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43480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苦与最乐》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docx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最苦与最乐》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易错字

恩惠(huì)如释重负(shì)契约(qì)揽(lǎn)悲天悯人(mǐn)卸却(xiè)监督(dū)

凡属(fán)纵然(zòng)循环(xún)

2.多音字

3.形近字

4.近义词辨析

词语词义不同点巧辨

失意指不能实现自己的意愿;不得志。

“失意”侧重不得志。

不得志是“失意”。

心理的期待落空是“失望”。

失望指因为希望未实现而不愉快。

“失望”侧重心理的期待落空。

达观指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达观”侧重看得开。

看得开是“达观”。

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是“乐观”。

乐观指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与“悲观”相对。

“乐观”侧重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与“悲观”相对。

5.词语释义

莫若:

不如。

达观:

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

买卖房地产等的文书,也是所有权的凭证。

监督:

察看并监督。

死而后已:

死了以后才停止。

指奋斗到死为止。

心安理得:

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苦海:

原是佛教用语,后来比喻困苦的环境。

循环:

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

失意:

不得志。

悲天悯人:

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

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任重而道远:

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

仁人志士:

仁爱而有节操的人。

如释重负:

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广东新会人。

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

1889年中举人。

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木草堂。

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

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

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

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

着有《饮冰室全集》,代表作有《李鸿章传》《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

【文题解说】

文题中的“苦”与“乐”是文章论述的两个方面,文题把这两个意义相反的词放在一起,互相对比,互相反衬,并分别以“最”来修饰,这样既能使论题鲜明、突出,又能引发读者强烈的探知欲。

【创作背景】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

思想家梁启超,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的高度,写下此文,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

本文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人生的责任,论证了责任未尽是人生最大的痛苦,责任完了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以此来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应尽的责任,应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先谈未尽责任之苦,进而引出尽责任之乐,阐明了苦与乐对立统一的关系,从而提出具体做法“人生应当勇于承担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世的正确态度。

文章在结构上论证严密,语言流畅而又凝练,同时给人以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国对民的责任感。

本课为2课时。

1.在掌握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

2.学习作者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3.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重点】

1.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2.体会本文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难点】

利用本文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第课时

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为人处世的态度;识记、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新课导入预习展示初读感知

导入一:

视频导入型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片段,烘托气氛,增强直观感受,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兴趣。

(用多媒体播放媒体报道最美司机吴斌的视频)有一种责任需要用生命去完成,2012年5月29日,司机吴斌像往常一样驾驶大客车,当车行驶在沪宜高速上时,突然一个长方形刹车片砸中他的腹部和手臂,他忍着剧痛停稳大客车拉好手刹打起双闪灯,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24名乘客的安全。

看了这段视频,你是否也为司机吴斌的事迹所感动他用生命诠释了什么叫责任。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就认为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最苦与最乐》,看看梁启超先生的责任观吧!

导入二:

设疑型

[设计意图]设置疑问,激起好奇心,开启学习的思维。

世界上什么最苦什么最乐这个问题,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答案。

宋代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说过: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因为他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他以天下苍生的忧乐为己任,当天下苍生俱欢颜时,他就会快乐。

因此,有人认为人生苦乐在于责任,这也是梁启超的苦乐观。

今天,就让我们看一看这位大学者是如何具体阐述的吧。

一、预习展示

[设计意图]积累字词,了解作者。

1.

(1)积累字词

恩惠()如释重负()契约()

揽()悲天悯人()卸却()

监督()凡属()纵然()

〔答案〕huìshìqìlǎnmǐnxièdūfánzòng

(2)掌握词语

达观:

契约:

死而后已:

心安理得:

失意:

悲天悯人:

任重而道远:

仁人志士:

如释重负:

〔答案〕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买卖房地产等的文书,也是所有权的凭证。

死了以后才停止。

指奋斗到死为止。

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不得志。

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

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

仁爱而有节操的人。

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2.走近作者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广东新会人。

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

着有《饮冰室全集》,代表作有《李鸿章传》《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等。

二、初读文章,感知内容

[设计意图]问题的设置,旨在帮助学生梳理文章内容。

1.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明确〕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像是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

2.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明确〕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没责任的表现。

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

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

3.作者把苦乐与责任联系起来,提出了自己的苦乐观。

他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他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尽,因为未尽责任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并且无法逃避;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责任,因为只有从痛苦中得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结论:

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4.结合上述问题,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

〔明确〕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把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

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

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有些人以欲望得到满足为人生快事,有些人则以清心寡欲为快乐。

以欲望为快乐的前提的人,则穷奢极欲,挖空心思不择手段地去满足自己的欲望。

这种人实际上是活得很累的!

