乙在甲前面20米处,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这是一道图象题,解题的关键是由图象得出两车6s内的路程,然后由两车的初始条件判断两车的位置关系.

 

8.(2016•兰州校级三模)一个人骑自行车前进,开始以2m/s的速度匀速走了40m,然后又以5m/s的速度匀速走了10s,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3m/sB.7m/sC.3.5m/sD.2.5m/s

【分析】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t=

求出第一段的运动时间;

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s=vt求出后一段的路程;

求出总路程与总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

(1)第一段的运动时间t1=

=

=20s;

(2)后一段的路程s2=v2t2=5m/s×10s=50m;

(3)总路程s=s1+s2=40m+50m=90m,

总运动时间t=t1+t2=20s+10s=30s,

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

=

=3m/s;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平均速度问题,是一道基础题,熟练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运动时间及路程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基础.

 

9.(2016秋•青龙县期末)如图所示,将运动员跑步的路程分成长度相同的三段,由图中秒表可知运动员通过每段路程所需时间,从图中可见运动员在此运动过程中的速度(  )

A.不变B.变大C.变小D.先减小后增大

【分析】本题考查的要点是如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比较物体的快慢方法有三种:

相同的时间比较物体通过的路程;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比较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解答】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10m到70m的三段相同路程中,从计时开始观察秒表的示数变化,可以发现在三段相等的路程内,运动时间分别为10s.由此可以判断出,在相等的时间内运动员通过的路程相等,或者说在相同的路程内运动时间相等,可见运动员在此运动过程中的速度不变.

故选A.

【点评】判断物体运动快慢有三种方法,此题采用的是相同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体育比赛的竞赛项目,大多采用此方法

 

10.(2016•成都)小李毎天坚持用“微信运动“来统计当天行走的步数,如图为她在6月12曰的步行情况.按照正常成年人的身体指标和通常的步伐及频率,可以估测出(  )

A.小李的质量大约为500kg

B.小李步行的平均速度大约为10m/s

C.当天小李走过的路程大约为3000m

D.步行后小李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为4s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A、成年人的质量在50kg左右,小李的质量大约为50kg,故A错误;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m/s左右,故B错误;

C、常成年人一步大约0.4m,小李走过的路程大约为0.5m×6001≈3000m,故C正确;

D、正常成年人一次心跳时间约1s,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中物理量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2017春•河东区校级月考)在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 ,即等于物体在 单位时间 内通过路程的多少.

【分析】在物理学中,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即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

【解答】解:

(1)物体运动的快慢可用速度描述,物体的速度大,物体运动快,速度小,物体运动慢;

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由速度的定义式v=

可知:

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故答案为:

运动快慢;单位时间.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定义,是一道基础题.

 

12.(2017春•南岗区校级月考)如图中的两个交通标志牌.左侧圆牌的含义是 此处汽车限速40km/h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从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需要 12 min.

【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1)了解标志牌的含义:

“40”为限速标志,表示最大车速为40km/h,“8km”表示从标志牌到西大桥的路程.

(2)由交通标志牌找出汽车的速度、车距西大桥的路程,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t=

可以求出汽车的行驶时间.

【解答】解:

(1)标志牌上的“40”表示此处汽车限速40km/h;

(2)由交通标志牌知车的最大速度,即限速v=40km/h,此处到西大桥的距离s=8km,

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即汽车的速度为40km/h,

由v=

得汽车从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需要的时间:

t=

=

=0.2h=0.2×60min=12min.

故答案为:

(1)此处汽车限速40km/h;

(2)12.

【点评】本题考查了交通标志牌的含义、求汽车的行驶时间,是一道基础题;要熟悉常见交通标志牌的含义,这是正确解题的前提与关键,对我们现实生活也有重大意义.

 

13.(2016•柳州)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4s内通过了36m的路程,则它的速度是 9 m/s,它在2s内通过的路程是 18 m.

【分析】知道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根据v=

求出物体的速度;然后根据v=

的变形公式s=vt求出物体在2s内通过的路程.

【解答】解:

物体的速度:

v=

=

=9m/s

由v=

得,物体在2s内通过的路程:

s′=vt′=9m/s×2s=18m

故答案为:

9;18.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的掌握和应用,属于基础性题目,比较简单.

 

14.(2016•东营)东营园博园是全省自然与文化的缩影,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小明和妈妈在园博园骑双人自行车游玩,如图所示,以妈妈为参照物,小明是 静止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若骑行2.7km路程,用了0.5小时,则平均速度为 1.5 m/s.

【分析】

(1)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则物体静止;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2)知道骑行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根据v=

求出平均速度.

【解答】解:

(1)小明和妈妈在园博园骑双人自行车游玩时,两者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以妈妈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

(2)骑行的平均速度:

v=

=

=1.5m/s.

故答案为:

静止;1.5.

【点评】本题考查了静止和运动的判断以及平均速度的计算,是一道基础题目.

 

15.(2017春•大丰市月考)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5~7min内该物体运动的路程为 0 ;9~10min内物体做 匀速直线 运动,速度为 0.022 m/s.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均匀变化,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正比例函数图象),根据图象求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由图象求出前8s的路程,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

据图可知,此图是路程﹣﹣时间图象,所以5~7min内该物体运动的路程为0m;

在9~10min内是一条直线,所以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此时的速度是:

v=

=

≈0.22m/s;

故答案为:

0;匀速直线;0.022;

【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图象求物体运动时间、求物体的平均速度等问题,知道s﹣t图象的物理意义、由图象找出路程与时间的对应关系即可正确解题.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2017春•高港区校级月考)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如果某人看到闪电后经过5秒听到雷声,根据空气(15℃时)中的声速340m/s,求打雷处离这个人的距离是多少米?

【分析】光的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应用速度公式可以求出打雷处到人的距离.

【解答】解:

因为v=

所以打雷处到人的距离:

s=vt=340m/s×5s=1700m.

答:

打雷处离这个人的距离为1700m.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产生雷电处离观察者的距离,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熟练应用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17.(2016秋•冠县期中)如图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含义是什么?

按交通规则要求,从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莆田最少需要多少分钟?

【分析】

(1)交通标志牌“40km/h”是限速的标志,指的是速度不能超过40km/h;

“莆田12km”,是指从该标志牌到莆田还有12km;

(2)已知汽车的最大速度和到莆田的距离,

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从此标志牌所在的位置到达莆田需要的时间.

【解答】解:

(1)标志牌上的数字“40km/h”表示的意思:

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

“12km”是指从该标志牌到莆田还有12km;

(2)∵v=

∴从此标志牌所在的位置到达莆田至少需要:

t=

=

=0.3h=18min.

答:

“40km/h”表示该路段汽车速度不能超过40km/h;

“莆田12km”表示标志牌处距莆田12km;从此标志牌所在的位置到达莆田至少需要18min.

【点评】本题考查利用速度公式计算时间,关键是明白交通标志牌所表示的意义,为了安全,不要超速行驶.

 

18.(2016秋•港南区期中)小莉一家利用国庆假期自驾旅游,回程路上看到如图所示的一个交通标志牌;

(1)请说明交通标志牌的信息;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莉她们一家能否在1.5小时内回到贵港?

【分析】

(1)根据对交通标志牌的了解确定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含义;

(2)根据v=

求出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到达贵港的最少时间,然后与所给时间相比较确定答案.

【解答】解:

(1)“80”是限速标志,表示此路段限速80km/h;

“贵港130km”是路程标志,表示此地到贵港的距离为130km;

(2)由v=

可得,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到达贵港的最少时间:

t=

=

=1.625h>1.5h,

所以,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莉她们一家不能在1.5小时内回到贵港.

答:

(1)“80”表示此路段限速80km/h,“贵港130km”表示此地到贵港的距离为130km;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莉她们一家不能在1.5小时内回到贵港.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交通标志牌含义的了解及速度变形公式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生活中要注意对各类标志牌含义的了解.

 

19.(2016秋•乐昌市期中)刘星坐在小汽车上里经过一座桥时看到桥前的指示牌如图所示,请问:

(1)牌中“40”表示:

通过该桥的最大车速为:

 40 km/h;

(2)按指示牌的规定他坐的车最快要 3 min才能完全通过该桥;

(3)行进中他看到指示牌向后退去,是以 车 为参照物的.

【分析】

(1)标志牌中的40表示该路段汽车允许的最大车速为40km/h;

(2)由图示确定到永新桥的路程,根据t=

可计算出车通过桥所用的时间;

(3)分析指示牌相对于那个物体向后退即可.

【解答】解:

(1)由标志牌可知,通过该桥的最大车速为40km/h;

(2)由图示知,永新桥长2km,由v=

可知,车通过永新桥的最短时间:

t=

=

=0.05h=3min;

(3)指示牌相对于车向后退,所以看到指示牌向后退去是以车为参照物.

故答案为:

(1)40;

(2)3;(3)车.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速度公式的应用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够看到标志牌的含义是关键.

 

20.(2016秋•颍州区月考)王伟国庆去爬山,他上山的平均速度为v1,按原路下山的平均速度为v2,请你推导他往返的平均速度v=

【分析】设出上山的路程,也是下山的路程,根据v=

求出两者运动的时间,利用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求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

设上山的路程为s,则下山的路程也为s,

由v=

可得,上山和下山运动的时间:

t1=

,t2=

则往返的平均速度:

v=

=

=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知道平均速度等用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是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