因为人的欲望是没有满足的时候的,欲望越大,活得越累。

1.积累重点词语和充满哲理的优美警句。

2.摘抄本文中你喜欢的文段并背诵。

最苦←责任→最乐

勇于负责不能逃避

第课时

1.体会本文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学习作者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2.理解本文论证严密的写作特色和道理论证的运用。

1.学习作者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2.在对苦与乐的讨论中,培养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课前准备品析表达难点探究拓展延伸

导入:

直接型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上节课我们重点感知了课文内容,理清了作者的论证思路。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探究本文简洁流畅的语言和论证严密的写作特色来学习作者的苦乐观。

一、再读文章,品析表达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体会本文排比修辞方法的运用,欣赏作者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1.品味精彩语段,体会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如拉家常”的特点。

①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

②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明确〕①这段话把一个人未尽责任的痛苦心情刻画得如此生动,其实是在阐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这一道理,这样亲切的语言,就像一个长者在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盛气凌人的说教口吻。

21世纪*教育网

②这段话用古语、俗语形容尽责任后的快乐心情,浅显易懂,趣味横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本文的语言凝重,却轻捷自如。

语言的灵活表现在多种句式、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上,请具体分析。

〔明确〕例如:

就句式而言,开头运用了设问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这五个设问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把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阐述得有条不紊,令人信服。

同时,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设问句的运用,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除此还有陈述句和感叹句等。

本文语言的简洁在于作者使用了概括性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例如:

用“海阔天空,心安理得”形容尽责任后的轻松愉快喜悦的心情,接着概括说“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3.文中运用了很多修辞方法,请举例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示例:

文章的开篇用了一连串排比设问,提出了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答案:

贫、失意、老、死,这正是许多人的想法和说法。

作者再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显得不突兀了。

第四自然段引用孟子、曾子的话,论证“人应当敢于负责任,因为责任越大,痛苦越大,最后得到的快乐也就越大”。

引语典型,极具说服力。

二、跳读文章,难点探究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突破难点,更好地理解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论证方法一步步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的。

1.文章第一部分是如何论述“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这一分论点的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明确〕第一自然段作者采用讲道理的论证方法,从理论方面论证了“人生当勇于负责任”。

紧接着第二自然段指出“最苦”的内涵。

作者首先从正面展开论述:

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接下来从反面展开论述: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得出“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这一分论点。

2.第五自然段说明了什么内容为什么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题目中的“最苦”和“最乐”

〔明确〕本段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因为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避,责任只有大小的区别。

想逃避责任,只会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呼应“最苦”的句子有:

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呼应“最乐”的句子: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3.一般以一对互为反义的范畴为题的文章,往往是把正面的概念放在前面,那么可否把文题改为“最乐与最苦”

〔明确〕作者认为“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那么只有先论述“最苦”,后论述“最乐”才顺理成章,既然行文是这样的顺序,那么题目自然也该是这样的顺序。

三、借题发挥,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拓展思维,知识迁移,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记得在毕淑敏的《孝心无价》一文中读到这样一句话: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

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联系本文的观点,说说毕淑敏为什么不喜欢这个苦孩子求学的故事。

〔明确〕示例:

因为这个苦孩子只是想着自己的理想,并没有想到尽自己的责任。

人应学着尽到自己的责任,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

“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2.居里夫人说:

“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梁启超说: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张潮却随笔写下:

“人莫乐于闲。

”“闲”能读书,游名胜,交益友……快乐是我们所需求的,亦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事令你痛苦或快乐,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苦与乐的认识。

〔明确〕联系课文的观点,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

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苦与乐是相辅相成的等。

本文通过简洁流畅的语言和各种论证方式,论述了人在面对责任时是逃避还是承担的问题,告诉我们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痛,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1.查阅资料,搜集与责任有关的名人名言。

2.完成课后练习。

不苦最苦背负未了责任

一、新会梁启超故居

梁启超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会会城茶坑村,建于清光绪年间,是一幢古色古香的青砖土瓦平房,由故居、怡堂书室、回廊等建筑组成,建筑面积有400多平方米。

故居有一正厅、一便厅、一饭厅、二耳房,两厅前各有一天井,便厅侧有梯级直达其顶部楼亭书房,可远眺崖海风光;怡堂书室是梁启超曾祖父所建,是梁启超少年读书、接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地方。

2001年又建成梁启超故居纪念馆,它是由莫伯治先生主持设计,建筑面积达1600平方米,建筑形式中西合璧,既有晚清岭南侨乡建筑韵味,更隐现天津饮冰室风格。

纪念馆以丰富的历史图片展现了任公爱国图强、毕生奋斗的事迹,陈列展出了任公的部分着作,有《饮冰室合集》《欧游心影录》和《时务报》《清议报》《国风报》等珍贵典籍,再现了任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思想体系,使人们对梁启超先生有更正确、更深入的认识。

二、《最苦与最乐》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观点和基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采用座谈、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语言欣赏、自主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以及创新的精神。

一、积累与运用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如释重负()恩huì()

契约()zòng然()

xiè却()揽()

监dū()凡属()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为人处世,但求心安理得,别人要怎样议论,我并不在意。

B.为了培养孩子悲天悯人的情感,他经常带儿子去孤儿院,去慰问那里的孩子。

C.一批批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孙中山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D.时光如梭,22年过去了,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依然任重而道远。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学习梁启超先生的《最苦与最乐》,使我明白了责任的重要性。

B.能否尽到自己的责任,是一个人在生活上拥有幸福的前提。

C.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D.梁启超先生的苦乐观让我树立了责任。

4.写出下列句子中主要使用的修辞方法。

(1)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

()

(2)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

(3)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

(4)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曾子还说哩:

“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②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③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④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

⑤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

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

A.①⑤④②③⑥B.②④①⑤⑥③

C.④⑤①③⑥②D.④①⑤⑥②③

6.(齐齐哈尔中考)结合材料,综合探究。

【材料一】2014年12月7日,燕山大学23名大学生在海边玩雪时,发现一名女子向海中走去。

情况危急!

他们不顾天气寒冷、海水刺骨,冒着生命危险陆续下海,手拉手结成一条冰海救人的“生命链”,救回跳海女子。

【材料二】助人为乐“中国好人”--早热古丽依米提,10余年照顾22个维汉脑瘫孩子的“爱心妈妈”。

她这样说:

“不管是维吾尔族还是汉族的孩子,他们都需要妈妈的爱。

只要他们来到我这里,我们就是一个大家庭。

【材料三】2015年5月12日,曾鹏宇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篇名为“被遗忘的承诺者”的文章。

讲述了他和一位大学生之间发生的故事:

三年前来自天津的许涛为救患病父亲在微博募捐,并承诺3~5年内还款。

他得到了曾鹏宇等好心人的帮助。

时隔3年,许涛兑现承诺开始还款,并附上了利息。

【材料四】2015年5月12日,尼泊尔再次发生强烈地震。

当地商人扎法尔接受记者采访时情绪激动地说:

“中国来了很多救援队,有政府的,有民间的,为我们提供药品、医疗设备,并帮助抗震救灾,搜寻遇难者,后来还不断加大防疫的力度。

(1)仔细探究这四则材料,请提炼出你所获得的信息。

(2)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请同学们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二、课外类文阅读

快乐是一种能力

(十堰中考)

①西方一位哲学家说过,人有避苦趋乐的本性。

现实生活中,人人都追求快乐,但结果大相径庭。

为什么因为快乐是一种能力。

②能力是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实现快乐的能力既不可能与生俱来,也不可能自天而降,只能在社会生活中靠学习、靠思考、靠实践而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提高。

这种能力不论是形成过程还是外在表现,都是多方面的,择其要者,主要体现在对人要有宽容心、对事要有辩证脑、对信仰要有钢铁志上。

③人非圣贤,有错难免。

这种错,或是讨论中讲了错话,或是创新实践中做了错事。

孔子说得好: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意思是从身边的事做起,爱自己的亲人,进而与他人和睦相处,就可快乐起来、振作起来。

事情就是这样:

以己为喻,方能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容人所不及,谅人所不能,恕人所不知,礼人所不欲,让人间的快乐、和谐元素骤然变长,不快乐、不和谐的因子渐而化小。

地厚者自平,宽容者自乐。

人的容量和他成就的事业是成正比的。

在容人中,宽容者得到的不仅是乐,还有事业的成功和发展。

④世界上的事总是有一利就有一弊:

沙中有金、玉中有石,这是事物的辩证法,也是生活的辩证法。

这就需要学会辩证思维,对事,用“两点论”,世界万物的有与无、聚与散、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都是相对而言并相互转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

没必要碰到点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就唉声叹气、一蹶不振。

要相信,事情总会向好的方面发展,风雨过后会有晴天,从而乐观对今天,快乐奔明天。

⑤人不能没有信仰。

缺失信仰,精神就会空虚,灵魂就无所依存。

有信仰就要居敬以持其志。

立志才能定其本,志高才可意致远。

有了定本致远之志,才能遇难不退,遇险不惧,面对乌云飘来,静观云卷云舒;面对春暖乍寒,照看花落花开。

坚信黄河之水无论转多少弯、遇多硬的岩,照样奔腾到海不复还。

这种信仰,与志相联,具有钢铁般的强度,既坚硬无比,有难不知难,又韧性无比,有苦亦觉甜,在呼啸前进的过程中,乐观主义伴始终。

⑥快乐是能力,能力兴细微。

只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好学不倦,慎思不断,明辨不止,笃行不变,快乐就如万山中来的溪水那样,与日俱增,且一路欢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8.下面是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结构严谨,从提出中心论点,到围绕几个分论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进行论证,再到小结全文,一气呵成。

B.下面这个事例可作为事实论据用于第④段中:

诺贝尔冒着生命危险,以无可比拟的快乐和无所畏惧的精神成功发明了炸药,他因此被誉为“炸药工业之父”。

C.本文全篇语言通俗明白,再加上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第⑥段中的“快乐就如万山中来的溪水那样,与日俱增,且一路欢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生动形象、委婉含蓄地点明了文章中心。

9.本文第⑤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一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它的作用。

10.结合本文,说说你对第④段中“沙中有金、玉中有石”的理解,并举一例谈谈你的感悟。

【答案与解析】

ì惠qì纵卸lǎn督fán

(“悲天悯人”的意思是哀叹时世的艰危,同情人民的困苦。

用在孩子身上显然不合适。

(A项缺少主语,去掉“使”;B项前后表达不一致,去掉“能否”;D项缺少宾语,在句尾加上“意识”。

4.

(1)排比

(2)设问(3)反问(4)引用

6.

(1)示例:

见义勇为、爱心(助人为乐)、诚信、无私奉献等行为体现了向善的力量(充满了正能量)。

(2)示例:

通过对以上材料的阅读,我感受到我们身边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的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富有爱心(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高尚行为影响打动着我、激励鞭策着我。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要向身边的好人学习,从小事做起,带动身边的人,让我们的社会充满向上向善的力量。

7.快乐是一种能力。

9.对比论证,“缺失信仰……以持其志”将两者进行比较,突出信仰的重要性;道理论证,“立志才能定其本,志高才可意致远。

有了定本致远之志,才能遇难不退,遇险不惧”突出立志的重要性;比喻论证,“面对乌云飘来,静观云卷云舒;面对春暖乍寒,照看花落花开”将立志过程中的种种情况比作上述内容,生动形象地揭示信仰的重要意义。

10.“沙中有金、玉中有石”的意思是事物都是辩证的(有利就有一弊)。

如“失败是成功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